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说课稿

生态系统说课稿
生态系统说课稿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天津市第三十五中学李莉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

本节课从宏观的生态学角度展示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学习,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本节课是在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本节课也为初二《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④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能力培养目标:

①通过图片分析,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分

析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

②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③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环境、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2、教学难点:

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和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另外学生由于受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能力差,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本着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改变以往由教师直接说出生态系统概念、组成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及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边互动的形式,即教师巧妙地结合课本及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展开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法与学法设计:

(一)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展示影象资料和学生搜集的图片。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讨论、抢答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

体”。通过教师点拨、指导、提问,实现一定的能力梯度,让一般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的,而优生也有思考的余地,体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3.搜集和整理资料:为解决教学难点,发动学生去搜集“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事例”,

让学生在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二)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分析概念的核心;指导书写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要点,如箭号方向的意义,食物链的起点和止点,食物网书写顺序等;指导学生辩论进行的准备、角色扮演中的分工组织等;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资料、观察与阅读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开场以优美的音乐,带领学生进入绿色的世界,让学生聆听优美的旋律,并把自己比做一只正穿梭于森林中的小鸟,以此展开无限的遐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这时一张蜘蛛网挡住了去路——你是否想过,在这一望无尽的森林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就像这一张无形的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是“生命之网”,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抒情地说)。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诗情画意中导入新课。

(二)、合作学习、解答问题

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回答下列问题。对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

1.初识生态系统:

2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

3.概念辨析:

(1)生态系统范围可大可小:大到生物圈,小到一滴水滴。

(2)类型多种多样: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

(3)概念的核心: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通过以上由表及里、环环相扣的分析,使学生对生态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三)、合理引导、实施探究

1、探究:

(1)通过CAI课件,供学生观察,教师层层设问:①看到了什么?②想到了什么?③昆虫、树、啄木鸟之间是什么关系?④腐烂的树桩会消失吗?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为进一步探究埋

下伏笔。由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讨论,归纳出其组成及它们各自所起的作用。教师进一步设问: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如果没有分解者,自然界会出现什么局面?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观察探究生物部分三者之间的关系图,教师设问:①哪些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②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是什么关系?③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食物链的概念,并举出身边的实例。

(3)小组合作连食物链。出示草原上部分生物图,要求

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利用各种生物图片

用箭头连出它们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并提醒学生

注意:①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连到最后。②箭头指

向取食者。③时间1分钟。各小组交流展示合作的结

果,小组之间先进行互评,教师再进行鼓励性评价。

(4)展示上述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教师提出探究的问

题:①有多少条食物链?它们之间互不相关吗?②如果蛇的数量大大减少,其他生物的数量有变化吗?学生数食物链,小组讨论这些生物之间数量的变化关系,以引出食物网的概念。教师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在这张生命大网中“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影响其他生物的数量。

(5)进一步探究。在一般的情况下,生物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以食物链:草→兔→猫头鹰为例,4人小组合作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教师出示这三种生物的图片道具。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用道具交流合作的结果,同学之间互相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6)师生共同归纳:生物的数量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讨论。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就会破坏生态平衡。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环境破坏的典型事例和有关图片进行自我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意识。

3.情感教育。有人说:“破坏环境是眨眼之间的事情,而恢复生态环境则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一个伐木工人砍伐一棵大树仅需要几分钟,而我们栽种一棵小树直至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则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再也不能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了。现在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实例: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有这样一个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一种珍稀的鹿种,就把它的天敌统统杀掉了,实际情况如何呢(教师出示两种选择)?4人小组展开讨论,自由想像,多角度思维。在此基础上明确:我们在保护环境的时候,必须尊重生态规律,人与自然界应和谐发展。

(四)、巩固成果、课堂检测:

(1)该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蛇

(2)如果将该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鸟

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

害虫蛙田鼠(3)该食物网中的各类生物间,具有竞争关系的是、

(4) 科学家研究发现,洪涝灾害可以使次年蛇的数量急剧减少,农作物

由此容易出现大量增多而使农作物受害。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部分(如阳光温度水分等)

生产者(主要指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指细菌和真菌)

三、食物链与食物网:

1、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关系

2、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七、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的设计注重对课堂的延伸。通过搜集环境污染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加深对目前的环境污染现状的了解,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内容多,时间紧,需要课前充分准备,对一些术语讲授时要注意准确性。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按照事先设计意图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能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的小事谈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突出了情感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说课稿 济南版

《生态系统的组成》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组成》,下面就从六个方面来阐述对于这节课的理解及简要的教学过程。 一、教材地位 《生态系统的组成》这节课,是《生物学》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中的第一章《生态系统》的第一节课。本节课中的内容与第二节《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内容密切相关,可以说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是学好下节课的基础。另外,整个第六单元都要求向学生渗透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因此,这节课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基础课。 二、学情分析 参与这节课学习的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了近一年半时间的生物学习,再加上农村学生平时对生活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应该说对于这节课内容的学习相对容易些。但由于部分学生以前所学知识掌握不太好,对于像“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联系”等知识点可能会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因此需要适时点拨,加强前后所学知识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重点)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重点) 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重点、难点) 4、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四、教学方法 处理教材中,采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交流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预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五、实施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预习(该环节是按照上节课的作业要求学生课下完成) 在这一环节上,我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标注出要掌握的知识点,并且记录有疑问之处,然后生生之间进行交流,尽量理解课文中的知识点,解决疑点,这些都是下面课堂上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内容。 同时,我在备课的同时也做了预习作业,以便于和学生交流。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说课稿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说课稿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说课稿 说教材: 教材特点:1、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2、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3、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从宏观而不是微观角度来开始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生物课标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介绍人和其他生物,先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 学习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是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重点: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3、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难点: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角色扮演,提高小组合

作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2、阅读上一届(6)班的《电池对水体的污染》课题报告,初步认识课题报告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说教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角色扮演,阅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向学生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生态系统特点:有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在某一个区域内;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一个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地球的表面并不是都一样的,而且各地的气候也不一样,因此生物的种类也不尽相同,那么开动你们的思维,你认为在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生态系统呢?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来认识各种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 三、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爱我家”。两个学习小组(每个班级均有10个学习小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分成5组分别扮演森林、草原、海洋、淡水、农田,发挥你们的想像力,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你们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达出来,向其他同学展示一下你们的“家”。学生畅所欲言将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达

昆虫说课稿

《昆虫》说课 宣恩荧屏特殊教育学校李先尧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聋校七年级理科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讨论的是昆虫的共同特征和发育。通过本章的学习,力求学生对昆虫的形态特征、发育过程有深刻的理解。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纲,为了能够体现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节课的教材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用大量的图片,展示多彩的昆虫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观察具有代表性蜜蜂和蝴蝶,通过图片让学生掌握昆虫的共同特征。第二部分以蚕的发育过程为例,让学生对变态发育有初步的认识。第三部分介绍昆虫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让学生对昆虫和人类的关系有正确的理解。 教学媒体:彩图、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认知领域:列举常见的昆虫,并说出他们的形态结构特点; 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 2、操作领域:小组合作,完成对蜜蜂和蝴蝶外部结构的观察,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对直观事物的表达能力。 3、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认识动物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和谐意识和生态观念。 教学重点:观察蜜蜂和蝴蝶、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从蚕的发育过程,了解变态发育。 三、教学准备 课件、彩图等。 四、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获取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养成。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都能有所收获。探究式主动学习的方式之一,是学习自然科学的有效方法。本节课充分发挥听力障碍学生的观察能力。 本课对学生观察、交流、分析、理解等多层次的能力培养,通过多媒体设备,激趣引新、个性发展,启迪创新、倡导合作、探究发现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合作,

高中生物复习课说课稿《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复习课说课稿

高中生物复习课说课稿《生态系统能量流 动》复习课说课稿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高中生物复习课说课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复习课说课稿 [编辑推荐]高中生各科考试,各位考生都在厉兵秣马,枕戈待旦,把自己调整到最佳“作战状态”。在这里中国()为各位考生整理了高中生物复习课说课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复习课说课稿,希望能够助各位考生一臂之力,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第三部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部分内容是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态系统》的

核心内容。在教学中,本节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知识和第三章《新陈代谢》的知识联系密切,又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学科内综合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需要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识图解图能力。纵观04—07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该部分知识为高考热点内容之一,历年高考都会考查。但近三年来天津卷涉及较少。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往往涉及到图形、图表的分析。命题方式灵活多样,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其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各营养级能量传递的计算及综合运用本章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热点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焦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知识水平,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渠道和研究目的 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 应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能量传递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苏教版科学六下生态平衡说课稿

《生态平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生态平衡》,是在前三课的基础上,引入生态平衡的概念。通过引领学生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分析生态失衡的危害性,以及模拟生态的活动,带领学生学习环境科学的初级知识,倡导保护环境,共同维护生态平衡。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对目前的生态现象做出判断。能够参与讨论人类危害环境的行为。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教学重点: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制作生态瓶,模拟生态系统。 教学准备: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我国自然保护区情况介绍以及有关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的一把金钥匙。 学法: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学法具体如下: 1、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2021年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说课稿 济南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说课稿济南版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组成》,下面就从六个方面来阐述对于这节课的理解及简要的教学过程。 一、教材地位 《生态系统的组成》这节课,是《生物学》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中的第一章《生态系统》的第一节课。本节课中的内容与第二节《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内容密切相关,可以说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是学好下节课的基础。另外,整个第六单元都要求向学生渗透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因此,这节课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基础课。 二、学情分析 参与这节课学习的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了近一年半时间的生物学习,再加上农村学生平时对生活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应该说对于这节课内容的学习相对容易些。但由于部分学生以前所学知识掌握不太好,对于像“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联系”等知识点可能会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因此需要适时点拨,加强前后所学知识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重点)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重点) 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重点、难点) 4、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四、教学方法 处理教材中,采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交流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预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五、实施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预习(该环节是按照上节课的作业要求学生课下完成) 在这一环节上,我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标注出要掌握的知识点,并且记录有疑问之处,然后生生之间进行交流,尽量理解课文中的知识点,解决疑点,这些都是下面课堂上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内容。 同时,我在备课的同时也做了预习作业,以便于和学生交流。 (教学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化学平衡说课稿最终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说课稿 乌鲁木齐八一中学 丁赤 2010年12月6日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化学平衡是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以后学习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的基础。因此,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剖析和理解化学平衡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设计时, 本节课是化学平衡的第一节课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较为枯燥,所以如何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成为本节课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组织学生进行扳手腕的活动,再现蓄水池等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例入手,然后按逐步分化的原则,层层引导和讨论,通过观察事实和联想的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由学生自己讨论后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在教师的帮助下增强认识结构,并通过习题讨论巩固和深化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二、化学平衡教学的功能和价值 通过化学平衡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平衡观以及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特征和化学平衡背后的一些规律,而平衡观以及化学平衡背后的规律实际上对我们在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教学起到基础性和工具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面的教学合力来使学生获得学科能力;从另一个角度说,平衡观结合氧化还原观、转化观、微粒观等其它一些基本观念的获得使学生建立学科观,也就是使学生获得一种学科素养。 三、学生的情况分析,初高中对比 对化学反应的概念来说,初中建立的角度更多的是从直观、会意、完全转化的角度建立的,高一建立的角度更多的是从微粒、会意、反应限度的角度建立,而高二建立的角度更多的是从微观、本质、普遍实证的角度建立的;初中建立的意义是从形式上对物质变化进行归纳,高一是从微粒的结合和反应限度了解化学反应,而高二建立的意义是建立基本的科学观、并且通过规律的学习,学生最终能够掌握和应用。初中对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概念没有叙述,也就是认为化学反应能够完全进行到底,不存在逆反应,高一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更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存在反应限度,而高二格外强调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正逆反应相互伴生,对立统一。这样,在化学反应的学习过程中,从初中到高中,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层层推进,从直观到本质,明确可逆反应,进而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 四、学生的认识发展线索 学生的认识发展线索,一方面对化学反应概念的认识,学生经历了从形式到特征到本质的思维上升过程;其次,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学生也经历了从物质变化到微粒变化到微观变化的思维上升过程,在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现象的分类,学生也经历了为分类而分类到为更有概括性而分类到为共同规律、应用而分类的思维上升过程,对平衡概念的认识,学生经历了从习惯性忽略到直观性表现到抽象性概括到迁移性应用的思维上升过程。 五、主要教学环节 1、根据学生的认识发展线索,我设计了以下五个主要教学环节:(1)、平衡的直观表现(2)平衡的特征总结(3)平衡的迁移应用(4)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5)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概括总结和实际应用。 呈现顺序为: 生动直观——分析推断——个别结论——个别现象——归纳综合——一般性规律——指明内涵与外延——练习。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说课稿 府城中学林亚兰 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选自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二节第一课时。该课时既是前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延伸,也是下一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铺垫与引领。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更加明确生物与环境是统一整体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中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学生的总结和认知能力有限,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

三、学习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自 觉学习的习惯。我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 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资料,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不要人为破坏任何一方面,进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爱护生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依据学习目标,我确立了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2. 食物链和食物网; 3. 增强爱护环境,爱护生物的情感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能量结构,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该课题进行剖析。 一说教材 该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教学中,本节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知识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学科内综合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由于“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而学生在物理、化学的学习中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和在生物学中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从考试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常作为考试热点,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从这一点看,本节又是高中生物的重点之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使学生体会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发展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和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物;在生态道德的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也因为能量与营养级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抽象,

幼儿园大班环保课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环保课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及教材分析: 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我们的孩子生活无忧社会环保意识淡 泊经常做出乱摘花草随意攀登树木等行为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 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得不令我们幼教工作者产生重重的忧患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的环保意识所以对幼儿进行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树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触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儿进一步去理解树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植树造林对 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益处因此对“树”的深层次的探究已是一个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一堂社会环保课《植树造林》 二、活动目标: 基于这样一种教育思想接下来我来说说为本次活动制订的目标幼儿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都应该为幼儿的终生发展作准备社会教育 也不例外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分别对幼儿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 1、知道树木是人类、动物的好朋友了解绿化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迁移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看看、说说、听听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

我把活动目标一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三、活动准备:物质材料是实现活动目标的载体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为了能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提供条件我为活动作了以下准备 1、各种树的照片、实物投影仪 2、多媒体课件和CD(山洪爆发、沙尘暴来袭、小动物搬家) 3、植树工具、小树苗若干 4、知识准备:和家长一起寻找关于“植树造林”的资料 四说教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并没有刻意选用什么方法正如一位教育名家说的:幼儿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天天在变日日在长因此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就是最佳的方法虽说教无定法但是较必有法简单的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讲解法活动开始部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的在集体面前阐述自己的知识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实物投影仪的运用也更能形象直观的帮助幼儿理解同伴的讲解内容能使幼儿更清楚观察和交流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二、情景体验法:另外我运用了CD和多媒体让幼儿从反面深刻地体验到植树造林让人们受益非浅迫坏自然生态环境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事实胜于雄辩”残酷的现实情景再现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个靓点三、动手操作法:在幼儿的思维达到最高潮时让幼儿亲自动手种植小树苗也是幼儿情感的一种宣泄为本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幼儿园大班环保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环保说课稿 环境保护又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 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小编收集了幼儿园大班环保说课稿欢迎阅读 一、说主题生成: 1、活动生成的原因:地球这一人类共同的家园正面临着污染 蔓延和生态平衡的变化的严峻形势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正如一句公益广告词所说:“您已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只是需要做得更彻底”因此我设计了这一亲子活动让“节约用水”这一行动进入家庭充分利用家庭资源让环境教育从幼儿园走向社会 二、说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虽然知道要节约用水他们一边说节约用水一边在洗手、喝水、上厕所等过程中浪费水因此我设计了这节课目的是:让幼儿通 过感知、讨论、动手合作设计节水流程图等一系列活动意识到节水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能承担起节水义务宣传员的责 任 三、说教材 教材简析:《节约用水》是一节大班社会亲子活动通过家长和 孩子一起看录相、设计节水流程图、送标志等活动增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幼儿总结出节约用水的经验并自愿去宣传他人 四、说目标

目标的依据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个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埃里克森认为:“如果父母能积极支持儿童从事的游戏和智力活动儿童就会发展更多的自主性”皮亚杰道德认知发理论认为:“要使儿童从自我中心实在论中解放出最重要的途径是与同伴发生相互作用” 根据我班幼儿实际情况①幼儿虽然知道节约用但是在生活中确实存在浪费水的现象②已具有绘画环保标志的经验但部分幼儿动手能力较差③家长非常支持本班的保教工作④幼儿特别喜欢看电视发现电视中有自己会更加兴奋 因此我制定了三条目标: 1、从身边小事做起通过讨论积累节约用水经验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喜欢参与创造性的制作活动培养节水意识 3、感受与同伴、家长合作的快乐 五、说准备 材料是为目标服务的为了达到目标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它包括: 1、物质材料的准备: ①影像资料:电视、录音机、摄像机、钢琴曲磁带 ②美术制作材料:水彩笔、蜡棒、剪刀、胶水、8k白纸、透明胶布若干

初中生物说课稿:《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第1课时(本节共需3课时),第二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八年级下册的重点,学生在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基础上,要继续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只有深入了解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的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本节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本节实际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在学完本节知识以后,就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也可以信心十足的参与社会上有关生态学问题的讨论,例如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有关生物入侵的问题等。 2、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3、教学重点:由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教学难点:本节安排的各项活动。 二、说学法 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孩子们,虽然在七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上册就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的知识,但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方面还有许多盲点,孩子们都很活泼,感性认识能力强,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根据孩子们的这些特点,我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每一步都安排了分析讨论活动,加强他们对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如分组讨论法、边学边练法、观察法、提炼总结法等,让孩子们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同时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小老师”作用,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三、说教法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化和发展而获得的,因此在课堂上,我着力于构建具有知识性、创造性、体验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启发法。 四、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七个环节: (一)、温故知新知识迁移

生态系统说课稿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常宁八中李亚男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本节课从宏观的生态学角度展示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生态 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学习,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本节课是在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本节课也为初二《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④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能力培养目标: ①通过图片分析,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 ②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③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环境、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2、教学难点: 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和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另外学生由于受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能力差,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本着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改变以往由教师直接说出生态系统概念、组成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及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边互动的形式,即教师巧妙地结合课本及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展开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本节课本着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 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改变以往由教师直接说出生态系统概念、组成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及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边互动的形式,即教师巧妙地结合课本及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展开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法与学法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从宏观的生态学角度展示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学习,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本节课是在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提升与总结,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本节课也为初二《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分析,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环境、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3.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4.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二、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所画的食物链。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阅读、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启发、引领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3.角色扮演法:通过学生扮演生态系统中不同的成分,进行辩论“谁最重要”。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分析概念的核心;指导书写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要点,如箭头方向的意义,食物链的起点和止点,食物网书写顺序等;指导学生辩论进行的准备、角色扮演中的分工组织等;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资料、观察与阅读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一)本节课的导课环节。 情景引入:

《生态平衡》说课稿

《生态平衡》说课稿 1、对本课的地位及内容的剖析 从整个单元来看,《生态平衡》是单元结束课,也是最终需要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有了前三课对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的初步认知,再加上前一课有关食物链的学习,都为教学生态平衡奠定了基础。而就这一节课来看,不难发现大致有三大块:一是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这在课的一开始就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二是认识生态平衡的现状,以图片的形式呈现,这些现象学生平时很难见到;三是探讨如何保护生态平衡,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资料离学生也太远。 2、对学生学情的分析 不可否认,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很广,即使不上这一单元的课,学生也能对食物链、生态平衡有一定的了解。(我在上《寻找生物的家园》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如何看待同一栖息地上生物之间的敌对关系时,学生就说到了食物链,以及破坏生态平衡之类的话。更何况已经在上完前四课的基础上,学生更是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这并代表学生就真正理解了生态平衡的本质。有调查可考证:我们让学生写下自己对生态平衡的理解,以及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有的学生不能建立起生物之间的联系,只是孤立地认为某种生物可能会灭绝,而不能和其它生物相联系,是否会影响到它们。有的认为只要捕杀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不能理解什么叫过度。甚至还有的根本不知道生态平衡是和生物有关系的,只知道环境污染了,就会破坏平衡。 从以上分析来看,不难发现内容的编排离学生有点远,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概念的教学很容易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认识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以及引起的严重后果、并从内心激发自己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生态平衡也就只能成为一句高调的形式主义,因为它没有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因此我们认为对于这样的非实验课型,应该从学生身边的事例谈起,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面,包括对实际或虚拟现象的分析推理能力、对搜集资料的分析概括能力等,从而归纳提升出核心概念,并利用这种自主建构的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我们对本课进行这样的处理和安排: 1、用两课时来教学,第一课时小处着手,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环境入手,重点通过分析、推理、概括、归纳出核心概念,从而真正理解什么是生态平衡,只有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会认识到其重要性,并诱发自己自觉主动地指导自己的行为。第二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目前已经发生的破坏生态平衡的实例和现在已经采取的保护生态平衡的措施等资料,让学生在课上以汇报会的形式来阐释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如什么行为破坏了生态平衡,为什么这样做就破坏了平衡,保护措施是什么?这样的措施是如何保护平衡的?我们小学生又如何来保护生态平衡?进一步深化对生态平衡及保护生态平衡重要性的认知与理解。 2、把教学重点放在通过分析、推理等思维方式来建构生态平衡这一核心概念,难点是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把其思想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这样一分析,三维目标就很清晰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就是掌握核心概念,什么是生态平衡,而这样的知识目标是通过分析、推理、概括、归纳这种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来获得的,在获得这样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渗透了保护生态平衡、善待环境、善待生物等情感态度价值观。 下面就具体谈谈在第一课时我们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达到以上目标、解决重难点的—— 第一个活动:创设情境,认识什么是生态系统 认识什么是生态系统是理解生态平衡的前提,只有认识了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才能有效地理解保持生态平衡诸多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但生态系统又有很多,有的很大,有的离学生很远,如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因此我们决定选择离学生很近又很小的池塘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范文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范文 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人教社《生物》第二册,第八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第二课时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了个体、种群、群落这几个生命系统层次的基础上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更高层次的剖析。当前,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对于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许多全球性资源与环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内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食物链和食物网”,该内容既是衔接生态系统类型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的很好素材,是本章的重点。在教学中可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联想分析”的方法。 2、学情分析: 由于本节内容在初中就有所涉及,高二的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对于生态系统的判别依据与结构组成的还缺乏深思。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

识,学生应该比较轻松,但也容易产生轻视的念头,因此,创设情境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便显得尤为重要。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的相互关系。 2、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归纳能力。 2、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的有关素材展示,培养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相互关系,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2、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培养学生对立与统一的世界观。 4、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1、场景导入法、讨论教学法、课件与图形展示

大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平衡说课稿

大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17章第2节第二课时,本章特别重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的关系。通过本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再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从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所起的重要作用的角度,了解光合作用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意义,符合学生的认知的发展规律和课标中的第四个主题“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在课标中,它属于知识性目标的理解水平。教材还渗透了STS教育(中国的绿色长城),通过DIY活动等,使学生知道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及人类的生存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理解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原理在生产、生活、环保等方面的科学价值;培养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感情;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绿化校园或社区活动,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符合课标第四主题中的参加绿化家园的活动,在课标中,它属于情感性目标中的经历(感受)水平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课程理念的理解,我认为初中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对学生基本生物学知识的构建,我设定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增加汽车、工厂或是绿色植物等环节的思考,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平衡及其原因,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思考与探索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温室效应”“低碳生活”等资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并学会综合信息并进行分析交流,获取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2)难点:理解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感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对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年龄虽小,但已具备了初步的观察事物、收集整理信息、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年龄在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法、学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位于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从宏观的生态学角度展示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本节课在初中生物的编排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对前面学习《生物的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的拓展与延伸。启下是为下一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接下来,我将对我的授课对象做学情的分析。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生好奇、好动、好表现。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以具体形象为支柱。同时初中生自我控制力比较差,常出现前后矛盾的行为。所以,教师应该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这样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另外,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我将通过实物分析类比和举例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结合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水族箱和举例说明,归纳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和角色扮演,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热爱环境,热爱生命,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确定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组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初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交流,乐于表达的学习特点。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联系生活实际法、课堂讨论法、 德国教育学教第斯多惠曾经说过,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发现真理。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

《珍爱野生动物》说课稿

《珍爱野生动物》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自然.社会》课本,四年级第9课《珍爱野生动物》。 一、说教材 《珍爱野生动物》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人.自然.社会》课本中的第九课。21世纪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呼唤生态平衡,还自然界一片青山、还动植物一个清新、秀丽的家园------这是时代赋予你我的责任。我们与动物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它们是人类的朋友,然而它们中的一些正渐渐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这和我们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材安排了《珍爱野生动物》其目的就是唤起学生保护动物意识。 说教学目标: 1、认识我省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了解它们的生存状况。 2、知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了解我们目前所做的努力。 3、学会保护和珍爱野生动物。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针对四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个人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认识我省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了解它们的生存状况。知道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方法宣传捕杀野生动物的危害,培养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责任感。 2、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调查了解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规律,结合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境教学法:在新课导入和了解野生动物这两个环节中,我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和生动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创设情境,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动物的距离。 2、学法指导:针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学法,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 板书:野生动物 1、你知道什么叫野生动物? 2、请学生看动物的生活录像。 3、看着动物们自由、安详的生活,你想说什么? (动物和人类其实是一样的,也需要安静、自由的生活。) (这么可爱的动物,我们怎么忍心去打扰它们,甚至伤害它们呢?) 二、了解野生动物 1、平时熟悉了身边饲养的小动物,觉得它们是我们的伙伴。其实野生动物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板书:人类的朋友 2、为什么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的存在对我们人类及整个地球有什么价值或作用?(为人类提供食物;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充满生机活力;保持生态平衡,地球安全……) 出示课件 三、了解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随着野生动物数量的逐渐减少,很多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你能说出一些它们的名字吗?(华南虎、大熊猫、扬子鳄、中华鲟……)出示课件,老师读。 2、图片介绍各种野生动物(扬子鳄、白颈长尾雉、白鳍豚) 3、下面这些都是浙江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你认识它们吗? 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栖息地和生存状况。 4、除了这些,你还了解其他的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吗?谁想来介绍? 5、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江山以前能经常见到,现在却很难见到的野生动物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四、我们的努力 1、目前,很多野生动物的生存面临威胁。出示课件:白鳍豚、白颈长尾雉 2、由于我们人类活动的增加以及活动方式的不当,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类生活面临威胁。讲述故事:螃蟹泛滥成灾,蟾蜍威胁;非典的流行等。 3、当最后一只雄鹰无力地从天空中坠下;当最后一只老虎哀号地在山间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