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设计书

换热器设计书
换热器设计书

换热器设计书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目录

1 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表

设计题目

某制药厂在生产工艺过程中,需将乙醇液体从 75℃冷却到 45℃,乙醇的流量为W kg/h。冷却介质采用 21℃的河水。要求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压降不大于30 kPa,试设计并选择管壳式换热器。

操作条件

(1)乙醇:入口温度75℃出口温度45℃

(2)冷却介质:河水入口温度21℃出口温度27℃

(3)允许压降:不大于30 kPa

(4)定性温度(乙醇60℃,水24℃)下流体物性:

2 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1[

换热器的选择涉及因素很多,如介质的腐蚀性及其它特性、操作温度与压力、换热器的热负荷、管程与壳程的温差、检修与清理要求等。具体选择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每种特定的传热工况,通过优化选型会得到一种最适合的设备型号;如果将这个型号的设备应用到其他工况,则传热效果可能会改变很大。因此,针对具体工况选择换热器类型,是很重要和复杂的工作。对管壳是换热器的设计,应从下方面考虑。

冷却剂出口温度的确定]2[

在水作为冷却剂时,为便于循环操作、提高传热推动力、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差一般控制在5℃~10℃左右。在本次设计中将出口温度设计为27℃。

流动空间的选择]2,3[

确定流动空间的基本原则:

(1)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程,因为管程清洗比较方便。

(2)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程,以免管子和壳体同时被腐蚀,且管程便于检修与更换。

(3)压力高的流体宜走管程,以免壳体受压,可节省壳体金属消耗量。

(4)被冷却的流体宜走壳程,可利用壳体对外的散热作用,增强冷却效果。

(5)饱和蒸汽宜走壳程,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汽较洁净,一般不需清洗。

(6)有毒易污染的流体宜走管程,以减少泄漏量。

(7)流量小或粘度大的流体宜走壳程,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中流动,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传热系数。

(8)若两流体温差较大,宜使对流传热系数大的流体走壳程,因壁面温度与α大的流体接近,以减小管壁与壳壁的温差,减小温差应力。

根据以上原则可以确定河水走管程,乙醇走壳程。

管程和壳程数的确定]3[

当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较大而管子又不能很长,为提高流体在管内的流速,需将管束分程。但程数过多,导致管程流动阻力和动力能耗增大,同时使平均传热温差下降,设

计时应权衡考虑。管壳式换热器系列标准中管程数有1、2、4、6四种。在本次设计选用了管程为2。

当温差校正系数Φt △小于时应采用多壳程。然而在本次设计中Φt △=,采用了单壳程。

设备结构的选择

根据本次题目的要求应当选用管壳式换热器。

3 工艺设计计算]4[

乙 醇: 入口温度75℃ 出口温度45℃ 冷却介质:河水 入口温度21℃ 出口温度27℃ 允许压降:不大于30 kPa

定性温度(乙醇60℃,水24℃)下流体物性:

计算和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1)计算热负荷和冷却水流量:

Q =)(21T T C W ph h -=20000××103×(75-45)÷3600= W

)(12c t t C Q

W ph -=

=)(21-271018.436007.4596663?

??= Kg/h

(2)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暂按单壳程,多管程计算,逆流时平均温度差为:

1

2

12/t t In

t t t m ???-?=

?=6.3427-7521-45n 27-75-21

-45=I )()( ℃

而:P=

11.0217521271112=--=--t T t t R 521

2745

751221=--=--=t t T T 由图4-19查得:t ?Φ= 则:56.336.3497.0t m =?=?℃ (3)假设K=300W/2m .℃ 则:S=

m t ?K Q

=

2m 7.4556

.333007.459666=? 由附录中根据S 选择换热器,规格见下表:

实际传热面积:S 0=dL n π=256×××=2m

若选择该型号的换热器,则要求过程的总传热系数为:

W S Q K 25.30956

.3329.447

.459666t m 0=?=?=

选/(2m .℃) 核算压力降

(1)管程压力降:

p N F t 21i

p p p

)(?+?=?∑ 其中

2

5.1t ==P N F

管程流通面积:

m

015.00226.02i ==i d m A

Re i =

)(1312710

923.02

.99781.0015.03

湍流=???=

ρ

i i u d 设管壁粗糙度mm 1.0=ε,

007.015

1

.0d ==

i

ε

由第一章中e -R λ关系图中查得λ=

则:

所以:∑=??+=?Pa 1059925.19812552p i )( (2)壳层压力降:

S S N F p p p

∑?+?=?)(/

2/10

其中15.1=S F 1=S N

取h= 913

.03

1h =-=-=

L N B 壳程流通面积为:2000418.0)019.0195.0(3.0)(m d n D h A c =?-?=-=

所以:Pa p 5382

17.07.765)19(1964.04.02

/1

=??

+???=? 计算表明管程和壳程压力都能满住题设的要求。

核算总传热系数

(1)管程对流传热系数i α:

./(8.383936.613127015

.06064

.0023.0Pr Re 023

.024.08.04

.08

.0i m W d i

i

i

=???

==λ

α℃) (2)壳程对流传热系数0α: 取换热器列管之中心距mm t 25=则: 取95.0)(

14

.0=w

u u 则:64895.024.105861023

.01696

.036.031

55.00=????

=α (3)污垢热阻:

参考附录管内外侧污垢热阻分别取:

2si 00052.0m R =.℃/W 200017.0m R so =.℃/W (4)总传热系数0K :

管壁热阻可忽略时,总传热系数为:

37015

8.383919151900052.000017.064811

1

1

0=?+?++=

+++=

i

i o i o si

so d d d d R R K ααW/(m 2.℃)

则有:

2.1309

370

0==选K K 由此可得设计选型满足要求。

4辅助设备的计算和选型

管径初选

初取水经济流速 s m u 5.1=

由于125mm 不是标准管径,因此确定 mm d l 150= 符合经济流速范围

故确定:s m u mm d l /04.1,150==

压头He

在水槽液面及压力表处列柏努利方程 取mm 15.0=ε,

001.0/=d ε,

查图得 局部阻力:

流入换热器()()

91.07.0/15.0112

2

22

21=-=-=A A ξ

流出换热器()()48.07.0/15.015.015.02212=-=-=A A ξ 故 64.2148.091.05.9375.05.8=+++?+=?ξ 换热器压降

根据v q 和He 以及IS 型离心泵系列特性曲线可以选择型号为IS100-80-125的离心泵。

5设计结果汇总表

(1)乙醇:入口温度75℃出口温度45℃

(2)冷却介质:河水入口温度21℃出口温度27℃

(3)允许压降:不大于30 kPa

(4)设计换热器型号及参数:

(5)IS100-80-125的离心泵一台

6设计评述

换热器是石油、化工中最重要的热工设备,对换热器进行科学计算,对换热器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是换热器性能的重要保证。换热器的热工计算是换热器的设计基础,也是换热器结构设计的前提,因此在换热器的设计中,只有经过对换热器结构参数的不断调整,反复计算,才能使换热器的性能更高,设计更加合理。另外,在换热器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介质流速,压力降、膜传热系数、以及面积余量等,并尽量选择标准换热器以减少投资。还应根据实际工程需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方可设计出经济合理的换热器。

参考文献:

[1]于风叶,史红刚,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原则,石油化工设计,2009 26 19~21

[2]何潮洪,冯宵,化工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日]尾花英郎着,徐中权译,热交换器手册[M],北京,烃加工出版社,1987

[4]夏清,贾绍义,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换热器设计指导书

换热器设计指导书 1工艺设计计算 换热器传热计算推荐选用软件: 1.HTRI(Heat Transfer Research, Inc.)—英国传热研究公司; 2.HTFS (Heat Transfer and Fluid Flow Service) 一美国传热与流体服务中心。 上述两家公司的软件,用作工艺设计计算.是被广泛认可的。 2设计引用标准摘录 TSG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换热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修订版)GB150.1~4-2011 压力容器 GB151-1999 钢制管壳式换热器 GB50231-2009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T324-2008 焊接符号表示法 GB/T985.1~4-2008 焊缝推荐坡口 GB/T1031-1995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804-2000 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GB/T17450-1998 机械制图图线 GB/T18686-2002 机械制图CAD系统用图线的表示 GB9019-2001 压力换热器公称直径 GB12337-1998 钢制球形储罐 GB/T14689-1993 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和格式 GB/T14690-1993 技术制图比例 HG21594~21604-1999 不锈钢人、手孔 HG20580-2011 钢制化工容设计基础规定 HG20581-2011 钢制化工容器材料选用规定 HG20582-2011 钢制化工容器强度计算规定 HG20583-2011 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 HG20585-2011 钢制低温压力容器设计规定 HG20592~20635-2009 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

年处理2.4万吨的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书

年处理2.4万吨的列管式换 热器设计书 第一章概述 1.1换热器的简单介绍 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换器,简称为换热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的使用十分普遍,由于物料的性质、歘热要求各不相同,换热器的种类很多。了解各种换热器的特点,根据工艺要求正确选用适当类型的换热器是非常重要的。 按照热量交换的方法不同,分为间壁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式换热器三种。化工生产中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允许冷、热两流体在传热过程中发生混合,所以,间壁式换热器的应用最广泛。在换热器中至少要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温度较低,吸收热量。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制冷、食品等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且它们是上述这些行业的通用设备,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2本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多方位、综合地分析考察工程问题并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料、文献、数据的查阅、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要科学、合理、有创新地完成一项工程设计,往往需要各种数据和相关资料。因此,资料、文献和数据的查找、收集是工程设计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 (2)工程的设计计算能力和综合评价的能力。为了使设计合理要进行大量的工艺计算和设备设计计算。本设计包括热工计算和冷却器设备的结构计算。 (3)工程设计表达能力。工程设计完成后,往往要交付他人实施或与他人交流,因此,在工程设计和完成过程中,都必须将设计理念、理想、设计过程和结果用文字、图纸和表格的形式表达出来。只有完整、流畅、正确地表达出来的工程设计的内容,才可能被他人理解、接受,顺利付诸实施。

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煤油换热器的设计 一、设计条件 1、处理能力 (1.584, 1.98,2.2176,2.4552,2.6928)×104吨/年煤油 2、设备型式列管式换热器 3、操作条件 a.煤油:入口温度100℃,出口温度40℃ b.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50℃ c.允许压强降:不大于5×105Pa d.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4、设计项目 a.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b.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c.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 d.主要辅助设备选型。 e.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二、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1、目录; 2、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任务书); 3、论述换热器总体结构(换热器型式、主要结构)的选择; 4、换热器加热过程有关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传热面积、换热管型 号、壳体直径等); 5、设计结果概要(主要设备尺寸、衡算结果等); 6、主体设备设计计算及说明; 7、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选做); 8、附属设备的选择(选做); 9、参考文献;

10、后记及其它。 三、设计图要求 用594×841图纸绘制换热器一张:一主视图,一俯视图,一剖面图,两个局部放大图。设备技术要求、主要参数、接管表、部件明细表、标题栏。 四、参考书 1)Perry化学工程手册。 2)天津大学,《化工原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3)华南理工大学,《化工过程及设备设计》,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 社,1986年。 4)魏崇关,郑晓梅,《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年。 5)刁玉玮,王立业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 社,1989年。 6)《化工设备结构图册》编写组,《化工设备结构图册》,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1978年。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4年。

管壳式换热器的有效设计外文翻译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原文题目:Effectively Design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s 原文来源:Chemical Engineering Progress February 1998 文章译名:管壳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姓名:xxx 学号:62021703xx 指导教师(职称):王成刚(副教授)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班级:03班 所在学院:机电学部

管壳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为了充分利用换热器设计软件,我们需要了解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换热器组件、换热管布局、挡板、压降和平均温差。 管壳式换热器的热设计是通过复杂的计算机软件完成的。然而,为了有效使用该软件,需要很好地了解换热器设计的基本原则。 本文介绍了传热设计的基础,涵盖的主题有:管壳式换热器组件、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和使用范围、传热设计所需的数据、管程设计、壳程设计、换热管布局、挡板、壳程压降和平均温差。关于换热器管程和壳程的热传导和压力降的基本方程已众所周知。在这里,我们将专注于换热器优化设计中的相关应用。后续文章是关于管壳式换热器设计的前沿课题,例如管程和壳程流体的分配、多壳程的使用、重复设计以及浪费等预计将在下一期介绍。 管壳式换热器组件 至关重要的是,设计者对管壳式换热器功能有良好的工作特性的认知,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换热设计。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壳体 封头 换热管 管箱 管箱盖 管板 折流板 接管 其他组成部分包括拉杆和定距管、隔板、防冲挡板、纵向挡板、密封圈、支座和地基等。 管式换热器制造商协会标准详细介绍了这些不同的组成部分。 管壳式换热器可分为三个部分:前端封头、壳体和后端封头。图1举例了各种结构可能的命名。换热器用字母编码描述三个部分,例如,BFL 型换热器有一个阀盖,双通的有纵向挡板的壳程和固定的管程后端封头。根据结构

固定板管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固定板管式换热器 设 计 说 明 书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 某炼油厂拟用原有在列管式换热器中回收柴油的热量。已知原油 流量为40000kg/h ,进口温度70℃,要求其出口温度不高于110℃;柴油流量为30000kg/h ,进口温度为175℃。设计一适当型号的换热器,已知物性数据: 二、 确定设计方案 ①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当不计热损失时,换热器的热负荷为: Q=W )(12t t c pc C =40000/3600×2.2×103×(110-70)=9.8×105W 逆流过程如图所示: T 2125℃ T 1175℃ t 170℃ t 2110℃ 逆流平均温度差: m t = 8.5970 125110175ln ) 70125()110175( ℃ 初估 值 R= 25.170110125 175 P= 381.070 17570 110 初步决定采用单壳程,偶数管程的固定板管式换热器。经查表得校

正系数 =0.9>0.8,可行。 ∴ 53.859.80.9 逆m m t t ℃ 初步估计传热系数K 估=200W/(㎡·℃), 则 A m 07.918 .53200108.9t 5 m 估估K Q ∴所设计换热器(固定板管式)的参数选择如下表: ② 计算(管、壳程的对流传热系数和压降): a. 管程: 流通面积 220175.04 222 002.044m N N d S P T i i 柴油流速 s m S W u i i h i /666.00175.0715360030000 3600 Re 4 3 1049.11064.0715666.002.0 i i i i du 柴油被冷却,所以 ) /(701)133 .01064.01048.2(1490002.0133.0023.0Pr Re 023 .023.0338 .03 .0C m W d i i i i i ?

热交换器课程设计任务书(补充数据)

热交换器课程设计任务书 (补充数据10组) 一、对流管式换热器设计: 第一组: (1) 预热空气量:7500 m3/h; (2) 预热空气温度:330 ℃; (3) 冷空气温度:20 ℃; (4) 处理烟气量:8600 m3/h; (5) 换热器进口烟气温度:650 ℃; (6) 烟气成分(体积%): CO2SO2H2O O2N2 16.2 2.38.4 2.071.1第二组: (1) 预热空气量:8300 m3/h; (2) 预热空气温度:350 ℃; (3) 冷空气温度:20 ℃; (4) 处理烟气量:9800 m3/h; (5) 换热器进口烟气温度:650 ℃; (6) 烟气成分(体积%): CO2SO2H2O O2N2 15.9 2.68.8 1.571.2第三组: (1) 预热空气量:10000 m3/h; (2) 预热空气温度:350 ℃; (3) 冷空气温度:20 ℃; (4) 处理烟气量:12500 m3/h; (5) 换热器进口烟气温度:680 ℃; (6) 烟气成分(体积%): CO2SO2H2O O2N2 16.4 3.27.8 1.671.0第四组:

(1) 预热空气量:11500 m3/h; (2) 预热空气温度:360 ℃; (3) 冷空气温度:20 ℃; (4) 处理烟气量:14200 m3/h; (5) 换热器进口烟气温度:700 ℃; (6) 烟气成分(体积%): CO2SO2H2O O2N2 16.8 3.17.6 1.271.3第五组: (1) 预热空气量:12500 m3/h; (2) 预热空气温度:380 ℃; (3) 冷空气温度:20 ℃; (4) 处理烟气量:15000 m3/h; (5) 换热器进口烟气温度:700 ℃; (6) 烟气成分(体积%): CO2SO2H2O O2N2 16.5 3.07.7 1.871.0第六组: (1) 预热空气量:13500 m3/h; (2) 预热空气温度:330 ℃; (3) 冷空气温度:20 ℃; (4) 处理烟气量:16500 m3/h; (5) 换热器进口烟气温度:650 ℃; (6) 烟气成分(体积%): CO2SO2H2O O2N2 16.7 2.87.6 1.871.1第七组: (1) 预热空气量:15800 m3/h; (2) 预热空气温度:350 ℃; (3) 冷空气温度:20 ℃; (4) 处理烟气量:19000 m3/h; (5) 换热器进口烟气温度:665 ℃;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 课程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设计 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班级:11-02班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2) 第二章管壳式换热器简介 (3) 第三章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 (5) 第四章工艺计算 (6) 4.1 物性参数的确定 (6) 4.2核算换热器传热面积 (7) 4.2.1传热量及平均温差 (7) 4.2.2估算传热面积 (9) 第五章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计算 (11) 5.1换热管计算及排布方式 (11) 5.2壳体内径的估算 (13) 5.3进出口连接管直径的计算 (14) 5.4折流板 (14) 第六章换热系数的计算 (20) 6.1管程换热系数 (20) 6.2 壳程换热系数 (20) 第七章需用传热面积 (23) 第八章流动阻力计算 (25) 8.1 管程阻力计算 (25) 8.2 壳程阻力计算 (26) 总结 (28)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煤油冷却的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设计用冷却水将煤油由140℃冷却冷却到40℃的管壳式换热器,其处理能力为10t/h,且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备形式:管壳式换热器 2、操作条件 (1)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 (2)冷却水介质:入口温度26℃,出口温度40℃

第二章管壳式换热器简介 管壳式换热器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换热器。纵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不断上升,管壳式换热器依然在换热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目前各国为提高这类换热器性能进行的研究主要是强化传热,提高对苛刻的工艺条件和各类腐蚀介质适应性材料的开发以及向着高温、高压、大型化方向发展所作的结构改进。 强化传热的主要途径有提高传热系数、扩大传热面积和增大传热温差等方式,其中提高传热系数是强化传热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强化管程传热和壳程传热两个方面得以实现。目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主要有:采用改变传热元件本身的表面形状及表面处理方法,以获得粗糙的表面和扩展表面;用添加内物的方法以增加流体本身的绕流;将传热管表面制成多孔状,使气泡核心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从而提高总传热系数并增加其抗污垢能力;改变管束支撑形式以获得良好的流动分布,充分利用传热面积。 管壳式热交换器(又称列管式热交换器)是在一个圆筒形壳体内设置许多平行管子(称这些平行的管子为管束),让两种流体分别从管内空间(或称管程)和管外空间(或称壳程)流过进行热量交换。 在传热面比较大的管壳式热交换器中,管子根数很多,从而壳体直径比较大,以致它的壳程流通截面大。这是如果流体的容积流量比较小,使得流速很低,因而换热系数不高。为了提高流体的流速,可在管外空间装设与管束平行的纵向隔板或与管束垂直的折流板,使管外流体在壳体内曲折流动多次。因装置纵向隔板而使流体来回流动的次数,称为程数,所以装了纵向隔板,就使热交换器的管外空间成为多程。而当装设折流板时,则不论流体往复交错流动多少次,其管外空间仍以单程对待。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较低,选材范围广,处理能力大,还能适应高温高压的要求。虽然它面临着各种新型热交换器的挑战,但由于它的高度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至今仍然居于优势地位。 由于管内外流体的温度不同,因之换热器的壳体与管束的温度也不同。如果两流体温度相差较大,换热器内将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导致管子弯曲、断裂或从管板上拉脱。因此,当管束与壳体温度差超过50℃时,需采取适当补偿措施,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模板

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专业名称:核工程与核技术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7 年 1 月 13 日

目录 1 设计题目…………………………………………………………………………… 1.1 设计题目………………………………………………………………………1.2 团队成员……………………………………………………………………… 1.3 设计题目的确定过程………………………………………………………… 2 设计过程…………………………………………………………………………… 3 热力计算…………………………………………………………………………… 4 水力计算…………………………………………………………………………… 5 分析与总结………………………………………………………………………… 5.1 可行性评价和方案优选………………………………………………………5.2 技术分析………………………………………………………………………5.3 总结与体会……………………………………………………………………参考文献………………………………………………………………………………附录计算程序………………………………………………………………………

1.1、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管壳式换热器,把 18000 kg/h 的热水由温度 t 1 ’冷却至 t 1 ”,冷却水入口温 度 t 2 ’,出口温度 t 2 ”,设热水和冷却水的运行压力均为低压。 初始参数: 热水的运行压力:0.2MPa (绝对压力) 冷却水运行压力:0.16MPa(绝对压力) 热水入口温度 t 1 ’: 80℃; 热水出口温度 t 1 ”: 50℃; 冷却水入口温度 t 2 ’: 20℃; 冷却水出口温度 t 2 ”: 45℃; 1.3设计题目的确定过程 首先,我们小组集中讨论了本次课程设计内容,即换热器设计的内容和具体细节上的要求,然后在组内达成了共识——求同存异。在题目初始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对后续的计算以及编程过程发挥各自的特长,并将自己存在的疑问于组内其他成员讨论,充分发挥组内成员的自主和协作能力,努力做到一个合格并且优秀的核专业学生应有的素质。 对于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我们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在本说明书最后一并提到),第一次尝试选择参数,如下: 热水的运行压力:0.2MPa (绝对压力) 冷却水运行压力:0.16MPa(绝对压力) 热水入口温度 t 1 ’: 82℃; 热水出口温度 t 1 ”: 46℃; 冷却水入口温度 t 2 ’: 23℃; 冷却水出口温度 t 2 ”: 43℃; 并尝试进行初步计算,不过在后面进行有效平均温差的计算时,针对我们手头有限的资料(见附录3),为了保证R可查,将参数修正为以下值。 二次选择参数: 热水的运行压力:0.2MPa (绝对压力) 冷却水运行压力:0.16MPa(绝对压力) 热水入口温度 t 1 ’: 82℃; 热水出口温度 t 1 ”: 42℃; 冷却水入口温度 t 2 ’: 23℃; 冷却水出口温度 t 2 ”: 43℃; 继续往下计算,我们通过之前的知识,发现在换热器的设计中,除非处于必须降 ψ>,至少不小于0.8。 低壁温的目的,一般按照要求使0.9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 |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

目录§一.列管式换热器 ! .列管式换热器简介 设计任务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内容 .操作条件 .主要设备结构图 §二.概述及设计要求 .换热器概述 .设计要求 ~ §三.设计条件及主要物理参数 . 初选换热器的类型 . 确定物性参数 .计算热流量及平均温差 壳程结构与相关计算公式 管程安排(流动空间的选择)及流速确定 计算传热系数k 计算传热面积 ^ §四.工艺设计计算 §五.换热器核算 §六.设计结果汇总 §七.设计评述 §八.工艺流程图 §九.主要符号说明 §十.参考资料

: §一 .列管式换热器 . 列管式换热器简介 列管式换热器又称为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历史悠久,占据主导作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等组成。一种流体在关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 其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可选用的结构材料范围宽广,操作弹性大,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管式换热器。为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往往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目与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挡板。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流程度大为增加。 列管式换热器中,由于两流体的温度不同,使管束和壳体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热膨胀程度也有差别。若两流体温差较大(50℃以上)时,就可能由于热应力而引起设备的变形,甚至弯曲或破裂,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影响。 设计任务 ¥ 1.任务 处理能力:3×105t/年煤油(每年按300天计算,每天24小时运行) 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 2.操作条件 (1)煤油:入口温度150℃,出口温度5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30℃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一个大气压。 备注:此设计任务书(包括纸板和电子版)1月15日前由学委统一收齐上交,两人一组,自由组合。延迟上交的同学将没有成绩。 [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内容 1.3.1、确定设计方案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2)流程安排 1.3.2、确定物性参数 (1)定性温度;(2)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参数 1.3.3、估算传热面积 (1)热负荷;(2)平均传热温度差;(3)传热面积;(4)冷却水用量 % 1.3.4、工艺结构尺寸 (1)管径和管内流速;(2)管程数;(3)平均传热温度差校正及壳程数;(4)

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任务书

河南理工大学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姓名:李钦博 学号:311204000210 学院:机械与动力机械学院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班级:热动1201 指导老师:王华 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2016.3

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煤油冷却的换热器 二、操作条件: 1、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40℃。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 三、设备型式: 管壳式换热器 四、处理能力: 14t/h 五、设计要求: 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的工艺尺寸的设计。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一览表。 4、设备简图。(要求按比例画出主要结构及尺寸) 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目录 一.设计概述 (3) 1.1热量传递的概念与意 (3) 1.2换热器的概念及意义 (5) 1.3管壳式换热器的简介 (5) 二.试算并初选换热器规格 (6) 2.1. 流体流动途径的确定 (6) 2.2. 物性参数及其选型 (6) 2.3. 计算热负荷及冷却水流量 (7) 2.4.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7) 2.5.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8) 三.工艺计算 (9) 3.1. 核算总传热系数 (9) 3.2. 核算压强降 (11) 3.3经验公式 (12) 四.设计评述 (13) 参考文献 (13)

一.设计概述 1.1热量传递的概念与意义 1.热量传递的概念 热量传递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转移,简称传热。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在自然界中凡是有温差存在时,热就必然从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因此传热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领域中极普遍的一种传递现象。 2. 化学工业与热传递的关系 化学工业与传热的关系密切。这是因为化工生产中的很多过程和单元操作,多需要进行加热和冷却,例如:化学反应通常要在一定的温度进行,为了达到并保持一定温度,就需要向反应器输入或输出热量;又如在蒸发、蒸馏、干燥等单元操作中,都要向这些设备输入或输出热量。此外,化工设备的保温,生产过程中热能的合理利用以及废热的回收利用等都涉及到传热的问题,由此可见;传热过程普遍的存在于化工生产中,且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总之,无论是在能源,宇航,化工,动力,冶金,机械,建筑等工业部门,还是在农业,环境等部门中都涉及到许多有关传热的问题。 应予指出,热力学和传热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热力学不研究引起传热的机理和传热的快慢,它仅研究物质的平衡状态,确定系统由一个平衡状态变成另一个平衡状态所需的总能量;而传热学研究能量的传递速率,因此可以认为传热学士热力学的扩展。 3.传热的基本方式 根据载热介质的不同,热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 (1)热传导(又称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仅借分子、原子和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称为热传导。热传导的条件是系统两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2)热对流(简称对流)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所引起的热传递过程称为热对流。热对流仅发生在流体中,产生原因有二:一是因流体中各处温度不同而引起密度的差别,使流体质点产生相对位移的自然对流;二是因泵或搅拌等外力所致的质点强制运动的强制对流。

换热器的设计说明书

换热器的设计 换热器概述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任务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换热器随着换热目的的不同,具体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蒸发器、冷凝器,再沸器和热交换器等。由于使用条件的不同,换热设备又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结构。 换热器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①热负荷及流量大小; ②流体的性质; ③温度、压力及允许压降的范围; ④对清洗、维修的要求; ⑤设备结构、材料、尺寸、重量; ⑥价格、使用安全性和寿命; 按照换热面积的形状和结构进行分类可分为管型、板型和其它型

式的换热器。其中,管型换热器中的管壳式换热器因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处理量大、适应高温高压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 管型换热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当冷热流体温差不大时,可采用固定管板的结构型式,这种换热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由于壳程不易清洗或检修,管外物料应是比较清洁、不易结垢的。对于温差较大而壳体承受压力较低时,可在壳体壁上安装膨胀节以减少温差应力。 (2)浮头式换热器: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以法兰实行固定连接,称为固定端。另一端管板不与壳体连接而可相对滑动,称为浮头端。因此,管束的热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检修和清洗时只要将整个管束抽出即可。适用于冷热流体温差较大,壳程介质腐蚀性强、易结垢的情况。 (3)U形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高,传热面积大。结构较浮头简单,但是管程不易清洗,且每根管流程不同,不均匀。 表1-1 换热器特点一览表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甲醇■甲醇换热器II的设计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甲醇-甲醇换热器II的设计 二,设计任务 1,热交换量:8029.39kw 2,设备形式:长绕管式换热器 三,操作条件 ①甲醇:入口温度7.83°C,出口温度-31.68°C ②甲醇:入口温度-37.68°C,出口温度1.00°C ③允许压强降:管侧不大于1.5*105pa壳侧不大于2.9*10’pa. 四,设计内容 ①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②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 ③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 ④主要辅助设备选型。 ⑤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第二部分换热器设计理论计算 1,计算并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1) 两流体均不发生相变的传热过程,管程,壳程的介质均为 甲醇。 (2) 确定流体的定性温度,物性数据。 管程介质为甲醇,入口温度为7.83°C,出口温度-31.68°Co 壳程介质也为甲醇,入口温度?37.68°C,出口温度1.00°Co 管侧甲醇的定性温度:打=7兀:型=-H.925 °C 。 2 壳侧的甲醇定性温度:仏=二门卑V —1&34°C 。 2 两流体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 ⑶传热温差 △ _ 7厂力)一72一" _ (7.83-1)-[-31.8 — (-37.68)] _ 6.83-6 —钳% °C 」厂T- 7?83-(一31?68)_39?51 r-f " 1-(-37.68) ~ 38.68 ") p=hzk= 1—(—37S)=坯=085 「-匕 7.83-(-37.68) 45.51 … 由R 和P 查图得到校正系数为:处ul,所以校正后的温度为 = ^=6.406°C (查传热课本 P288) ,6.83 In ----- 6 [-31.8-(-37.68)]

U型管式换热器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 换热器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它能够实现介质之间热量交换。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食品、轻工、机械等领域。U型管式换热器是换热器的一种,它只有一个管板,结构简单,密封面少,且U形换热管可自由伸缩,不会产生温差应力,因此可用于高温高压的场合。一般高压、高温、有腐蚀介质走管程,这样可以减少高压空间,并能减少热量损失,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甲烷化换热器,是合成氨生产中的重要设备之一, 它能将27℃的H2N2混合气升温至274℃,同时将339℃的H2N2精制气降温至90℃。甲烷化换热器一般选用U型管换热器,它由一台Ⅰ型甲烷化换热器与一台Ⅱ型甲烷化换热器连接组成。其中Ⅰ型甲烷化换热器将27℃的H2N2混合气升温至150℃,同时将215℃的H2N2精制气降温至90℃;Ⅱ型甲烷化换热器能将150℃的H2N2混合气升温至274℃,同时将339℃的H2N2精制气降温至215℃。 本次设计主要根据GB150《钢制压力容器》及GB151《管壳式换热器》对设备的主要受压元件进行了设计及强度计算,又结合HG/T20615《钢制管法兰》、JB/T 4712《容器支座》等其它压力容器相关标准,对其它各部件进行设计,最终完成了Ⅱ型甲烷化换热器的设计。 关键词:换热器;甲烷化换热器

Abstract Heat exchanger is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chemical production equipment, which can be achieved between the heat exchange media. Widely used in petroleum,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food, light industry, machinery and other fields. U-tube heat exchanger is a heat exchanger, it has only one tube plate, simple structure, less sealing surface, and the U-shaped tubes are free to stretch, no thermal stress, it can be used for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f the occasion . General high-pressure, high temperature, corrosive media, take control process, thus reducing the pressure of space, and can reduce heat loss and saving materials and reduce costs. Methanation heat exchanger, ammonia produc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quipment, it will be 27 ℃of H2N2 mixture heated to 274 ℃, 339 ℃while the H2N2 refined gas cooled to 90 ℃. Methanation heat exchanger is generally used in U-tube heat exchanger, which consists of Type Ⅰand type Ⅱmethanation methanation Heat exchanger connected to form a methanation type. Heat exchanger type Ⅰmethanation of H2N2 to 27 ℃heating the mixture to 150 ℃, 215 ℃while the H2N2 refined gas cooled to 90 ℃; Ⅱ-type heat exchanger can methanation 150 ℃, heating the mixture to the H2N2 274 ℃, 339 ℃while the H2N2 refined gas cooled to 215 ℃. This design mainly based on GB150 "steel pressure vessels"and GB151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s, " the main pressure parts of the equipment was designed and strength calculation, but also with HG/T20615 "steel pipe flange", JB / T 4712 "containers bearing" pressure vessels and other relevant standards, the design of other components, he finally completed the methanation Ⅱtype heat exchanger design. Keywords: Heat exchanger;Methanation heat exchanger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设计

化工原理 课 程 设 计 设计任务:换热器 班级:13级化学工程与工艺(3)班 姓名:魏苗苗 学号:90 目录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2) 设计概述 (3) 试算并初选换热器规格 (6) 1. 流体流动途径的确定 (6)

2. 物性参数及其选型 (6) 3. 计算热负荷及冷却水流量 (7) 4.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7) 5.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7) 工艺计算 (10) 1. 核算总传热系数 (10) 2. 核算压强降 (13) 设计结果一览表 (16) 经验公式 (16) 设备及工艺流程图 (17) 设计评述 (17)

参考文献 (18)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换热器 二、操作条件:1、苯:入口温度80℃,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50kPa。 4、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备型式:管壳式换热器 四、处理能力:109000吨/年苯 五、设计要求: 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的工艺尺寸的设计。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一览表。

4、设备简图。(要求按比例画出主要结构及尺寸) 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六、附表: 1.设计概述 热量传递的概念与意义 热量传递的概念 热量传Array递是指由于 温度差引起 的能量转移, 简称传热。由 热力学第二 定律可知,在 自然界中凡 是有温差存 在时,热就必 然从高温处 传递到低温 处,因此传热

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领域中极普遍的一种传递现象。 化学工业与热传递的关系 化学工业与传热的关系密切。这是因为化工生产中的很多过程和单元操作,多需要进行加热和冷却,例如:化学反应通常要在一定的温度进行,为了达到并保持一定温度,就需要向反应器输入或输出热量;又如在蒸发、蒸馏、干燥等单元操作中,都要向这些设备输入或输出热量。此外,化工设备的保温,生产过程中热能的合理利用以及废热的回收利用等都涉及到传热的问题,由此可见;传热过程普遍的存在于化工生产中,且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总之,无论是在能源,宇航,化工,动力,冶金,机械,建筑等工业部门,还是在农业,环境等部门中都涉及到许多有关传热的问题。 应予指出,热力学和传热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热力学不研究引起传热的机理和传热的快慢,它仅研究物质的平衡状态,确定系统由一个平衡状态变成另一个平衡状态所需的总能量;而传热学研究能量的传递速率,因此可以认为传热学是热力学的扩展。 传热的基本方式 根据载热介质的不同,热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 热传导(又称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仅借分子、原子和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称为热传导。热传导的条件是系统两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1.设计题目及设计参数 (1) 1.1设计题目:满液式蒸发器 (1) 1.2设计参数: (1) 2设计计算 (1) 2.1热力计算 (1) 2.1.1制冷剂的流量 (1) 2.1.2冷媒水流量 (1) 2.2传热计算 (2) 2.2.1选管 (2) 2.2.2污垢热阻确定 (2) 2.2.3管内换热系数的计算 (2) 2.2.4管外换热系数的计算 (3) 2.2.5传热系数 K计算 (3) 2.2.6传热面积和管长确定 (4) 2.3流动阻力计算 (4) 3.结构计算 (5) 3.1换热管布置设计 (5) 3.2壳体设计计算 (5) 3.3校验换热管管与管板结构合理性 (5) 3.4零部件结构尺寸设计 (6) 3.4.1管板尺寸设计 (6) 3.4.2端盖 (6) 3.4.3分程隔板 (7) 3.4.4支座 (7) 3.4.5支撑板与拉杆 (7) 3.4.6垫片的选取 (7) 3.4.7螺栓 (8) 3.4.8连接管 (9) 4.换热器总体结构讨论分析 (10) 5.设计心得体会 (10) 6.参考文献 (10)

1.设计题目及设计参数 1.1设计题目:105KW 满液式蒸发器 1.2设计参数: 蒸发器的换热量Q 0=105KW ; 给定制冷剂:R22; 蒸发温度:t 0=2℃,t k =40℃, 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 进口1t '=12℃; 出口1 t " =7℃。 2设计计算 2.1热力计算 2.1.1制冷剂的流量 根据资料【1】,制冷剂的lgp-h 图:P 0=0.4MPa ,h 1=405KJ/Kg ,h 2=433KJ/Kg , P K =1.5MPa ,h 3=h 4=250KJ/Kg ,kg m 04427.0v 3 1=,kg m v 3 400078.0= 图2-1 R22的lgP-h 图 制冷剂流量s kg s kg h h Q q m 667 .0250 4051054 10=-= -= 2.1.2冷媒水流量 水的定性温度t s =(12+7)/2℃=9.5℃,根据资料【2】附录9,ρ=999.71kg/m 3 ,c p =4.192KJ/(Kg ·K)

换热器的设计说明书.

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 1 换热器的设计 1.1 换热器概述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任务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换热器随着换热目的的不同,具体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蒸发器、冷凝器,再沸器和热交换器等。由于使用条件的不同,换热设备又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结构。 换热器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① 热负荷及流量大小; ② 流体的性质; ③ 温度、压力及允许压降的范围; ④ 对清洗、维修的要求; ⑤ 设备结构、材料、尺寸、重量; ⑥ 价格、使用安全性和寿命; 按照换热面积的形状和结构进行分类可分为管型、板型和其它型式的换热器。其中,管型换热器中的管壳式换热器因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处理量大、适应高温高压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 管型换热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当冷热流体温差不大时,可采用固定管板的结构型式,这种换热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由于壳程不易清洗或检修,管外物料应是比较清洁、不易结垢的。对于温差较大而壳体承受压力较低时,可在壳体壁上安装膨胀节以减少温差应力。 (2)浮头式换热器: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以法兰实行固定连接,称为固定端。另一端管板不与壳体连接而可相对滑动,称为浮头端。因此,管束的热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检修和清洗时只要将整个管束抽出即可。适用于冷热流体温

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 2 差较大,壳程介质腐蚀性强、易结垢的情况。 (3)U 形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高,传热面积大。结构较浮头简单,但是管程不易清洗,且每根管流程不同,不均匀。 表1-1 换热器特点一览表 分类 管 壳 式 名称 特性 管式 固定管板式 刚性结构用于管壳温差较小的情况(一般≤50°C),管间不 能清洗 带膨胀节:有一定的温度补偿能力,壳程只能承受较低的压 力 浮头式 管内外均能承受高压,壳层易清洗,管壳两物料温差>120℃; 内垫片易渗漏 U 型管式 制造、安装方便,造价较低,管程耐压高;但结构不紧凑、 管子不易更换和不易机械清洗 填料 函式 内填料函:密封性能差,只能用于压差较小场合 外填料函:管间容易泄露,不易处理易挥发、易爆易燃及压 力较高场合 釜式 壳体上都有个蒸发空间,用于蒸汽与液相分离 套管 双套管式 结构比较复杂,主要用于高温高压场合或固定床反应器中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说明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3-20所示。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换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进一步冷却至60℃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性组分。已知混合气体的流量为220301kg h ,压力为6.9MPa ,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 ,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29℃,出口的温度为39℃,试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完成生产任务。 已知: 混合气体在8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3190kg m ρ= 定压比热容1 3.297p c kj kg =g ℃ 热导率10.0279w m λ=g ℃ 粘度51 1.510Pa s μ-=?g 循环水在34℃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31994.3kg m ρ= 定压比热容1 4.174p c kj kg =g K 热导率10.624w m λ=g K 粘度310.74210Pa s μ-=?g

目录 1、确定设计方案 ............................................................................................. - 4 - 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4) 1.2流程安排 (4) 2、确定物性数据............................................................................................. - 4 - 3、估算传热面积............................................................................................. - 5 - 3.1热流量 (5) 3.2平均传热温差 (5) 3.3传热面积 (5) 3.4冷却水用量 (5) 4、工艺结构尺寸............................................................................................. - 5 - 4.1管径和管内流速 (5) 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5) 4.3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 (6) 4.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6) 4.5壳体内径 (6) 4.6折流挡板 (7) 4.7其他附件 (7) 4.8接管 (7) 5、换热器核算 ................................................................................................ - 8 - 5.1热流量核算 (8) 5.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 8 -5.1.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 8 -5.1.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 9 -5.1.4传热系数.......................................................................................................... - 9 -5.1.5传热面积裕度.................................................................................................. - 9 -5.2壁温计算. (9) 5.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10) 5.3.1管程流体阻力................................................................................................ - 10 -5.3.2壳程阻力........................................................................................................ - 11 - 5.3.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 11 - 6、结构设计 .................................................................................................. - 12 - 6.1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 (12) 6.2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设计 (13) 6.3管箱结构设计 (13) 6.4固定端管板结构设计 (14) 6.5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 (14) 6.6外头盖结构设计 (14) 6.7垫片选择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