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物理实验之原子物理实验单元19页PPT
合集下载
原子物理课件

2. 氢原子光谱实验规律
• 线状光谱
• 五个线系:赖曼系、巴尔末系、帕邢系、布喇开系和
普芳德系等
• •
谱线的波数归结为广义巴尔末公式
氢原子光谱项
T (n)
RH n2
~
RH
(
1 k2
1 n2
)
• 并合原则 ~ T (k) T (n)
学习指导
原子光谱是线状谱?广义巴尔末公式中的正整数代表了原子内部哪些信息?
• 为什么?
一、玻尔基本假设
•巴斯德说: 在观察的领域中机 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
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 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 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 玻尔(N. H. D. Bohr,1885-1962)
2.玻尔基本假设
定 原子中存在一系列不连续的稳定状
态 假
态,简称定态。这些定态各与一定的 能量E1,E2相对应,在这些定态 下,电子虽作加速运动,但不向外
设 辐射能量。
频 原子从一个能量Ei的定态跃迁到能
率 条 件
量Ej的定态时,会发出(或吸收) 一个光子,这个光子的频率满足 下列关系:
h Ei E j
恩格斯 说:只 要自然 科学在 思维着, 它的发 展形式 就是假 说。
圆轨道量 子化条件
处于定态时,电子绕核运 动的角动量, 必须满足:
h 导
•定态假设回答了原子的哪些问题?(原子稳定性) •频率条件回答了原子的哪些问题?(原子发光)
量子史话
• 1900年普朗克发表了著名的量子假说,但 当时很少有人注意他的文章,更不用说理 解它了,就连普朗克本人也不喜欢自己的 “量子”。他与很多人一起想把量子纳入 经典轨道。可是,爱因斯坦却认真对待这 一革命性的观念。他在提出狭义相对论的 同年(1905年)明确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 无独有偶,爱因斯坦的论文同样不受名人 的重视;甚至到了1913年德国最著名的四 位物理学家(包括普朗克在内)在一封信 中还把爱因斯坦的光量子概念说成是“迷 失了方向”。可是,当时年仅28岁的丹麦 物理学家N.玻尔却创造性地把量子的概念 用到了人们持怀疑的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连续发表了三篇关于原子结构和光谱的文 章,解释近30年的光谱之迷。
高中物理第19章原子核1原子核的组成课件新人教选修

即学即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质子和中子都不带电,是原子核的组成成分,统称为核子.
( × )
(2)原子核的电荷数就是核内的质子数,也就是这种元素的原子序数.
( √ )
(3)同位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 )
(4)原子核内的核子数与它的核电荷数不可能相等.( × )
答案
题型探究
一、天然放射现象和三种射线
B项铍核的质量数为9,中子数为5,所以B错误;
由于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互称为同位素,即它们的质量数 不同,因而C错误,D正确.
1 2 3
解析
答案
二、原子核的组成 知识梳理 1.质子的发现
1919年, 卢瑟福 用镭放射出的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从氮核中打出了一
种新的粒子,测定了它的电荷和质量,确定它是氢原子核,叫做 质子 ,
1 -27 kg 1.67 × 10 H p 用 或 1 表示,其质量为m言:原子核内可能还有一种不带电 的粒子,名字叫中子. (2)查德威克的发现:用实验证明了中子的存在,用 n 表示,中子的质量 非常接近质子的质量.
子与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所以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
整数倍,这个倍数叫做原子核的 质量数 .
(4)
中子数 原子核的质量数=质子数+______
A ZX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原子核的 质子数 ,即元素的原子序数
4.同位素 具有相同的 质子数 而 中子数 不同的原子核,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
2 3 位置 ,它们互称为同位素.例如:氢有三种同位素,分别是1 H 、 H 、 1 1 1 H.
图1
(2)在匀强磁场中,γ射线不发生偏转,仍做匀速直线运动,α粒子和β粒子 沿相反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在同样条件下,β粒子的轨道半径小,如 图2所示.
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19.1原子核的组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_5

类型一
类型二
解析:由三种射线的本质和性质可以判断:在放射源和计数器之 间加上薄铝片后,计数器的计数率大幅度减小,说明射线中有穿透 力很弱的粒子,即α粒子;在铝片和计数器之间再加竖直向下的匀强 磁场,计数器的计数率不变,说明穿过铝片的粒子中无带电粒子,故 只有γ射线。因此放射源可能是α和γ的混合放射源。 答案:C 题后反思明确三种射线的性质以及α粒子、β粒子在电场、磁场中 的偏转方向和偏转的程度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一
二
三
二、射线到底是什么 1.三种射线:在射线经过的空间施加磁场,射线分成三束,其中两 束在磁场中向不同的方向偏转,说明这两束是带电粒子流,另一束 在磁场中不偏转,说明这一束不带电,这三束射线分别叫作α射线、 β射线、γ射线。(均选填“带电”“不带电”)
一
二
三
2.α、β、γ三种射线的比较:
种类 组成 速率 贯穿本 领 电离作 用 α 射线 高速氦核流 0.1c β 射线 高速电子流 -e 0.99c γ 射线 光子流(高频电磁波) 0 c
1
原子核的组成
1.知道什么是放射性及放射性元素。 2.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及特点。 3.知道原子核的组成及原子核的表示方法。 4.理解同位素的概念。
一
二
三
一、天然放射现象 1.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都能发出 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版感光,这个性质 称为放射性,具有该性质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2.玛丽· 居里和皮埃尔· 居里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玛 丽· 居里把它们命名为钋(Po)、镭(Ra)。 3.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作天然放射现象。 4.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元素,都能自发地发出射线,原子序数 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能放出射线。
原子物理ppt课件

α r
r r
2
r
O
r
α > 0 斥力 α < 0 引力
守恒 守恒
V=
α
r r⊥L
x
1 2 α E = mv + 2 r
L
M = r×F = 0
L = r × mv
O
r
mr 2 = L & m 2 2 2 α & & (r + r ) + = E 2 r
& = L mr 2
m 2 L2 α & r + + =E 2 2 2mr r
m = 1 n = 2, 3, 4, K
m = 2 n = 3, 4, 5, K
m = 3 n = 4, 5, 6, K m = 4 n = 5, 6, 7, K m = 5 n = 6, 7, 8, K
原子光谱特点: 原子光谱特点: 分立线光谱 波数可表示为两光谱项之差
§3.玻尔氢原子理论
1.原子行星模型的困难 me
原子物理 Physics) (Atomic Physics)
1.原子结构和玻尔模型 2.单电子原子 3.多电子原子
古代原子学说
B. C. 4世纪 4世纪
Democritus
原子(Atom) 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 原子(Atom) 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永恒不变 机械原子学说 17世纪 17世纪 有质量的球形微粒 通过吸引力机械地结合成宏观物体 原子的运动是机械位移,遵守力学定律 原子的运动是机械位移, 困难:不能解释光、 困难:不能解释光、电、热等物理现象和燃烧等化学过程 Newton
cot
θ
2
= tan r →∞
cot
高中物理 第19章 原子核 1 原子核的组成 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5

对原子核的理解
1.原子核的组成 (1)概述 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个数并不一定相同. (2)基本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Z)=元素的原子序数=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2.对核子数、电荷数、质量数的理解 (1)核子数: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叫核子数. (2)电荷数(Z):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总是质子电荷的整数倍 ,通常用这个整数表示原子核的电荷数,叫做原子核的电荷数 . (3)质量数(A):原子核的质量等于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 的总和,而质子与中子质量几乎相等,所以原子核的质量几乎 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这个整数叫做原子核的质量数.
()
A.探测器探测到的放射线可以是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中的任何一种
B.轧出的钢板越厚,透过的射线越强 C.轧出的钢板越薄,透过的射线越强 D.探测器得到的射线变弱时,应当减小热轧机两轮之间 的厚度间隙 【答案】CD
解析:根据α、β、γ三种射线特点可知,γ射线穿透能力最 强,电离能力最弱,α射线电离能量最强,穿透能力最弱,为 了能够准确测量钢板的厚度,探测射线应该用γ射线,故A错误 ;随着轧出的钢板越厚,透过的射线越弱,而轧出的钢板越薄 ,透过的射线越强,故B错误,C正确;当探测器得到的射线 变弱时,则说明两轮之间的距离较大,应当减小热轧机两轮之 间的厚度间隙,故D正确.
【答案】B 【解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中性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所以选B项.
对原子核衰变的理解
1.α衰变和β衰变的实质 (1)α粒子实质就是氦核,它是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 的.当发生α衰变时,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减2,中子数也减2, 因此新原子核的核电荷数比未发生衰变时的原子核的核电荷数 少2,为此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前移动两位. (2)β衰变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还 放出一个电子即β粒子,使核电荷数增加1,但β衰变不改变原 子核的质量数,所以发生β衰变后,新核比原来的原子核在周 期表中的位置向后移动一位.
原子物理综合PPT教学课件

v1t l v2t s
1 2
a1t
2
4l
1 2
a2t 2
2s
a1
q1 E m1
a2
q2 E m2
4l Z
v1
l
O
由动量守恒定律
解得
q1 2 q2
m1v1 m2v2
s
v2
Y
2s
衰变时所放出的粒子Y与反冲核Z所带电荷量的比值
为1:2
(3) l v1 m2 2 s v2 m1 5
m1 m2 14 解得 m1 10 m2 4
P0
017.徐州市06—07学年度第三次质量检测17B
17.B题.在“云室”中加一匀强电场,通过观察带电
粒子在其中的运动径迹,可研究原子核的衰变规
律.现有一个原来速度几乎为零的某放射性原子核X
置于“云室”中的O点,它发生衰变时所放出的粒子
Y与反冲核Z的速度方向均与电场方向垂直,经过相
等的时间所形成的径迹如图所示(s、l 均表示长度).
037.2008届南通市第一次调研考试 12-Ⅲ-2.
12-Ⅲ-2.(8分)一静止的质量为M的铀核
(
U 238
92
)发生α衰变转变成钍核(Th),放出的α
粒子速度为v0、质量为m.假设铀核发生衰变时,
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α粒子和钍核的动能.
(1)写出衰变方程;
(2)求出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
解:(1)
042.08年苏、锡、常、镇四市教学情况调查(一)14(1)
14.(供选修3-5考生作答) (1)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 A.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光电效应,则当
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 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原子物理学全套精品课件

发现电子——汤姆逊栆糕模型——卢瑟福的 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逊模型——无法解释大 角散射——卢瑟福提出核式结构模型——由卢瑟 福模型进一步推出散射理论——散射理论被实验 验证——卢瑟福提出核式结构模型正确。
三、学习原子物理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掌握原子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根据事实提出合理的假设,看这个 假设能否说明实验事实或与进一步的实验 事实相符或由此推出较深的理论,由进一 步的实验验证理论的正确性。这是一个理 论与实践多次反复的过程。
原子物理学
原子物理学绪论
一、原子物理课程说明
课程性质:原子物理学是物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学时: 48
考试成绩构成说明: 期末考试成绩: 70% 30% 平时成绩(作业、出勤、学习态度、课堂提问):
二、原子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研究方法:
1、 原子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原子物理学属于近代物理学课程,它主要研究物质在原子 层次内: (1)由什么组成; (2)各种组成成分间有怎样的相互作用; (3)各物质是怎样的运动形态。 等理论,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一门科学。
原子的半径r= 10-10m ∴研究的空间在10-10m数量级以下。
这导致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有很大的不同。具体的 体现就是量子化现象。
2、研究内容:(原子物理、核物理) (1)原子物理部分: 从原子光谱入手研究价电子的运动规律 从元素周期律和X射线入手研究内层电子的排布和运动规律
(2)核物理部分 主要研究核的整体性质如:核力、核模型、核衰变、核反应、 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及基本粒子的相关知识。
四、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历史
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时期: 1、古代的原子论: (1)古希腊的原子论 最具代表性的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留基伯 (Leucippus)和他的学生得莫克利特(Democritus)提出: 物质结构不是连续的而是分立的学说。他们认为物质是由 许多极小的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微粒组成。这种微粒称为原子。 这只是一种假设没有试验依据。
2018_2019高中物理第19章原子核19.1原子核的组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_5

【预习小测】 1.人类认识原子核的复杂结构并进行研究是从 A.发现电子开始的 B.发现质子开始的 ( )
C.进行α 粒子散射实验开始的
D.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
【解析】选D。自从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后,科 学家对放射性元素、射线的组成、产生的原因进行了 大量研究,逐步认识到原子核的复杂结构,故D正确。
【解析】(1)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的核电 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故117号元素的核电荷数和核 内质子数均为117,原子呈中性,故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 质子数,也为117。
(2)原子核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故该元 素中子数为176的原子核的质量数为117+176=293,中子 数为177的原子核的质量数为117+177=294。 (3)元素符号一般用 A 表示,其中A表示质量数,Z表示 ZX
主题一 【互动探究】
射线的本质和特性的确定
1.天然放射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是有结构的,为什
么说射线来自原子核的内部?为什么说原子核是可分的,
是有结构的?
提示:因为实验发现,任何一种具有放射性的元素,无论 它是以单质形式存在还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都具有放 射性,而且放射性的强度也不受温度、外界压强的影响。 由于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核外电子,这说明射
子核中打出了质子。所以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2)质子带正电荷,电荷量与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相 等,质量mp=1.6726231×10-27kg。
2.中子是怎么发现的?它有什么特点? 提示:(1)1932年,查德威克通过实验证实了中子的存在。 (2)中子不带电,质量mn=1.6749286×10-27kg。
对,C错;居里夫妇研究含铀物质发现了新元素钋和镭,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