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任务分析

“1.新教材一个单元内各种课型如何有效教学;2. 如何拓展教材资源,特别是阅读与写作;3. 如何最大限度防止学生分化。”

二、教学学情分析

整体成绩居中等,学生分化严重,思维活跃、勇于表达。

三、教学内容分析

九年级P38-40 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的Section B 2a-3b Beauty in Common Things(《普通事物中的“美”》)(Reading & Writing),阅读中涉及到了孔明灯、剪纸、泥塑等普通事物,传递了中国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整个第五单元以被动语态为语法重点,学生

在Section A部分对于被动语态的结构和功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Section B的2a-3b部分是帮助学生在Section A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学会运用被动语态。2a-3b内容特别多,主要是阅读,还有写作的拓展。其教学目的和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了解、学会掌握运用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来表达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学会由综述到具体这种新的阅读和写作策略,在教学中渗透了解、传承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思想。

四、教学内容处理

(一)、课文2a部分是课文有关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讨论,是课文主题的导入,为

Pre-reading(读前部分)。

首先,展示旅游购买的民间工艺品实物让学生去感知“泥塑”,开门见山地导入呈现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主题——中国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然后进入2a,在PPT播放图片的启发和帮助下,让学生说出他们所了解的诸如京剧、十字绣、食品艺术(糖艺、面人)、中国结、剪纸等其它中国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形式。

(二)、课文2b-2e部分是本节课的主体阅读部分,为While-reading(读中部分)。

2b阅读部分的文本有296字,生词13个,被动语态15处,2c部分是针对2b阅读部分的6个细节问答“读”的任务,2d部分是针对阅读部分“写”的任务,2e部分是针对阅读部分延伸讨论“说”的任务。对2c中针对阅读部分的6个细节问答更加细化,分解到阅读策略的讲解之中;将2d针对阅读部分“写”的任务留作家庭作业;剩下的2e针对阅读部分延伸讨论“说”的任务,经过2b课文讲解、分析和学生讨论之后,再小组讨论就显得多余,直接省略了。

具体处理步骤、策略和课堂即时生成的亮点如下:

1. 进入2b部分后,首先让学生带着“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的问题略读(skimming)课文,然后让学生相互讨论、补充、回答问题并概括段意,课文第1段综述中国各地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来表达生活中的重要东西;课文第2—4段为第二部分,从孔明灯、剪纸、泥塑三方面分述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从而,引出这篇阅读课文的阅读和写作策略——MOVING FROM GENERAL TO SPECIFIC(从综述到具体),让学生从具体的阅读实践中直观感受、体验抽象的阅读写作策略。第一段没有单一的中心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体补充,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Each special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form tries to show the important things in life.),对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进行了训练。

2. 进入课文第2—4段的第二部分,让学生带着问题“What three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forms are talked about in the text? And what materials are used?去寻读(scanning)课文,完成课文下面的表格,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

对于孔明灯(Sky Lanterns),学生回答What were sky lanterns used for before and what are they used for now? 加强学生在语境中运用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对于剪纸(Paper cutting)从图案和中国人春节期间如何利用剪纸进行了问答。对于泥塑(Chinese clay art)段中涉及到了5处被动语态。用4个问题进行了概括,Why is Chinese clay art famous?

What are the Chinese clay art pieces usually about and where are they from? What are the steps for making clay art pieces? 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小组进行了展示。

课文主体的文本内容分析理解完毕了,但是,文本背后的思想内容的分析、赏析更是我们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升华部分和精华部分。针对课文,设计

了两个问题:What do all kinds of folk or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forms try to show in common? And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m?

(三)、课文3a-3b部分是针对阅读内容和阅读策略的延伸,为Post-reading(读后部分)。

3a-3b是针对2b阅读内容Beauty in Common Things和阅读策略MOVING FROM GENERAL TO SPECIFIC延伸出就当地特产、民间艺术等“写”的拓展性任务,根据课时和学生情况灵活掌握,弹性处理。

以两个问答形式对上课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与回顾。1. What is the topic of today’s reading? (Folk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2. What do we learn from today’s reading? (We should be proud of our folk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We should learn to have an eye for beauty and try to discover the beauty, create beauty, enjoy and share the beauty in life, even in common things. Also, we should learn to carry on the folk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art, of course, our own local culture and art. 通过问答,学生学会总结归纳,

梳理课堂所学知识,内化生成自己所得,强调学会审美,强调学习、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五、教学课后反思

采用整体性阅读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逐步深入,层层推进,以教师为主

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教师巧妙合理的提问,层层剥茧,启发引导学

生对课文进行思考理解,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交

流分享,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了以下较好的预期教

学效果:

1. 导入新课话题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指导学生整体把握阅读文章结构,归纳了解新的阅读写作策略——MOVING FROM GENERAL TO SPECIFIC(从综述到具体),让学生从具体的阅读实践中直观感受、体验抽象的阅读写作策略;学习理解阅读文本,了解三种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以及它们所表现的文化意义,渗透学会审美、热爱生活的教育思想,对于三种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各有侧重地进行了处理,在实际语言环境中学习、运用被动语态;巩固落实被动语态在语言表达上的应用。

2. 本节课阅读内容量多、难度较大,尽量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学法,给学生以启发、引导,巧妙地进行了问题设计,以师生问答的形式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把庞杂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课程资源的拓展,不是在课程之外毫无目的地再给学生添加多少课外阅读资料和任务,而是结合所学内容,合理、适度、有效地进行拓展;课程资源的整合,不是将课本内容进行简单的拼凑,而是结合学生学情和教情,对于课本内容进行合理、适度、有效地整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