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临床化验(转载)

风湿病临床化验(转载)
风湿病临床化验(转载)

风湿病临床化验(自己整理总结)

抗核抗体(ANA)

抗核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份自身抗体的总称。

临床意义:ANA可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 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抗双链DNA抗体

脱氧核糖核酸分为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两种。

临床意义:前者可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后者则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

抗组蛋白抗体

是一种碱性核蛋白,是抗核抗体的一种。

临床意义:主要与药物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抗核周因子

抗核周因子存在于颊粘膜上皮细胞核周胞浆内,为不溶性蛋白质。主要为IgG,也含有IgM及I gA成分,是上皮细胞的中等纤维结合蛋白或其前体。

临床意义:抗核周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相关性,不仅阳性率高,特异性也好。抗核周因子可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甚至在发病之前。在早期RF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可有53.3% 抗核周因子呈阳性。抗核周因子阳性、RF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往往预后较差,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也有助于判断预后。同时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指标也呈正相关。

抗角蛋白抗体

临床意义:AKA角质层型阳性与RF、抗RA33/RA36抗体无关。因此,该抗体的检测可对RF

阴性或抗RA33/RA36抗体阴性的RA患者提供诊断指标。抗角蛋白抗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在RA早期甚至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因此,对RA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很有意义。

M3 受体抗体:

M3受体抗体(即毒蕈碱3受体)是一种主要分布于外分泌腺及平滑肌的胆碱能受体,也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

临床意义

(1)抗M3受体抗体在SS诊断中的敏感性高(86.00%)、特异性强(96.03%),是诊断SS 的标记性抗体之一;

(2)抗M3受体抗体在抗SSA、SSB、a-Fodrin抗体阴性的SS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00%、77.50%、72.00%,因而该抗体对于抗SSA、SSB、a-Fodrin抗体阴性的SS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该抗体阳性组ANA、RF阳性率高,IgG、IgA、CIC、ESR升高的发生率高。

中国医学健康网

BiP 抗体:

BiP抗体, 是一种内质网分子伴侣,该蛋白属于HSP70 家族。

临床意义

(1)抗BiP抗体可以在RA病程早期出现,并且具有较高的阳性

率。可能对RA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2)BiP抗体可以在RF、CCP、HRF、RA33、AKA、APF等抗体阴性的血清中有很高的阳性率,对RA的诊断是一个很好地丰富和补充。?

(3)抗BiP抗体阳性组的R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重于该抗体阴性组者。

抗细胞膜DNA抗体

抗细胞膜DNA抗体是一种可以在人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膜上表达的DNA分子。

临床意义

(1)抗细胞膜DNA抗体是一种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SLE血清学指标之一。

(2)尤其对dsDNA、抗Sm、抗DNP、AHA、AnuA阴性的SLE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类风湿 5 项

类风湿5项包括RF、AKA、APF、RA33、CCP

临床意义联合检测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抗体,有助于RA早期诊断。

狼疮 5 项

狼疮5项包括ANA、dsDNA、m-DNA、DNP、AnuA

临床意义联合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抗体,有助于SLE早期诊断。

干燥 4 项

干燥4项包括ANA、ENA、RF、a-Fodrin

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干燥综合征特异性抗体,有助于SS早期诊断。

HLA-DR抗原

HLA-DR抗原: HLA-DR抗原主要存在于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内皮细胞。HLA-DR分子为二聚体结构,由非多态性的DRα链和多态性的DRβ链组成。DRα和DRβ链的可变区可识别并结合抗原或自身抗原,刺激T细胞活化,进而诱发自身免疫反应。HLA-DR4/DR1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及演变有关。

临床意义:研究发现,各种族的DR4/DR1阳性率不尽相同。有48-90%的RA患者携带DR4或DR1基因单倍型。病情轻、关节外病变少的RA患者一般为表达单倍型者,而DR4/DR1纯合子,尤其是DRB10401纯合子患者多并发关节外病变,病情进展快。

抗着丝点抗体

临床意义:可见于50-96%的局限性硬皮病。在CREST综合症可达98%,而且,一般认为该抗体是CREST综合症的标记抗体。在弥漫性硬皮病患者,抗着丝点抗体的阳性率仅为10%。该抗体可较早出现于患者血清中,仅有雷诺氏现象者也可阳性。临床研究发现,抗着丝点抗体与血管炎、肺受累有关,不随病情变化而波动,而且多提示预后相对较好。

ANCA

ANCA的相应抗原为丝氨酸蛋白E3、MPO和一些少见的抗原如弹性蛋白酶等。是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标记物。

临床意义:

1.ANCA可出现两种核型:①胞浆型(c-ANCA):主要与韦格氏肉芽肿血管炎有关②核周型(P -ANCA)可在Churg-Strass综合症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中产生。

2.ANCA对于血管炎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估计均有价值,而且是疾病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病人发病(复发)时,ANCA滴度均升高。有研究表明,c-ANCA在血管炎复发前2-5周可升高4倍。所以,c-ANCA可作为预测病情复发的指标。c-ANCA滴度可鉴别复发与其它原因(如感染)造成的病情恶化。

抗磷脂抗体

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抗凝物质、抗心磷脂抗体: 可作为抗磷脂综合症中的重要自身抗体,其中抗心磷脂抗体(ACA )最为常见。可分为IgG 、IgA 、IgM 三类。

临床意义:

1.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提示动、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意外发生率高达56% 。

2.抗心磷脂抗体与SLE 密切相关。双型或三型阳性SLE 病人均出现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贫血等症状。

3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女性患者易发生习惯性流产。

冷球蛋白

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种蛋白,具有遇冷沉淀、遇热又溶解的特性。分为三型。

临床意义:主要与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巨细胞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有关。

抗DNP抗体

抗DNP 抗体系针对脱氧核糖核蛋白的自身抗体,即狼疮因子。是经典的狼疮细胞形成试验必不可少的四因素之一。

临床意义: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阳性率可达80%—90%、非活动期阳性率为20%左右。其他结缔组织阳性率低,且部分人可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非结缔组织病(如肝炎等)偶见阳性。

抗增殖性细胞核抗原抗体

抗增殖性细胞核抗原抗体(抗PCNA 抗体)其抗原成分是DNA 聚合酶的辅助蛋白,它可能在控制细胞周期中起关键作用。

临床意义:抗PCNA 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抗体。另据报道,该抗体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弥散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相关。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IgG 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某些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RF 可分为IgM 、IgG 、IgA 、IgE 四型。

临床意义:

1 .RF 对RA 的诊断很意义,阳性率为60-80% 。从早期RA 患者的X 线片分析,IgMR

F 持续阳性的病人更易发生骨侵蚀。

2.高水平IgMRF阳性的病人预后差。IgMRF滴度与RA疾病活动性的体征,如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相关。IgMRF滴度高低是评价RA疾病活动性可靠、敏感的指标。

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CCP)

CCP抗体是环状聚丝蛋白的多肽片段。以IgG型为主的抗体。临床意义:CCP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高度特异性的抗体,阳性率为51%,特异性>96%,与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有很强的相关性,在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患者中可出现。

抗核小体抗体

抗核小体是细胞染色质中的一种成分,它是由DNA和组蛋白以特殊的方式相连而组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诱导和致病中有重要作用。临床意义:抗核小体抗体比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并且特异性较高。阳性率为50-90%,特异性>98%. RA33抗体

抗RA33抗体与其他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无交叉

反应,为多克隆抗体,以IgG型为主。

临床意义:RA33 抗体,在不典型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出现,阳性率为27-45% ,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银屑病性关节炎均不出现此抗体。因而认为抗RA33 抗体是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关节炎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a-胞衬蛋白抗体

a - 胞衬蛋白抗体是从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唇腺中提取的一种唾液腺特异性自身抗原,该抗原特质被鉴定为胞衬蛋白的裂解产物 a - 胞衬蛋白。

临床意义: a - 胞衬蛋白抗体可能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有意义;可能与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常见风湿病检查及意义

常见风湿病检查及意义 中医科实验室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很多患者,在看病时没有做任何检查,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检查,给医生诊断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使疾病诊断更加明确,我们建议患者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对诊断、治疗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般来说,常见风湿病应该做类风湿因子、抗“O”、血沉、C-反应蛋白等项检查。每项检查对诊断、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一些检查项目进行简单扼要介绍。 1.什么是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是血清中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它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80%左右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能检出类风湿因子为阳性,它作为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条件之一,并用于和其它原因的关节炎进行鉴别。 2.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类风湿因子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类风湿因子外,类风湿因子还可见于以下情况: (1)2%~5%的正常人及10%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可出现类风湿因子,但滴度不高。 (2)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及硬皮病等。 (3)急性病毒感染、流感、肝炎、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免疫(疫苗)注射后。 (4)寄生虫感染、如疟疾及丝虫病等。 (5)慢性炎性疾病:如结核病、麻风、雅司、梅毒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6)肿瘤,尤其在放疗与化疗后更明显。 (7)其它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状态:如冷球蛋白血症、慢性肺部或肝脏疾病、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性紫癜等。 3.什么是血沉? 血沉是血红细胞沉降率的简称,指单位体积内血液中的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魏氏法测定的血沉值是指第一小时末红细胞在血沉管中垂直下降的毫米数,健康男性血沉应小于15毫米/小时,女性血沉应小于20毫米/小时。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也有波动,多数异常持续增高的血沉值提示病理改变,如感染、炎症或肿瘤等,有待进一步查原因。 4.血沉增快见于哪些情况? 魏氏法测定血沉,不论男女其血沉值在1小时末达25毫米为轻度增快,达50毫米为中度增快,大于50毫米则为明显增快。 在生理情况下,如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及60岁以上的高龄者,都可以有轻度血沉增快。血沉增快主要见于以下病理情况: (1)各种炎症,如肺结核、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及赖特综合征等。 (2)组织损伤与坏死,手术或外伤后,心肌梗塞等。 (3)恶性肿瘤。 (4)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等。 (5)各种原因导致的相对性球蛋白增高,如慢性肝炎和慢性肾炎等。 (6)病理性球蛋白增多,如多发性骨髓瘤和巨球蛋白血症等。 (7)稀血症,重度贫血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球下沉时阻力减少可出现血沉增快。 (8)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患者因血胆固醇水平增高常致血沉增快。

内科护理习题_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风湿性疾病特点的是 A、病程多呈急性 B、同一疾病表现可有很大差异,疗效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B、病程可有发作和缓解相交替D、多有复杂的免疫学改变 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与下列哪项无关 A、遗传因素 B、雌性激素、紫外线 C、病毒感染 D、败血症 3、下列关于SLE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盘状红斑狼疮可发展为SLE B、大多有皮肤损害、肾损害常见 C、紫外线可使皮肤症状恶化 D、妊娠期病情好转 4、下列关于风湿性疾病关节表现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除痛风发作急骤外,其余均起病缓慢 B、痛风关节痛固定于少数或单一关节疼痛剧烈 C、风湿热关节疼痛为游走性大关节痛,愈后不留畸形 D、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活动后减轻,且多对称,累及小关节,愈后不留畸形 5、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最主要的护理措施是 A、病情观察 B、避免过度劳累 C、避免精神刺激 D、指导关节治疗性的锻炼 6、下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处理原则中不妥的是 A、急性期卧床休息 B、大剂量抗生素治疗 C、消炎止痛剂、免疫抑制剂 D、缓解期加强理疗及功能锻炼 7、目前SLE最佳筛查试验是 A、抗核抗体(ANA) B、抗双链DNA抗体 C、抗Sm抗体 D、狼疮细胞 8、目前SLE的急性发作期首选治疗的药物是 A、非甾体类抗炎药 B、免疫抑制剂 C、抗疟药 D、肾上腺皮质激素 9、SLE患者的的饮食护理不宜 A、宜进高蛋白饮食 B、避免刺激性食物 C、多摄含有补骨脂素的食物如芹菜等 D、肾脏损害时需要需要给予相应饮食 10、SLE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狼疮性肺炎 B、狼疮性心肌炎 C、狼疮性心肌炎并肾功能键衰竭 D、狼疮性肝损害 11、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是 A、阿司匹林 B、强的松 C、左旋咪唑 D、环磷酰胺 12、类风湿关节炎的保健指导错误的是 A、活动期应绝对卧床休息 B、缓解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C、坚持服药 D、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 13、下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有无活动性最有价值的是 A、贫血 B、类风湿因子阳性 C、指关节尺侧偏斜 D、皮下类风湿结节 14、下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关节护理哪项错误 A、卧床休息、注意体位姿势 B、脊背宜挺直 C、鼓励床上运动 D、四肢关节宜保持功能位 15、SLE患者的护理,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A、安置在没有阳光直射的病房 B、给予高蛋白、营养丰富的饮食 C、面部红斑宜用碱性肥皂洗脸 D、口腔感染可用1:5000呋喃西林液漱口

青少年风湿性关节炎新药上市 疗效达85%

青少年风湿性关节炎新药上市疗效达85% *导读: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们都但愿所有青少年活泼向上、充满朝气。但也有一些疾病偏偏喜欢盯上青年人,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就是其中的一种。然而,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有好消息传来,一种新药托珠单抗(英文:Actemra活性成分:tocilizumab)在今年4月15日被批准用于治疗活动期全身型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们都但愿所有青少年活泼向上、充满朝气。但也有一些疾病偏偏喜欢盯上青年人,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就是其中的一种。然而,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有好消息传来,一种新药托珠单抗(英文:Actemra 活性成分:tocilizumab)在今年4月15日被批准用于治疗活动期全身型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 活动期全身型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又称青少年风湿性关 节炎,该病有三种类型:少关节炎型:影响四个或四个以下的大关节,如膝关节。多关节炎型:主要影响小的关节,如手与脚等的关节。全身型:主要影响小关节,并引起全身症状。 目前医学界对本病的病因不清楚,但是已查明,该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病毒感染能引发此病,但究竟是什么病毒还不清楚。这种疾病的症状有: 1、关节疼痛、发红、肿胀和僵硬。

2、如果影响到下肢,会出现跛行。 3、多关节炎型,并伴有轻度发烧。 全身型关节炎,发病后数周还会出现下列症状: 1、体温达到39℃以上。 2、全身淋巴结肿胀。 3、水泡样、无痒性皮疹。 个别的情况下还伴有虹膜炎。 此次FDA批准的新药,对患有青少年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福音。据悉,该药是一种人源化抗人白介素-6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可单用或联用甲氨喋呤治疗SJIA。 此前,一项国际多中心对照试验证明了该药在儿童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中,112例患者接受Actemra或安慰剂每2周一次的注射。患者年龄在2~17岁之间,对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类固醇类药物无明显反应。结果发现,接受Actemra治疗组中,85%有疗效,而接受安慰剂的患者有治疗反应的仅有24%。 不过,FDA 对Actemra添加了黑框警告。指出接受Actemra治疗的患者如发生严重感染,应停止使用Actemra,直至感染控制。试验中最常见的药物副作用为上呼吸道感染、头痛、咽喉痛和腹泻。 除此之外,传统治疗中最为重要的方法是理疗,以保持肌肉的强度和关节的活动性。夜间要求孩于装上夹板,以防止关节变形,有时在白天也要求孩子装夹板,让关节休息一下。医生还会给孩

(整理)风湿病科考题

一.选择题 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标记性抗体是: A. 抗RNP抗体 B. 抗dsDNA抗体 C. 抗着丝点抗体 D. 抗SS-A抗体 E. 抗SS-B抗体 2.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病理特征是哪一种表现: A.灶性淋巴细胞浸润 B. 滑膜炎 C. 苏木紫小体 D. 类风湿结节 E. 洋葱皮样改变 3.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A. 抑制滑膜炎 B. 增强NK细胞活性 C. 抑制T细胞 D. 抑制B细胞 E.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4.下列哪一项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 A. 近端指间关近节肿痛 B. 远端指间关节肿痛 C. 掌指关节肿痛 D. 腕关节肿痛 E. 四肢关节对称性肿痛 5.氯喹治疗引起的最俱特征性的副作用是: A. 恶心,呕吐 B. 食欲减退 C. 视网膜病变 D. 色素沉着 E. 成瘾 6.可能诱发SLE发病或活动的因素有: A. 阳光照射 B. 感染 C. 分娩 D. 手术 E. 以上均是 7.下列哪项不是狼疮性肾炎病变活动性病理改变: A. 细胞增生,坏死,核碎裂 B. 细胞性新月体 C. 纤维性新月体 D. 白细胞浸润 E. 透明样血栓 8.磺胺药过敏的患者不能服用

A. 环胞素 B. 扶他林 C. SASP D. 怡美力 E. 羟基氯喹 9.SLE中哪一自身抗体的水平最有诊断价值? A. 抗核抗体 B. 抗ds-DNA抗体 C. 抗SSA抗体 D. 抗磷脂抗体 E. 抗RNP抗体 10.判断SLE活动度的根据是 A.活动性炎症损害,如皮疹,关节炎,浆膜炎等 B.全身症状,如发热 C.抗ds-DNA抗体效价升高 D.C3,C50水平下降 E.以上均是 11.在风湿性疾病中,下列哪一种病肾脏受累较少见: A. SLE B. 皮肌炎 C. 干燥综合症 D. 结节性多动脉炎 E. 血管炎 12.下列哪一种叙述最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定义: A.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关节炎 B. 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C. 是一种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关节炎 D. 是以脊柱关节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E. 以上都是 13.下列那一种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慢作用抗风湿病药物: A. 消炎痛 B. 双氯芬酸 C. 氯喹 D. 塞来昔布 E. 以上都是 14.下列那一种自身抗体是SLE特征性抗体: A. 抗核抗体 B. 抗Sm抗体 C. 抗SSA抗体 D. 抗RNP抗体 E. 抗磷脂抗体 15.狼疮性肾炎慢性终末期的病理改变是: A. 肾小球硬化 B. 纤维性新月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

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尚无特异性诊断指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目前在国内仍属病因未明的难 治之症。近年来,笔者自拟通痹汤熏洗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5例,疗效满意。兹介绍 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5例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8年。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制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 会风湿病分会制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期分类标准和关节功能分类标准》:(1)晨僵至 少1小时,病程超过6周;(2)不少于3个关节肿胀,达到或超过6周;(3)腕、掌指或 近端指间关节肿,超过6周;(4)对称性关节肿超过6周;(5)皮下结节;(6)X线示骨 质疏松或骨侵蚀;(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超过1:32。以上7条中具备4条即可诊断。 中医痹病诊断标准:(1)主要临床表现:关节、肌肤、筋骨等部位疼痛或肿胀晨僵,麻木 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变形、强直不伸、肌肉萎缩等;(2)发病特点:多与气候 变化有关;(3)性别年龄特点:好发于青壮年、女多于男;(4)理化检查:类风湿因子阳 性或血沉增快,X线可见骨质侵蚀。具备上述(1)、(4)两项,结合(2)或(3)项即可 确诊。 2、治疗方法 2.1 熏洗中药组成: 威灵仙15克,生川乌30克,生草乌30克,川芎15克,伸筋草30克,透骨草30克,五加皮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艾叶30克,木瓜15克 2.2 熏洗方法: 将上述药物装入纱布袋中,加水4000毫升,先浸泡30分钟,煮沸,改文火煎5分钟后,置 患肢于药液上方熏蒸,待水温降到适宜温度,即以药液淋洗或浸洗患处。浸洗40分钟后, 再加热5分钟,捞出药袋,敷于患处20分钟。每次约1时,每日2次,10天为一疗程。 3、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治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指数减少≥90%),活动功能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显效:关节疼痛、肿胀减轻(指数减少在60%—89%),活动功能好转,实验室检查有好转;好转: 关节疼痛、肿胀有所减轻(指数减少在31%—59%),活动功能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关节疼痛、肿胀(指数减少≤30%)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愈37例,占56.92%;有效22例,占33.84%;无效6例,占9.23%。 4、典型病例

风湿免疫试题

1.女,70岁,双手远端指间关节肿痛,以一侧凸出较明显。ESR:15 mm/h,CRP:5 mg/L,RF(-)。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 强直性脊柱炎 B . 骨关节炎 C . 风湿性关节炎 D . 类风湿关节炎 E . 系统性红斑狼疮 2.下列关于风湿病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 系统性血管炎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B . RA不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C . 风湿热与RA均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D . AS与RA属同一类别 E . 银屑病关节炎与HLAB27无关,与AS不属同类 3.不属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的一项是: A . 近端指间关节肿胀 B . 远端指间关节肿胀 C . 掌指关节肿胀 D . 腕关节肿胀 E . 四肢关节对称性肿胀’ 4.女,38岁,四肢大小关节肿痛10年,X线示双手指关节及腕关节有多处骨质破坏,关节检查仍有多处关节肿痛,脾肋下2 cm,质地中等,查WBC:2 × 109/L,血小板:60 ×109/L,ESR:70 mm/h,尿常规(-),10年来一直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 肝硬化脾亢 B . 类风湿综合征 C . Felty综合征 D . 系统性红斑狼疮 E . 药物性再障 5.下列有关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血清特异性自身抗体. B . 与DR4基因有关联 C . 与感染因素无关 D . 多基因遗传,HLAB2、DR3、DP4、FNF基因 E . 寡基因致病模式,HLAB27关联性最强 6.甲氨喋呤(MTX)的作用机制是: A . 抑制二氢叶酸的合成 B . 抑制四氢叶酸的合成 C . 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尿嘧啶转变成胸腺嘧啶 D . 抑制四氢叶酸还原酶,从而抑制DNA的合成 E . 抑制B淋巴细胞的合成 7.女,35岁,SLE病史10年,蛋白尿5年,长期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蛋白尿无明显下降,近2个月来肌酐快速上升,已达360μmol /L,下一步将采取何种诊治方案: A . 抗核抗体谱检查 B . C3、C4检查 C . 肾脏穿刺病理检查 D . 利尿等对症处理 E . 中医药治疗 8.下列关于RA的全身表现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 血管炎可发生在任何系统 B . 类风湿结节可发生在关节部位,与疾病活动无关 C . 肺纤维化是常见的肺病变 D . 可有心脏受累,以心包炎最常见 E . 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 9.对AS诊断最有意义的是: A . HLAB27阳性 B . 腰背痛 C . “4”字征阳性 D . 对称骶髂关节炎Ⅱ级以上 E . 血沉增高 10.RA的典型病理改变有: A . 类风湿结节中心为干酪样坏死 B . 一般不出现血管炎 C . 急性期滑膜肥厚 D . 血管炎应局限在滑膜及其周围 E . 血管翳是最典型改变 11.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首选: A . 心理治疗 B .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C . 非甾体药物 D . 抗生素预防感染 E . 支持治疗 12.下列有关MHC分子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与自身抗原结合,在胸腺进行T细胞选择 B . 与异体抗原结合,提呈给成熟T细胞,引起免疫反应 C . 决定抗原的免疫表型,使不同个体生成相同的免疫反应 D . 刺激自身(auto)和同种异体(allo)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E . 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明显有关 1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胞浆型(c—ANCA)阳性者,对下列哪一种疾病的诊断有很高特异性: A .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 结节性多动脉炎 C . 干燥综合征 D . Wegener肉芽肿 E . T akayasu动脉炎 14.下列关于银屑病关节炎的临床特点,错误的是: A . 关节受累非对称性 B . 远端指关节炎 C . 残毁型关节炎 D . 脊柱和骶髂关节关节炎 E . 不侵犯眼色素膜 15.下列临床表现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无关的是: A . 抗磷脂抗体阳性 B . 动静脉血栓形成 C . 习惯性流产 D . 血小板减少

风湿免疫科常用检查项目解读

风湿免疫病常用检查项目包括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血管多谱勒超声、PPD式验、肾活检、类 风湿结节活检、肺活检、唇腺活检、腮腺造影、磁共振和SPECT思腺成像、骨关节的影象检查、关节镜检查等。 1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了解病情: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均可影响造血系统,引起血象异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显著减 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血象异常的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情轻重。(2)用药前后血常规检查:许多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血象有影响,所以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尿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非常容易发生肾损害,例如狼疮肾炎,此时最简单的检查就是尿常规。主要了解有无蛋白尿、镜下血尿以及管型尿等。(2)某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有肾毒性,例如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可引起肾间质损害,所以有必要进行尿常规检查。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蛋白 尿,但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只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完全是定量检查,相对比较精确,所以临床十分常用。 粪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有时会有消化系统损害,例如肠病性关节炎等,此时应进行粪常规检查。(2)某些药物,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对胃有一定损害作用,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应做大便隐血(0B检查。 2、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 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的目的与意义: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 疾病,可有肝肾损害和心肺损害,此时应进行肝肾功能、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此外 有一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肝肾损害和心肺有损害,也要通这些检查来监测药物的 副作用。风湿免疫性疾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是皮质激素,而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可引起糖耐量 异常,甚至糖尿病,所以在治疗前后应作血糖检查。 3、超声心动图、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 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目的与意义:本项检查主要了解是否存在心脏损害,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硬皮病、大动脉炎、风湿热等均可影响心脏。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时,不但可以了解心脏各房室和瓣膜的情况,还可以测定肺动脉压力。 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检查的目的与意义:本项检查的主要目的与意义是了解是否有肺间质病变,许多自身免疫病可以发生肺间质病变。此外,胸部CT检查,对自身免疫病引 起的肺病变,还是继发感染,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4、血管多谱勒超声 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大动脉炎:大动脉炎时常需进行以下二种检查, 一是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二是血管造影。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的优点是无创伤性。(2)自身免疫病引起的大血管炎:许多自身免疫病可引起大血管病变,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 塞病等,此时需做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自身免疫病可引起大血管病变常提示病情严重。 5、P PD M验 有些风湿性疾病与结核感染密切相关,例如结节性红斑、结核感染引起的反应性关节炎等,有时需要在治疗风湿性疾病的同时进行抗结核治疗。判断是否存在结核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风湿性疾病 题库

欢迎阅读 风湿性疾病题库 一、填空题 1.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改变,当累及软骨及骨质时出现。 2.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慢性炎症,可有,是一种性疾病。3.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是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4.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表现有、、。 5. 和造成了关节的活动障碍。 6.类风湿关节炎较特异的皮肤表现。 7.类风湿关节炎恢复期应进行适当的,或借助避免关节畸形。 8.SLE主要是细胞和体液免疫紊乱而导致的损伤。 9. 10. 11 12. 13. 14 15.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1 2 3.恢复期和缓解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关节护理重点。 4.列出对SLE病人皮肤护理的要点。 5.简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一般治疗。 6.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的原因。 7.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了解哪些知识。 8.风湿性疾病可累及哪些系统和器官。 9.特发性炎症性疾病的护理要点。 10.特发性炎症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四、论述题 1.患者女性,23岁,主因妊娠后面部出现蝶形红斑且逐渐加重,近日出现局部水肿 而首次人院,您作为一名责任护士,对患者应给予哪些健康教育。

2.试怵影响SLE患者的环境因素及发病机制。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滑膜炎;关节畸形 2.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自身免疫 3.病原体;遗传基因 4.晨僵;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关节疼痛及肿胀 5.关节肿痛;畸形 6.类风湿结节 7.关节功能锻炼;理疗 8.组织炎症性 9.狼疮性;水肿;蛋白尿 10.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双链DNA抗体 11.血管炎;感染;淀粉样变 12.自身抗体;免疫紊乱 13.面部蝶形红斑;多脏器受累;反复发作 14.日光;食物;药物 15.免疫复合物 16.炎症;血管炎 17.盘状红斑 18.狼疮性肾炎 19.非甾体抗炎药 20.体内蓄积;视网膜退行性病变 21 23 1 2 3. 4 5 1 (5)神经系统损害可有周围神经病变。 2.如何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护理。 答:活动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同时注意保持体位和姿势,也可采用短时间制动法,使关节休息,减轻炎症,卧床患者每日进行1—2次主动或被动的最大耐受范围内的四肢关节伸展运动。 3.恢复期和缓解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关节护理重点。 答:恢复期或缓解期患者,可进行关节锻炼,锻炼前可先行理疗,对无力起床者,卧床时,应保持功能位,以免长期卧床后形成畸形,鼓励卧床患者在床上进行各种运动。 4.列出对SLE病人皮肤护理的要点。 答:(1)避免阳光直射皮肤,禁止日光浴。 (2)禁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清洁皮肤,宜用偏酸或中性肥皂。最好用温水洗脸,女患者勿用各类化妆品。 (3)剪指甲勿过短,防止损伤指甲周围皮肤。 (4)注意口腔及会阴部皮肤清洁。

通心络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一)

通心络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一) 作者:林志翔,戴禄寿,戴益琛,周明宣,孙华瑜 【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8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萘普生、泼尼松、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以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2次/d。疗程半年。结果除治疗组1例未坚持治疗外,治疗半年后,两组其余病人的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关节活动度、晨僵时间,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5.4%,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88.6%),且副作用轻微。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心络胶囊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sofTongxinluocapsulesonthetreatmentofrheumatoidarthritis.Metho dsAtotalof88patientwithrheumatoidarthritisweredividedintotwogroupsatrandom,i.e.trialgroupan dcontrolgroup.The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weregivennaproxen,prednisone,methotrexate,hydro xychloroquinesulfateandexpectanttreatment;thoseinthetrialgroupwereadditionallygivenTongxinl uocapsules(4capsules,twiceperday).Thecourseoftreatmentlastedforhalfayear.ResultsAfterthetreat mentofhalfayear,therewereobviousimprovementsinjointache,swelling,tenderness,jointmovabled egreeandmorningrigidity.Thetotaleffectiverateofthetrialgroupwas95.4%,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 at(88.6%)of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ItisindicatedthatTongxinluocapsulesplusWesternm edicinehasasignificanttherapeuticeffectonrheumatoidarthritis. Keywords:rheumatoidarthritis;Tongxinluocapsule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发病率为0.3%,病程长,迁延难愈,是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若治疗不当,严重的会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最终完全丧失工作、生活能力。我们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RA,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象为本院门诊的88例RA患者,病情处于活动期:关节肿痛在3个以上,晨僵>15min,血沉>20mm/h(男)、30mm/h(女),关节功能Ⅱ~Ⅲ级,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的RA分类诊断标准1]。参与试验的患者均为自愿者。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组44例中,男9例,女35例;年龄16~48岁;病程7个月~13年,平均(3.01±10.74)年,关节功能Ⅱ级33例,Ⅲ级11例。对照组44例中,男8例,女36例;年龄17~52岁;病程4个月~14年,平均(4.01±10.56)年,关节功能Ⅱ级32例,Ⅲ级12例。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肝、肾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变者和病史者,有药物过敏史和过敏体质者,孕妇及哺乳妇女,晚期关节重度畸形、残废、丧失劳动力者除外。以上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1.2.1药物 对照组病人予萘普生缓释片(台湾宝龄富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75mg,1次/d×3个月;泼尼松10mg1次/晨×2个月,后改为5mg1次/晨×1个月;甲氨蝶呤10mg1次/周;硫酸羟氯喹0.1,2次/d;以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由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冰片等中药组成,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3粒,3次/d,疗程半年。 1.2.2生活注意事项 避免受风、淋雨、受凉及湿气侵袭,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坚持体质及关节功能的锻炼。饮

结缔组织风湿性疾病课件

第七章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 §1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主要表现为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慢性炎症性的疾病,可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其病理为关节的滑膜炎,当累及软骨和骨质时出现关节畸形。患者血清中出现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病。 (一)病因 病因尚不明。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1.感染因子如支原体、分支杆菌、肠道细菌、EB病毒、HTLV—I和其他逆转录病毒都曾被怀疑为引起本病的病原体,但均未找到确证。 2.易感性本病的易感性是与遗传基础即Ⅱ类HLA有关。 (二)发病机制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及延绵不愈是病原体和遗传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以下假设可说明两者间的相互作用:①HLA可以作为某些病原体的受体;②病原体的抗原片段与HLA分子的氨基酸进行结合;③分子模拟作用,即与疾病相关的HLA分子和病原体具有相似结构的基因片段,如HLA DR4某些亚型与EB病毒壳抗原(gP110)间则有一段相同的氨基酸,使抗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转为对其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当抗原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巨噬细胞或巨噬样细胞所吞噬,经消化、浓缩后与其细胞膜的HLA—DR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若此复合物被其T细胞的受体所识别,则该辅助淋巴细胞被活化,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包括激活B淋巴细胞,使其分化为浆细胞,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其中有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类风湿因子是免疫球蛋白IgGFc端的抗体,它与自身的IgG相结合,故又是一个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和IgG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是造成关节局部和关节外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病理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在急性期滑膜表现为渗出性和细胞浸润性,滑膜下层有小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细胞间隙的增大,间质有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当病变进入慢性时期,滑膜变得肥厚,形成许多绒毛样突起,突向关节腔内或侵入到软骨和软骨下的骨质。这种绒毛在显微镜下呈现其滑膜细胞层由原来的1~3层增生到5~10层或更多,其中大部分为具有免疫活性的A型滑膜细胞,有巨噬细胞样功能。滑膜下层有大量淋巴细胞,呈弥散状分布或聚集成结节状,如同淋巴滤泡。其中大部分为CD4(+)T淋巴细胞,其次为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另外尚出现新生血管和大量被激活的纤维母样细胞以及随后形成的纤维组织。 绒毛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它又名血管翳,是造成关节破坏、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血管炎可发生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外的任何组织。它累及中、小动脉和(或)静脉,管壁有淋巴细胞浸润、纤维素沉着,内膜有增生导致血管腔的狭窄或堵塞,类风湿结节性血管炎的一种表现,常见于关节伸侧受压部位的皮下组织,但也见于肺。结节中心为纤维素样坏死组织,周围有上皮样细胞浸润,排列成环状,外被以肉芽组织。肉芽组织间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四)临床表现(重要考点)本病发病年龄自20岁至60岁,以45岁左右为最常见。女性患者约2~3倍于男性。 大部分患者起病缓,在出现明显关节症状前有一段乏力、全身不适、发热、纳差等症状。1.关节表现 (1)晨僵病变的关节在静止不动后出现较长时间(半至数小时)的僵硬,如胶粘着样的感觉。出现在95%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晨僵持续时间和关节炎症的程度成正比,它常被作为观察本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其他病因的关节炎也可出现晨僵,但不如本病明显。(重要名词解释)

常见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继续教育答案

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 《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2008年军事医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美美。本书介绍了常见风湿性疾病病因、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并且重点叙述了各种常见风湿病的现代治疗原则与具体实施方案。在药物治疗方面还介绍了最新循证医学研究发现与合理、安全用药问题。 目录 1.1 内容简介 2.2 图书目录 内容简介 编辑 本书可供风湿科、骨科、内科、老年医学科等医师参阅。 [1] 图书目录 编辑 第一篇免疫风湿病的发生 第一章免疫风湿病的发病机制 第二章免疫风湿病的遗传调控 第二篇类风湿关节炎 第三章类风湿关节炎 第四章成人斯蒂尔病 第五章干燥综合征

第三篇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相关综合征第六章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七章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第四篇脊柱关节病 第八章强直性脊柱炎 第九章银屑病关节炎 第十章肠病性关节炎 第十一章反应性关节炎 第十二章分类未定的脊柱关节病 第五篇硬皮病 第十三章硬皮病 第六篇炎性肌病 第十四章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第七篇血管炎综合征 第十五章血管炎综合征总论 第十六章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第十七章韦格纳肉芽肿 第十八章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第十九章结节性多动脉炎 第二十章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第二十一章大动脉炎 第二十二章白塞病

第二十三章其他类型血管炎 第八篇晶体关节病 第二十四章痛风 第九篇骨与软骨疾病 第二十五章骨关节炎 第二十六章骨质疏松症 第二十七章复发性多软骨炎 第十篇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第二十八章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第十一篇感染与关节炎 第二十九章莱姆病 第三十章分枝杆菌、真菌及寄生虫性关节炎第三十一章病毒性关节炎 第三十二章化脓性关节炎 第三十三章风湿热 第十二篇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 第三十四章淀粉样变 第三十五章自身免疫性肝病 第三十六章结节病 第三十七章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风湿综合征第三十八章复合型局部疼痛综合征 第三十九章雷诺现象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一)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答案在后面) A型题 (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 A.感染性疾病B.自身免疫性疾病C.传染性疾病D.遗传性疾病E.以上都不是 (2).SLE的发病与下列哪项无关:A.遗传因素B.病毒感染C.紫外线D.雌激素E.败血症 (3).SLE脏器损害最常见于: A.心B.肺C.肝D.脾E.肾 (4).SLE发病年龄多见于:A.婴儿B.儿童 C.育龄妇女D.中老年男性E.老年人 (5).SLE皮肤损害最常见的是:A.环形红斑B.瘀点、瘀斑C.蝶形红斑D.荨麻疹E.玫瑰疹 (6).SLE药物治疗首选:A.青霉胺B.泼尼松 C.异丁苯丙酸D.硫哇嘌呤E.环磷酰胺 (7).关于SLE下列哪项为错误的:A.盘状红斑狼疮可发展为SLE B.大多有皮肤损害C.紫外线可使皮肤症状恶化D.妊娠期病情好转E.肾脏损害最常见 (8).有关SLE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肾脏损害最常见B.可发生狼疮性肺炎C.可发生黄疸D.,可有心肌炎E.晚期可有多关节畸形 (9).狼疮性肾炎最终可致:A.尿路感染B.肾盂肾炎C.慢性肾炎D.肾病综合征E.慢性肾衰 (10).诊断SLE阳性率最高的是: A.抗核抗体阳性B.抗双链DNA抗体阳性C.抗变性IgG抗体阳性D.γ球蛋白增高E.血沉常增快 (11).一般认为SLE的发病与下列哪一内分泌因素有关: A.肾上腺素B.雌激素C.胰岛素D.甲状腺素E.催乳素 (12).SLE最常见的皮肤损害部位是: A.胸部B.腹部C.颈部D.背部E.暴露部位 (13).中华医学会风湿学会STE诊断的13项标准中,几项符合即可确诊 A.10项B.8项C.6项D.4项E.2项 (14).以下要求不符合SLE的护理要求的是 A.床单位清洁干燥B.床单位阳光充足C.病室空气流通D.病室内温度18-20℃E.病室内湿度50%-60% (15).以下不适用于SLE病人的药物A.消炎痛B.雷公藤多苷C.硫唑嘌呤D.氯喹E.雌激素类避孕药 (16).SLE病人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可发 A.股骨头无菌性坏死B.体位性低血压C.关节畸形、关节固定于屈位D.面部表情丧失呈假面具样E.雷诺氏现象 (17).系统性红班狼疮(SLE)是一种 A.感染性疾病B.自身免疫性疾病C.传染性疾病D.遗传性疾病E.以上都不是 (18).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累及关节、肌肉可表现为 A.关节畸形B.关节附近肌肉萎缩 C.非畸形性关节炎D.梭状指E.天鹅颈样畸形 (19).下述哪种药可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 A.呋塞米B.红霉素C.雷公藤D.苯妥英钠E.消炎痛 (20).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8-26T15:30:37.7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0期供稿作者:丁武[导读] 来氟米特单用或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优于单用甲氨蝶呤。 丁武 (贵州省贵定县人民医院 551300) 【摘要】目的观察来氟米特在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治疗效果差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采用来氟米特或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来氟米特或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疗效。结论来氟米特单用或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优于单用甲氨蝶呤。 【关键词】来氟米特甲氨喋呤类风湿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227-02 1、引言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疾病。现在临床上多采用以甲氨喋呤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而少部分患者对甲氨蝶呤无效,我院采用来氟米特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2、临床资料 2.1一般资料 2006年6 -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活动性RA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提出的诊断标准。其中男8例,女14例,年龄36-60岁,中位年龄54岁,就诊时病程1年6年,中位病程4年。服用甲氨喋呤,雷公藤多甙,以及非甾体体抗炎药大于半年者16例;服用甲氨喋呤、火把花根、强的松1年以上者6例,所有病例按ARA临床缓解标准评定,均无缓解。 2.2临床表现 22例患者均有晨僵,持续时间大于1小时。双侧腕、掌指、近指关节、双膝关节肿,持续时间大于2个月者14例。五个以下关节肿,持续时间大于2个月者13例。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者6例。双膝关节功能明显障碍,生活不能自理2例。类风湿结节6例。发热4例,体温37.6℃~38.2℃。血沉大于100mm/h5例;血沉30~50mm/h17例。类风湿因子阳性9例。X线检查有关节畸形、关节间隙变窄者9例;骨质疏松、囊性变者13例。 2.3治疗及转归 所有病例在我院门诊治疗,并随诊,其中16例患者采用来氟米特(20mg/d)联合一种非甾体抗炎药;6例患者采用来氟米特(20mg/d)联合甲氨喋呤及一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二周后9例患者关节肿胀,疼痛减轻,未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八周后16例患者关节肿胀消退,无关节疼痛,晨僵改善,持续时间小于15分钟。十二周后所有病例关节肿痛显著改善,血沉在16-28mm/h之间。22例患者均达ARA临床缓解标准,服药期间无皮疹,腹泻、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3、讨论 RA的治疗目的是减轻疼痛,控制病情进展,阻止不可逆的骨改变,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目前治疗RA的药物大致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非甾体抗炎药:起效快,具有抗炎、止痛、消肿等使用,但不能改善病情进展,不能减轻骨质损坏和防止致残,是一种对症药物;第二类药物为病程改善药:一般起效慢,起效时间1~3个月,长期使用减缓病情发展,阻止骨质损坏;第三类药物为糖皮质激素,激素能迅速减轻关节疼痛与肿胀,但长期应用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糖尿病、细菌和病毒感染,无菌性骨坏死等并发症。近年来早期使用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的意义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无论单独使用或与其他DMARD联合使用,都可以提高缓解率。如甲氨喋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硫唑嘌呤、以及中药雷公藤制剂等均属此类,而两种DMARD联用较单用1种效佳,所以目前一般倾向于DMARD联合治疗。基层医院因经济等原因一般采用甲氨喋呤与氯喹组合或甲氨喋呤与雷公藤组合的治疗方案。甲氨喋呤作用机制为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抑制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甲氨喋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基因多态性有关,带有677C~1298C单体型者,甲氨蝶呤的用量可比无此基因者少;而带有667T~1298A单体型者,甲氨喋呤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1]。对甲氨喋呤无效的RA病人,我们采用来氟米特治疗,来氟米特作用机制为:来氟米特的活性代谢产物抑制二氢乳酸脱氢酶,后者是嘧啶生物合成途径中必需的酶。其突出作用是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一样有效的控制RA的症状和体征,减缓关节的破坏进程。来氟米特可单独给予,也可与甲氨蝶呤同时给予,是治疗RA时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2]甲氨喋呤与来氟米特作用机理不同,临床效果亦不一样。由以上病例可知,对甲氨喋呤治疗无效的RA病人单用来氟米特或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可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曾庆馀,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新理念[J]新医学,2006,37(1):5 [2]田新平、曾小峰主译哈里森风湿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4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练习题2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练习题 一、A1 1、关于SLE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SLE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B、青年女性多见 C、典型皮损为面部蝶形红斑 D、其筛查试验为血清抗核抗体检查 E、多数可自愈 2、可判断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指标的是 A、关节疼痛 B、关节肿胀 C、晨僵 D、关节畸形 E、关节功能障碍 3、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表现不符的是 A、肾脏损害最常见 B、晚期大多有关节畸形 C、皮肤损害最常见于暴露部位 D、可发生偏瘫 E、可有心包炎 4、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目的是 A、减轻症状 B、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关节的破坏,以达到较长时间的临床缓解 C、尽可能保持受累关节的功能 D、促进已破坏的关节骨的修复并改善其功能 E、以上都是 5、类风湿关节炎最常侵犯的关节是 A、双手腕关节 B、双腿踝关节 C、双腿膝关节 D、双手掌指关节远端 E、双手掌指关节近端 6、类风湿关节炎最常累及的关节为 A、肘关节 B、四肢小关节 C、膝关节 D、肩关节 E、脊柱小关节 7、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见的皮损是 A、紫癜

B、玫瑰疹 C、蝶形红斑 D、荨麻疹 E、血肿 8、系统性红斑狼疮下列损害发生率最高的是 A、肾脏 B、心血管 C、肺与胸膜 D、消化系统 E、神经系统 9、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口腔真菌感染时,可选用的漱口液为 A、1%~4%碳酸氢钠溶液 B、2%~3%硼酸溶液 C、1%~3%过氧化氢溶液 D、0.1%醋酸溶液 E、0.08%甲硝唑 10、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死因是 A、肺部栓塞 B、心、脑血管疾病 C、肾衰竭和感染 D、消化道大出血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1、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征性依据为 A、苏木紫小体 B、“洋葱皮样”病变 C、疣状心内膜炎 D、狼疮性肾炎 E、狼疮性肺炎 12、可判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处于活动期的主要表现是 A、关节疼痛 B、关节畸形 C、关节肿胀 D、类风湿结节 E、关节功能障碍 13、SLE最常见的皮肤损害部位是 A、腹部 B、颈部 C、暴露部位 D、前胸上部 E、下肢

风湿病的预防

风湿病的预防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技术的发达,风湿病的发生率却并未减少,由于风湿病是一种危害性大的疾病,因此风湿病的预防是每个人都需要知道的。风湿病专家称重视养生防病,是减少疾病痛苦最好的方法,来看看风湿病如何预防。 风湿病的预防,普遍的风湿病预防措施: 1、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免疫 煅炼是为了加强身体体质,有了好的体质,疾病才不轻易被入侵,所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都可以让我们的抗病能力变得强大,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没经过体育锻炼者强得多。 2、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风湿病的预防一个重点是要避免寒湿入身,所以,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在空调下时注意保护裸露关节,在超市或冻室时工作要记得保暖;秋季气候干燥,但秋风送爽,天气转凉,要防止受风寒侵袭。冬季寒风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注意劳逸结合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是强身保健的主要措施。临床上,有些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虽然基本控制,处于疾病恢复期,往往由于劳累而重新加重或复发,所以要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特别像一些乡下,很多人为了干活而忽略了自己的病情。 4、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 有一些患者是由于精神受刺激,过度悲伤,心情压抑等而诱发本病的;而在患了风湿病之后,情绪的波动又往往使病情加重。这些都提示精神(或心理)因素对本病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重要的。 5、预防和控制感染 有些风湿性关节炎是在患了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慢性胆囊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人们认为这是由于人体对这些感染的病原体发生了免疫反应而引起本病的。所以,预防感染和控制体内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要想更好的预防感冒,也就像前面所说,要做好身体的煅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未病先防 平时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当的活动项目,如太极拳、气功、慢跑等,以增强抗病能力,减少链球菌感染的机会。注意防寒保暖,适时添衣,谨防呼吸道感染。有条件时可适当改善工作生活环境,避免久居湿地。 7、注意不要过度劳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