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幼儿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最终目标是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音乐欣赏活动比其他音乐教育活动有明显的优势:它不受幼儿唱歌和动作能力的限制;作品的选择的范围也很广。关于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教学策略的研究非常少,其中大部分是实证总结。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比较薄弱的部分。而在实际教学情况中,教师更是缺少对幼儿的理论指导,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这导致了音乐欣赏活动中存在许多问题。
关键词:音乐欣赏 教学策略

一、研究综述
(一)概念界定
1.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指的是一种审美活动,其中特定的音乐作品通过听力和其他手段(例如阅读和分析乐谱)来领悟和感受音乐。
2.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学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广义的包括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狭义的就是指教学策略。它属于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即实现教学目标,适应一定的教学环境。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实施策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达到教学目标。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从大量文献的考察中发现,大多数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研究理论不强,都是实证总结。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教学策略,为该发展提供了一些理论指导。
(二)实践意义: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内容,现如今却成了我国音乐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微弱环节,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前提下,本文希望找到一种更适合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教学策略,引导教师组织教学,达到最终目标为幼儿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三、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选择恰当音乐作品
很多幼儿园教师在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时,没有站在幼儿的角度出发,做到切合实际选择符合幼儿特点的音乐作品。而且幼儿的身心发展及其欣赏能力有限,教师应选择广为人知的儿歌且节奏欢快容易理解的音乐作品,例如在选择欣赏关于春天景色的音乐时,教师可以选择《嘀哩嘀哩》,这首儿歌内容通俗易懂,节奏鲜明且欢快,抑扬顿挫,特别适合用于幼儿音乐教学。但有的教师却选取一些较为复杂难理解的音乐作品,尽管那些音乐同样反映的是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色,但对于幼儿来说,难度较高,很难对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起到提高的作用。
(二)音乐欣赏活动的目标偏离
幼儿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主要目的即是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理解能力、获得审美情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不够重视幼儿审美情感、审美意识的获得和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却将重点放在了单一的模仿上,忽略了幼儿对音乐的欣赏与感受,从而使得音乐活动偏离了目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在音乐欣赏活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给孩子们提供太多的指导和控制。这种教学方法让幼儿缺乏表现与创作的机会。除此之外,有的教师则是任凭幼儿自由发挥,没有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引导,这么做同样无法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
四、应对措施
(一)合理选择音乐作品
为确保顺利且完美的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幼儿教师的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挑选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具体而言,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等因素出发,以及乐曲是否具备完整的结构、鲜明的形式特征和可参与性等,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引导幼儿认真倾听音乐
音乐欣赏的基础是听。音乐欣赏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幼儿倾听的音乐态度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幼儿仔细认真倾听音乐,形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比如老师在播放音乐期间不与其他小伙伴交头接耳;当小伙伴讲述自己的意见时,自己也会认真倾听。幼儿认真倾听完音乐后,鼓励他们勇敢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说错。
(三)加强孩子对音乐的感受
通过听来感受音乐是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目的。再将其表现出来,而充分感受音乐就是其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应引导和帮助他们,并让幼儿逐渐产生对音乐的情感,最后他们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把音乐表现出来。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加强幼儿对音乐的感受。
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过程中,为让幼儿与音乐产生共鸣,教师可将音乐作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一起,先了解作品,对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丰富,从而给予幼儿更形象具体的感受让他们更容易理解。例如,在欣赏《螃蟹歌》时,再开始欣赏音乐前老师可以让幼儿先讨论螃蟹的行走动作和生活习惯都是怎么样的,并鼓励他们模仿螃蟹的行走动作。因为事先了解了有关螃蟹行走和生活习惯的经验,这就让他们将注意力都放在了音乐的倾听以及理解上,防止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无法认真的感受音乐。
2.采取多种形式。音乐欣赏活动是一种听觉艺术,无法直观的理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更易于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活动课程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欣赏能力等进行分析,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动员孩子的听觉,视力和其他感官。在音乐作品与幼儿经验间搭建桥梁,加强对音乐的感受。
其一,采取图谱的形式。教师在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过程中,图谱是

一种很普遍的方法。我们可将音乐以图谱的形式,简单明了的展示给幼儿看,这样更易于幼儿理解。其中,图谱有简洁、直观等特征,可增强其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通过此种方法可帮助加强对音乐的感受。
其二,采取故事的形式。教师根据音乐的特点,讲幼儿所听过的故事,或是自己创编一个故事,将故事情节与音乐连接起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音乐。在选择故事时,也应考虑角色与音乐的节拍是否相吻合。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教师从音乐角色狮王出发,编一个或者创编关于狮王巡查的故事,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演出狮王走路的样子或者吼叫及各种小动物为狮子大王表演时的动作。以故事的形式启发幼儿,可让他们很快熟悉音乐节拍的变化。
其三,可以采取视听相结合的形式。例如,在学习欣赏《赛马》这首曲子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先播放一首音乐吸引幼儿并问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吗?”幼儿答:“马蹄声!接着教师出示摔跤、赛马和射箭比赛等图片,让幼儿感受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教师播放乐曲,提问:“请小朋友们说说它是哪种比赛?”“赛马!”幼儿答。“是的,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赛马》,让我们再听一遍吧,小朋友们要仔细的听,听完后说说你们的感受。第二遍曲子播放完以后,教师再次提问 :“这首曲子绘制了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一份怎样的情感?你听完后有什么感受?”幼儿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大草原的热爱之情。接下来教师再次播放曲子,同时幼儿观看赛马的视频,调动幼儿感官结合幼儿的视觉和听觉方面,感受激烈的赛马场面。欣赏完以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乐曲中使用的一种乐器——二胡。让幼儿先初步的听一听二胡的声音。最后幼儿根据乐曲自由表演赛马的动作,然后课程就结束了。
五、结束语
音乐欣赏活动是让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美的音乐作品,从而丰富了孩子们的音乐视野。音乐欣赏活动和其他的教育活动的目标是相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智力,情感,个性,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探寻教师作品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实施策略这个方面探讨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音乐教学。本文不仅介绍了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还介绍了许多音乐专业知识。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无法做出专业而准确的分析,可能存在各别用词不恰当的问题。由于篇幅的限定,本文对一些内容的论说还不足。综上来看,音乐欣赏活动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增强幼儿在音乐方面的理解与

感触,审美体验的获取和欣赏能力的提高,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目标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和音乐欣赏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