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技术规范书
电力系统专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用户手册之欧阳文创编

纵向加密认证装置用户手册2013年 7月目录1概述 (4)1.1编写目的 (4)1.2阅读对象 (4)1.3装置组成 (4)1.4装置状态介绍 (4)1.5部署阶段 (5)2规划阶段 (1)2.1 网络拓扑 .................................. - 1 -2.2确定安装位置............................... - 1 -2.2 规划IP地址 ............................... - 2 -2.2调查安全需求............................... - 2 -3准备阶段 .. (2)3.1设备管理................................... - 2 -3.1.1 设备连接............................... - 2 -3.1.2 连接图................................. - 2 -3.2设备初始化................................. - 3 -3.3配置装置策略............................... - 6 -3.3.1 包过滤规则............................. - 6 -3.3.2 本机IP配置............................ - 7 -3.3.3 路由配置............................... - 7 -3.3.4 隧道配置............................... - 7 -3.3.5 隧道策略配置........................... - 8 -3.2.6 添加隧道............................... - 8 -3.2.7 添加隧道策略........................... - 9 -3.3装置管理.................................. - 10 -3.3.1 系统加电.............................. - 10 -3.3.2 设备初始化............................ - 10 -3.3.3 登录纵向装置.......................... - 10 -3.3.4 设置工作模式.......................... - 11 -3.3.5 事件配置.............................. - 11 -3.3.6 审计配置.............................. - 12 -3.3.7 安全管理.............................. - 12 -3.3.8 双机热备.............................. - 12 -4实施阶段 . (13)4.1安装...................................... - 13 -4.2加电启动.................................. - 13 -4.3检查状态.................................. - 13 -4.3.1 查看网卡状态.......................... - 13 -4.3.2 查看装置状态.......................... - 13 -4.3.3 察看监控信息.......................... - 14 -4.3.4 调试工具.............................. - 15 -4.3.5 查看策略.............................. - 15 -4.3.6 检查装置加解密状态.................... - 16 -4.3.7 检查数据通信是否正常.................. - 16 -4.4装置配置.................................. - 16 -4.4.1 透明模式对通拓扑...................... - 16 -4.4.2 导入对端装置证书...................... - 16 -4.4.3 接口配置.............................. - 16 -4.5 报警 ..................................... - 17 -4.5.1开关.................................. - 17 -4.5.2指示灯................................ - 17 -5调试和检验阶段 . (18)5.1《故障排查手册》 .......................... - 18 -5.2维护阶段.................................. - 19 -6附录.. (20)6.1《事件信息对应表》 ........................ - 20 -1 概述1.1编写目的通过阅读本手册,用户可以掌握基本的装置配置及管理方法。
电力专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使用说明书

3.4
******网络密码机采用三级密钥:主密钥、设备密钥、工作密钥。
主密钥:由密码机硬件噪声源随机生成,存储在密码机内部;又称保护密钥,负责加密保护密码机中所有的密钥。
设备私钥:设备公私钥对由密码机的密码模块产生,设备私钥被主密钥加密后存储在密码机内部。设备公钥以证书请求方式导出,由装置证书服务系统签发成设备证书并发布。
3
3.1
图3三个局域网通过******构成安全VPN的示意图
上图为******网络密码机的典型应用拓扑:
1.每一个局域网根据具体情况可在由一到两台密码机保护下,同其它局域网互联;从而使整个系统成为一个安全的VPN系统。
2.装置证书服务系统采用离线方式工作,不与广域网相连。
3.密码机管理中心直接与各密码机通信,实现对全系统密码机的集中管理。
第二步:将密码机的电源线一端插到密码机机箱后面板的电源插座上,另一端插到外部的供电交流电源插座上。
注意:密码机上电之前,必须先连接好地线。
建议:为确保密码机稳定、可靠地运行,推荐使用稳压电源。
2.3.4
密码机通过10BaseT/100BaseTX RJ45以太网口与路由器、交换机或集线器等网络设备相连。密码机的外网口与外部网相连,内网口与内部网相连,心跳口用于双机互备。
1.3
为了能够更快的了解本手册的内容,现将手册的基本结构介绍如下:
第一章:引言
简述******网络密码机的适用领域及本手册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安装
介绍如何安装******的软硬件。
第三章:工作原理
介绍******的应用拓扑和基本概念。
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技术要求

支持网络对时功能,提供NTP服务,
支持网络接口防误插功能,内外网口可随意插入,实现实时网络互通
支持带宽管理功能,可指定网络接口和IP地址,限制其网络流量。
支持双进双出,双通道远程管理。
灾难恢复
具有配置复制功能,支持原设备的UKEY和备份文件可恢复至未配置的新设备中,降低故障处理时间和工作量。
设备质保
硬件质保
设备厂商授权一年原厂硬件质保
软件质保
投标方提供设备厂商三年的免费软件系统质保,内容包括(1)软件升级、漏洞修补;(2)按照省、地调有关要求进行的策略、配置调整等。
服务要求:提供7*24小时的远程技术支持;4小时内赶至现场服务。
其 他
超出硬件质保期的,因政策原因,按照有关部门要求需进行设备硬件更换的,可提供以旧折价换新服务。
中标方需负责:
1、负责新设备的现场到货、安装、调试;原设备的证书、配置等数据迁移。
2、负责与省、地调协调调试事宜,保证通过省、地调认可并接入调度数据网。
3、安装调试期间,不能产生安全告警信息、不能长时间(以省调要求的时间为准)影响系统业务运行。
4、中标方需与招标方签订保密协议。
资质要求
投标方需提供设备的电力系统专用认证证书
投标方需提供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产品型号证书
投标方需提供国家信息技术安全中心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性检测报告
投标方需提供设备原厂商关于本项目的授权书和一年硬件质保售后承诺书。
投标方应具有河南省内电力系统纵向加密认证装置的供货、安装、调试业绩不低于5家。
★其他要求:
功能描述
访问权限
管理角色三权分立,具备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和审计管理员三种角色,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建立管理员,每类角色的管理员只能存在一个,3类角色分别有各自权限,却又能相互制约,防止权限过于集中。
电力系统专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用户手册

纵向加密认证装置用户手册2013年 7月目录1概述 (4)1.1编写目的 (4)1.2阅读对象 (4)1.3装置组成 (4)1.4装置状态介绍 (4)1.5部署阶段 (5)2规划阶段 (1)2.1 网络拓扑.............................................................................................................................. - 1 -2.2确定安装位置...................................................................................................................... - 1 -2.2 规划IP地址........................................................................................................................ - 2 -2.2调查安全需求...................................................................................................................... - 2 -3准备阶段 .. (2)3.1设备管理.............................................................................................................................. - 2 -3.1.1 设备连接...................................................................................................................................... - 2 -3.1.2 连接图.......................................................................................................................................... - 2 -3.2设备初始化.......................................................................................................................... - 3 -3.3配置装置策略...................................................................................................................... - 6 -3.3.1 包过滤规则.................................................................................................................................. - 6 -3.3.2 本机IP配置 ................................................................................................................................ - 7 -3.3.3 路由配置...................................................................................................................................... - 7 -3.3.4 隧道配置...................................................................................................................................... - 8 -3.3.5 隧道策略配置.............................................................................................................................. - 8 -3.2.6 添加隧道...................................................................................................................................... - 8 -3.2.7 添加隧道策略.............................................................................................................................. - 9 -3.3装置管理............................................................................................................................ - 10 -3.3.1 系统加电.................................................................................................................................... - 10 -3.3.2 设备初始化................................................................................................................................ - 10 -3.3.3 登录纵向装置............................................................................................................................. - 11 -3.3.4 设置工作模式............................................................................................................................. - 11 -3.3.5 事件配置..................................................................................................................................... - 11 -3.3.6 审计配置.................................................................................................................................... - 12 -3.3.7 安全管理.................................................................................................................................... - 12 -3.3.8 双机热备.................................................................................................................................... - 13 -4实施阶段 (13)4.1安装.................................................................................................................................... - 13 -4.2加电启动............................................................................................................................ - 13 -4.3检查状态............................................................................................................................ - 14 -4.3.1 查看网卡状态............................................................................................................................ - 14 -4.3.2 查看装置状态............................................................................................................................ - 14 -4.3.3 察看监控信息............................................................................................................................ - 14 -4.3.4 调试工具.................................................................................................................................... - 15 -4.3.5 查看策略.................................................................................................................................... - 16 -4.3.6 检查装置加解密状态................................................................................................................ - 16 -4.3.7 检查数据通信是否正常............................................................................................................ - 16 -4.4装置配置............................................................................................................................ - 17 -4.4.1 透明模式对通拓扑.................................................................................................................... - 17 -4.4.2 导入对端装置证书.................................................................................................................... - 17 -4.4.3 接口配置.................................................................................................................................... - 17 -4.5 报警 ................................................................................................................................... - 18 -4.5.1开关............................................................................................................................................ - 18 -4.5.2指示灯........................................................................................................................................ - 18 -5调试和检验阶段. (19)5.1《故障排查手册》............................................................................................................. - 19 -5.2维护阶段............................................................................................................................ - 20 -6附录 .. (21)6.1《事件信息对应表》......................................................................................................... - 21 -1 概述1.1编写目的通过阅读本手册,用户可以掌握基本的装置配置及管理方法。
纵向加密装置技术要求满足电网公司要求

纵向加密装置技术要求(满足电网公司要求)硬件要求最大并发加密隧道数:2048条;1000MLAN环境下,加密隧道建立延迟<1S;明文数据包吞吐量:⅛1900Mbps;密文数据包吞吐量:⅛1000Mbps;数据包转发延迟:Vims;满负荷丢包率;0;投标时需提供官网参数截图或产品彩页证明满足硬件要求; 服务工期合同签订后10个工作日完成。
工程量清单实现主要功能1、数据加密与认证保护产品满足《电力系统专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技术规范V3.0»的技术要求,支持对电力调度证书服务系统颁发基于PKI体系的RSA,SM2算法数字证书进行管理,包括导入根证书、设备证书、管理员证书以及导出设备证书与管理员证书等证书管理功能。
证书格式符合X509证书规范,设备之间基于证书认证完成远程管理和会话密钥协商工作,通过根证书验证实现证书的交叉认证。
装置协商的会话密钥采用国电专用对称密码算法芯片预置的SSF09算法,装置通过该会话密钥对电力调度业务报文进行保护,在保证下行控制数据保护强度的同时,保证了上行状态数据的实时性。
同时装置可对不同类型的证书认证完成后的有效时间、会话密钥的存活时间均可通过远程管理中心、内网监控审计平台以及本地配置方式进行配置。
2、具备完整的网络设备功能纵向加密认证装置可作为接入型网络设备不改变原有网络环境实现业务数据保护。
装置具有如下的网络设备功能与特点:D接入型设备,不改变原有网络环境;2)适应各种基本的网络环境;3)支持VLAN、网络地址、网桥、ARP绑定、ARP代理以及路由等多种网络配置方式;4)可应用于30位掩码网络环境中。
3、支持流量控制功能设备利用trafficcontrol模块实现QOS管理功能,通过输出端口建立队列的方式进行基于网段的流量控制。
4、具备网络诊断功能设备具备基本的网络诊断功能,提供包括tcpdumpping、netstat>traceroute等常用网络工具命令。
电力系统专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用户手册

纵向加密认证装置之马矢奏春创作用户手册2013年 7月目录1概述 (4)编写目的 (4)阅读对象 (4)装置组成 (4)装置状态介绍 (4)安排阶段 (5)2规划阶段 (1)2.1 网络拓扑.................................... - 1 -确定装置位置.................................... - 1 -2.2 规划IP地址................................. - 2 -调查平安需求.................................... - 2 -3准备阶段. (2)设备管理........................................ - 2 -3.1.1 设备连接 ................................ - 2 -3.1.2 连接图 .................................. - 2 -设备初始化...................................... - 3 -配置装置战略.................................... - 6 -3.3.1 包过滤规则 .............................. - 6 -3.3.2 本机IP配置 ............................. - 7 -3.3.3 路由配置 ................................ - 7 -3.3.4 隧道配置 ................................ - 8 -3.3.5 隧道战略配置 ............................ - 8 -3.2.6 添加隧道 ................................ - 8 -3.2.7 添加隧道战略 ............................ - 9 -装置管理....................................... - 10 -3.3.1 系统加电 ............................... - 10 -3.3.2 设备初始化 ............................. - 10 -3.3.3 登录纵向装置 ........................... - 11 -3.3.4 设置工作模式 ........................... - 11 -3.3.5 事件配置 ............................... - 11 -3.3.6 审计配置 ............................... - 12 -3.3.7 平安管理 ............................... - 12 -3.3.8 双机热备 ............................... - 13 -4实施阶段 (13)装置........................................... - 13 -加电启动....................................... - 13 -检查状态....................................... - 14 -4.3.1 检查网卡状态 ........................... - 14 -4.3.2 检查装置状态 ........................... - 14 -4.3.3 观察监控信息 ........................... - 14 -4.3.4 调试工具 ............................... - 15 -4.3.5 检查战略 ............................... - 16 -4.3.6 检查装置加解密状态...................... - 16 -4.3.7 检查数据通信是否正常.................... - 16 -装置配置....................................... - 17 -4.4.1 透明模式对通拓扑........................ - 17 -4.4.2 导入对端装置证书........................ - 17 -4.4.3 接口配置 ............................... - 17 -4.5 报警....................................... - 18 -开关 ......................................... - 18 -指示灯 ....................................... - 18 -5调试和检验阶段 (19)《故障排查手册》............................... - 19 -维护阶段....................................... - 20 -6附录. (21)《事件信息对应表》............................. - 21 -1 概述通过阅读本手册,用户可以掌握基本的装置配置及管理方法。
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技术规范书

华电沽源风电场二期100MW工程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纵向加密认证装置通用技术规范说明:本技术规范书为征求意见稿,请甲方与华北网调沟通,经华北网调主管部门审定,有意见及时反馈给设计院,以便修改。
评标时必须通知华北网调相关部门参加。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二〇一二年七月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纵向加密认证装置采购标准技术规范使用说明1、本物资采购标准技术规范分为标准技术规范通用部分和标准技术规范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专用部分标准技术参数表和使用条件表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
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①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②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范围;③根据实际使用条件,需要变更环境温度、湿度、海拔高度、耐受地震能力、用途和安装方式等要求。
经招标文件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部分表格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1标准技术参数表”、“2项目需求部分”和“3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
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
投标人还应对项目需求部分的“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中给出的参数进行响应。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与“标准技术参数表”和“使用条件表”中参数不同时,以差异表给出的参数为准。
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证明参数优于招标人要求的相关试验报告。
5、对扩建工程,如有需要,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6、技术规范范本的页面、标题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吉林局纵向加密认证装置专用技术规范

(2009年版)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标准(自动化系统及设备卷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册)吉林地调纵向加密认证装置专用技术规范(编号:1104005-0110-02)国家电网公司二〇一〇年二月目录1 标准技术参数 (1)2 项目需求部分 (2)2.1货物需求及供货范围一览表 (2)2.2必备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供货表 (3)2.3工程概况 (3)2.4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 (3)3投标人响应部分 (4)3.1投标人技术偏差表 (4)3.2销售及运行业绩表 (4)3.3推荐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供货 (5)3.4最终用户的使用情况证明 (5)3.5投标人提供的测评报告表 (5)1 标准技术参数投标人应认真逐项填写标准技术参数表(见表1)中投标人保证值,不能空格,也不能以“响应”两字代替,不允许改动招标人要求值。
如有差异,请填写表6投标人技术偏差表。
表1 110kV变电站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技术参数表序号参数名称单位标准参数值投标人保证值1 纵向加密装置网关百兆型高端百兆网卡接口个≥4 (投标人填写)最小并发加密隧道数条200 (投标人填写)100M LAN环境下,加密隧道建立延迟s <1 (投标人填写)明文数据包吞吐量Mbps>80( 100条安全策略,1024报文长度)(投标人填写)密文数据包吞吐量Mbps>20(50条安全策略,1024报文长度)(投标人填写)数据包转发延迟ms <1 (投标人填写)满负荷数据包丢弃率% 0 (投标人填写)2 纵向加密装置网关百兆型低端百兆网卡接口个≥4 (投标人填写)最小并发加密隧道数条30 (投标人填写)100M LAN环境下,加密隧道建立延迟s <1(投标人填写)明文数据包吞吐量Mbps>80 (100条安全策略,1024报文长度)(投标人填写)密文数据包吞吐量Mbps>15(50条安全策略,1024报文长度)(投标人填写)数据包转发延迟ms <2(50%密文数据包吞吐量)(投标人填写)满负荷数据包丢弃率% 0 (投标人填写)3 纵向加密装置普通型密文数据包吞吐量Mbps >30 (投标人填写)最大并发加密隧道数条>1024 (投标人填写)100M LAN环境下,加密隧道建立延迟s <1(投标人填写)明文数据包吞吐量:Mbps>20(50条安全策略,1024报文长度)(投标人填写)密文数据包吞吐量:Mbps>5(10条安全策略,1024报文长度)(投标人填写)数据包转发延迟ms <2(50%密文数据包吞吐量)(投标人填写)负载数据包丢弃率% 0 (投标人填写)注1:项目单位对标准技术参数表中参数有差异时,可在项目需求部分的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中给出,投标人应对该差异表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华电沽源风电场二期100MW纵向加密认证装置-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通用技术规范说明:本技术规范书为征求意见稿,请甲方与华北网调沟通,经华北网调主管部门审定,有意见及时反馈给设计院,以便修改。
评标时必须通知华北网调相关部门参加。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二〇一二年七月.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纵向加密认证装置采购标准技术规范使用说明1、本物资采购标准技术规范分为标准技术规范通用部分和标准技术规范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专用部分标准技术参数表和使用条件表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
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①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②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范围;③根据实际使用条件,需要变更环境温度、湿度、海拔高度、耐受地震能力、用途和安装方式等要求。
经招标文件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部分表格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1标准技术参数表”、“2项目需求部分”和“3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
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
投标人还应对项目需求部分的“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中给出的参数进行响应。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与“标准技术参数表”和“使用条件表”中参数不同时,以差异表给出的参数为准。
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证明参数优于招标人要求的相关试验报告。
5、对扩建工程,如有需要,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6、技术规范范本的页面、标题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7、一次设备的型式、电气主接线和一次系统情况对二次设备的配置和功能要求影响较大,应在专用部分中详细说明。
.目录1 总则----------------------------------------------------------------------------- 1 1.1 引言--------------------------------------------------------------------------- 11.2 投标人职责--------------------------------------------------------------------- 12 技术规范要求--------------------------------------------------------------------- 22.1 使用环境条件------------------------------------------------------------------- 22.2 纵向加密认证装置额定参数------------------------------------------------------- 22.3 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总的技术要求--------------------------------------------------- 23 试验和验收----------------------------------------------------------------------- 33.1 工厂试验----------------------------------------------------------------------- 33.2 工厂验收----------------------------------------------------------------------- 33.3 现场验收----------------------------------------------------------------------- 44 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54.1 与相关系统集成要求------------------------------------------------------------- 54.2 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 64.3 安装和现场服务----------------------------------------------------------------- 64.4 技术联络----------------------------------------------------------------------- 64.5 技术培训----------------------------------------------------------------------- 74.6 质量保证要求------------------------------------------------------------------- 71 总则1.1 引言投标人应具有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有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宜有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宜有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
提供的产品必须提供符合或优于本技术规范书要求的纵向加密认证装置,包括该装置运行所需的全部软/硬件设备及其连接电缆,所有设备部件和软件模块必须为新设备,每个产品及其部件必须具有在中国境内的合法使用权。
1.1.1 投标人及投标产品应具备如下资质:1) 投标产品必须经公安部、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等国家权威部门测试通过,并获得安全产品销售许可证。
2) 投标产品必须为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设备。
3) 若投标人为系统集成商,需提供原厂商的代理资质证明;同时保证有直接向原厂商下单权限并直接获得原厂商售后技术服务支持的权限。
4) 投标人需提交书面的第三方的评测报告。
5) 投标人应提供三年以内在电力行业网、省级公司及以上装置的应用案例3个以上。
1.1.2 本规范书提出了纵向加密认证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1.3 本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人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1.4 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表示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1.5 本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1.1.6 本规范书将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本规范书未尽事宜,由合同签约双方在合同谈判时协商确定。
1.1.7 本规范书中通用部分各条款如与技术规范专用部分有冲突,以专用部分为准。
1.2 投标人职责投标人的工作范围将包括下列内容,但不仅仅限于此内容。
1.2.1 提供标书内所有设备及设计说明书及制造方面的说明。
1.2.2 提供国家或电力行业级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以便确认供货设备能否满足所有的性能要求。
1.2.3 提供设备安装、使用的说明书。
1.2.4 提供试验和检验的标准,包括试验报告和试验数据。
1.2.5 提供图纸,制造和质量保证过程的一览表以及标书规定的其它资料。
1.2.6 提供设备管理和运行所需有关资料。
1.2.7 所提供设备应发运到规定的目的地。
1.2.8 如标准、规范与本标书的技术规范有明显的冲突,则投标人应在制造设备前,用书面形式将冲突和解决办法告知买方,并经买方确认后,才能进行设备制造。
1.2.9 在更换所用的准则、标准、规程或修改设备技术数据时,投标人有责任接受买方的选择。
现场服务。
1.2.102 技术规范要求2.1 使用环境条件2.1.1 设备储存温度:-40℃~+55℃2.1.2 设备工作温度:0℃~+45℃2.1.3 大气压力: 70kPa~106kPa2.1.4 相对湿度:5%~95%,非冷凝2.1.5 抗地震能力: 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同时作用。
2.1.6 以下电源和电磁兼容性指标必须通过权威机构的认证,并提供证明文件:表1 电源和电磁兼容指标纵向加密认证装置电源要求2.22.2.1 电源配置:双电源。
±,±电源输入:交流2.2.2 220V10%50Hz5%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总体技术要求2.32.3.1 装置至少应满足最新版本的以下规定、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但不限于以下规范和标准:相关规范和标准表2标准名称标准号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9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GB/T 2423GB/T 17626.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GB/T 17626.4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6GB/T 17626.9脉冲磁场的抗扰度试验《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号[2006]34电监安全.2.3.2 装置应具有状态指示,开机自检功能。
2.3.3 装置应提供安全、方便的维护管理方式,例如基于图形化的管理界面,方便对装置进行设置、监视和控制运行。
2.3.4 装置应支持工作参数的备份与恢复。
2.3.5 装置应采用电力专用密码算法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保护,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机密性和完整性。
2.3.6 装置应具有基于IP、传输协议、应用端口号的综合报文过滤与访问控制功能。
2.3.7 装置必须能够识别、处理网络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路由协议报文及其他协议报文。
2.3.8 装置必须能够识别、过滤、转发Trunk协议的报文,本地配置功能必须支持设置VLanID。
2.3.9 网络环境适应性方面,必须支持多种网络接入环境,包括标准的802.1Q 多VLAN环境、地址借用的网络环境、单进单出网络环境和多进多出网络环境等。
2.3.10 装置应支持通过远程装置管理中心准确可靠实现远程的访问管理、装置重启、隧道初始化和策略添加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