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涵通用图

本 册 目 录

图表编号图 表 名 称张数页号备注图表编号图 表 名 称张数页号备注

涵洞、通道通用图

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填土高0.5~20.0m)

说明31~3

GB-01泄水能力及水力计算表14

GB-02技术指标表15

GB-03分离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一般布置图16

GB-04整体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一般布置图17

GB-05预制盖板构造图(一)~(四)48~11

GB-06预制盖板材料数量表112

GB-07端部现浇盖板构造图113

GB-08现浇盖板构造图(一)~(十一)1114~24

GB-09分离式基础台身构造图225~26

GB-10整体式基础台身构造图(一)~(八)827~34

GB-11涵洞基底换填示意图135

GB-12支撑梁布置及数量表136

GB-13涵洞兼人通、通道兼排水设计图137

GB-14盖板涵洞、通道防水设计图138

GB-15正交八字翼墙尺寸及工程数量表139

GB-16斜交八字翼墙洞口尺寸及工程数量表(一)~(二)240~41

GB-17跌井进水口构造图142

说明

一、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 /T D65-04-2007)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二、技术指标

1、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2、结构重要系数:γ0=0.9

3、孔径:2.0、3.0、4.0、6.0m

4、填土高度:0.5~13.5m(孔径:2.0m)

0.5~20.0m(孔径:3.0m)

0.5~16.5m(孔径:4.0m)

0.5~8.5m(孔径:6.0m)

5、斜度φ:0°、5°、10°、15°、20°、25°、30°、35°、40°、45°。

三、主要材料

各部位构造材料见下表:

结构部位工程材料

钢筋混凝土盖板 C35混凝土、R235、HRB335钢筋

涵台台身 C25混凝土

涵台基础 C25混凝土

洞身

涵底铺砌 C20片石砼

八字墙 C20片石砼

一字墙 C25混凝土

洞口铺砌 C20片石砼

锥坡铺砌 M7.5浆砌片石

洞口

锥坡基础 M7.5浆砌片石

注:混凝土中不得掺加粉煤灰;片石混凝土中掺入不多于其体积20%的片石,片石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300,片石混凝土各项强度、弹性模量和剪变模量按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

四、设计要点

(一)盖板

1、盖板的两端铰接支撑在台身上端,台身下端与基础固结。盖板按两端简支单向板计算,不考

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当涵洞结构无支撑梁时,以净跨径加板厚作为计算跨径计算弯矩效应,并以净跨径为计算跨径计算剪力效应。

2、盖板设计仅考虑车辆荷载、盖板自重和填土产生的等效荷载的作用效应组合。

3、盖板涵结构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的规定进

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承载能力(正截面强度和斜截面强度)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裂缝宽

度、刚度(挠度)的验算。

4、计算涵洞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按300角扩散,当几

个车轮的扩散线相重叠时以最外边扩散线为准。

5、盖板上最小填土厚度为0.5m。

6、预制盖板按99cm宽度绘制,若需要变更盖板宽度时,可参照本图的配筋根数,按实际板宽

进行折算。

7、当为斜交涵洞时,洞口两端盖板设计为梯形盖板,现场浇筑。

8、现浇盖板按简支双向板计算。

(二)涵台及基础

1、涵台计算按《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的规定:分离式基础盖板涵的涵台

作为上下端简支的竖梁,整体式基础盖板涵洞的涵台按一端简支,一端固定的竖梁,验算墙身圬工在竖直荷载和水平压力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强度和稳定性)。

2、台后土压力按填土水平压力强度公式计算,车辆荷载引起的土侧压力按换算等代均布土层厚

度计算。

3、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的规定,计算基础下地基土的承载能

力。

3、涵洞之基底土承载力小于本图拟定的地基容许承载力时,不能直接使用本通用图。此时可采

用换填砂砾、碎石垫层的方法,提高基底承载力,使其达到本通用图所要求的地基容许承载力,换填厚度通过计算确定。

4、部分涵顶填土厚度较小的涵洞,在荷载作用下台身产生较大的偏心距,设计时适当加大了按

弯曲抗拉强度验算条件计算的台身宽度。五、施工要点

(一)盖板

1、必须在预制盖板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 % 后,方能脱模吊运。

2、盖板块件堆放时得采用端部两点搁置,可用钢丝绳吊装。

3、盖板上的帽石可就地浇筑,亦可预制砌筑。

4、盖板吊装时应在涵台支承面设1cm厚M20水泥砂浆座浆挤实。

5、盖板可预制,亦可现浇。当采用整体式现浇盖板时,应在涵台沉降缝处设置1cm断缝,缝间

用沥青麻絮或其它弹性材料填塞

(二)涵台及基础

1、盖板两端与涵台顶紧,并设锚栓连接,采用C20小石子混凝土填满捣实空隙。当涵台强度达

设计强度值70%后,方能安装盖板,最后进行台背回填。

2、涵洞涵身两侧填土应对称均衡分层夯实,其每侧一定长度范围内(不小于涵身两侧填土高度

的两倍)压实度不得小于96%。

3、当采用机械填土时,需待涵洞圬工达到容许强度后,洞身两侧应用人工或小型机具对称夯填,

待填方高出涵顶不少于1.0m时,再用机械填筑。

4、沿涵身长度方向每隔4~6m设一道沉降缝,缝宽2cm,采用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填塞。具体

位置根据地基土变化情况和填土高度定。在地基土质发生变化、基础埋深不同或地基压力发生较大变化以及填挖交界处,均设置沉降缝。当采用填石抬高基础时,其沉降缝间距不宜大于4m。沉降缝贯穿整个洞身断面,其方向与板的跨径方向一致。

5、在各式钢筋混凝土涵洞洞身及端墙、基础顶面以上等部位,凡被土掩埋部分的表面均设防水

层。

6、分离式基础盖板涵洞涵底铺砌采用C20片石砼,振捣密实,保证质量,以确保洞底铺砌起到

支撑梁及承受冲刷的作用。

7、涵台基础底面埋置深度应符合《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第4.1.1

条规定。

8、在浇筑基础砼时,基础与涵台连接面应顺涵长方向拉毛。

9、涵台应分段全高一次浇筑成形,且应确保涵台顶面混凝土密实平整。

六、其他

1、本通用图未对通道作专门设计,可参照通用图中1-4m和1-6m盖板涵的尺寸使用,但在各

通道的具体设计中,必须进行洞口铺砌、原路衔接及通道兼涵洞内排水的处理。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盖板计算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盖板计算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所处地理位置,选取荷载等级和环境类别(影响保护层厚度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值得选取);按照拟定的盖板混凝土等级、主筋的直径等参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的3.1.4和3.2.3规定取相应的设计值;盖板容重和土容重可根据《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JTG D60-2004)4.2.1中的规定取值(盖板容重一般取25KN/m3,土容重一般取18KN/m 3)。 根据《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中7.0.6关于涵洞结构的计算假定:盖板按两端简支的板计算,可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一、外力计算 参考《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JTG D60-2004)4.1.1和4.1.3规定; 永久作用:(1)土的重力=土的容重×填土高度(m)×单位宽度(m) (2)盖板自重=盖板容重×盖板平均厚度(m)×单位宽度(m) 可变作用: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压力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4的规定: 计算涵洞顶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做30°角分布。当几个车轮的压力扩散线相重叠时,扩散面积以最外面的扩散线为准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1关于车辆荷载的规定: 车辆荷载顺板跨长:La=13+2×填土高×tan30(m) 车辆荷载垂直板跨长:Lb=5.5+2×填土高×tan30(m) 车轮重: P=1100kN 车轮重压强: p=P÷(La×Lb)kN/㎡ 二、内力计算及荷载组合 1)由永久作用引起的内力:跨中弯矩 M1=(土的重力+盖板自重)×L2/8 ( KNm)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 V1=(土的重力+盖板自重)×净跨径/2(KN) 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内力:跨中弯矩 M2=车轮压强× L2/8 ( KNm)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 V2=车轮压强×净跨径

1.5m盖板涵结构计算书

1.5米净跨径盖板涵结构计算 1 盖板计算 1.1设计资料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环境类别:Ⅱ类环境; 净跨径:L0=1.5m;单侧搁置长度:0.20m;计算跨径:L=1.7m;填土高:H=0.8m; 盖板板端厚d1=20cm;盖板板中厚d2=20cm;盖板宽b=0.50m;保护层厚度c=3c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B350;轴心抗压强度f cd=13.8Mpa;轴心抗拉强度f td=1.39Mpa; 主拉钢筋等级为HRB335;抗拉强度设计值f sd=280Mpa; 主筋直径为18mm,外径为18mm,共5根,选用钢筋总面积A s=3.14x0.0092x5=0.001272m2 盖板容重γ1=0.2x0.5x1.9x2.62x9.8=4.88kN/m3;土容重γ2=3.60kN/m3 根据《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中7.0.6关于涵洞结构的计算假定:盖板按两端简支的板计算,可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1.2外力计算 1) 永久作用 (1) 竖向土压力 q=γ2〃H〃b=3.6×0.8×0.50=1.44kN/m (2) 盖板自重 g=γ1〃(d1+d2)〃b/2/100=4.88×(20+20)×0.5/2 /100=0.5kN/m 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压力(可变作用)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4的规定:计算涵洞顶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做30°角分布。当几个车轮的压力扩散线相重叠时,扩散面积以最外面的扩散线为准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1关于车辆荷载的规定: 车辆荷载顺板跨长 L a=1.6+2〃H〃tan30=1.6+2×0.8×0.577=2.52m 车辆荷载垂直板跨长

盖板涵整体计算

2米净跨径明盖板涵整体计算 一.盖板计算 1.设计资料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环境类别:I类环境; 净跨径:L =2m;单侧搁置长度:0.35m;计算跨径:L=2.42m; 盖板板端厚d 1=22cm;盖板板中厚d 2 =22cm;盖板宽b=0.99m;保护层厚度c=.45c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轴心抗压强度f cd =13.8Mpa;轴心抗拉强度f td =1.39Mpa; 主拉钢筋等级为HRB335;抗拉强度设计值f sd =280Mpa; 主筋直径为20mm,外径为22mm,共11根,选用钢筋总面积A s =0.003456m2 涵顶铺装厚H 1=10cm;涵顶表处厚H 2 =10cm; 盖板容重γ 1=26kN/m3;涵顶铺装容重γ 2 =23kN/m3;涵顶铺装容重γ 3 =25kN/m3 根据《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中7.0.6关于涵洞结构的计算假定:盖板按两端简支的板计算,可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2.外力计算 1) 永久作用 (1) 涵顶铺装及涵顶表处自重 q=(γ 2·H 1 +γ 3 ·H 2 )·b=(23×0.10+25×0.10)×0.99=4.75kN/m (2) 盖板自重 g=γ 1·(d 1 +d 2 )·b/2/100=26×(22+22)×0.99/2 /100=5.66kN/m 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压力(可变作用)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1关于车辆荷载的规定:车辆荷载顺板跨长

L a =0.2m 车轮重 P=70kN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2关于汽车荷载冲击力的规定:汽车荷载的局部加载,冲击系数采用1.3 车轮重压强 p=1.3·P/L a =1.3×70/0.20=455.00kN/m 3.内力计算及荷载组合 1) 由永久作用引起的内力 跨中弯矩 M 1 =(q+g)·L2/8=(4.75+5.66)×2.422/8=7.62kNm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 V 1=(q+g)·L /2=(4.75+5.66)×2/2=10.41kN 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内力 跨中弯矩 M 2=p·L a ·(L-L a /2)/4=455.00×0.20×(2.42-0.20/2)/4=52.78kNm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 V 2=p·L a ·(L -L a /2)/L +p·L a ·(L -1.5)/L =455.00×0.20×(2.00-0.20/2)/2.00+455.00×0.20×(2.00-1.5)/2.00 =109.20kN 3) 作用效应组合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1.6关于作用效应组合的规定:跨中弯矩 γ0M d =0.9(1.2M 1 +1.4M 2 ) =0.9×(1.2×7.62+1.4×52.78)=74.74kNm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 γ0V d =0.9(1.2V 1 +1.4V 2 ) =0.9×(1.2×10.41+1.4×109.20)=148.84kN 4.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截面有效高度 h 0=d 1 -c-2.2/2=22-.45-1.100=20.5cm=0.205m

盖板涵计算书很全面

盖板涵计算书很全面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盖板涵计算书(参考版) 一、盖板计算 1、设计资料

盖板按两端简支的板计算,可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盖板涵洞整体布置图 2、外力计算 1)永久作用

(1)竖向土压力 ×H =×20×= kN/m q=K×γ 2 (2)盖板自重 g=γ ×d=25×= kN/m 1 2)有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压力(可变作用) 计算涵洞顶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做30°角分布。当几个车轮的压力扩散线相重叠时,扩散面积以最外面的扩散线为准。 车辆荷载顺板跨长: La=c 轮+2×H×tan30°=+23 m 车辆荷载垂直板跨长: Lb=d 轮+2×H×tan30°=+23 单个车轮重: P=70*=91 kN

车轮重压强: p=a b =P L L 91/(×)= kN/m 2 3、内力计算及荷载组合1)由永久作用引起的内力 跨中弯矩: M1=(q+g )×L 2/8=(+)× /8= kNm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 V1=(q+g )×L 0/2=(+)× /2= kN 2)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内力 跨中弯矩: a a 2p -b 2= 4 L L L M ?? ???=**()*4= kN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 a a 00 p b -2= L L L V L ? ? ? ??= ***(2)/5= kN a a p -b 2= 4 L L L M ?? ???a a 00 p b -2=L L L V L ? ? ???

3)作用效应组合 跨中弯矩: γ0Md=(+)=×(×+×)= kNm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 γ0Vd=(+)=(×+×)= kNm 4、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截面有效高度h0=h-As=(++2)= m 1)砼受压区高度 x=fsd×As/fcd/b=300× = m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ξb的规定:HRB400钢筋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 x≤ξb×h0=×= 砼受压区高度满足规范要求。 2)最小配筋率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ρ=100×As/b/d= 100 ×= , ≥45×f td/f sd= ,同时≥ 主筋配筋率满足规范要求。 3)正截面抗弯承载力验算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盖板涵结构设计计算

4.8米净跨径明盖板涵整体计算 一.盖板计算 1.设计资料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环境类别:I类环境; 净跨径:L =4.8m;单侧搁置长度:0.30m;计算跨径:L=5.1m; 盖板板端厚d 1=40cm;盖板板中厚d 2 =40cm;盖板宽b=6.60m;保护层厚度c=4c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轴心抗压强度f cd =13.8Mpa;轴心抗拉强度f td =1.39Mpa; 主拉钢筋等级为HRB335;抗拉强度设计值f sd =280Mpa; 主筋直径为25mm,外径为27mm,共45根,选用钢筋总面积A s =0.022091m2 涵顶铺装厚H 1=15cm;涵顶表处厚H 2 =1cm; 盖板容重γ 1=25kN/m3;涵顶铺装容重γ 2 =25kN/m3;涵顶铺装容重γ 3 =1kN/m3 根据《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JTG D61-2005)中7.0.6关于涵洞结构的计算假定:盖板按两端简支的板计算,可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2.外力计算 1) 永久作用 (1) 涵顶铺装及涵顶表处自重 q=(γ 2·H 1 +γ 3 ·H 2 )·b=(25×0.15+1×0.01)×6.60=24.82kN/m (2) 盖板自重 g=γ 1·(d 1 +d 2 )·b/2/100=25×(40+40)×6.60/2 /100=66.00kN/m 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压力(可变作用)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JTG D60-2004)中4.3.1关于车辆荷载的规定:车辆荷载顺板跨长 L a =0.2m 车轮重 P=280kN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JTG D60-2004)中4.3.2关于汽车荷载冲击力的规定:汽车荷载的局部加载,冲击系数采用1.3 车轮重压强

盖板涵计算书很全面

盖板涵计算书(参考版) 一、盖板计算 1、设计资料

其中: ①汽车荷载等级通过《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 4.3.1所得: 砼轴心抗压强度、抗拉强度通过《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3.1.4所得: ②安全结构重要性系数通过《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1.0.9和4.1.6所得: ③环境类别通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G D60-2004)中3.5.2所得:

④混凝土轴心抗压、抗拉强度通过《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3.1.4所得:

⑤各结构层容重通过《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 4.2.1所得: 根据《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中7.0.6关于涵洞结构的计算假定: 盖板按两端简支的板计算,可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5.0m ×2.5m 盖板涵洞整体布置图 2、外力计算 1)永久作用 (1)竖向土压力 q=K ×γ2×H =1.067965×20×0.5=10.68 kN/m (2)盖板自重 g=γ1×d=25×0.65=16.25 kN/m 2)有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压力(可变作用)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4的规定:

计算涵洞顶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做30 °角分布。当几个车轮的压力扩散线相重叠时,扩散面积以最外面的扩散线为准。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1关于车辆荷载的规定: c 轮为汽车轮胎在行车方向的着地长度 (m) ,d 轮 为汽车轮胎宽度 (m)。 车辆荷载顺板跨长: La=c 轮+2×H ×tan30°=0.2+2×0.5 m 车辆荷载垂直板跨长: Lb=d 轮+2×H ×tan30°=0.6+2×0.5m 单个车轮重: P=70*1.3=91 kN 车轮重压强: p=a b =P L L 91/(0.77735×1.17735)= 99.43 kN/m 2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盖板计算

当前位置:首页>首页->新闻动态->论文杂谈

(m)×单位宽度(m) 可变作用: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压力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4的规定: 计算涵洞顶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做30°角分布。当几个车轮的压力扩散线相重叠时,扩散面积以最外面的扩散线为准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1关于车辆荷载的规定: 车辆荷载顺板跨长:La=13+2×填土高×tan30(m) 车辆荷载垂直板跨长:Lb=5.5+2×填土高×tan30(m) 车轮重: P=1100kN 车轮重压强: p=P÷(La×Lb)kN/㎡ 二、内力计算及荷载组合 1)由永久作用引起的内力:跨中弯矩 M1=(土的重力+盖板自重)×L2/8 ( KNm)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 V1=(土的重力+盖板自重)×净跨径/2(KN) 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内力:跨中弯矩 M2=车轮压强×

L2/8 ( KNm)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 V2=车轮压强×净跨径/2 (KN) 3)作用效应组合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 4.1.6关于作用效应组合的规定: 跨中弯矩:γ0M d=0.9(1.2M1+1.4M2)( KNm)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γ0V d=0.9(1.2V1+1.4V2) (KN) 三、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截面有效高度h0=板厚-(最小保护层厚度+主筋外径/2) 1)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x=(主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主筋截面面积)÷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矩形截面宽度)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5.2.1关于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的规定: HRB335钢筋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 b=0.56 截面受压区高度应符合x≤ξb〃h0 2)最小配筋率: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9.1.12关于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百分率的规定:

农桥、盖板涵结构计算算例

Ⅲ、盖板涵 一、结构设计 本次设计道路跨越沟、渠构筑物跨径均小于5米,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规定,不属农桥,为便于管理,本次设计采用盖板涵结构,以便清淤。盖板涵底板采用现浇C20砼结构,底板高程与沟、渠底板高程一致;边墩采用M7.5浆砌石砌筑,砌体边坡1:0.5。边墩顶部设30cm 厚钢筋砼墩台支承盖板,盖板与墩台搭接处铺置三层油毛毡,并在竖向设置2cm 宽伸缩缝,伸缩缝采用热沥青灌注。盖板采用预制C25钢筋砼结构,板宽与路宽相同,板长为沟渠宽度+支承长度,盖板涵板厚30cm 。盖板涵单座工程量少,为避免钢筋型号过多,给施工带来困难,本次设计采用设计标准为公路-Ⅱ,纵向受力钢筋按最大跨径盖板涵布置,统一采用Φ16钢筋。 二、典型盖板涵验算 (一)面板配筋计算 1、计算条件: (1)荷载标准:公路—Ⅱ (2)桥面板结构尺寸:计算跨径L=4.3米,板厚δ=30cm 。砼容重γd =25KN/m 3。 2、正截面配筋计算 (1)每米板宽的永久作用效应 1)跨中弯矩:M 1/2,G =8 1q 砼L 2=8 1×0.3×25×4.32=17.33KN ·m 2)支座剪力:Q 0G =2 1 q 砼L=2 1×0.3×25×4.3=15 KN (2)汽车荷载效应(不考虑冲击系数) 1)跨中弯矩:

M 1/2q =ξ{81q 中L 2+2×[21×(q 支-q 中)×x ×6 1]+P 支×L/4} =31.64 KN ·m ξ=1.0,x=0.56。 2) 支座剪力:Q 0q=ξ{P 支+2×[21×(q 支-q 中)×x ×21]/2+2 1q 中 ×L }=79.13KN (3)每米板宽作用效应组合 1)基本组合 M 1/2ud =1.2 M 1/2,G +1.4×(1+μ)×M 1/2q =85.03 KN ·m Q 0 ud =1.2 Q 0G +1.4×(1+μ)×Q 0q=178.63KN 2)短期组合 M 1/2sd =1.2 M 1/2,G +0.7×M 1/2q =39.48 KN ·m Q 0 sd =Q 0G +0.7×Q 0q=70.39KN 3)长期组合 M 1/2,1d = M 1/2,G +0.4×M 1/2q =29.99KN ·m Q 0 ,1d =Q 0G +0.4×Q 0q=46.65KN (4)每米板宽钢筋面积计算 A s =f cd bX/f sd =1042mm 2 其中砼设计抗压强度f cd =11.5MPa ,钢筋抗拉强度f sd =280MPa 。 选择HRB335钢筋,直径d=16mm (外径d '=18mm ),间距150mm , 每米板宽钢筋面积A s = 1341mm 2>A s = 1042mm 2。 (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γ0Q max =0.9×178.63=160.77KN <0.5×10-3α2 f td bh 0=199.88KN 构造配筋即可满足要求,但为确保结构安全,仍将主筋每2根弯起1根,按45°角在跨径1/4及1/6处弯起。 (6)盖板的裂缝与挠度验算

盖板涵涵洞计算

计算条件 涵洞设计安全结构重要性系数:0.9 涵洞桩号:K0+150.00 设计荷载等级=城-A 验算荷载等级(兼容老规范)=城-A 布载宽度=13(m) 板顶填土高度=4.1015(m) 土容重=18千牛/立方米 土的内摩擦角=30度 盖板单侧搁置长度=20cm 净跨径=300(cm) 计算跨径=320cm 涵洞斜交角度=0度 正标准跨径=340cm 板间接缝长度=2cm 横向钢筋等级=II级钢筋 单侧基础襟边总宽=30cm 洞身长度29(m) 盖板厚度30cm 盖板宽度=100cm 盖板容重=25千牛/立方米 盖板抗压强度=13.8MPa 盖板抗拉强度=1.39MPa 涵台顶宽度=60cm 涵台底宽度=107.5cm 涵台高度=190cm 涵台容重=23千牛/立方米 台身抗压强度=7.82MPa 整体式基础=False 基础级数=1 每级基础高度=60cm 基础容重=23千牛/立方米 铺底厚度=40 铺底容重=23千牛/立方米 基底容许应力=250 每延米铺底宽度=40cm 单侧基础襟边总宽=30cm 盖板计算 1.恒载内力计算

系数K = 1.372864 q土= K * 土容重* 填土高度= 101.3544kN q自= 盖板容重* 盖板厚度= 7.5kN 恒载产生的支座剪力V恒=(q土+ q自) * 净跨径/ 2=163.2816kN 恒载产生的跨中弯矩M恒=1 / 8 * (q土+ q自) * 计算跨径^ 2 = 139.3336kN·M 2.活载计算 设计荷载等级:城-A 布载宽度=13米 用动态规划法求得设计荷载作用下盖板上产生的最大弯矩和剪力 冲击力系数U = 0 最大弯矩M设= M设* (1 + U)=17.50052* (1 + 0)=17.50052kN·M 最大剪力V设= V设* (1 + U)=20.50843* (1 + 0)=20.50843kN. 3.荷载组合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效应组合 Md = 1.2 * M恒+ 1.4 * M设= 191.7011kN*m V支= 1.2 * V恒+ 1.4 * V设=224.6497kN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效应组合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效应组合短期组合Msd = M恒+ 0.7 * M设= 151.584kN*m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效应组合长期组合Mld = M恒+ 0.4 * M设= 146.3339kN*m 4.构件计算 (1) 正截面强度计算 截面有效高度h0 = 260mm 盖板宽度b = 1000mm 盖板抗压强度fcd = 13.8MPa 钢筋抗拉设计强度fsd = 340MPa 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5.2.2-1和5.2.2-2公式,计算最小钢筋截面积As 由r0 * Md <= fcd * b * x * (h0 - x/2) ,可得x 由fsd * As = fcd * b * x ,可得As x = 53.6132 <= ξb*h0 = 143,截面受压高度符合要求! 根据计算需要受拉钢筋的最小截面积As = 2176.065mm^2 在涵洞中设计的受拉钢筋的截面积Ar = 4084.071mm^2 实际钢筋截面积Ar = 4084.071mm^2 >= 最小钢筋截面积As =2176.065mm^2 , 正截面强度满足要求。 (2) 斜截面强度计算 由《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5.2.9条计算 0.51 * 10 ^ (-3) * sqr(fck) * b * h0 = 726.2801kN > r0*Vd = 202.1848kN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由《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5.2.10条计算 1.25 * 0.5 * 10 ^ (-3) * a2 * ftd * b * h0 = 225.875kN > r0*Vd = 20 2.1848kN 可不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验算,仅需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

盖板涵结构设计计算

米净跨径明盖板涵整体计算 一.盖板计算 1.设计资料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环境类别:I类环境; 净跨径:L0=;单侧搁置长度:;计算跨径:L=; 盖板板端厚d1=40cm;盖板板中厚d2=40cm;盖板宽b=;保护层厚度c=4c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轴心抗压强度f cd=;轴心抗拉强度f td=; 主拉钢筋等级为HRB335;抗拉强度设计值f sd=280Mpa; 主筋直径为25mm,外径为27mm,共45根,选用钢筋总面积A s= 涵顶铺装厚H1=15cm;涵顶表处厚H2=1cm; 盖板容重γ1=25kN/m3;涵顶铺装容重γ2=25kN/m3;涵顶铺装容重γ3=1kN/m3 根据《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中关于涵洞结构的计算假定:盖板按两端简支的板计算,可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2.外力计算 1) 永久作用 (1) 涵顶铺装及涵顶表处自重 q=(γ2·H1+γ3·H2)·b=(25×+1××=m (2) 盖板自重 g=γ1·(d1+d2)·b/2/100=25×(40+40)×2 /100=m 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压力(可变作用)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关于车辆荷载的规定:车辆荷载顺板跨长 L a= 车轮重 P=280kN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关于汽车荷载冲击力的规定:汽车荷载的局部加载,冲击系数采用 车轮重压强

p=·P/L a=×280/=m 3.内力计算及荷载组合 1) 由永久作用引起的内力 跨中弯矩 M1=(q+g)·L2/8=+×8=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 V1=(q+g)·L0/2=+×2= 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内力 跨中弯矩 M2=p·L a·(L/=××=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 V2=p·L a·(L0-L a/2)/L0+p·L a·/L0 =××= 3) 作用效应组合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关于作用效应组合的规定:跨中弯矩 γ0M d=+

最新1[1].5m盖板涵结构计算书汇总

1[1].5m盖板涵结构 计算书

1.5米净跨径盖板涵结构计算 1 盖板计算 1.1设计资料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环境类别:Ⅱ类环境; 净跨径:L0=1.5m;单侧搁置长度:0.20m;计算跨径:L=1.7m;填土高:H=0.8m; 盖板板端厚d1=20cm;盖板板中厚d2=20cm;盖板宽b=0.50m;保护层厚度c=3c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B350;轴心抗压强度f cd=13.8Mpa;轴心抗拉强度f td=1.39Mpa; 主拉钢筋等级为HRB335;抗拉强度设计值f sd=280Mpa; 主筋直径为18mm,外径为18mm,共5根,选用钢筋总面积 A s=3.14x0.0092x5=0.001272m2 盖板容重γ1=0.2x0.5x1.9x2.62x9.8=4.88kN/m3;土容重 γ2=3.60kN/m3 根据《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中7.0.6关于涵洞结构的计算假定:盖板按两端简支的板计算,可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1.2外力计算 1) 永久作用 (1) 竖向土压力 q=γ2·H·b=3.6×0.8×0.50=1.44kN/m (2) 盖板自重 g=γ1·(d1+d2)·b/2/100=4.88×(20+20)×0.5/2 /100=0.5kN/m 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压力(可变作用)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4的规定: 计算涵洞顶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做30°角分布。当几个车轮的压力扩散线相重叠时,扩散面积以最外面的扩散线为准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1关于车辆荷载的规定: 车辆荷载顺板跨长

1-2.5m暗盖板涵结构计算书

2.5米净跨径 3.92米填土暗盖板涵整体计算 一.盖板计算 1.设计资料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环境类别:I类环境; 净跨径:L0=2.5m;单侧搁置长度:0.30m;计算跨径:L=2.8m;填土高:H=3.92m; 盖板板端厚d1=32cm;盖板板中厚d2=32cm;盖板宽b=0.99m;保护层厚度c=3c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轴心抗压强度f cd=13.8Mpa;轴心抗拉强度f td=1.39Mpa; 主拉钢筋等级为HRB400;抗拉强度设计值f sd=330Mpa; 主筋直径为20mm,外径为22mm,共12根,选用钢筋总面积A s=0.003770m2盖板容重γ1=25kN/m3;土容重γ2=18kN/m3 根据《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中7.0.6关于涵洞结构的计算假定:盖板按两端简支的板计算,可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2.外力计算 1) 永久作用 (1) 竖向土压力 q=γ2·H·b=18×3.92×0.99=69.8544kN/m (2) 盖板自重 g=γ1·(d1+d2)·b/2/100=25×(32+32)×0.99/2 /100=7.92kN/m 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压力(可变作用)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4的规定: 计算涵洞顶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做30°角分布。当几个车轮的压力扩散线相重叠时,扩散面积以最外面的扩散线为准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1关于车辆荷载的规定:车辆荷载顺板跨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