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超级实用的解题方法之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讲 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材中,学生学习平面向量在前,学习解析几何在后,而且教材中二者知识整合的不多,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就“平面向量”解平面向量题,不会应用平面向量去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用向量法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思路清晰,过程简洁,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简单的重复将会引起学生大脑疲劳,学习兴趣衰退。这充分揭示方法求变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重视向量的教学,必然能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减轻负担。

一、知识整合

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也是新高考的一个亮点。 向量知识、向量观点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很多分支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能融数形与一体,能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的许多主干知识综合,形成知识交汇点。而在高中数学体系中,解析几何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有些问题用常规方法去解决往往运算比较繁杂,不妨运用向量作形与数的转化,则会大大简化过程。

二、例题解析

例1、(2000年全国高考题)椭圆14

92

2=+y x 的焦点为F ,1F 2,点P 为其上的动点,当∠F 1P F 2为钝角时,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___。

解:F 1(-5,0)F 2(5,0),设P (3cos θ,2sin θ)

21PF F ∠Θ为钝角

∴ 123cos ,2sin )3cos ,2sin )PF PF θθθθ⋅=

-⋅-u u u r u u u u r ( =9cos

2θ-5+4sin 2θ=5 cos 2θ-1<0 解得:55cos 55<<-θ ∴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5

53,553-) 点评:解决与角有关的一类问题,总可以从数量积入手。本题中把条件中的角为钝角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为负值,通过坐标运算列出不等式,简洁明了。

例2、已知定点A(-1,0)和B(1,0),P 是圆(x-3)2+(y-4)2=4上的一动点,求22

PA PB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因为O 为AB 的中点,所以2,PA PB PO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故可利用向量把问题转化为求向量OP u u u r 的最值。

解:设已知圆的圆心为C ,由已知可得:{1,0},{1,0}OA OB =-=u u u r u u u r

0,1OA OB OA O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又由中点公式得2PA PB PO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所以222()2PA PB PA PB PA P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2(2)2()()PO OA OP OB OP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224222(

PO OA OB OP OP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222OP +u u u r

又因为{3,4}OC =u u u r 点P 在圆(x-3)2+(y-4)2=4上所以5,2,OC CP ==u u u r u u u r 且OP OC CP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所以OC CP OP OC CP OC CP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即37OP ≤≤u u u r 故2222022100PA PB OP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所以22PA PB +的最大值为100,最小值为20。

点评:有些解几问题虽然没有直接用向量作为已知条件出现,但如果运用向量知识来解决,

也会显得自然、简便,而且易入手。

例3、(2003年天津高考题)O 是平面上一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AC AB OA OP ++=λ,[)∞∈+,

0λ,则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分析:因为||||

AB AC AB AC AB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分别是与、同向的单位向量,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则知||||

AB AC AB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是与∠ABC 的角平分线(射线)同向的一个向量,又()AB AC OP OA AP AB AC

λ-==+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知P 点的轨迹是∠ABC 的角平分线,从而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内心。

反思:根据本题的结论,我们不难得到求一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方程的步骤;

(1) 由顶点坐标(含线段端点)或直线方程求得角两边的方向向量12v v u r u u r 、;

(2) 求出角平分线的方向向量1212

v v v v v =+u r u u r r u r u u r

(3) 由点斜式或点向式得出角平分线方程。{直线的点向式方程:过P (00,x y ),其方向

向量为(,)v a b r ,其方程为00x x y y a b --=} 例4、(2003年天津)已知常数0>a ,向量(0,)(1,0)c a ==r r ,

i ,经过原点O 以c i λ+r r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与经过定点),0(a A 以2i c λ-r r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相交于点P ,其中R ∈λ.试问:是否

存在两个定点F E 、,使得PE PF +u u u r u u u r 为定值,若存在,求出F 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计算,求轨迹的方法,椭圆的方程和性质,利用方程判定曲线的性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综合解题能力.)

解:根据题设条件,首先求出点P 坐标满足的方程,据此再判断是否存在两定点,使得点P 到

两定点距离的和为定值.

∵(0,)(1,0)c a ==r r ,i , ∴c i λ+r r =(λ,a ),2i c λ-r r =(1,-2λa ).

因此,直线OP 和AP 的方程分别为 ax y =λ 和 ax a y λ2-=-.

消去参数λ,得点),(y x P 的坐标满足方程222)(x a a y y -=-.

整理得 .1)2()2(812

22=-+a a y x ……① 因为,0>a 所以得:

(i )当2

2=a 时,方程①是圆方程,故不存在合乎题意的定点E 和F ; (ii )当2

20<

(iii )当2

2>a 时,方程①也表示椭圆,焦点))21(21,0(2-+a a E 和))21(21,0(2--a a F 为合乎题意的两个定点.

点评:本题以平面向量为载体,考查求轨迹的方法、利用方程判定曲线的性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综合解题能力。去掉平面向量的背景,我们不难看到,本题即为下题:在△OAP 中,O (0,0)、A (0,a )为两个定点,另两边OP 与AP 的斜率分别是(0),2a

a λλλ≠-,

求P 的轨迹。

而课本上有一道习题(数学第二册(上)第96页练习题4):

三角形ABC 的两个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6,0)、(6,0),边AC 、BC 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49

-,求顶点C 的轨迹方程。通过本例可见高考题目与课本的密切关系。 例5.(2004年天津卷理22)椭圆的中心是原点O ,它的短轴长为22,相应于焦点F (c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