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真题

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真题
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真题

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01年-15年)解读

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 2001年 一、名词解释(15) 1、中东 2、地理大发现 3、大洋洲 4、尼罗河 5、巴黎盆地 二、简述题(20) 1、世界地理环境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 2、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布的影响 三、填图题(图) 在图上填出(15) 1、统一后的德国国界和国名(1) 2、鲁尔区的大致范围(2) 3、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中德(部)运河、基尔运河(1) 4、城市:不莱梅、汉堡、柏林、波茨坦、波恩、法兰克福、慕尼黑(各1) 四、论述题 1、对比分析北美和拉美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特征 2、简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2002 一、名词解释(20) 1、中国经济地理 2、人口构成 3、华南农业区 4、京津唐工业地带 5、经济地带 二、分析论述题(80) 1、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说明我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异的基本态势 3、说明新中国工业布局演变的特点 4、说明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5、结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说明部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2003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GNP 2、第三次科技革命 3、后发优势 4、涓滴效应 5、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 6、点—轴开发模式

二、填图题 在日本地图上填绘日本八大地方(区)、十三个经济地域(要求划出各地方、各经济地域的大致界限并在相应位置写出其名称),并在相应位置出东京、大阪、北九州、札幌四个城市。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国西南区农业地理特征 2、浅述基本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和动因 3、简述现代科学技术对产业而已的影响 四、论述题 1、试析当代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功能 2、试析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功能 2004年 一、名词解释(5*6=30) 1、经济区位 2、网尼克指数 3、“三湾一海”地区 4、霍尔木兹海峡 5、温带海洋性气候 6、区位商品性 二、简答题 1、主导产业有哪些基本特征?选择主导产业的判断指标主要有哪些?(15) 2、试述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10) 3、试述对中国自然资源的总体评价(15) 4、简述美国的地理位置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15) 三、填图题(15) 在图上填出英国11个标准区的名称及大致范围、赫布里底群岛、泰晤士河、奔宁山脉 三、论述题(25*2=50) 1、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长江三角洲及沿岸地区的认识 2、试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来分析欧盟的发展 2005 一、名词解释(40) 1、按劳动地域分工 2、京津唐工业基地 3、主导产业 4、经济地域 5、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二、简答题(60) 1、简述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2、简述战后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特点 3、简要评析东北老工业区振兴发展的条件 4、试对我国能源进行简要的经济评价

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历年考研真题

自然地理学(2002) 1 概念 平推断层地面净辐射径流模数丰水年组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草甸与草原长日照植物包气带生物阻限 2 填空 逆温根据成因不同可以分为那三种----- ----- -------- 气象学中 A表示--------------气团 E-----------气团在气候类型中 A代表什么气候E 代表----------气候 距今约6亿年古生代的--------------------纪认为是地球--------大爆发的时代 新月型沙丘属于-----------向沙丘,沙丘走向一般与风向----------. 在多风向作用下往往形成--------------沙丘 黄土虽然缺乏水平-----------理但是垂直--------理却极为发育 生物海岸有------------和-----------------两种 植物群落的演替按发展方向分为---------------演替和--------------- 3 简答 发现中间凹陷周围隆起的环状地貌形态是否可以判断为火山口地貌? 流水对物质搬运有那些形式 动物扩散的3种途径 水位过程线和水位立时曲线的不同 4论述 论全球气温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全球降水量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土壤资源损失和破坏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南半球雪线低于北原因 自然地理(2003) 1 名词 假整合地堑大陆岛和海洋岛河漫滩二元结构峰丛逆温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指示植物生物量和生产量辐射适应 2 简答

A 地质年代中第四纪分为哪几个世 B 根据成因和沉积结构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哪四种类型 C 大气对流层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D 为什么热带气旋 73%以上发生在北半求 E 柯本的温暖多雨气候带包括哪三气候类型 F 流水的线状侵蚀作用有哪三种形式 G 植物群落中种群个数的水平分布方式有那些? H 海洋动物群落划分有哪几个生态带 I 土壤资源丧失和退化的主要途径 J 以知某流域的径流模数是100000M/KM.年问该流域的年平均径流深度是多少毫米? 论述 1 看图说明该河流水量补给可能有那些类型? 2北半球山地南坡雪线一般高于北坡但西拉吗呀山却相反原因何在? 3简述地球板快边界类型和特点 4分析城市气候的各种岛效应 自然地理(2004) 一,名词解释 1,单斜山与方山 2,地面有效辐射 3,喀斯特漏斗 4,先锋群落(植被) 5,多度与盖度(植被) 6,径流系数(水文) 7,变差系数(水文) 8,凋萎系数(土壤) 9,淀积层(土壤) 10,孔道 二,判断 1,片岩是沉淀岩中的一种类型 2,花岗岩属于中性的岩浆岩

人文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A、经济地理学 B、人文地理学 C、文化地理学 D、政治地理学 2.首创“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的是希腊学者。 A、希罗多德 B、希波革拉第 C、柏拉图 D、埃拉托色尼 3.编著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 A、竺可桢 B、胡焕庸 C、张相文 D、李旭旦 4.制度文化亦称为文化。 A、社会 B、政治 C、经济 D、法律 5.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 A、接触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6.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除历史、政治、社会经济因素外,还有。 A、自然因素 B、行为因素 C、气候因素 D、海拔因素 7.人口迁移一般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的行为。 A、出生地 B、定居地 C、迁入地 D、迁出地 8.1934年,在《人口革命》一书中提出了人口转变理论。 A、寇尔 B、布莱克 C、兰迪 D、诺特斯坦 9.人口构成,又称人口结构,指的是内部不同属性之间的比例关系。 A、人地系统 B、生态系统 C、社会系统 D、人口系统 10.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人口压力说,二是说。 A、食物短缺 B、食物过剩 C、宴享 D、需求 11.原始农业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业类型,即农业。 A、狩猎 B、采集 C、定居 D、迁移 12.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是与生产能力过剩。 A、需求不旺 B、需求过旺 C、需求稳定 D、需求波动 13.种族是指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A、文化形态 B、社会形态 C、自然体质 D、心理素质 14.一般认为,是语言产生的唯一源泉。 A、思维 B、劳动 C、行为 D、心理 15.以下属于宗教传播方式之一的是。 A、交流和转教 B、经商与贸易 C、武力侵略 D、文化侵略 16.以下属于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是。 1 / 5 A、资源价值 B、收入水平 C、距离远近 D、感知环境 17.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界限。 A、移动 B、通勤 C、地域 D、网络 18.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 A、区域 B、国家 C、地区 D、世界 19.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提出了世界战略重点“陆缘”学说。 A、麦金德 B、马汉 C、柯恩 D、斯皮克曼 20.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是。 D、印欧语系C、闪一含语系、科依桑语系A、汉一藏语系B得分

福师《综合自然地理学》模拟题

福师《综合自然地理学》模拟题 一、名词解释题: 1.环境 解析:P1。 2.波尔兹曼统计熵 解析: 统计熵是奥地利物理学家波尔兹曼(Boltzmann)运用统计物理学理论,在研究系统热力学几率过程中首先建立的概念,它说明了热力学熵在微观方面的统计学意义。统计熵是对热力学熵的微观上的统计解释.也可以这样理解某个宏观状态的熵等于波尔兹曼常量乘以相应微观状态数的对数。熵是混乱度的量度,与某个宏观状态对应的微观状态数越多,它的混乱度就愈大,熵也越大。系统的有序和无序反映的是系统可能出现的微观状态数目的多少,微观状态数目越多,表明系统越无序,反之,系统则越有序。 3.干湿度地带性 解析:即经度地带性。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以中纬地区较明显。因在一般情况下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也就是主要因水分条件的变化所致,又称“干湿度地带性”。 4.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解析:p62 二、填空题: 1.自然地理系统最先出现的圈层是(大气圈)和(岩石圈),而后出现(水圈), 再后出现了(生物圈),与此同时,地球表层的最后一个自然圈层(土壤圈)也产生了。 2.土地分级单位自下而上可分为(相)、(限区)和(地方)。 3.影响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二:(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 4.综合自然区划的两个基本原则是(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5.地球表层的界限是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石圈的底界)。 解析: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至今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科学问题。但就全球尺度的自然地理环境而言,目前大多数自然地理工作者基本接受了А.Г.伊萨钦科的观点,即地理壳的上限在对流层顶,下限在沉积岩石圈的底界(约在地面以下5~6公里)。因为对流层和水圈参与着太阳能所引起的地理壳的积极的物质循环,沉积岩则是由所有三个无机圈和有机体的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从对流层到沉积岩石圈的范围也是生命有机体可能生存的区间,而在这一区间之外,自然地理环境的内部联系就显著减弱了。概括起来,А.Г.伊萨钦科划定边界的依据有三个方面:①自然地理环境的内部联系在上、下边界处显著减弱; ②太阳能的作用在上、下边界内显著;③生命物质在上、下边界内集中存在。而在具体的研究中,陈传康的观点是值得重视的。 6.(正)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负)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 解析:反馈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如果反馈的结果是抑制系统偏离原状态的就是负反馈。控制系统有一理想状态或调整点,在这个点的附近,系统保持着稳定状态。负反馈能制止或扭转某种脱离调整点的趋势,使系统回到调整点来。正反馈与之相反,反馈结果加剧了系统偏离调整点的趋势,使其脱离原状态。正反馈可以引起“雪球效应”,最终使原系统瓦解。 三、单项选择题: 1.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 C )。 A.自然区 B.限区 C.相 D.地方 2.对于地表化学元素的迁移,( C )是最主要的动因。 A.空气 B.水 C.生物有机体 D.土壤 3.彼列尔曼根据化学元素迁移条件,把地表面上各种各样的形态分为三种基本处境,不包括 下列的哪一项( B )。 A.残积处境 B.平亢地处境 C.水上处境 D.水下处境 4.形成地貌基本格局的能量因子不包括是( D )。 A.太阳能 B.地球内能 C.潮汐能 D.生物能 5.下列哪个不是对非地带性单位的划分?( D )。 A.自然大区 B.自然地区 C.自然区域 D.自然地带 四、简答题: 1.试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解析:p29 2.地区性的表现有哪些? 解析:地区性是地带性单位内的非地带性分异。地区性是由海陆分布带来的经度省性与大地构造—地

人文地理学期末试题

咸宁学院资环学院 2009年秋季学期 2008级地理教育本科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闭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人文地理学 2、城市化 3、综合国力 4、文化 5、国家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地理环境由无机的、有机的、社会的三个方面要素构成,分别受自然规律、生物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 2、李特尔被公认为近代人文地理学开山大师,拉采尔被视为政治地理学的开创人。() 3、白兰士的人地关系思想可概括为可能论或者或然论。() 4、文化决定论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思想。() 5、人地关系论就是人地关系各种理论、思想的汇总。() 6、按性能和作用我们可将光源划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 7、人口是一个综合概论,它包括了时间与空间、数量与质量、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 ) 8、自然资源的丰饶程度对国家安全及国家实力的影响愈显重要。() 9、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传统观念不是科学的环境观。() 10、生产力水平越高,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因素作用越强,自然因素作用弱。() 11、近60多年来,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基本未变。() 12、旅游地有等级之分,共分四级。() 13、政治地图有三个层面: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国内层面,其中国家层面是研究的重点。 ( ) 14、拉采尔的政治地理思想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15、领土的形状和大小对一国国力和国家安全有很大影响。()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54分) 1、简述文化隔膜机制。 2、马汉的“海权论”主要观点及该理论的影响。 3、中国目前国内旅游客流间流动规律。 4、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5、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6、简述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 7、简述人口迁移的形成机制。 8、简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福建师大自然地理考研真题

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02~10) 2002年自然地理学 一. 简答题(54) 1. 简述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6) 2. 简述李四光地质学包括哪几种构造体系?(6) 3. 大气降温过程有哪几种途径?(8) 4. 简述大气经向三圈环流中的信风环流圈(Hadley 环流圈)的形成过程(6)。 5. 拉梅奇(Ramage,1971)所绘制的全球季风分布图,其判别季风的主要依据是什么?(8) 6. 太阳天文辐射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6) 7. 简述地球上水循环的“海陆循环”过程。(6) 8.简析绿色植物对美化环境有哪些主要作用?(8) 二.论述题(46) 1. 试论述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的基本特点。(15) 2. 简析我国土地沙化的基本情况,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特别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13) 3. 试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18) 2003年自然地理学 一.简答题(82) 1.地球表面有那些特征?(9分) 2.什么叫三圈环流?它是怎样形成?(12) 3.简述海底扩张说的要点。(12) 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怎样流动的?(12) 5.马克耶夫亚欧大陆理想自然带分布有哪些基本特点?(10) 6.自然区划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什么是自上而下的方法?(15) 7.什么叫自然综合体?(6) 8.什么叫生物多样性?(6) 二.论述题(68分) 1.试述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19) 2.简述土地评价的对象,原则与方法。(19) 3. 如何正确理解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试举例说明。(30) 2004年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 太阳总辐射 2.饱和水气压 3.反气旋 4.河漫滩 5.河网密度 6.径流深度 7.阳离子交换 8.老成土 9.生物群落10.地域分异规律 二、论述题 1. 试分析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地质因素对风化作用的影响。 2. 下图显示处于中小地形的三个不同地貌部位(1)(2)(3),分析各个部位的处境特点,及其对土壤和植被发育的影响。 3. 分析海陆分布态势为什么导致由沿海向内陆的自然景观表现出规律性的地域分异,并举出最典型的表现形式。 4. 分析地域分异的纬度地带性分异与垂直带性的关系。 2005年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上海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上海师范大学2000年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简答 1.试述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2.拉采尔的主要学术观点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涵 4.人地关系可能论 5.人与自然共同创造 6.上海市的农业分布自近郊至远郊为蔬菜带,花卉带,乳奶带,棉粮带,这是何种区位理论 7.地理中的景观术语与社会生活中的景观有什么不一样8.引力模式9.增长极10.点轴开发模式11.劳动区域分工 12.人类历史上人口自然增长的三个阶段13.人口容量14.PRED问题15.逆城市化 16.麦金德的中枢地带,世界岛,新月地带各指哪些地区17.文化区的划分依据 18.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的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19.民族的划分的基本要求20.认知地图 二.任选其中的六题回答 1.扶贫工程中不少地方采取了移民迁出的方法,为什么不能通过增加投资,输入人力的方法加以解决呢?为什么不鼓励人民战天斗地来改造自然环境来解决呢 2.某省进行城镇体系规划,有人提出建设一座百万人口的中心城市,而其他地区则规划数以几百个的万人以下的小城镇,这种规划设想对不对,为什么? 3.有人主张为减少大城市的交通,住房紧张状况应严格控制人口。禁止其他地区人口和流动人口进入城市,这样做对吗?将造成怎么样的后果 4.某地区开辟了一旅游基地,经过测算门票收入在十年内收不回成本,有人认为这种开发不合理,不经济,还有人主张从区域范围看是合理的经济的,

那种观点对?为什么 5.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城市群的区位优势 6.当前世界经济区域化战略中地缘战略对策7.当前世界经济区域化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论述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 2.对比“优先发展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发展”和“积极发展小城市适当发展中等城市,控制大城市的发展”两中战略思想的利弊 3.论加强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 2001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填空 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2.地理学主要特点 3.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 4.中心地理论的创始人 5.农业区位论的创始人 6.麦金德提出的地缘政治理论二辨析 1.区位,区域,景观2.人口,人民,民族,种族3.环境,资源,能源4.实证主义,人本主义5.人文地理学,文化地理学 6.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生产关系决定论 三解释 1.增长极 2.重力模型 3.劳动地域分工 4.逆城市化 5.行为矩阵 四.论述 1.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与地理的关系 2.运用人文地理原理论述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和基本战略 3.我国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问题 4.文化的现代性和多样性 5.经济全球

考研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

考研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 人文地理学 一、简答题 1、什么是人文地理学?说明人地关系研究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意义和地位 2、怎样理解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综合性和区域性 3、什么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关系? 4、试比较资源危机论与资源无限论的不同观点与共识各有哪些? 5、如何全面理解持续发展的概念? 6、规定持续发展所应达到标准的原则有哪几项?相应的持续发展的目标有哪几项? 二、综合分析题 1、试从人地关系历史发展过程,正确分析和评价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试比较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产生的背景和主要观点,并评价这两种观点。 3、试以中国或全球的实际为例,分析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当今全球性资源、环境、区域发展问题的核心。 4、以你熟悉的某个区域为例,说说三大全球问题在该区域的表现,试提出在该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5、比较三大全球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同表现,世界各国在环境问题和持续发展问题上有哪些共识? 6、试就某个人文地理学研究课题设计一份调查提纲。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 2、综合人文地理学 3、资源问题 4、环境问题 5、人地协调论 6、人地适应论 7、人地关系的动态性 8、区域可持续发展 二、简答题 1、阐述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白吕纳的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 2、什么是人口爆炸?人口爆炸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3、举例说明区域文化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4、从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出发,阐述什么是正确的资源观? 5、叙述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共识 6、分别画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的研究模式图 三、问答题 1、试以某个区域为例,说明人类应该如何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为什么说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 3、比较调查研究方法与实验研究方法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作用、优势和局限性。 4、举例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大全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汇总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关于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

关于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 卷试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学科特性是社会 性、、 。 2.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形式文化 区、、 。 3.最重要的人口自然构成是、 。 4.关于农业的起源 有、两种主要学说。 5.世界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和佛教。 6. 早在30年代我国人口地理学家就提出了一条从黑龙江瑷珲(现称黑河)到云南 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7. 按照语言谱系分类法,英语和德语都属于语系日耳曼语族;汉语属于语系。 8. 凡是能激发旅游者的,对旅游者有吸引力,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 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9. 英国政治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了 “”学说。 10. 近代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创立的, 创立了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区位论。 11.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广泛最核心的思想是既满足的需要,又不对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1.在近代,对世界人文地理学影响最大的学派是——()

A. 德国学派 B.法国学派 C.美国学派 D.英国学派 2.汤因比的“文明”发展理论,其要点不包括——() A.挑战和应战 B.逆境美德 C.中庸之道 D.命定论 3.一般来说,市场园艺农业的主要产品不包括——() A.水果 B.花卉 C.油料 D.蔬菜 4.当前,穆斯林最多的亚洲国家是—— () A.中国 B.伊拉克 C.菲律宾 D.印度尼西亚 5.当前,最多拉丁美洲国家的官方语言是—— () A.法语 B.汉语 C.西班牙语 D.葡萄牙语 6.目前,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是—— () A.欧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7.以领土规模论,美国属于——() A.大国 B.中等国 C.小国 D.特大国 8.在中国,最晚形成的南 方方言是—— () A.粤方言 B.客家方言 C.湘方言 D.吴方言 9.下列国家,宗教现象最 简单的是—— () A.伊拉克 B.印度 C.俄罗斯 D.以色列 10.下列世界特大城市,不临海的是—— () A.莫斯科 B.里约热内卢 C.东京 D.上海 1、文化区(举例说明): 2、人口转变: 3、城市化: 4、国家(政治地理学角度): 5、地理物象:

福建师范大学自然地理考研真题

2001——2007年 福建师范大学普通自然地理和中国自然地理试题 普通自然地理 01年 一名词解释 1河流阶地 2地面有效辐射 3相对湿度 4海陆风 5径流系数 6地下水总矿化度 7土壤诊断层 8阳离子交换量 9顶级群落 10自然区划 二简答 1根据源地特点,可将气团分为哪几类? 2简要分析河流水量补给各种形式的特点。 3分析母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4简述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布,主要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特征;保护江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的天然林和建设生态林有哪些重要意义? 三论述 1分析沟谷流水地貌的发育过程。 2比较热带季风气候与副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3阐述土壤的地狱分仪规律,各举一例,并分别指出这些分异规律的主控因素。 4从能量流动与转换角度阐述生态金字塔的形成机理,并进而分析人口数量与食物结构改善的关系。 02年普通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 1叠置河 2准平原 3辐射平衡 4城市海岛效应 5径流模数 6模比系数 7碱化过程 8土壤新生体 9生境 10地带性分异规律 二论述 1行星风系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包括哪些气压带和风带?季风是怎么形成的?东亚季风与东南亚季风在成因和气候特点上有何差异? 2阐述土壤发生学分类制与土壤诊断学分类制的基本观点及其主要差别。 3试述土壤的组成及形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农业生态系统有何特点?应如何对其进行合理调控? 03年普通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 1大地水准面 2岩浆岩 3地貌外营力 4活动积温 5水的总硬度 6盐基饱和度 7土壤垂直带性 8生态因子 9食物链 10辐射干燥指数表达式 二论述 1试述风化壳的基本类型,主要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2试述全球低纬度基本的气候类型,分布的地理位置,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3阐述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4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已有的方案中,对柴达木盆地应归青藏高原或西北区存在不同看法?请根据区划的基本原则阐述你的观点。

陕西师范大学历年人文地理考研真题回忆版

陕西师范大学2015人文地理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简答 1.文化区的定义,形式文化区和功能文化区以及乡土文化区的区别及联系 2.中国人出国旅游大部分是购物,因此中国人有“购物??”(意思是中国人带回很多外国产品)但很多产品上都写有made in china ,s试用人文地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出现这中现象的原因。 3.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手绘???世界人口分布模式图。 4.中国语言分布复杂多样,试分析原因。二论述 1. 论述人文地理的三大支柱,并解释三者之间的联系。 2. 宗教的定义,以及世界上主要宗教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3. APEC的英文全称是?APEC重返中国对中国有什么意义? (15年题型变化比较大,改卷尺度相对比较松) 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试题 1名词解释(5个) 都市连绵区人居环境主题公园区域规划好像是产业集群?2简答(4个) 区域分析的基本思路如何理解“风水” 还有二个忘啦,不好意思啊,想起再补上吧 3论述题{25分一个,共二个) 人文地理学方法论 结合我国经济地理的发展历程谈谈其研究趋势 数学变化也是很大,不像以前的分极限、导数、积分这样几块,而是分三部分,二大部分是计算题,第三部分是证明题,集中在高数下册的内容,多元函数的居多,要注意 啊!! 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真题 (这是我自己回忆的) 一、名词解释 1.城市地域结构 2.敞田制 3.行为文化 4.地缘政治 5.人口容量 二、简答题

7. 什么是农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的内容及几个圈层的内容? 8.简述地理环境决定论,文化决定论,和谐论及其之间的差别? 9. 简述城市与乡村的区别? 10.简述人本主义方法论及其特点和影响? 11.简述二战后世界工业的转移趋势及北美工业带和欧洲工业带。 三、论述题 12.论述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四、案例分析(20分) 材料:以延安红色文化为例,可能涉及文化产业相关知识(具体的内容很多不 再详述)。 大体要求是以文化地理的内容及方法论,红色文化地理的要素、内涵及其价值功能(此题书本内容涉及不多没记清)。 2012年人文地理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政治整合 2、聚落 3、第五产业 4、北美工业带 5、地中海农业 二、简答(共90分) 1、以亚洲为例,分析宗教在空间上的相互影响 2、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优缺点 3、文化整合 4、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5、旅游地文化及其特征 6、以机械工业为例,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三、论述(共40分) 1、分析城市化、基本内涵和动力机制 2、以中国人口转变为例,用人口转变理论分析人口转变模式,并分析人口稳定增长和适度人口的意义 2011年人文地理 一.名词解释 1.迁移农业 2. 第五产业 3. 农业区位论 4.功能文化区 5.逆城市化 二.简答题 1. 简述环境感知论 2. 简述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示 3. 简述政治地理过程

江苏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中泓线 2.雾霾 3.蒸发率 4.断层 5.河流侵蚀基准面 6.水-土-植系统水文循环 7.土壤质地 8.地理耗散结构 9.光饱和点 10.碳循环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2分,共60分) 11.简述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类型。 12.简述戴维斯的侵蚀循环理论。 13.简述包气带的水分动态及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14.简述植物散发及其影响因素。 15.简述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三、论述题(共50分) 16.试述中国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15分) 17.试分析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15分) 18.试述中国地理景观格局演变的过程及其驱动机制。(20分)

一.名词解释(4分*10个=40分)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变质作用 3.温度层结 4.气候 5.潮间带 6.成冰作用 7.河漫滩 8.河口三角洲 9.土壤机械组成 10.生物化学循环 二.简答题(5题,共60题) 1.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12分) 2.简述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原因有哪些? 3.简述相应水位曲线的定义和绘制方法,并说明相应水位曲线在水文工作中的意义。(12分) 4.按照海洋能在形式上的差别,可分为哪些类型,并简述海洋的大气环境效益。(12分) 5.简述生物在土壤形成中作用。(12分) 三.论述题(3小题,共50分) 1.论述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20分) 2.在实际研究工作中,进行地学数据的时间尺度推绎时,哪些因素值得重点考虑?并简要描述数据的时间尺度推绎方法?(15分) 3.论述研究地理综合体的整体功能和效应对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15分)

人文地理学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A、经济地理学 B、人文地理学 C、文化地理学 D、政治地理学 首创“地理学”

福建师大自然地理真题

一. 简答题(54) 1. 简述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6) 2. 简述李四光地质学包括哪几种构造体系?(6) 3. 大气降温过程有哪几种途径?(8) 4. 简述大气经向三圈环流中的信风环流圈(Hadley 环流圈)的形成过程(6)。 5. 拉梅奇(Ramage,1971)所绘制的全球季风分布图,其判别季风的主要依据是什么?(8) 6. 太阳天文辐射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6) 7. 简述地球上水循环的“海陆循环”过程。(6) 8.简析绿色植物对美化环境有哪些主要作用?(8) 二.论述题(46) 1. 试论述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的基本特点。(15) 2. 简析我国土地沙化的基本情况,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特别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13) 3. 试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18) 2003年自然地理学 一.简答题(82) 1.地球表面有那些特征?(9分) 2.什么叫三圈环流?它是怎样形成?(12) 3.简述海底扩张说的要点。(12) 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怎样流动的?(12) 5.马克耶夫亚欧大陆理想自然带分布有哪些基本特点?(10) 6.自然区划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什么是自上而下的方法?(15) 7.什么叫自然综合体?(6) 8.什么叫生物多样性?(6) 二.论述题(68分) 1.试述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19) 2.简述土地评价的对象,原则与方法。(19) 3. 如何正确理解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试举例说明。(30) 2004年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 太阳总辐射 2.饱和水气压 3.反气旋 4.河漫滩 5.河网密度 6.径流深度 7.阳离子交换 8.老成土9.生物群落10.地域分异规律 二、论述题 1. 试分析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地质因素对风化作用的影响。 2. 下图显示处于中小地形的三个不同地貌部位(1)(2)(3),分析各个部位的处境特点,及其对土壤和植被发育的影响。 3. 分析海陆分布态势为什么导致由沿海向内陆的自然景观表现出规律性的地域分异,并举出最典型的表现形式。 4. 分析地域分异的纬度地带性分异与垂直带性的关系。

人文地理学 试题

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多种活动为研究对象。 A、自然环境 B、心理行为 C、社会经济 D、环境生态 C 分,是以保有共同的遗传的自然特征为依据的。 A、形态 B、生理 C、体质 D、心理 10. 以下属于民族特征之一的是。 A、共同的历史 B、共同的生理 C、共同的行为 D、共同心理素质 11. 语言分类中应用最广的方法是分类法。 A、谱系 B、类型 C、结构 D、形态 12. 世界三大宗教除佛教,基督教之外,还有。

A、犹太教 B、印度教 C、伊斯兰教 D、神道教 13. 国外流行的两种旅游动机分类法之一的是分类法。 A、托马斯·库克 B、麦金托什 C、斯塔特勒 D、特尔裴 14. 地理物象呈衰减的规律性。 A、方向 B、速度 C、规模 D、距离 15. 政治地理结构可分为政治空间结构和结构。 A C 16. A C 17. A 18. A C 19. A C 20. A 1. ②、③、④。 2. 文化的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 3. 民俗作为民族社会心理的表现形式,其内涵的特征有 、、、。 4. 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①、②、 ③、④。 5. 发源于中国的宗教有和。

6. 旅游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①、 ②、③。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具有特定的内核:一是注重区域与定向,二是人地关 系的传统。() 2. 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白吕纳在《人地学原理》一书中,把人生地理事实分成 六纲三目。() 3. 英国人口统计学家拉文斯坦推论,迁移发生率与源地、目的地之间的距离 成反比。() 4. 商业农业是工业社会中农业和商业迅速发展的产物。() 5. 种族的划分是一个纯自然的特征划分,从某种意义上,只有相对的意义。 () 6. 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建制往往对语言的传播扩散起着决定性影响。() 7. 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外部动因或动力。() 8. 环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 解释的过程。() 9. 自然边界是以双方共认的某些人文特征而划定的边界。() 10. 人的生物特性与文化传统的传递与继承方式相同。()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种族 2. 功能文化区 3. 人地相关论 4. 旅游业 5. 政治地理单元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 简述语言的本质特征 2. 简述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 简述布莱克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 六、综合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试论当今世界工业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人类社会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如何? 参考答案

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636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636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小题3分) 1.分水岭 2.构造土 3.土壤微域分布 4.生物群落 5.趋异适应 6.行星风系 7.动力变质作用 8.水的总矿化度 9.径流模数 10.绝热冷却 二、简答题(每题15分) 1.什么是泥石流?其形成条件有哪些? 2.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中有什么特点? 3.我国河流的年内、年际变化特点?举一条河流分析其年内年际变化。 4.全球降水分布有什么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举例分析你熟悉地区的降水特征和原

因,并分析其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1.变性土有哪些特性?试分析其成因。 2.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又是如何影响地形?低纬度气候有哪些类型,分析其特点及成因。

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636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小题3分) 1.分水岭 答:除山脊外,高原、丘陵、平原,甚至一条冰川,一个洪积扇都可成为分水岭。分水岭的移动常常导致主山脊线与主分水线不一致。侵蚀基面高低差异及分水岭距局部基面远近不同,分水岭两侧岩性、构造与地貌特征不一致,都可引起溯源侵蚀差异和分水岭移动。 2.构造土 答:构造土,多年冻土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地貌标志。由疏散沉积物组成的地表因冻裂作用和冻融分选作用而形成网格式地面。根据组成成分,可分为泥质构造土和石质构造土。石质构造土中最典型的是石环。石环从平面上看它是一种以细粒土或碎石为中心,边缘为粗砾所围绕的圆形地貌。 3.土壤微域分布 答:土壤的微域分布规律指在小地形影响下在短距离内土种、变种甚至土类和亚类既重复出现又依次更替的现象。如在黑钙土地带的高地上,相应地见到淋溶黑钙土、黑钙土和碳酸盐黑钙土;在黑钙土地带低洼地上则出现盐化草甸土、盐渍土或盐化沼泽土。 4.生物群落

湖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真题

05年真题科目:区域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计42分) 1.区域发展的内涵 2.GDP 3.环境缓冲能力 4.配第-克拉克定律 5.地区生产专门化 6.人口容量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48分) 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 3.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内涵 4.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5.什么是区域发展硬环境 6.城市化过程 三。论述题(每题14分,共计70分) 1.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2.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3.根据点轴开发模式和网络开发模式,阐述某个具体区域的发展 过程 4.阐述怎样搞好我国西部大开发 5.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例,论述怎样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05真题科目: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泰勒的文化定义 2.政治空间结构 3.寇尔的人口转变模式及其数量界限 4.敞田制 5.第五产业 6谱系分析法 7.城市等级规模法则 8.感知环境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邦奇(W.Bunge)的人类大陆图 2.简述C.O.索尔对农业起源的推论 3.从佛教的传播简述佛教的主要教派 4.简述消费者购物行为的类型及其特征 5.简述马汉海权论战略的核心思想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程,试论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2.何谓可持续发展理论,试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分析人地协调论与可持续发展论的关系 3.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试分析当地的人文地理特征,并探讨该地实现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06年真题科目:区域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地区生产专门化 2.点轴开发模式 3.经济区划 4.可更新资源 5.软环境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2.区域发展的内涵 3.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4.适度人口 5.PRED战略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判断标准 2.阐述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原因 3.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和工作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