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_古今异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_古今异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_古今异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古今异义(必修1~5)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贰: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荆轲刺秦王》

5、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眼泪。今:鼻涕)

6、币:持千金之资币(古:礼物。今:货币)物

6、穷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阻塞不通,此为“处境困难”。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7、偏袒: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袒露一只臂膀。今: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郎中:诸郎中执兵。

(古:宫廷的侍卫。今:称中医医生)

9、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投击。今:拿着)

10、股:断其左股。

(古:大腿。今: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11、购:今闻将军之首。

(古义:用重金收买。今义:购买,对象是商品)

12、穷:图穷而匕首见。(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古用“贫”来表示)

13、假借: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借用别人的)

14、提: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古义: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无“投”之义) 《鸿门宴》

15、婚姻: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16、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

今:因果关系连词,表结果)

17、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变故。今义:程度副词)

18、河: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北:黄河以北。)

19、河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

20、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今义:略)

21、再: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22、山东: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肴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23、细说: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指详细地说)

必修二

《离骚》

24、衣、裳: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古义:上衣为“衣”,下衣为“裳”。今义:指衣服。)

25、浩荡: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指荒唐。今义:指水势大,泛指广阔或壮大。)

26、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指不得志。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7、流亡: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指随水流而消逝。今义:指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或祖国。)

28、固然:自前世而固然。(古义:指本来就是这样。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或表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孔雀东南飞》

29、自由: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自由自在。)30、要:虽与府吏要。(古义:约。今义:需要。)31、可怜: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人家。)32、适:适得府君书。(古义:刚才。今义:适合。)33、却:却与小姑别。(古义:回头。今义:转折连词。)34、千万: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再三叮嘱。)35、扶持:好自相扶将。(古义:扶持今义:/)36、何意:何意出此言。(古义:料想。今义:心意。)37、劳劳:举手长劳劳。(古义:怅惘若失)38、奄奄:奄奄黄

昏后。(古义:暗沉沉的。今义:气息将绝。)39、逢迎:蹑履相逢迎。(古义:迎接。今义:奉承、拍马。)40、交通:叶叶相交通。(古义: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工作。)41、下床: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古义:从座位上起来。今义:离开床)(床:古指一种坐具)42、多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古义:多多劝告。今义:谢谢。)43、白:便可白公姥。

(古义:告诉。今义:一种颜色。)

44、谴:为仲卿母所谴。(古义:遣返,休,指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今义:派遣。))

45、否泰:否泰如天地。(古义:坏运气和好运气。今义:否定;平安,安定。)

46、渠:渠会永无缘。

(古义:他。今义:人工开凿的河道。)

《兰亭集序》

47、次:列坐其次。(古:旁边,水边;今:次序,等第)

48、向:向之所欣。(古:过去,从前;今: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

《赤壁赋》

49、斗牛: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50、白露:白露横江。

(古:白茫茫的水汽。今:二十四节气之一。)

51、茫然:凌万顷之茫然。

(古:旷远的样子。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游褒禅山记》

52、十一: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

53、非常: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不一般;今义:很,十分。)

54、至于: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到;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55、于是:于是余有叹焉。(古:“于”,介词“由”;“是”,代词,代这种情况。今:合用为连词。)

56、学者: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泛指求学的人。今: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

57、左: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古义:贬官,降职。今义:方向,和右相对)

58、明年: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相对的)第二年,这元和十一年。今:今年后第二年)

59、因为:因为长句。(古义:因此创作。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长句:古指七言诗。)

60、颜色: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神态、脸色、姿容。今义:色彩。)

61、老大: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龄大。今义:排行第一的人。)

62、向前:凄凄不是向前声。

(古义:从前,刚才。今义:往前。)

63、当心:曲终收拨当心画。(古义:在……中心。今义:小心,留神;胸部的正中,泛指正中间。)

64、突出: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冲出来。今义:鼓出来;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

65、整顿: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今义: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

66、去来:去来江口守空船。

(古义:去了以后。今义:去和来。)

《寡人之于国也》

67、凶: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今义: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68、河内:移其粟于河内。

(古义:黄河以内。今义:河道内。)

69、加: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副词,更。今义:动词,增加。)

70、走: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跑,逃跑;今义:行。)

71、养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72、然而:然而不王者。(古义:“然”这样,“而”却,但是。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73、填:填然鼓之。

(古义:拟声词,模拟鼓声。今义:动词,增加。)

《劝学》

74、金:金就砺则利。

(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今义:指黄金。)

75、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验,检查;今:探亲;)

76、博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的学问。今义:指知识、学识的渊博。)

77、假:假舆马者。

(古义:借助,利用。今义:与“真”相对。)

78、爪牙:蚓无爪牙之利,(古:爪子和牙齿,或比喻帝王得力的助手。今:指坏人的党羽、帮凶。)

79、以为: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80、疾:声非加疾也。(古义:快。今义:病。)

81、跪: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蟹腿。今义:指跪下。)

82、用心:用心一也。(古义:因为心思。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安置,安身;今义:某人某事物上。)

84、江河: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义:先秦时专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江河。) 《过秦论》

8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86、赢:赢粮而景从。

(古义:担负,背负。今义:胜或获得。)

87、以为:以为桂林、象郡。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88、爱: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古义:吝惜。今义:喜欢,爱护。)

89、以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古义:用来招致。今义: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后果。)

90、于是:于是六国之士,

(古义:在这时。今:表承接,用在后面分句前。)

《师说》

91、学者: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92、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93、不必: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94、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否定副词。)

95、从: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而且今: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96、众人: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97、小学: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

种教育的机构。)

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98、拜:拜为上卿(古义:授予官职)99、寿: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古义:向人敬酒或献礼。今义:寿命,岁数等。)100、亲戚: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近亲及姻亲,内亲外戚。今义:与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成员。)101、指示:请指示王。(古:指给……看。今: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102、前进: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走。)103、宣言: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到处说。今义:国家宣传的事。)104、布衣:布衣之交。(古义:平民。今义:布衣服。)105、左右:左右欲刃相如。(古义:左右的侍从。今义:方位名词。)106、鄙贱: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古义:目光短浅。今义:卑微。)107、约束: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古义:名词,约定、契约。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108、不肖:臣等不肖,请辞去。

(古义:不才。今义:品行不好。)

109、宾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古义:门客。今义:客人。)

《苏武传》

110、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111、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112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113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114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115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116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117、操持:卧起操持。(古义:同义复词,拿着。今义:料理,办理;筹划,筹办。)118、货物:以货物与常。

(古义:财物,礼品。今义:出售的物品。)

119、实在: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120、从容: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121、因此:欲因此降武。

(古义:趁这时。今义:因果关系连词,结果。)

122、女弟: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和妹妹。)

《张衡传》

123、俗人:不好交接俗人。(古义:追求功名和富贵的人。今义:庸俗的人。)124、周密: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125、激扬:振声激扬。(古义:清脆响亮。

今义:激浊扬清;激动昂扬;激励使振作起来。)

126、因此:伺者因此觉知。

(古义:凭借这个。今义:因果关系连词,结果。)

127、下车:衡下车。

(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走下车。)

128、学者: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古义:有学问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129、征夫:问征夫以前路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130、人事:尝从人事,

古:做官。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

131、幼稚:幼稚盈室。(古义:小孩。今义:年纪小或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132、情话: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之间表示爱情的话。

133、追:知来者之可追。

(古义:挽救,补救。今义:追赶,追求。)

《腾王阁序》

134、宰: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古义:县令今义:动词,宰杀

135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古义:在今义:维护,维持

136悲:谁悲失路之人

古义:同情今义:悲伤

137、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贫穷,少钱

138、赊: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古义:远今义:赊欠等

139、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古义:这今义:常作判断词

140、再: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141、逢迎:千里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145、上路:俨骖于上路。

(古义:高高的路。今义:动身。)

146、介:一介书生(古:个。今:介绍,介于)

147、学士:孟学士之词宗

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

148、数:识盈虚之有数古:定数今:数量

149、彩:彩彻区明(古:日光今:彩色

150、秋:序属三秋

古:秋季的第三个月今:三个秋季

151、猖狂:阮籍猖狂

(古:狂放,不拘礼法;今:肆无忌惮)

152、见机:君子见机

古:看见细微的征兆。今:看机会看形势

《逍遥游》

153、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154、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155、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156、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157、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158、海运: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动。今义:海洋运输。)

159、虽然: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连词,用于上句开头,承认甲为事实,但乙并不因甲事而成立。)

160、生物: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古:天空飘浮的生物或云气、尘埃等。今:动、植物、微生物等。)

161.之二虫又何知古:泛指动物。今:虫子。

162.野马也,尘埃也古:流动的雾气。今:野生之马。

163.蟪蛄不知春秋

古:四季。今:春季和秋季,岁月;人的年岁

164.我决起而飞古:快速的样子今:决定

165.枪榆枋而止古:触,碰今:枪械

166.适莽苍者古:往今:刚好

167.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古:旋风今:羊的角

168.行比一乡古:合今:比较

《陈情表》

169、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170、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成人自立。今:(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17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报答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17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17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申诉,诉说今: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17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辛酸苦楚,苦衷。今义:身心劳苦)

175、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往前今义:很快地跑

176、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今义:中医医生

177、星火:急于星火。

古:流星的光,比喻急迫。今:指微小的光。

178、告诉: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今义:受害人向法院告发。说给人听,使人知道。)179、寻:寻蒙国恩。(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180、除:除宦洗马。

(古义:授予官职。今义:去掉,不计算在内。)

181、婴:刘夙婴疾病。(古义:绕。今义:婴儿。)

182.晚有儿息古:子今:气息;停止

18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拳拳。今:少;不重要

184.人命危浅古:不长。今:和深相对

185.日薄西山古:迫近今:轻微,少

18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停止今:没有用的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1]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 一.通假字 1.(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通“供”) 3.(说,通“悦”) 4.(知,通“智”) 5.(“反”通“返”,返回) 6.(“振”通“震”) 7.(“还”通“环”,绕) 8.(“卒”通“猝”,突然) 9.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10. (“要”通“邀”,邀请) 11.(“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2. (“蚤”通“早”) 13. (“郤”通“隙”,隔阂、嫌怨) 14. (“坐”通“座”,座位) 15.(“说”同“悦”,喜欢、高兴。) 16.(“以”通“已”,已经。) 17. (“庭”通“廷”,朝堂。) 18. (“见”通“现”,出现。) 二.古今异义 1.(古义:出行的人) 2.(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古义:那人) 4. (古义)眼泪 5. (古义)礼品 6. (古义)走投无路 7.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8. (古义)宫廷的侍卫 9.投击 10. (古义)大腿 11.古义:崤山以东 12.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13.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14.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15.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 16.古义:对待。今义:遇到。 17、古义:刻毒,今义:与“浅”相对。 18、古义:悬赏,重金征求。今义:买。 19.古义:拿、举

三.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 2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3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4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5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6(“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7(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 8 (前:名词当动词,上前) 9 (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 10(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 11(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12 (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 13 (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 14 (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 15(北:名词当状语,向北) 16(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17 (造户籍册或登记) 18 (使眼色) 19 (用刀割刺) 20 (取道) 21(称王) 22 (连夜) 23 (象对待兄长那样) 24 (每日每夜) 25(像翅膀那样) 26(向上) 27(使……活) 28(使……跟从) 29(交好) 30(使……停止,制止) 四、一词多义 1、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②边远的村邑 ③鄙陋鄙俗 ④轻贱 ⑤鄙薄轻视 ⑥自谦之词 ⑦鄙陋鄙俗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一

人教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烛之武退秦师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失其所与,不知() 3.无能为也已() 4.秦伯说()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 古义:______________ 2.行李之往来 今义:出门带的包裹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共其乏困 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__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许 公曰:“……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杂然相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3.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越国以鄙远() 3.既东封郑() 4.与郑人盟() 5.既东封郑() 6.越国以鄙远()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今日往而不反者()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秦王还柱而走() 5.卒起不意() 6.侍医夏无且()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今义:贫穷古义:________________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今义:鼻涕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古义: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同无能为也已:,“矣”已,了。 共其乏困: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给。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实词活用: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订立盟约。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肆其西封:肆,扩张。 3、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削减。 4 名词使动用法, 利,名词使动用法,得到好处。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损害。 4、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一、古今异义: 今:现在。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行李:出使的人。 夫人:那人。 去:离开,距离。 二、固定句式: 言于……曰:对……说。所字结构”所+动词= 名词性短语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烛之武)辞曰 敢以(之)烦执事 3、变式句(倒装句):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何有厌? 六、重点虚词: 之 1、代词。 2、助词:(1)“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提前宾语 (4)补足音节无实义。 3、动词,到,去,往。 以 1、介词,凭借,用。 2、连词,因为。 3、相当于“而”: (1)表并列 (2)表转折(3) 表递进(4)表承接(5)表修饰4、表目的,来。 为 wéi 动词,做。 wèi 介词,替,给。 夫 fū名词,男子;老师;丈夫。 f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代词,那。句尾语气助词,表感叹。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振,通“震”,震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少,通“稍”,稍微。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基础梳理 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夫晋,何厌之有____通____,____ 2.失其所与,不知____通____,____ 3.日以尽矣____通____,____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____通____,____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通____,____ 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____通____,____ 7.卒起不意____通____,____ 8.秦王还柱而走____通____,____ 9.要项伯____通____,____ 10.不敢倍德____通____,____ 11.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通____,____ 12.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通____,____ 二、文言实词 1.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敢以烦执事 ..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可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 ...② ..①东道主 ①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②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物质上不富有 (5)可以 ..解燕国之患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可能,能够 (6)樊於期偏袒 ..扼腕而进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袒护 (7)终已不顾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考虑,不照顾 (8)诸郎中 ..执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中医医生 (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很 (10)将军战河北 ..② ..①,臣战河南 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北省 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南省 (11)所以 ..遣将守关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释义: 1.已,同“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释义: 2.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释义: 3.厌,通“餍”,知足,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通“”,释义: 4.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通“”,释义: 5.知,通“智”,明智。

二、一词多义 1、贰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不迁怒,不贰.过 1、贰:①从属二主;②再,重复。 2、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把……作为边邑;③庸俗,鄙陋;④轻视,看不起。 3、许 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杂然相许.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3、许:①答应,听从;②赞同;③约数; ④表处所,地方。 4、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③微.言大义 ④见微.知著 ⑤国势衰微. 4、微:①假如没有;②卑贱;③幽微,精妙;④隐蔽,不显露;⑤衰败。 5、敝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③使史更敝.衣草 5、敝:①损害,衰败;②敝:疲惫;③屦

坏,破旧。 6、焉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子亦有不利焉.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6、焉:①何,为什么;②哪里;③语气助词,如“啊”;④兼词,“于之”,在那里。 7、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⑦阙秦以.利晋 7、以:①连词,因为;②介词,拿,来; ③连词,表顺承;④连词,表顺承;⑤介词,把;⑥介词,用;⑦连词,用来。 8、而

粤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

必修1文言知识 《诗经》两首 一、作者简介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前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故又称“诗三百”。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背景回放 被抛弃的爱情 《诗经》产生的年代是奴隶社会中后期,这时候封建的道德礼教尚未成形,地方文化自由发展,因而这一时期的爱情诗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自由浪漫的风格,表现男女爱情的诗篇大都写得十分淳朴而热烈、率真而健康。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关雎》,这首古老的爱情诗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婚姻的追求,再如《静女》写青年男女的约会,表现了大胆而炽烈的情爱。 随着私有制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就逐渐显现出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就非常低下了,许多女子都遭受了被丈夫抛弃的悲惨命运。《氓》就是一首比较著名的弃妇诗。诗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在两千多年前的旧社会具有普遍意义。 三、相关知识 (一)《诗经》的内容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1.赋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结合,相得益彰。 2.比 比就是比方,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比喻。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作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诗经》中比的运用很广泛,比较好理解。 3.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一、通假字 (1)爱.而不见.通“薆”,译为“隐藏,遮掩” 通“现”,译为“出现” (2)说.怿女.美通“悦”,译为“喜爱” 通“汝”,译为“你”。这里代指“彤管” (3)自牧归.荑通“馈”,译为“赠送” (4)氓之蚩蚩 ..通“媸媸”,译为“笑嘻嘻的样子” (5)抚子无.怨通“毋”,译为“不要” (6)于.嗟鸠兮通“吁”,译为“叹息声” (7)犹可说.也通“脱”,译为“解脱”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s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③今老矣(老,老年人)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 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一词多义 (一)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以……为异。)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4、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11、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1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13、于是饮酒乐甚。 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15、颓然就醉。 古义: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 16、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老师)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1 Ⅰ.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指事字”;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形声字”。 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一)学生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作业(新课标版)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一) 知识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2)失其所与,不知.() (3)无能为也已.() (4)秦伯说.()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 古义:______________ (2)行李 ..之往来 今义:出门带的包裹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共其乏困 .. 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__ (4)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许 公曰:“……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杂然相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3)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4)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且焉.置土石()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越国以鄙.远() (3)既东封.郑() (4)与郑人盟.() (5)既东.封郑() (6)越国以鄙远.()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夫晋,何厌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答案)》

【基础知识梳理】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3.何厌之有( ) 4.阙秦以利晋( ) 5.失其所与,不知( ) 6.秦王必说见臣/秦伯说( ) 7.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8.今日往而不反者( ) 9.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10.燕王拜送于庭( ) 11.图穷而匕首见( ) 12.秦王还柱而走( ) 13.卒起不意( ) 14.成五采( ) 15.距关,毋内诸侯( ) 16.张良出,要项伯( ) 1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1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19.令将军与臣有郤( ) 2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参考答案] 1.“已”通“矣”,了 2.“共”通“供”,供给 3.“厌”通“餍”,满足 4.“阙”同“缺”,损害 5.“知”同“智”,明智 6.“说”通“悦”,高兴7.“陵”通“凌”,凌辱,欺侮8.“反”通“返”,返回9.“振”通“震”,恐惧10.“庭”通“廷”,朝堂11.“见”通“现”,出现12.“还”通“环”,环绕13.“卒”通“猝”,突然14.“采”通“彩”,色彩15.“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16.“要”通“邀”,邀请17.“倍”通“背”,背叛18.“蚤”通“早”,早些19.“郤”通“隙”,隔阂 20.“不”通“否”,否则 古今异义 1、且贰于楚也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4、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困乏,疲倦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也古义:那个人今义:对已婚妇女的尊称 6、今老矣,无能为也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 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省名 8、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情,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变故今义:十分,极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身上的肉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结果 12、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文言文知识梳理 【课文篇目】 第二单元:《兰亭集序》《赤壁赋》《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游褒禅山记》 【一词多义】 1.修 ①此地有祟山峻岭,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形容词,长) 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动词,修建) ④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动词,整治、修理) 2. 期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介词,至、及) ②期年之后(数量词,读jī,期年,一周年)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动词,约定) 3. 次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名词,旁边) ②太不上辱先,其次不辱身(名词下一等) ③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动词,按编次) 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动词,行军途中停留) 4. 之 ①所之既倦(动词,往,到达) ②以之兴怀(指示代词,那) ③夫人之相与(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极视听之娱(结助,定语标志,的) 5. 咎 ①以彰其咎(名词,罪过、过失) ②则或咎其欲出者(动词,归罪,责怪) 6. 纵 ①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到) ②白日放歌须纵酒(副词,任意) ③纵虎归山(动词,到) 7. 望 ①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8. 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到) ②如泣如诉(动词,像) ③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连词,如果) ④公如大夫人(连词,相当于“和”)⑤甚如饥寒(连词,相当于“于”) ⑥海内晏如(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9. 困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动词,围困) ②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名词,困窘,困 难) ③岁饥民困(形容词,贫乏,贫困) ④犹耕者倦休而困上也(形容词,困倦,疲 乏) 10. 阳 ①斜阳草树(名词,太阳,阳光)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词,山南、水 北) ③皆阳应曰(副词,通“佯”,表面上)11.道 ①有碑仆道(名词,道路) ②于是废先王之道(名词,法度) 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名词,道德,道义) 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名词,道理,规律) ⑤益慕圣贤之道(名词,主张,思想,学说) ⑥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 12. 名 ①呼中之名而詈之(动词,名字,名称)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动词,命名, 定名,叫做)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动词,说出, 解释) ④操虽托名汉相(名词,名义,名分) ⑤然嬴欲就公子之名(名词,名声,名望, 功名) ⑥隳名城,杀豪杰(形容词,有名的) 13. 知 ①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 ②失其所与,不知(通“智”) ③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14. 及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至)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着) ③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和) ④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15. 假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③以是人多以假余(借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古:离开;今:与来相对,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又令人欲肆其西封(表处所,在东边,在西边) 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①既东封郑(封:边界。名作意动,把……当作边界) ②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增加;薄,减少,削弱)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③阙秦以利晋(形容词作使动,使……获利)(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一词多义 (一)重要实词: ①又欲肆其西封。(扩大,延伸;动词) ②筵肆设席(陈设,动词) ③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作坊,名词) ④家贫无书,常游于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店铺,名词;成语:鲍鱼之肆;词语:酒肆) ⑤肆无忌惮。(放肆,动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归纳《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 1.今老 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 (厌, 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 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 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 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 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例 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 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 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 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 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 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 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 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 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 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 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 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④离 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⑤ 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 (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② 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 礼,夫犹鄙我。”)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知识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知识 烛之武退秦师 1.实词: 1) 且贰于楚也。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2) 晋军函陵。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军)。 3)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以……为边邑 4)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动词,增加。 5) 敢以烦执事。敢:怎敢。 6) 又欲肆其西封。肆:动词,扩展。 7) 若不阙秦。阙:使动用法,使……亏损,缺损。 8) 失其所与。与:动词,结交。 9)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使……撤退 10)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11) 阙秦以利晋。利:使动,使……获利 2.虚词: 1) 之: a) 子犯请击之。②代词,代秦军。 b) 许之。②代词,(退秦)这件事。(事) c) 公从之。②代词,代佚之狐。(人) d) 是寡人之过也。③结构助词,的。 e)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2)以: a) 以其无礼于晋:①连词,因为 b) 焉用亡郑以陪邻:②连词,表目的,来 c) 越国以鄙远:②连词,表目的,来 d) 敢以烦执事:③介词,拿,用 3)而: a) 今急而求子:连词,表顺承,就,才。 b) 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指动作的方式。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起连接作用,无意义 d)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竟然,却。 e) 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4)其: a)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郑国) b) 君知其难也:(代词,它,这件事) c) 共其乏困:(代词,他们,指使者) d) 失其所与:(代词,自己) e) 吾其还也:(语气词,表示希望或商量语气,还是) 5)焉: a)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无意义。 b) 朝济而夕设版焉:语气词,无意义 c)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年级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年级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9分,每个0.5)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__ __,________) 2.共其乏困(通__ __,________) 3.秦伯说(通__ __,________) 4.失其所与,不知(通__ __,________) 5. 今日往而不反者(通__ __,_______ _)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 ___,________) 7.秦王还柱而走(通_ ___,_____ ___)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 __,________) 9.距关,毋内诸侯(通_ ___,_______ _) 10.要项伯(通_ ___,________) 11.不敢倍德(通__ __,_____ ___) 12.不可不蚤来(通_ ___,________) 13.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 __,________) 14. 因击沛公于坐(通_ ___,________) 15.秦王必说见臣(通__ __,________)16.日以尽 矣(通_ ___________ ) 17.燕王拜送于庭(通__ __,________)18. 图穷而匕首见(通__ 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19分,每个1分) 1.行李之往来(古义:________________ )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______________)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_______ )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__________) 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________________)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________________)8.诸郎中执兵(古义: ________________)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________________) 10.断其左股(古义:________________) 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________________) 12.约为婚姻(古义:________________) 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14.将军战河北(古义:______________) 15. 而伤长者之意(古义:_________ )16.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古义:___________) 17. 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____________)18. 秦王购之金千 斤(古义:___________) 1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_____________) 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15分,每个0.5) 1晋军函陵()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