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动作中美学论文

合集下载

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

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

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摘要:中华武术,国之瑰宝。

中华武术作为悠久文化的一部分,不单拥有锻炼自我保护的实际用途,并且还拥有独一无二的美学特征。

武术之美是根据武术的动作、表情、功夫底子等一些外在风范来诠释出的,所以影响到了习武者个人的经验和看客的体会,让心情愉快、舒心而意会到中华武术之美。

关键词:武术套路;美学特征;艺术性中华武术,独具特色,源远流长。

中华武术聚集五湖四海的精粹,采用中国民族特征,印天然环境来景物,展天地之转化。

中华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优秀文化的珍贵遗产,它经历过数千年的历史岁月的进阶下兴盛到至今,中华武术的基本结构都已经慢慢步入无暇。

以武术套路而言,它的操练可以反应人身体形体美而且还有进攻与防守作用的健身作用,使人可以感到视觉享受。

它不同的拳法,工具活灵活现的演出,让大家蔚为大观,让看客故事到中华武术美的影响,习武者展现出的民族风范和民族精神更加让大家激昂。

不过,中华武术套路这方面运动带给人的不仅仅只有视觉享受美感,而是多方面的。

所以,该篇文重点围绕中华武功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给出一些看法和观念。

1.中华武术套路的外在美学特性中华功夫为什么会给大家带来美的感触,这首先关键在于套路运动操练中自我身体在指定的时长和环境内一直的行动而勾勒的一系列艺术形象给大家增添了更加直观的美感。

它关键发挥在形象美、构架美和协和美。

1.2结果美武术套路运动更加讲究手脚的设计组织,同一情况下务必做到创作设想上美学内容的质感。

一套打法设计,第一要看其丰富性。

怎样起势,怎样表达热潮部分,怎样收势都要精心设想,反复探索,如同一首澎湃的歌曲,大起大落;然后就是要适合武术思路,着重假和真、自动开合等转化,或者在结构中来回连贯,环绕蜕变,都需要合理进攻与防守步骤。

功夫中的种种招式都是从功夫的推行,运动和美感的条件出发,依据功夫个人身体的特征产生的。

因为武术结构谨慎构造完好,固有逻辑性比较强,才能够足够反映出功夫的美学特征。

武术论文5篇范文

武术论文5篇范文

武术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武术论文太极拳习练对我院学生性格塑造的价值“虎借风威抟阵式,龙乘云气显功夫。

乾元虚实凌霄剑,坤道柔刚太极湖。

竞技包容增智慧,武林拳艺演真如。

”-----------题记时间太窄,指缝太宽,不经意间,昨天已是流年。

刺眼的阳光照射着宿舍,坐在电脑前,开始敲击自己练习太极拳的心得。

不觉间,在塔沟已经度过了两年的大学生活,武术练习也已成了习惯。

匆忙的日子总不给人闲暇的喘息机会,只能意犹未尽的去回想。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太极拳,对我的影响颇深,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

回想刚入学时自己的模样,练习武术扭扭捏捏,到现在却已经能够淡定自若,不能不说练习武术的功劳,而作为武术项目中的精华---太极拳,更不得不提。

伟大领袖邓小平曾在1978年会见日本友人时赞誉“太极拳好”,可见太极拳的地位。

而国家领导人为何如此重视太极拳呢?不得不与太极拳对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以及对人的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有关。

下面是我对太极拳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一些见解。

我们在进行每一次的太极拳练习时,教练都会要求我们先站桩,目的就在于使心情静下来,而练习时保持心无杂念才可能达到追求的最高境界,即追求人生的自我感悟,人格的自我完善以及内心的自我更新。

在太极拳的习练中,唯有心静才可能练出太极的韵味,因为太极本身就是一个追求天人合一的运动。

心静,自然无杂念,忘记自我,与自然浑然融为一体,长此以往,那么我们的性格就会变得平缓,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有益。

因为现在的大学生都非常的偏激,心理承受能力非常的脆弱,遇事容易冲动,甚至做出一些傻事蠢事,酿成不可收拾不可挽回的后果。

现在大学都普遍开设了武术教程,而太极拳往往是最主要的,可见人们已经意识到太极对大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就拿我们教练来说,经常练习太极拳,使他看上去是那么谦和。

如果我们可以坚持把太极练下去,那么我相信我们也可以达到太极所教授的‘修心养性,尽性如天’的境界。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探索研究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探索研究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探索研究中国武术美学思想强调内外兼修。

在武术修炼过程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综合素质。

武术追求的是内外兼修的完美境界,而非只注重外在技巧的展示。

通过对内功修炼的坚持,使得武术运动既能够展示出内在的力量和能量,也能够体现出身体的柔韧和灵活。

这种内外兼修的美学思想,也体现在武术表演中的动作和形态上,强调身体的协调和优美。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

武术的练习过程中,不仅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培养内心的平和和内在的能量。

正所谓“身如龙,心如镜”,强调的是修炼者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在武术表演中,通过呼吸、姿势和动作的舒展,表达出修炼者内心的平和与协调,使得观赏者在观看武术表演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内在的宁静和美。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强调德行修养。

武术修炼的过程中,注重培养修炼者的品行和德行。

武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强调正直、勇敢、诚实、坚毅等品德的培养。

在武术表演中,这些品德的修炼不仅体现在动作和姿势上,更体现在修炼者的精神面貌和气质上。

这种德行修养的美学思想,使得武术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方式,更是一种人生哲学。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武术修炼者通过锻炼身体和精神,以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武术表演中,强调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以及与自然的共生。

通过对呼吸、眼神和动作等方面的掌控,使得武术运动的每个动作都能够顺应自然的规律和节奏,与自然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息。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融合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综合素质,强调内外兼修,天人合一,德行修养和与自然的和谐。

这种美学思想不仅仅体现在武术的技巧和形态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武术修炼者的精神面貌和境界上。

通过对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和价值,让更多人受益于其中的智慧和美。

浅谈中华武术套路的美学价值

浅谈中华武术套路的美学价值

百家论坛选萃参考文献:[1]:夏巨岚.图书馆在提高国民素质中的地位及建设要点[J].图书馆论丛,2007(2)。

[2]:牟兰.把握时代脉搏,满足读者阅读需求,图书馆专题研究,2007年第5期。

[3]:裴雪芬:“谈谈图书馆藏书导引标识牌的制作”图书馆论坛,2002.6。

[4]:吴江梅:“关注细节服务,提升图书馆流通服务质量”———图书馆专题2007.4。

[5]、[8]:覃连娇: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专辑,2007.12。

[6]: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图书馆.情报学.档案学.[M].中国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4。

[7]:韩宇,朱伟丽:图书催还———小服务中有大文章,图书馆论坛,2007.2。

摘要:本文围绕中国武术套路的美学因素姿势和节奏对武术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诠释姿势和节奏二因素是存在于武术套路美的主要表现形式,揭示出武术套路的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身体美的运动。

关键词:武术套路;美学;姿势;节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创造了辉煌的武术。

既有着辉煌的美的创造,也有着丰富的武术美学思想和审美经验。

中国文化又被称为“审美文化”,这种文化习惯表现于在一切人文领域贯彻一种艺术精神。

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武术既具有技击和健身价值又具有独特的表演艺术性和审美功能的文化特征。

一、武术套路独特的姿势美拳谱中讲“五体称”,就是四肢与躯干五条线充满骨力,这五条线就像中国书法的永字八法,结构要匀称、工整、或撑拔张展,或勾扣翘绷,无一处松软,呈现一幅健美之势。

对动作姿势彰显“以形写神”“以形写形”的美学境界。

1.“以形写神”之美神是中国美学的灵魂,武术中讲究“形神兼备”。

神是武术的生命,神全则生机勃勃;缺乏神的武术动作,只能使人看到一个躯壳和皮囊在运动,而看不到其思想和感情,这样的运动不会引起人们的美感。

对于武术的美学思考

对于武术的美学思考

对于武术的美学思考摘要:武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是带有综合性的,武术运动美是武术技艺中表现出来的刚柔美、虚实美、姿势美、神态美、意境美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武术美的表现形式和武术美的内涵特征,阐述了武术美的社会价值和吸引入追求美的心理特征,从而使人们认识武术美的内在价值。

关键词:武术美学思考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传承了中国的文化,其全部内涵倾注了中华民族的气质,民族精神。

武术之美,是中华民族东方美的缩影。

该文从多角度分析了美的表现形式以及美在武术运动中的体现,意在阐述武术美的内在价值,培养人们对武术运动的审美观,促进武术运动项目的发展、创新。

1 研究方法1.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查阅有关著作及国内、外体育期刊、文献,运用古今文献资料研究武术现状,说明武术的艺术性特征,为武术美学研究提供依据和思路。

1.2 逻辑推理法运用美学原理演绎推理,探索拓展武术艺术性、增强观赏魅力的思路与途径。

并观看大量了国内国际武术竞赛、表演方面的音像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不同角度对武术运动进行美学剖析,阐述武术的美学特征。

2 研究结果及分析2.1 武术美学的内涵美学这个概念,对应的西语是Aesthetica(音译“伊斯特惕卡”)。

汉语中的美学概念,据说是根据日语的翻译而来的。

《牛津英语指南》将美学释义为: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关注的是美和趣味的理解,以及对艺术、文学和风格的鉴赏。

2.2 中华武术美学思想溯源我国远古时代,先人在长期的采集、劳动、狩猎中逐渐掌握了一些拼搏时候的技能技巧。

原始人在与人斗争中,同时也是促进了武术的萌生,而武术之美在最初也得到了初步定位。

2.3 中华武术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人们改造世界,创造生活的体现,是体现生活规律,本质的具体形象。

武术美的本质则是人的本质力量在武术运动领域中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感性显现,反映了人与武术运动的美的关系。

中华武术的意境美学与审美价值

中华武术的意境美学与审美价值

中华武术的意境美学与审美价值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意境美学和审美价值。

在中华武术的练习过程中,强调内外兼修、刚柔相济,追求内在修养和外在技艺的统一,体现了中华文化对人的全面塑造和修炼的追求。

同时,中华武术注重“以柔克刚”,强调顺势而为、以柔胜刚的策略,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太极”、“道法自然”的理念,展现了一种以和谐为美、以超凡脱俗为美的审美观念。

中华武术的意境美学体现在其独特的动作美、节奏美、形态美等方面。

在中华武术的演练中,武者的一举一动都体现了对内在力量的掌控和外在形态的展现,追求动作的流畅、准确、有力,展现了一种优美而刚健的美学境界。

同时,中华武术强调呼吸与动作的配合,注重节奏的平衡与变化,使得每一个动作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通过反复练习和修行,武者在展现动作美的同时,更能体验到身心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达到意境美学的境界。

此外,中华武术还融合了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示出独特的审美魅力。

在表演中,武者会配合音乐节奏,运用华丽的服饰和道具,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来传递情感和内心世界,展现出丰富的审美内容。

中华武术的表演不仅展示了武术本身的技艺,更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理念和价值观,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和启发。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蕴含着丰富的意境美学和审美价值。

在其练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武者们通过不断修炼和实践,将武术内涵的力量与美学的表现完美结合,展现出一种优美、内敛、含蓄、坚韧的审美风采。

中华武术的意境美学和审美价值,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为世人展示了一种和谐统一、自然超然的审美境界,传递着人类对美好生活和内心追求的共同向往。

论中国武术的体育美学特征

论中国武术的体育美学特征

论中国武术的体育美学特征摘要:中国武术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生产不断发展。

它集儒、道、释等宗教思想的精华于一身,将其本身所具有的体育美挥发的淋漓尽致。

本文从体育美学的角度来对中国武术包含的精神美,运动美,和谐美进行一番审视。

关键词:中国武术;体育美;美学特征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原始社会文明的产生是相一致的,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在无数次的战事中学会了搜集一些关于自卫与进攻的有效手段并进行不断的演练和创新。

中国武术的发展成熟是在元明清时期,那时流派林立,拳种、器械等百花齐放,加之儒、道、释等宗教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

现代武术在传承传统武术的基础上,虽然技击性有所保留,但审美性逐渐增强,其意义更多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培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论起美来,状貌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适宜并优雅的动作之美又胜于状貌之美。

武术所产生的美恰恰说明这一点。

武术,是中国文化孕育下的特有产物。

从武术中可以看到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心态范式和价值取向,它是一种体育文化形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

从体育美学理论研究进入中国到现在,体育美学和武术已紧紧连在了一起。

正如张耀庭所说“从广义上讲,武术的某些功能属于体育范畴,但它有许多内涵已经超越了一般的体育概念。

它与西洋体育处于不同层次。

武术除重视形体之外,还讲究精、气、神,注重内外兼修,天人合一。

”[1]只有把武术和体育、体育美学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运用体育美学理论来突出武术的美,让更多的人来热爱、关心武术。

一、精神美精神性,是中国所独有的传统艺术特性和基本特征,这里所说的精神使之与宇宙相关的宇宙之精神。

武术源于我们祖先的生存实践,它不仅是一项生存技能,还是锻炼人身心的一种外在动力。

它要求人们锻炼调养自己的眼、耳、心三性,使其目光锐利,心性灵勇,耳目灵通。

这样可以潜移默化的陶冶自己的情操与情趣,培养出刚强不屈、勇猛无畏的性格气质。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探索研究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探索研究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探索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进步,中国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技艺,更是一门融合了哲学、美学、人文精神的艺术形式。

中国武术所体现的美学思想,不仅在技法上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是在观念和哲学思想上具有深远的内涵。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探索和研究,不仅能够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还能够为当代社会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智慧启示。

通过对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也对当代社会的文化传承、文明互鉴、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背景】部分所要探讨的内容就是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对当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1.2 研究意义中国武术美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探究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美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生命、自然和道德的理解和追求,通过研究武术美学思想,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是可以促进人们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和提升。

中国武术注重内外兼修,旨在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通过研究武术美学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内心,激发人们对保持健康和平衡的意识和行动。

三是可以启发人们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强调平和、谦虚、忍让等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研究武术美学思想,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当代社会带来的挑战和困扰。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索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探讨其形成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当代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武术动作中的美学
摘要:武术具有健身性、技击性、艺术性,其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统一的根本特性,而它所具有的美学特征主要是通过动作姿态、劲力、节奏、精神、造型等特有的要素显示出来,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武术学习中,我们会通过理论学习,形体美的培养,音乐融入、语言、心理美的培养等有效途径,将美学渗透到武术中,更好地得到育人功能。

关键词:武术美学艺术
前言:
早在1884年马克思就曾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科学命题,并且指出:“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形态”。

美是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产物,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美学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武术学习中,如何充分利用武术所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的优势,去培养我们当代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感受、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塑造我们的形体美、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美育的性质与武术美学的根本特性
美学就是审美和美感方面的学习,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再通过演练艺术从而陶冶其思想情操,提高生活趣味,使我们在思想上全面健康地发展。

上体育课的特点就是寓教于娱乐之中,它不是单一靠理论上的理解,而更多是靠人体形象、音乐旋律、动作节奏,体育精
神影响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判情趣。

人体美,即体形健美,是美之精华,是最自然、最基本的美。

因此,形体美是人类最崇高的和被热切追求的目标之一。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祖先们也是崇尚形体美,崇尚力量,崇尚英武,孔子主张“尽善尽美”,墨子也讲“善美”。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优秀文化遗产,它凝聚着中国哲学的智慧,美学的意境,艺术学的神韵,文化学的精神,这些极大地丰富了武术自身的文化形态,使武术最终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独立和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体系,它所具有的健身性、技击性、艺术性三位一体的综合特性,使它同时也具有了强烈而鲜明的精神表现性和艺术审判价值,以及各民族的民众之中,长期被接受,尤其是深受我们学生的喜爱,并得以极其广泛流传,而且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

武术正是因为所具有这种健身性、技击性、艺术性集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于一体的根本特性,所以在培养和塑造美的心灵和健美的形体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武术所具有的美学特性,利用它教育、感染、塑造美的心灵和健美的形体,也是武术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武术美学的基本特征表现
规范性与艺术性是技术形式完善的标志。

经过长期专门训练的武术运动员,每一个动作都离不开规范性,稳准的动作必然产生规则的线条,通过这种规则的线条凸显出一种本质化的力量。

由于规则线条使动作出现了鲜明的棱角,这不仅有利于视觉的引导与捕
捉。

另外,线条所表现的气韵、体势、灵动、力度、意态轻重、缓急、虚实、隐显、刚柔、方圆顿挫、开合、起伏、节奏、旋律、韵味、意境等,使武术动作中那些感性形式具有最大限度的本质化。

因此,强调武术动作中规则的线条是规范性的表征,也是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这种抽象化的线条为技术完善和艺术表现提供了最有力的条件。

规范性使武术动作趋于完美的基础上,艺术性成为技术完善的标志。

武术动作中大开密合,猛起硬落的劈挂拳,通过紧攻、刚猛暴烈的八极拳,中正安舒、连绵不绝的太极拳,身灵步活八卦掌,只有精通这种技术的人才被称为艺术家。

当然,不是所有的形式都存在艺术性,好比绘画正是由于作者熟练掌握表现技巧后才具有美的价值,全身肌肉运动的协调控制越是有力,其结果就越具有审美价值。

结论:
对于武术动作节奏的把握,应有意识地强调第一动与第二动之间,“线的衔接”且进行艺术性加工,充分利用“后掘力”最大限度地增加艺术张力,具有象征符号的武术动作以及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艺术动作“美”。

美学效果在武术动作所表达的感情中得到加强,在提高和丰富艺术动作的艺术表现力,增强艺术形象的整体感和内涵力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邱丕相:《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2007.7
2、张涛:《武术教学创新》2007.1
3、程会娜:《搏击武术科学》
4、吴利丹《浅谈当前中学武术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