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课件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读书报告 杨磊 本人通过前人经验分别从每个章节进行归纳总结,把一些自认为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成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读书报告,个人能力有限,如有错漏之处,望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章导论 一、科学方法 1、知识的几种来源:常识:众人经验的积累。传统:历史形成的观念,经验个人经历的积累。权威:众人公认的依据,科学:符合逻辑的经验总结。科学的特征:科学是经验的,根植于、依赖于,科学是命题式的,形式结构,科学是逻辑的,符合正确的思维,科学是操作的,可实际检验,科学是趋于抽象的。概括、理论,科学是趋于系统的,完整体系,科学是累积的,相对的、部分的。 二、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1.社会研究的定义,研究: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社会研究:利用经验去研究人们的行为、态度、特征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2.社会研究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感情、意识、霍桑效应;研究的干扰性:研究本身是一种行为;现象的复杂性:果多因、一因多果;特定的限制:伦理的、政治的、法律的; 三、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的逻辑和哲学基础;研究的规则和程序体

系; 四、研究过程: 1.选择问题阶段:研究主题与研究问题 2.研究设计阶段: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案 3.资料收集阶段:四种主要方式 4.资料分析阶段: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5.得出结果阶段:研究报告与成果交流。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及其层次:1.理论的层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理论; 2.衡量理论优劣的标准:范围广泛,精确性高,结构简练。 二、理论的结构: 1、概念:对现象的一种抽象,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2.概念的功能:提供交流的工具,提供观察的视角能够分类和概括构成理论的元素;3.变量: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可以实际测量的概念;4.变量间关系:相关关系(共变关系)因果关系,共变关系,时间顺序非虚假关系;5.命题:关于概念的特征或概念间关系的陈述;6.假设:关于变量的特征或变量间关系的陈述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7.理论建构研究:归纳推理从观察到概括从概括到理论暂时的、相对的、或然的理论;8.理论检验研究:演绎推理竞争解释与理论检验的需要。 第三章:选择研究问题 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1、什么是研究问题:研究主题问题领域2、研究问题的来源:社会现实,个人经历,相关文献。 二、选题的标准1、重要性:意义、价值;理论、实践; 2、创造性:知识积累、独特之处 3、可行性:主、客观限制。

社会语言学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一)定义和解释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联系社会各种因素对语言进行的研究,探讨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功能及其使用的一般规律。 概括来说对语言的研究大致有四个角度:部研究、外部研究、比较研究、应用研究。 社会语言学属于对语言的外部研究,但并不是纯粹的外部研究。 (二)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 1.布莱特(美国)1964 (1)说话人的身份; (2)听话人的身份; (3)言语事件的社会环境; (4)社会方言的分析; (5)言语行为的社会评价; (6)语言变异的程度; (7)社会语言学的实际应用。 2.礼德(英国) (1)语言宏观社会学、语言人口统计学; (2)双语、多语、多方言研究; (3)语言规、语言发展和规化; (4)语言混合; (5)社会方言; (6)社会语言学和教学; (7)言语的人种史、语言环境; (8)语域和言语能力; (9)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10)语言和社会化及其传播; (11)社会语言学的方法; (12)语言体系的功能理论; (13)语言相对性; (14)话语理论; (15)人种方法论的语言学。 3.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1992) 总的来说,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以及各类言语共同体使用语言的状况和特征; (2)各类语言变体的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3)社会以及不同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4)由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5)交际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4.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2004) (1)社会因素(阶级、阶层、职业等)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2)个人因素(年龄、性别、性格等)对语言的影响; (3)语言政策、双语等; (4)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关系,如语言接触、语言融合;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网络语言 内容摘要: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网络交际语言,是信息化发展下的产物,它和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从社会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分析网络语言出现的源头及其产生的形式,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和由混乱的语言现象而产生的担忧,从而预测网络语言的生命力。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网络语言流行语 在信息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被大多数人所熟练运用。中国互联网信心中心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是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预示着更多的经济活动步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娱乐,网络中。网民已然成为一个特殊的社区群体,在网络社区里,人们有自己的语言习惯,有自己的名称地位,有自己的权利自由。 一、网络语言产生的源头及形式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而且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这一新型传播方式的发展而出现的不同于传统书写使用的语言。它是在网络这种特定的语境下产生的一种语言变体,是在网络这种特殊的场景下用来交际的语言。如今,这种语言的使用不再局限于网络社区,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日常的社会生活。 一种语言的出现,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有着其源头和原因的。 “给力”一词的出现至今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它的来源是东北或闽南方言,有“很棒”的意思。还有一派认为它是网络上恶搞现象引发的。网络语言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由于社区群体表情达意、信息传递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源头可能是热点新闻,如“我爸是李刚”;可能是网络恶搞,如“神马都是浮云”;”;可能是电影台词,如“大哥,你是懂我的”。而近年的网络语言特点,可以归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方言形式 方言也是语言的一种变体,它一般可以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由于语言发展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性导致,像粤方言、吴方言等各大方言区可以理解为地域方言。社会方言是指在同一地域内部的社会成员因为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不同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的语言变体。虽然现在的普通话很普及,但是同属于一个方言区的人还是习惯用方言来进行交流,这种习惯也会蔓延到网络空间。中国的有些地区如四川,它的方言中唇齿清擦音“f”和舌根清擦音“h”不分,闽南语中的前鼻音韵母“en”和后鼻音韵母“eng”不分,在网络上悄然兴起的“灰常(非常)”、“小盆友(小朋友)”便是以方言形式出现的网络流行语。 (二)简写形式 网络语言中的缩语是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而出现的。网络语言中的缩语有三种:1、图片式。人们在聊天的时候会考虑娱乐心理,往往不会输入许多的字来表现情感,而是用简单的图像来代替文字或者心情。这些表情符号“使原本冰冷的网络世界披上了一层温情,这种幽默的表情打消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对话时的某些顾虑”。2、数字式。例如,很早就在网络聊天中出现的“88”“9494”分别是“拜拜”和“就是就是”的简写形式。用数字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读书笔记

《社会学研究方法》读书笔记(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这本书正是总结了各种社会学内容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从整体上讲,书中对概念、理论、方法、技术等只是的介绍都是比较全面的,内容安排上全面系统,很有逻辑结构,很好的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语言也是通俗易懂,对各种方法技术,特别是操作过程、具体方式都能进行详细具体的阐释说明,并结合大量的实力证明,使人能很容易接受和学习。 从结构上看,书的内容是分为三大部分来讲的,分别是社会研究基础、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资料分析与表达,这三部分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会研究的基础,这是学习一门方法论所必须的了解的内容和知识。这些基础简单的说就是社会学研究的是什么,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是最好的,以及如何进行研究等等诸如此类的内容,这些内容看似简单但是的确是至关重要的。作者主要在第一篇(前六章)进行讲述。在分析过程中逐渐引出第二篇(七到十章),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这是在掌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要进行社会研究必须掌握的四种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在第三篇资料分析和表达中,也是几种具体的操作方法。总之,三个部分之间互为补充,互为具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下面我们具体看看此书的精华。 第一章:导论 本书第一章导论主要描述社会学研究的基础,明白什么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怎样研究,要研究社会学首先知道什么。 一、什么是社会研究? 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的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具有三个特征,在社会研究中还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3、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三个方面: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4、在社会研究中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5、社会研究遵循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我们将社会学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使得社会学成为了能够研究社会规律、解释社会秩序和进步的科学。 一、观察法 孔德指出任何一门科学都离不开观察,越是复杂的自然现象越是需要采用观察的研究方法。孔德将在实践理论指导下的观察称为“合理的观察”,他认为,没有理论的指导,观察者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看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事实。社会学研究社会规律就是建立在对社会现实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孔德从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理论出发,把复杂的社会现象也划分为静态现象和动态现象两大类,与之相对应的观察分别称为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其中,对于社会静态现象的观察必须在社会静力学的指导下进行,而对于社会动态现象的观察自然离不开社会动力学理论的指导。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一种让研究者探索因果关系的观察方法,孔德在排除了直接实验用于社会学研究的可能性之后指出,对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只能采用间接实验的方法。 所谓间接实验,是指实验者—社会研究人员,不是在人为的条件下,而是利用社会本身的特殊状况向人们提供的机会开展的社会研究。

三、比较法 比较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 两点重要性: 1、通过对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的比较,可以从中窥探出人类社会关系的萌芽,进一步弄清人类与动物界的联系和区别 2、可以直接比较世界各地同时并存的各种社会形式,发现社会进化的不同阶段 一点不足:就其本质而言,比较法是一种对事物的静态的思考,要求人们具有明确的社会发展总体观念,它不能揭示社会状态的连续性、事物发展的先后过程,而只能把他们当做同时并存的现象加以表述,因此有可能使人们形成错误的进化观念,要求人们具有明确的社会发展总体观念。 四、历史法 历史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专门方法。其本质上是一种比较方法,只不过是他们比较的时空不同,历史的方法是相对于过去事物的一种纵向的和历时性的比较。 小结 接下来给大家补充一些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孔德特别强调的是普遍的道德教育和发挥牧师的特殊作用。 第一部分,孔德的实证政治纲领,孔德在从社会动力学

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三版 课件

第2页
今天主要内容
第一讲 导论(一)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主讲:田 飞 副教授

课程地位 课程必须 教材教辅 评分标准 课程设计 导论(一)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主讲与制作:田 飞
第3页
第4页
今天主要内容
课程地位:
– 专业核心课程,考研必考课程;社会学学科三驾马车:社会学理 论,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学应用.
社会学学科三驾马车
课程必须:
– 掌握社会统计学,掌握SPSS软件,独立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
社会学学科
教材教辅
–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二版. – 《社会研究方法》 巴比 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0.
评分标准:
– 平时作业,期中考试:20%, 课程设计:50%,期末考试:30%
社会学理论
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学应用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主讲与制作:田 飞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主讲与制作:田 飞
第5页
第6页
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内容涉及五个部分:
① 设计部分:选题,操作化,问卷制作,预调查,正式问 卷制作,确定抽样方法,制订编码手册. ② 操作部分:数据采集,数据审核,资料转换,数据录 入,数据清理,描述统计,推论统计. ③ 撰写部分:数据抽样,采集与录入报告;数据分析报 告;研究报告;幻灯制作. ④ 展示部分:衣着风度要求,时间控制,吐词清晰. ⑤ 答辩部分:必答题目若干,抽答题目若干,答辩老师自 由提问.
课程设计
3. 评分标准:设计部分20%,操作部分20%,撰写部 分10%,展示部分15%,答辩部分35%.
设计部分:主要看选题是否有意义,有新意,是否原 创;操作化是否合理;问卷结构及其问题是否合理;抽 样方法是否正确,编码手册是否正确. 操作部分:是否严格按要求采集数据;是否进行了审 核;资料转换是否正确;数据属性设置是否正确;描述 统计是否正确,全面;推论统计是否正确,严谨. 撰写部分:报告,幻灯是否符合格式要求,内容是否达 到要求. 展示部分:时间控制正好;抑扬顿挫,语速恰当. 答辩部分:回答流利,清晰;不是答非所问.
主讲与制作:田 飞

2. 课程设计进程:设计部分→操作部分→撰写 部分→展示部分→答辩部分→递交资料.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主讲与制作:田 飞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1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初探语言与性别的关系-社会语言学与性别选题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初探语言与性别的关系|社会语言学与性别 选题 内容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很惊奇地发现男士与女士的语言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并且当我们在面对一些词语时,头脑中总会有相应的画面,比如当遇到“美丽”这个词时我们脑海里浮现的一定是位窈窕淑女,而非一位翩翩君子,这其实就是我们潜意识中对语言与性别下的定义。事实上,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由于性别不同而造成的语言差异比比皆是。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就是社会历史条件和男女自身不同的生理特征,且表现在语音,语调,词语,话题,语义等各个层面。关键词:语音词汇句法性别歧视众所周知,男人和女人生理上的差异与生俱来。受到文化和社会角色等的影响,人类个体之间的差异不能被简单的从生理角度贴上标签,因此“性别”这个词随之诞生了。它通常用来形容不同或相同的性别。然而,在日常交流中,由于受到不同性别之间文化差异的影响,异性交流中经常出现困惑的地方。语言与性别之间的关系主要涉及到结构,词汇和具体使用之间的联系。在社会语言学中,这个话题受到了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本文一方面陈述了目前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从以下的四个方面进一步阐释了不同性别在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即:语音,词汇,句法,性别歧视,一文献综述语言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百科全书,对语言和性别之间的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现代语言学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丹麦著名语言学家Jespersen(1922)在他的著作”Language:ItsNature,Development and Off-gin”中介绍了女性语言,他列举了男性和女性使用的不同语言,并且认为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委婉语;而另一方面,

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和方法论

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和方法论 一、语言的社会性 社会语言学认为,应该从语言和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语言本身存在方式的角度研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这里包含两层含义: 1、从语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看,语言的生命取决于人类社会对它的使用。语言不仅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还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法国社会心理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梅耶认为,语言学是一种社会科学,要想了解语言的变化,就必须了解社会的变化。房德里耶斯指出,唯有研究语言的社会作用,才能懂得语言的本质。弗斯在继承了英国语言学历来重视语言应用研究传统的同时,深受英国功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坚持认为语言研究必须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在他看来,语言不仅有形式意义,还有情景意义,因此应当在社会环境中描写和分析语言。韩礼德进一步发展了弗斯的学说,建立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功能、语篇、人际功能都与语言的社会环境以及该语言所属的文化存在着密切联系。 2、从语言本身的存在方式看,不同语言学派有不同的认识。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具有社会性。但这里的社会事实非指语言和社会间的关系,也非指语言所表达的社会文化内涵,而是抽象的、同质的社会心理系统,即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集体意识”,即索绪尔所说的“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真正对象是语言,而言语是无序的,“语言科学不仅可以没有言语活动的其它要素,而且正是没有这些要素掺杂在其间,才能建立起来。”但是,特定语言系统中每个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对每个社会成员是不是共同的,每个社会成员是不是同样掌握了语言系统中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即语言是不是一个抽象同质的形式系统。社会语言学认为,同一个语言社会中的成员,常常分属不同的社会集团或社会阶层,因此掌握的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是有差别的,即语言是一个由符号的各种变异形式构成的系统。因此,语言的历时性变化不仅明显地表现在不同时代的语言使用者中,而且表现在同一代语言使用者甚至同一个语言使用者身上。可见,语言的历时变化不仅有语言结构内部和社会外部的原因,而且与语言的共时变异有密切关系。社会语言学对语言的变异研究不排除语言变异的共时描写,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 ☆☆ 第一章导论 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主流位置。 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作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特征。 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其社会后果。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行为主体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和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 3、研究方式(research mode):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通常有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社会学者-调查研究;人类学者-实地研究;传播学者-文献研究式。 研究方式的选择: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研究对象的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

浅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网络语言的生命力

浅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 网络语言的生命力 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社会语言学生命力流行语 论文摘要:网络语言是信息社会迅速发展下的产物,它和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着眼于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分析网络语言出现的源头及其产生的形式,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和商业价值,以及由混乱的语言现象而产生的担忧,从而探求网络语言的生命力。 在信息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早已被大家知晓甚至熟练运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1年1月19日在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是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预示着更多的经济活动步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娱乐,网络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也是无可估量的。网民已然成为一个特殊的社区群体,在网络社区里,人们有自己的语言习惯,有自己的名称地位,有自己的权利自由…… 一、网络语言产生的源头及形式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而且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这一新型传播方式的发展而出现的不同于传统书写使用的语言。它是在网络这种特定的语境下产生的一种语言变体,是在网络这种特殊的场景下用来交际的语言。如今,这种语言的使用不再局限于网络社区,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日常的社会生活。 一种语言并非凭空产生,它的出现必然有其源头和原因。回顾2010年的网络新词“给力”,不得不让人惊叹它强大的生命力。传播速度之快,覆盖面积之广是网络语言的显著特点。我们就“给力”等网络流行语现象来讨论网络语言是以怎样的形式出现的。 “给力”一词的出现至今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它的来源是东北或闽南方言,有“很棒”的意思,现在人们习惯使用“给人力量”的意思。还有一派认为它是网络上恶搞现象引发的。由此略知,网络语言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由于社区群体表情达意、信息传递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源头可能是热点新闻,如“我爸是李刚”;可能是网络恶搞,如“神马都是浮云”;可能是娱乐新闻传播,如“闹台套”;可能是电影台词,如“大哥,你是懂我的”。纵观近年的网络语言特点,可以归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方言形式 方言也是语言的一种变体,它一般可以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由于语言发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究语言与性别差异关系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究语言与性别差异关系摘要: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男士和女士使用的语言存在某些差异,某些词语女性使用会很正常,但是如果有男性说出来,我们会觉得难以接受,如女性常用的“讨厌”一词。除个人因素外,这其中也包含了一些社会因素。可见,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反映出社会规范,这引起语言学家极大关注。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在语音、词汇、句法、言语交际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关键词:性别差异;社会语言学;社会地位众所周知,男人和女人生理上的差异与生俱来,我们称这种区别为sex。但在社会生活的相互交往中,这种差别又会受到文化、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等的影响,因此不能简单的从生理角度进行区分,因此“性别”这个词随之诞生了,也就是gender。它通常用来形容不同或相同的性别。在日常交流中,由于受到不同性别导致的文化差异的影响,异性在交流中经常出现困惑或是无法理解的状况。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语言使用者出于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考虑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将通过语言这面镜子,透视一下英语在语音、词汇、句法、言语交际等层面所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gender difference),从而提高我们对性别语言的认识,防止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产生语言性别歧视。现代语言学对语言与性别这一现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丹麦著名语言学家Jespersen(1922)在他的著作“Language: Its Na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中介绍了女性语言,他列举了男性和女性使用的不同语言,并且认为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委婉语。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和性别成为了语言学中的一门独立分支。之后开始被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交际研究者所重视,例如: Lakoff的“女性语言”( women' s language ) , Crosby &Nyquist的“女性语域”( the female register ), Kramer的“性别语言”(genderlect)和Mulac et al.的“与性别相关的语言”( gender –related language)等。从文字表述上看,这些术语的侧重点是关于两性语言的结构特点。随着这一领域的发展,更多的语言学家把这一差异应用于动态研究中——语言交流,如德博拉。坦嫩的流行著作《你误会了我—交谈中的女人和男人》等,则更有效地通过两性语言的差异来理解交谈中所带来的影响。一、语言结构的差异社会语言学家Trudgill曾说过男人和女人使用的不是两种语言,而是一种语言的不同变体这种不同仅表现在词汇层面(The men and women did not speak different languages. Rather, they spoke different varieties of the same language—the differences were lexical only.)而我们发现这种语言结构上的差异不仅出现在词汇的选择上,也包括语音和句法方面的差别。1.语音层面的性别差异Trudgill在南非的德兰士瓦(Transvaal)对某中学的男女生的双元音进行了比较,发现男生的发音接近标准的比例低或者一个都不标准。另外他在1974年在底特律等地中做过一个关于元音r (rhotic)发音的调查,其结果显示该市男女两性在这一点上存在差异。性别上层中产阶级下层中产阶级上层工人阶级下层工人阶级男性66. 7 52.5 20. 0 25. 0 女性90. 0 70. 0 44. 2 31. 7 表1美国底特律市黑人男女元音后r发音情况比较(Trudgill 1974: 44) 提到语音差别,我们更容易想到尖锐的女性声音和低沉的男性声音,或是演讲时,典型的语调差异。其实男女两性在语音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除了上面提到的,还包括音色( timbre)、音速(tempo)、共鸣音(resonanoe)、音量(volume )、音域(register)、音延(pitch range)和节奏(rhythm )等特点,受话人能大致了解发话人的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情况。由于这些特征具有明显的话语指示作用,因而在语言实践中,人们往往能闻其声而知其性。Margaret Thatcher就曾因声音与英国首相的地位不相匹配,被建议音调宽度变窄,减慢速度,从而能够使听众感受到她语言的权威性和独断性。2. 词汇层面的性别差异首先在话题的选择上,就体现了“男女有别”这一观点,心理学研究表明,男性的兴趣话题与女性完全不同。女性偏向于讨论男性、衣服和女性本身;而男性更喜欢互相讨论金钱、生意、娱乐和其他男性。在一项针对大学本科生的研究中,发现男性群体讨论竟争,运动,身体进攻;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

论统计调查与实地研究的不同 【摘要】 社会学研究方法是众多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都可以普遍采用的一般性方法。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只论述统计调查与实地研究的不同。统计调查常用的方式有:普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等。统计调查的几个关键步骤:建立研究构架、确定调查、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制定抽样方案、汇总统计资料等。普查的几个特点: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适用于关乎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的搜集,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实地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和访问法等,其中以参与观察法运用最多。实地研究的程序的特点:准备阶段较短,调查阶段很长;在调查阶段中要经历一个由观察→发现→再观察→再发现……的过程;调查阶段与研究阶段紧密结合。 【关键词】研究方法统计调查实地研究抽样调查 统计报表个案研究 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从事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而非理论研究的方法。我们将社会学研究理解成“社会学用以研究社会的方法”或“进行有关社会方面研究的方法”,那么,也可以将其称为“社会研究方法”。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是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准确性原则)要及时反映,及时预报(及时性原则),要数字与情况相结合(完整性原则)。实地研究

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校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一、统计调查常用的方式有:普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等 (一)、普查普查是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之一。对统计总体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以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普查资料常被用来说明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全面情况。如人口普查就是对全国人口一一进行调查登记,规定某个特定时点(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作为全国统一的统计时点,以反映有关人口的自然和社会的各类特征。普查可以摸清一个国家的国情、国力,特别是可以了解与掌握人力、财力、物资资源状况,为国家制定长远规划与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它是一种全面调查,具有资料包括的范围全面、详尽、系统的优点;他是一次性的专门调查,因为普查的工作量大,耗资也多,时间周期较长,一般不宜经常举行。普查的几个特点: 1. 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资料所属时间) 2. 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3. 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 4. 适用于关乎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的搜集,应用范围比较狭窄我国通过普查进行的统计调查内容和时间周期已经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包括:(1).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0”的年份进行,如2010年进行了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 第三产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3”的年份进行,如2003年进行了中国第二次第三产业普查。(3).工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5”的年份进行,如2005年进行了中国第四次工业普查。(4).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

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用语的发展.doc

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用语的发展-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含义网络用语的特点和网络用语的发展三方面,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网络用语进行研究和讨论。 一、社会语言学的含义 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分支,是探讨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领域包括语言与地域、语言与群体、语言与时间、语言与文化等方面。社会语言学对网络用语的研究,就是将网络用语当成一种社会方言,研究它的语言特色、形成条件、变化过程、发展趋势等。 二、网络用语的特点 (一)简洁化 网络用语追求高效率、大容量、简洁化,用最少的符号或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例如,用不明觉厉表示虽然不明所以,但是仍然觉得很厉害,用四个字表达复杂的感情和内涵。 (二)平民化 与规范化汉语相比,网络用语更加倾向于平民化和口语化。例如,网络上用蹿红来表达规范汉语中一夜走红的含义,显得更加随性和亲民。 (三)符号化 在网络用语中经常用符号来代替语言,表达一些特定的含义。例如,用88代替再见、用94代替就是等等。 (四)创意化 相比于规范汉语的传承性而言,网络用语更富创意性。网络用语创意或来源于对规范汉语的演变,或来源于社会热点事件,或来源于网民的新的思想观念,与时代进步和文化发展都有

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例如,神马都是浮云不做死就不会死等网络流行语就充分体现了网络用语的创意性。 (五)普及化 随着网络交流的盛行和新闻媒体的传播,网络用语已经越来越呈现普及化趋势,对汉语言发展和人们日常交流都有着广泛影响。例如,当年给力一词登上人民日报的头版,就预示着网络用语普及化时代的到来。 三、网络用语的发展 (一)网络用语的形成条件 语言的发展始终脱离不开社会性,网络用语的产生也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来说,网络用语是在以下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始形成的: 1.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网络交流奠定了物质基础。在社会语言学中,认为不同的语言群体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习惯。网络交流促使网民作为独立的语言群体而存在,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化网络语言。 2.思想观念的变革。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思想观念上的革新,促使语言体系也进行变异,而依托于网络兴起的网络用语,顺应了人们在思想和精神上的需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 (二)网络用语的变化过程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用语基本上经历以下三个重要阶段: 1.初级发展阶段。

风笑天《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整理资料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第一章导论 (2)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6) 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 (9) 第四章研究设计 (11) 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 (13) 第六章抽样 (16) 第七章调查研究 (19) 第八章实验研究 (23) 第九章文献研究 (24) 第十章实地研究 (25) 第十一章定量资料分析---参看统计学 (29) 第十二章定性资料分析 (30) 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 (32)

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 第一章导论 一、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 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二、、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参见P 4)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 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三、社会研究中的困难:社会研究者所研究的是社会现实中的人、人的社会行为,以及与人有 关的社会现象,因此: a) 人的特殊性:作为社会研究对象的人、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都是具 有自我意识的,有主观意志,不一定与研究者合作,所以无法达到自然科学那样高的正确程度。 b) 研究的干扰性: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研 究者(人)会对被研究对象(人)产生干扰,所得经验是被干扰后获得的。 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涉及的相关因素更多,社会研究者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变量,也更难分清现象的原因和结果;人既是一种生物个体,同时又是一种社会个体。因此人们的行为不仅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还受到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家庭背景等)、他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会互动的影响和制约。 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社会研究除了会受到与自然科学相同的各种自然条件限制外,有时还受到伦理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 e)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研究者本身也是其研究对象的一部分,难以保持客观、超然的态度。研究者也是人,与被研究者之间会产生情感,不知不觉影响他对资料的反应和对研究结果的解释。 四、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两种基本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谈禁忌语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谈禁忌语 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从社会状态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语言。因而,它为语言中“禁忌现象”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本文试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禁忌语的形成和演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禁忌语的起源和发展 Taboo一词源出玻利尼西亚语(polynesian)。18世纪英国航海家库克(Captain JamesCook, 1728-1779)在南太平洋上探险时,来到了汤加(Tonga)群岛。他发现岛上习俗奇特,禁忌甚多,例如某些东西只许神、国王、僧侣、酋长等特定人物使用,而不许一般人使用;某些地方和某些人不可随便接近;某些名字和词语是绝对避讳的,凡被视为神圣或污秽之称无一不在禁忌这列。谁犯了禁忌谁就会招致超自然力量的惩罚。岛上居民统称这种禁忌为tabu。实际上在汤加语即玻利尼亚语中tabu并不直接表示“禁忌”,它的原义是“神圣的”。库克和其后的探险家把tabu一词带回英国,使它成了英语词汇的一分子。此后, tabu还进入了其他语言之中,成为一个国际性词语。英语除在人类学中拼为tabu外,一般多作taboo。此类禁忌现象并非汤加群岛所特有,世界各地都或多或少有类似现象存在。据说库克船长后来在夏威夷群岛正是因为犯了当地禁忌而遭土人杀害的。反映在语言上的禁忌即语言的禁忌现象,则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 在人类文明初期,人们不敢随意提到那些表示死亡、灾难的字眼,以免招来灾祸。这些在语言交际中人们“敬而远之”的字眼,就是最早的禁忌语。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语言的运用和表述,尽量避免对他人心理、情感的伤害,许多的禁忌语随之产生,从而促进了禁忌语的发展。 二、禁忌语与委婉语 由于禁忌语表示不幸、灾难等让人感到不快、尴尬、唐突甚至厌恶的事实,所以,在语言交际中,语言的使用者大多运用一些较为缓和的表达方式代替禁忌语,以免造成读者或听者感到被伤害或被冒犯而影响语言交际的效果。 最常见的是对“死”的禁忌。在中国,在老人面前谈其死后的事决不能说“您如果死了以后如何如何”,而应当说“您百年之后如何如何”。古代人认为人的生命极限是一百年,所以用“百年之后”代替死字。其它如“崩(帝王用)、薨(诸侯用)、不禄(大夫用)、去世、仙逝、作古、牺牲、长眠、走了、不在了、永别了”等等都是“死”这一共同现象在不同情境中的委婉语,与此有关的事物也有委婉语,如棺材叫“寿材、寿木”,死人穿的衣服叫“寿衣、装老衣”。在英语里,代替“die”的词语或词组不下几十个:pass away,breathe ones' last ,go to a betterworld,bewith god 等。 一般说来,禁忌语在英语中主要涉及四个主要方面,因而,英语委婉语也主要运用在这四个主要方面。下面我们逐一对之进行分析: 1.人们在言谈或行为时,绝不会对其祟拜、敬仰的伟人、宗教圣人、偶像等直呼其名。例如,英国国民不会把他们的女王叫做“玛丽一世”或“伊丽莎白二世”,他们会恭敬地称之为“Her Sovereign”或者“Her Majesty”。 还有象“christ,God, Jesus”等有关宗教的词语,只能用在正式的语言交际中,否则随意使用这些词语会使他人感到震惊和不满。 2.在文明社会里,人们在日常的语言交际中一般讳谈有关人体生理、“排泄”等词句,这是禁忌语的一部分。所以,有关“大小便”,英语里也有丰富的委婉语。较为直接一点,人们可以说“上厕所”、去“洗手间”,还可以较为含蓄地称之为“do ones' business”,更为滑稽的是,还有人把它叫做“响应大自然的号召”。我们不难发现,关于“厕所”的委婉语也越来越丰富了,我们可以

社会语言学简介

社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科学。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对这个定义,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此研究应以语言为重点,联系社会因素的作用研究语言的变异;有的学者认为是语言的社会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各种关系,使用语言学的材料来描写和解释社会行为,并将语言当做社会现象考察。[1] 中文名 索绪尔 外文名 Saussure 概况听语音 在当前中国,“社会语言学”与“文化语言学”、“语言文化学”等有相混的地方,应该把它们区分开来为好,给“社会语言学”一个较为固定的内涵、一个较为稳定的外延,不能作为一个“漫无边际”的“糊里糊涂”的概念。 社会语言学在当前中国,主要是一些研究方言学的学者在做,或者说是一些学者从方言学的领域中转移过来的。这有一定的原因,方言与文化、方言与民俗之间,等等,本来就关系较为紧密,这也是促成中国社会语言学形成的一个原因。

社会语言学将从以下两个领域进行探索: 第一,是社会生活的变化将引起语言(诸因素)的变化,其中包括社会语境的变化对语言要素的影响。 第二,从语言(诸因素)的变化探究社会(诸因素)的变化。 在第一个领域中,社会是第一性,社会有了变化,才引起语言的变化。在第二个领域中社会仍是第一性,但未会有像语言相对论者所认为,有什么模式的语言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模式或者社会文化。 社会语言学的任务是在于描述“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共变”是现代语言学常用的新术语。该命题说的“共变”是现代语言学常用的新术语。该命题说的“共变”似乎指语言是一个变数。这两个变数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接触而引起的互相变化。[2] 代表人物听语音 索绪尔 索绪尔(Saussure,1857-1913)首先提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他认为Language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语言(Langue)即平时人们研究的语言系统或是总结语言的使用,例如语法,句法,词法等; 另一个方面便是言语(Parole),即社会语言学,语言的当代的使用偏好,与当代社会相关联的研究方向。 但并未得到当时学者们的重视。

【社会学考研必看】_社会学研究方法多种简答题附答案

简答题: 1、对社会研究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从研究的方法上看,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可以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2、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最主要的差别是什么? 理论性研究强调通过研究来发展知识,寻找社会运行的规律; 应用性研究强调通过研究来直接帮助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3、理论研究包括哪些类型? 一般来说,即包括在抽象层次进行学术探讨; 也包括在理论层次上运用实证方法研究现实问题(实证研究,是理论性社会研究的重点)(建立假设得到理论解释——观察、概括、抽象、检验已有理论,提供新理论解释) 4、采用哪些方法可以提高理论性研究现实的社会价值? 一方面应该提倡理论研究者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将理论研究的选题方向更多地集中在与人类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和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另一方面理论研究者应该尽可能地采用一些比较通俗的表述方式,或者通过科普读物的方式给普通读者传播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5、简述应用性社会研究的主要领域? 主要类型:社会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发展指标和社会影响评估等。 主要研究领域:人口管理、劳动就业、城市建设、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区域发展、社会治安、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其他各领域也需要社会科学的应用性研究) 6、简述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部分:一是实地考察;二是请教专家;三是查阅资料。 7、简述探索性研究的方法特点? 比较简单,不太严格。观察法、访谈法等,有时也进行小规模问卷调查,一些典型个安调查,结果并不用来推论总体,也不用来检验某种假设,而是为提出理论假设提供初步的根据和其他相应的信息。 8、解释性研究的方法特点? 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和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首先进行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需要比描述性研究的程序更复杂,方法更精致、更严谨,针对性也更强。 9、普查的主要特点? 第一,普查资料本身可准确地反映社会总体的一般特征。 第二,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保证了普查资料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第三,普查所涉及的调查项目一般都较少,并且对资料的深度要求不高。 第四,普查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耗时较长。 10、抽样调查的特点? 首先,它只对总体中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调查,因此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