第八章 细胞核
细胞核

首
页
退
出
Cell Nucleus
首
页
退
出
第八章 细胞核
二、核膜的结构
3.核纤层与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相关
细胞分裂间期,染色质与核纤层紧密结合,染色质不
能螺旋化为染色体
细胞分裂前期,核纤层蛋白解聚,染色质与核纤层蛋
白丧失,染色质逐渐凝集成染色体
Cell Nucleus
首
页
退
出
第八章 细胞核
二、核膜的结构
分子组成:核纤层蛋 白,属于中间纤维。
A.核纤层与细胞核构建的模式图 B.核纤层的电镜图片 Cell Nucleus
首 页 退 出
第八章 细胞核
功能:
维持核的轮廓;
二、核膜的结构
1.核纤层在细胞核中起支架作用
使胞质骨架和核骨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 。 2.核纤层与核膜的崩解和重建密切相关 细胞分裂前期,核纤层蛋白被磷酸化解聚,核膜崩解为小泡 ; 细胞分裂末期,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重新组装介导核膜重 建。
Cell Nucleus
首 页 退 出
第八章 细胞核
间期细胞核的结构组成:
核膜
核仁
染色质 核基质
Cell Nucleus
首
页
退
出
第八章 细胞核
第一节 核膜
一、核膜的化学组成 二、核膜的结构 三、核膜的功能
Cell Nucleus
首
页
退
出
第八章 细胞核
核膜的结构
在电镜下,核膜是由内外层核膜、核周隙、核孔复合 体和核纤层等结构组成。
糙面内质网
Cell Nucleus
首
页
医学细胞生物学 第八章 细胞核

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DNA
组 蛋 白(碱性蛋白)
染
色 质
蛋白质
H1、H2A、H2B、H3、H4
非组蛋白(酸性蛋白)
少量RNA
二、染色质的类型
异染色质
间期细胞核中高度螺旋和盘曲、染色深、 功能上不很活跃,多分布在核膜内缘 的染色质。
常染色质
间期细胞核中无明显螺旋和盘 曲、染色浅、功能上活跃,多 分布在核中央的染色质。
核孔是内外两层核膜 局部融合而形成的开口, 是由多种蛋白构成的复 杂结构,称核孔复合体。
Cytoplasmic face cytoplasmic particles
Nuclear face basket inner complex
二、核膜的功能
1.作为界膜,维持细胞核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保护DNA分子
4. 在染色体中有一个由非组蛋白构成的纤维网架称 为染色体支架,直径30nm的螺线管一端与支架结合,另 一端向周围呈环状迂回后再回到结合处,形成的环状 结构称为袢环。
5. 18个袢环沿染色体的纵轴由中央向四周伸出, 形成放射环,称为微带。
6. 106个微带沿轴心支架纵向排列构成染色单体 7.两条染色单体在着丝粒处相连形成染色体。
称核仁组织区致密纤维组分
(NOR)。
颗粒组分
纤维中心
核仁组织者(区):是从染色体上伸展出的DNA 袢环,载有rRNA基因,转录形成rRNA,组织形 成核仁,称核仁组织者(区)(NOR)。
含有rDNA的10个 伸展的间期染色 体袢环进入核仁 中
核仁 核膜
组分
致密纤维组分 颗粒组分 纤维中心
致密纤维组分 颗粒组分 纤维中心
2.使DNA转录和蛋白质的翻译 具有时空性
第八章细胞核

2.着丝粒(centromere):位于染色体主缢痕中心 部位,由高度重复的异染色质构成,其位置 是染色体分类的重要依据:
(1)中着丝粒染色体(metacentric chromosome)
(2)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ubmetacentric chromosome)
(3)近端着丝粒染色体(acrocentric chromosome)
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
12
概述
染色质(chromatin):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 存在形式,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 量RNA构成的细丝状结构,弥散分布于细胞 核内。
染色体(chromosome):是细胞分裂过程中遗 传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染色质反复缠绕凝集而 成的棒状或粒状结构。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阶 段的不同存在形式。
随体(satellite)
端粒(telomere)
端粒
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
姐妹染色单体
端粒 着丝点 (动粒) 着丝粒
螺旋折 叠结构
染色单体 22
(一)染色单体(chromatid)与染色体臂(arm)
(二)着丝粒区的相关形态结构
1.主缢痕(primary constriction):每条染色体的 着丝粒部位的狭窄缢痕。
2.大小:高等动物细胞核的直径常在5~10m,大小随细 胞的类型及生理状态而异。
3.形态:细胞核的形状与细胞的形状及发育时期有关, 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粒细胞分叶核,单核细胞马蹄形 核,胚乳细胞网状核,蝶类丝腺细胞分支状核。
4.结构:间期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及核基 质。
5.动态变化:细胞核的结构随细胞周期进程发生周期性 变化。
达调节蛋白、DNA和RNA聚合酶、RNA酶以 及电子传递有关的酶类等。
简答题2

第八章:细胞核与染色体1、概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1)核被膜(包括核孔复合体):外核膜,附有核糖体颗粒;内核膜,有特有的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核纤层;核周间隙、核孔(nuclear pore)。
其功能为:构成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避免生命活动的彼此干扰;保护DNA不受细胞骨架运动所产生的机械力的损伤;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2)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 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染色体(chromosome),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 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
⑴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在细胞周期不同的功能阶段可以相互转变的的形态结构⑵染色质与染色体具有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但包装程度不同,构象不同。
3)核仁:纤维中心(fibrillar centers,FC)、致密纤维组分(dense fibrillar component,DFC)、颗粒组分(granular component,GC)、核仁相随染色质(nucleolar associated chromatin)、核仁基质((nucleolar matrix)。
其功能为:核糖体的生物发生(ribosome biogenesis),包括rRNA的合成、加工和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rRNA基因转录;rRNA 前体的加工。
4)核基质或核骨架(nuclear skeleton):{包括核基质、核纤层(或核纤层-核孔复合体结构体系),以及染色体骨架。
};核骨架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核内真实的结构体系;核骨架与核纤层、中间纤维相互连接形成贯穿于核与质的一个独立结构系统;核骨架的主要成分是由非组蛋白的纤维蛋白构成的, 含有多种蛋白成分及少量RNA;核骨架与DNA复制、基因表达及染色体的包装与构建有密切关系。
2、试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及其功能。
核孔复合体结构包括:胞质环(cytoplasmic ring)、外环、核质环(nuclear ring)、内环、辐(spoke)、柱状亚单位(column subunit)、腔内亚单位(luminal subunit)、环带亚单位(annular subunit)、中央栓(central plug)。
细胞生物学PPT

外核膜上附着核糖体,参与蛋白质合成。
第二节 核纤层与核骨架
一、核纤层(nuclear lamina)
紧贴内核膜的一层高电子密度纤维蛋白网,核内与核骨架相 连,核外与中间纤维相连。
• 核纤层由核纤层蛋白(lamin)构成。
• 核纤层的作用:
1.支持核膜,固定核孔位置; 2.为染色质提供附着点; 3.参与细胞分裂中染色质凝集的调节; 4.与核膜的裂解和重建有关.
• 活性染色质 (active chromatin):具有转录活性的 染色质,为常染色质。
• 非活性染色质 (inactive chromatin):没有转录活性 的染色质,占大多数,包括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三、染色质的结构与装配
•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 核小体 (nucleosome) (一)染色质的一级结构 -- 11nm 染色质纤维
• 结构异染色质 (constitutive-heterochromatin) 为主
除复制期以外,在整个细胞周期均处于聚缩状态,形成多 个染色中心。多定位于着丝粒、次缢痕。
• 兼性异染色质 (facultative-heterochromatin) 在某些细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 原来的常染色质聚缩, 并丧失基因转录活性, 变为异染色质,如X染色体随机异染 色质化失活。 异染色质化可能是关闭基因活性的一种途径。
主动转运过程中,核孔复合体上的酶水解ATP提供能量。
• 核孔复合体上还存在识别RNA或RNA结合蛋白的受体,将 转录产物RNA由细胞核转运到细胞质。
• 核孔复合体的选择性转运具有双向性 — 核输入与核输出:
细胞质
DNA复制、RNA转录相关的酶类 RNA、RNA结合蛋白等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八章细胞核和染色体

细胞核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关键的组成部分,负责控制细胞的生物学活动和遗 传信息的传递。本章将深入探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染色体的重要性 和组成。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核膜和核孔复合物
细胞核由双层核膜包围,核孔复合物允许物质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交换。
染色质和核仁
染色质是细胞核中的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核仁负责合成和组装核糖体。
染色体重排是染色体的结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疾病和基因缺失或重复。
染色体突变
染色体突变是染色体DNA序列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疾病和异常发育。
遗传咨询和筛查
遗传咨询和筛查是预防和治疗遗传疾病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辅助家庭做出更好的决策。
细胞核和染色体的研究方法
1 染色体制备和染色
染色体制备和染色技术可 以用于研究染色体的形态 和结构。
2 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是通过探针与特 定DNA序列结合来研究染 色体上的基因和染色体结 构。
3 核酸测序
核酸测序技术可以揭示 DNA序列的细节,从而进 一步研究基因和染色体的 功能。
本章小结和要点总结
本章介绍了细胞核和染色体的关键概念和重要性,包括结构和功能,基因表 达调控,复制和分离,遗传疾病,以及研究方法。
染色体复制
染色体复制是细胞分裂前的重要 步骤,确保每个子细胞都获得完 整的染色体组。
染色体分离
染色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 数分裂过程中,确保每个细胞获 得正确的染色体数量。
有丝分裂纺锤体
有丝分裂纺锤体是分离染色体的 关键结构,通过纺锤体纤维将染 色体引导到正确的位置。
染色体变异与遗传疾病
染色体重排
转录和基因表达
细胞核是转录的场所,负责合成RNA分子从而实现基因表达。
第八章 细胞核练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细胞核名词解释1.核纤层( nuclear lamina)2.亲核蛋白( karyophilic protein)3.染色质( chromatin4.常染色质( euchromatin)5.异染色质( heterochromatin)6.核型( karyotype)7.核小体( nucleosome)8.核孔( nuclear pore)二、单项选择题1.不参与染色质构成的是A.组蛋白B.非组蛋白C. DNAD. RNAE.脂类2.关于核膜的错误叙述是A.由两层单位膜组成B.与内质网相连续C.有核孔复合体D.外核膜有核糖体附着E.染色质直接附着于内核膜3.组成核小体核心颗粒的组蛋白八聚体是A.2H1+2H2A+2H3+2H4B.2H1+2H2A+2H3+2H4C.2H1+2H2A+2H2B+2H4D.2H1+2H2B+2H3+2H4E.2H2A+2H2B+2H3+2H44.关于细胞核的错误叙述是A.有无细胞核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B.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贮存遗传信息C.细胞核的形态常与细胞的形态相适应D.一个真核细胞只能有一个细胞核E.核仁存在于细胞核内5.电镜下观察到的核膜内侧高电子密度物质是A. RNAB.组蛋白C.异染色质D.常染色质E.核仁6.细胞核内最重要的物质是A.核蛋白B.组蛋白C.非组蛋白D. RNAE. DNA7.染色体形态特征最明显的有丝分裂时期是A.前期B.前中期C.中期D.后期E.末期8.组成核小体的主要物质是A.DNA和组蛋白B.RNA和组蛋白C.DNA和非组蛋白D.RNA和非组蛋白E.DNA和RNA9.下列物质不能自由通过核孔复合体进行转运的是A. K+B.双糖C.氨基酸D.核糖体蛋白E.核苷酸10.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所具有的特点是A.细胞体积明显增大B.细胞体积明显减小C.核仁明显增大D.核仁明显减小E.异染色质比例增加11.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A.染色单体B.袢环螺线管C.核小体D.螺线管E.超螺线管12.下列不属于核孔复合体结构的是A.胞质环B.核质环C.辐D.核纤层E.中央栓13.具有组织特异性的组蛋白是A.H3和H2AB.H4和H2BC.H3和H4D.H2A和H2BE.H114.下列组蛋白中,结合在连接DNA分子上并参与染色质高级结构形成的是A. HIB. H2AC. H2BD. H3E. H415.下列不属于核仁结构的是A.纤维中心B.颗粒组分C.致密纤维组分D.核纤层E.核仁基质16.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相同点是A.在核内的分布B.功能状态C.转录活性D.折叠和螺旋化程度E.化学组成17.亲核蛋白之所以能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核内,是因为其具有A.核定位信号B.亲水的N端C.疏水的C端D.多个a螺旋结构E.多个β折叠结构18.关于异染色质的正确叙述是A.螺旋化程度高B.具有较高转录活性C.在S期比常染色质先复制D.位于核中央E.螺旋化程度低19.核糖体大亚基的装配场所是A.内质网B.高尔基复合体C.核仁D.核膜E.细胞质20.关于核定位信号的错误叙述是A.含有碱性氨基酸B.亲核蛋白入核需要核定位信号C.核定位信号可位于蛋白质任何部位D.核蛋白入核后核定位信号会被切除E.核定位信号是从病毒研究中被发现的21.关于核仁的错误叙述是A.一个细胞有一个或多个核仁B.核仁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RNA和DNAC.核仁的形成与核仁组织者有关D.核仁只存在于细胞核内E.在有丝分裂间期,核仁消失22.唐氏综合征( Down syndrome)患者多出的一条染色体是A.7B.9C.15D.17E.2123.下列不属于亲核蛋白的是A.核糖核蛋白B.组蛋白C.RNA聚合酶D.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E.转录因子24.动物细胞遗传物质DNA的分布是A.仅在细胞核中B.仅在线粒体中C.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D.在细胞核和内质网中E.在细胞核和高尔基复合体中25.下列蛋白中与核纤层蛋白含有同源的α-螺旋区氨基酸顺序的是A.微管蛋白B.肌动蛋白C. MAP-4D.角蛋白E.肌球蛋白26.下列不属于核仁功能的是A.转录5rRNAB.转录45 SrrnaC.核糖体大亚基的装配D.核糖体小亚基的装配E.剪切45 SRRNA27.关于核膜的错误叙述是A.为基因表达提供隔离屏障B.内核膜核质侧附着有核纤层C.核膜是一种不对称的双层膜结构D.外核膜表面虽附有核糖体,但并不合成蛋白质E.核孔复合体是由多种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结构28.常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中A.螺旋化程度低的无转录活性染色质B.螺旋化程度低的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C.螺旋化程度高的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D.螺旋化程度高的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E.位于核膜内侧29.细胞内合成rRNA的部位是A.核糖体B.核仁C.糙面内质网D.光面内质网E.高尔基复合体30.下列不属于中度重复序列的基因是A.rRNA基因B.DNA解旋酶基因C.tRNA基因D.核糖体蛋白的基因E.组蛋白的基因31.成熟核糖体装配的场所是A.核膜B.核基质C.内质网D.胞质溶胶E.核仁32.染色质二级结构是A.袢环B.螺线管C.超螺线管D.核小体E.染色单体33.下列蛋白所携带的信号序列在到达目的结构后不被切除的是A.核纤层蛋白B.ATP合成酶C. Grp94D.葡萄糖-6-磷酸酶E.胶原蛋白34.每个核小体包含的DNA片段长度是A.143bp B 200bp C.400bp D. 50bp E. 60bp35.间期核中核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纤维中心B.致密纤维组分C.颗粒组分D.核仁相随染色质E.核基质36.染色体中保证遗传物质自我复制及平均分配的序列是A.着丝粒序列+端粒序列+随体B.复制源序列+着丝粒序列+随体C.着丝粒序列+随体+端粒序列D.复制源序列+着丝粒序列+端粒序列+动粒E.复制源序列+着丝粒序列+端粒序列37.有关非组蛋白的错误叙述是A.具有种属特异性B.数量少,种类多C.整个周期都能合成D.调控基因的转录E.是一类带正电荷的碱性蛋白质38.有关端粒的错误表述是A.位于染色体的末端B.对染色体起保护作用C.在细胞的衰老、死亡中起作用D.保证染色体末端的完全复制E.在间期表现为常染色质39.关于核孔复合体介导物质运输的错误叙述是A.主动运输时需要核定位信号的介导B.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C.主动运输的功能孔径比被动运输大D.需要Ran-ATPE.捕鱼笼模型是目前普遍接受的核孔复合体模型40.核仁中包含处于不同转录阶段rRNA分子的区域是A.纤维中心B.致密纤维组分C.颗粒组分D.核仁相随染色质E.核仁基质41.下列关于核纤层和核纤层蛋白的错误叙述是A.核纤层蛋白具有激酶活性,可以直接磷酸化MPFB.核纤层参与核膜的崩解与重建过程C.核纤层具有维持细胞核形状的功能D.核纤层蛋白与波形蛋白在α-螺旋区有70%的氨基酸相同E.核纤层蛋白磷酸化,导致核纤层解聚42.由RNA聚合酶I催化合成的是A. 455 rrnaC. MRNA B. 5S RNAD. TRNAE. mirna43.下列蛋白中,含有核定位信号的是A.雄激素受体B.表皮生长因子C.胰岛素D.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胶原蛋白44.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是A.异染色质增加B.核膜皱缩C.核仁缩小D.核孔数目增多E.核质比降低45.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转运通道被称为A.核孔B.核间隙C.外核膜D.内核膜E.核纤层46.核膜的区域化作用是指A.防止小分子的自由扩散B.使不同种类蛋白质在不同区域合成C.使DNA的复制和转录分区进行D.使RNA的合成和加工分区进行E.使DNA复制、转录与蛋白质翻译过程分区进行47.构成核糖体小亚基的rRNA是A. 5S RRNAB. 5.8S RRNAC. 18S RRNAD. 28S RRNAE. 20sr RNA48.与DNA复制起始有关的序列是A.端粒B.着丝粒C.复制源D.启动子E.动粒49.关于组蛋白的错误叙述是A.富含碱性氨基酸B.合成于S期C.可通过甲基化修饰调节基因转录D.都具有种属和组织特异性E.与DNA结合构成染色体50.45 Srrna被剪切后形成的rRNA类型是A.32S、18S、5.8SB.28S、18S、5.8SC.28S、18S、5SD.32S、28S、18SE.32S、18S、5S51.核小体是由组蛋白分子及DNA构成的聚合体,其中组蛋白分子的数目是A.8B.6C.4D.2E.152.人rRNA基因分布的染色体的数目是A.1B.2C.4D.5E.1053.核仁组织区含有的主要成分是A.rRNAB. mRNAC. tRNAD. rDNAE.核糖体亚基前体4.核纤层蛋白受体存在于细胞核的A.外核膜B.内核膜C.核基质D.核孔E.核仁5.核膜所含酶类与下列结构相似的是A.线粒体B.高尔基复合体C.内质网D.溶酶体E.过氧化物酶体56.常见的组蛋白修饰有A.乙酰化B.甲基化C.磷酸化D.泛素化E.以上都正确57.关于动粒的错误叙述是A.位于染色体主缢痕的两侧B.由蛋白质和异染色质组成C.是纺锤体动粒微管的附着部位D.参与分裂期染色单体向两极的移动E.电镜下呈圆盘状结构58.在核仁以外产生的rRNA是A.18SB.28SC.5SD.5.8SE.45S59.真核细胞DNA复制的双向性是指A.两条链的复制方向不同B.从复制起点开始向相反方向同时推进C.不同起始点的复制方向不同D.不同复制单位的复制时间不同E.不同起始点的复制时间不同60.构成核纤层的主要成分是A.微管蛋白B.核纤层蛋白C.网格蛋白D.组蛋白E.角蛋白三、多项选择题1.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A.DNAB. RNAC.蛋白质D.脂类E.糖类2.核仁中含有的成分是A. rRNAB. rDNAC. tRNAD.组蛋白E.非组蛋白3.下列物质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是A.核小体组蛋白B.核糖体蛋白C.转录因子D.RNA剪切因子E.RNA聚合酶4.关于核纤层功能的正确叙述是A.对核膜起支持和固定作用B.与核膜的崩解和重建密切相关C.与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相关D.参与DNA的复制E.参与蛋白质的合成5.间期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包括A.核被膜B.核仁C.染色质D.核基质E.核纤层6.染色质DNA包含的功能序列是指A.单一序列B.复制源序列C.端粒序列D.着丝粒序列E.重复序列7.中期染色体的特征性结构包括A.着丝粒B.主缢痕C.端粒D.次缢痕E.随体8.核基质的主要功能有A.作为DNA复制的支架B.参与基因转录C.参与染色体的构建D.参与核膜的重建E.参与核质间物质交换9.肿瘤细胞染色质结构异常的主要表现是A.易位B.重复C.倒位D.缺失E.环状10.细胞核的功能包括A.遗传信息的储存B.遗传信息的复制C.遗传信息的转录D.RNA的加工E.成熟核糖体的装配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核纤层( nuclear lamina):位于内核膜内侧与染色质之间的一层由核纤层蛋白组成的片层在细胞分裂中对核膜的破裂和重建起调节作用。
第八章 细胞核细胞生物学(共50张PPT)

核仁组织者
核仁组织区
人类rDNA位于5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上,即第13、14、15、21、
22号染色体。
含有rDNA的10个染
色质袢环伸入到核仁 中
核仁
核膜
(二)致密纤维组分 (三)颗粒成分
三、核仁周期
核仁周期: 核仁随细胞周期的进行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形成和消失)。
间期
细胞有1~2个或
多个核仁。
核小体组蛋白
(H2A、H2B、H3、H4)
进化上高度保守,作用是将DNA盘绕形成核 小体。
H1组蛋白
进化上不保守,与染色质高级结构的构建有关。
※组蛋白合成于细胞周期的S期,与DNA的合成同时进行;
修饰。。。
3、非组蛋白 酸性蛋白,富含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酸性氨基酸。 功能:1.参与染色体的构建 2.启动基因复制 3.调控基因转录,调控基因的表达
第八章 细胞核(Nucleus)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的细胞器,是遗传物质储存、复 制和转录的场所,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组成?
位置和数目?
核质比?
第一节 核 膜 (Nuclear membrane)
I、核膜的化学组成
蛋白质,脂质和少量核酸。注意与内质网膜成分作 比较!
II、核膜的超微结构
核膜由两层单位膜构成
(Nuclear pore)
※ 真核细胞的核膜上的核孔是“核—质”物质交换的通道, 即通过孔进行双向转运。
核孔及其周围由一组蛋白颗粒以特定方式排列 而形成的复杂结构。
核孔复合体 (nuclear pore complex)
核孔复合体的功能(p180)
1、 允许水溶性物质通过(无机离子或低于
5000的小分子物质) 2、选择性运输大分子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2A
H4
H2A H2B
H3
核心部
H4
核小体
H3
H2B H2A
H2A
H4
H2B
H3
连接部:
DNA分子:60bp
10nm
2 .二级结构
螺线管是染色质的二级结构。每6个核小体缠绕一圈形成的 中空性管. 外30nm; 内10nm, 组蛋白H1位于螺旋管内侧。
(二)染色质的种类
间期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可分为两类:
异染色质
常染色质
®二者比较如下。
常染色质
细胞核内的位置 细胞核中央
异染色质
间期细胞核被膜的内 表面附近
螺旋化程度
解旋的细纤维丝,电镜 螺旋缠绕紧密,电镜 下呈浅亮区 下呈粗大颗粒 含单一和重复顺序的 与组蛋白结合紧密, DNA,可复制和转录, 很少转录,功能静止 功能活跃 S期早期 S期晚期 染色体的着丝粒、端 粒或在染色体臂的常 染色质之间
★人类所有染色体只包含前三种类型的染色体。
次缢痕
在某些染色体上除主缢痕外的另一个染色较浅的缢 痕部位称为次缢痕,常存在于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 臂上,可作为染色体的鉴别标志。
随体 次缢痕
次缢痕部位与分裂末期核仁的形成 有关,因而被称为核仁组织区 (NOR)。
随体
与次缢痕相连的球形或棒状小体称为 随体,是鉴别染色体重要特征之一。
①复制源顺序 ②着丝粒顺序 ③端粒顺序
2、组蛋白
是真核细胞中特有的成分,属碱性蛋白,分子内富含碱 性氨基酸,大量的正电荷使其与带负电荷的DNA分子紧密 结合。 根据在组装形成染色质中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进化上高度保守,作用是将DNA盘绕形成核小体。 核小体组蛋白
(H2A、H2B、H3、H4 )
着丝点丝
一条染色单体约有106个微带。
染色体与DNA的关系
三、染色体 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表 现形式。 (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1、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动粒:是两条染色单体外表面在初 缢痕处的特殊附加结构,为染色体 的运动中心,是纺锤丝着力的部位。 动粒
主要成分蛋白质
染色单体
随体 纺锤体动粒微管 常染色质区 主缢痕(初级缢痕) 着丝粒
2、染色体的数目 • 人类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其中 44条(22对)为常染色体,另外 两条为性染色体(女性为XX,男 性为XY),称二倍体(2n)。 配子细胞(精子和卵) 具有23条染色体,称单倍 体(n)。
(二)基因组与核型
基因组:生物体内单倍体染色体组成叫做生物体的基因组(genome),它代 表了一个生物体染色体中储存的全部遗传信息。 核型:根据染色体的相对大小,着丝粒的位置,臂的长短,随体的有无 等特征,把某种生物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按一定顺序分组排列起来, 就构成了这一物种的核型。
H1组蛋白
进化上不保守,与染色质高级结构的构建有关。
※组蛋白合成于细胞周期的S期,与DNA的合成同时进行。
3、非组蛋白
酸性蛋白质,富含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酸性氨基酸。 功能: 1.参与染色体的构建 2.启动基因复制 3.调控基因转录
4、RNA
含量不到DNA量的10%,这些RNA是染色质中的正常成分还 是转录出来的各种RNA的混杂,尚未定论。
机械剪切
核仁 核膜
分离的含有不完整 染色体袢环的核仁
(二)致密纤维成分
是核仁内电子密度最高的 区域,紧密排列的原纤维细 丝组成直径5~10nm的纤维, 位于浅染区的周围,含有正 在转录的rRNA分子。
(三)颗粒成分
呈致密的颗粒,是成 熟的核糖体亚单位的 前体颗粒,多位于核仁 的外周。
二、核仁的功能
1 1
2 3 4
4
5 1 2 1 23 4
正常人体细胞染色体带型模式图
核基质
是指真核细胞间期核中除核膜、染色质和核仁以外的 一个精密的网架系统,是由非组蛋白构成的纤维状 结构。
功能
与DNA复制有关; 与基因表达调控有关; 与染色体的构建有关。
核仁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明显的结构,光镜下为均 匀、海绵状的球体。
核 膜 核 仁 染色质 核基质
★核被膜由两层单位膜构成。
面向细胞质,其表面附有核糖体,常见与粗面内质 网相连,可看成是内质网在局部的特化。
面向核基质,与外核膜平行排列。内表面附着有一层纤维 状的蛋白网,称核纤层,该结构对内核膜有支持作用。
内外核膜之间的腔隙,宽20-40nm,与内质网腔相通,充 满液态无定形物质,内含多种蛋白质和酶。
含DNA序列和功能
复制时间
分裂期位置
染色体的两臂
二、染色质的包装
★ ★染色质的四级结构
1.一级结构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染色质的一级结 构, 10nm。将DNA分子长度压缩1/7。
球状组蛋白核心
H3
H2B
10nm
连接DNA (50-60bp)
H1
核小体
H1
H4
DNA双螺旋(146bp、1.75圈)
★核仁组织区(NOR)
rRNA基因通常分布于几条不同的染色体上,人类rRNA基 因位于5条染色体上,即13、14、15、21、22号染色 体。在二倍体的46条染色体上,就有10条分布有rRNA基 因,它们共同构成的区域称为NOR。核仁组织区定位在核 仁染色体的次缢痕部位。
含有rDNA的10个 伸展的间期染色体 袢环进入核仁中
细胞有 1~2个或 多个核仁。
核仁(有)
思考题
• 解释细胞核、核孔复合体、常染色质、异 染色质、核小体、着丝粒、动粒、随体、 端粒、端粒酶、核仁组织区的概念。 • 简述核被膜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 试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 • 比较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异同。 • 试述核仁的细微结构和功能。
• • • •
1.允许水溶性物质通过。 2.选择性运输大分子物质。
孔环颗粒 (8个) 细 纤 丝 边围颗粒 (8个) 孔环颗粒 (8个) 中央颗粒 (1个)
(nuclear lamina)
是附着于内核膜下的纤维状蛋白质层,其化学成分是核 纤层蛋白,在哺乳动物及鸟类细胞中由3种蛋白质构成: lamina 、 作用: ①核纤层为核膜提供结构支架,以维持核孔位置和核被膜形 状;②在细胞间期,为染色质提供锚定部位,分裂期通过其 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对核膜的崩解和重组起调控作用。
19 — — — — 20 21— — — — 22、Y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有随体 Y染色体略大、长臂平行伸展、无随体
小
G组
6
正常男性:46,XY 正常女性:46,XX
p
3
54 3 2 1 2 1 3 21 1 2 1 2 3
2
显带染色体: 用特殊的染色方法使 染色体沿其长轴显示 出明暗交替或染色深 浅不同的横纹— — 带。 q
简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简述染色质的类型及其特征。 比较组蛋白与非组蛋白的特点及其作用。 试述从DNA到染色体的包装过程。
染色质
(间期)
染色体
高度凝缩
(分裂期)
细网状,不规则形态
故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 阶段的表现形式。
一、染色质的化学组成及种类
(一)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D N A
组 蛋 白 非组蛋白 少量RNA 1 1
1、DNA
DNA是染色质中重要的化学成分,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真核 细胞中每一条染色体都由一长的DNA分子组成。人类体细胞中 有46个DNA分子就有46条细丝——染色质细丝 染色体DNA要完成复制,必须包含3个特殊序列:
★经过染色体的四级结
构,DNA分子长度压缩了近 10000倍。
袢环模型(loop model)
染色单体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0
9 8 7 6 5 4 3 2 1
微 带
着丝点
袢环( 30nm螺旋管) 总长520nm 30 000~100 000万个bp 染色体支架 (非组蛋白)
含高度重复DNA
短臂 (p)
外层
长臂 (q)
次缢痕 异染色质区 端粒
中层
内层
染色体的类型
根据着丝粒在染色体中的位置,分为:
p 着 丝 粒 p 次缢痕 随体
1/2~5/8
q
中 部
q
5/8~6/8
亚 中 部
6/8~7/8
近 端 部
端 部
7/8~末端处 端着丝粒染色体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人类体细胞的正常核型
组 染色体号
1 2 3
主要特征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大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4———— 5 6 — — — — 12、X 13 — — — — 15 17 16 18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无随体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有随体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学习目的
• 掌握核被膜及核孔复合体的结构组成及生物 学功能; • 掌握染色质的组成与装配; • 掌握染色体的浓缩、包装及其生物学意义; • 掌握核仁的超微结构与功能; • 掌握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异同。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的细胞器,是遗传物 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场所,是细胞生命活动的 控制中心。
①合成核糖体RNA; ②装配核糖体。
转录
rDNA
rRNA(45S rRNA前体、纤维状)
剪切、加工
核糖体的亚基
加工、包装
颗粒状(18s
5.8s 28srRNA、蛋 白质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