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储量计算
采区设计有关规定

关于规范采区设计工作的通知集团公司所属各矿:为了统一规范集团公司各生产矿井采区设计的编制内容,克服存在的问题,提高采区设计的质量,进一步优化采区设计,使采区设计在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现根据《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第二章第10条4款“采区设计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报集团公司审批”的规定,并结合集团公司各矿采区设计编制的实际情况,特制定《郑煤集团公司采区设计编制内容的有关技术规定》。
并重申,采区设计方案设计必须在施工前一年提出,采区设计必须在施工前六个月报集团公司审批。
望各矿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附件:郑煤集团公司采区设计编制内容的有关技术规定二〇〇八年四月十三日郑煤集团公司采区设计编制内容的有关技术规定矿井采区设计一般应先进行采区开采方案设计,经比较确定后,才能进行正规采区设计。
方案比较应重点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比较。
采区设计编制要严格遵照国家有关煤炭开采的政策、技术规定和规范的要求,要具备可靠的设计资料依据,要求提供采区设计说明书一份和有关设计图纸十二张。
具体要求如下:第一部分采区说明书编制内容采区设计说明书要求具备四个附件、两个附图、七个附表,说明书内容共分七个章节分别予以叙述。
采区说明书附件:附件一、参加设计人员名单及有关领导签字。
附件二、采区地质说明书批复文件复印件。
附件三、采区设计图纸目录(见第二部分)附件四、采区设计说明书目录(具体内容见后)附表(附说明书后):表一、采区设计工程量统计表(含工程费用)表二、采区通风阻力计算表(含容易期、困难期)表三、采区机械设备配备统计表(含材料及价格)表四、采区用电负荷统计表表五、采区井巷工程施工进度表表六、采区投资综合统计表(前一、三表已详列的,可不附投资概算)表七、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附图(附说明书中):一)通风系统示意图(含容易、困难期)二)排水系统示意图。
采区设计说明书目录及编制内容前言:采区设计的依据、指导思想、方案的确定、主要特点、主要经济指标和开采价值分析,存在主要问题。
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方法

附录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方法一、开拓煤量是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副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采盘区、回风石门、回风大巷、主要硐室和煤仓等开拓掘进工程后,形成矿井通风、排水等系统所圈定的煤炭储量,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开拓煤量按下式计算:Q开=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已完成开拓工程的采盘区煤层平均走向长度,m;h——已完成开拓工程的采盘区煤层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域煤层平均厚度,m;D——实体煤,t/m3;Q地损——地质及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回采率;二、准备煤量是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的采盘区主要巷道掘进工程,形成完整的采盘区通风、排水、运输、供电、通讯等生产系统后,且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的煤层中,各区段或倾斜条带可采储量与回采煤量之和;准备煤量按下式计算:式中Q准——准备煤量,t;L i——第i个区段的采煤工作面有效推进长度,m;l i——第i个区段的平均采煤工作面长度,m;M i——第i个区段的煤层平均厚度,m;D i——第i个区段的实体煤容重,t/m3;K i——第i个;q i——第i个;n——区段个数;Q回——回采煤量,t;三、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一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所圈定的准备煤量范围内回采巷道及切眼的煤巷条带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后,各单元评价测点测定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都小于预期的防突效果达标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且施工测定钻孔时没有喷孔、顶钻或其他动力现象;二开采保护层后,准备煤量或准备煤量范围内回采巷道及切眼的煤巷条带在保护层的有效保护范围内;三准备煤量可以按煤巷掘进方向分段计算,各分段长度不得小于300米;四、煤量是准备煤量范围内,已按设计完成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等回采巷道及开切眼掘进工程所圈定的,且瓦斯抽采、防突和防治水的效果已达到工作面安全回采要求的可采储量,即正在回采或只要安装设备后,便可进行正式的工作面可采煤量之和;瓦斯抽采、防突和水害防治效果达到安全回采要求的可采储量,可以按工作面推进方向分段计算,分段长度不得小于300米;回采煤量按下式计算:式中:Q回——回采煤量,t;L i——第i个工作面有效或剩余推进回采长度,m;l i——第i个回采工作面平均长度,m;M i——第i个回采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m;D i——第i个工作面实体煤容重,t/m3;K i——第i个;n——回采个数;五、瓦斯抽采和防突效果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一对于突出煤层,开采保护层后,回采煤量所圈定范围内的煤层在保护层的有效保护范围内;采取煤层瓦斯区域预抽防突措施后,所有评价测点测定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都小于预期的防突效果达标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且施工测定钻孔时没有喷孔、顶钻或其他动力现象;二回采煤量所圈定范围内的煤层可解吸瓦斯量应当满足表1的规定;表1回采煤量所圈定范围内的煤层可解吸瓦斯量指标三高瓦斯、突出矿井的容易自燃煤层,采用放顶煤开采时,回采煤量所圈定范围内的本煤层瓦斯含量应不大于6m3/t;六、防治水的效果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一回采煤量范围内的煤层及顶底板影响范围内已查清水文地质情况;二回采煤量范围内的煤层及顶底板应施工的疏排水、注浆加固等防治水工程已完成,且防治水效果已达到工作面安全回采要求;七、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计算为回采煤量:一所圈定的回采范围内瓦斯抽采不达标,或未按照规定进行抽采达标评判的煤量;二所圈定的回采范围内水害防治不达标,或未按照规定进行水害防治效果验证的煤量;三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矿,所圈定的回采范围内采煤工作面没有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价,或评价为严重冲击地压工作面的煤量;四所圈定的回采范围内受其他次生灾害影响的煤量;八、矿井“三量”可采期按下式计算:开拓煤量可采期年=期末开拓煤量/当年计划产量或设计核定能力;准备煤量可采期月=期末准备煤量/当年平均月计划产量;回采煤量可采期月=期末回采煤量/当年平均月计划回采产量;当矿井实际月产量连续二个月超过计划月产量的10%时,应当按实际产量重新计算矿井“三量”可采期;。
综采工作面回采率管理办法附则

综采工作面回采率管理办法附则第二十九条本诸方面办法中未涉及到矿井回采率方面的内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本办法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注:储量及损失量计算图纸及台帐(一)储量计算图图种及比例尺1、工作面矿产计算图,比例尺1/500或1/10002、采区储量计算图,比例尺1/1000或1/20003、矿井储量计算图,比例尺1/2000或1/5000(二)储量计算图的以下内容1、储量计算范围(计算边界和深度、范围);2、按《煤矿测量图例》规定,用不同颜色表示的各级储量分块段;3、储量计算块段各项计算指标;4、《煤矿地质规程》规定的煤层底板具体内容等高线图的内容;5、各项勘探工程和井巷建设工程。
(三)储量计算台帐1、矿井储量计算方法论数;2、矿井储量增减、转入、转出、注销台帐;3、矿井储量、采区储量计算基础表中和有关资料;4、逐年、逐月采储量台帐。
(四)损失量计算图1、工作面损失量计算图,比例尺1/500或1/1000。
主要内容:(1)月末工作面位置;(2)厚度点及石质厚度、采高、丢顶底煤的数字,浮煤的厚度;(3)厚度损失柱状。
注:分层开采的煤层,须单独绘制分层图,以便分别填绘工作面数据。
2、分煤层损失量计算图,比例尺1/2000。
主要内容:(1)井田及各采区间的边境;(2)各种煤柱范围、名称、批准机关、文号、日期、煤柱的储量、摊销计算基础、数量;(3)储量注销、报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的范围、批准档、文号等;(4)工作面的回采覆盖面积、回采月平均采高;(5)采区内发生的各种损失;(6)地质构造、煤层底板等高线、钻孔、倾角、煤厚、采高等资料。
(五)损失量计算台帐。
包括:1、分工作面、分月的各种损失分析及损失率计算基础台帐;2、分采区、分煤层、分季的各种洼瓣损失率计算基础台帐;3、全矿井分水平、分煤层的各种损失分析及实证损失率计算基础台帐;4、期末工作面、采区、全矿井损失率台帐及结束后重新核算的会计核算损失率台帐;5、各种永久性煤柱台账。
煤矿“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方法

(3)必须坚持安全发展,扎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堵塞各类安全漏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确保人 民生命财产安全。
(4)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 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 能力。
3.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1)所有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 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 到位,确保安全生产。 (2)血的教训极其深刻,必须牢牢记取。各生产单位 要强化安全生产第一意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 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4. 加快安全监管方面改革创新。 (1)安全生产,要坚持防患于未然。要继续开展安全 生产大检查,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要 采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 奔基层、直插现场,暗查暗访,特别是要深查地下油气管网 这样的隐蔽致灾隐患。要加大隐患整改治理力度,建立安全 生产检查工作责任制,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做到 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务必见到成效。
7
要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 警示”。
(2)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 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 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 安全监管体制,强化依法治理,不断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水 平,更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Di——第 i 个工作面实体煤容重,t/m3; Ki——第 i 个工作面回采率; n——回采工作面个数。
五、瓦斯抽采和防突效果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一)对于突出煤层,开采保护层后,回采煤量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总结案例

资源储量估算⽅法总结案例资源储量估算⽅法总结——主要依据XX公司《XXXX勘探报告》⼀、矿体的圈定和连接(⼀)单⼯程中划分矿段及低品位矿段根据《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4-2002)中对矿体圈定的规定,在《钻探基本分析结果表》中划分出矿体及低品位矿体样段。
1、规范表述根据《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4-2002)附录F中的表述,“F.1.2圈定矿体时,应在单⼯程中从等于或⼤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圈起,将矿体中⼤于夹⽯剔除厚度的⽆矿样品作为夹⽯圈出。
连续出现⼤于边界品位、⼩于最低⼯业品位的地段应作为低品位矿圈出。
矿体的厚度⼩于最⼩可采厚度,但品位较⾼,其厚度与品位的乘积达到⽶百分值指标时,可圈为矿体。
”“F.1.3在圈定矿体时,如果矿体边部⼀侧或两侧为厚⼤且成⽚分布的低品位矿时,应单独圈出。
在此种情况下,在单⼯程中圈定矿体时,边界附近允许将相当于夹⽯厚度的低品位矿体圈⼊矿体。
对夹在矿体中厚度不⼤,且分布零星难以分采的低品位矿,则⽆须单独圈出,⽽应圈⼊矿体中参与矿体厚度和平均品位估算。
”2、个⼈解读(1)任⼀种主矿元素达到⼯业品位且厚度⼤于最⼩可采厚度的样段划分为矿体;(2)厚度⼩于最⼩可采厚度,但其厚度与品位的乘积达到⽶百分值(厚度×品位≥最低⼯业品位)的样段可划分为矿体;(3)“穿鞋戴帽”:1)矿体边界⼀侧或两侧有⼩于夹⽯剔除厚度的、品位在边界品位与最低⼯业品位之间的低品位矿体,则将其⼀同归⼊矿体中,且归⼊后矿体仍能达到最低⼯业品位。
2)若矿体中间存在⼩于夹⽯剔除厚度的低品位样品或⽆矿样品,则将其⼀同归⼊矿体中,且归⼊后,矿体仍能达到最低⼯业品位。
注:“最低⼯业品位”、“边界品位”、“最⼩可采厚度”、“夹⽯剔除厚度”等参数见《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4-2002)附录G表G.3、表G.9。
阿多得⾥呀⼭勘探区,为锌铅银硫化物矿床,取Pb边界品位0.3%,最低⼯业品位0.7%;Zn边界品位0.5%,最低⼯业品位1.0%;Ag边界品位40(g·t-1),最低⼯业品位80(g·t-1)。
煤层储量计算图的编制方法

煤层储量计算图的编制方法摘要:通过储量图的编制,掌握底板等高线的制作方法,储量块段的圈定方法,可采边界的划分,储量级别的确定,为煤矿的生产和设计奠定一定的技术基础。
关键词:储量计算等高线可采边界储量级别生产矿井的煤层储量计算图是以煤层等高线图或煤层立面投影图(附有采掘工程)为基础,注记各种煤层储量计算数据,圈定各级储量计算块段即成储量计算图。
一、比例尺和内容储量计算图的比例尺为1:500——1:5000。
图面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地理坐标方格网、指北线,以及图名、图签、图例和比例尺等。
1.煤层上方地面主要建筑、铁路、公路及地表水体(河流、湖泊、水库等)2.通过该煤层的所有井巷工程、钻孔、探槽、探井、探巷、生产小窑和老窑,以及它们的名称和编号;勘探线及编号。
3.各勘探工程及井巷工程的见煤点位置或煤层厚度测量点位置、每层厚度及底板标高。
4.煤层底板等高线及标高值;断煤交线及断层名称或编号;煤层尖灭界线、岩浆侵入体界线、陷落柱界线、煤层冲蚀界线等。
5.井田边界、煤层露头线、采空区边界线、老窑积水范围界线、煤层风氧化带边界线等。
6.还应绘出储量计算边界、不同储量类别和级别的界线、各种煤柱界线、储量计算块段界线(每一块段均标注出编号、储量级别、平均煤厚、平均倾角和储量值等);各勘探工程及井巷工程的见煤点或煤层厚度测量点,要绘出煤层小柱状(比例尺1:200或1:100),注示主要煤质指标(灰分)。
二、编制方法和步骤储量计算图的编制,首先要绘制煤层等高线图,然后在煤层等高线图的基础之上划分块段、圈定储量和进行储量计算,最后进行检查、校对和整理。
(一)绘制煤层等高线图1.准备底图。
依据编图范围和比例尺确定图幅;绘制地理坐标方格网,注明每一经、纬线的坐标值,标出指北线。
2.根据地形地质图或地形图,转绘地面建筑、铁路、公路及地表水体等。
3.依据分层采掘工程平面图,将通过该煤层的所有井巷工程转绘下来,依据坐标值,将穿过该煤层的各个勘探工程、生产小窑及老窑等投绘到图上;注明上述每一工程的名称或编号。
煤矿开采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第五章 采煤工艺设计 --------------------第51页
第六章 采煤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第67页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第57页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井位置
1.1.1
峰峰集团薛村矿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南部,峰峰矿区大社镇。薛村矿地处鼓山东麓,区内有公路与主干道相通,向北22.5km到邯郸市与107国道和京沈公路接壤,并向北15km与309国道相连,向南10km到峰峰集团公司。有运煤专用铁路自本矿储煤厂经牛儿庄矿、羊渠河矿到新坡编组后,到马头站与新线接轨。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附矿井交通位置图1-1。
(1) 首先以各级储量边界为自然边界,然后在做进一步划分;
(2)分四个水平(即+50米、-50米、-200米、+200米)分别计算储量,也就是将这些标高的等高线做为块段边界;
2、参数的确定
(1)厚度(m),在采用媒厚成果时,对部分质量低劣钻孔及构造等原因造成的煤厚异常点未考虑.对9#煤层的开采厚度按复杂煤层夹矸取舍方法合并计算;其余煤层均按规程规定的夹矸取舍方法计算开采厚度.然后,采用块段内及周围附和质量要求钻孔的煤层开采厚度以及巷道见煤厚度算数平均值作为该块段储量计算厚度.
1.3.
经鉴定该矿井为底瓦斯矿井,其中相对瓦斯涌出量12m³/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7m³/min。
经煤科院抚顺分院鉴定该矿井2号煤自燃发火为三类自燃发火煤层,发火期3~12个月。发火原因是采后密闭不及时或密闭质量不好漏风而造成自燃发火。采用筑密闭墙、井下直接注浆,或地表向火区钻孔注浆灭火。杜绝煤层自燃发火事故的发生。煤尘薛村矿井田煤尘经多次鉴定,具有爆炸性。
图古日格金矿储量计算估值案例

1.2 建立地质数据库和三维地质模型
1 地质数据库的建立 通过对项目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建立了一套 3DMine 软件能接收的数据格式, EXCEL 格式。各数据表的结构见表 5-1。
3
表 5-1 表名 定位表 测斜表 化验表
地质数据库数据表结构 最大孔深
基本字段 工程号 开孔坐标 E 开孔坐标 N 开孔坐标 R 工程号 深度 方位角 倾角 工程号 从 至 样长 Au
原始品位(g/t) 57.84 32.48 156.58 39.26 80.74 27.38 25.31 53.59 77.99 33.17 26.86
处理后品位 (g/t) 20.11 18.63 16.10 18.14 20.83 6.32 4.71 6.43 9.78 9.78 5.89
4 建立块体模型 块体模型是在矿体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根据一定的地质形态,按照一定 规格尺寸,把空间连续的模型离散化,即把矿体模型空间区域划分成许多小块, 通过给每个小块赋属性值,比如质心点品位、块比重等,最后统计所有块体得出 总储量、平均品位等。 用单元块去填充模型覆盖的区域,很难从形体上反映矿体及其他岩体情况, 因此,采用块体模型与实体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在实体边界处采用次级模块对单 元块细分,以确保块体模型能够真实反映矿体或其他实体的几何形态(南格利, 2001) 。 对于任何异形的包络体(矿体或采空区) ,都可以在其内部充填规则的方块 (块体) ,相对应的每个小块体都会有一个质心点,在质心点上可以存储所有的 属性信息。由于品位分布是在资源中受地质因素控制而明显存在的,需要形成一 定约束条件下的品位模型, 通过计算约束在矿体内部的块体或加权累加求出相应 范围的资源量和品位。 块体模型估值的基础是数据库中的数据,其中样品的品位是估值的依据。对 样品品位 3DMine 为块体模型的子块估值提供了很多算法,比如地质上常用的最 近距离法、距离幂次反比法和克里格法等。 在块体模型应用中,3DMine 结合了碰撞检测技术,即是在空间通过块体与 实体边界、 表面模型、 多边形线框等交差计算, 可以约束出任意空间范围的块体, 从而得到相应块体的体积量和品位值(霍根虎,2008) 。 根据矿体的空间分布情况,此矿区需要建立一个有旋转角度的块体模型,并 且角度值为 45 度,块体模型的空间范围是由软件系统直接自动给出的,它能够 包含整个矿体模型,块体的尺寸的大小则是根据矿体的赋存状态、探矿工程控制 网、矿山的生产实际等情况来确定的。一般来讲,单元块越大,估值的圆滑程度 就越强,整个区域内所有单元块的估值结果就越平均,从而反应不出矿体内部品 位的变化特征。因为矿体比较薄,所以在设置块体尺寸时参数设置比较小,依据 块体与矿体的拟合程度设置参数为 2*2*1,次级块尺寸为 1*1*0.5。 下面就是图古日格金矿西区约束后的块体模型,共 1923884 个块体,由于块 体的数量较大, 在显示块体边界时速度非常慢, 因此图中显示的是块体的质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采区储量计算
第一节 采区边界
采区上部边界为采区回风大巷,下部边界为采区运输大巷, 采区西部
为二 J 九采区,采区东部边界为二五采区。走向长度 600 米,斜长 400
米,平均倾角 15°,面积 240000 平方米。
第二节 采区储量
按照等高线法求采区储量: 所谓等高线法就是在煤层底板等高 线图
上,按煤层厚度或倾角大致稳定的范围内沿煤层底板等高线 分为若干
块段,分别计算各块段的储量,煤层总储量即为单个块 段储量之和,
本设计采用此储量计算方法。
式中 Q—煤炭工业储量,万 t; Si—块段水平投影面积,㎞ 2; α —煤
层倾角,采用块段内的平均倾角,15º; Mi—块段煤层的平均厚度,m;
Yi—块段内煤层的容重,t/m3。 根据地质报告资料及煤层底板等高线
可知: S=248466.3m2, α =15°, Mi=2.71m2 Yi=1.5t/m3 代入上式得:
Q=248466.3×2.6×1.5 cos15° =93.6 万 t 所以,本采区的工业储量为 93.6
万 t。 矿井的可采储量公式为: Z=(Zc-P)×C 式中 Z—矿井可采储量,
万 t; Zc—矿井工业储量,万 t;
P—各种永久煤柱储量损失之和,万 t; C—采区回采率,薄煤层不低
于 0.85;中厚煤层不低于 0.80;厚煤 层不低于 0.75,本矿井取 0.80。
Z=(93.6-13.26)×0.8 =64.3 万 t
采区储量表 地质储量(万吨) 煤层 可利用地 永久煤 质储量
二2 80.34
可采储量 (万吨)
64.3
柱
13.26
合计
93.6
备注
第三节
采区生产能力
采区设计年工作日 300 天,每天三班作业,三班生产。采区 生产设计
一个采煤队。 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的确定 a、回采工作面日生产能力
A1=L×h×b×r×K1×K2 =120×2.6×1.2×1.5×0.95×0.8 =426.8(t) 式中
A——日生产能力,吨 L——工作面长度,m b——工作面推进度,m
h——工作面平均采高,m r——煤的容重,取 1.5t/m3 K1——工作面回
采率,取 95% K2——正规循环率,取 80% b、掘进出煤量 掘进出煤
量一般为采面出煤量的 5%,故掘进出煤量为 A2=426.8×5% =21.2(吨)
故采区日出煤量为:426.8+21.2=448(吨) c、生产能力确定 采区设计
年生产能力为 A=(A1+A2) ×D =448×300 =134400(t) 式中 A——采区
生产能力,吨 D——年生产日数,取 300 天 根据以上计算采区生产能
力为 14 万吨。
第四节 采区服务年限
采区的生产能力要求与采区的储量相适应,使采区具有合理的
服务年限。按照掘进先行、以掘保采、采掘并举的原则,避免开 采强
度过大,确保采区正常生产接替。采区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有如下关
系:
T=ZC/A
式中:Z——采区可采储量
T——采区设计服务年限 A——采区设计生产能力 C——采区采出率
T=63.4×0.8/14
=3.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