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作品分析与编

合集下载

合唱《黄水谣》分析

合唱《黄水谣》分析

合唱《黄水谣》分析陈顺桥一、《黄水谣》的创作时代背景《黄水谣》是一首经改编后的混声合唱曲,选自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我国现代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首。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日寇大肆侵略我国、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1939年;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习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光未然完成了《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同志听后异常兴奋,在延安一个简陋的窑洞里,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创作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大型声乐名作。

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五月十一日由冼星海指挥再度演出,很快传遍整个中国,鼓舞着中华儿女夺取抗战的胜利。

《黄河大合唱》至今有66周年,久唱不衰,其表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影响着整个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二、人民音乐家、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简介《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1905年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

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

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 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合唱分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合唱分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到1973年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复三部曲式。

引子(1-6小节):旋律悠长,宽广。

A乐段(7-27小节):旋律悠长,具有陕北特色,使人眼前呈现出一副陕北景色;B乐段(28-98):突然转入热闹场面其。

中有包含B1、B2、B3小乐段。

从整体上说表现人民对红军的欢迎之情。

A乐段再现(99-111小节):音乐回复到开始的绵长节奏中,表现的是人民在向中央红军挥手道别。

[教学目标](一)能够对西北民歌和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西北民歌和根据西北民歌改编的音乐作品。

(二)聆听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和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

(三)知道陕北“信天游”和青海“花儿”的知识。

[作品分析]/programs/view/N_C2SeKGfuA/音频资料《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陕北民歌改编的合唱曲。

歌曲反映了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陕北人民热烈欢迎子弟兵的心情与场面。

歌曲曲调采用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类。

流行于陕西北部、宁夏东部和内蒙古西部部分地区。

信天游歌词一般为七言两句体,上句用比兴,下句点出主题,这是信天游的显著特色。

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满天的乌云风吹散,毛主席来了睛了天。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信天游的曲式多用上下句。

上句经常分成两个短句,一扬一抑,下句则一气呵成。

下句常用重复或变化重复上句的手法,形成对比。

曲调起伏较大,音调高亢、舒展、宽广。

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陕北成为革命根据地后,信天游被用来讴歌新生活,音调更加刚健、明朗;同时吸收了当地其他民歌的体裁,使音乐更加丰富。

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用管弦乐队伴奏的大型合唱曲。

歌曲情绪热烈、宽广,男声领唱与女声合唱、混声合唱相互配合。

歌曲的节奏,尤其是领唱部分的节奏比较自由,4/4拍、2/2拍、3/2拍和2/4拍相互交替变换。

合唱海韵鉴赏

合唱海韵鉴赏

合唱海韵鉴赏
《海韵》是一首由赵元任作词、徐志摩作诗、陈达明作曲的混声合唱歌曲。

这首歌曲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备受赞赏。

就音乐风格而言,《海韵》将西方音乐的作曲技巧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富有层次感和情感张力的氛围。

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和声编写精巧,使得合唱的声部之间相互呼应,展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

在情感表达方面,《海韵》通过诗歌和音乐的完美结合,传递出一种深邃而细腻的情感。

歌词中描绘了大海的壮阔和神秘,以及人们对爱情和生命的思考。

歌曲中的旋律和和声也随着歌词的情感变化而起伏,表达出了作曲家对大海和生命的感悟。

此外,合唱形式的运用也为《海韵》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合唱的和声效果使得歌曲更加丰富和饱满,不同声部的相互配合也体现了团队合作和协作的精神。

总的来说,《海韵》作为一首优秀的合唱作品,无论是在音乐风格、情感表达还是艺术价值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水准。

它不仅展示了合唱艺术的魅力,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男声四部合唱《渔阳鼙鼓动地来》作品分析与指挥处理

男声四部合唱《渔阳鼙鼓动地来》作品分析与指挥处理

男声四部合唱《渔阳鼙鼓动地来》作品分析与指挥处理《渔阳鼙鼓动地来》是中国传统名曲之一,其男声四部合唱版本是近年来较受欢迎的演唱形式之一。

这首作品音乐朴实磅礴,旋律优美动听,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与指挥处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并传达这首作品的内涵与魅力。

首先,从作品的音乐结构来分析,《渔阳鼙鼓动地来》总体呈现出 A-B-A-C-D-E-A 的形式。

A部分是整个作品的主题部分,旋律上扣人心弦,表达了强烈的战斗意志。

B部分则为过渡性的音乐段落,通过变化的音符组合使人耳目一新,为后续的高潮部分做好铺垫。

C部分是作品的高潮部分,旋律激昂激越,象征着战斗的热血与激情。

D部分则是作品的转折部分,音符的运用变得稳重而庄重,表达了决不退缩的坚定决心。

E部分是作品的尾声,音乐渐渐回归平静,象征战胜了一切的胜利与和平。

在指挥处理方面,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对节奏的掌控。

《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节奏明快有力,通过指挥的力度与灵活性来准确掌握每个音符的长短与强弱,能够更好地表达作品的魅力。

同时,对于A部分的主题和C部分的高潮部分,指挥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强,以突出作品的战斗气势与激情。

其次,对于音色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男声四部合唱的特点在于声音的分工明确,分为男高、男中、男低1和男低2四个声部。

在演唱过程中,指挥需要掌控每个声部的音色和力度,保证声部间的平衡和谐。

特别是在C部分的高潮部分,男高部分需要注意音准的掌握,男中、男低1和男低2部分则需要注重音量的掌控,使整个演唱过程更加饱满且有力度。

此外,对于表情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首具有强烈感情表达的作品,《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演唱需要富有戏剧性和表情感。

指挥通过对指法的指导和模仿战鼓的敲击动作可以使合唱团员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作品的战斗意境与壮烈。

同时,合唱团员需要注重个人表情的处理,通过面部肌肉的控制和身体姿势的调整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最后,还应该注意音乐与文化的结合。

《渔阳鼙鼓动地来》是一首有着浓厚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作品,指挥需要通过对音乐的解读和传达,使演唱更具有文化内涵。

合唱作品分层式分析探究----以合唱《Banaha》为例

合唱作品分层式分析探究----以合唱《Banaha》为例

合唱作品分层式分析探究 ----以合唱《 Banaha》为例摘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或合唱排练者,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会遇到不同风格和地域特点的作品,那么面对一首作品时,怎样做案头分析,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作品背景、作品结构、作品用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作品背景:分析作品背景一般从作品的名称、词曲作者、作品产生的时期、作品的歌词意思等几个方面来入手:1、作品名称合唱作品的名字一般就是作品的标题,这个标题则是指在合唱作品前加上文学性的题目。

合唱作品的名字一般为作者所加,名字与音乐有紧密联系,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概括,是作者创作意图的展示和体现。

如果我们要分析一首作品时,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它的名称,因此,理解作品的名字含义,对排练者做案头分析是非常有帮助的。

举个例子:我们读一本书时,会先看到题目,这个题目就类似于合唱作品的标题,文章的题目是对全文主旨的体现,对于读者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同样合唱作品的名字对于排练者、聆听者也是至关重要的信息。

《Banaha》来自于非洲西部刚果人民共和国早期的一首民歌,用的是契卢巴语,非常简单,并没有深邃的文学意义。

这首合唱的名称是“Banaha”一词应是非洲土著语,属于Kiluba语。

字面的意思是香蕉,也叫士兵之歌,是一首刚果儿歌。

这首歌是比利时的传教士Guido Haazen组织了一个名叫 les Troubadours du Rio Baudouin(比利时国王陛下的抒情诗)的合唱团,向欧洲介绍各种各样的刚果民间音乐。

在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上,Haazen和他的合唱团将《Banaha》成功推向了世界,因此逐渐流行开来。

2、词、曲作者的了解。

每个社会时期都会反映着当时社会的物质、精神文化内涵,能够理清这个时期前和后的发展时期,能为更深一步挖掘作品内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⑴合唱创编者:作曲家拉塞尔·罗宾逊:美国佛罗里大音乐教育大学的名誉教授。

他曾作为指挥、演说家、顾问及颁奖人300次出现在美国、欧洲、亚洲、非洲、中美洲、南非、墨西哥、加拿大、中东、澳洲的众多节日庆典、工作坊、荣誉合唱团等国际的大型会议上。

奉献混声合唱作品分析

奉献混声合唱作品分析

奉献混声合唱作品分析
《奉献》虽然只有短短的30小节,但其手法精练,情绪激动,旋律富有律动性、歌唱性及抒情性。

歌曲的特点是在整体调性基本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多处采用了离调和弦的进行方式,同时,通过调性、音区、和声上的色彩变化,刻画音乐形象,刻画个人心理状态的发展等,这是这首艺术歌曲典型的音乐风格。

歌曲首先是小调背景下2小节较长的、明快、雅致的小步舞节奏的钢琴前奏,以呈示伴奏织体的主题性格以及乐曲的基本和声风格,同时似乎暗示着黯然神伤、缠绵悱恻的情绪。

合唱团成员将细腻的多声部演唱以及丰富的声域相结合,完美把控了歌曲复杂多变的旋律,男女混唱的歌声与琴声的默契配合相辅相成,足以表达我们对于祖国的无限热爱。

黎族合唱作品《舂米谣》的艺术特色分析

黎族合唱作品《舂米谣》的艺术特色分析

黎族合唱作品《舂米谣》的艺术特色分析黎族合唱作品《舂米谣》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鲜明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歌曲结构独特。

《舂米谣》由慢舞曲、轻舞曲和快舞曲三个部分组成。

慢舞曲以缓慢的节奏、柔和的旋律和朴实的歌词展现了黎族人民劳作田间的场景,轻舞曲以轻快的节奏、欢快的旋律和愉悦的歌词描绘了黎族人民庆祝丰收的欢乐场景,快舞曲以明快的节奏、激情四溢的旋律和跳跃的歌词表达了黎族人民迎接新生活的热情和幸福感。

三个部分相互衔接,结构紧密有机,音乐变化丰富,展示了黎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音乐风格独具特色。

《舂米谣》的音乐风格独特,融合了黎族民间音乐和现代元素,既保留了黎族传统音乐的原汁原味,又具有现代音乐的特色。

音乐旋律简单流畅,节奏明快有力,韵律感强烈,富有弹性和跳跃感,体现了黎族人民朴素、热情的生活态度。

三、歌词内容深入人心。

《舂米谣》的歌词以黎族人民的生活为主题,内容丰富多样,真实生动地描绘了黎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和情感,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感。

歌词语言朴实自然,富有感染力,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四、声部编排精细。

《舂米谣》的合唱编排工整精细,各声部协调一致,既有集体合唱,又有独唱、对唱、重唱等形式交替出现,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音响效果和层次感。

五、表演方式独具特色。

《舂米谣》的表演方式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舞蹈动作优美、舒展,配合着歌曲旋律进行演唱,形成了独特的黎族舞蹈、音乐艺术。

六、背景音乐独特形象。

《舂米谣》的背景音乐通过打击乐器、弦乐器和钢琴等乐器的合奏,表现了浓厚的农田劳作场景。

背景音乐的编排独特,富有层次感,能够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听觉体验。

《舂米谣》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其独特的歌曲结构、多样的音乐风格、深入人心的歌词内容、精细的声部编排、特色的表演方式以及独特的背景音乐上。

这首歌曲既具有浓厚的黎族民族特色,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展示了黎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浅析合唱作品《茨冈》的音乐特点

浅析合唱作品《茨冈》的音乐特点

浅析合唱作品《茨冈》的音乐特点1. 引言1.1 介绍合唱作品《茨冈》合唱作品《茨冈》是由著名的作曲家赵增炜创作的一部作品,它是中国合唱音乐中的经典之一。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精湛的创作技巧而备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茨冈》的音乐特点丰富多彩,融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跨文化融合的魅力。

作品中的旋律感人至深,充满悲壮与豪迈,让人仿佛置身于茨冈的风景之中。

和声的运用也十分巧妙,清晰而丰富,为整个作品增添了层次感和韵味。

作品中的节奏变化多样,有时悠扬缓慢,有时激昂奔放,给人以听觉的冲击和视觉的冲击。

器乐的运用也非常巧妙,不仅丰富了整个音乐的层次感,还为合唱团提供了独特的音乐陪衬。

合唱作品《茨冈》的音乐特点丰富多彩,独具个性,展现出作曲家赵增炜的独特风格和创作才华。

这些音乐特点不仅为整个作品增添了魅力,也为合唱团的演绎提供了丰富的表现空间和表达力。

1.2 探讨音乐特点的重要性音乐作品的特点是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特征和风格,它们是音乐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合唱作品《茨冈》中,音乐特点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仅是音乐的元素,更是作品整体效果的关键。

对于音乐特点的探讨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可以揭示作曲家所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分析作品的调性特点、旋律特点、和声特点、节奏特点以及器乐运用,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茨冈》这首合唱作品,从而为其演绎提供更深入的指导和理解。

探讨音乐特点的重要性在于帮助我们深入挖掘作品的艺术内涵,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对音乐特点的深入探讨不仅可以提升我们对作品的品味和理解,更可以为我们创作和演绎音乐作品提供启发和借鉴。

2. 正文2.1 调性特点分析《茨冈》是一部著名的合唱作品,其音乐特点丰富多彩,其中调性特点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调性是指作品所采用的音乐调式的特点,对于音乐作品的整体风格和情感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