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复律治疗心律失常

电击复律治疗心律失常
电击复律治疗心律失常

【编号】B2.3.2.12

【名称】电击复律治疗心律失常

【别名】

【适应证】

在胸外应用除颤释放高能电脉冲,通过心肌,使心肌同时除极,中止异位心律。重建窦性节律。除心室颤动外,均需用同步除颤,可避开心肌的易损期。或用导管电极在心内膜电击复律。近来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已应用于临床,能持续监测心律,辨别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在需要时自动放电复律除颤。

1.心房颤动 最常用同步电击除颤。

(1)二尖瓣狭窄手术分离或球囊扩张术后,发生心房颤动3~4周不消失者。

(2)二尖瓣病变引起心房颤动,经二尖瓣分离术后3~4周仍有心房颤动者。

(3)慢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未能进行手术治疗,或已手术发生心房颤动而代偿功能较好者,而且由于心房颤动而使症状有较明显加重者。

(4)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心房颤动,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后尚有心房颤动者。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心房颤动,有频繁心绞痛发作,常规治疗症状不能控制者。

(6)心房颤动伴有难治的心力衰竭,用洋地黄不能控制心率者;用电击除颤偶有成功,并可控制心力衰竭。

2.心房扑动 急性或慢性心房扑动,毛地黄难以控制心室率者。

3.阵发性房性或连接处性心动过速 应用药物及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不能中止其发作者,可进行同步电击治疗。

4.室性心动过速 应用药物治疗无效,或室性心动过速引起较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5.心室颤动 一旦发生心室颤动,患者意识已丧失,不需麻醉,立即用较大能量(300~400J)进行非同步除颤,并纠正缺氧、代谢性酸中毒等。

6.预激综合征并发异位快速心律失常。

【禁忌证】

1.房颤持续时间超过2年,复律成功机会不多,心脏明显增大,心功能不好,

年龄过高不宜转律。

2.经电除颤后,应用足量奎尼丁维持,心房颤动若再复发不宜重复除颤。

3.毛地黄中毒引起心房颤动,或心房颤动同时伴有毛地黄中毒者。

4.心房颤动伴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

5.慢性心房颤动未用毛地黄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其心室率已很慢者(50~60次/m in)。此类患者往往是窦房结及房室结有病变,电击后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

6.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快综合征)。

【准备】

1.向患者介绍本治疗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合作。

2.电击前2天停用毛地黄。如有低血钾须纠正。

3.术前做奎尼丁试验(试服0.1g),无过敏反应者,开始服用奎尼丁0.2g每6小时一次,服2天,

4.电击当日空腹,

5.既往有栓塞史,在电击前服抗凝治疗2周。

【方法】

对慢性房性心律失常,不适用急性情况。

1.先用毛地黄控心室率,改善临床症状及心脏代偿功能。

2.术前奎尼丁试验无过敏反应者,服奎尼丁2天,第3日电击。

3.术前检查仪器同步装置,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均用同步装置,使在R波下降支(或R波起始后30m s处)时放电。

4.面罩吸氧,用地西泮20~30m g或硫喷妥钠200~400m g,静注,意识朦胧即可放电,保持静脉给药途径。将电极板置于肩胛下端,阳极板置于胸骨正中第3肋间;或阳极放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阴极板置于心尖。电极板涂上导电胶或包6层盐水湿纱布。电极板紧贴皮肤。第1次用100~200J,心房扑动用50J,如未恢复窦性心律,继续增加50~100J,直到400J,经3次电击无效者不宜再电击。放电时避免任何人直接接触患者,以防触电。

5.电击复律前后测血压、心率、心律,并以心电图记录。电击后观察到清醒后30分钟,送回病房,卧床休息1天。

6.电击后,服奎尼丁0.2g,每6小时一次,1~2周后逐渐减量,0.2g每8小时一次,长期服用或以胺碘酮、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吡二丙胺等选作维持药物。

7.有栓塞史者,在电击后继服抗凝治疗2周。

【结果判断】

【注意事项】

1.室性心动过速或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病情需要紧急复律者,电击前无法充分准备,但最好空腹几小时,麻醉用药,电击板放置,检查同步装置,充电,放电方法同前。电功率150~200J,如果复律未成功,可增加电功率再次复律。

2.置电极的局部皮肤可有轻度红斑

3~5天退去。有时胸部轻度不适及肌肉痛,一般患者能耐受,不必做特殊治疗。

3.电击后即刻有短暂心律失常 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一般几秒后能恢复窦性。若初次电击后房早出现,最好在每次增加电能前,给苯妥英钠100m g,加入0.9%氯化钠20m l,静注。如出现室性早搏则用利多卡因50m g,加入25%葡萄糖20m l,静注。

4.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毋须治疗。

5.心动过缓者可 静注阿托品0.5~1m g。

6.心肌损害的心电图表现ST段下降,T波平坦或倒置,多见于高电能转复时,经几小时至数日能自动恢复。

7.注意防治并发症

8.体循环栓塞按栓塞治疗。

9.肺水肿 电击后,左心房功能暂时失调,排血量减少。可按心力衰竭治疗。

10.如发生心脏停搏立即胸外按摩,采取复苏措施。必要时采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如发生心室颤动,立即再电击(非同步)。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 5治疗 6预防 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详解

心悸(心律失常一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1)主要症状和脉象: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脉象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 (2) 次要症状: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常有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鉴于室性早搏多并发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内分泌或电解质异常,所以本科室对于该类病人常选择血液化验、心脏彩超、Holter、冠脉造影等助诊。) (1)临床表现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一心音。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 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每1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急救要点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一)临床特点 突然发作并突然终止,发作可持续数秒钟、数小时或数日,部分病人发作时可伴有晕厥先兆或晕厥。 (二)心电图特点 理应分为房性与交界区性,但因P'波常不易明辨,故将两者统称之为室上性,心律绝对规则,频率多在150-240次/分,QRS波与窦性者相同,但若有束支传导阻滞或因差异传导时可宽大畸形,ST-T可有继发性改变(图-1)。 图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三)急救处理 可先用简单的迷走神经刺激法,但此种方法在急危重症抢救中受到一定限制,对于无效或效果不良者可采用药物治疗。用药原则切忌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使 用,应为临床医生所注意。 1.机械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 (1)用压舌板刺激悬雍垂,诱发恶心呕吐; (2)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Valsava 法); (3)颈动脉按摩,病人取仰卧位,先按摩右侧约5-10秒,如无效再按摩左侧,切忌两侧同时按摩,以防引起脑部缺血; (4)压迫眼球:嘱病员眼球向下,用拇指压迫一侧眼球上部10-15秒,如无效可试另一侧,此法老人不宜,有青光眼或高度近视者禁忌。 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1)维拉帕米(异搏定):5mg稀释后静注(5分钟),发作中止即停止注射, 15分钟后未能转复可重复1次; (2)普罗帕酮(心律平):70mg稀释后静注(5分钟),10-20分钟后无效可 重复1次; (3)三磷酸腺苷(ATP):为一种强迷走神经兴奋剂,常用ATP10-20mg稀释后快速静注,5-10秒内注射完毕,3-5分钟后未复律者可重复1次; (4)洋地黄:西地兰0.4mg稀释后缓慢静注,2小时后无效可再给0.2-0.4mg,室上速伴有心功能不全者首选,不能排除预激综合征者禁。 3、电复律 药物无效且发生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可考虑同步直流电复律,能量不超过 30焦耳,但洋地黄中毒者禁忌。 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 (一)临床特点 为突发突止的心动过速,发作时心排血量减少,症状取决于心室率及持续时间,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 致命性心律失常又称恶性心律失常,它是根据严重心律失常的程度及性质分类的一类心律失常,也是一类需要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应当高度重视,早期识别,一经发现必须给予及时而恰当的紧急处理。在致命性心律失常中占90%的是室性心律失常,如持续 性室速和室颤,多可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后果,这些病人多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证据或原发性心电 疾病者为极少数。其它导致致命的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停搏(>3?5秒)、 严重的II 度以上房室阻滞心室率慢于40 次/分、严重的室内传导阻滞,如三束支阻滞或严重的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140m)s 和心室停搏约占10%。本文将 就恶性心律失常急诊治疗方面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有关问题进行论述。 1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目前情况 室速指来自心室的异位激动,频率在100?220次之间,QRSS合波宽大畸形, 伴有或不伴有血液动力学改变,可以转为室颤和发生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疾病和遣传性疾病。室速、室颤的发生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最主要的机制是自律性升高或者折返运动,其中早期后除极(EAD 和晚期后除极(DAD,是最主要的细胞电生理机制。 因为室性心动过速的QRSS合波是宽大畸形的,因此在诊断室速时首先要进行宽QRS综合波诊断和鉴别诊断。宽QRS波可以是室性心动过速,也可以是预激综合症引起的旁路下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也可以是房室结下传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引起的宽QRS 综合波。 室速发生时如果血液动力学尚稳定,处理一般可先用药物复律,其中应用最多的是静注胺碘酮或者利多卡因。如果室速药物处理效果不好,且伴有血压下降者应积极电复律。室颤的处理是心律失常的最急诊的处理之一,室颤一旦发生,立即体外电除颤。如发生心脏骤停,则按心脏骤停常规处理。室速、室颤的预防就是积极的防治其基础心脏疾病。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全文)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全文) 前言 心律失常多发于各种心血管疾病,但也见于心脏结构无异常者。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不同场合和临床各科室。发病可急可慢,病情可轻可重。重则骤然起病,引起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甚至猝死;轻则起始隐匿,不引起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重者需紧急治疗,甚至就地抢救。而轻者则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处理。紧急处理不仅涉及心血管或急诊专科医师,也与各科医师有关。为普及抢救知识,推动规范治疗,我们根据相关指南、研究证据,汇集各方专家的意见,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持下,联合中国心律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编写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供临床医生借鉴。 一、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 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受许多因素影响。心律失常的处理不能仅着眼于心律失常本身,还需考虑基础疾病及诱发因素纠正。通过纠正或控制心律失常,达到稳定血液动力学状态、改善症状的目的。心律失常紧急处理需遵循以下总体原则: 1. 首先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心律失常急性期应根据血液动力学状态来决定处理原则。血液动力学状态不稳定包括进行性低血压、休克、急性心力衰竭、进行性缺血性胸痛、晕厥、意识障碍等。

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时不应苛求完美的诊断流程,而应追求抢救治疗的效率。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者,需立即纠正心律失常。对快速心律失常应采用电复律,见效快又安全。电复律不能纠正或纠正后复发,需兼用药物。心动过缓者需使用提高心率的药物,或置入临时起搏治疗。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者,根据临床症状,心律失常性质,选用适当治疗策略,必要时可观察。所选药物以安全为主,即使不起效,也不要加重病情或使病情复杂化。异位心动过速处理流程见图1。

室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室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室性期前收缩 【临床表现】 1. 可有心悸,脉搏脱漏等 2. 听诊心律不齐 3. 各种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二尖瓣膜脱垂、高血压心脏病等 4. 电解质紊乱,过量烟酒,药物,麻醉,手术等 5. 正常人,心室内假腱索等 【辅助检查】 1. 心电图 2.动态心电图 3.病因及诱因检查 【诊断】 1. 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 QRS 波群,时限大于 0.12s。 2. 配对间期固定(若配对间期不等,可见于多源性室早或

室性并行心律) 3. 完全性代偿间歇(插入性室性早搏例外) 5. 室性早搏可分为单形性,多形性或多源性;二联律,三联律;成对,成串等。 6. 室性并行心律:配对间期不等,相差大于 0.12s;长的两个异位搏动之间距是短的两个异位搏动之间距的整数倍;可有室性融合波。 【治疗】 1. 纠正一过性可逆诱因,如电解质紊乱,缺氧,药物中毒等。 2. 无器质性心脏病,不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减轻患者焦虑与不安;必要时可用β受体阻滞剂。 3. 急性心肌梗死:出现频发、多源、配对、成串或 R-On-T 室性早搏,并非引起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先兆,不主张使用利多卡因,除非引起血液动力学紊乱,否则不必急于处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早搏,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若合并心力衰竭,则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着重改善血流动力学

障碍。 4. 慢性心脏病变:病因治疗;二尖瓣脱垂者,首选β受体阻滞剂;心肌梗死后病人频发室早,有过晕厥史,可考虑ICD 或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对室早疗效不显著,但可降低心梗后猝死率、再梗率和死亡率。 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 1. 可无症状或出现血液动力学紊乱,低血压,晕厥,阿斯综合征等 2.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可闻及大炮音,颈静脉搏动与第一心音不一致 3. 各种心脏病,冠心病、心急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二尖瓣脱垂、心脏瓣膜病等 4. 电解质紊乱,代谢障碍,药物中毒等 5. 遗传性病变,长QT综合征,Brugada 综合征等 6. 极少数未发现病因,称为特发性室速

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1、河流采样点位的确定 采样点泛指水体中一个具体的取样点,它受水面宽度和深度影响。在一个监测断面上设置的采样垂线数与各垂线上的采样点数应符合表1—1 和表 1—2,其中,中泓线设置在除去河流两岸滩涂部分后的中间位置;左、右两垂线布设在中线至岸边的中间部分。 采样垂线数的设置1表1—明说水面宽垂线数垂线布设应避开污染带,要测污染带应另加垂线。50m 一条(中泓) 1.≤确能证明该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2.) 50m~100m 二条(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 ) >100m 三条(左、中、右必须按本表设置垂线3.凡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通量时,。采样垂线上的采样点数的设置—2 表 1 明说采样点数水深上层一点 /2 处。≤5m.5m 时,在水深 11.上层指水面下 0.5m 处,水深不到 0 .5m 处。下层指河底以上 02. 10m上、下层两点5m~ /2 水深处。中层指 13. 封冻时在冰下处采样。 4.0.5m 处时,在水深 1/2 处采样,水深不到0.5m 上、中、下三层三点>10m 凡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通量时,必须按本表设置采样点。5. 污水采样点位的确定2 污水源一般经管道或渠、沟排放,无须设置监测断面,可直接确定采样点位。工业污(废)水2.1对第一类和第二类污染物2.1.1第一类污染物是指在环境和动植物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此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采矿行业的尾矿坝出水口不得视为车间排放口)。此类污染物有总芘、总铍、总银、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a) 13种。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此类污染??3?2?、、PO、S、FCN?CODBOD、、NHN、石油类、动物有pHSS、、色度、453Cr种。等56、类大肠菌群数、植物油、挥发酚、LASTOC 2.1.2污水处理设施效率监测采样点的布设对各污对整体污水处理设施效率监测时,在处理设施的入口和总排口设置采样点;水处理单元效率监测时,在各处理单元的入口和排口设置采样点。 2.2城市污水 2.2.1进入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污水 采样点位应根据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确定。 2.2.2在接纳污水入口后的排水管道或渠道 为了保证两股水流的充分混合,采样点布设在离污水(或支管)入口约2030倍管径~的下游处。 2.2.3城市污水进入水体的排放口 在污水入河排污口的上、下游分别设置采样点。采样位置设在采样断面的中心,当水深大于1m 时,位于1/4水深处;水深小于或等于1m时,位于1/2水深处。 3流量测量 3.1流量测量原则 3.1.1测定瞬时流量:对“流量-时间”排放曲线波动较小的污水排放渠道,用瞬时流量代表平均流量所引起的误差值小于10%时,可以用某一时段内的任意时间测得的瞬时流量乘以该时段的时间即为该时段的流量。 3.1.2测定平均流量:对排放污水的“流量-时间”排放曲线有明显波动,但其波动有固定的规律,可以用该时段中几个等时间间隔的瞬时流量来计算出平均流量,然后用平均流量后再乘以时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 5治疗 6预防 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 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窦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窦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窦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 1.无症状或有心悸 2.健康人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3.发热、甲亢、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4.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2.病因及诱因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甲免全套、超声心动图等 【诊断与鉴别】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 100 次/分 鉴别诊断:阵发性室上速,窦性心动过速通常逐渐开始和中止,频率大多在100-150 次/分之间,阵发性室上速常呈忽

发忽止的特点,频率多大于 150 次/分 【治疗】 1.针对病因及诱因,尽可能去除可逆性因素,如纠正贫血、控制甲亢、治疗相关疾病,如心力衰竭 2.必要时选用β受体阻滞剂 窦性心动过缓 【临床表现】 1.无症状,或有头昏、类晕厥及晕厥 1.健康的年轻人、运动员、睡眠状态 2.心脏病: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病等3.其它疾病: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等 4.药物:拟胆碱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异搏定、硫氮唑酮、洋地黄等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2.动态心电图 3.对疑有窦房结疾患者:食管心电图或心腔内心电生理检查 【诊断】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 【治疗】 1.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无需治疗 2.必要时短期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 3.严重窦缓、伴血流动力学紊乱、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安装起搏器 窦性停搏 【临床表现】 1.黑蒙、短暂意识障碍或晕厥、阿斯综合征、死亡 2.窦房结病变: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缺血等 3.急性心肌梗死 4.脑血管病变

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第一节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 1.无症状或有心悸 2.健康人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3.发热、甲亢、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4.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2.病因及诱因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甲免全套、超声心动图等 【诊断与鉴别】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 100 次/分 鉴别诊断:阵发性室上速,窦性心动过速通常逐渐开始和中

止,频率大多在100-150 次/分之间,阵发性室上速常呈忽发忽止的特点,频率多大于 150 次/分 【治疗】 1.针对病因及诱因,尽可能去除可逆性因素,如纠正贫血、控制甲亢、治疗相关疾病,如心力衰竭 2.必要时选用β受体阻滞剂 窦性心动过缓 【临床表现】 1.无症状,或有头昏、类晕厥及晕厥 1.健康的年轻人、运动员、睡眠状态 2.心脏病: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病等3.其它疾病: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等 4.药物:拟胆碱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异搏定、硫氮唑酮、洋地黄等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2.动态心电图 3.对疑有窦房结疾患者:食管心电图或心腔内心电生理检查 【诊断】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 【治疗】 1.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无需治疗 2.必要时短期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 3.严重窦缓、伴血流动力学紊乱、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安装起搏器 窦性停搏 【临床表现】 1.黑蒙、短暂意识障碍或晕厥、阿斯综合征、死亡 2.窦房结病变: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缺血等 3.急性心肌梗死

(整理)心律失常处理专家共识-版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2013 我国首部《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北京发布。有关专家在解读《共识》时表示,心律失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不同场合和临床各科室,发病可急可慢,病情可轻可重,重者需紧急治疗,甚至就地抢救;紧急处理不仅涉及心血管或急诊专科医师,也与其他各科医师有关;《共识》将普及抢救知识,推动规范 治疗。 《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联合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心律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编写。 中国心律学会主任委员郭继鸿教授指出:“心律失常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各种疾病多种因素均可引发心律失常,也能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单纯心电活动紊乱。心律失常的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具有起病急、复杂多变、进展较快的特点,如不能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及时处理,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急剧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心律失常的急性发作可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社区、基层医院以及临床各科室的医生都能遇到,急诊科更是首当其冲。虽然一般可请心血管科会诊,但因某些心律失常病情的紧迫性,不得不进行紧急抢救。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具有独特的特点,对基础疾病的处理、诱发因素的纠正以及针对心律失常本身的治疗都与常规处理有所不同。目前我国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缺少统一规范,各级医院在急诊心律失常的救治中,都有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不正规现象。不同医生之间的处理水平差距也很大,治疗不到位和过度治疗的现象比较普遍。” “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外都没有专门的心律失常急诊处理指南。各类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内容分散在不同的指南中,较为集中的是心肺复苏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但这些指南出发点是心肺复苏或以缺血性疾病为主要背景。每个指南都不能涵盖所有急诊心律失常。即使是心律失常指南,内容也是将急诊和长期治疗放在一起,指南中的重点通常与急诊心律失常无关。此外,国际指南与我国临床实践有一定距离,没有针对我国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实用性较差,非心血管专科和基层医生使用不方便。此项专家共识填写了这一领域的指南空白,为临床医生心律失常紧急处理提供指导。”《共识》的执笔人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朱俊教授如是说道。 基层医院是心律失常的首诊急症处理主战场,接诊医生经常为非心血管病医生,他们对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知识参差不齐,更需要了解处理原则。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杨艳敏教授介绍了《共识》中对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 首先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 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时不应苛求完美的诊断流程,而应追求抢救治疗的效率。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者,根据临床症状,心律失常性质,选用适当治疗策略,必要时可观察。所选药物以安全为主,即使不起效,也不要加重病情或使病情复杂化。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 5治疗 6预防 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感谢聆听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

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感谢聆听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

2006年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

2006年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ACC/AHA/ESC)于2006年9月正式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Circulation和European Heart Jo urnal杂志发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SCD)预防指南,ACC (https://www.360docs.net/doc/9112984837.html,)、AH A (https://www.360docs.net/doc/9112984837.html,)、ESC (https://www.360docs.net/doc/9112984837.html,)网站发布全文。这是第三个美国和欧洲联合发表的指南,其他两个是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和心房颤动治疗指南。 该指南是美国和欧洲主要心脏病组织ACC、AHA、ESC合并和更新过去有重叠、差异的包括室性心律失常和预防SCD的19个临床指南和4个专家共识,依据目前医学上能提供的最佳的医疗手段,共同制定的一个新的意见一致的指南,指南包括的诊断过程、治疗和管理或特殊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预防SCD的策略推荐均来自临床证据和专家共识。指南不推荐医疗实践者,像对待教科书一样,对室性心律失常和SCD风险患者的评估和治疗必须逐条按推荐执行。在具体执行指南推荐的治疗原则时,可因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差异的情况有所改变。 指南的室性心律失常主要指起源于心室的快速心律失常,常常会导致SCD。指南内容包括有或可能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评估包括非侵入性和侵入性检查,包括心电图和电生理检查等。逐步介绍了药物治疗、ICD和CRT+ICD装置、导管消融(破坏受累区域)、外科手术和冠脉血管成型术的治疗选择;指南也指出,个体除了临床表现外,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症状负荷决定治疗和预后;指南除了详细的对特殊心律失常急性治疗策略推荐外,也论述了特殊病理、心肌病和心力衰竭以及遗传等情况下的策略推荐,还对心脏结构正常特殊人群如运动员、孕妇、老人和儿童的治疗推荐。即指南从室性心律失常、疾病、患者、治疗手段几个方面交叉性的全面论述,保证了内容的完整性。指南的一个关键的更新是对植入装置ICD、CRT+ICD的选择按射血分数划分,正常的左室射血分数范围是50-70%。 指南首先根据欧洲ESC和美国ACC/AHA发布的指南如ACC/AHA/NASPE 2002的埋置心脏起搏器及抗心律失常器指南、ACC/AHA 2004 ST抬高心肌梗死指南、ESC 2001,2003预

常见心律失常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判断与急救

常见心律失常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判断与急救一.心律失常的分类 1.:激动起源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动过速;②窦性心动过缓;③窦性心律不齐;④窦性停搏。 异位心律:1)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2)主动性异位心律:①过早搏动(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③心房扑动、心 房颤动;④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2.:激动传导异常 传导障碍:如①窦房传导阻滞;②房内传导阻滞;③房室传导阻滞;④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等。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二.窦性心律失常的判断及急救 1.窦性心动过速 判断:(1)临床: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频率超过100次/min常见于: 1).健康人在吸烟,饮茶、咖啡、酒,体力活动与情绪激动等 2).某些病理状态,如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休克、 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 物亦经常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2)心电图表现:显示窦性心律的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 R导联倒置,PR间期0.12~0.20s 急救:①让病人大声咳嗽。②嘱病人深吸气后憋住气,然后用力作呼气动作。 ③手指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呕吐。④嘱病人闭眼向下看,用手指在眼眶下压迫眼球上部,先压右眼。同时搭脉搏数心率,一旦心动过速停止,立即停止压迫。但切勿用力过大,每次10分钟,压迫一侧无效再换对侧,切忌两侧同时压迫。青光眼、高度近视眼禁忌。同时口服心得安或心得宁片。⑤针对原发病因,必要时可应用镇静剂或β-受体阻滞剂。 2.窦性心动过缓 判断:(1)临床: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 1).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与睡眠状态 2).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疽,

2018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心律失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考试答案

心律失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下列哪项不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 A.室性早搏 ? B.室上性心动过速 ? C.心房颤动 ? D.心室扑动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 . 下列对于心房颤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心房颤动是良性心律失常 ? B.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在中老年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C.心房颤动可引起血栓栓塞 ? D.心房颤动心室率可以很慢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下列关于室性早搏描述正确的是 ? A.室性早搏都需要药物治疗 ? B.室性早搏在脉搏监测时一定表现有间歇现象? C.频发单形性室性早搏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D.室性早搏都是良性心律失常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 下列关于室上性心动过速描述正确的是 ? A.室上性心动过速不会导致晕厥 ? B.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通过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终止? C.室上性心动过速都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 ? D.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人群当中很少见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 下列哪项不属于遗传性心律失常 ? A.长QT综合征 ? B.Brugada综合征 ? C.预激综合征 ? D.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 . 心房颤动不会导致 ? A.心力衰竭 ? B.心脏扩大 ? C.血栓栓塞 ? D.室性早搏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正确的是 ? A.转复治疗策略一定优于心室率控制策略 ? B.阵发性心房颤动不需要抗凝治疗 ? C.持续性心房颤动应尽快行转复治疗 ? D.初发性心房颤动可不必长期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心房颤动控制心室率治疗正确的是 ? A.心室率控制越低越好 ? B.心室率控制宽松优于严格 ? C.心室率控制均首选洋地黄类药物 ? D.活动状态的心室率控制选用β受体阻滞剂效果较好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9 . 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正确的是 ? A.心房颤动都应该进行抗凝治疗 ? B.心房颤动不进行抗凝治疗就应选用抗血小板治疗? C.心房颤动使用华法林时应监测INR ? D.心房颤动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一定好于使用华法林我的答案:C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诊 断和处理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 北京空军总医院吴旭辉 室性心律失常极其常见,包括室性早搏、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室速和室颤。一半将持续性室速(VT)和室颤(VF),以及某些情况下可能直接触发VT和VF的严重室性早搏统称为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另有一种极特殊的情况,即房颤经预激旁道前传。严重的,甚至致命性的室性心律失常对医生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临床上,遇见宽大而畸形的QRS波性心动过速时,一定要沉着冷静,首先要区分心律失常是室性的还是室上性的,然后从临床角度判断其对患者的影响、确定潜在的诱因、衡量治疗措施的利弊。 一、室性心率失常基础 (一)Lown室性早搏分级方法的局限性 室性早搏的Lown’s的分级法(来源于对AMI患者的心电监测):

A grading system for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Lown B,1974) Grade Characteristics of Beat 0No ventricular beats 1A Occasional,isolated ventricular pemature beats (less than 30/h): less than 1/min 1B Occasional,isolated ventricular pemature beats (less than 30/h): more than 1/min 2Frequent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more than 30/h) 3Multiform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4A Repetitive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Couplets 4B Repetitive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Salvos 5Early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ie, abutting or interrupting the T wave) Lown在70年代初期根据当时CCU中的AMI早期中的室早的不同 情况与预后的可能关系提出,并经过后来修改的分类方式。2级 为频发室性早搏,3~5级为复杂室性早搏。其中2级中幅度过 大,即每小时30个以上的室早均为2级不妥。现多主张每分 钟>6个室早者列为频发室早(2B)。也有人认为R onT的室早 不一定都有意义。 Lown分级最大的局限性或不足在于它只列举了室性早搏的频发 复杂程度,而忽略了病人的心脏和全身的整体临床情况,如病人 有无器质性心脏病病因如何心功能如何有无洋地黄中毒,电解质

小儿心律失常诊治指南

小儿心律失常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即希氏束)、左、右束支及蒲肯野氏纤维。心律失常(arrhythmia)系指心脏激动来自窦房结以外的起搏点,或激动传导不按正常顺序进行,或传导时间较正常延长或缩短。严重心律失常可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小儿心律失常不论从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等各方面都与成人差异较大。 小儿心律失常病因 心律失常的病因及诱因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中如三尖瓣下移常易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如房性过早搏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大血管错位常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房间隔缺损常发生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可后遗严重心律失常,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后天性心脏病中以风湿性心脏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肌炎最多见,长Q-T综合征及二尖瓣脱垂常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由于心律失常对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可导致心力衰竭,休克,晕厥以及脑栓塞等而使原有心脏病加重,心脏以外的原因引起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有电解质紊乱。 药物反应或中毒,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自主神经失调及情绪激动等,在电解质紊乱中以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及高钾血症最常见;在药物反应所引起的心律失常中以洋地黄类制剂中毒最为重要,在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时更易诱发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多有致心律失常副作用,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出血也可发生心律失常,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及麻醉过程中常有心律失常,新生儿及婴儿早期心律失常可与母妊娠期疾病,用药及分娩合并症有关,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病的母亲,其新生儿多有房室传导阻滞,婴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有些心律失常,尤其是期前收缩常找不到明显的原因,新生儿心脏传导系统未发育成熟,至2岁时始完善,新生儿期窦房结的起搏细胞结构原始,窦房结动脉搏动弱不能调节窦房结激动的发放,故窦性心律波动范围大,另外,房室结区在塑形过程中,自律性增高,传导功能不均一,以及残留的束室副束(Mahaim束),均易导致室上性期前收缩及心动过速,可随年龄增长而自愈。 (二)发病机制 1.心律失常的分类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因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1)激动形成失常:可分为两类:窦性心律失常及异位心律,窦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游走心律及窦性静止,异位心律指激动发自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如窦房结自律性降低或激动传导受阻,次级起搏点发出激动,防止心脏停搏,称为被动异位心律,发生1~2次者称逸搏,3 次以上者为逸搏心律,如次级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发出激动的频率超过窦房结的频率,抢先一步在窦房结之前发出激动,称为主动性异位心律,发生1~2次者称为过早搏动,连续3次以上者称心动过速,其频率更快而有规律者称扑动,更迅速而无规律者称颤动,异位心律根据起搏点的不同,可分为房性,交接性及室性。 (2)激动传导失常:由于生理不应期所引起的传导失常称为干扰,最常发生在房室交接区,如果连续多次激动都在房室交接区发生干扰称为干扰性房室分离,病理性传导阻滞可发生在窦房结与心房之间,心房内,交接区及心室内,分别称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当激动通过房室旁路使部分心室先激动,称为预激综合征,此属于传导途径异常。

2020年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最新课件)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 指南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 5治疗 6预防 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感谢聆听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感谢聆听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

2018心律失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答案

心律失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考试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下列哪项不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 A.室性早搏 B.室上性心动过速 C.心房颤动 D.心室扑动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2 . 下列对于心房颤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心房颤动是良性心律失常 B.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在中老年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 C.心房颤动可引起血栓栓塞 D.心房颤动心室率可以很慢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3 . 下列关于室性早搏描述正确的是 ? A.室性早搏都需要药物治疗 B.室性早搏在脉搏监测时一定表现有间歇现象? C.频发单形性室性早搏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D.室性早搏都是良性心律失常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4 . 下列关于室上性心动过速描述正确的是 ? A.室上性心动过速不会导致晕厥 B.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通过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终止? C.室上性心动过速都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 D.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人群当中很少见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5 . 下列哪项不属于遗传性心律失常 ? A.长QT综合征 B.Brugada综合征 ? C.预激综合征 D.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6 . 心房颤动不会导致 ? A.心力衰竭 B.心脏扩大 C.血栓栓塞 D.室性早搏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7 .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正确的是 ? A.转复治疗策略一定优于心室率控制策略 B.阵发性心房颤动不需要抗凝治疗 ? C.持续性心房颤动应尽快行转复治疗 D.初发性心房颤动可不必长期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8 . 心房颤动控制心室率治疗正确的是 ? A.心室率控制越低越好 B.心室率控制宽松优于严格 ? C.心室率控制均首选洋地黄类药物 D.活动状态的心室率控制选用β受体阻滞剂效果较好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9 . 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正确的是 ? A.心房颤动都应该进行抗凝治疗 B.心房颤动不进行抗凝治疗就应选用抗血小板治疗 C.心房颤动使用华法林时应监测INR D.心房颤动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一定好于使用华法林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10 . 心房颤动的转复治疗正确的是 ? A.心房颤动出现血流动力学影响时应立即药物复律 ? B.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在48小时以上应除外心脏血栓后再复律 ? C.心房颤动药物复律均应首选胺碘酮 ? D.心房颤动静脉使用胺碘酮未复律成功就不必再口服胺碘酮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