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命题导向]
导向1 考查事物发展的前途道路。做题时应依据材料区分前
进性和曲折性
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
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
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Hale Waihona Puke 课时2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考核目标]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b)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事物发展的前途、道路及其要
求(b)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c)
考点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考点梳理]
[方法指津] 1.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
2.发展观
发展的实质―→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发 观展发 与发 与展 曲展 质的 折的 变途 性状 的径 相态 统( 统( 一前 一量 )进 )变性――→→抓重又既住视要要时量准对机的备前,积走途促累曲充成折满质的信变路心,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解析 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 说明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选C项。事物是量变 与质变的统一,并不总是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A项错 误。题干体现的是事物发展的方向,而不是道路,B项不选。 题干没有涉及存储介质的内部结构问题,D项不选。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 ④事物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
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A.①② B.①③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C.②④ D.③④
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4.(2015· 浙江高考)现行GDP核算体系,不能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
返回
真题体验
1
2
3
4
5
6
1.(2015· 江苏高考)右图所示漫画《运土》给我们的哲学
启示是( )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要注重量的积累以促成质变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2.(2015· 福建高考)研究人员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下面左图)置 于晴天的室外,对其进行 24 小时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 (如下面右图)。该实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5.(2015· 山东高考)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 化于心,外化于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 你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热心搭把手„„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每个人 担负起一份道德责任,就会将社会的道德水准托起一分,涓涓细流汇成 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诠释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 德的重要意义。

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综合提能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总复习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综合提能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的功能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 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 能起决定作用;部分离不开整 体;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
树立全局观念,统 筹全局,实现整体 的最优目标;搞好
关系
局部,用局部的发
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影响部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 系统 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
坚持联系的观点,反 对孤立的观点
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 把握事物,切忌主观 随意性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 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 条件,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联系的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多样性
原理内容 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 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离 整体与 部分的
方法论
开部分整体也就不存在;部分
②大脑功能的
③新发现引导人的实践活动,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研发新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以大脑功能与饮食规律为话题,考查学生对联系与 发展、实践的作用、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 况。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有规律地食用益生菌食品,可改善大 脑功能,提升辨识情绪能力,使大脑更能适应环境变化,①④ 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有规律的饮食安排有利于提升大脑功能, 但不能说“离不开”;排除②;③“新发现…规定事物发展的 方向和进程”说法错误,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进程由其内部的特 殊矛盾规定。答案:B
18.(2010· 浙江高考)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纠错:创新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
(× )
[串线——对知识线的归纳要“清”] 一、关于联系观的知识整合
原理内容
方法论
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 联系的 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 普遍性 系之中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十课 创新意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十课 创新意
编纂民法典的统一的思路之 下,把已有的分则各个部分单行法共同适用的规则集中起来,用 提取公因式的方法,规定民法的基本规则。这样就能够把物权、 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各编统一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 民法典的体系。
小结与测评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热点材料] 《民法总则》的施行将完善民法典体系
2017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施行,标志 着我国向民法典编纂迈出坚实的一步。
材料 ❶《民法总则》吸收了《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基本 制度和一般性规则,❷也克服了原有法律中与时代不相符合的内 容,增加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内容,并作了补充、完善和发展。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答案 A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考点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考点梳理]
[方法指津]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表现上的对应关系
[命题导向]
导向1 依托材料考查矛盾的基本属性。注意将同一性几种情
形区分开、将同一性与斗争性区分开
下面漫画《你敢吗?》主要体现了
()
你敢吗?
A.矛盾双方相互斗争 B.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D.矛盾双方相互否定 解析 这幅漫画主要告诉我们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故选C。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
方法论
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 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 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主次矛 ①二者都是关于矛盾的不平衡性问题,都属于矛盾的特
盾与矛 殊性范畴;②二者都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盾主次 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③矛盾的主次方面从属于主次矛
课时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考核目标]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
性(b) (2)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及要求(b) (3)矛盾特殊性的 含义及情形(b)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 意义(c)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 面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c)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

(课标版)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整合提升3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课标版)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整合提升3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 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 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 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方法论] 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 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 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方法论] ①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 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对事物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善于抓住重 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 要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 面各有其特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 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 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 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 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 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 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能只看到那些直接 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 的联系。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 把握内部条件,又要关注外部条件;既要认识有利条件,又要 重视不利条件。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 从能力目标来看,本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用联系、 发展、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 养学生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学生用辩证否定观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看,本单元主要是培 养学生具有坚定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自觉用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自觉反对 和抵制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什么叫“超前思考,比较听课”?简单地说,就是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面,用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对 比,从而发现不同之处,优化思维。
比如在讲《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林冲当时为什么要戴着枷锁?林冲、洪教头是什么关系?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 总之,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上承 第二单元“我们如何看待周围的世界”,下启“如 何认识社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一全书的终结和归宿,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 确进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方法论准 备。
•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回答 “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唯物辩证法的 联系观点、发展观点、矛盾观点是我们对这一问题 的基本回答。围绕这一问题,本单元共设计为四课。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唯物 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 核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老师没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就应当立即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进行比较。通过超前思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难点”的理解 上,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避免了没有重点的泛泛而听。通过将自己的思考跟老师的讲解做比较,还可以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不妥之处,及时消除知识 的“隐患”。

政治:《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期末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PPT)4-2

政治:《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期末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PPT)4-2
什么气体都不能单独存在,既不能收集,也不能进行测量。这位医生认为氢气与空气没有什么不同,很快就放弃了研究。 最先把氢气收集起来并进行认真研
究的在7年英国的一位化学家卡文迪什。 卡文
• 3.联系的多样性 • 〖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
•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 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 的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长-厘米,径约.毫米,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具气孔线;横切面半圆形,二型层皮下层,在第一层细胞下常有少数细胞形成第二层皮下层,树脂道-个或更多, 边生,多数生于背面,腹面有-个,稀角部有-个中生树脂道,叶鞘初呈淡褐色,后呈淡黑褐色。 雄球花圆柱形,长.-.厘米,在新枝下部聚生成穗状。球果卵 形或圆卵形,长4- 厘米,有短梗,向下弯垂,成熟前绿色,熟时淡黄色或淡褐黄色,常宿存树上近数年之久;中部种鳞近矩圆状倒卵形,长.-厘米,宽约.4 厘米,鳞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状多角形,横脊显著,鳞脐凸起有尖刺;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淡褐色有斑纹,长-毫米,径4-毫米,连翅 长.-.厘米;子叶-枚,长.-.厘米;初生叶窄条形,长约4.厘米,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花期4-月,球果第二年月成熟。 [] 生长习性编辑 油松为喜光、深根 性树种,喜干冷气候,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钙质黄土上均能生长良好。 [] 地理分布编辑 中国特有树种,产吉林南部、辽宁、河北、河南、 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及四川等省区,生于海拔-米地带,多组成单纯林。其垂直分布由东到西、由北到南逐渐增高。辽宁、山东、 河北、山西、陕西等省有人工林。早在十六世纪,瑞士的一名医生就发现了氢气。他说:“把铁屑投到硫酸里,就会产生气泡,像旋风一样腾空而起。”他 还发现这种气体可以燃烧。然而他是一位著名的医生,病人很多,没有时间去做进一步的研究。 十七世纪时又有一位医生发现了氢气。但那时人们认为不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表现 • 第一,自然界是发展的; • 第二,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 第三,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 整【个提世示界】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世界永恒发展是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趋势,而并非
指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
8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知识要点】

5、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第二,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与接受也有一个过程。
第三,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9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知识要点】 • (3)方法论要求
• 第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促使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 第二,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 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10
• 第【知三识单要点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4、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 • (1)量变和质变的区别
含义
特征
表现
量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 渐进的、不显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
变 所的变更
著的变化

质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根本的、显著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

的变化
静止的破坏
【提示】
(1)量变有两种情形:一是事物在数量(大小、速度、程度)
• (1)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 第一,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和发展,具有旧事物所无 可比拟的优越性。
• 第二,社会历史领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 人民群众的支持。
• (2第)为三什,么综事上物所发述展,的新道事路物是必曲然折战的胜?旧事物。
第一,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提示】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的两种情形 第一,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 之和;第二,当各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 发挥。
4
• 第【知三识单要元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二、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发展的观点
• (一)运动 • 1、什么是运动? •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 本单元的基本内容如下: •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 •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和根本分歧。
1
• 第【知三识单要元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1、联系的普遍性 • (1)含义 •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提示】 (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吗? 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2)量变引起质变就是发展吗? 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一是前进性的,二是倒退 性的,只有前者是发展。
12
• 第【知三识单要元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3)方法论要求 •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不能拔苗助长、
【提示】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事物都是相 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2)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 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ຫໍສະໝຸດ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知识要点】
• (3)联系的客观性
•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 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
• 第【知三识单要点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2、联系多样性的表现之一: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 (1)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
区 含义不同(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 别 地位不同(主导和统率、服从和服务)。
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联 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系 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键部分起着决定作用)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单元线索】
• 本单元讲辨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唯物的辩证法,它正确揭 示了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 第一,世界是辨证的。即世界本身是联系、发展、矛盾着的世 界,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观点、发展观点、矛盾观点看待周围的 世界。
• 第二,世界是唯物辨证的。即世界的联系、发展、矛盾是客观 的,既不是“绝对精神”赐予的,也不是主观臆造的。
• 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拓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把握联系的客观性 一方面,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 能随意创造事物的联系。 另一方面,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如: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互联网络等。
【提示】 a.承认这一点就是在物质观上坚持了辩证法思想。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根本特性)。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提示】 承认这一点就是在运动观上坚持了唯物论思想。
6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知识要点】 • (二)发展
的增减,二是场所的变更(结构发生变化)。
(2)质变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事物的质是多方面的,
质变也是多方面的。
11
• 第【知三识单要元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2)量变和质变的联系
•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第三,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 • 第四,事物的变化发展就是经由量变到质变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提示】 a.“变化”从空间上讲,“过程”从时间上讲。 b.哲学上的运动概括出一切运动的共性,而这一共性是通 过运动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
5
• 第【知三识单要元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 •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
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
急于求成。
•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不能缺乏 信心、优柔寡断。
• 1、发展的含义和实质
• 灭运发亡【动展。提变的示实化】质有是发两事展种物与的情运前形动进:和变一上化是升的,前关是进系新性事的物的;产二生是和倒旧事退物性的的。 发展特指前一种情形,因此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 一定是发展。
7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知识要点】 • 2、发展的普遍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