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学进度表

初三化学教学进度表
初三化学教学进度表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年级:初三学科:化学周课时:4+1 备课组长:张静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S-32、N-14、Mn-5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题后 的答案栏内) 1.化学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各项措施与其要达到的目标不相符的是 A.研制、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 B.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D.合成食品添加剂-------增进人体健康 2.自然界中发生的这些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A.云雾消散 B.冰雪融化 C.树木折断 D.铁器生锈 3.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返回。飞船常使用的一种助燃剂液氧是由氧气加压降温制成的蓝色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氧和氧气的构成分子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B.液氧中的氧分子停止了运动 C.液氧和氧气的组成元素不同 D.液氧中的氧分子间没有空隙4.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如图所示,火柴燃烧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塞被冲飞,这种现象主要能说明 A.化学能最终可转化为机械能 B.内能可转化为化学能 C.化学能最终可转化为光能 D.化学能可转化为内能 5.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气密性 C.给液体加热 D.称量药品质量 6.观察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比较四种物质:CO2、SO2、MnO2、NO2,它们的共同点是 A.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 B.构成中都含有氧分子 C.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质量比都是2:1 D.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 7.关于实验室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必须使用直流电对水进行电解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完整版)初三化学中考计算题专题复习

计算题专题复习(提高篇)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Mn—55;Mg—24;Fe—56;Zn—65;Al—27;Ca—40;Cl —35.5;K—39;Cu—64;H—1;O—16;C—12;Na—23;S—32;N—14;Si—28;Ba—137 一、平均值型计算选择题: 例1: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30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只生成氢气1克,则这种混合物中的两种金属可能是() A.Mg Al B.Zn Fe C.Mg Fe D.Al Fe 【同题链接】 1、一种不纯的铁,已知它含有铜、钙、镁的一种或几种金属杂质,5.6g这样的铁跟足量的稀H2SO4反应时,生成H20.2g,则该铁样品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杂质是()A.铜 B.镁 C.铝 D.钙 2、把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氯化镁粉末95g溶于水后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白色沉淀300g,则氯化镁中的杂质不可能是() A.NaCl B.AlCl3 C.KCl D.CaCl2 3、在某铁的样品中可能含有Zn、Mg、Al、Cu等杂质金属中的2种,取5.6g样品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0.20gH2,则此铁的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杂质金属组是() A. Cu和Mg B. Zn和Al C. Mg和Al D. Zn和Cu 4、某不纯的氯化铵样品中,测得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混主的一种杂质可能是 ①NH4HCO3②(NH4)2SO4③NH4NO3④CO(NH2)2() A.只有① B.①③ C.②③ D.无法确定 二、估算型选择题 例2:20g20%的NaOH溶液与20g20%的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是()A.蓝色 B.紫色 C.红 D.无色 【同题链接】 1、相同质量的下列的物质中,铁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A.FeS B.FeCO3 C.Fe2O3 D.Fe3O4 2、由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可能是() A. 1∶1 B. 1∶1.25 C. 1∶1.5 D. 1∶2 3、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经测定碳与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5,该气体是()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化合物 D.有机物 三、特殊规律型选择题 例3:某甲醛(HCHO)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正确的是()A.12% B.10% C.8% D.6% 【同题链接】 1、已知NaHS、MgSO4、和NaHSO3由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35% B.25% C.65% D.无法计算 2、将Na、Mg、Al分别放入盐酸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放出氢气质量相同,其原因是() A.放入Na、Mg、Al的质量相同 B.放入Na、Mg、Al的质量比是23:12:9和足量盐酸反应 C.放入过量的Na、Mg、Al,而盐酸为同质量分数、同体积、同质量。 D.放入Na、Mg、Al的质量比为3:2:1 四、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最新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工艺流程图学案

最新中考化学精品资料 工艺流程图 【考点扫描】 一、流程图题的形式: 1.以操作名称作为框图形成流程的主线; 2.以物质作为框图形成流程的主线(操作随着物质的变化而变化); 3.以设备作为框图形成流程的主线; 二、流程图题命题问题情境归类: 按出题类型分类 举例 1、物质的制备 海水制盐、提镁;药品制备 2、物质的除杂和提纯 制取纯净的物质 3、物质的分离 NaCl 和CaCl 2的分离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 判断物质成分、含量或变质与否 常考的工艺流程为: (1)侯氏制碱法; (2)石灰石工业; (3)合成氨工业; (4)金属(Mg 、Fe 、Cu 等)的冶炼; (5)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流程图题命题问题考查的内容: 1.化学反应原理及简单计算 2.元素化合物知识 3.实验操作及名称 4.物质除杂、分离方法 5.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 四、流程图题命题问题考查的特点: 1.情境真实 2.框图信息新颖 3.内容涉及广泛 4.综合性强 5.思维容量大 五、流程图题题型的结构: 题头(引入信息)→题干(提取信息,应用理解)→题尾(得出结论或产品) 六、流程图题解题方法和思路: 七、流程图题解题具体操作: 1.关注“箭头”: (1)“”前面方框中的物质是反应物; (2)“”后面方框中的物质是生成物; (3)表示一种物质可以向“”所指方向一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 → → → 阅读题头 找关键词 提取信息,明确目的 (把名称翻译成化学式) 精读流程 对比分析 弄懂原理,理解操作 (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前后关联 形成印象 突出重点,帮助解题 (整合信息,理解操作的目的) → →

初三化学有关溶液的相关计算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有关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题 一、利用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式及变形式的相关计算题 1.在农业上,有时用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现配制15%的食盐溶液200kg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2. 将60g20%的食盐溶液和30g5%的食盐溶液相混合,求所得混合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加入10g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3. 向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KNO 3 分数为;若加入10gKNO 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 4.200C时,将一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蒸干,得到20g固体,求该溶液质量。 5.实验室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现有25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的硝酸钾溶液、2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及足够多的硝酸钾晶体和蒸馏 二、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 1.已知T 0C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0g,求这温度时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2.某种物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10g水,冷却到20℃,有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求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 3. 在60℃时, 50g水中最多能溶解55g硝酸钾把60℃时210g水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50g水,再降到60℃,求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溶液的稀释浓缩相关计算: (一)不涉及体积的计算: 1.将200g含水99%的NaOH溶液的含水量变为98%,应蒸发掉多少克水? 2.欲配制50g3%的氯化钠溶液,需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各多少克?, (二)涉及体积的计算

1.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成25%的稀硫酸500g,需浓硫酸和水多少毫升? 2.把5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2%的浓硝酸(密度为 l.38g/cm3)和20mL水混合,计算稀释后硝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用98%(密度为l.84g/cm3)的浓硫酸配制成1∶4的稀硫酸,求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有关溶液的标签型题的计算: 1.实验室有一瓶未开封的浓盐酸,部分标签如右图所示。 (1)这瓶浓盐酸中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 (2)若用这瓶浓盐酸来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 酸,需量取浓盐酸多少毫升,水多少毫升? 2. 某校化学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过氧化氢溶液(如图所 示)。该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其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34g,加入适量催化剂,待完全反应后, 共收集到0.32g氧气。试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五、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的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 (一)基本计算型 1. 6.5g锌跟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 (1)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反应后溶液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2. 12.5g石灰石与一定量的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测得生成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1

化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共30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1-20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21-30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 C—12 N一14 O一16 第Ⅰ卷(客观题共50分) 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关于仪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B.铁架台可以用来固定装置 C.量筒可以用作溶解食盐的容器D.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 3.下列实验操作不当 ..的是 A.将容易吸水的物质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 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 4.把鸡蛋放在下列某物质中。可以制作“无壳鸡蛋”。该物质是 A.食盐B.白酒C.食醋D.酱油 5.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下列关于水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有许许多多水分子聚集而成的B.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游泳池中的水属于混合物D.软水是纯净物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7.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在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D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11)物质的除杂、分离练习及答案

专题十一物质的除杂、分离 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所涉及的实验方案或操作中,合理的是 A.KNO3晶体(NaCl):将固体溶于水配制成热的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B.CO2气体(HCl):将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C.BaCl2溶液(Ba(OH)2)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 D.O2(N2):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网 2.下列各组括号内除杂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CO2中混有CO(点燃) B.Cu粉中混有CuO(稀硫酸) C.CO中混有CO2(氢氧化钠溶液) D.Cu粉中混有Fe粉(用磁铁吸引) 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 CO2(CO)——通入氧气点燃 B.SO2(HCl)——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KCl固体(KClO3)——加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并加热 D.NaCl溶液(NaHCO3)——滴加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5.欲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稀盐酸,在没有指示剂的条件下应选用的试剂是 A.碳酸钙粉末 B.生石灰粉末 C.熟石灰粉末 D.硝酸银粉末 6.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CO2气体(CO气体)——通入氧气点燃 B.CaO固体(CaCO3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 C.KCl固体(MnO2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NaCl溶液(CaCl溶液)——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7.分离氯化铁、氯化钠、硫酸钡的固体混合物,得到三种纯净物,应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A.水、硝酸银、稀硝酸 B.水、氢氧化钠、盐酸 C.水、氢氧化钠、稀硝酸 D.水、氢氧化钾、盐酸 8.要收集得到较纯净的物质,下列除去指定杂质(括号中为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①CO(CO2)——通过装有烧碱溶液的洗气瓶;②CO2(CO)——导出,在空气中点燃; ③O2(水蒸气、CO2)——通过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④KNO3固体(NaCl固体)——溶于

初三化学 复习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九年级化学科辅导讲义(第讲) 学生姓名: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知识点介绍:解框图型推断题的关键在于能熟练掌握各种物质的独特特征和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并且能熟练使用化学方程式正确书写推断过程各种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 1.右图中的物质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B、C、E均为气体,D是常见的无色液体,F可用作干燥剂,H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I的水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根据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 C的化学式为: ___ CO___,G的化学式是: __ Ca(OH)2_______,H的化学式是:CaCO3__. (2)A+B→D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2H 2+O2 点燃 ====2H2O___ (3)D+E→I的化学方程式为: __ H 2 O+ CO2== H2 CO3 2. A、B、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五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A、E为固体。其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B CO。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⑤H 2 O+ CO2== H2 CO3;⑦Ca(OH)2+CO2===CaCO3↓+H2O。 (3)已知A和D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B,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 2+C 高温 ====2CO。

3. A、B、C、D、E、F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F是一种可应用于建筑材料的白色固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1)F的化学式为CaCO 3 。 (2)已知反应①、②、③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H 2 O+ CaO== Ca(OH)2 ,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4. 已知下列框图中的A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G为常见固体单质,甲为黑色粉末。它们相互之间存在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试根据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CH 4___; H___ CaCO 3 ____乙Ca(OH) 2 。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F + 乙:__ Ca(OH) 2 +CO2===CaCO3↓+H2O ____; C + 甲:___2C+Fe 3O4 高温 ====3Fe+2CO2↑ ________。 5. 现有A、B、C、D、E五种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初三化学有关溶液的相关计算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有关溶液的相关计算题及答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初中化学有关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题 一、利用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式及变形式的相关计算题 1.在农业上,有时用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现配制15%的食盐溶液200kg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2. 将60g20%的食盐溶液和30g5%的食盐溶液相混合,求所得混合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3. 向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KNO 溶液中加入10g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 3 分数为;若加入10gKNO3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200C时,将一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蒸干,得到20g固体,求该溶液质量。 5.实验室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现有25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的硝酸钾溶液、2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及足够多的硝酸钾晶体和蒸馏水,请选用上述药品,设计三种配制方案填如下表: 二、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 1.已知T 0C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0g,求这温度时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2.某种物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10g水,冷却到20℃,有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求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 3. 在60℃时, 50g水中最多能溶解55g硝酸钾把60℃时210g水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50g水,再降到60℃,求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溶液的稀释浓缩相关计算: (一)不涉及体积的计算: 1.将200g含水99%的NaOH溶液的含水量变为98%,应蒸发掉多少克水 2.欲配制50g3%的氯化钠溶液,需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各多少克, (二)涉及体积的计算 1.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成25%的稀硫酸500g,需浓硫酸和水多少毫升 2.把5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2%的浓硝酸(密度为 l.38g/cm3)和20mL水混合,计算稀释后硝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用98%(密度为l.84g/cm3)的浓硫酸配制成1∶4的稀硫酸,求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有关溶液的标签型题的计算: 1.实验室有一瓶未开封的,部分标签如右图所示。 (1)这瓶中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 (2)若用这瓶来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需量取浓 盐酸多少毫升,水多少毫升 2. 某校化学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过氧化氢溶液(如图所示)。该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34g,加入适量催化剂,待完全反应后,共收集到0.32g氧气。试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五、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的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 (一)基本计算型 1. 6.5g锌跟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走进化学世界 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1)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2)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1)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2)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1)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2)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3)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2.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仪器使用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 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 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 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 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 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药匙(或纸槽)。 3. 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 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滴加药品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液体药品滴入接收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 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 量筒的使用 (1)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

[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

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天津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 复习要求: 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 三. 知识要点: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含的内容包括: ????? ????????→?????→?化学用语 分类组成变化规律性质 研究内容物质研究对象化学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③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① 原子不是自然界中最小粒子,只是在化学变化的领域内最小,也不是在物理变化中最小;② 原子虽小,但其结构并不简单,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也不是最小粒子,物质是无限可分的;③ 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讲,是非常小的,却集中了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及全部的正电荷;④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核电荷数与质子数相等;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原子当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显电中性;⑤ 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① 分子不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粒子,因为单个的分子不能确定其为固态、液态及气态,所以单个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② 分子也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的粒子,像金属单质、硫、磷、金刚石、石墨和晶体硅等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因此,原子也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③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一个分子中含有几个原子,也就包含有几个原子核;④ 构成分子的原子的种类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相同时为单质分子,不同时为化合物分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① 原子团并不是在所有的反应当中都是保持一个整体不变的,? ====2 32MnO KClO +KCl 2 ↑23O 的反应就是一个例子,-3ClO 是一个原子团,反应后却被打破了,有的原子团可能在 反应中转变成另外一种原子团;② 初中化学中出现的原子团有- 24SO 、-23CO 、- 3NO 、 - 34PO 、 -3ClO 、7 4 +- MnO 、6 24+-MnO 、+ 4NH 、-OH 、-ClO (次氯酸根)等。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① 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可形成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是阳离子;② 阴离子带负电荷,阳离子带正电荷。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① 决定元素种类的粒子是质子,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② 一种元素对应的是一类原子,这一类原子是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而不是中子数或电子数相同;只要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不管中子数或电子数相同与否,那么,这些原子都属于同种元素;③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个或4个以上,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2个或8个电子);④ 元素论种类而不论个数;⑤ 元素是宏观概念,可以说某种物质由哪种或哪些元素组成的。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① 宏观上看有多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多种分子;② 混合物中各成分相互独立存在,彼此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混合物的性质是多样性的,因此,不能用混合物中的某种成分的化学式来表示该混合物;③ 混合物中各种成分通常情况下彼此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④ 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按各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平均值(如何计算不要求);⑤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 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初三化学流程图专题 (优选.)

wo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rd 流程图专题 1. 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液桶中收集了溶解大量FeSO4、CuSO4的废水,若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不 仅造成重金属污染而且造成浪费。初三(2)班的同学,准备运用刚学到的“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结合其他有关化学知识对废水进行处理。 ①复习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下表空格中分别填入对应的元素符号。 K Ca (1)Mg Al (2)Fe Sn Pb (H) Cu Hg (3)Pt Au 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 ②设计回收硫酸亚铁晶体和铜的实验方案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整个实验过程中多次采取过滤,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4)和玻璃棒。Ⅱ.金属X是(5),其加入废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 溶液Y是(7),利用其除去铜中杂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2.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并以氯化钠和冰为原料制

得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l2)。其制取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该过程主要发生_(10)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2)要除去食盐水中混有少量的泥沙,你选择的操作方法是______(11)_____ 。 (3)请你写出氯化钠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_(12)____________ 。 (4)氯化钠饱和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___________ 。3.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转化关系图(假设各反应均完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 (14) ,物质B在反应中①的作用是 (15)

初三化学计算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计算题及答案(精品) 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6g,加热制取氧气,待完全反应,冷却后称量,得到11.2g 固体物质,计算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2.刘彬同学的姑父从三峡搬迁到我们家乡后,准备兴建一座碳酸钙精粉厂。为检测当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他在实验室用6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与19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残留物为。求:(1)依椐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 g;(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3)所用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5分)由硫元素和铜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硫化物),高温条件下在空气中充分煅烧,只得到气体SO2和固体CuO 。(1)要使煅烧后的固体CuO完全溶解,可加入适量稀硫酸。计算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所需的化学方程式)(2)运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这种硫化物的化学式为。4.(1)曲酸(C6H6O4)是一种新型添加剂,它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作为防腐剂添加于食品中,具有非常 5.好的效果.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曲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是 (2)某工厂的废料中含铁和铜,需回收此废料中的铜.现取铁和铜的混合物样品l0g,向其中加入废弃的稀硫酸50g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1gH2。求:①废料中铜的质量分数。②废弃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5.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由他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现取仅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33.2g,加入13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氯化钠溶液150g。求:(1)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10分)某矿井采出的食盐(俗称井盐)中含有CaCl2,为设计除杂方案需测定CaCl2的含量;取上述井盐22.8g,向其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10.69%的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若样品检测过程在露℃的恒温下进行,此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1)取样检测后的溶液中,Na +与Cl-的数量比为。(2)求检测后的溶液中NaCl的质量及井盐中CaCl2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请通过相关计算判断,取样检测后的溶液是否为t℃时的NaCl饱和溶液 7.取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3,6g,与质量为73g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4.4g,计算: (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8.(4分) 啤酒、红酒和白酒中都含有乙醇(C2H5OH),饮酒后乙醇可进入人体血液中,科学实验表明,当乙醇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超过80mg /100mL血(每100mL血中含有80mg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沂源县-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化学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友情提示:认真思考认真书写规范答卷 一、单项选择(每个小题3分,共51 分;将每个小题的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下表相应的题号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A 计算 B 测量 C 实验 D 推理 2、材料的变化标志着人类的文明的进步。下列用品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是 A 铁器B玻璃器具 C 塑料器具 D 石器 3、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4、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建立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做出结论 5、实验结束时,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氧B铝 C 硅 D 铁 7、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水的沸点是100℃ B 氢气能够燃烧

C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D 氧气的密度是1.429g/L 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河水 B 蒸馏水 C 糖水 D 自来水 9、李明同学学习化学后,对装修新房的爸爸说:“如果厨房不装油烟机家具就会沾满油渍”。李明同学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A 分子很大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10、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成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 水分子的排列方式 B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C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D 水分子的数目 11、对分子和原子的比较,合理的是 A 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 分子和原子均呈电中性 C 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D 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12、天然水需要净化才能饮用。下面是自来水厂净水流程示意图: 天然水→沉降→过滤→吸附→自来水,其中常用的絮凝剂是 A 氯气 B 活性炭 C 明矾 D 漂白粉 13、12月26日印度海洋发生海啸,灾民饮用的水严重污染,急需进行净化处理。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蒸馏 B 吸附沉淀 C 过滤 D 静置沉淀 1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金刚石 B 氦气 C 氯化钠 D 氧气 15、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26 A 该原子中所含的质子数为10 B 该原子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 C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 D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 1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 湿衣凉干——-分子不停的运动 B 水结成冰―――分子发生了变化 C 冰融化成水――分子间间隔变小 D 轮胎充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1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用过滤方法分离食盐和水 B 用托盘天平称取10.58g 食盐粉末 C 用10mL量筒量取9.0 mL水

初三化学中考质量分数专题

初三化学中考质量分数专 题 一、基础知识 1.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主要计算依据: (1)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2)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3.常见题型及基本思路: (1)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可用以下计算式计算:m(浓)×a%(浓)=[m(浓)+m(水)] ×a%(稀) (2)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同溶质溶液混合问题: 一般可用下式计算: m(浓)×a%(浓)+m(稀)×a%(稀)=m(混)×a%(混) (3)求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问题: 通过化学反应计算出溶质质量,再分析各量间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求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的一般方法: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m(反应物)-m↓-m↑. 二、典型例题 例1: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来使用,需加水多少克? 解:设需加水质量为x,

例2:配制2000g20%的稀硫酸用以除锈,需98%的浓硫酸和水各多少毫升? 解:设需浓硫酸的质量为x 浓硫酸体积=408.2g÷1.84g/cm3=221.8mL 水的体积=(2000g-408.2g)÷1g/cm3=1591.8mL 答: 例3:实验室用95%的浓硫酸与5%的稀硫酸来配制20%的硫酸180g,需要95%的硫酸和5%的硫酸各多少克? 解:设需要95%,5%硫酸的质量分别为x,y x=30g y=150g 答:略. 例4:200g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生成0.4g氢气.求:①原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参加反应的H2SO4质量为x,生成ZnSO4的质量为y. 例5:把16.9g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加入到100g7.3%的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盐酸中溶质质量为:100g×7.3%=7.3g 设Na2CO3质量为x,生成NaCl质量为y,CO2质量为m,

初三化学流程图专题

初中化学流程图过关训练 1. 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液桶中收集了溶解大量FeSO4、CuSO4的废水,若直接排放到下水道 不仅造成重金属污染而且造成浪费。初三(2)班的同学,准备运用刚学到的“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结合其他有关化学知识对废水进行处理。 ①复习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下表空格中分别填入对应的元素符号。 K Ca Mg Al Fe Sn Pb (H) Cu Hg Pt Au 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 ②设计回收硫酸亚铁晶体和铜的实验方案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整个实验过程中多次采取过滤,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Ⅱ.金属X是,其加入废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溶液Y是,利用其除去铜中杂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并以氯化钠和冰为原料制得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l2)。其制取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该过程主要发生_ 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2)要除去食盐水中混有少量的泥沙,你选择的操作方法是_____ 。 (3)请你写出氯化钠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 。 (4)氯化钠饱和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转化关系图(假设各反应均完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物质B在反应中①的作用是 (2)实验室检验气体D 的方法是。 (3)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加入足量的溶液Y 过滤、洗涤 加入过量 的金属X 过滤 含FeSO4和 CuSO4的废水 滤液 铜 不纯 的铜 滤液 热饱和溶液 冷却结晶 硫酸亚 铁晶体

初中化学溶液计算题汇编

初中化学溶液计算题 第一类:溶质质量分数定义的应用 1要配制30%60克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多少克?水多少克? 2将10克氯化钠溶解于40克水中,将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的溶液? 320克氯化钾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则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多少?需要的水的质量为多少? 4向3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70克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5向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0克硝酸钾,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第二类稀释与浓缩问题 1.将100克10%的硝酸钾溶液蒸发50克水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为多少? 2.向200克2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克水, 求所得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为多少? 3.把50克50%氯化钾溶液稀释成10%的,需加水多少克? 4.将2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增至20%, 需蒸发水多少克? 5.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硫酸溶液,需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 多少毫升?需水多少毫升?(20%的硫酸密度为 1.14g/cm3,98%的硫酸密度为1.84 g/cm3)(选做) 6.配制100克10%的盐酸,需要20%的盐酸(密度为1.1 g/cm3)的体积

体积为多少?水的质量为多少?(选做) 第三类配制中间质量分数的溶液 1. 100克10%的盐酸溶液和200克20%的盐酸溶液混合,求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2. 50克30%的氯化钠溶液和50克50%的氯化钠溶液混合, 求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3. 6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40%的氢氧化钠溶液按多少比例混合,能得到45%的溶液? 4. 80%的硫酸溶液和50%的硫酸溶液按多少比例混合,能得到55%的溶液? 5.100克40%的蔗糖溶液和多少克60%的蔗糖溶液混合,能得到50% 的蔗糖溶液?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西瓜榨汁 B.菜刀生锈 C.瓷碗破碎 D.湿衣晾干 2.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生活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B.上班上学时,鼓励低碳出行 C.工作学习中,提倡纸张双面使用 D.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化肥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态氧B.洁净的空气 C.汽水D.水泥砂浆 4.下面是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其中能够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A.B. C.D. 5.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中可分离出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D.空气中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活泼 6.“加碘盐”中的“碘”是指()

A.分子B.原子 C.单质D.元素 7.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2H B.2H2 C.H2D.2H2O2 8.我国科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的铟、锑、锌等9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铟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关于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是In B.原子核外电子数是49 C.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 D.与其它8种元素的根本区别中子数不同9.臭氧(O3)能杀死细菌,可用作消毒杀菌剂。臭氧属于() A.纯净物B.混合物 C.氧气D.稀有气体 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A.块状固体的取用B.液体的倾倒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离子共存

离子共存专题 [基础知识]: 一、离子间不能共存的条件: 两种离子相互作用如果有水、气体或沉淀等物质生成,则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一)初中化学阶段常见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如下: 1、H+与OH-、CO32-、HCO3-、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 ⑴H++OH-→H2O;⑵H++CO32-→H2O+CO2↑;⑶H++HCO3-→H2O+CO2↑。 2、OH- 与NH4+、Mg2+、Al3+、Cu2+、Fe2+、Fe3+、Zn2+、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 ⑴NH4++OH-→H2O+NH3↑;⑵Mg2++OH-→Mg(OH)2;⑶ Al3++OH-→Al(OH)3↓; ⑷Cu2++OH-→Cu(OH)2↓;⑸Fe2++OH-→Fe(OH)2↓;⑹Fe3++OH-→Fe(OH)3↓等 3、Cl-与Ag+ 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Ag++ Cl-→AgCl ↓ 4、CO32- 与Ca2+、Ba2+ 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 Ca2+ + CO32-→CaCO3 ↓;Ba2+ + CO32-→BaCO3 ↓; 5、SO42- 与Ba2+ 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 Ba2+ + SO42-→BaSO4 ↓ (二)溶液中常见的有色离子如下: Cu2+(蓝色)、Fe2+(淡绿色)、Fe3+(黄色)、MnO4-(紫色)。 (三)(1)酸、碱、盐溶解性之歌 钾钠铵硝溶酸水间;碱溶钾钠钡钙铵;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酸盐大多是沉淀,但都溶于酸。 [知识应用]──考题例析 例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Na2CO3NaCl HCl B. NaOH KCl Ba(NO3)2 C. AgNO3NaCl HNO3 D. H2SO4 NaOH FeCl3 例2.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的一组是() A、K+ Na+ NO3- CO32- B、Mg2+ NH4+ NO3-Cl- C、Na+ Ba2+Cl- SO42- D、Cu2+ Na+ NO3- SO42- 例3.某校初中化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学生,将一些可溶性化合物溶于水,配成甲、乙两瓶溶液,共含有H+、K+、Ag+、Ba2+、OH-、Cl-、CO32-、NO3-八种离子,每瓶溶液里含有四种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瓶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成蓝色,据此推知乙瓶溶液中的离子应该是___ 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达标练习一] 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NaOH HNO3BaCl2 B. Na2SO4MgCl2KOH C. NaHCO3K2SO4HCl D. H2SO4NaCl Cu(NO3)2 2、下列各组内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Cl-Ba2+NO3- B. Na+H+NO3-CO32- C. NH4+K+NO3-OH- D. K+Na+Mg2+SO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