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产业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科技创新载体参与产业创新的效果及对策研究——基于苏州的视角

科技创新载体参与产业创新的效果及对策研究——基于苏州的视角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20Vol.2 No.6〈创新实践〉科技创新载体参与产业创新的效果及对策研究—基于苏州的视角*何仙慧(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63)摘要:产业创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技术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根本动力。

为了加快建设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和高水平创新型城市,苏州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为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苏州市大力引进和培育各种科技创新载体。

近年来苏州市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成果丰硕,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探讨其参与产业创新的效果,并进行相关对策的分析。

关键词:科技创新载体;产业创新;效果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20)06-0020-061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重要动力1.1 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推动作用明显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信息化变革的交融对接,掀起了科技创新的新潮流,科技创新已逐步从技术维度的单一创新转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集成创新。

科技创新有效推动各地新兴产业发展,并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苏州的产业发展也见证了科技创新的力量,如2019年苏州市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高达53.6%和49.4%。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四大先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1.8%,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 000亿元,同时带动经济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1.2 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的推动作用仍需加强1.2.1 科技创新能力仍需加强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全国各地大多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调研发现,苏州市代表科技创新能力的多项指标在江苏省名列前茅,但与全国科技创新典范城市深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基于上海世博机遇的苏州自主创新发展研究

基于上海世博机遇的苏州自主创新发展研究
作 为知识创新 的主体 , 校 与科 研机 构 的知 识 创 高 新产 出增 幅 仅 提 高 10 % 。 由于 知 识创 新 能 力 .2 较弱, 导致 知识创 新 对技 术 创新 和 产业 创 新 的支 撑作 用下 降 , 业 很难 进行 原 创性 的发 明 。万 人 企 科学 家 、 程师 人员 数 20 工 08年苏 州为 1. , 海 15 上 为 1. , 69 而美 国为 9 . , 52 日本 为 159 差距 明显 。 0.,
5% , 1 比上 海 低 1 .2 ; 2 9 % 企业 研 究 R &D经 费 占
苏州 自主创新 能 力 不断 提 升 , 新 经 济发 展 创
势 头 良好 。表 1显 示 ,0 4年 至 2 0 20 0 8年 苏州 城
市 创新 产 业指 数 为 4 .8 , 技创 新 对 经 济增 75% 科 长 贡献 为 5 .6 , 技 创 新 贡 献 率 逐 年 提 高 。 4 1% 科
国为 1.6 , 国为 3 .3 , 5 5% 美 62 % 日本 为 4 .1 。 0 1% 20 苏州企业 R D人员 占企 业 职工 比重 仅为 08年 & 13 % , 江苏省 l 地级 市 中排第 l 。 .2 在 3个 0位 世博会 的召开 使得 以上 海为 中心 的长 三角创

作者简 介: 杨传 明(9 9 ) 男 , 17 一 , 山东莱 阳人 , 苏州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全球发展研究院讲师 。
l 9
苏州 自主创 新环境 。
经 济总 量及 人 均 因素 , 差距 更 大 。20 则 0 8年 , 苏
州创 新投 入为 2 .5 , 比全 国平 均水 平 高 4 85 % 仅 .
人科 学家 、 工程 师人员 数 、 创新 活动 经费 和高新技 术产 品进 口额构 成表 、 明专利 授权 量 、 新产业 发 高

苏州市产业结构优化与金融策略选择研究

苏州市产业结构优化与金融策略选择研究
表 1 苏 州 市 金 融 业 产 值 占第 三 产 业 比重 和 增 速 比较
产 值 年 度 比价
/ 亿 元 金 融业
征 的高 端产业 城 市 , 就 是 要把 苏 州 发 展成 为 拥 有
符 合全 球产 业发 展 趋 势 、 在世 界 产 业 分 工 中处 于 高端位 置 、 具 有产 业 国 际竞 争力 的产 业结 构 和产 业体 系 的重 要 城 市 。2 0 1 1年 , 《 苏 州 市 国 民经 济

挥金 融 引导 资源 配置 的作 用 , 有 效促 进 苏 州 市 加
快转 变经 济 发 展方 式 。其 次 , 金 融 业是 现 代 服 务
置 资 源 的功 能 , 促 进 产 业 结 构优 化 发展 , 一 方 面 应 发 挥 金 融 产 业 结 构 的调 整 效应 ; 另一 方 面 也 应 大 力 改善 资本 使 用效率, 提 升 市 场 向 目标 产 业 配 置 资 金 的 内生 能 力 , 实现 由政 府 外 生拉 动 主 导 发 展 模 式 向 市 场 内生 推 动 主
导 发展 模 式 的 转 变 。
关键词 : 产 业结 构 优 化 ; 资本 配 置 ; 效率 ; 金 融; 融 合 发展 中图分类号 : F 2 6 4 . 2 4 ; F 8 3 2 . 7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0 6 9 5 ( 2 0 1 3 ) 0 6 — 0 0 2 0 - 0 4
3 9 2 . 0 8 4 8 7 . 2 6
第 三 产业 2 6 8 6 . 5 9 3 0 5 0 . 2 6 3 8 1 9 . 3 1 4 5 8 1 . 5 占比 / 1 1 . 8 8 1 2 . 8 5 2 0 0 9 2 6 . 5 1 4 . 5 1 2 . 7 6 2 0 1 0 1 5 . 1 1 3 . 7 1 3 . 8 2 2 0 1 1 2 1 . 2 1 2 . 9

苏州市强化科技招商工作的实践与研究———以太仓市为例

苏州市强化科技招商工作的实践与研究———以太仓市为例

第10期2023年4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No.10April,2023基金项目:科技部-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项目;项目名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框架下的县域产业布局和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ZLY202134㊂2022年苏州市软科学研究指令性计划项目;项目名称:创新县域金融服务模式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等创新策略与培育体系研究 疫情下,以太仓市为例㊂2022年太仓市科协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名称: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政府招商行为逐步向科技招商转变的实践与思考 创新驱动科招先行 以太仓为例㊂2023年度江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杰出青年专项;项目名称:以科技人才招引和服务发展机制创新驱动科技强省战略建设的新路径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JSKJZK2023027㊂作者简介:魏利斌(1984 ),男,辽宁锦州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科技服务咨询与管理,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金融㊂∗通信作者:王之一(1994 ),男,辽宁沈阳人,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㊂苏州市强化科技招商工作的实践与研究以太仓市为例魏利斌1,2,杨晓勤3,4,周晓萍1,2,丁安琪1,2,张阳阳5,王之一6∗(1.太仓市科学技术局,江苏太仓215400;2.太仓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市科技招商中心),江苏太仓215400;3.太仓市科技镇长团,江苏太仓215400;4.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00;5.太仓市农业农村局,江苏太仓215400;6.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西安710000)摘要:科技招商是数字经济时代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集聚高水平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举措㊂太仓市政府的招商行为将逐步向科技招商转变㊂科技招商处于经济 战场 一线,作为太仓市招商引资的特殊前沿形式,对促进太仓经济结构转型升级㊁突破发展困局以及 太仓速度 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体现和落实都具有重要意义㊂太仓市科技招商工作有基础,面临新的机遇和困难,如何认知科技招商,如何与产业招商互补共进,如何解决科技招商存在问题等,文章结合实际进行阐述,提出了思路和举措㊂关键词:政府招商;科技招商;科技金融中图分类号:N19㊀㊀文献标志码:A 0㊀引言㊀㊀科技引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招商强化县域创新资源集聚㊂科技招商(以下简称 科招 )是数字经济时代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集聚高水平科技创新资源,塑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展现更大作为㊁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举措㊂苏州市在全国率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科技招商工作的指导意见“‘苏州市科技招商白皮书“‘苏州全球科技人才地图“等政策及工具㊂太仓作为苏州市所属重要板块,地处长三角地区核心位置,始终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苏州市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科技招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决策部署,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将科创作为引领手段,打响太仓科技招商品牌,营造太仓科技招商的良好氛围㊂而政府招商行为,也逐步从产业招商转向科技招商㊂科技招商工作处于经济 战场 一线前沿,是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市)的重要手段之一,将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和县域创新驱动的重要举措㊂近年来,苏州大市范围掀起科技招商的工作热潮㊂太仓市积极响应,加强科技招商统筹推进,引导创新要素向重点产业集聚㊂1㊀太仓开展科技招商工作的优势㊀㊀科招是前卫的政府招商行为,有择资㊁引才㊁服务㊁跟踪等特点㊂可查文献中,对于科招行为的阐述不多㊂冯秋萍[1]认为,高新区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㊂高新区推进科招工作,必须围绕所在城市产业对科技服务的需求特点,明确目标,收集信息,拓展渠道,建立高素质科招队伍㊂叶双瑜[2]认为,科招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一项重要而具体的工作㊂通过科技项目招商洽谈,加大科技成就的宣传㊁展示,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㊂通过文献,得知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端亦早已被学术界发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是一条已经被学界证明的重要战略举措㊂众多学者对政府招商行为的模式等进行了研究㊂如何把政府招商行为与地方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相结合,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服务?太仓处于关键时期,在认清科技招商产业定位的同时,应提早进行布局,将传统的产业招商行为逐步向科技招商转变㊂因为科招有前沿性:一是科招关注点不仅在于如何 引 ,而是更加注重如何 择 ㊂科招是 招商择资 行为㊂科招所引进的项目应具备创新性㊁市场好㊁生态环保等高新成果㊂二是科招工作不止于引 ,更突出 留 的重要性㊂科招项目从筹备组建到最终见效往往需要相对较长的过程,某一环节的缺失往往就会造成优质资源(西工大太仓校区就是一个典型的科招项目)的流失㊂因此,在科招的过程中要确保各个环节衔接到位,使科创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研发活动[3]㊂三是科技招商工作不仅要注重 数 ,更要注重科创项目的连续性㊂在科招工作中所选择的项目彼此之间应当是相互联系的,从而构成研发链条,最终形成集群㊂科招的实质在于结合本地区发展的实际需求,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创新要素进行整合㊂四是统筹推进科招工作,通过科招洽谈㊁新品展示等措施,拓展科招渠道,提升创新要素水平,加快校地融合创新㊂2㊀太仓市科技招商力量现状㊀㊀太仓市的科技招商队伍,是促进太仓经济发展转型升级㊁高质量发展的先锋㊂2.1㊀市科招部门(太仓市科技招商中心和市科技招商有限公司)㊀㊀2021年10月14日,太仓市科技招商中心揭牌成立㊂为强化太仓市科技招商力量,创新科技招商模式,2022年2月27日,市场化的太仓市科技招商公司成立㊂ 一中心一司 围绕科技创新㊁产业转型㊁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科研院校㊁投资机构㊁科创载体㊁地方商会㊁创新联盟等多重渠道,重点招引高水平载体平台㊁高科技企业㊁高层次人才㊁高规格科技基金㊁高质量科技服务等创新资源;用好科招平台,完善政策解读㊁服务宣介等内容,更新招商数据库,动态发布招商信息,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商服务机制,加速项目落地㊂截至2022年年底,市科招部门会同各板块提前完成科技招商项目的首年度目标任务,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项目190个,落户项目累计注册金额近35亿元,项目投资总额111亿元,引进硕士及以上人才1055名㊂2.2㊀太仓市招商局㊀㊀太仓市招商局是苏州大市范围内成立较早的招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市级招商引资规划㊁计划,收集项目信息,搞好区域招商引资预测分析,组织开展国内外招商引资工作,负责跨区域㊁跨镇域项目的落实和跟踪服务㊂其内设6个招商部,分别负责高端制造㊁生产性服务㊁航空航天㊁生物医药㊁人工智能等产业招商㊂可以看出,在太仓市招商局的机构分布中,大部分产业招商与科技创新相关㊂2.3㊀各区镇科技招商部门㊀㊀目前,太仓各区镇都有独立的招商部门,从事产业招商㊁科技招商和招才引智等工作,有条件的区镇在机构设置上更为细化㊂例如,太仓高新区2021年成立科技招商中心,2022年又成立了科创发展公司;太仓港区2022年成立了科技招商公司,均有不少于5人的科招人员配备,在强化主动招商意识,强力推进科创人才建设等方面与区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形成联动机制㊂2.4㊀科创载体的招商部门㊀㊀太仓市国资控股的企业中,太仓生物港㊁太仓科技创业园㊁软件园㊁德创园等是太仓拥有的主要科技载体,均有招商部门,吸引与载体产业定位相符的科技型企业㊂例如,太仓高新区成立科创发展公司,专门推动创新载体方面的优质项目招引和培育等㊂同时,作为太仓市级科创平台的太仓智慧谷也配备了一批精干的科招力量,已开展招商招引工作㊂2.5㊀太仓市科技镇长团㊀㊀科技镇长团作为 双招双引 工作的重要抓手,已经成为该项工作的重要生力军,在科技招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㊂截至目前,来自全国高校院所和省部机关122人次的教授专家到太仓基层挂职,帮助全市各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和载体㊂例如,江苏先进材料技术研究院㊁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的建立均有科技镇长团的牵线和直接参与㊂3㊀太仓市科技招商工作的优势与存在问题㊀㊀太仓市在科技招商工作中,无论是在资金支持还是政策优惠方面都有一定的保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㊂3.1㊀太仓市科技招商工作的优势㊀㊀一是资金支持㊂太仓市建立了创投㊁科创贷等投融资体系;设立了5亿元人才引导基金,引导创投机构投资初创型人才项目;运用贴息㊁风险补偿等手段完善科技金融体系;鼓励企业申报苏科贷等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需求㊂二是优惠政策,包括人才激励㊁金融扶持㊁税收优惠㊁财政引导㊁产业扶持等政策㊂尤其是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方面,2021年太仓市出台了‘关于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㊂另外,太仓科技领军人才政策是科技招商工作最有竞争力的 利器 ㊂3.2㊀太仓市科技招商工作存在的问题㊀㊀一是部分区镇的科技招商缺乏统筹㊂核心定位不准㊁对科技创新要素的吸引力不足,部分区镇还未单独设立科技招商部门,力量相对薄弱㊂包括人才和资金㊁政策和服务等创新要素资源的利用有待提升等㊂二是科技项目承载空间急需扩容㊂太仓市载体分布不均衡㊁饱和度较高等一定程度制约项目落地㊂三是科技招商金融生态仍需厚植㊂目前,太仓市近100家金融机构中,备案创投和证券期货机构各8家;且创投基金规模不大,总注册资本112200万元,吸引创新项目的能力有限㊂四是在太仓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分支机构的成果转化不顺畅㊂例如,同济大学太仓高新技术研究院的资源很多,但近年的转化成果不多,亟需推进服务㊂4 解决太仓市科技招商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4.1㊀进一步明确科技招商的产业定位㊀㊀太仓市的科技招商工作应明确具有差异化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㊂各区镇应选好主攻方向,避免扎堆在高端装备制造㊁航空航天㊁生物医药㊁新材料等领域,应有不同的特色㊂集中力量寻找突破点和符合自身区域特长的发展产业,大力推进招商力度㊂在科招项目上瞄准已成熟落地项目的上下游企业,提高产业聚集度㊂同时确定黑白单范围,例如,有环保问题㊁靠政策不投钱项目等要慎重考虑㊂4.2㊀加快科创载体建设,提高承载力㊀㊀加大科创载体建设力度,形成 科创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 梯队发展㊁遍地开花㊁各有特色的载体体系,确保项目有地可落㊂一是综合利用㊂健全市镇两级孵化链体系,高标准㊁多样化建设 智慧谷 数智科技产业园 等一批载体,提升承载力㊂二是分类管理㊂盘活区镇及国资手里的空间资源,对现有空间资源进行整合,清退一批非科创项目㊂鼓励国资科创载体尽快引入专业化运营团队㊂三是建立飞地㊂拟在美国硅谷设立科技招商站点,拟在深圳㊁北京㊁上海张江等建立飞地创新中心,采取联动考核模式,强化项目源头引进㊂4.3㊀加强品牌赛事服务和影响力㊀㊀打响 科创太仓 品牌㊂举办好首届T-MAX 科创太仓 全球创新创业大赛,采取 4+1 模式,即4场行业赛㊁1场青年赛,以 市级+区镇 行业+城市 线上+线下 政府+市场 相结合的方式,面向高端装备制造(先进载运装备)㊁航空航天㊁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㊁数字经济㊁先进材料等领域,广泛征集优质项目,全面吸引优质人才㊂强化 5E太舒心 服务品牌㊂持续优化不见面审批㊁重点项目绿色通道㊁云代理㊁云注册等服务模式,实现了 一站式办结㊁一条龙服务 ,政务服务 便捷㊁快速㊁高效 ㊂发挥太仓市科技局线上㊁线下 双创综合服务平台 的国家级荣誉服务功能,全力优化 政产学研金介 全链条科创生态系统,让科招项目 引得进㊁留得住㊁发展好 ㊂做优 人到太仓才幸福 品牌㊂落实好 人才新政20条 等政策,推动科技㊁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㊁互促并进㊂做细人才服务,将科技人才项目后期服务前移,提前为企业做好科技创新路径谋划,帮助企业更快㊁更稳地走好科创发展之路㊂4.4㊀搭建科技招商的资源网络㊀㊀一是加强相关政府机构㊁国企之间的横向沟通㊂科技招商的开展需要相关机构的配合,企业落户关系到规划㊁经发㊁城管等部门㊂目前太仓市科技载体不仅相对较少,且由于分属不同,彼此沟通不畅,效率不高㊂在引进重点项目时,这一层面的沟通显得非常重要㊂二是通过加强与全球商会㊁行业协会㊁金融界这些可以成为招商 中介 机构的联系及合作,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中介机构运营机制,积极鼓励和发展专业 中介招商 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4]㊂三是加强与校友会㊁ 8+1 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太仓工作站㊁科技镇长团顾问团㊁留学生组织等的沟通㊂4.5㊀拓展科技招商的科技金融资源网络㊀㊀一是做大做强创投行业㊂运作好5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加快设立运作生物医药㊁航空航天㊁科技人才等合作子基金,探索建立 基金+园区+产业 的金融服务模式,建立投资项目库,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形成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集群效应㊂二是创新多元融资模式㊂引导银行拓宽抵质押品范围,完善轻资产金融产品体系,在 苏科贷 基础上,大力发展 娄城科创贷 ,为暂无销售的科技人才项目注入资金保障㊂三是放大财政资金效能㊂尽早运营科技型初创企业直投基金,适度降低投融资门槛,培育种子期㊁初创期企业㊂四是不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初创型企业信贷融资等创新策略与培育体系㊂4.6㊀建立科技招商的服务资源网络㊀㊀科技招商,有 吸引 ,更有 服务 ㊂吸引是科技招商的上游工作,服务是科技招商的后续概念㊂创业易守业难㊂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非常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太仓市双创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尤为重要,从而更好地营造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环境㊂除此之外,还应该从多方面㊁多角度促进科技招商与科技服务网络建设的健康发展[5]㊂4.7㊀注重对政府科技招商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㊀㊀有工作情怀和动力,努力打造个人招商IP㊂作为政府科技招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对于科技招商的成绩有着直接影响㊂提高科技招商人员的专业素养是重中之重,可用岗位练兵比赛㊁业务和礼仪培训等形式进行素养提高㊂5 结语㊀㊀综上所述,科技招商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㊀㊀要抓手和县域创新驱动的重要举措㊂科技招商可以挖掘新动能,点亮城市新未来㊂太仓市将在 第二个百年 奋斗目标中争做发达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标杆,接续探索基层科技的科技招商等引领手段,在县域创新驱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支撑作用㊂参考文献[1]冯秋萍.我国高新区科技招商思路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8(8):266-268.[2]叶双瑜.强化科技招商形成引资亮点[J].海峡科技,2001(11):4.[3]周文杰.我国高新区科技招商思路初探[J].商场现代化,2015(20):256.[4]赵成武.中介招商大有可为 大连市中介招商工作的调研与思考[J].中国外资,2008(3):72-73. [5]张文龙,李益娜.科技招商与科技服务网络建设模式比较与选择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7(8):124-127.(编辑㊀李春燕)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strengthe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promotionin Suzhou city taking Taicang as an exampleWei Libin1 2Yang Xiaoqin3 4Zhou Xiaoping1 2Ding Anqi1 2Zhang Yangyang5Wang Zhiyi6∗1.Jiangsu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Taicang215400 China2.Taicang City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Taicang215400 China3.Taic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wn Mayor Taicang215400 China4.Su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uzhou215000 China5.Taicang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Bureau Taicang215400 China6.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 an710000 ChinaAbstract Technology investment promo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accelerate the gathering of high-leve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sources in the digital economy era.The investment attraction behavior of Taicang municipal government will gradually shift to technology investment attrac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promotion is on the front line of the economic battlefield . As a special frontier form of investment promotion in Taicang cit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aicang s economic structure break through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and embody and implement the Taicang speed i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Taicang city has a found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promotion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difficulties.How to recogniz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promotion how to complement and advance with industry investment promotion and how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promo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ideas and measures are proposed.Key words。

苏州市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研究

苏州市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研究

Kew rs uh uct;H S oi ni n et I ;Q etn a eivsgt n y od :Szo i y T ;Pl yevr m n;SP c o uso ni et a o i r n i i
1 引 言
高技 术服 务业 最 早 出现 在科 技 部 ( 03年 度 ( 0 2 科 技 型 中小企 业技 术 创 新 基金 若 干 重 点项 目指 南 》
Th l y En i o m e f Pr m o i g H i h Te h S r i e e Po i v r n c nt o o tn g c e v c I us r v l p e f S z u nd t y De e o m nto u ho
Ab t a t sr c :T i p p ra ay e h i h tc ev c n u t e e o me t r s n i a in a d t e e i i gp o lmso u h u b s d h s a e n lz st e h g h s r i ei d s y d v l p n e e ts u t n h xs n r be fS z o , a e e r p t o t
o e to nar n mp rc lsu y fS h u I du tilPa kSh g e h s r ie idu t n eprs sp p rd a o ec n l ins n qu sin ie a d e i a t d .o uz o n sra r ’ i h tc e c n sr e t r ieThi a e r wss m o cuso i v y o h uz o i e h s r ie i usr lc n r n n , a ut owo d s me s g e to so pi z to S h u poiy e v rn— n t e S h u hgh tc e vc nd t poiy e vio me t y nd p sf r r o u g si n fo tmiain uz o lc n io me to n fHTS.

苏州西部环太湖地区旅游业发展模式与问题研究

苏州西部环太湖地区旅游业发展模式与问题研究

西部发展要融合在风景 区、 生态区之中, 构筑都市区 生态网架 , 营造一流的人居环境 。
徜徉在环太湖地 区, 随处可见 明、 清两代原汁原味的
古村落、 古遗址、 古寺庙及古桥 、 古道。 西山涵村的古
店铺是一处保存得较为完好的明代店铺 ,目前国内 仅发现 2 。西山明湾、 处 东村等古村 , 明清建筑 比比 皆是 , 是环太湖古建筑群中数 量最多 、 质量最高、 保
3 . 保护真山真水 , 开发旅游资 源 , 打响“ 湖品 太
牌”苏州要搞好旅游产业 , 。 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
否则一切都将落空 。 对破坏、 污染苏州西部山水资源 的工 矿企 业 必 须进 行 整 改 ,特 别 严 重 的要 予 以关 、
停、 ; 迁 工业废水 、 废气要做到达标排放 ; 要恢 复 、 建 设 自然生态环境 , 对旅游景点、 道路两侧要大面积植
关键词 :环太湖地 区;旅游业 ;发展模式 ;问题研 究 中图分类号 : X3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 4 5 2 0 )2 0 1 — 3 2 0 857(070—020


苏州西部环 太湖地 区主要资源及其现 状分析
存得最完整的古村 。 苏州西部太湖的山川秀气 ,也孕育了光辉灿烂 的吴地文化。 自春秋吴越争雄以来 , 这片土地上荟萃
作者简介 :昊文英 (9 5 )女 , 16 一 , 江苏苏州人 , 副教授 , 究方向 : 研 经济学 。

1 — 2
维普资讯
20 年第 2 07 期
吴文英 : 苏州西部 环太 湖地区旅 游业 发展模式与问题研究
最近 , 苏州高新区也构划 了西部生态新城, 并通 过国际招标征得五大候选方案 ,各家方案 的基本理

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苏州高新区2020年制定了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1.1 发展目标未来三年,苏州高新区将聚焦发展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着力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加快新产品研发生产,加速医疗器械产品国产化替代,做强细分产业集群,积极培育产业新业态,努力搭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

到2022年,高新区力争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具体目标为:2020年:力争集聚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企业400家,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2021年:力争集聚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企业600家,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2022年:力争集聚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企业800家,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1.2 主攻方向1. 高端医疗器械领域,重点发展体外诊断、生物医用材料和植介入器材、医学影像设备、治疗设备、康复类医疗器械等五大细分领域。

在体外诊断领域,重点发展分子诊断和免疫诊断设备和试剂,包括化学发光分析、数字PCR、流式细胞仪、微流控技术、POCT、医用质谱仪、液体活检等。

在生物医用材料和植介入器材领域,重点发展心血管支架、PCTA 球囊、人工关节、修复生物膜、牙科材料等。

在医学影像领域,重点发展SPECT-CT、激光共聚焦显微镜、PET、内窥镜等。

在治疗设备领域,重点发展手术机器人、手术导航系统、外科吻合器、除颤仪、心脏起搏器、人工器官等产品。

康复类医疗器械,重点发展呼吸机、制氧机等。

2. 创新药物领域,重点发展生物药、新型化药、现代中药等细分领域。

3. 前沿诊疗技术,重点发展基因与细胞治疗、新型疫苗等前沿技术。

4.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支撑产业,重点发展传染病防控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产业。

5. 产业链配套支撑服务体系产业,重点发展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生产工艺开发、合同定制、注册申报等服务产业,加强医疗专业物流、消毒灭菌和废物处置配套能力。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

昆山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

昆⼭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昆⼭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专题研究⽬录1 导⾔ (1)1.1 研究⽬标 (1)1.1.1 探讨未来经济发展模式 (1)1.1.2 产业发展规模预测 (1)1.1.3 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向 (1)1.1.4 产业空间布局 (1)1.1.5 产业发展的合理路径及策略 (1)1.2 研究思路 (1)1.3 研究框架 (2)2 产业发展现状特点与问题 (2)2.1 发展历程 (2)2.1.1 总量快速持续增长——农业县到全国百强县之⾸ (2)2.1.2 四次重要转型——产业发展⽔平不断提升 (4)2.1.3 产品结构趋于⾼端——国际价值链上不断攀升 (6)2.2 现状特点 (6)2.2.1 总体概述 (6)2.2.2 与周边主要城市(区)的⽐较 (9)2.2.3 各项产业发展现状 (10)2.2.4 地均产出 (13)2.2.5 各镇产业发展 (14)2.3 外部环境 (16)2.3.1 国际价值链分⼯与产业梯度转移趋势 (16)2.3.2 长三⾓区域协作与竞争 (18)2.3.3 国际⾦融危机的影响 (19)2.4 ⾯临的问题 (20)2.4.1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20)2.4.2产业层次有待提升 (20)2.4.3 对富民强市的带动作⽤有待增强 (20)2.4.4 产业⽤地增长过快 (21)3 产业发展的定位、路径和规模 (21)3.1 国内外案例研究 (21)3.1.1 台湾地区产业发展转型案例 (21)3.1.2 韩国产业发展转型案例 (23)3.2 经济发展⽬标与产业定位 (24)3.2.1 经济发展⽬标 (24)3.2.2 产业发展定位 (25)3.3 产业发展原则与⽅向 (25)3.3.1 产业发展原则 (25)3.3.2 产业发展⽅向 (26)3.4 产业发展的路径探索 (27)3.4.1 ⾯临的影响因素 (27)3.4.2 渐进式的产业发展路径 (27)3.4.3 产业空间发展和管理模式 (28) 3.5 产业发展的规模预测 (29)3.5.1 产业发展规模 (29)3.5.2 基于产业发展的就业⼈⼝预测 (30)3.5.3 基于产业发展的⽤地规模预测 (30)4 产业空间导向与布局结构 (31)4.1 布局原则 (31)4.2 布局结构 (31)4.2.1 农业 (31)4.2.2 制造业 (32)4.2.3 ⽣产性服务业 (32)5 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策略 (33)5.1 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 (33)5.1.1 ⼆产与三产融合发展 (33)5.1.2 内资与外资竞争发展 (33)5.1.3 集聚与辐射互动发展 (34)5.1.4 承接与创新共同发展 (34)5.1.5 分⼯与协作良性发展 (34)5.2 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34)5.2.1 产业转型策略 (34)5.2.2 阶梯式滚动升级策略 (37)5.2.3 产业园区发展策略 (39)1 导⾔1.1 研究⽬标1.1.1 探讨未来经济发展模式客观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给昆⼭带来的影响,研究新背景下增强经济发展抗风险能⼒与持续竞争⼒的发展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从产业结构发展与转型出发,以苏州市为例,对苏州市产业现状的进行分析与研究,利用静态和动态的区位商分析探讨发展的优势产业,并通过苏州市的SWOT分析,结合苏州所在区域经济背景,提出苏州市产业升级与优化的建议,旨在增强苏州市的区域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产业发展 竞争力 SWOT 产业结构 1

目录 1前言 ........................................................................................................................................ 2 2 相关理论综述 ....................................................................................................................... 2 2.1 地区竞争力 .................................................................................................................... 2 2.2 生产要素决定论 ............................................................................................................ 2 2.3 比较优势理论 ................................................................................................................ 3 2.4 竞争优势理论 ................................................................................................................ 3 2.5 配第—克拉克定理及其发展 ........................................................................................ 3 3 苏州市概况 ........................................................................................................................... 4 4 苏州产业发展的现状 ........................................................................................................... 5 4.1 苏州市三次产业发展情况 ............................................................................................ 5 4.2 苏州的优势产业 ............................................................................................................ 7 4.2.1 区位商法 ................................................................................................................. 7 5.2.2 苏州市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区位商 ................................................................. 7 4.2.3 苏州市第三产业分产业的区位商 ......................................................................... 8 5 苏州市SWOT分析 ............................................................................................................... 9 5.1优势 ................................................................................................................................. 9 5.2劣势 ................................................................................................................................. 9 5.3 机遇 .............................................................................................................................. 10 5.4 挑战 .............................................................................................................................. 10 6 苏州的区域经济联系 ......................................................................................................... 10 6.1与上海的关系 ............................................................................................................... 10 6.2与长三角区位关系 ....................................................................................................... 10 6.3与环太湖经济圈的区位关系 ....................................................................................... 11 7 苏州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建议 ............................................................................................. 12 2

1前言 在当今区域一体化的时代,区域发展的问题越来越成为热点,成为政府官员乃至城市居民非常关心的问题。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产业发展的问题是区域发展首先需要考虑的区域要发展,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以及处理与其他区域的竞争关系。 苏州市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地级市,同样面临着区域发展的各种问题。长江三角洲地区虽然是全国经济最活跃、发展机遇最好的地区,但这也造成了区域之间竞争的激烈,复杂的经济联系给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造成了阻碍。 本文希望通过对苏州市产业的分析和区域背景的分析,梳理发展的部分思路,探究苏州产业的竞争力如何保持和增强,为其日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地区竞争力 概念源自国家竞争力,即指某个特定地区在国际国内经济竞争中优于其他地区所具有的生存和发展并由此获取收益的能力。而地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是以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为基础,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核心因素是地区资源配置能力和营造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能力。 研究地区的产业竞争力,意义在于寻求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以此作为主要产业重点发展,营造产业竞争优势,获取竞争收益。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按照一定的分工原则,为满足社会某种需要而划分的,从事产品和劳务生产及经营的部门,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企业的集合。产业的竞争力同样也是同一属性的企业的竞争力的集合。

2.2 生产要素决定论 这种观点强调国家或地区竞争力主要由资本、劳动力、技术、制度(管理)等一种或几种生产要素决定。古典经济学认为:在众多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中,成本或者说价格是最重要的,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要素方面是否具有相对优势,因而劳动力、资金、自然禀赋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国家或地区比别的国家或地区更有竞争力。 现代生产要素决定论则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资源会逐步枯竭,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会逐步上升。竞争力来源于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而决定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是技术水平和教育。因此,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在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3

2.3 比较优势理论 古典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 新古典的比较优势理论不再坚持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把资本要素引入李嘉图的相对比较优势分析中,认为商品成本高低的是由生产资源的相对丰裕程度决定的。由于区域间生产要素禀赋存在差异,不同产品的要素使用密集度不同,各区域在密集使用其拥有量丰裕的要素的产品生产中具有比较优势。每个地区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的商品,进口其要素比较稀缺的商品,形成区域性专业化分工,并从贸易中获取比较利益。 进入二十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发展,以克鲁格曼等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进一步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比较优势取决于两个因素: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当一个地区的某种产业能有效地发挥出规模经济效益时,就能以有竞争力的价格向外销售商品;而当一个地区的收入达到相当高水平时,消费者偏好会使消费者表现出多样化选择,而为差异化产品提供新的市场空间。因而贸易的基础是规模经济,而不是技术不同或资源配不同所产生的比较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