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阻效应(大学近代物理实验)
磁阻效应的实验报告

磁阻效应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磁阻效应的产生原理,了解磁阻效应对于电阻变化的影响。
实验原理磁阻效应是指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电阻发生变化的现象。
根据实验材料的不同,磁阻效应可以分为正磁阻效应和负磁阻效应。
正磁阻效应对应着电阻的增加,而负磁阻效应对应着电阻的减小。
实验器材1. 磁阻效应实验装置2. 磁铁实验步骤1. 将实验装置连接好,并将其放置于稳定的起点位置。
2. 打开电源,调整磁铁的位置和方向,使之与实验装置的位置和方向重合。
3. 对实验装置进行初始磁场校准,保持电流为零,记录下此时的电阻读数。
4. 调节电源,使电流从小到大依次经过一系列数值,记录下每个电流值对应的电阻读数。
5. 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电流与电阻的变化曲线。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出电流与电阻的变化曲线如下:

强磁场中:
0
R / 在角频率w的弱正弦波交流磁场中, ΔR/R(0)正比于B平方,电阻R 随2w作周期变化,即磁阻传感器有交流电倍频性能。若外界交流磁 场的磁感应强度B为 B B0 cost 2 设在弱磁场中, R / R(0) kB 假设电流恒定为 I ,由上式可得
学号
姓名
概述
磁阻效应:材料的电阻会因外加磁场而增加或减 少,电阻的变化量称为磁阻。一定条件下,导电 材料的电阻值R随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规律称为磁 阻效应。 磁阻应用:目前,磁阻效应广泛用于磁传感、磁 力计、电子罗盘、位置和角度传感器、车辆探测、 GPS导航、仪器仪表、磁存储(磁卡、硬盘)等领 域。 磁阻器件的特点: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在众多的磁阻器件中,锑化铟(InSb)传感器最 为典型,它是一种价格低廉、灵敏度高的磁阻器 件,在生产生活应用广泛。
实验仪器
磁阻效应试验仪面板图
磁阻效应 试验仪连 接图
实验内容
测量电路图
1、测量励磁电流 I M 与磁感应强度 B的关系: 绘制电磁铁B线 VH 磁场B= KI S
I M 关系磁化曲
IS
IM
2、测量电磁铁气隙磁场沿水平方 向的分布 调节励磁电流 I M =500mA,I S =5.00mA时,测量霍尔输出电 压 与水平位置X的关系。根 VH 据数据做B-X关系曲线。 3、测量磁感应强度和磁阻变化的 关系,根据数据做B- R / R(0) 关系曲线
实验目的
1、了解磁阻现象与霍尔效应的关系与区别。 2、测量锑化铟传感器的电阻与磁感应强度的 关系。
3、作出锑化铟传感器的电阻变化与磁感应强
度的关系曲线。
实验原理
电、磁 力 B I
S
磁电阻效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磁电阻效应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2. 掌握磁电阻效应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3. 分析磁电阻效应在不同材料中的表现,了解其应用前景。
二、实验原理磁电阻效应是指当金属或半导体材料受到磁场作用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现象。
根据磁电阻效应的原理,本实验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 磁阻效应:当磁场垂直于电流方向时,电阻值随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2. 巨磁电阻效应(GMR):在多层膜结构中,由于电子的隧穿效应,当相邻两层膜的磁化方向相反时,电阻值显著降低。
3. 隧道磁电阻效应(TMR):在隧道结中,当电子隧穿穿过绝缘层时,电阻值随磁场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磁电阻效应实验仪、磁场发生器、电流表、电压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计算机等。
2. 实验材料:磁阻材料、多层膜材料、隧道结材料等。
四、实验步骤1. 磁阻效应实验:(1)将磁阻材料放置在磁场发生器中,调整磁场强度;(2)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值;(3)记录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电阻值;(4)分析磁阻效应。
2. 巨磁电阻效应(GMR)实验:(1)将多层膜材料放置在磁场发生器中,调整磁场强度;(2)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值;(3)记录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电阻值;(4)分析巨磁电阻效应。
3. 隧道磁电阻效应(TMR)实验:(1)将隧道结材料放置在磁场发生器中,调整磁场强度;(2)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值;(3)记录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电阻值;(4)分析隧道磁电阻效应。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磁阻效应实验数据:磁场强度(T)电阻值(Ω)0.1 1000.2 1500.3 2000.4 2500.5 3002. 巨磁电阻效应(GMR)实验数据:磁场强度(T)电阻值(Ω)0.1 1000.2 500.3 200.4 100.5 53. 隧道磁电阻效应(TMR)实验数据:磁场强度(T)电阻值(Ω)0.1 1000.2 500.3 200.4 100.5 5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 磁阻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磁阻材料的电阻值逐渐增加。
磁阻效应实验报告

磁阻效应实验报告磁阻效应实验报告引言:磁阻效应是指当磁场作用于导体时,导体内的电阻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工业和科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磁场强度和电阻的变化关系,探究磁阻效应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装置:本实验所用装置包括磁场发生器、导线、电流表、电压表和电源等。
磁场发生器用于产生磁场,导线则用于连接电源、电流表和电压表。
实验过程:1. 首先,将磁场发生器放置在实验台上,并连接电源。
2. 将导线绕在磁场发生器的铁芯上,确保导线与磁场发生器之间的接触良好。
3. 将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连接到导线的两端,以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4. 通过调节电源的电压,使得电流表读数在合适的范围内。
5. 用磁铁靠近磁场发生器,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
实验结果:实验中我们记录了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电流和电压变化。
结果显示,在磁场强度增加的情况下,电流表的读数逐渐减小,而电压表的读数则逐渐增加。
这一结果表明了磁阻效应的存在。
讨论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磁阻效应是由磁场对导体内电子运动的影响所引起的。
当磁场增强时,磁场对电子的作用力也增强,从而导致电子在导体内运动的受阻,导致电流减小。
2. 磁阻效应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和几何形状有关。
不同材料和形状的导体对磁阻效应的响应程度不同。
3. 磁阻效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例如,磁阻效应可用于制造磁阻传感器,用于测量磁场强度和位置。
此外,磁阻效应还可应用于磁存储器、磁记录和磁传感等领域。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磁阻效应的原理和应用。
磁阻效应是磁场对导体内电子运动的影响,导致电流减小的现象。
磁阻效应在工业和科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磁阻传感器、磁存储器等。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不断发掘磁阻效应的潜力,为技术创新和进步做出贡献。
总结:本实验通过测量磁场强度和电阻的变化关系,探究了磁阻效应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在磁场强度增加的情况下,电流减小,电压增加,验证了磁阻效应的存在。
【大学物理实验(含 数据+思考题)】巨磁电阻效应及其应用

实验4.21 巨磁电阻效应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GMR效应的现象和原理(2)测量GMR的磁阻特性曲线(3)用GMR传感器测量电流(4)了解磁记录与读出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仪器ZKY-JCZ巨磁电阻效应及应用实验仪ZKY-JCZ基本特性组件三、实验原理物质在磁场中电阻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磁阻效应。
磁性金属和合金材料一般都有这种现象。
一般情况下,物质的电阻在磁场中仅发生微小的变化。
在某种条件下,电阻值变动的幅度相当大,比通常情况下高十余倍,称为巨磁阻(Giant magneto resistance,简称GMR)效应。
巨磁阻效应是一种量子力学效应,它产生于层状的磁性薄膜结构。
这种结构是由铁磁材料和非铁磁材料薄层交替叠合而成。
当铁磁层的磁矩相互平行时,载流子与自旋有关的散射最小,材料有最小的电阻;当铁磁层的磁矩相互反平行时,与自旋有关的散射最强,材料的电阻最大。
根据导电的微观机理,电子在导电时并不是沿电场直线前进,而是不断和晶格中的原子发生碰撞(又称散射),每次散射后电子都会改变运动方向,总的运动是电场对电子的定向加速与这种无规则散射运动的叠加。
电子在两次散射之间走过的平均路程称为电子的平均自由程。
电子散射概率小,则平均自由程长,电阻率低。
一般把电阻定律R=ρl/S中的电阻率ρ视为与材料的几何尺度无关的常数,这是因为通常材料的几何尺度远大于电子的平均自由程(例如铜中电子的平均自由程约为34nm),可以忽略边界效应。
当材料的几儿何只度小到纳米量级,只有几个原子的厚度时(例如,铜原子的直径约为0.3nm),电子在边上的散射概率大大增加,可以明显观察到厚度减小电阻率增加的现象。
电子除携带电荷外,还具有自旋特性。
自旋磁矩有平行和反平行于外磁场两种取向。
英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N.F.Mott指出,在过渡金属中,自旋磁矩与材料的磁场方向平行的电子,所受散射概率远小于自旋磁矩与材料的磁场方向反平行的电子。
磁阻效应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磁阻效应综合实验实验报告1. 通过实验了解磁阻效应的基本原理及它在实际中的应用;2. 通过实验测量出磁阻效应的大小,并和理论值进行对比;3. 通过实验研究磁场对材料电阻的影响,进一步理解材料的磁阻特性。
实验原理:磁阻效应是指材料导电性随着外加磁场的增大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根据磁阻效应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纵向磁阻效应和横向磁阻效应两种。
纵向磁阻效应是指材料电阻沿着磁场方向的变化,横向磁阻效应是指材料电阻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变化。
实验器材:1. 一块磁阻材料样品;2. 磁场强度可调的恒磁场设备;3. 数字万用表;4. 直流电源。
实验步骤:1. 打开恒磁场设备并调整磁场强度为一定值;2. 通过导线连接磁阻材料样品和数字万用表,测量样品的电阻值;3. 调节磁阻材料样品的位置,使其与磁场垂直或平行;4. 分别记录样品在不同位置下的电阻值,并计算出磁阻效应的大小;5.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和图形,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磁阻效应的大小,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磁场的增大,磁阻效应也随之增大。
并且在不同位置下,磁阻效应的大小有所差异。
在垂直于磁场方向时,磁阻效应较大;而在平行于磁场方向时,磁阻效应较小。
实验讨论: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差异可以通过以下原因进行解释:1. 实验中可能存在测量误差,例如导线接触不良、仪器误差等;2. 磁阻材料的实际性能与理论值有所差异;3. 实验条件可能与理论模型假设不完全一致,例如理论模型假设材料处于完全均匀磁场中,而实验中存在局部磁场分布。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磁阻效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结果表明,磁阻效应的大小与磁场强度、材料的位置有关。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较小差异可能是由于测量误差、材料性能差异和实验条件等原因所致。
为了准确测量磁阻效应,我们还可以在实验中考虑进一步优化测量方法,减小系统误差。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研究,深入探究磁场对材料电阻的影响,拓宽对磁阻效应的理解。
磁阻效应实验报告小结

一、实验背景磁阻效应是指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材料的电阻发生变化的现象。
该效应在物理学、材料科学以及电子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验证磁阻效应,并了解其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磁阻效应的基本原理;2. 掌握磁阻效应的测量方法;3.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磁阻效应与磁场、材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磁阻效应的产生主要与材料的电子输运性质有关。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电子的运动轨迹发生改变,导致电阻发生变化。
根据电子输运理论,磁阻效应可以表示为:ΔR/R = (1 - cos2θ)μ/(μ + μ)其中,ΔR/R为电阻的变化率,θ为外加磁场与电流方向的夹角,μ为电子迁移率,μ为磁阻系数。
四、实验仪器与材料1. 磁阻效应实验装置;2. 恒温磁源;3. 电流表;4. 电压表;5. 磁阻材料样品。
五、实验步骤1. 将磁阻材料样品放置在实验装置中;2. 调节恒温磁源,使外加磁场强度分别为0、0.5T、1T、1.5T、2T;3. 测量不同磁场强度下磁阻材料样品的电阻值;4. 记录实验数据,绘制电阻随磁场强度的变化曲线。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磁阻材料样品的电阻随磁场强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1 磁阻材料样品电阻随磁场强度的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外加磁场强度的增加,磁阻材料样品的电阻也随之增加。
当外加磁场强度为2T时,电阻增加幅度最大。
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磁阻效应确实存在,且随着外加磁场强度的增加,磁阻效应越明显;(2)在实验条件下,磁阻材料样品的电阻随磁场强度的变化符合磁阻效应的基本原理;(3)实验过程中,样品的温度保持恒定,说明温度对磁阻效应的影响较小。
七、实验误差分析1. 实验过程中,由于仪器精度和人为操作等因素,实验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2. 实验装置的磁场强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3. 实验过程中,样品的电阻测量可能受到接触不良等因素的影响。
磁阻效应实验报告数据

磁阻效应实验报告数据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磁阻效应,了解磁阻效应的基本原理和表现,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磁阻效应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磁阻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磁性材料制成的导体时,磁场会对电流产生阻碍作用,导致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磁阻定律进行描述。
磁阻定律指出,磁阻与电流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Rm = μ0 × H / I其中,Rm为磁阻,μ0为真空中的磁导率,H为磁场强度,I为电流。
当磁场与电流垂直时,磁阻最大;当磁场与电流平行时,磁阻最小。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磁性材料制成的导体、电源、电阻器、电流表、磁场发生器、数据采集器等。
2.将电源、电阻器、电流表、磁场发生器与磁性材料制成的导体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
3.将数据采集器与磁性材料制成的导体连接起来,以便记录实验数据。
4.开启电源,使电流通过磁性材料制成的导体,并调节磁场发生器的强度,观察磁阻效应的变化。
5.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电流值、磁场强度和磁阻值。
6.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四、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1.当磁场强度一定时,随着电流的增大,磁阻也相应增大。
这是因为磁场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2.当电流一定时,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磁阻也相应增大。
这是因为磁场强度增大时,磁场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也相应增大。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磁阻效应与电流和磁场方向密切相关,当电流和磁场方向垂直时,磁阻最大;当电流和磁场方向平行时,磁阻最小。
此外,随着电流和磁场强度的增大,磁阻也相应增大。
这些结论与磁阻定律相符,证明了磁阻效应的存在和表现。
五、实验结论与应用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磁阻效应的存在和表现,并得出了磁阻与电流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这种效应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用于制造磁性传感器、磁性存储器和磁性电机等。
此外,磁阻效应还可以用于测量磁场强度和电流强度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1.不要在实验仪器附近放置具有磁性的物品.
2.加电前必须保证测试仪的调节和调节旋钮均置零位
(即逆时针旋到底)。
3. 在励磁线圈加电后不可插拔励磁电流连线因为此时会 有极强的感应电压,可能损坏仪器.如须插拔励磁电流连 线,应将励磁电流调至最小,再关闭电源,才可进行插拔。
木有了~~~
实验目的
1、了解磁阻现象与霍尔效应的关系与区别。 2、测量锑化铟传感器的电阻与磁感应强度的 关系。
3、作出锑化铟传感器的电阻变化与磁感应强
度的关系曲线。
实验原理
电#43;++
v
F
E
Fe
- - - B - -
电荷重新分布、 路径改变
某方向电 阻变化
U
R
电子受力分析:重力(竖直向下)、电场力1(外加电压产生)、电场力2
实验仪器
磁阻效应试验仪面板图
磁阻效应 试验仪连 接图
实验内容
测量电路图
1、测量励磁电流 I M 与磁感应强度 B的关系: 绘制电磁铁B线 VH 磁场B= KI S
I M 关系磁化曲
IS
IM
2、测量电磁铁气隙磁场沿水平方 向的分布 调节励磁电流 I M =500mA,I S =5.00mA时,测量霍尔输出电 压 与水平位置X的关系。根 VH 据数据做B-X关系曲线。 3、测量磁感应强度和磁阻变化的 关系,根据数据做B- R / R(0) 关系曲线
学号
姓名
概述
磁阻效应:材料的电阻会因外加磁场而增加或减 少,电阻的变化量称为磁阻。一定条件下,导电 材料的电阻值R随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规律称为磁 阻效应。 磁阻应用:目前,磁阻效应广泛用于磁传感、磁 力计、电子罗盘、位置和角度传感器、车辆探测、 GPS导航、仪器仪表、磁存储(磁卡、硬盘)等领 域。 磁阻器件的特点: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在众多的磁阻器件中,锑化铟(InSb)传感器最 为典型,它是一种价格低廉、灵敏度高的磁阻器 件,在生产生活应用广泛。
0
R ( B ) R ( 0 ) R R R ( 0) R ( 0 ) R ( 0) R (0) R (0)kB0 cos2 t
2
R ( 0)
1 1 2 R (0)kB 2 R (0)kB0 cos 2t 2 2
磁阻传感器的电阻值在弱正弦波交流磁场中,将产生倍频交流电阻值 变化。 _ 由上式可知,磁阻上的分压为B振荡频率两倍的交流电压和一直流电 压的叠加。
(霍尔效应产生)、洛伦茨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产生,左手法则)。 左手法则:伸出左手,四指并拢,大拇指与四指指向垂直,让磁感应线穿 过手心,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受力方向。
实验原理
通常以电阻率的相对改变量来表示磁阻的大小, 即用Δρ/ρ(0)表示。其中ρ(0)为零磁场时的电阻率, 设磁电阻电阻值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的电阻率 为ρ(B),则
强磁场中:
0
R / R(0) B
B /T
实验原理
在角频率w的弱正弦波交流磁场中, ΔR/R(0)正比于B平方,电阻R 随2w作周期变化,即磁阻传感器有交流电倍频性能。若外界交流磁 场的磁感应强度B为 B B0 cost 2 设在弱磁场中, R / R(0) kB 假设电流恒定为 I ,由上式可得
Δρ=ρ(B)-ρ(0)
由于磁阻传感器电阻的相对变化率ΔR/R(0)正 比于Δρ/ρ(0),因此也可以用磁阻传感器电阻的 相对改变量ΔR/R(0)来表示磁阻效应的大小.
ΔR=R(B)-R(0)
实验原理
磁阻效应的R与B的关系:
R R (0)
电阻的相对变化率:
R / R(0)
2
弱磁场中:
R / R(0)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