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口腔炎的定义、诊断和护理查房

合集下载

口腔单纯性疱疹护理查房

口腔单纯性疱疹护理查房

总结
同时,给予患者舒缓疼痛的护 理,并提供口腔护理指导,有 助于患者快速康复和防止交叉 感染的发生。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口腔单纯性疱 疹护理查房
目录 简介 护理查房目的 护理查房内容 总结
简介
简介
口腔单纯性疱疹是一种常见的 口腔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口 腔内出现痛性水疱和溃疡。
护理查房是指护士定期对口腔 单纯性疱疹患者的口腔进行观 察和护理,并提供相应的护理 措施。
护理查房目 的
护理查房目的
监测口腔单纯性疱疹的病情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口腔溃疡和感染等并发症。
评估疼痛程度: - 利用疼痛评估工具(如VAS
评分)患者口腔疼痛进行评 估。
- 根据评估结果,提供相应 的疼痛缓解措施,如口腔镇痛 喷雾或局部麻醉药物。
护理查房内容
提供舒缓疼痛的护理措施: - 建议患者避免辛辣、酸性刺激物和
粗糙食物,以减轻疼痛感。 - 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漱口,保持口
腔清洁,减少感染风险。
提供舒缓疼痛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减 轻疼痛和不适。
护理查房目的
提供相关的口腔护理指导,帮 助患者加快伤口愈合并防止交 叉感染。
护理查房内 容
护理查房内容
观察口腔病变情况: - 注意口腔内出现的水疱和溃疡的数
量、大小、分布及变化情况。 - 注意是否有出血、渗液等症状,以
及是否有其他感染迹象。
护理查房内容
护理查房内容
给予口腔护理指导: - 告知患者口腔单纯性疱疹
是传染性疾病,应避免与他人 分享用具和餐具。
-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口腔卫 生用品,如软毛牙刷和中性漱 口水等。
总结
总结
口腔单纯性疱疹护理查房是对患者口腔 病变进行观察和护理的过程。

口腔疱疹

口腔疱疹

口腔疱疹锁定声明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

网上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断。

口腔疱疹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引发口腔疱疹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口腔疱疹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口腔疱疹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

目录1症状表现2潜伏现象▪前期症状▪后期症状3传播方式4易感人群5传染方式6临床表现7诊断依据8疾病预防9疾病治疗▪全身治疗▪局部治疗▪中医治疗▪饮食疗法▪基本药物治疗10国际疫情11中国疫情12注意事项13专家建议14分析验证15与口腔溃疡鉴别1症状表现原发性单纯疱疹(在儿童中的典型感染)可导致急性疱疹性龈口炎。

常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但通过口腔-生殖器接触,也可由Ⅱ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初起时为小水泡,很快破碎形成口腔溃疡。

当初起为局限性时,可与阿弗他口炎相似,但原发性疱疹常侵及附着龈和其他组织,而阿弗他口炎永远不会侵及附着龈。

发热和疼痛常随疱疹出现。

进食和饮水困难可导致脱水。

一般感染持续10~14天.然后病毒移至半月神经节并且可由应激反应,免疫系统中的变化或创伤再活化。

治疗为对症治疗。

包括全身止痛(如对乙酰氨基酚)和直接用棉拭涂布局部麻醉剂(如0.5%达可洛宁液或2%~20%苯佐卡因软膏)。

当病损范围较大时,可用5%利多卡因粘性溶液作为漱口水,在进食前含漱5分钟(注意:切勿吞咽利多卡因,因此药可麻醉口咽,喉咽部,甚至可能会厌部,必须监视儿童吸气的征象)。

继发性单纯疱疹,发作时在唇红缘上出现冷溃疡或更少见的是在硬腭的粘膜上出现溃疡。

小儿疱疹性口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小儿疱疹性口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小儿疱疹性口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儿童疱疹性口炎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粘膜传染病。

临床上,它具有自限性和复发性,最容易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婴儿身上。

疱疹性口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感染,在医学上被称为I单纯疱疹病毒。

其病因与常见感冒一样,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通常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感染,即病毒携带者通过咳嗽或打喷嚏将病毒传播到空气中,导致他人感染。

疱疹性口炎在冬春季节很常见。

婴儿出生后,体内有来自母亲的抗体,起到保护婴儿的作用。

这种来自母亲的抗体通常在6个月左右消失。

在2岁之前,婴儿没有完全产生新的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因此儿童没有抵抗力,感染病毒后很容易发生。

大多数病例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实验室检查仅用于最终诊断。

常用方法有非特异性疱疹病毒检查和特异性疱疹病毒检查。

疱疹性口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病时发热38~40℃,1~2牙龈、唇、舌、颊粘膜等部位的口腔粘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2~3mm,周围有红晕,溃疡形成后迅速破裂,覆盖黄白纤维素分泌物,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有时累及上腭和咽部。

疱疹经常发生在嘴角和嘴唇周围的皮肤上,儿童疼痛严重,所以他们经常易怒和哭泣。

因为疼痛,他们拒绝吃牛奶,经常流口水,颌下淋巴结经常肿胀。

3~5后天恢复正常,溃疡面也在1~2本周逐渐愈合,但局部淋巴结肿大持续时间较长,约2~3周后恢复正常。

大多数病例可以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实验室检查仅用于最终诊断。

常用方法包括非特异性疱疹病毒检查和特异性疱疹病毒检查,可明确感染类型;常规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升高。

中医称小儿疱疹性口炎为中医称"口疳"、"口疮"等等。

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调理不当、喂养不当、肆意食用脂肪、甜味、油腻、热,或喜欢吃油炸烤、内火、心脾热火、经络熏舌,或外感风热邪,邪热乘脾,攻击舌,腐蚀口腔肌膜,导致口腔黏膜破裂。

也可在高烧、急性传染病、长期腹泻、津液损伤、阴液损失冰不生火、虚火浮、烧舌、发病后发生。

疱疹性口炎——精选推荐

疱疹性口炎——精选推荐

疱疹性⼝炎疱疹性⼝炎亦称疱疹性齿龈⼝炎,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1-3岁幼⼉,也可发⽣在较⼤⼉童。

本病经1-2周⾃愈,颌下淋巴结肿⼤可持续2-3周。

【诊断程序】步骤⼀是否存在疱疹性⼝炎→重要疑诊线索多见于1-3岁幼⼉,初期在齿龈、颊粘膜、⾆及上颚、咽部出现⼤⼩如⽶粒样黄⽩⾊⼩疱疹,直径2-3mm,周围有红晕,1-2天后,疱疹迅速破溃成2-10mm浅溃疡,上有淡黄⾊的分泌物覆盖,旁边红晕有时融合成⽚。

也可侵及唇周⽪肤,常伴有齿龈红肿,颌下,颈上淋巴结肿⼤,有触痛。

步骤⼆能不能不是疱疹病毒引起的⼝炎→排除线索疱疹性咽颊炎: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好发于夏秋季,疱疹主要发⽣在咽鄂⼸,悬雍垂和软腭等处,有时见于⾆,⼀般不累及齿龈和颊粘膜,颌下淋巴结可以肿⼤。

溃疡性⼝腔炎:多由球菌引起,⼝腔黏膜⼴泛充⾎,⽔肿粘液增多,继之表现为⼤⼩不等、界限清楚的糜烂,可融合成⼤⽚并有纤维素渗出,形成的伪膜灰⽩⾊或浅黄⾊,擦去伪膜呈出⾎性糜烂⾯,多伴有发热等全⾝症状,周围⾎⽩细胞增⾼,中性粒细胞增多。

伪膜涂⽚可见⾰兰阳性球菌。

步骤三确诊的重要依据1.起病时发热达38-40度,出现⼝腔炎后,局部疼痛、流涎、拒⾷。

2.齿龈、颊粘膜、⾆及上颚、咽部出现⼤⼩如⽶粒样黄⽩⾊⼩疹,直径2-3mm,周围有红晕,1-2天后,疱疹迅速破溃成2-10mm浅溃疡,上有淡黄⾊的泌物覆盖,旁边红晕有时融合成⽚。

也可侵及唇周⽪肤,常伴有齿龈红肿。

3.颌下淋巴结肿⼤,有触痛。

【治疗程序】1.保持⼝腔卫⽣,补充维⽣素,预防继发感染,进⾷以微温流质为好。

2.局部可涂碘苷、冰硼散⽢油或稀类散,或擦鱼肝油软膏促其愈合。

3.可⽤0.5%丁卡因或2%利多卡因涂于患处⽌痛。

4.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10-20 毫克/kg.d,每4⼩时⼝服⼀次.【临床经验与注意事项】1. 观察体温,病初患⼉体温较⾼,防⽌⾼热惊厥,体温⾼峰2-5天.观察⼝腔疱疹愈合情况,⼀般4-6天后疼痛缓解即能进⾷,⼗天左右痊愈。

疱疹性口腔炎护理查房

疱疹性口腔炎护理查房

口腔X线片:观 察口腔内病变情

计算机断层扫描 (CT):了解 病变范围和程度
磁共振成像 (MRI):评估 病变程度和范围
超声检查:了解 病变部位和程度
活检:明确诊断, 指导治疗
诊断标准
病史:疱疹性口 腔炎患者,有发 热、口腔疼痛、 溃疡等症状
临床表现:口腔 黏膜出现疱疹、 溃疡,周围有红 晕
实验室检查:血 常规、C反应蛋 白等指标异常
并处理口腔问题
饮食护理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 油腻、刺激性食物
A
避免过硬、过热、过冷食 物,以免刺激口腔黏膜
C
增加维生素C和B的摄入, 提高免疫力
E
B 多喝水,保持口腔湿润
D
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 口,早晚刷牙
病情观察
01
观察口腔黏膜的疱疹 数量、大小、分布
02
观察口腔黏膜的疼痛 程度
03
观察口腔黏膜的愈合 情况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
2
刺激性食物,多喝水
增强免疫力:加强锻炼,
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调适
01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 面对疾病
02
学会自我调节,避免 焦虑和紧张
03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 保证充足的睡眠
04
加强与亲朋好友的沟 通,寻求支持和帮助
05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 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潜伏期:无症状, 病毒潜伏在体内
水疱期:口腔黏 膜出现水疱,破
溃后形成溃疡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观察白细胞、 红细胞、血小 板等指标
病原学检查: 检测疱疹病毒 DNA或RNA

疱疹性口腔炎护理查房

疱疹性口腔炎护理查房

查房总结
01
查房目的:了解患者病 情,评估护理效果
02
查房内容:患者病情、 治疗方案、护理措施
03
查房方法:观察、询问、 检查
04
查房结果:总结护理效 果,提出改进措施
05
查房反馈:与患者家属沟 通,了解患者需求
06
查房记录:记录查房过程, 为后续护理提供依据
3
护理查房注意 事项
患者隐私保护
01
环境因素:干燥、 高温、潮湿等环境 因素可能增加疱疹 性口腔炎的发病率
症状
01
口腔黏膜 出现水疱 或溃疡
02
疼痛、吞 咽困难
03
发热、淋 巴结肿大
04
口腔异味、 流涎
治疗方法
局部治疗:使用抗病 毒药物,如阿昔洛韦、
伐昔洛韦等
全身治疗:针对病情 严重、全身症状明显 的患者,使用抗病毒
药物、抗生素等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 清洁,使用漱口水、
口腔喷雾等
饮食调整:避免辛辣、 刺激性食物,多喝水,
保持口腔湿润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 心理状况,给予心理
支持和安慰
2
护理查房流程
查房前准备
01
确定查房时间:提前通知相 关人员,确保查房顺利进行
03
准备查房工具:如听诊器、 血压计等,确保查房时所需 工具齐全
02
护理查房过程中, 护理人员能够学 习到更多专业知
识和技能。
通过护理查房, 护理人员可以及 时发现问题,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
力。
护理查房有助于 护理人员之间的 交流与合作,提 高团队协作能力。
护理查房可以促 进护理人员对患 者病情的深入了 解,提高护理服
务质量。

儿科疱疹性咽峡炎的整体护理查房PPT课件

儿科疱疹性咽峡炎的整体护理查房PPT课件

便捷服务
提供便捷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减 少患儿的等待时间和不便。
疼痛管理
关注患儿的疼痛感受,采取有效 的疼痛管理措施,减轻患儿痛苦

沟通交流原则
与患儿沟通
用患儿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方式与其沟 通,了解其需求和感受。
与家长沟通
医护团队协作
医护团队成员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 协作,共同为患儿提供优质的医疗服 务。
出院指导文件编写
1 2 3
出院小结
详细记录患儿住院期间的治疗过程、护理措施和 效果评估,为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提供参考。
出院指导单
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出院指导方案, 包括饮食、休息、用药、复查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
健康宣教资料
提供疱疹性咽峡炎相关的健康宣教资料,帮助家 长更好地了解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
家庭支持
指导家长参与患儿的护理工作 ,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健康教育
向家长和患儿讲解疾病知识、 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提高其 自我护理能力。
随访指导
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指导,了 解患儿康复情况并提供必要的
帮助。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
高热惊厥
01
由于患儿高热不退,容易引发惊厥,表现为意识丧失、肢体抽
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避免刺激性食物 和饮料。
加强锻炼
鼓励患儿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和 免疫力。
05
查房过程中关键环节把控
查房前准备工作要求
护士应熟悉患儿病情,包括疱疹 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
理措施等。
准备相关查房用品,如手电筒、 压舌板、听诊器等,确保查房过
程顺利进行。
通知相关医护人员参加查房,确 保人员到位,提高查房效率。

疱疹性口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疱疹性口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疱疹性口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发表时间:2009-07-29T16:13:55.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姜沛纯 (大兴安岭林管局集团总医院黑龙江大兴安岭 1[导读] 疱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是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引起的,多见于1~3岁小儿,无明显季节性【中图分类号】R76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022-02疱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是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引起的,多见于1~3岁小儿,无明显季节性,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和托儿所中感染容易传播,引起流行。

其原发性感染是小儿口腔炎中最常见的原因。

1 诊断思路1.1病史要点1.1.1 1~3岁小儿,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和托儿所中感染容易传播,引起流行。

1.1.2 发病情况和症状急性起病者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8~40℃,有烦躁、拒食、流涎,较大患儿可诉口腔疼痛,进食后加剧。

1.2查体要点初期在齿龈、颊黏膜、舌及上腭、咽部出现如米粒样大小黄白色小疱疹,周围有红晕;1~2天后疱疹溃破成为溃疡,上有淡黄色的分泌物覆盖,旁边红晕有时互相融合成片。

也可侵及唇周皮肤,常伴有齿龈红肿、颌下、颈上部淋巴结肿大,有触痛。

一般无皮疹,偶尔在下腹部可出现疱疹。

病程长进食少的患儿精神差。

1.3辅助检查1.3.1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或稍低,可有淋巴细胞增高。

1.3.2其他检查CRP:<8μg/ml,合并细菌感染时可>8μg/ml。

1.4诊断标准1.4.1好发于6个月至5岁小儿。

1.4.2急性起病者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8~40℃,有烦躁、拒食、流涎、局部疼痛。

1.4.3在舌、颊内、唇内或齿龈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2~3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小溃疡,表面可覆盖白膜,局部疼痛,常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及齿龈红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告知医生患儿情况, 调整最佳治疗方案。
3. 穿柔软宽松的衣裤,嘱患儿多卧床休息。 4. 多饮水,条件允许下,多喝新鲜果汁 5. 遵医嘱给予药物抗炎、抗病毒等对症处理,使
用降温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必要时 使用药物降温。
舒适的改变 与口腔疱疹及炎症有关
➢ 目标:病人住院期间不适程度减轻,得到较好休 息
疱疹性口腔炎与手足口病的共性
➢共性:病因都是感染肠道病毒
➢ 发热、口腔溃疡、身上起疱疹、因为吃东西
疼而拒食……这些都是疱疹性口腔炎和手足口病 患儿的病状。疱疹性口腔炎和手足口病病原一致, 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可能致病的肠 道病毒有柯萨奇病毒A组4型、5型、9型、16型以 及B组2型、5型,EV71(肠道病毒71)型等等。
发病机制
• 传播途径: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接触患者的分泌 物及用物,飞沫传播等
• 传染源:阴性感染者和无病症的带病毒者是本病 的主要传染源
• 易感人群:4岁以下年龄发病最高
症状体征
➢ 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 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 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 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 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 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 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 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 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 腭区缘和腭垂。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 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③ 熟练的技术本身就起到了心理护理的作用,可以减轻患 儿生理上的痛苦,使患儿逐渐从惧怕治疗到愿意接受治 疗再到主动配合治疗,使患儿对护士产生依赖感。
心理护理
对环境改变及病情变化的恐惧
及顾虑。
➢ 措施:(1)患儿:
① 患儿入院后,很难一下子适应医院病房的环境,护士此 时要主动接近,哄抱儿童,在时间及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适当与患儿游戏、玩耍,增加护患之间的感情及心 理沟通。
② 注重语言修养,提高心理素质,多运用安慰性、鼓励性、 积极暗示的语言,给予患儿心理上的支持。对他们亲切 的轻拍、搂抱、抚摸等,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 患儿的心里无异于治疗的良药,甚至能起到药物所无法 达到的作用。
疱疹性口腔炎的护理查 房
定义
➢ 疱疹性口腔炎是一种由单 纯疱疹病毒所致的口腔黏 膜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 出现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 有自限性,易复发。特征 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在 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 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 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 色丘疹(淋巴结节)。大多 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型 (1~2周)。
疱疹性口腔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 临床上还观察到,手足口病引发患儿抽风等神经 系统症状的案例较多,而单纯的疱疹性口腔炎, 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感染,则引起抽风等重症症状 的几率要低很多。
病史简介
• 患儿汪兴博,因“发热2天” 入院。

患儿近2天无明显诱因开始发热,最高达40℃,给
予退热处理能降至正常,但数小时又复升,伴畏寒,无抽
体温过高 与病毒感染、肺部炎症有关 舒适的改变 与口腔疱疹及炎症有关 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防治及康复相关知识 潜在并发症 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 心理护理 对环境改变及病情变化的恐惧
体温过高 与病毒感染、肺部炎症有关
➢ 目标:住院期间患儿体温恢复正常 ➢ 措施:
1. 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安静,适宜的温湿度,各种 操作集中处理。
病情简介
➢ 生长发育史:正常,与同龄小儿相仿 ➢ 接种疫苗史:乙肝、卡介苗、百白破、麻疹、流
脑、乙脑,其他:按计划免疫 ➢ 家族史:无特殊异常
体格检查: T : 40℃ P :138次/分
R:38次/分 W:14kg
辅助检查: 血常规,肝功能,CRP,支原体
(IgM IgG)心肌酶谱等 。
护理诊断
疱疹性口腔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 区别 手足口病重症几率高
➢ 从症状表现来看,手足口病可能在手心、脚心、口腔、 臀部、膝关节皮肤等部位长疱疹,疱疹性口腔炎主要是在 口腔部长疱疹,但它们在临床上也可以同时发生。
➢ 尽管两者都为可自行恢复的疾病,致病因一致,但两 者引发重症的几率却差别很大。
➢ 手足口重症可引发脑干脑炎、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 肿的汹涌病情,死亡率很高。现在,引起重症的主要为 EV71病毒感染,而柯萨奇病毒引发的重症、并发症要比 EV71病毒低。
搐及咳嗽。在外院门诊输液治疗,患儿无好转,为求进一
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收住院。

患儿发病来神清,精神、食纳欠佳,大、小便正
常。

既往健康状况一般,否认乙肝、结核等传染病接
触史。
基本情况
• 姓名:汪兴博 • 性别:男 • 年龄:2岁 • 住院号:201609069 • 主诉:发热2天 • 住院诊断:急性咽峡炎
Hale Waihona Puke 知识缺乏缺乏疾病防治及康复相关知识
➢ 目标:患儿家长掌握与疾病防治有关的知识 ➢ 措施: 1. 讲解疾病的病因、传播途径、表现等相关知识,
消除焦虑。 2. 告知饮食、活动、用药等相关注意事项。 3. 解释各项操作、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取得配合。 4. 指导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告知护
士或医生。 5. 出院时予出院指导。
潜在并发症
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
➢目的:能及时发现患儿出现的并发症 ➢措施:1、遵医嘱给予快速降颅压药物,并
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巡视 • 2、准确记录出入量及尿量,如有异常及时
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 3、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口腔变化,及时
查看各项辅助检查
心理护理
对环境改变及病情变化的恐惧
➢ 目的:能及时发现及解决患儿及家属出现的心理问题
➢ 措施: 1. 保持口腔卫生,以增加舒适感。患儿口腔疼痛,
使用康复新液含漱治疗。防止呛咳。 2. 不食热、辣等刺激性食物,减少患儿口腔疼痛。 3. 提供适宜的环境,护理操作轻柔。 4. 保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舒适柔软。 5. 及时修剪患儿指(趾)甲 ,防止抓破皮肤。 6. 加强巡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皮肤等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