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催引产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分析
产科常用引产方式及护理措施

产科常用引产方式及护理措施引产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胎儿从母体中取出的过程,常用于治疗某些妊娠合并症、胎儿异常等情况。
产科常用的引产方式主要有宫颈扩张法、负压吸引法、药物引产法和手术引产法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方式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1. 宫颈扩张法宫颈扩张法是通过分娩钳或扩宫器等工具扩张宫颈口,使子宫颈达到可允许胎儿通过的程度。
在宫颈扩张之前,需要进行阴道冲洗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产妇的宫颈状况,确保扩张的过程安全,避免过度扩张导致子宫破裂。
术后,产妇需要休息,维持坐位或侧卧位,避免用力和剧烈活动,防止宫颈感染。
2. 负压吸引法负压吸引法是利用负压将胎儿从宫腔中吸引出来的引产方式。
在进行负压吸引之前,需要确保器械清洁无菌,并正确放置吸引器。
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胎儿的情况,注意吸引力的控制,以避免对胎儿造成伤害。
术后,产妇需要休息,观察出血情况,定期测量体温,避免盆底力量活动,防止术后感染。
3. 药物引产法药物引产法是通过应用药物,促使子宫收缩,达到胎儿从母体中排出的目的。
常用药物有催产素和前列腺素等。
在给予药物前,需要确保产妇没有过敏史和禁忌症,并详细询问其他用药情况。
药物给药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心率和血压变化,以及出血情况。
术后,产妇需要休息,观察阴道出血、子宫收缩情况和体温,及时处理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
4. 手术引产法手术引产法是通过手术切开子宫,将胎儿取出的方式。
手术引产常用于胎儿异常、胎儿死亡或危及产妇生命的情况。
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包括麻醉方法的选择、手术器械的准备等。
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协助医生操作,并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
术后,产妇需要进行休息,遵守术后护理措施,包括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消毒、预防感染等。
除了以上常用的引产方式,还有其他一些辅助引产方式,如溶解胚胎法和水囊置入法等。
无论哪种引产方式,护理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孕中晚期药物引产催产方法总结

孕中晚期药物引产催产方法总结根据论著和比较权威的文献整理了一些孕中晚期药物引产催产的方法,请大家一起讨论1 首先明确概念问题,发现临床中很多医生对催产引产的具体定义还不是很清楚。
1.1 引产:因母亲或胎儿需要,需要通过人工方法诱发子宫收缩而终止妊娠,以28周为限分为中期引产和晚期引产,主要是治疗母亲有严重的合并症或胎儿宫内有危险不适合继续妊娠的情况,也包括胎儿畸形、死胎等致死性引产。
1.2 催产:指临产后因宫缩乏力,以人工方法促进宫缩加速分娩的情况1.3 两者概念上重要的区别是是否已经临产,简单的说未临产的处理就叫“引产”,临产后的处理叫“催产”2 引产也好催产也好,成功的前提就是宫颈的成熟度,宫颈评分≥7分处理的效果才好,如何促宫颈成熟呢?理想的促宫颈成熟方法应与自然成熟过程相似,不会引发子宫过度收缩,不影响子宫血流量,不危机胎儿和母亲安全,总结方法如下:2.1 致死性引产:依沙丫啶100mg羊膜腔内注射,这个大家都会,不过注意的是不管是说明书上还是文献上应用的最大剂量就是100mg,曾经参加过一例子宫破裂的医疗事故,就是依沙丫啶用量150mg,而且当事医生却认为是晚期引产所以就加大了计量,而且她们医院一直这样用。
首先这是毫无依据的经验用药,再者不管什么引产催产方法越是晚期用量都是越小的,同时子宫对药物的敏感性也是越强的。
2.2 普贝生/欣普贝生:大部分医院的一线用药,优点很多,有效安全可靠等等,需要注意的细节就是出现临产、放置12小时以上、宫缩过强、血压升高、胎心异常时应及时取出,必要时应用抑制宫缩药物;还有一点就是胎膜早破的患者中华妇产科杂志的指南上是禁用的哦,可能是考虑到增加感染的可能,虽然很多文献说胎膜早破应用也没问题,。
2.3 米索前列醇:曾经禁用的药物,现在终于重见天日了,2003年美国FDA已将米索前列醇禁用于晚期妊娠的条文删除,我国的临床指南也是允许应用的。
这药最大的好处就是便宜,大小医院都有,效果可靠,大量的临床观察已经验证了其安全性,其实我觉得这个要最大的好处是唯一一个可以口服促宫颈成熟的药物,所以可以给胎膜早破的孕妇安全应用,具体方案如下:2.3.1 中孕引产,200-400ug阴道放置,根据宫缩情况4-12小时一次;口服给药200-400ug,4-6小时一次。
引产的方法有几种方法

引产的方法有几种方法
引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药物引产: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促使子宫收缩和子宫颈开启,从而引发流产。
常用的药物有米非司酮、甲激素、米索前列醇等。
2. 真空吸引引产:利用真空吸引器将子宫内的胚胎和胎盘抽吸出来,促使流产发生。
这种方法一般在早孕时使用,对孕妇的身体损伤较小。
3. 手术引产:也称为刮宫引产,通过手术的方式将子宫内的胚胎和胎盘刮除。
这种方法一般在怀孕较晚期或其他方法无效时采用。
4. 宫内取出术:当胚胎或胎儿已经死亡或畸形严重时,可以通过宫腔镜或腹腔镜手术将胚胎或胎儿取出。
需要注意的是,引产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操作安全和有效。
同时,在进行引产操作之前,医生会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怀孕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引产方法。
三种催引产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分析

三种催引产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分析作者:赵霞来源:《医学与法学·综合版》2012年第06期【摘要】目的观察对比前列腺素、催产素、小水囊三种引产方法的引产效果,确定最佳引产方法,以提高引产成功率。
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4月—2010年3月妇产科接收的足月妊娠产妇150例,根据产妇意愿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A组使用普贝生进行引产,B组使用催产素进行引产,C组使用小水囊刺激进行引产,观察三组产妇的引产成功率与剖宫产率。
分别于用药后12,24h进行宫颈Bishop评分,观察三组孕妇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
结果引产成功率与剖宫产率对比,A组与B组对比,B组与C组对比, P0.05;三组孕妇用药后12、24h宫颈Bishop评分提高情况对比,A组、C组分别与B组对比,P0.05;三组孕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只有子宫过度刺激A组与B组对比P0.05。
结论前列腺素与小水囊在引产中均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引产成功率均较高,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但前列腺素运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运用后应严密监护孕妇与胎儿变化。
催产素与其它引产药物或引产方法联合使用,可提高其使用价值。
【关键词】前列腺素;催产素;人工破膜;引产计划分娩已成为目前较常见的分娩方式[1]。
理想的引产方式可以提高引产成功率,同时可降低剖宫产率。
这里就我院2008年4月—2010年3月妇产科接收的足月妊娠产妇分组运用前列腺素、催产素、小水囊三种引产方式进行分娩的病例回顾,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4月—2010年3月妇产科接收的足月妊娠产妇150例,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31.2±0.3岁,孕周≥41周,孕次为1—5次,平均孕次2.8±0.4次,产次1—3次,平均产次1.2±0.8次。
均因各种原因或自愿选择引产分娩。
入院后均给予全面体检,胎儿均为头位,头盆相称,无胎儿窘迫症,宫颈评分1.2方法1.2.1A组引产使用普贝生(前列腺素E2栓),常规冲洗阴道,消毒外阴后,将普贝生1枚放置于产妇阴道后穹窿,嘱孕妇绝对卧床2小时,6~12h后取出。
不同引产方式在初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效果

不同引产方式在初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效果初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学手术,对于初产妇来说,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方式有很多种,而不同的方式在效果上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重点探讨不同引产方式在初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效果。
一、促宫颈成熟的方法1. 药物促宫颈成熟药物促宫颈成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主要通过给予激素类药物来促进宫颈的软化和开放,从而使得引产更加顺利。
常用的药物包括前列素和米索前列醇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可能引发子宫收缩和加重子宫内胎盘剥离等。
机械促宫颈成熟是通过手术或器械来拉开宫颈口,使得宫颈逐渐软化和开放。
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包括手工扩张宫颈口和使用宫颈扩张器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可能损伤宫颈和导致感染等。
自然促宫颈成熟是指自然分娩过程中,由于荷尔蒙激素的作用,宫颈逐渐软化和开放。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自然无副作用,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最小,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时间不确定性,如果宫颈长时间不开放可能需要进行其他促宫颈成熟的方法。
二、不同引产方式的效果1. 药物引产2. 手术引产手术引产是指通过手术手段来人为终止妊娠,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迅速,能够对产妇进行全面监测和干预,确保手术的安全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剥离和出血过多等。
3. 自然引产根据以上分析,不同的引产方式在初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药物促宫颈成熟和药物引产相结合的方式比较常见,因为药物能够有效地促进宫颈的软化和开放,同时通过药物引产可以实现对产程的全面监测和干预。
对于初产妇来说,机械促宫颈成熟和手术引产相结合的方式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选择,尤其是对于宫颈较为僵硬或者产程较为缓慢的情况,可以通过机械的手段来促进宫颈的软化和开放,然后再进行手术引产。
自然促宫颈成熟和自然引产在初产妇中的应用相对较少,因为对于初产妇来说,产程的时间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相对较大,一般都需要进行其他促宫颈成熟和引产方式的辅助。
不同引产方式在初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效果

不同引产方式在初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效果引产是指通过药物或操作来诱发宫缩,促使胎儿的娩出。
对于初产妇来说,促宫颈成熟非常重要,可以减少分娩的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不同的引产方式对于初产妇在促宫颈成熟和引产中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
目前常用的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方式主要有内疗法和外疗法两种。
内疗法包括使用药物直接作用于宫颈内,促使其成熟和开张;而外疗法则是通过操作手法来间接刺激宫颈,使其逐渐成熟和开展。
内疗法主要包括使用前列腺素或催产素进行促宫颈成熟和引产。
前列腺素是一种有助于宫颈松弛和开张的激素,可通过胶囊、凝胶或阴道贴剂的方式进行给药。
催产素则是一种能够刺激子宫收缩的激素,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
内疗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便于控制剂量,且效果较为迅速。
对于初产妇来说,使用前列腺素或催产素进行促宫颈成熟和引产可以减少分娩的时间和疼痛,降低分娩的并发症风险。
内疗法对于产程的控制也更加精确,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频率,以达到最佳效果。
内疗法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
使用前列腺素或催产素可能导致宫缩过于强烈或过于频繁,增加子宫破裂、子宫颈撕裂等并发症的发生。
内疗法还可能导致胎儿窘迫、胎心异常等不良反应,需要及时监测和处理。
外疗法主要包括人工破水和机械刺激两种方式。
人工破水是指医生使用指套或钩子状器械在宫颈口破裂脓膜,以刺激宫缩的发生。
机械刺激则是指使用特殊的球囊或扩展器等器械通过宫颈口搏动或进行扩张,以促使宫颈的成熟和开展。
外疗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无药物副作用,并且对产程的控制相对较少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技术。
外疗法适用于没有特殊药物禁忌症且宫颈发育良好的初产妇,可以有效促进宫颈的成熟和开张,并缩短分娩时间。
外疗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足之处。
人工破水可能导致感染、胎膜早破等并发症的发生。
而机械刺激则可能导致宫颈口裂伤、宫颈松弛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在操作不当或宫颈发育不良的情况下。
对于初产妇来说,在选择引产方式时需要考虑到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效果以及风险。
不同引产方式在初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效果

不同引产方式在初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效果引产是指在特定医学条件下通过人工手段使孕妇分娩的过程加速或提前。
引产除了能够帮助孕妇分娩之外,还可以减少胎儿和母亲的受伤风险,尤其在疾病危害胎儿或母亲的情况下,引产更是必备的一种方法。
然而,不同的引产方法对初产妇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本文将对不同的引产方式在初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人工破膜法人工破膜法是在内检后,用指套穿破羊水膜,达到开发颈口的目的。
这种引产方式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其缺点是没有考虑到胎儿的生产力。
同时,由于羊水的失去,胎儿会受到严重的压力影响和感染危险。
此外,破膜会刺激胎儿和子宫的收缩,可能会导致连缀脐带窒息等不良后果。
在促宫颈成熟方面,人工破膜法主要依赖于宫颈后位和分娩宫颈顶状态的调整,因此无法保证宫颈的快速成熟。
从引产效果来看,人工破膜法不能保证分娩的速度,并且可能需要进行其他援助性引产方法,如素可夫品或催产素。
二、素可夫法素可夫品是人工合成的合成雌激素,广泛应用于初产妇和超时孕妇的引产。
在素可夫的帮助下,子宫颈、子宫口和骨盆扩张均得以协调。
这种引产方式不仅可以促进熟化宫颈,还可以帮助产妇渐变式开颈口。
研究表明,素可夫引产率及成功率均高于人工破膜法,缩短了分娩时间。
同时,尽管该方法的并发症风险低于其他方法,如羊膜穿刺和阴道分娩等,但仍存在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三、催产素法催产素是由脑下垂体分泌的荷尔蒙之一,可促进子宫收缩,从而引发宫颈成熟和分娩。
同时应遵照规律控制用药剂量和监测孕妇及胎儿的状况。
催产素引产程序短暂,成功率高,但并非所有妇女都适合该引产方式。
由于这种引产方式可能导致宫缩过于频繁和强烈,从而引起子宫破裂和胎儿窒息等创伤等严重并发症。
研究表明,催产素的过度使用会增加宫缩不足的风险,可能需要进行补救性剖宫产。
总之,对于初产妇,引产方式的选择应该是由医生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和胎儿的状况权衡决定的。
在引产的选择上,应该优先考虑素可夫或人工破膜方式,然后再考虑催产素方式。
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引产3种方法比较

表 1 3 组促宫颈成熟效果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χ2
P
A 100 86(86) 14(14) 0(0)
100
B 100 10(10) 20(20) 70(70) 30 167.03 0.00
C 75 69(92) 6(8) 0(0)
100
1.58 0.24
出生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均 数+标 准 差 (x±s)表 示 ,P<0.05 表 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 2 结果 2.1 3 组促宫颈成熟效果比较 3 组比较, 水囊与 普贝生组促宫颈成熟效果总有效率均为 100%,两 组 间 无 显 著 差 异 (P>0.05 ), 两 组 均 较 缩 宫 素 组 促 宫 颈成熟效果好,有显著差异,P<0.05。 如表 1。 2.2 3 组分娩结局比较 3 组分娩结局比较, 普贝 生组用药至临产时间及总产程明显短于其它两组 (P<0.05), 水 囊 组 临 产 时 间 显 著 短 于 缩 宫 素 组 (P< 0.05), 但 总 产 程 与 缩 宫 素 组 无 差 异 (P>0.05), 缩 宫 素 组 剖 宫 产 率 最 高 , 较 其 它 两 组 有 显 著 差 异 (P<0. 05),水囊组与普贝生组阴道分娩率无差异及 3 组 产后出血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如表 2。 2.3 3 组新生儿结局 各组新生儿体重、 胎儿宫内 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3 组无差异(P>0.05)。 如 表 3。 2.4 3 组并发症及副作用 (如表 2) 普贝生组有 8 例宫缩过强,15 例发生胎膜早破;水囊组无发生宫 缩过强,缩宫素组发生 1 例宫缩过强,水囊组及缩 宫素组分别发生 1 例胎膜早破, 普贝生组发生的 过度刺激较其它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催引产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对比前列腺素、催产素、小水囊三种引产方法的引产效果,确定最佳引产方法,以提高引产成功率。
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4月—2010年3月妇产科接收的足月妊娠产妇150例,根据产妇意愿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a组使用普贝生进行引产,b组使用催产素进行引产,c组使用小水囊刺激进行引产,观察三组产妇的引产成功率与剖宫产率。
分别于用药后12,24h进行宫颈bishop评分,观察三组孕妇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
结果引产成功率与剖宫产率对比,a组与b组对比,b组与c组对比, p0.05;三组孕妇用药后12、24h宫颈bishop评分提高情况对比,a组、c 组分别与b组对比,p0.05;三组孕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只有子宫过度刺激a组与b组对比p0.05。
结论前列腺素与小水囊在引产中均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引产成功率均较高,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但前列腺素运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运用后应严密监护孕妇与胎儿变化。
催产素与其它引产药物或引产方法联合使用,可提高其使用价值。
【关键词】前列腺素;催产素;人工破膜;引产
计划分娩已成为目前较常见的分娩方式[1]。
理想的引产方式可以提高引产成功率,同时可降低剖宫产率。
这里就我院2008年4月—2010年3月妇产科接收的足月妊娠产妇分组运用前列腺素、催产素、小水囊三种引产方式进行分娩的病例回顾,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4月—2010年3月妇产科接收的足月妊娠产妇150例,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31.2±0.3岁,孕周≥41周,孕次为1—5次,平均孕次
2.8±0.4次,产次1—3次,平均产次1.2±0.8次。
均因各种原因或自愿选择引产分娩。
入院后均给予全面体检,胎儿均为头位,头盆相称,无胎儿窘迫症,宫颈评分0.05。
2.2 宫颈bishop评分对比三组孕妇用药后12、24h宫颈bishop 评分提高情况见表2。
表2 三组孕妇用药后12、24h宫颈bishop评分提高情况对比[n,(%)]
组别例数≥3分≥2分0.05。
2.3 三组孕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三组孕妇用药后不
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情况见表3。
表3 三组孕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例数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羊水污染子宫过度刺激先兆子宫破裂
a组50 5 2 2 3 8 2
b组50 4 1 2 2 2 1
c组50 2 0 1 1 2 0
注:只有子宫过度刺激a组与b组对比p0.05。
3讨论
引产为产科较常见的分娩方式,临床上引产药物有很多,但其
引产成功率、安全性等各不同。
催产素为最常用一种,但其引产成功率相对较低,剖宫产率较高[2]。
引产成功率较高的引产药物,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引产质量。
前列腺素为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体液中的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促进宫颈成熟与子宫收缩的功效。
在分娩过程中机体分泌的缩宫素可以进一步促进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引发不间断的子宫收缩,作用于整个分娩过程[3]。
宫腔内放置小水囊为目前最安全、副作用最小、机体损伤最轻的一种引产方法,其作用原理是通过小水囊的牵拉刺激宫颈内口,促进宫颈成熟,同时可使宫内压增高,促进胎膜剥离,诱发宫缩。
本研究组中abc三组分别通过以上三种方法进行引产后,引产成功率与剖宫产率明显不同,其中以b组(催产素组)的分娩成功率最低,剖宫产率最高,分别与ac两组对比,引产成功率与剖宫产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且a组与c组促宫颈成熟度明显较b组高,说明前列腺素与小水囊均具有良好的促宫颈成熟作用。
综上所述,前列腺素与小水囊在引产中均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尤其是小水囊,因其副作用小,机体损伤轻,而且价格低廉,可作为基层引产方式广泛使用,但前列腺素可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故运用后应严密监测产妇与胎儿状况。
催产素的作用效果不是很理想,临床上与其它引产药物或引产方法联合使用,可提高其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晓华,刘书莲.米非司酮结合水囊用于中晚期计划分娩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163-164.
[2] 吉宜凤.计划分娩78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6):690.
[3] 于以莲,徐雷.前列腺素e_2栓剂用于过期妊娠引产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