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定)

8.人与类人猿的分界标准是 能否直立行走
。
9.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是 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
。
10.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直立行走 。
11.环境变化是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外因,身体变化是内因。
思考: 1.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森林古猿进化成了人 类。同样的森林古猿也进化成了类人猿。请问现代 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类吗? 不能。现代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不能再 进化成人类了。
森林古猿
3)制造工具的能力
7.列举人与类人猿的不同之处?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不自 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二、 从猿到人的进化
二、 从猿到人的进化
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古人类 之一。他们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猎,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并掌握了使用火的技术。 2、蓝田人:1964年发现于陕西蓝田县的蓝田人,距今约70万至115万年。他们的头骨化石显 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已经具备了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3、北京人:生活在更新世的北京人,距今约77万至23万年。他们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 和使用工具,但仍然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和县人:发现于安徽和县的和县人,距今约19万至15万年。他们的头盖骨化石显示,具 备直立人的特征,可能与北京人中的较晚者相当。 5、马坝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马坝人,距今约12.95万年至13.5万年。他们是直立人 转变为早期智人的重要代表。 6、长阳人:发现于湖北长阳的长阳人,距今约19.5万年。他们的化石显示,具备现代人的特 征,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原始特征。 7、丁村人:发现于山西襄汾的丁村人,距今约20万年。他们的化石是晚更新世早期的旧石 器时代遗存。 8、金牛山人:发现于辽宁金牛山的金牛山人,距今约28万年。他们的头骨化石显示,是猿 人与智人的过渡类型。 此外,广东英德发现的万年前古人类化石,距今约13500年,是广东乃至岭南发现年代最早 的墓葬,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岭南古人类提供了重要新材料。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在生物界的地位和特征,2、了解从原始灵长类到猿和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3、理解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1、投影图片和播放影片,学生观察和思考;2、教师引导学生自学;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比较人类与类人猿存在的亲缘关系和从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等方面的事实,让学生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类起源观点。
2、2、通过介绍我们人类同属于智人种,让学生知道不同种族的人是同一个大家庭的人,不能有种族歧视和隔离,地球上人人平等。
3、通过我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文明古国。
课型新授课教学重点古猿到人的进化教学难点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同学们知道“女娲造人”的传说吗?那一位同学来说一下?老师阐述:然后引入课题:人的由来。
二、教学新课:学习目标:(1分钟)1、说出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说出人类进化主要经历了几个作业阶段。
(一)人的由来。
自学指导1:(5分钟)“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1、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思考:人从生物圈中获取、、。
2、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仔细比较了与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有着共同的祖先?? 。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等地区?它们的过着生活,吃的是。
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二)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自学指导2:(5分钟)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森林古猿)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5篇可选)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5篇可选)第一篇:《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1一、课程资源分析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自古以来就一是个被人们关注的问题,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通过电视节目或其他途径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可以从学生的记忆中挖掘课程资源,用于课堂教学。
神创论和进化论的观点,是可开发利用的有效课程资源。
两种观点的争论至今还在延续,有效开发利用学生知道的相关内容,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佳途径。
一些关于类人猿的图片资料也是可开发和利用的良好的课程资源,学生对类人猿的形态、生活习性等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挖掘学生的猜想潜能,让学生通过对类人猿和人的比较总结猜想,类人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的。
早期人类的化石做为一种重要证据,可以让学生分析早期人类的化石证明自己的分析与猜想。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开篇内容。
人的由来与人的发展情况,会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历史的渊远与进步。
会设想今后人灯将怎样发展。
想到了人类的发展,就会想到与人类发展相关的生物圈中的各种问题:首先要了解人类自己,如人类自身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人类的健康问题等等;人类的发展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环境的质量与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
所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对把把学生引入对本单元的学习起着领航作用。
三、学情分析人类的的起源中,关于神创论学生通过电视节目或其他途径也多少知道一点。
只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都能说出一些。
关于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学生也知道一些,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看一看,这些类人猿的形态,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让我向这位伟大的女性致敬
我创造了 你们
我进化成了 你们
哪 一 个 才 是 最 后 的 真 相 ?
真相只有一个
第四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回顾历史
• 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 建立者是(达尔文) (重点记忆)
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
人类和类人猿是什么关系呢?
稀树草原
的
类人猿和人的区别
项 名 目
称 类人猿 人
“露西”少女化石
答:他的骨盆较宽阔, 上肢细短,下肢粗壮, 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 动方式。
讨论
“东非人”用图 中所示石块做什么? 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 “东非人”已经具有 什么能力? 答:石块明显加工过,呈斧状和凿状。可 作工具,因此可推断“东非人”在逐渐适应 直立行走的过程中,手的解放使他们已初步 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人类是从哪儿来的? 我又是从哪儿来的?
女娲简历
• • • • • • 姓名:女娲 别名:女希氏,娲皇 出生地:成纪 形象特征:人首蛇身 出生日期: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主要成就: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等。
女娲造人
神 创 论
达尔文简历
• • • • • • • • 姓名:查尔斯· 罗伯特· 达尔文 外文名:CharlesRobertDarwin 国籍:英国出生地:普雷斯顿 出生日期:1809年2月12日 逝世日期:1882年4月19日 职业:生物学家,博物学家 毕业院校:剑桥大学 主要成就:创立生物进化论
人类的演化(按照时间划分)
• 1、早期猿人阶段。 • 2、晚期猿人阶段。 • 3、早期智人(古人)阶段。 • 4、晚期智人(新人)阶段。
观察了变化?)
直 立 行 走
使 用 工 具 制 造 工 具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猩猩是亚洲唯一的大猿,现在仅存于
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蒸汽缭绕的丛林里。
猩猩的两个品种有许多方
面是很突出的,它们是世界 上最大的树栖,也是繁殖最 慢的——哺乳动物。猩猩被 认为是社会的隐居者,它们 建立的地区性模式使人回想 起了人类早期的文化。
大猩猩
是灵长目中最大 的动物,它们生存于非洲大 陆赤道附近丛林中,食素。 大猩猩92%至98%的脱氧核 糖核酸排列与人一样,因此 它是继黑猩猩属的两个种后 与人类最接近的现存的动物。 过去大猩猩曾被认为是一种 幻想的生物。
黑猩猩 是黑猩猩属的
两种动物之一,但由于 黑猩猩和人类的基因相 似度达98.77%(最近有 些研究为99.4%),所 以亦有学者主张将黑猩 猩属的动物并入人属。 原产地在非洲西部及中 部。
观察类人猿图,回答问题: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 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 的区别呢? 3、人类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类人猿的 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 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 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 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 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 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 地。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森林古猿生活场 景想像图
为什么森林古猿的一支会 演化成为人类呢?
学习目标之三:从猿到人的进化
想一想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 1000 万~ 2000 万年前,地 壳运动剧烈,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 斯山等山脉,在东非则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裂 谷,南起莫桑比克,北达西亚的约旦河谷,全 长 6000 多千米。当时地球上气候也发生剧烈变 化。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 裂谷地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 树草原。1、想一想,大量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 原,对那里的森林古猿会产生什么影响?
初一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的心肺功能、代谢效率和免疫系统逐渐完善,使得我们能够更 好地适应各种环境。
大脑发展
人类大脑容量逐渐增加,皮层复杂度提升,使我们具备更强的认知和 学习能力。
人类文化的发展
01
02
03
语言和符号
人类发明了语言和符号系 统,使得信息传递和知识 积累成为可能。
工具和技术
从简单的石器到复杂的机 械,人类不断发明和改进 工具,推动了生产力和生 活方式的变革。
04 人类的未来
人类未来的进化方向
适应环境变化
01
随着环境变化,人类可能会进化出更适应环境的生理特征,如
耐寒、耐热、抗病等。
智力发展
02
人类智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人类的智力水平可能
会更高,思考和创新能力更强。
道德和伦理观念
03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人类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可能会发生变化,
更加注重人权、平等和环境保护。
现代人类的形成
大约在距今10万年至5万年间, 由于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文化 传播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现 代人类逐渐形成并扩散至全球。
人类进化的证据
化石记录
生物形态学证据
通过发现和研究化石,科学家们可以了解 古人类的形态、行为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从而揭示人类进化的历程。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解剖学特征,科 学家们可以推断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 进化历程。
化石遗物和遗址
遗传学证据
通过研究化石遗物和古人类遗址,科学家 们可以了解古人类的生活环境、文化特征 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研究现代人类的基因组结构和变异, 科学家们可以追溯人类的起源、进化和迁 徙历史。
03 人类的发展
【新】部编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二)、探究新知 首先,认识常见的几种关于人类起源的学说。
通过设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引出关于人类的由来,有两种观点:一个是神创 论,一个是进化论。让学生介绍他们熟悉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课件展示 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以及女娲造人)。但是,需让学生明白,这些神话故事是 没有科学依据的,而我们今天重点讲述的是有证据的进化论。
C.森林古
课的最后,为学生呈现一个拓展延申活动:引用曹植的七步诗引发学生思考。人
猿同祖,人类应当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引出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通过资料了解达尔文,让学生知道《物种起源》 这一著作。在这一著作中达尔文比较了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提出现代类 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强调这一部分为本节重点,也是学业考试考点。
(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首先通过资料和图片简单了解森林古猿的分布和生活方式。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七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板书
从猿到人的进化 树上生活→下地生活 森林古猿→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能够用 火→大脑发达→产生语言→人类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了从猿到人的进化已经从直立行走到制造和使用工 具。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 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通过以上示例,最后和学生共同总结出人类进化的大致历程是这样的 。
(三)、课堂总结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古人类学家根据化石,推论出:
01
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下地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环境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前肢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
02
证据(二)
”
当作工具,用来
砍砸和削刮物体 古人类用图中所示的石块做什么? 从石块的形状推测,古人类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具有制造和使 用工具的能力
√
X
√
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A黑猩猩; B长臂猿; C猕猴; D狒狒。 用你所知道的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知识,简要说明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 请你查阅资料,并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除了化石证据外,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还有什么方法?科学家形成了哪些新的观点? 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祖,人类应当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
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共同点? 1.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2.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 3.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运动方式不同。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
A
谢谢观看
THANK FOR YOU WATCHING
演讲人姓名
演讲时间
1
不能,因为环境的变化和选择等不能重演。
2
讨论:让类人猿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人类应该怎样做? 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建立自然保护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 看书第二、三页掌握知识点: 1、19世纪,进化论创立者达尔文在比较了人
和 现代类人猿 的相似之处,提出人类和类 人猿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观点。 2、森林古猿在 热带丛林中以人类的共同祖先的 生活。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 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 非洲的热带森林。
(1)①表示的物种名为 。
(2)依据已有证据,古人类学家推测,在①之前自然环境曾发
生过对人类起源有重大影响的变化,这一变化是
。
(3)从①到②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的 方向发展:从②到③ 表示人类开始 。
(4)从③到⑦,除着装发生了变化之外,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 是 。由此推测人类进化过程中身体内部结构发生的
识图回答问题
猩猩
大猩猩
长臂猿
黑 猩 猩
想一想
• 1、这些类人猿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什
么共同点? 热带丛林
以树栖生活为主
•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 相似之处,那么它们和人类究竟在哪些方 面有根本的区别?
运动方式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脑发育程度
资料分析
• 1、促进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的原因是什么?
重要变化是
。
谢谢!
地壳运动 大片森林消失 被迫从树上下到地
地形和气候发生变化
面
• 2、东非大裂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早期古人类化
石? 东非大裂谷正处在人类起源的位置
• 3、露西具有的特征中,哪些与森林古猿相似? 哪些又与现代人类相似?
脑容量大大小于人类,与古猿类似
直立行走
练习
• 下图为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