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技术-采摘、萎凋
岩茶十三道工艺流程

岩茶十三道工艺流程岩茶是中国福建省武夷山一带特产的一种茶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受到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岩茶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以下是岩茶的十三道工艺流程:一、采摘:在适当的季节,选取嫩叶,尤其是一芯二叶的嫩芽,采用手工方式进行采摘,确保采摘的茶叶新鲜。
二、晒青:将采摘的茶叶摊放在竹篙上,暴晒于阳光下,使茶叶逐渐失去水分,变为柔软的绿色茶叶。
三、挑大:摘下的茶叶经过晒青后,将茶叶进行挑选,将大叶、残茎等杂质去除,确保茶叶的纯净度。
四、焙青:将挑选好的茶叶放入扬炒盘中,以高温焙炒,使茶叶的纤维变得更紧密。
五、揉捻:焙青后的茶叶经过揉捻,使茶叶中的酒精、酒香等物质能更好地释放出来,使茶叶具有岩茶特有的香气。
六、放青:将揉捻的茶叶放在通风处,进行放青,使茶叶中有机物质进一步转化,使茶叶的香味更加浓郁。
七、晾干:将放青后的茶叶摊晾于竹篙上,等到茶叶完全干燥,达到理想的含水量,以方便贮存和加工。
八、破碎:将晾干的茶叶用专门的器具进行破碎,使茶叶更为细碎,方便后续的加工。
九、揉搓:将破碎后的茶叶进行揉搓,使茶叶的纤维更加细腻,增加茶叶的口感。
十、杀青:将揉搓后的茶叶放入高温杀青机中,通过杀青的过程,使茶叶停止发酵,保持茶叶的绿色。
十一、炒干: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入炒干机中,进行炒干,使茶叶中的水分蒸发尽,使茶叶达到理想的干燥度。
十二、筛选:将炒干后的茶叶进行筛选,去除茶叶中的杂质和粉末,确保茶叶的质量。
十三、贮存:将筛选好的茶叶进行包装并存放在干燥的环境中,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品质。
以上就是岩茶的十三道工艺流程。
岩茶以其特殊的制作工艺和口感独特的风味受到茶叶爱好者的青睐,希望大家喜欢岩茶这一独特的福建茶叶。
岩茶的制作工艺

岩茶的制作工艺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是怎么样的呢?岩茶的制作工艺技术很大一部分决定了成品岩茶的品质。
岩茶的制作工艺技术可以说比较独特,其不仅采取了绿茶的工艺之精华还采用了红茶的制作工艺技术来不断的创新及研发而成。
最终才形成独特的岩茶工艺技术。
独特的岩茶制作工艺流程
1、采青:岩茶在采青的时候要按照三叶半开面为原则。
当顶端驻茶开到一半,并且三叶全部完全展开的时候采摘是最好的。
2、萎凋:此步是让岩茶散发出香味的基础。
其过程当中鲜叶生理失水的过程要恰到好处,过多会变死叶,散发不够则会影响到做青。
3、杀青:将茶叶当中的花果香气进行进一步的散发。
让其一步步的显露出来。
4、揉捻:让其更有利于内物质的混合,更有益于冲泡和饮用。
5、烘培:通过低温来进行长久的烘制。
以火来调香气及茶味。
提高茶叶的耐泡程度。
福州三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4月8日。
岩茶的制作工艺流程

岩茶的制作工艺流程岩茶,是一种被广泛称赞为“岩韵”的高档茶叶。
它产于福建武夷山地区,早已闻名全国,整个过程所需要的治理工序之多,制作时间之长,好几次的烘焙,以及各种细节制作要求,都是非常繁琐、复杂的。
那么,岩茶是如何制成的呢?第一步:采摘岩茶的制作生产始于采茶,采的茶必须选好品种、生长环境良好的茶树,经常雾水和云雾笼罩的地区更是上等。
在正午以前采摘的茶叶,显而易见拥有更好的口感,这是由于当时茶叶散发的香气和荷尔蒙水平更高。
第二步:萎凋采摘的茶叶在萎凋前必须先进行“摊放”处理,将其撒匀,使其呈现表层为一层茶草状态,定期翻动,以保证全面萎凋,在这个过程中也要保证茶叶新鲜度,避免外界的影响。
采摘的认识点的茶叶在此过程中会根据各自不同的质地萎凋法种。
第三步:揉捻萎凋完成后,需要用揉捻机将茶叶揉捻,把表面紧绷的茶叶轻轻揉捻,揉捻时一定需要各方面注意茶叶手感的柔软度,也要注意揉捻机的速度,不可过于快。
第四步:发酵揉捻完成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发酵,发酵时间因茶叶而异,茶叶应选择一个湿度、温度适宜的室内环境,再垫上竹席或草席,防止湿气过量。
第五步:干燥茶叶发酵结束后,进行干燥,干燥的控制适温、适湿度。
茶叶干燥后会形成形态整齐、色泽黑中带绿、味道鲜爽的茶草,茶叶的水分也由最初的75%降低至第十步操作前的7%。
第六步:筛分经过烘干处理的茶叶,需通过筛分将一些杂质筛去,使茶叶更显“韵味”。
第七步:烘烤制作岩茶的重要环节是烘烤,烘烤的温度和时间目的是要使茶叶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香味,具有特殊的口感。
岩茶的烘烤过程要保证火候的控制,时间要适应不同情况,充分均匀。
第八步:粗分经过烘干后的茶叶会在一些细小的状况下破碎,这时还需要再次进行筛分,取出破碎的茶叶颗粒。
第九步:安贡茶叶到达这个级别时,还需要进行安贡,这一步也是特别重要。
安贡是使用纸包茶叶,将茶叶在鲜青状态下加压两次,另外还会增加茶叶色泽。
重要的是,包装茶叶时要注意必须摆布平整,使其在袋口的位置精细取出,避免湿气、微生物等对其产生干扰,有助于保持其新鲜,不失香味。
正山小种的传统制作工艺

正山小种的传统制作工艺
正山小种是中国茶叶中的一种名茶,它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是一种红茶。
正山小种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它是通过烟熏的方式来制作的,这种烟熏的方式是正山小种的制作工艺的核心。
正山小种的制作工艺可以分为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和熏制六个步骤。
首先是采摘,正山小种的采摘时间非常重要,一般在清晨或者晚上采摘,这样可以保证茶叶的新鲜度和质量。
采摘下来的茶叶要经过萎凋,这个过程是将茶叶放置在通风的地方,让茶叶的水分慢慢散发出来,这样可以使茶叶更加柔软。
接下来是揉捻,这个过程是将萎凋后的茶叶揉捻成条状,这样可以使茶叶的汁液更加充分地释放出来。
然后是发酵,这个过程是将揉捻后的茶叶放置在通风的地方,让茶叶的汁液与空气接触,这样可以使茶叶的味道更加浓郁。
烘干是将发酵后的茶叶放置在烘干机中进行烘干,这样可以使茶叶的水分蒸发掉,保证茶叶的质量。
最后是熏制,这个过程是将烘干后的茶叶放置在烟熏室中进行熏制,这样可以使茶叶的味道更加独特。
正山小种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它的烟熏方式是其他茶叶所没有的,这种烟熏的方式可以使茶叶的味道更加独特,让人难以忘怀。
正山小种的制作工艺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精细的操作,
这样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正山小种茶叶。
武夷岩茶加工方法

武夷岩茶加工方法主要包括采摘、萎凋、晾青、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等步骤。
其中,采摘是制作岩茶的第一步,通常在春季和秋季进行,采摘的茶叶包括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等嫩叶。
萎凋是将采摘回来的茶叶晾晒1~2小时,使其稍稍掉水。
晾青则是将萎凋后的茶叶在室内静置一段时间,使茶叶的水分散失,叶质变得柔软,便于后续加工。
摇青和做青是岩茶加工中的关键步骤,通过摇青使茶叶在摩擦中受损,叶缘细胞破坏,然后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做青,使茶叶发生特有的化学反应,形成乌龙茶特有的绿叶红镶边和品质风格。
杀青是通过高温快速加热茶叶,使茶叶中的酶失活,停止茶叶的发酵过程,保留茶叶中的香气和滋味。
揉捻则是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通过揉捻使茶叶成条状,促进茶汁液的挤出和均匀分布,使茶叶更好地发酵和陈化。
最后,烘干是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干燥,使茶叶中的水分蒸发,防止茶叶发霉变质,同时进一步提高茶叶的香气和滋味。
除了以上基本步骤外,武夷岩茶加工过程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工艺,如双炒双揉技术、初焙、扬簸等,这些工艺都是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和风味。
总之,武夷岩茶加工方法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来掌握和控制各个环节,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岩茶。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武夷岩茶是中国著名的一类清香型乌龙茶,以其特有的岩骨香、鲜爽甘醇的口感,在国内外茶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摘采、萎凋、揉捻、发酵、炒青、杀青、干燥等多个环节。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
一、摘采: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从采摘开始,一般在梅雨季节的5月中旬至7月下旬进行,以采取新嫩的茶芽为主。
一般来说,采摘时间要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这时茶籽的光合作用减弱,茶叶的香气更为浓郁。
二、萎凋:茶叶采摘下来后,需要先进行萎凋处理以降低水分含量,使茶叶柔软并适应其他工艺处理。
萎凋的方法有两种:自然萎凋和人工萎凋。
自然萎凋是将茶叶摊放在通风的地方,使其在自然空气中逐渐失去水分,通常需要持续1-2个小时;人工萎凋则是通过加热和晾晒来加速茶叶的水分蒸发,一般需要花费1个小时左右。
三、揉捻:萎凋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这个步骤是分散茶汁,破坏茶叶的组织,促进茶叶内部物质的调和和发酵。
揉捻分为静揉和活揉两个过程。
静揉是将萎凋的茶叶在特定的容器中反复滚动,以促进茶叶与器皿之间的摩擦,从而使茶叶不断破碎并释放茶汁;活揉则是将茶叶用手揉动,促进茶叶内部的复杂化学反应。
四、发酵:揉捻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发酵,以进一步改变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发酵是将茶叶摊放在适当的环境中,加速叶片内部酶的作用,使茶叶的内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发酵过程中,茶叶的色泽会从绿色渐变为红褐色,香气也会发生显著变化。
五、炒青:发酵结束后,茶叶需要进行炒青处理,以杀死茶叶内部的酶活性,防止茶叶过度发酵。
炒青是将茶叶投入到特定的炒青机中,通过高温、快速而均匀的炒制,使茶叶受热均匀,达到均匀的炒绿目的。
六、杀青:炒青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杀青处理,以停止茶叶内部的酶活性。
杀青是将茶叶置于高温烘干机中,通过高温和风力将茶叶进行烘干处理。
一般来说,杀青温度应控制在高温90℃-100℃之间,时间约为1-2分钟。
七、干燥:杀青后的茶叶需要经过干燥工艺,从而彻底去除茶叶内部的水分,保证茶叶的质量和保存时间。
岩茶的制作工艺

岩茶的制作工艺
岩茶,又称武夷岩茶,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特色茶。
岩茶制作工艺独特,并受到岩石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岩茶的制作工艺步骤:
1. 采摘:选择生长在高海拔的茶树进行采摘,通常在立夏之后进行。
只采摘嫩叶,通常是每个顶芽和两个下级叶。
2. 摊青:将采摘的茶叶在遮阴的地方晾晒,使其逐渐失去一部分水分,同时进行初步氧化。
3. 杀青:将摊青过的茶叶放入锅中加热,通常采用高温烘焙的方法进行杀青。
这样可以阻断茶叶的氧化过程。
4. 揉捻:经过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通过摩擦,使茶叶的细胞壁破裂,释放茶液。
5. 晾晒:将揉捻后的茶叶晾晒,以去除茶叶中多余的水分,同时进行二次氧化。
岩茶的晾晒通常是在岩石上进行,以岩石的热量和气温调节茶叶的氧化。
6. 烘焙:晾晒后的茶叶进行烘焙,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和调整其香气。
岩茶的烘焙通常是在传统竹制炉中进行。
7. 修整:烘焙后的茶叶进行修整,去除杂质和不完整的茶叶,使其形状整齐。
8. 分级:将修整好的茶叶按照不同的质量等级进行分类。
9. 包装:将分级好的茶叶进行包装,以保持其新鲜度和香气。
以上是岩茶的一般制作工艺步骤,不同的茶叶制作工艺可能会有所差异。
制作岩茶需要经验和技巧,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武夷岩茶萎凋的原理

武夷岩茶萎凋的原理武夷岩茶是一种经过萎凋工艺处理的茶叶,其萎凋的原理主要涉及茶叶的水分蒸发、细胞代谢以及物质转变等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武夷岩茶萎凋的原理。
首先,茶叶在采摘后需要经过采摘、杀青、揉捻等工艺处理,此后进入萎凋阶段。
武夷岩茶萎凋的第一步是将新鲜采摘的茶叶散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让茶叶中的水分蒸发,使茶叶逐渐变干。
这一步主要是通过自然晾晒的方式,把茶叶的表面水分蒸发掉,使茶叶渐渐变干。
然后,茶叶在萎凋的过程中,细胞内部的代谢也开始进行。
在这一过程中,茶叶细胞内的酶类物质被激活并开始催化茶叶中的化学反应。
茶叶细胞中的一种酶叫做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简称PPO),它能氧化茶叶中的多酚物质,使其发生颜色变化。
当茶叶萎凋时,PPO会催化茶叶中的多酚物质转化为黄褐色的茶多酚,使茶叶颜色发生变化,从而形成茶叶特有的香气。
除了颜色的变化,茶叶中的芳香物质也会在萎凋过程中产生。
茶叶细胞中存在着一种叫做L-花苷酶的酶,它能够催化茶叶中的香气物质的生成。
当茶叶萎凋时,L-花苷酶会催化茶叶中的酸性物质与氨基酸相互作用,生成醛类和酮类物质,使茶叶散发出独特的芳香。
在萎凋的过程中,茶叶中的咖啡碱、茶氨酸和多酚等物质也会发生一系列转变。
茶叶中的咖啡碱在萎凋中会逐渐降解,而茶氨酸则会逐渐转化为天冬氨酸,这些转变使得茶叶的口感和香气进一步改善。
此外,茶叶中的多酚物质也会在萎凋过程中发生一定的氧化反应,产生苦涩味物质,使茶叶在口感上更加丰富。
总体来说,武夷岩茶萎凋过程主要包括水分蒸发、细胞的物质转变以及酶的催化作用等多个方面。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茶叶的色、香、味和感官体验。
萎凋阶段是茶叶加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合理控制萎凋过程能够使茶叶的品质更加优良。
而武夷岩茶萎凋工艺的独特性也是其独特口感和香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技术-采摘、萎凋茶青品质主要由茶树品种,茶园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茶青采摘各因素等构成,是决定茶叶质量的基础条件。
采摘各因素受气候和人为控制的影响较大。
1、采青标准:要求茶青新鲜、无表面水,无破损,中、小开面三叶,均匀一致。
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伸育较成熟,正形成驻芽之中、小开面采三叶为最佳标准。
开面: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驻芽后即称开面,新梢顶部第一叶与第二叶的比例小于三分之一时称小开面,介于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称中开面,达三分二以上称大开面。
茶树新梢伸育两叶即开面者称对夹叶。
每个品种的适采期较短,同一个品种在同一个山场位置及同样的栽培管理措施下一般最佳采摘期约为2—3天,一般不能满足生产加工期的要求,因此街道上一般掌握在茶园内平均有一半开始开面时即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和小开面三叶及对夹叶。
到大部分中开面,小部分大开面时全部采摘结束,此时采摘标准为中、大开面三叶,则采制加工期可延长到6—7天。
2、采摘时间:不同品种的开采期均不同,主要受茶树品种、当年气候、山场位置和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武夷山现有主栽品种的适采期约为4月10日左右(主要为凤凰单枞)开始,至5月20日前全部结束。
中、早芽种在加工能力允许时一般不选雨天采,不采露水青,则有利于提高茶青质量。
采摘时的气候的影响:晴至多云天优于阴雨天,一天当中,上午
9—11时,下午2—5时最佳,露水青最次。
当季气候以时晴时雨天对品质最有利,而雨后初晴天品质最佳,连续天晴5—6天后品质又下降,采制期连续下雨对茶叶品质和初制加工均最不利,会明显降低当季茶区的茶叶总体水平。
3、采摘方式:生产上目前以人工采摘各机械采茶两种方式为主。
人工采摘成本高,需我工多,采摘标准,净度和青叶质量均需通过加强带山工员的管理来加以控制,在武夷山茶园分散,地形复杂,茶树长势不一定较为适用。
机械采茶成本低,速度快、省劳工、效率高、茶青标准和质量视茶园长势,使用采茶机的年限和操作水平等因素而定,初用机采时,茶青质量较差,连续使用两三年后则茶青质量比人工采摘的更好,是未来采茶的主要方式,但长期使用后茶树长势有茶芽多而茶芽变小的变化趋势,使于茶外形不够粗壮。
4、茶青贮运:茶青采下后就即时运达工厂进入萎凋程序,防止长时间堆沃和多次翻动损伤,最忌发热红变。
茶青采下后一般在2小时内运达工厂则对茶青品质影响较小,若途中超过4小时则应采取相应措施,否则对品质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贮运时间较长时要注意避阳薄摊,堆运时不可过厚过紧,注意通风、或翻抖散热。
萎凋工艺:是做青工艺的基础。
是使茶青失水变软的一个过程。
1、萎凋标准:感观标准为青叶顶下第二叶明显下垂、叶面大部分失支光泽,顶叶和梢头明显弯垂,且大部分青叶达此标准,失水均。
失水率约为10—16%,品种不同,萎凋方式不同,其标准亦有轻重不分。
2、萎凋方式:生产上主要有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和加温萎凋三种方式。
日光萎凋指在晴至多云天气,将茶青薄摊在光照下使茶青失水变软的萎凋方式,是最有利茶叶品质和最节省能源的萎凋方式。
室内萎凋指在一定的温湿度下将茶青薄摊于室内,让其自然失水变软的萎凋方式,只适用于气温较高、室内空气湿度较低时使用,如晴天太阳过烈时,秋天天气干燥时使用。
加温萎凋指利用综合做青机,萎凋槽等萎凋工具,通过人工加温使茶青受热失水,以达萎凋目的的方式。
加温萎凋历时长,不均匀,茶青受伤严重,是影响茶叶品质最大的萎凋方式,尚有待于将来研究改进。
3、操作方法:日光萎凋一般要求将茶青置于谷席,布垫或水筛等萎凋用具上进行,特别是中午和强光照不可直接置于水泥坪上萎凋。
摊叶厚度一般为2—3斤/m,萎凋全过程应控制翻拌2—3次,总历时视茶青状况和光照强度而定,一般为30—40分钟。
室内萎凋摊叶厚度应更薄些。
约2斤/ m²全过程翻拌1—2次,总历时需90分钟以上。
综合做青机萎凋热风温度在32—34度,每隔30分钟翻拌一次,历时2—4小时,水青为3—4小时左右。
萎凋槽萎凋风温为32—35度,每隔30分钟翻拌一次,历时2—4小时,摊叶厚度10—20CM,越厚越慢越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