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常见工艺技术五百种与质量缺陷分析防治及最新标准应用、常用参数速查实用手册主编:刘俞铭

北方工业出版社

2006年1月第1版

全书共65分卷

上传完出版社: 北京工业出版社

作者: 刘俞铭

出版日期: 2005

原价: ¥:998元

类别: 金属

册数: 1CD+配套手卷四册

规格: 16开精装

详细目录:

第一篇金属热处理技术概论

第一章热处理工艺技术

第二章热处理设备操作技术

第三章热处理质量检验技术

第二篇金属热处理常见工艺技术五百种

第一章退火与正火

第一节完全退火

第二节不完全退火

第三节其他退火

第四节正火

第二章淬火

第一节完全淬火

第二节不完全淬火

第三节其他淬火

第三章回火与时效

第一节回火

第二节时效

第四章表面淬火

第一节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第二节高频加热表面淬火

第三节高频预正火淬火

第四节高频无氧化淬火

第五节渗碳和渗氮感应表面淬火

第六节其他表面淬火

第五章化学热处理

第一节渗碳

第二节渗氮

第三节碳氮其渗

第四节渗硼

第五节其他化学热处理

第六章形变热处理

第一节高温形变淬火

第二节亚温形变淬火

第三节低温形变淬火

第四节其他形变热处理

第三篇金属热处理质量缺陷分析防治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热处理裂纹

第一节热处理裂纹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加热不当形成的裂纹

第三节金属零件的淬火裂纹

第四节影响淬火裂纹形成的因素

第五节预防淬火裂纹的方法

第六节其他热处理裂纹

第三章热处理变形

第一节工件热处理的尺寸变化

第二节工件热处理的形状畸变

第三节热处理变形的一般规律

第四节热处理变形的校正

第四章残余内应力

第一节热处理内应力

第二节残余应力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第三节残余应力的调整和消除

第五章组织不合格

第一节热处理与组织、性能的关系

第二节氧化与脱碳

第三节过热与过烧

第四节低、中碳钢预备热处理球化体级别不合格第五节渗碳组织缺陷

第六节渗氨组织缺陷

第七节渗硼组织缺陷

第六章力学性能不合格

第一节热处理和硬度

第二节拉伸性能和疲劳强度不合格

第三节耐腐蚀性能不良

第四节持久蠕变性能不合格

第五节非铁金属合金力学性能不合格

第七章脆性

第一节回火脆性

第二节低温脆性

第三节氢脆性

第五节其他脆性

第八章其他热处理缺陷

第一节化学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特殊缺陷

第二节真空热处理和保护热处理缺陷

第三节有色金属合金热处理缺陷

第九章热处理缺陷预防

第十章热处理缺陷分析案例

第四篇金属热处理最新标准应用

第一章基本规定标准应用

第一节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

第二节热处理工艺材料术语

第三节热处理设备术语

第四节金属热处理工艺分类及代号

第五节可控气氛分类及代号

第六节热处理工艺材料分类及代号

第七节热处理技术要求在零件图样上的表示方法

第二章热处理的能源利用标准应用

第一节热处理生产电耗定额及其计算和测定方法

第二节热处理节能技术导则

第三节热处理生产燃料消耗定额及其计算和测定方法第三章热处理安全技术与环保标准应用

第一节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

第二节热处理盐浴有害固体废物污染管理的一般规定第三节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限值

第四节热处理盐浴有害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方法

第五节热处理盐溶(钡盐、硝盐)有害固体废物分析方法第六节热处理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第四章整体和表面热处理标准应用

第一节钢件的正火与退火

第二节钢件的淬火与回火

第三节钢的锻造余热淬火回火处理

第四节钢铁件的火焰淬火回火处理

第五节钢铁件的感应淬火回火处理

第六节灰铸铁件热处理

第七节可锻铸铁热处理

第八节球墨铸铁热处理工艺及质量检验

第九节不锈钢和耐热钢热处理

第十节高温合金热处理

第十一节钢件在吸热式气氛中的热处理

第十二节金属制件在盐浴中的加热和冷却

第十三节真空热处理

第十四节钢铁件激光表面淬火

第十五节冲模用钢及其热处理技术条件

第五章化学热处理标准应用

第一节离子渗氮

第二节硼砂熔盐渗金属

第四节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处理

第五节气体氨碳共渗

第六节渗硼

第七节钢件的气体渗氮

第八节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浸镀铝技术条件

第九节盐浴硫碳氮共渗

第十节低温化学热处理工艺方法选择通则

第十一节粉末渗金属

第十二节钢铁构件固体渗铝工艺及质量检验

第六章典型零件热处理标准应用

第一节机床零件热处理

第二节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

第三节高速齿轮材料选择及热处理质量控制的一般规定第四节齿轮调质工艺及其质纛控制

第五节齿轮气体渗碳热处理工艺及其质量控制

第六节齿轮火焰及感应淬火工艺及其质量控制

第七节齿轮渗氮、氮碳共渗工艺及其质量控制

第八节齿轮气体碳氮共渗工艺及其质量控制

第七章热处理质量控制与检验标准应用

第一节热处理质量控制要求

第二节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第三节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测定第四节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第五节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

第六节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第七节钢件零件渗金属层金相检验方法

第八节热作模具钢显微组织评级

第九节渗硼层显微组织、硬度及层深检测方法

第十节高碳高合金钢制冷作模具显微组织检验

第十一节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

第十二节珠光体球墨铸铁零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

第十三节低、中碳钢球化体评级

第十四节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构钢

第十五节薄层碳氮共渗或薄层渗碳钢件显微组织检测

第十六节灰铸铁接触电阻加热淬火质量检验和评级

第十七节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

第十八节钢铁硬度锉刀检验方法

第十九节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检验通则

第二十节钢铁零件强化喷丸的质量检验方法

第二十一节定量金相手工测定方法

第二十二节钢箔测定碳热法

第八章热处理工艺材料标准应用

第一节化学热处理渗剂技术条件

第三节防渗涂料技术条件

第四节热处理保护涂料一般技术要求

第五节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技术要求

第六节有机物水溶性淬火介质性能测定方法

第七节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技术条件

第八节测定工业淬火油冷性能的镍合金探头实验方法第九节热处理用氩气、氮气、氢气一般技术条件

第十节高、中温热处理盐浴校正剂

第十一节热处理用盐

第九章热处理设备标准应用

第一节液态淬火冷却设备技术条件

第二节热处理电热设备

第五篇金属热处理常用数据速查

第一章钢热处理常用数据速查

第二章铸铁热处理常用数据速查

第三章有色金属热处理常用数据速查

第四章化学热处理常用数据速查

第六篇相关标准规范

几种常见热处理缺陷介绍

几种常见热处理缺陷介绍 一、过热现象 热处理过程中加热过热最易导致奥氏体晶粒的粗大,使零件的机械性能下降。 1.一般过热:加热温度过高或在高温下保温时间过长,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化称为过热。粗大的奥氏体晶粒会导致钢的强韧性降低,脆性转变温度升高,增加淬火时的变形开裂倾向。而导致过热的原因是炉温仪表失控或混料(常为不懂工艺发生的)。过热组织可经退火、正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后,在正常情况下重新奥氏化使晶粒细化。 2.断口遗传:有过热组织的钢材,重新加热淬火后,虽能使奥氏体晶粒细化,但有时仍出现粗大颗粒状断口。产生断口遗传的理论争议较多,一般认为曾因加热温度过高而使MnS之类的杂物溶入奥氏体并富集于晶接口,而冷却时这些夹杂物又会沿晶接口析出,受冲击时易沿粗大奥氏体晶界断裂。 3.粗大组织的遗传:有粗大马氏体、贝氏体、魏氏体组织的钢件重新奥氏化时,以慢速加热到常规的淬火温度,甚至再低一些,其奥氏体晶粒仍然是粗大的,这种现象称为组织遗传性。要消除粗大组织的遗传性,可采用中间退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处理。 二、过烧现象 加热温度过高,不仅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大,而且晶界局部出现氧化或熔化,导致晶界弱化,称为过烧。钢过烧后性能严重恶化,淬火时形成龟裂。过烧组织无法恢复,只能报废。因此在工作中要避免过烧的发生。 三、脱碳和氧化 钢在加热时,表层的碳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氢、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发生反应,降低了表层碳浓度称为脱碳,脱碳钢淬火后表面硬度、疲劳强度及耐磨性降低,而且表面形成残余拉应力易形成表面网状裂纹。 加热时,钢表层的铁及合金与元素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膜的现象称为氧化。高温(一般570度以上)工件氧化后尺寸精度和表面光亮度恶化,具有氧化膜的淬透性差的钢件易出现淬火软点。 为了防止氧化和减少脱碳的措施有:工件表面涂料,用不锈钢箔包装密封加热、采用盐浴炉加热、采用保护气氛加热(如净化后的惰性气体、控制炉内碳势)、火焰燃烧炉(使炉气呈还原性) 四、氢脆现象 高强度钢在富氢气氛中加热时出现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氢脆。出现氢脆的工件通过除氢处理(如回火、时效等)也能消除氢脆,采用真空、低氢气氛或惰性气氛加热可避免氢脆。

不锈钢管道焊后稳定化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不锈钢管道焊后稳定化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QDICC/QB110-2002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不锈钢管道焊缝焊后稳定化热处理。 2、施工准备 2.1 施工用材料及机具要求: 2.1.1 热处理所用保温材料应为无碱超细玻璃棉,其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25PPm。且应有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捆扎热电隅的材料必须用不锈钢丝。 2.1.2 热处理设备为可自动控制温度的固定盘柜式控制柜或手提式控制箱,并应配有自动打点记录仪,加热器采用绳式红外线加热器,热电偶为K型,其连接线为补偿导线。 2.1.3 热处理设备应经检查合格,温度指示仪表及热电偶校验准确。 2.1.4 挡雨、雪的遮盖物准备齐全。 2.2 作业条件 2.2.1 热处理操作者应熟悉专业标准以及工艺、设备、测量仪表的使用。 2.2.2 热处理前应对焊缝进行确认,确认项目包括: a)焊接工作已完成。 b)焊缝外观符合质量标准。 c)其它要求检验项目已检验合格,并取得检验合格通知。

2.2.3 热处理设备及指示仪表检查合格。 3、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热电偶及加热器安装→热处理→铁素体含量检测→资料整理 3.2 热电偶及加热安装 3.2.1 每道焊口对称安装两只热电偶,热电偶安装在靠近焊缝边缘的30mm内,管材与热电偶端部接触处应用砂轮机打磨露出金属光泽,热电偶安装采用不锈钢丝捆扎,为保证所测温度为管材实际温度,在热电偶与加热器之间垫小块保温玻璃布以进行隔离。 3.2.2 电加热缠绕宽度为焊缝两侧各100-125mm,一根加热器缠绕多道焊缝时,必须保证热处理部位的相似性,即:同材质,同规格,缠绕的圈数及宽度相同。 3.2.3 加热器安装完毕后用无碱超细玻璃棉进行保温,保温厚度100-150mm,为降低温度梯度,加热器外部100mm范围内应予以保温。 3.3 热处理工艺 3.3.1 300℃以下不控制升温速度,300℃以上升温速度为5125/δ℃/h,且不大于220℃/h。(δ为管壁厚度,单位mm) 3.3.2 热处理温度见下表:

热处理选择方法

1.退火与正火:主要用于预备热处理,只有当工件性能要求不高的时候才作为最终热处理。 退火目的:调整硬度,便于切削加工,消除残余应力,防止在后续加工或热处理中发生变形和开裂.细化晶粒,提高力学性能或做为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正火目的:正火比退火冷却速度大,SO正火组织比退火组织细,强度和硬度也比退火组织高。对于低、中碳的亚共析钢而言,正火和退火目的相同。对于过共析钢而言,正火是为了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做准备。对于普通结构件而言,正火可以增加珠光体并细化晶粒,提高强度、硬度和韧性,作为最终热处理。 总结:从改善切削加工性能角度出发,低碳钢宜采用正火;中碳钢可采用退火,也可采用正火;过共析钢在消除网状渗碳体后采用球化退火。 2.淬火:淬火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马氏体,提高钢的力学性能。淬火是钢的最重要强化方法,也是应用最广的热处理工艺之一。 选择方法:对于截面尺寸较大、形状复杂的重要零件以及承载较大、要求截面力学性能均匀的零件,eg:螺栓、连杆、锻模、锤杆等应选用高频淬火的钢制造并要求全部淬透。 而承受弯曲和扭转的零件,eg轴类、齿轮等,由于其外层受力大,心部受力小可选用淬透性较低的钢,不必全部淬透 3.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一般用于减小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者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 ⑴减少或消除淬火内应力,防止工件变形或开裂。 ⑵获得工艺要求的力学性能。 ⑶稳定工件尺寸。 ⑷对于某些高淬透性的钢,空冷即可淬火,如采用退火则软化周期太长,而采用回火软 化则既能降低硬度,又能缩短软化周期。 对于未经淬火的钢,回火是没有意义的,而淬火钢不经回火一般也不能直接使用。为避免淬火件在放置过程中发生变形或开裂,钢件经淬火后应及时进行回火。

图书馆学专业期刊排名

2011-2012年学术期刊分学科排行榜——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排名学刊名称水平学科类型所在地 区 该学 科期 刊数 量 上次 排名 排 变 名 化 1 中国图书馆学报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北京74 1 → 0 2 情报学报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北京74 2 → 0 3 图书情报工作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北京74 3 → 0 4 大学图书馆学报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北京74 4 → 0 5 情报理论与实践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北京74 10 ↑ 5 6 情报杂志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陕西74 11 ↑ 5 7 图书情报知识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湖北74 6 ↓ -1 8 情报科学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吉林74 5 ↓ -3 9 图书馆论坛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广东74 8 ↓ -1 10 图书馆杂志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上海74 9 ↓ -1 11 图书馆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湖南74 7 ↓ -4 12 情报资料工作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北京74 14 ↑ 2 13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北京74 13 → 0 14 图书与情报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甘肃74 20 ↑ 6 15 档案学通讯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北京74 17 ↑ 2 16 现代情报 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吉林74 15 ↓ -1 17 图书馆建设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黑龙江 74 22 ↑ 5 18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天津74 12 ↓ -6 19 图书馆学研究A-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 学 吉林74 16 ↓ -3

常用材料热处理及热处理代号

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代号 硬度 材料牌号 图纸热处理标注 HB HRc 热处理目的 Q235-A ─ 不热处理 16Mn─ 不热处理 渗碳淬硬S-C59 表面≥59表面耐磨,心部韧性高,去碳处可钻孔 20 20Cr 渗碳高频淬硬 S-G59 表面≥59表面耐磨,心部韧性高,不淬硬处可钻孔正火Z ≤230 组织均匀化,消除应力 调质T235 220~250提高性能,改善组织 调质T265 250~280提高性能,改善组织 淬硬C35 30~40 变形小,硬度略提高 淬硬C42 40~45 提高强度和耐磨性,有一定的韧性 淬硬C48 45~50 提高强度和耐磨性,有一定的韧性高频淬硬G48 表面45~50表面耐磨,心部韧性高,变形小 45 40Cr 高频淬硬G52 表面50~55表面耐磨,心部韧性高,变形小 调质T265 250~280提高性能,改善组织 38CrMoAlA 氮化D900 HV≥850 提高表面硬度及耐磨性,耐疲劳,耐腐蚀性能 退火Th ≤230 降低硬度 65Mn 60Si2MnA 50CrVA 淬硬C42 40~45 提高强度和弹性 退火Th ≤230 降低硬度 GCr15 淬硬C59 ≥59 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退火Th ≤230 降低硬度 T8A 淬硬C58 55~60 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退火Th ≤230 降低硬度 T10A T12A 淬硬C62 ≥62 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退火Th ≤255 降低硬度 9SiCr Cr12MoV W18Cr4V 淬硬C62 ≥62 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HT100 HT200 HT250 热时效去应力 QT400-15 QT600-3 热时效去应力 ZG200-400 ZG270-500 正火Z ZCuSn5Pb5Zn5 ─不热处理 ZAlSi7Mg ─不热处理 T2 ─不热处理 H62 ─不热处理 L2 ─不热处理

热处理工艺规范(最新)

华尔泰经贸有限公司铸钢件产品热处理艺规范 随着铸造件产品种类增多,对外业务增大,方便更好的管理铸造件产品,特制定本规定,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1目的: 为确保铸钢产品的热处理质量,使其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力学性能指标,以满足顾客的使用要求,特制定本热处理工艺规范。 2范围 3术语 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3.3淬火:指将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快速冷却的操作工艺。 3.4回火:指将淬火后的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 段时间后出炉,冷却到室温的操作工艺。 3.5调质:淬火+回火 4 职责

4.1热处理操作工艺由公司技术部门负责制订。 4.2热处理操作工艺由生产部门负责实施。 4.3热处理操作者负责教填写热处理记录,并将自动记录曲线转换到 热处理记录上。 4.4检验员负责热处理试样的力学性能检测工作,负责力学性能检测 结论的记录以及其它待检试样的管理。 5 工作程序 5.1 错位炉底板应将其复位后再装, 5.2 对特别 淬铸件应控制入水时间,水池应有足够水量,以保证淬火质量。 5.5作业计划应填写同炉热处理铸件产品的材质、名称、规格、数量、 时间等要素,热处理园盘记录纸可多次使用,但每处理一次都必须与热处理工艺卡上的记录曲线保持一致。 6 不合格品的处置 6.1热处理试样检验不合格,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6.2技术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处置。 7 附表 7.1碳钢及低合金钢铸件正火、退火加热温度表7.2碳钢及低合金钢铸件退火工艺 7.3铸钢件直接调质工艺 7.4铸钢件经预备热处理后的调质工艺 7.5低合金铸钢件正火、回火工艺

碳钢的热处理及非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二碳钢的热处理及非平衡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等普通热处理的基本工艺与生产。 2. 认识碳钢典型的热处理组织,了解不同加热温度、不同冷却速度及不同回火温度对所得组织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中我们研究了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即缓冷后的组织。它完全符合铁碳状态图所得出的结果,而非平衡组织,通俗的理解就是在较快的冷速下所得到的组织,除退火外,正火、淬火或回火所得的组织都为不平衡组织。 1. 状态图可决定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和可以进行哪一类热处理。但热处理后的产物尚需视冷却速度而定,这样就需要运用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来决定。而钢的回火后组织又必须结合钢的回火相变原理去理解。图1为共析钢由TTT曲线推测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所获转变产物。 A1为临界线(727℃),Ms为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以不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根据冷却曲线和“C”曲线相交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奥氏体转变产物是什么组织。 V k——表示转变为马氏体的最小冷速。

V1——相当于退火冷速(炉冷),产物为片状珠光体。 V2——相当于正火冷速(空冷),产物为索氏体,索氏体也是α+Fe3C的机械混合物,与珠光体不同的是其片状较细,在放大倍数较高的显微镜观察时可以分辨清楚(一般800~1000倍) V3——相当于在油中冷却,产物为屈氏体+马氏体。屈氏体也是α+Fe3C的机械混合物只是片状更细,故要在更高放大倍数下才能分辨。普通金相显微镜分辨不清,呈黑色团块状。 V4——相当于在水中冷却(淬火),产物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马氏体(M)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其组织特征呈亮白色针状。针与针之间的夹角一般为60°或120°,针的粗细与原来γ的晶粒度有密切的关系。若选取热处理加热温度过高,则由于γ晶粒很粗大,淬火后的M针也粗大。这种情况下钢的韧性很低。正常淬火温度下,M针应很细,呈隐针状。钢在淬火后常保留某些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为残余奥氏体,它与一般的奥氏体没有什么区别。 下面是一些钢种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45钢退火处理(100×):基体组织为珠光体及铁素体。铁素体沿奥氏体晶界呈网络状分布。片状珠光体的体积分数约占基体总体积分数的55%,由此可以推算出钢中W(C)为45%。同时,从网络状分布的铁素体可以看出,此钢退火温度不高;故其晶粒细小。这种钢在退火状态下强度是偏低的,为了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通常于采用调质或正火处理。 45钢860℃加热保温后淬火(500×)。针状淬火马氏体,其针叶大小中等。

常用热处理工艺【详情】

常用的几种热处理方法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相关表面处理及精密零件加工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1.常用热处理方式 1.1.退火 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 a.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称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 低钢的硬度,消除钢中不均匀组织和内应力. 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时间,缓慢冷却至500度下,最后在空气中冷却叫球 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于高碳钢。 c.去应力退火又叫低温退火,把钢加热到500~600度,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冷到 300度以下,再室温冷却.退火过程中组织不发生变化,主要消除金属的内应力。 1.2.正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 1.3.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45号钢淬火温度为840-860℃,碳素工具钢的淬火温度为760~780℃),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在水(油)中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与退火、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快,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是钢经淬火后获得的不平衡组织,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马氏体的硬度随钢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

1.4.回火 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 淬火后的钢件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后才能使用。因为淬火钢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发生脆断。通过回火可以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淬火钢的力学性能,达到钢的使用性能。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三种。 A 低温回火150~250.降低内应力,脆性,保持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 B 中温回火350~500;提高弹性,强度。 C 高温回火500~650;淬火钢件在高于500℃的回火称为高温回火。淬火钢件经高温淬火后,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既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又有一定的塑性、韧性)。所以一般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常采用淬火后的高温回火处理。轴类零件应用最多。 淬火+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 2.Q235热处理工艺 Q235属于碳素结构钢,含碳量大概0.12%-0.2%之间,相当于普通的10、20钢,淬火后硬度改变不大。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能,综合性能好,能满足一般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的要求。 Q235一般买来就用不热处理,一般它都用在工程上大量需要钢材的地方,数量巨大,一般是热轧后就使用,热轧也就是有正火这个热处理,不热处理的原因有几个: 1)这些场合不需要太高的力学要求。 2)这些钢构件的体积太大了,你想热处理也不现实。 3)这些钢很多情况下要被焊接使用的,你热处理了被焊接后也被焊接过程中将焊缝的 热处理给破坏了。 4)材料价格便宜,质量要求比较低,而且是低碳钢,热处理的效果也不太好。 5)如果非要用Q235淬出硬度那只能渗碳,但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 Q235在理论上是可以淬火得到马氏体的。但是由于马氏体碳过饱和度很低,淬火后的硬度很低,只有170HBS左右。而这种钢的供应状态硬度大概就有144HBS左右(出

钢的热处理组织

1.奥氏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间的空隙处 2.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3.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 5.上贝氏体-过饱和针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渗碳体在铁素体针间。过冷奥氏体在中温(约350~550℃)的相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为6~8od铁素体板条,并在各板条间分布着沿板条长轴方向排列的碳化物短棒或小片;典型上贝氏体呈羽毛状,晶界为对称轴,由于方位不同,羽毛可对称或不对称,铁素体羽毛可呈针状、点状、块状。若是高碳高合金钢,看不清针状羽毛;中碳中合金钢,针状羽毛较清楚;低碳低合金钢,羽毛很清楚,针粗。转变时先在晶界处形成上贝氏体,往晶内长大,不穿晶。 6.下贝氏体-同上,但渗碳体在铁素体针内。过冷奥氏体在350℃~ms的转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双凸透镜状含过饱和碳的铁素体,并在其内分布着单方向排列的碳化物小薄片;在晶内呈针状,针叶不交叉,但可交接。与回火马氏体不同,马氏体有层次之分,下贝氏体则颜色一致,下贝氏体的碳化物质点比回火马氏体粗,易受侵蚀变黑,回火马氏体颜色较浅,不易受侵蚀。高碳高合金钢的碳化物分散度比低碳低合金钢高,针叶比低碳低合金钢细。 7.粒状贝氏体-大块状或条状的铁素体内分布着众多小岛的复相组织。过冷奥氏体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的转变产物。刚形成时是由条状铁素体合并而成的块状铁素体和小岛状富碳奥氏体组成,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可能全部保留成为残余奥氏体;也可能部分或全部分解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珠光体或贝氏体);最可能部分转变为马氏体,部分保留下来而形成两相混合物,称为m-a 组织。 8.无碳化物贝氏体-板条状铁素体单相组成的组织,也称为铁素体贝氏体。形成温度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板条铁素体之间为富碳奥氏体,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也有类似上面的转变。无

几种常见热处理概念

几种常见热处理概念 1.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空气中冷却,到珠光体类组织热处理工艺。2.退火annealing: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0—4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空气中冷却热处理工艺 3.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到过饱和固溶体热处理工艺 4.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现象。 5.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继续加工成型 6.时效处理:强化相析出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以硬化,提高强度 7.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热处理 工艺

8.回火:将淬火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方法冷却,以获所需要组织和性能热处理工艺 9.钢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过程。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为氰化,目前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为广泛。中温气体碳氮共渗主要目是提高钢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是提高钢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调质处理quenching and tempering: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调质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交变负荷下工作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调质处理后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它机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正火索氏体组织为优。它硬度取决于高温回火温度并与钢回火稳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关,一般HB200—350之间。 11.钎焊:用钎料将两种工件粘合一起热处理工艺 回火的种类及应用 根据工件性能要求的不同,按其回火温度的不同,可将回火分为以下几种: (一)低温回火(150-250度) 低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其目的是在保持淬火钢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前提下,降低其淬火内应力和脆性,以免使

中国期刊杂志大全(更新)

中国杂志大全 财经杂志 证券市场红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 股市动态分析| 财智生活| 经理人| 中国之友| 开啦职场| 中证内参| In Mart | 亚太地产资讯| 神光投资策略| 理财金融版| 楼市| 财富资讯| 新财经| go!新势力| 中国科技财富| 财经文画| 电子商务| 数字商业时代| 摩客财经时报| 英才| 大智慧实战高手| 基金牛| IT经理世界| 51点点看| 首席市场官| 电子商务世界| 国际能源| 中国通信| 全球商业经典| 掘金| 互联网风尚| 循环营销医药版| 职场纵横| 今传媒| 职场| 卓越理财| 商业价值| 首席品牌官| 魔方| 创富指南| 中国投资专刊| 董事会| 投资与理财| 中国信用卡| 小康财智| 新前程| 国际融资| 中国经济| 大众致富指南| 首席财务官| 经济师| 市场瞭望| 才富| 大众理财顾问| 中国财富| 职尚| 大连消费| 持证人通讯| 中国黄金评论| 新经济导刊|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职拓月谈| 金融理财| 钱经| 大智慧聚富周刊| 今日地产| 21世纪财经| 汽车财经| 财富大赢家| 财富商机| 中国经贸聚焦| 资本交易| 淘股人| 今日财富| 融资| 投资与合作| 必联采购参考| 西部大开发| 辽宁经贸信息| 中国连锁| 证券情报|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简装版| 新理财| C周刊| 金融评论| 财智攻略| 财智| 智囊悦读| 金融俱乐报| 财经国家周刊| 财会信报| 财经文摘| 富周刊-财经版| 宠物杂志 Boqii宠物志| 猫聚| Dogs | 幸福宠物| 宠物时尚| 宠物派| 狗宝贝| 宠物中国| 最爱狗| 时 代宠物| 名犬| 动漫杂志 模玩| 动漫中国| 漫网周刊| 漫印象·动漫| MUCH漫趣所在| 动漫志| 幻浪动漫| 罗莉志| ComicV元素动漫| Box漫酷| 闪吧| 漫漫看| supercoser | 动漫feeling | 搜卡动漫志| 饭团| HOT动漫| 漫天下| GHOST | 漫友友| 凤凰志| 触动志| 天堂公园| 动漫部落| 漫游记| 拓普志| 读趣?虹| 少年漫画周刊| 插画圈| 圈角匡叉| UGCG | CGWorld时代漫游| 少年科学画 报| 尚漫| 尚漫-免费版| 年轻派| 家居杂志 瑞丽家| 家装家居| 瑞丽家珍藏版| 现代装饰| 装修情报| 现代家庭生活| 麦考林| 缤纷家居| 居美厨卫商情| 巧装修| 时尚家居| 美好家居指南| 窝牛家居| 冰花囊匣| 家装视界| 现代装饰·家居| 美好家园| 奢华居室| 雅居| 雅居生活| 新居装备| 宜居| 家饰| 榜-家居| 优 Bathroom | 尚品智能| 世界家苑| 居尚| 健康杂志 爱健康| 激情| 家庭医生E刊| 健康之友| 肝胆相照| NO亚健康| 释| 养生大世界B版| 健康空间| 青春期健康| 中外妇儿健康| 食品与健康| 现代养生| 家庭药师| Inner Light 心探索| 一周心语| 中国健康月刊| 私人医生| 益寿文萃| 身心灵| 男·性·健康| 武生活| 母子健康| 都市健康人| 家庭医药| 教育杂志 艺道| 火星CG | 环球CG艺术| English Express | 移动通信| 拼教育| 4649日本语| CGART | NewWebPick | 雅信达英语| 快乐美语| 双语时代| 阶梯英语| 蓝芽英语| 麦豆魔书| 星空| 小学英语辅导| 小学英语| 星火英语| 十网考研英语| 司考知音| 爱科学| 科学也时尚| 博物| 外语E天下| 一本杂志| 良木| 六艺| POP-E | EMBA视界| 英语沙龙-实战版| 培训| 启迪| 绽放| 魅力教师| 中国教育科学探究| Ud University Design | 路途客| 春之雨| 英语沙龙实战版-免费版| 素材志| 新东方英语| 新东方英语-中学生| 法制文汇| 人力资源| 物流工程与

常用热处理分类

常用热处理的分类 1 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是将钢件的表面层淬透到一定的深度,而心部分仍保持未淬火状态的一种局部淬火的方法。表面淬火时通过快速加热,使刚件表面很快到淬火的温度,在热量来不及穿到工件心部就立即冷却,实现局部淬火。 表面淬火的目的在于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的表面,而心部仍然保持原有的良好韧性,常用于机床主轴,齿轮,发动机的曲轴等。 表面淬火采用的快速加热方法有多种,如电感应,火焰,电接触,激光等,目前应用最广的是电感应加热法。 2 表面淬火和回火 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一般用以减低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 3 物理气相沉积 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技术表示在真空条件下,采用物理方法,将材料源——固体或液体表面气化成气态原子、分子或部分电离成离子,并通过低压气体(或等离子体)过程,在

基体表面沉积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薄膜的技术。物理气相沉积的主要方法有,真空蒸镀、溅射镀膜、电弧等离子体镀、离子镀膜,及分子束外延等。发展到目前,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不仅可沉积金属膜、合金膜、还可以沉积化合物、陶瓷、半导体、聚合物膜等。 4 化学气相沉积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CVD)是反应物质在气态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态物质沉积在加热的固态基体表面,进而制得固体材料的工艺技术。它本质上属于原子范畴的气态传质过程。与之相对的是物理气相沉积(PVD)。 整体热处理 1 退火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2 正火 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m以上40~6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去除

稳定化处理工艺参数对预应力

稳定化处理工艺参数对预应力 钢绞线性能的影响 王福新袁康秦术宝朱龙 (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市第二预应力钢丝有限公司) 摘要通过对预应力(PC)钢绞线稳定化处理及随后的破断、应力松弛 试验,分析了处理前后强度、塑性、松弛率指标的变化趋势,得出了工艺温度、张应力对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进而提出了稳定化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 关键词稳定化处理工艺参数钢绞线性能 EXPERIMENTAL STUDY ON EFFECT OF STABILIZING TREATMENT PARAMETERS ON PROPERTIES OF PC STEEL STRAND WANG Fuxin YUAN K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QIN Shubao ZHU Long (Tianjin No.2 Concrete Co.,Ltd.) ABSTRACT The change in strength,plasticity and relaxation rate of PC steel strand before and after stabilizing has been analyzed by means of fracture and stress relaxation tests.The effect of treatment parameters and tensile stress on the properties was obtained and optimum parameters of stabilizing treatment were also proposed. KEY WORDS stabilizing treatment,process parameter,strand,property 1 前言 目前,国内依靠引进能生产低松弛、高强度预应力(PC)钢丝、PC钢绞线的厂家已达20余家,生产能力30万t以上。但由于我国此类产品的生产、应用起步较晚,产品同欧美国家的实物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①松弛值不稳;②伸直性不良;③产品通条均质性差。因此,有必要系统地研究钢绞线生产中对产品性能起关键性作用的

热处理升温工艺

热处理升温工艺程序 1、常温至300℃:升温情况按每15分钟升10℃,到温后 保温4小时;(注:在前200℃时,底室门打开,各区水蒸气流出口打开,升温至200℃后,需把水蒸气流出口关闭)2、300℃至600℃:升温情况按每12分钟升10℃,到温 后保温4小时; 3、600℃至工作温度:升温情况按每10分钟10℃至工作 状态; 4、温度升至850℃后,即可往炉内提供发生气;前期天然 气不供给,供入发生气后,观察保温室两个废气点火嘴及加热炉进料门燃气口点燃,关闭底室门等候稍许,使底室门点火嘴点燃,方可通入天然气,使炉内气氛还原,还原气体过程中,可持续升温,850℃直接升温至工作温度即可; 5、发生炉常温升温需用加热一档预热一小时至两小时, 在切换到二档加热,升温情况为每小时升50℃,常温升温至200℃保温一小时; 6、200℃升温至400℃保温一小时,升温情况为每小时升 50℃;400℃升温至800℃保温一小时后切换至三挡升温至加热温度,升温情况为每小时升50℃; 注:1、炉内温度高于200℃时,需保证循环风扇运转;炉温低于800℃或废气点火嘴没有点燃的状态下,不可向炉

内送入天然气;各区送入天然气后才可将碳控仪表由手动改为自动(“Man”为手动自动切换); 2、起炉前,碳控仪差值需归零,碳势升至设定值保持1~2个小时由技术员进行定碳分析,并根据定碳结果对碳控仪显示值进行修正,碳势测定标准详见《JB/T 10312-2011 钢箔称重法》 3、连续炉各区碳势设定值如下: a、强渗一区设定值为1.08; b、强渗二区设定值为1.09; c、扩散三区设定值为0.85; d、预冷四区设定值为0.8; e、保温室设定值为0.77; 4、低温回火炉升温可在产品进满预冷炉后进行,升温前需启动风扇; 5、废气排放系统可在设备运行前启动; 6、设备正常运行前需确认各基本位置是否在规定位置上,各行程开关及限位块都在规定位置上,如不满足,需调整到指定位置上;

在你所在的专业,有哪些核心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控制、仪表、电力电力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电力电子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智能电网 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Magazine:电力电子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电力系统 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 :电气设备、器件、系统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输配电和保护装置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磁学相关(电机、变压器)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电气绝缘 A: 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 :新能源(光伏、风力发电等) 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新能源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电气设备、器件、系统的工业应用 IET Power Electronics :电力电子IEEE Power & Energy Magazine:电力能源(包括非技术领域) 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输配电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超导应用

常用材料热处理

常用材料热处理

材料热处理中的特性: 淬透性(可淬性):指钢接受淬火的能力 零件尺寸越大,内部热容量也越大,淬火时冷却速度越慢,因此,淬透层越薄,性能越差,这种现象叫做“钢材的尺寸效应”。但淬透性大的钢,尺寸效应不明显。 由于碳钢的淬透性低,在设计大尺寸零件时用碳钢正火比调质更经济。 常用钢种的临界淬透直径De mm 常用材料的工作条件和热处理 渗碳钢:(含碳量0.1~0.25%) 10、15、20、 15Cr、20Cr、20Mn2、20CrMn、20CrMnVB 25MnTiB、18CrMnTi、20CrMnTi、20CrMnMo 30CrMnTi、20Cr2Ni4A、12CrNi3A、18Cr2Ni4W A

渗碳钢在高温下长时间保温,晶粒易于长大,恶化钢的性能。 表面含碳量在0.85~1.05%,表层硬度≥56~65(HRC) 心部含碳量在0.18~0.25%,HRC30~45 含碳量在0.3%时,HRC30~47 常用渗碳钢渗碳后的硬度 调质钢(含碳量0.25~0.5%) 40、45、40Cr、50Mn2、35CrMo、30CrMnSi、 40CrMnMo、40MnB、40MnVB、40CrNiMoA 38CrMoAlA 碳素调质钢淬透性低。 常用调质钢的调质硬度 调质钢对表面耐磨性要求较高时还需高频淬火,要求耐磨性更高时则需渗氮。

弹簧钢含碳量:碳素弹簧钢0.6~0.9% 合金弹簧钢0.45-0.7% 弹簧钢的选用: 钢丝直径<12~15mm 65、75 弹簧≤25mm 65Mn、55Si2Mn 60Si2Mn、70Si3MnA 钢丝直径≤30mm 50CrVA、50CrMnVA 重要弹簧 60Si2CrVA、65Si2MnVA 弹簧钢的热处理一般是淬火加中温回火 热处理的硬度一般为 HRC41-48 对于一般小弹簧(钢丝截面D<10mm)不淬火,只作250~300去应力处理。 65Mn淬硬性好,硬度≥HRC59。 轴承钢含碳量0.95~1.10% 含铬量0.5~1.65% GCr9 GCr15 GCr15SiMn GsiMnV GMnMoVRE GSiMnMoV GSiMnVRE GSiMnMoVRE GMnMoV 轴承承受高压集中周期性交变载荷,由转动和滑动产生极大的摩擦。 轴承钢一般首先进行球化退火—淬火—低温回火,硬度为HRC61-65。

A312 TP347H稳定化热处理工艺改进

A312 TP347H稳定化热处理工艺改进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A312 TP347H材料的性能和稳定化热处理的作用,分析了A312 TP347H不锈钢管稳定化热处理后出现裂纹的原因,根据裂纹产生的原因,对A312 TP347H稳定化热处理工艺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A312 TP347H;裂纹;稳定化热处理 1、背景 A312 TP347H因具有良好的高温耐氧化、耐磨、耐蚀及其热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电站、化工等行业。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是我国煤直接液化关键技术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之一,工艺管道材质种类多,其中A312 TP347H被大量安装在与反应器相连接的管道中,管内介质为固、液、气三态混合的油煤浆,最高运行温度455℃(设计温度482℃),最高运行压力19.188MPa(设计压力20.55MPa),管道设计技术条件要求对其进行焊后稳定化热处理。 为了消除应力焊接残余应力,提高A312 TP347H的抗晶间腐蚀能力,根据设计给出的工艺对焊缝进行了稳定化热处理处理,然而在对完成稳定化热处理的焊缝进行表面酸洗钝化处理后,部分焊缝出现表面裂纹,且随着壁厚的增加,裂纹程度更严重。经分析,稳定化热处理工艺是出现裂纹的主要原因。 2、材料特性 A312 TP347H在ASME中归类为P-NO. 8,与我国18-8型奥氏体耐热钢比较相近,为单相奥氏体组织,具有较好的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 3、稳定化热处理的作用 A312 TP347H奥氏体不锈钢组织为单相奥氏体,焊后易出现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开裂。因此A312 TP347H含有的稳定化元素Nb+Ta,在经过890℃以上的稳定化温度时,能形成稳定碳化物(由于Nb能优先与碳结合,形成NbC),大大降低奥氏体中Cr23C6的含量,起到了牺牲Nb元素保护铬元素的目的。进行这种退火可以将碳化铬完全溶解,而特殊碳化物TiC或NbC不完全溶解,且在冷却过程中特殊碳化物又充分析出,使碳不可能再形成铬的碳化物,因而有效地消除了晶间腐蚀倾向。 4、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与解决 根据管道技术条件要求,现场执行的稳定化热处理工艺如下表(1) 稳定化热处理实际操作时,采用电加热板对焊缝区进行加热;硅酸铝保温棉对其包扎保温,具体内容是按以下要求执行的:

5固体废物固化稳定化处理

第章固体废物固化稳定化技术 第5章固体废物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 5.1 固化/稳定化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将危险废物变成高度不溶性的稳定的物质,这就是固化/稳定化。 5.1.1固化/稳定化的定义和技术 稳技术 1、固化/稳定化 危险废物固化/稳定化的主要途径是 ①将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变,引入到某种稳定团体物质的晶格中去; ②通过物理过程把污染物直接掺入到惰性基材中去。 (1)固化(solidification)技术 (lidifi i)技术 在危险废物中添加固化剂,使其转变为非流动型的固态物或形成紧密的固体物。由于产物是结构完整的块状密实固体,可以方便地进行运输。稳定化:将有毒有害污染物转变为低溶解性低迁移性及低毒性的物质的过程 转变为低溶解性、低迁移性及低毒性的物质的过程。 (2)稳定化一般可分为化学稳定化和物理稳定化,化学稳定化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有毒物质变成不溶性化合物,使之在稳定的晶格内固定不动;物理稳定化是将污泥或固体物质与种疏松物料(如粉煤灰)混合生成种粗颗粒,有土壤状坚实度的固体,这种固体可与一种疏松物料(如粉煤灰)混合生成一种粗颗粒有土壤状坚实度的固体这种固体可以用运输机械送至处置场。实际操作中,这两种过程是同时发生的。 (3)固定化:具有固化和稳定化作用的过程。 (4)限定化:将有毒化合物固定在固体粒子表面的过程。 (5)包容化:用稳定剂/固化剂凝聚,将有毒物质或危险废物颗粒包容或覆盖的过程。

2.固化用定化技术及比较 常用的固化/稳定化技十主要包括下列几种; 常用的固化/稳定化技十主要包括下列几种 ①水泥固化. ②石灰固化 ③塑性材料固化 ④有机聚合物固化 ⑤自胶结固化 ⑥熔融固化(玻璃固化)和陶瓷固化 ⑦化学稳定化 己用于处理多种固体废物包括金属表面加工废物 己用于处理多种固体废物,包括金属表面加工废物、电镀及铅冶炼酸性废物、尾矿、废水处理污泥、焚烧飞灰、食品生产污泥和烟道气处理污泥等。实践资料表明,自胶食品生产污泥和烟道气处理污泥等实践资料表明 结法更适用于处理无机废物,尤其是那些含阳离子的废物.有机废物及无机阴离子废物则更适宜用无机物包容法物有机废物及无机阴离子废物则更适宜用无机物包容法处理.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目的和工序位置的安排 由于热处理工序安排对车削类工艺影响较大,更重要的是往往由于热处理工序安排颠倒,使工件无法继续加工,而且所产生的废品往往是无法挽回的。为此对热处理工序的安排要加以了解,并引起重视。 下面将常见的热处理方法、目的和工序位置的安排分别介绍如下: 一、预备热处理 预备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调质和时效等。这类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加工性能,消除内应力和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退火、正火、调质工序多数在粗加工前后,时效处理一般安排在粗加工、半精加工以后,精加工之前。 1.退火和正火 目的是改善切削性能,消除毛坯内应力,细化晶粒,均匀组织;为以后热处理作准备。 例如:含碳量大于0.7%的碳钢和合金钢,为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采用退火处理; 含碳量低于0.3%的低碳钢和低合金钢,为避免硬度过低切削时粘刀,而采用正火适当提高硬度。 一般用于锻件、铸件和焊接件。退火一般安排在毛坯制造之后,粗加工之前进行。2.调质 目的是使材料获得较好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等方面的综合机械性能,并为以后热处理作准备。 用于各种中碳结构钢和中碳合金钢。调质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半精加工之前。 调质是最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大部分的零件都是通过调质处理来提高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即提高拉伸强度、屈服强度、断面收缩率、延伸率、冲击功。调质处理能大大提高材料的拉伸和屈服强度,提高屈强比和冲击功,使材料具有强度和塑韧性的良好配合。由于屈服强度、疲劳强度、冲击强度的提高,在零件设计时就可以采用更小的材料截面,从而减少机械设备的整体重量,节省零件占用空问和能量消耗。因此在某些场合为了减少机械空间和机械重量在设计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利用调质工艺。 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来讲调质钢应该为中碳钢( C = 0.3%~0.6%);碳钢中像30、 35、40、45、50等钢种则既可以调质处理又可以正回火使用;而对高碳钢和低碳钢则 不宜采用调质工艺 调质过程是淬火加高温回火。首先需要将零件加热到材料的Acl点以上30~50℃ (800.9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油中或水中冷却。冷却后立即入炉进行回火(500~650℃),以降低淬火应力、调整组织成份,进而达到机械性能要求。而回火温度的制定是根据硬度或性能高低而定的,硬度和强度越高,回火温度越低。调质工序后的任何高于回火温度的加热,都将降低已达到的强度。 选择调质处理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图纸中应明确要求 应明确写明“调质”。若只写“热处理…H B”外协厂家可能采用其他热处理工艺,比如正回火达到所要求的硬度。而正回火所达到的同样硬度的材料其屈服强度和冲击功会非常低。实际工作中曾发生过地脚螺栓使用时发生早期断裂的事故就是由此导致的。 (2)调质的硬度和硬度范围 要按材料标准选择调质的硬度和硬度范围。这一方面有利于工厂配炉生产,另一方面过窄的硬度范围要求在实际生产中根本无法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