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等高线地形图练习题.doc

(完整word版)等高线地形图练习题.doc
(完整word版)等高线地形图练习题.doc

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 1 ~3 题。

1.图中山峰与甲村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 550 米B. 650 米

C. 750 米D. 850 米

2.环保部门在桥梁下的河水里检测出农药残留物,这些

农药残留物最可能来自于

A .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3.图示地区欲发展旅游业,你认为该地区优美的景观主

要体现在

A .幽谷藏寺B.急流飞瀑

C.海滩峡谷D.湖光山色

如图为山区的局部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 4 ~ 5 题。

4. 图中 M、 N 两点之间的实际水平距离约为()

A.1000 米

B.10千米

C.250米

D.20千米

5.若图中有一瀑布,则瀑布及最佳观赏的位置分别位于:

A. 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乙和丁

读右侧湖南省某村等高线图,回答 6 ~7 题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最高海拔在500 至 600 米之间

B.若要上山顶B,从②处比④处上更省力

C.李村位于山顶 A 的东北方向

D.若要进行攀岩运动,选择①处最合适

7.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地最适宜种植

A.柑橘B.苹果

C.香蕉D.人参

读图 3“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 9~ 10 题。

8.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A.山脊、山顶、陡崖、山谷

B.山顶、山脊、山谷、陡崖

C.山谷、陡崖、山顶、山脊

D.陡崖、山谷、山脊、山顶

9.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A.从西向东流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北向南流D.从西南向东北流

10.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是

A .平地B.丘陵C.高原D.山地

读右图“我国东部地球某等高线地形图”完成 11 — 12 题。

11. 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点中,地处山脊的是 B

A. ①

B.②

C.③

D.④

12.图中 A、 B 两地相比 C

A.A 地位于 B 地的西北方向

B.A 地坡度比 B 地陡

C.A 地年降水量可能多于 B 地

D.A 地海拔高于 B 地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13 — 14 题。

13.天津塘沽的小韩要到武汉开会,所用地图选择正确的是

A .用甲图设计线路B.用乙图查找宾馆C.用丙图识别天气D.用丁图了解景点

14.若上述四幅地图图幅相同,则比例尺最大的是

A .甲B.乙C.丙D.丁

二、综合题

15、读长沙市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

(1) 丁村位于丙村的(方向 )。

(2)如果对该地区的坡地开发利用不当,

容易引发山地灾害,这种灾害主要表现

为。

(3) 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①或② )线。理由是。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加快小城镇发展,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村庄最有利于发展

成为小城镇的是村,理由是

16.学会看图: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右图中小清河流向的方向是___________;

⑵大青山主峰和小青山主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

米;

⑶ AB 一线和 CD 一线和 E 处的地形分别是:

AB_______ , CD_______ , E _____

⑷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 4 厘米,则两地的实际水

平距离为 _________米。

17.读图 7“福建省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山顶海拔范围在_________

(2)甲村在乙村的_________方向。

(3)A、B 两地中,适宜栽种柑橘树的是 ____地,适宜栽种水稻的

是 ______地。(填字母)

(4)该地有一条小河沿山谷流下,向东南注入海洋,请在图

中画出这条河。

18.图 10 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分)

( 1)描述该图区域内的地势特点。

( 2)①②两条小河,水流比较缓的是。

( 3)若 B 山顶气温为20℃,仅考虑海拨因素,则 A 山顶气温

为。

(4)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说说乙地发展成为城镇的有利条件有

哪些?

( 5)王先生是一位徒步旅行者,某日在 A 山顶附近游玩时迷了

路,请你帮他想一种顺利回到甲地的办法。

19.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进行了一次考察活

动。根据该小组获得的考察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 1)该小组测得了图中各点的海拔高度(单位:米),

并绘出了部分等高线图,请你用平滑的曲线把剩

余的等高线地形图补充完整。

(2)若仅从地形方面考虑,该小组从 A 点爬到山顶 B 容

易,还是从 C 点爬到山顶 B 容易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3)A 与山顶 B 的相对高度是 ____________ 米。

( 4)若测得 A 、B 两地的水平直线距离为 1 千米,则

该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__ 。

20.位于图甲中M 处的某学校,组织学生去N 处的动物园参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图甲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乙动物园导游图

( 1)图甲中, A 、 B、 C、 D 四处表示鞍部的是,学校所在地的海拔(填“高于”或“低于” )50 米。

( 2)学校 (M 处 )与动物园 (N 处 )的直线距离约千米。

( 3)图乙中,大象馆位于熊猫馆的方向。

21.读某学校校园图(部分),回答下列问题。(6分)

( 1)小明站在校园的中央(如图),若校门位于正北方,那么,

从实验室向 ________方走,经过 __________ ,就能到达篮球场。

( 2)画出能表示学校方向的指向标。

( 3)下列比例尺中较贴近该校园图实际的可能是()

A.1∶ 1 000 000

B.1 ∶100 000

C.1 ∶10 000

(4)早晨,小明站在校园中央,若想看到初升的太阳,应该仰望

()

A. 花坛那一侧的上空

B.校门方向的上空

C.教学楼那边的上空

22 、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7 分)

( 1)字母代表的地形:A,B

( 2)图中 A、 E 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米

( 3)月牙河甲、乙两条支流,画法正确的是,理由。

( 4)如果沿图中虚线修建一条铁路,C,D 两地中,可能架桥梁的地,可能挖隧道的是_______ 地。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中的九个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中的九个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是中学地理学习中的一处重点,更是难点,本文试着从难点突破方面做点总结,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一、山脊和山谷的判断方法: 图中A B线为山谷线,C D线为山脊线 方法一:横向地势比较法 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横向比较,即图中MN方向和XY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XY方向)为中间高两侧低;而山谷处(MN方向)为中间低两侧高。 结论:中间高两侧低——山脊;中间低两侧高——山谷。 方法二:纵向比较法 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纵向比较,即图中AB方向和CD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CD方向)等高线由高处弯向低处;而山谷处(AB方向)等高线由低处弯向高处。 结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二、等高线地形图中鞍部的剖面特征: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沿不同方向对鞍部作剖面图,可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形剖面图。

沿两座山峰连线方向看,两边高,中间低; 沿垂直于两座山峰连线方向(为山谷)看,两边低,中间高。 三、有关悬崖的计算: 1.相对高度的计算: 公式:(n-1)×Δd≤ΔH<(n+1)×Δd n:悬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 Δd:等高距 理解: 2.悬崖绝对高度的计算: 1、悬崖崖顶的绝对高度:大≤H<大+Δd 大: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大的。

2、悬崖崖底的绝对高度:小-Δd<H≤小 小: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小的。 理解: 【例题】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读图完成1-2题 1.陡崖A处的高度为() A.10米B.20米C.20米以上D.20米以下 2.公路选择在该地形区通过的原因是() A.该部位是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是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是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软弱,易于开挖 【解题】1、陡崖A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根据计算公式可得到其相对高度为20~40米之间。 2、交通线路如果必须穿越山区,往往选择鞍部位置,因为其地势较低。 【答案】1、C 2、C 四、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的比较:

完整word版电子手抄报模板2017word文档良心出品

———出品人:王2017.02.1出品时间————方 ————读书 名 言 ———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 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 托尔

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文革'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12、学而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3.、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4 、己所不欲,勿施5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子 读真书感觉、读书有三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8 于人——孔子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9闲暇之余,有人乐于下棋、

玩麻将;有人喜欢打牌、酗酒、游山逛水;余独爱书。幼以至于多书为本——欧阳修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书中自有盘中的教诲和熏陶,时受恩师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 自有颜如玉,书开年来一直对书情有独钟。书桌上有之,床头上亦有之,它简直成了我形影不离的伴侣。、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10 读书籍是传播知识的载体。卷必有益。;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说起书籍,那可是我从小到大最好的朋友。大概是爱知识是无价的宝贵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知识是开启理想之门的钥匙;书海浩瀚无边,受妈妈的影响,我从下就喜爱阅读书, 那时不识字,我就天天缠着大人念 无论躺在床上随意知识只有靠读书才能获得。读书的感觉真好。读书是一种享受,财富,给我听。识字了,我就更爱阅读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开始订阅杂志,每一本书,我还是在茶余饭后静坐浏览,还是在办公室伏案书海畅游;无论是在公共汽车上翻阅消遣,我都反复地看,直至把书翻烂了才罢休,学校发的报纸,书,每次我看得最认真。上了当心情愉快的时候都会使你进入一种兴趣盎然、不克言状的绝妙境界。捧读、托腮沉思,中学,妈妈怕我影响学习,就不给我订杂志了,我只好省吃俭用,攒下钱买书,这样买给你送来了它就像佳人乍到,读书,它会带给你更加舒畅的惬意;当你孤独寂寞时读书,来的书,我就更认真看了,但为防止被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了解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公式及估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形模型学习等高线地形图; 2、动手制作山体模型;学生绘制等高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等高线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等高线的判读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新生对新课程总是好奇的,依据其心理年龄特点,具有模仿性强,活泼好动,注意力在20-25分钟集中,感性思维强的优势。但其空间想象刚起步,学习地理盲目性大,缺乏方法,理性思维和分析问题不够精确。 五、教学方法 1、学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动手操作法 2、教法:教师讲解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地球表面既有高峻的山地,也有低平的平原;但是在平面图上如何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生答:用等高线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所以我们先要学会等高线的判读。 (二)地图上高度的判读 1、活动: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归纳地图上高度的判读。 (读图讨论、学生展示)

(1)师生归纳:用等高线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 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说某地的海拔就是指它的绝对高度,而所说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指两地的绝对高度之差。比如我们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的最高峰,海拔为8844.43米,是中国最高峰,这里所说的海拔就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们知道山脉的海拔的情况下,怎样将立体山脉转化为等高线地形图。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判读等高线与地形图。 (三)绘制等高线 1.活动:(设置疑问)什么是等高线?如何制作等高线示意图 (等高线地形图) (1)学生自学: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 (2)课件展示:P24图1.35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形象感知) 在电脑上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以及使用马铃薯做等高线的过程图,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出等高线。 (3)学生交流感悟心得(教师可以用切土豆演示) (4)师生归纳:等高线是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篇读图攻略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典图1:云南省宾川县地形图典图2:新疆的额尔齐斯河 流域地形图 典图3:堪察加地形图 典图4:某小区域地 形图 考向:地形主要特点及其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考向:地形图的判读、河流 支流分布特征、降水特点 及成因 考向:等高线地形图的 判读、地形对气候的影 响 考向:等高线地形图 的判读及相关计算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判读方面读图内容分析、解决问题 读数值范围①区域地势起伏大小;②海拔最大值、最小 值 判读区域地形特征,判断坡向(迎风 坡、背风坡、阳坡、阴坡) 读延伸方向区域等高线整体大致凸出方向 读疏密程度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②坡面凸凹:高疏低密——凸坡,高密低疏 ——凹坡 农业:陡坡种植水土保持林,缓坡修梯田 工程建设:为了使道路平坦,公路尽量沿 等高线修建,“之”字形道路也是为了 降低坡度 读弯曲状况①山脊:凸向低处 ②山谷:凸向高处 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 方向相反 4 / 5

③鞍部:正对的两山峰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局部等温线弯曲:山谷地势低,气温较两侧高,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方向;山脊相反 读局部闭合①山顶、山峰:中间高四周低 ②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 ③两条等值线之间闭合区域,判读规 律:“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判读局部海拔高低、高度范围、高差等 2.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考查方向及其判读技巧 考查方向具体内容判读技巧与应用 推算高度通过读取两条等高线的数值,计算某地的 海拔或相对高度 ①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 1)d≤ΔH<(n+1)d;任意两点之间的相对高 度计算公式:(n-1)d<ΔH<(n+1)d(n为陡 崖或两点间经过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 的等高距) ②用“十字相差法”计算,先读出两地的 高度范围,求出最大差(A)和最小差(B),两 地相对高度介于B~A之间 判断地形类型①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延伸方向和数值 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 谷、鞍部、陡崖等地形类型 ②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在200 m 以下)、丘陵(海拔在500 m以下,相对高 度小于200 m)、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 度较小)、山地(海拔在500 m 以上,相对 高度大于200 m)、盆地(中间较低,四周 较高)五种基本地形 ①“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②平原与高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海拔方 面,山地与丘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高 度方面 4 / 5

中秋节WORD电子小报下载 word版电子小报模板手抄报模板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 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 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 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作者: 学校: 班级: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 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各地习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习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x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找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2.能够运用地形图上分辨出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4.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 单的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 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1.比例尺:①会运用比例尺,通过测量图上距离,换算出实际距离; ②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方向:(在地图上有三种表示方法)①指向标(课件展示);② 经纬网;③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3.图例 新课导入 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京郊外的一 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你觉得他们应该随身携带的物品 有什么(地图) 还记得我们做过的题目野外旅行一般用什么地图(地形图)很好, 人们最常用的两种地形图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图。那这两种地图 怎么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去阅读地形图。 ——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情景创设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

京郊外的一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集了一幅南京地形图。这下他们犯难了,地形图怎么读呢 下达任务教师告诉学生:判读地形图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像关云长一样“过五关斩六将”就可以学会地形图的判读了。哪五关呢 学习过程 第一关:会读地图上的高度 设疑:小甲和小丁各自站在自己所在位置测得甲山和丁山的高度 都是 1000 米,可是图上显示甲山确实比丁山高,这是为什么 电脑出示动画 :表示高度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阅读书本 P24,帮我找出相对高度和海拔的定义。 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注意: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的都是海拔。 闯关题(一): 甲山的海拔为米,丁山的海拔为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米。 AB 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 一、课标要求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二、教材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与义务(湖南)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主要包括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概念,等高线的特点,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三、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了解了世界地形类型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是其中之一,对第二课时学习山地不同的部位识别有一定的基础借鉴意义。该届学生总体来说基础比较差,平均分一般就40左右,而且对学习热情不大,特别是地理的学习。因此,我的教学内容不会涉及太难,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内容就可以了。 四、教学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2、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部位 教学难点:①等高线的绘制原理;②山脊和山谷的区别

六、教学方法: 1、利用模型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坡度的陡缓。 七、教学准备:PPT课件,山体模型、A4纸、铅笔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学环节 我们是生活在山区,可以说是“开门见山”。也可以说是大山养育了我们。那么我们对山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将与同学们一起对山作进一步的了解,甚至能够在平面图上识别出山的各种形态。 【讲授新课】 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出示海拔示意图] 请学生看图思考]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一幅图,图上的这几个数据表示什么意义呢? 【活动】 ①A、B、C、D、E各点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②A、B两点和D、E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分别是多少? 承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知道地球表面表示高低起伏可以用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两种方式表示,那么地球表面这种高低起伏的状态如何在平面图表面出来呢? 二、等高线的含义

中国历史文化手抄报下载 word版电子小报模板手抄报模板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 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 2、“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3、“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4、“改革,应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 5、“思想更解放些改革步子更快些。” 的实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邓小平,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 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开始 革命生涯。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 1、“发展才是硬道理!”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4、“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5、“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 2、“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3、“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4、“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5、“实现四化,永不称霸。” 1、“冷静的观察,镇定自若的面对困难,捍卫我们的立场。韬光养晦,争取时间,永不称霸。” 2、“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 以讨论的问题。”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表示方法示意图和等高线图地形特征说明 山地山峰 闭合曲线 外地内高四周低,中间高 图中线段为示坡线,在 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 侧降低 盆地洼地 闭合曲线 外高内地四周高,中间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 侧,坡度向内侧降低 山脊山脊线等高线凸向低 处,山脊连线 从山顶道山麓凸起 高耸部分 图中虚线为山脊线,也 称分水岭 山谷山谷线等高线凸向高 出,山谷连线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图中虚线为山谷线,也 称集水线 鞍部 一对山脊等高 线组成相邻两个山顶之间 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 山脊线最低处 陡崖 多条等高线会 合重叠在一处近于垂直的山坡, 称陡崖 —— 平原 等高线稀疏, 数值小—— 海拔一般低于 200m,地势平坦 —— 丘陵类似山地,数——海拔在500m以下,与山地类似,以数值进

值小起伏小行区别 2、特殊等值线的判读 (1)确定弯曲部是高值区还是低值区: ①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做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如下图) ②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做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反之,则为高值区。(如下图) (2)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数值。如下图,a > b,则M > a;N < b。 3、等高线地形图在实践中的应用

(1)选点: ①水库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避开地址断裂带,并且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库区适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②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③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港湾。 ④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考虑地质条件优越,注意盛行风向,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2)选线 ①公路、铁路线:一般情况下,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平缓、地形平坦、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要遵循沿等高线修筑的原则,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筑成本,保证运行安全。 ②引水线路:线路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③输油管线:路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3)选面 ①农业生产布局:等高线地形图反应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牧业。 ②工业区位选择:对环境有污染的工业,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地质地形条件,宜选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平坦开阔地区;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等要选择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方,结合经济效益,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地,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销售市场。

七年级地理上册 2_3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版)粤教版11

2.3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了解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公式及估算方法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及分层设色地形图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形模型学习等高线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地形类型,和坡度陡缓。 3.情感态度与价值。 从多方面培养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能力,是今后建设祖国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二、教学重难点 1.等高线的判读。 2.地形图的判读。 3.了解常见的地形类型。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地球表面既有高峻的山地,也有低平的平原;但是在平面图上如何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生答:用等高线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所以我们先要学会等高线的判读。 【讲授新课】

1、等高线的判读 【学生自学】阅读课本。 师生归纳:用等高线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 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说某地的海拔就是指它的绝对高度,而所说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指两地的绝对高度之差。比如我们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的最高峰,海拔为8844.43米,是中国最高峰,这里所说的海拔就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们知道山脉的海拔的情况下,怎样将立体山脉转化为等高线地形图。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判读等高线与地形图。 (珠穆朗玛峰)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案人教版新版原创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学习判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空间地理事物的认识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小组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及不同地形的关系; 2、难点:掌握不同地形等高线的形态特点;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体验探究法、多边互动法、读图分析法等。 四、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花泥、解剖盘、细线等。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制作山体模型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 七、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阅读,谁记得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哪几个?学生:比例尺、图例、指向标。 教师:很好!这三个基本要素能帮助我们认识不同的地图,这些地图都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学生:(预习)要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 教师:对!这就是本节课讨论的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1、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教师:(展示一幅绘有等高线的地图)想要绘制等高线地形图,首先要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展示图1.34)思考一下问题: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图中甲、乙两地的海拔是多少?相对高度是多少? 学生: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教师:所以,我们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形成了等高线。看图 1.35,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数字,是什么意思? 学生:是海拔的数值。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海拔相等。 教师:(出示模型)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叫做等高距,我们用等高距相等的多个平面,水平切割山体,然后将等高面的边缘垂直的落到同一水平面上就得到等高线地形图。(播放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教师:通过等高线的特征,我们就可以识别山峰、山谷、山脊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展示用花泥的自制的山体模型) 学生:指出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陡坡、缓坡。 教师: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后,同学们想不想亲手绘制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呢? 学生:想! 教师:想画图,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展示制作山体模型的要求) 学生活动:5~6人一组,教师发放材料用具。 1、将花泥雕刻成山体模型,要求刻出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陡坡、缓坡等部位(坡度要明显、结构要清晰)。 2、用手擦拭山体模型表面,使其光滑自然。看哪组雕的部位最完整、最清晰,注意安全!找两组同学结合自制的模型,介绍山体各部位名称。 教师:模型制作完了,接下来做什么? 学生:画等高线。

图文详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图文详解十三等值线及其特征 等值线是某地理事物或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常见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深线、等潜水(地下水)位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等地租线等等。 等值线的特征 (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数值相等;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的数值间隔(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差值)是相等的。 (2)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相等,也可能差一个等值距;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递变大小相等。 (3)同一幅图综合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交叉和汇聚(陡崖除外)。 (4)等值线一般都是闭合曲线,无论怎么迂回曲折,终究绕成圈,但在等值线图上由于受图幅限制,不一定能显示其闭合状态。 (5)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两侧变化梯度越大。 (6)水平方向上等值线越密的地方,其值在水平方向的单位距离上变化越大。 (7)等值线弯曲部分向高值突出时,其数值比两侧低;等值线弯曲部分向低值突出时,其数值比两侧高。 ▲图文详解十四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1.绝对高度是一个地点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 海拔。如图1,A点的海拔为1500米,B点的海拔为 500米,C点的海拔为-400米。—般地图上标注的高 度为海拔高度。例如地图上在珠穆朗玛峰旁标注的 8844.43米,就是指珠峰的海拔高度。 2.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相对于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AB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AC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900米。 ▲图文详解十五等高线的判读步骤及等高线的特性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地貌在地形图上通常用等高线表示。 在地图上,把陆地表面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把海洋或湖泊中深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叫等深线)。 等高线的判读步骤 1、看等高线的数值,确定等高距 在同一幅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等高距是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存在三种可能性(大一个等高距,小一个等高距,相等)。 2、读图中的极值 极值反映该区域海拔最大与最小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地势起伏的大小。 3、看等高线的延伸方向(形状) 等高线的延伸方向为地势的走向,等高线突出的方向可能是山脊或者是山谷。 4、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陡缓有关系。 5、看局部小范围的闭合等高线 有可能是闭合高中心,也有可能为低中心 6、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和形状来判断地形。 7、等高线的特性 1、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差额(即等高距)相同; 2、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 3、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注意在图幅范围内可以只是闭合曲线的一部分。 4、等高线不能交叉,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出地形坡度的大小。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6、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全球的海岸线是最长的一条等高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你也试一试 在图2中,等高 距为米,A与B位于同一等高线上,海拔高度均为米, C点的高度为米,M点的海拔范围为米<H M<米, N点的海拔范围为米<H N<米。 在图3中,等高距为米,E与F位于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上,E点的高度为米, F点的高度为米,D点的高度为米,G点的高度为米。 总结: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海拔高度值可能相等,也有可能大于或者小于一个等高距的值。 ▲图文详解十六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如图4,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 ●你也试一试 按图5中各点的高程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如图6 所示 ▲图文详解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专题练习

2012-2013学年高二级地理练习卷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2009·上海高考)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右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 A.东北-西南向 B.东西向 C.西北-东南向 D.南北向 2.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 A.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上、下部均平缓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右图中, ①、②、③、④、⑤表示某区域地形类型中的山脊和山谷,点a 、b 、c 对应的海拔分别为900米、600米、300米。读图完成3~4题。 3.其中表示山谷的有(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4.①、②、③、④沿线坡度最平缓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12年高考上海卷)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 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右图回答5~6题。 5.右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6.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 .山脊、山谷 B .山脊、山脊 C .山谷、山脊 D .山谷、山谷 (2011年高考浙江卷)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 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右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 图。完成第7题。 7.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乙、戊 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图。故事:游击队得到情报,敌 人要进村扫荡,必经图中小路(图中粗线),游击队员准 备在小路附近伏击敌人。读图完成8~9题。 8.小路位于的地形名称是( ) A.河谷 B.盆地 C.鞍部 D.峡谷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实际运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实际运用 等高线历来是文综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常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名称、河流流向;或以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综合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运用问题。它能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计算能力。 一、了解等高线的性质: 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作等高线,同一幅地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相同;把海洋深度相同点的连线称作等深线,同一幅图上等深距不一定完全相等。 1、同一条等高线的高程相同。 2、等高线不能相交,可以重合。特殊地形用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用来表示山坡方向的小短线)表示。等高线重叠处表示悬崖,用一组与重叠处等高线垂直的示坡线表示。若按等高线注记不易判别坡向时也采用示坡线。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如山峰;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低,如盆地或洼地。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但不一定在一幅地图范围闭合。 4、在等高距相等情况下,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二、阅读等高线的方法和技巧: 1、三看:①看极端值的大小。平原:海拔200 m以下;丘陵:海拔500 m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 m;山地:海拔500 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 m;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边缘等高线十分密集,顶部明显稀疏。某地低于海平面则用负值表示,如吐鲁番盆地艾丁湖面为-155 m。②看疏密程度。它表示坡度的陡缓。③看弯曲方向。它表示地形走向。 2、掌握等高线判断的基本规律: (1)、等高线的高低规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等高线凸向低值处为山脊,凸向高值处为山谷。 (2)、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阅读: ①山顶与山峰:数值“中高周低”; ②盆地与洼地:数值“周高中低”; ③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的:“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即若某处闭合等高线夹在两条等高线之间,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较低等高线的海拔,为山体中的小盆地;若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较高等高线的海拔,为山体中的小山峰。 三、关于等高线的题型: 1、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地貌: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2、判断坡度的陡缓与计算。 (1)求坡度。坡度是指山坡的倾斜角度。常用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来表示。如图中α角。H表示坡高(相对高度),L表示坡底长度即斜坡实际距离投影到水平面 上的距离,α越大坡度越陡。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坡底长度=图上距离÷比例尺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地理练习五 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 2.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 A.156米 B.178米 C.220米 D.255米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题。 3.对图中各地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 A、①为山脊 B、②为鞍部 C、③为陡崖 D、④为山谷 4.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 ) A、40m B、45m C、55m D、65m 5.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谷②山脊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 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6.分别沿着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路上山顶,下面每两条线路比较,正确的是() A.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③容易 B.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④容易 C.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②难 D.沿线路③和线路④上山难度一样 7.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分水线的是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8.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 ) A.东北—西南走向 B.东西向C.西北—东南走向 D.南北向9.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 ) A.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上、下部均平缓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读图中四幅等高线图,完成各题。 10.图中的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列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峰②山谷③山脊④盆地 B、①山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谷 C、①盆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峰 D、①盆地②山脊③山谷④山峰 11.上图四幅地图中的虚线,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完成各题。 12.如果在图中①河段画等高线,则该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为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13.最近几十年来,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 B.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 C.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入海泥沙增多 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 14.下列等高线图中,表示集水线的是()A.a线 B.b线 C.c线 D.d线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小题。 15.图中P~Q两地间有一座桥梁,该桥和其下溪谷的高差最接近 A.10米 B.40米 C.80米 D.110米 16.当地环保部门在桥下采样检测水质量,发现高浓度的农药残留。这些农药最有可能来自下列哪一个地区?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是中学地理学习中的一处重点,更是难点,先试从难点突破方面做点总结,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一、山脊和山谷的判断方法: 图中AB线为山谷线,CD线为山脊线 方法一:横向地势比较法 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横向比较,即图中MN方向和XY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XY方向)为中间高两侧低;而山谷处(MN方向)为中间低两侧高。 结论:中间高两侧低——山脊;中间低两侧高——山谷。 方法二:纵向地貌比较法 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纵向比较,即图中AB方向和CD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CD方向)等高线由高处弯向低处;而山谷处(AB方向)等高线由低处弯向高处。 结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战略通法:由等值线:“高高低低”判读:由高海拔(值)先低海拔(值)弯曲,说明此处高(值)(山丘);由低海拔(值)向高海拔(值)弯曲,说明此处为低海拔(值)(山谷) 二、等高线地形图中鞍部的剖面特征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沿不同方向对鞍部作剖面图,可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形剖面图。 沿两座山峰连线方向看,两边高,中间低;

沿垂直于两座山峰连线方向(为山谷)看,两边低,中间高。 三、有关定量计算 1.相对高度的计算: 公式:(n-1)×Δd≤ΔH<(n+1)×Δd n:悬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Δd:等高距 理解: 2.悬崖绝对高度的计算 (1)悬崖崖顶的绝对高度:大≤H<大+Δd 大: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大的。 (2)悬崖崖底的绝对高度:小-Δd<H≤小小: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小的。 理解:

【例题】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读图完成1-2题 1.陡崖A处的高度为() A.10米B.20米C.20米以上D.20米以下2.公路选择在该地形区通过的原因是() A.该部位是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是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是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软弱,易于开挖 【解题】1、陡崖A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根据计算公式可得到其相对高度为20~40米之间。 2、交通线路如果必须穿越山区,往往选择鞍部位置,因为其地势较低。 【答案】1、C 2、C 四、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的比较 公式中高差往往由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决定。 结论:坡度大小与高差(等高距)、比例尺(或与高差和比例尺的乘积)成正比,与图上距离(往往由等高线的疏密或图幅大小决定)成反比。 【例题】下图是等高距相同的四幅地形图,有关a、b、c、d四处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a>c>d>b B.a=b=c=d C.b>d>c>a D.无法确定 【审题】四图图幅大小相当且等高线分布均匀,可视为它们的图上距离相等,等高距又相同,这时我们需要寻找坡度与比例尺的关系。 【解题】坡度=高差/水平距离=高差/(图上距离/比例尺) =(高差/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坡度大小与比例尺成正比。故上述四图中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db 【答案】A 五、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河流

word诗歌小报下载 word版电子小报手抄报模板

暮立 【唐】白居易 黄昏独立佛堂前, 满地槐花满树蝉。 大抵四时心总苦, 就中肠断是秋天。 小文文来问问啦:什么是“律诗”呢? 答:“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 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记住哦! 读了一首悲伤的诗,那就让我再带来一首 欢快的诗吧!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再来几首现代诗吧! 赏析: 一年四时心总怀苦;秋风萧瑟,万木衰 落的秋天,那是令人肠断的季节。时诗人服母 丧居下渭村,年龄四十刚过,颇贫病,元稹分 俸济其困乏。这两句诗反映了当时的心境,前 句写心怀苦,后句写身怀苦。一遇萧瑟的秋日,更加令人愁肠满腹。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想想这首诗的 意境吧!

泡影 写诗技巧 两个自由的水泡 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从梦海深处升起…… 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 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 朦朦胧胧的银雾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 在微风中散去 可以依内容分行。 我象孩子一样 紧拉住渐渐模糊的你 徒劳的要把泡影 带回现实的陆地 感觉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诗在语言的组织上还有另一方面,就是打破常规的组合,这种组合有时能使诗歌语言,使诗意达到跳跃性的效果。修辞是诗歌的一种重要技巧。包括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顶针、对偶、夸张、象征等。可以说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要真正要把诗歌写好,仍需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积累经验、细腻地寻找灵感,方能写出至情至美的诗歌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