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复习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因材施教:如何进行因材施教?A观察了解学生。B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进

行不同的指导。C针对学生的性格缺点,补偏救弊。D顺应学生的各种爱好,发展其特殊才能

2、教学相长(定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通过

为学生解答疑惑,共同进行学问切磋,共同进步。

3、有教无类:(1)内涵: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2)人性论依

据?(3)针对奴隶主贵族的有教有类而提出(4)意义:打破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打破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满足了平民入学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5)实质:要求将教育对象从贵族扩大到平民,扩大到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的来源,吧学校有“官府”移到“民间”

4、唐代的六学一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广文馆

特点: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形成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增添教育内容;教育等级制明显;学校类型多样化;教育、研究、行政三者合为一体。

5、三舍法:是在太学内部建立起严格的升舍考试制度,对学生的考察和选拔力求做到

将平时行艺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学行优劣与对他们的任职使用相结合,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太学教学质量。

6、积分制:是累积计算学生全年学业成绩的方法。始于宋太学,完善于元国子学。有

利于督促学生平时的学习。(考试制度)

率性堂为高级,升入后即实行积分法,在一个季度里,第一个月试本经义一道,第二个月试论一道,诏、诰、表、内科一道,第三个月试经史策一道,判语二条。每次考试,文理俱优者给一分;理优文劣者给半分;言不及义者无分。一年内得八分者为及格,给予出身,不及格的,仍坐堂肄业。如有才学超异的,报告给皇帝裁夺

7、北宋三次兴学:

庆历兴学,公元1044年(宋仁宗庆历4年),在范仲俺的主持下,北宋开始第一次兴学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措施包括3个方面:普遍设立地方学校。改革科举考试。创建太学,并采用分斋教学的形式。评价:庆历教育改革最终失败,虽然州县兴学之令并未取消,亦只依地方官吏之好恶而兴废。科举全部恢复旧制。庆历兴学开启了宋代的新学风,促进了两宋教育发展。尤其是倡导“明体达用”之学,取胡瑗苏湖教法著为太学令,对于北宋学术风气的形成,是有深刻影响的。

熙宁兴学:公元1070年(宋神宗熙宁3年),在著名改革家王安石的主持下,北宋开始第2次兴学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措施包括4个方面:1、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2、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官学。

3、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

4、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崇宁兴学:公元1102年(宋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主持了北宋的第3次兴学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措施包括5个方面: 1、在州、县两级普设学校,并在路一级设提举学事司进行管理。2、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联系的学制系统。3、新建辟雍,并扩大了太学的名额。

4、恢复医学,新设算学、书学、画学等专门学校。

5、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北宋三次教育改革,虽前两次均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都不同程度地将北宋的学校教育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第三次教育改革的主持人是蔡京,被称为“六贼”之首。但在执

政任内,尚大事兴学,力主学校教育改革,对宋代的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8、简述苏湖教法。

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经义斋主修六经经义,属“明体”之学,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

9、八股取士的弊端:它禁锢了士人的思想,严重败坏了士风、学风和社会学风。它对

学校教育的影响,危害尤甚。

10、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背景:1898维新运动达到高潮

目的:既要务本,又要务通

何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A中学:同心、教忠、明纲、知类、宗经等—先圣先师立教之旨B西学:益智、游学、设学、学制、农工商学等—“西政”和“西艺”C关系:“中学”是根本,“西学”是末节;“中学”为主,“西学”是从。在通“中学”的基础上,才能学“西学”。

分析评价:在向西方学习的初始阶段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百日维新、癸卯学制、1906年教育宗旨)从哲学和方法论角度看,“中体西用”思想是形而上学的。

11、监生历事制:明初国子监还实行“历事制”,规定国子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吏事”。历事期间,他们白天到各部门值班,晚上则归宿国子监斋舍,温习功课。有的学生还被远派到州、县历事。历事时间短则三月,长则一年。期满后考核任官。“历事制”可视为是一种实习制度。

12、壬寅.癸卯学制:1902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但壬寅学制颁布后未实施,次年(按阳历为1904年)又颁布了一个新学制-《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

13、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以法定形式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改革教育的构想。根据民主共和的精神,消除了清末学制中的封建专制性因素,缩短了学制年限,不再限制女子进入各级学校接受教育,取消读经科目等。同时也继承了清末学制的三级模式,发展义务教育,重视实业教育的合理因素。

1、学制体系:壬子癸丑学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四级.

2.特点:与癸卯学制相比,壬子癸丑学制其明显的特点是:第一,学制总年限缩短了3年,主要表现在初、中等教育段,有利于普通教育的普及和平民化发展。第二,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虽未特别强调女子教育,但也没有排斥女子教育的条文;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限制,体现了资本主义文化的男女平等观念。第三,取消对毕业生奖励科举出身,废止清末高等教育中的所谓保人制度,大学不设经科,有利于消除教育中的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