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疽性脓皮病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脓皮病护理查房PPT

2024年脓皮病护理查房PPT

饮食调整建议
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 草莓、猕猴桃等
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花 椒、大蒜等
增加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坚果、种子、 植物油等
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蛋糕、 糖果、油炸食品等
增加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贝类、瘦肉等
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类、蔬 菜、水果等
提供心理支持:为 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其克服心理 障碍,增强自信心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如保持 良好的作息、饮食等 ,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
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干预措施
家庭护理:家属参与护理,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照顾 社会支持:社区、志愿者等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帮助 教育干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脓皮病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脓皮病的认识,消除歧视和误解
社会等
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评估
家庭成员:评估家庭成员的数量、 关系、健康状况等
社会支持:评估患者是否得到社会 支持,如社区、志愿者、慈善机构 等
家庭环境:评估家庭环境的整洁、 安全、舒适程度等
经济状况:评估患者的经济状况, 包括收入、支出、保险等
脓皮病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保持皮肤湿润,避免干燥 避免抓挠,防止皮肤破损 定期更换衣物,保持衣物清洁
复查建议:建议患者在病情稳定后,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复查,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变化和 治疗效果
随访内容:包括病情变化、治疗效果、药物副作用、心理状况等
复查内容:包括病情变化、治疗效果、药物副作用、心理状况等
脓皮病护理查房总结与 改进方向
本次查房总结回顾
查房目的:了解脓皮病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 查房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护理措施、治疗效果等 查房结果: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改进方向: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坏疽性脓皮症的健康宣教

坏疽性脓皮症的健康宣教

临床表现
01
皮肤红肿、疼痛、 发热
02
皮肤表面出现脓疱、 脓痂
03
皮肤溃烂、坏死, 形成溃疡
04
淋巴结肿大,发热, 全身不适
05
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 脓毒血症等并发症
坏疽性脓皮症的 预防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
01
每天洗澡,保持 皮肤清洁
02
使用温和的沐浴 露,避免刺激皮

03
洗澡后及时涂抹 保湿霜,保持皮
干燥。
避免刺激皮肤:避免使用刺激
C
性较强的护肤品和化妆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D
定期检查皮肤:定期检查皮肤, 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饮食护理
饮食清淡,避免辛 辣刺激性食物
多吃富含维生素和 矿物质的食物,如
新鲜蔬菜、水果
适量摄入蛋白质, 如瘦肉、豆腐等
保持水分平衡,多 喝水,避免脱水
心理护理
保持乐观积 极的心态, 避免焦虑和
抑郁
学会自我调 节,保持良 好的心理状

加强与家人、 朋友的沟通, 寻求支持和
帮助
参加社交活 动,增强自 信心和社交
能力
汇报人:x
谢谢
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感染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饮 食、运动等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避免 焦虑、抑郁等 不良情绪
定期复查,及 时调整治疗方 案
坏疽性脓皮症的 护理措施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和
A
温和的肥皂清洁皮肤,避免使
用刺激性较强的清洁产品。
保持皮肤湿润:使用保湿霜或
B
乳液保持皮肤湿润,避免皮肤
素、他克莫司等
手术治疗
01

坏疽性脓皮病

坏疽性脓皮病

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男,69岁,右腕部及右拇指无明显诱因溃烂十天,于2018.10.23入院,大概是这样子。

对于见到太多伤口的我来说,这点真的是小意思,收入院,谈话,目测换药能搞定,但还是交代有可能需要手术,完善相关常规检查,白蛋白34.8g/l,白细胞13.25,分泌物提示金葡菌感染,多数敏感,其他基本都正常,予伤口清创换药,监控血压,情况好转,一周长好出院。

(最后好的照片我没留到)但是这个病人很奇怪就是,他的精神状态很差,整天就是睡觉,浑身乏力,腰背痛,翻身困难,食欲差,几乎不怎么吃东西,脸色看起来也不好,但是各项检查都没什么特别的,考虑患者既往胃出血行胃大切手术,我以为这个原因引起的胃口差,没有过多关注,完善了腰椎CT,提示胸腰椎骨质增生,腰3/4_腰5骶1椎间盘向四周彭出。

骨科说无特殊处理。

这个病人脚上长这种东西,很久了,皮肤科考虑湿疹,也对症处理。

患者右膝关节外下方无明显诱因肿痛,皮肤红,皮温高,有点像痛风那种改变,没留到照片。

风湿科建议完善一堆检查,家属拒绝了,毕竟人家只是处理手上伤口来的。

一周伤口完全长好出院了。

你以为故事只有这么简单如果是这样就好了。

这个病人给我的感觉十分奇怪,因为症状和检查不相符,感觉就是病入膏肓的,各项检查都没有太大问题,我曾怀疑有艾滋,但结果并没有。

患者手又为什么无缘无故溃烂?虽然病人出院了,但是我还是留了电话和微信给病人,方便回访。

万万想不到的事情来了,出院不多久,这个病人完全起不来床了,就只能瘫在床上,翻身都无法翻动,患者家属很着急,因为在佛山打工,于是就近去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这个医院我觉得是非常好的医院了,可是患者在急诊待了十几二十天,情况越来越差,手上的溃烂逐渐增大,各种检查几乎都做了,各个科室会诊了N多轮,都觉得不是自己科室的问题,都拒绝收这个病人入院。

急诊都不报销,家属撑不住,走投无路,联系我(家属这么相信我这个年轻医生我真的很感动),我也不知道具体情况,只能一边安慰患者家属,一边帮着他们问问专科,提一些浅显的意见(我建议完善肿瘤指标及免疫系统相关的检查)。

《坏疽性皮炎》PPT课件

《坏疽性皮炎》PPT课件

坏疽性皮炎
全身大部分羽毛脱落、皮肤坏死、出血
坏疽性皮炎
乌骨鸡腿部羽毛脱落,皮肤坏死、出血
坏疽性皮炎
病鸡皮肤大面积坏死,羽毛脱落
病鸡翅部皮大 量 血 性 渗 出 物
坏疽性皮炎
骨髓黄染
弧菌性肝炎
胸腺、法氏囊萎缩,可能是继发于传 染性贫血、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后果
坏疽性皮炎
坏疽性皮炎是由腐败梭菌、 A型 魏氏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单独 或混合感染引起的鸡和火鸡的散发 性传染病,以皮肤、皮下组织和肌 肉的出血性坏死为特征。多数人认 为本病是继发于免疫系统传染病如 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贫血、 禽腺病毒感染等 。
【流行特点】
自然感染多见于鸡,易感年 龄为2~20周龄,其中6~20周龄 蛋鸡, 4~8周龄肉鸡,20周龄肉 种鸡多发。
【临床特征】
坏疽性皮炎
病鸡精神沉郁,共济失调,食欲减退
坏疽性皮炎
精神沉郁,头部、背部脱毛
坏疽性皮炎
步态不稳,通常呈急性死亡,死亡率1%~60%不 等,多病原混合感染时,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坏疽性皮炎
【大体病变】
坏疽性皮炎
特征性病变是皮肤出血性坏死, 初期可见病变区有小出血点
坏疽性皮炎
水继 肿而 ,因 皮皮 肤下 湿充 润血 、、 脱出 毛血 、
【防治要点】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 及时清除病死禽。发病鸡群及时投 服氟苯尼考、磺胺类、喹诺酮类等 药物,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有一 定疗效。据报道,一日龄接种梭菌 混合苗,可减少本病造成的损失。
坏疽性皮炎

内科学_各论_症状:坏疽脓皮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症状:坏疽脓皮_课件模板
内科学各论症状部分 坏疽脓皮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坏疽脓皮>>>
身体部位: 皮肤。
内科学症状部分:坏疽脓皮>>>
科室: 中西医结合科 皮肤性病 中医科 皮肤 科。
内科学症状部分:坏疽脓皮>>>
简介: 表现为破坏性坏死性、非感染性的皮肤溃 疡,临床还出现疖样结节、脓疱或出血性 大疱。
内科学症状部分:坏疽脓皮>>>
病因: 认的免疫机制缺陷的证据是:众多患者有 丙种球蛋白病、异型蛋白病、T细胞失调 或吞噬细胞缺陷等。
内科学症状部分:坏疽脓皮>>>
诊断:
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Behcet病 起病突然,脓疱成分为 淋巴细胞无溃疡皮损愈后无瘢痕; 2.术后进行性坏疽 多见胸部或腹部, 常是单个损害可从皮损中分离出微需氧的 链球菌,对抗生素敏感; 3.Meleney坏疽 潜行性溃疡与本病相 似,但现今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感
相关症状: 干性坏疽 疖肿。
内科学症状部分:坏疽脓皮>>>
相关疾病: 环跳疽 坏疽性脓皮症。
谢谢!
病因:
有人证实,本症患者对DNCB、念珠菌 素和链激酶延迟反应有缺陷。这可以解释 当网状内皮系统极度低下,当有微小的损 伤或伤害时即可出现皮损新皮损亦可因针 刺产生这一超敏反应尤其在疾病的急性期 和接近皮损处最强烈。已证实在豚鼠皮肤 中有一种能引起皮肤坏死的血清皮肤坏死 因子,但其特异性不明。公
内科学症状部分:坏疽脓皮>>>
内科学症状部分:坏疽脓皮>>>
诊断:
染不常见; 4.Wegener肉芽肿 有多脏器损害皮损

皮肤脓肿培训演示ppt课件

皮肤脓肿培训演示ppt课件
术后处理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引流通畅,同 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局部护理和全身支持治疗重要性
局部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挤压和 摩擦脓肿部位,减少继发感染的
风险。
全身支持治疗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 ;对于高热、疼痛等症状给予对
症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提供心理支 持和疏导,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使用不洁针头进行静脉注射,容 易导致细菌进入血液并引发全身 性感染,包括皮肤脓肿。
01
02
皮肤损伤
皮肤破损、擦伤、烧伤等,容易 使细菌侵入并引发感染。
03
慢性疾病
如糖尿病、血管疾病等,可能导 致血液循环障碍和免疫力下降, 增加皮肤脓肿风险。
04
03
皮肤脓肿检查方法与评估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及意义
1 2
轻度感染可选择口服抗生 素,重度感染则需静脉给 药,以迅速控制炎症。
患者个体因素
考虑患者的年龄、免疫状 态、药物过敏史等因素, 制定个性化的抗感染治疗 方案。
手术切开引流时机和方法探讨
切开引流时机
皮肤脓肿成熟后(波动感明显) 应及时切开引流,避免炎症扩散
和加重组织破坏。
切开引流方法
根据脓肿部位和大小选择合适切口 ,彻底清除脓液和坏死组织,放置 引流条促进脓液排出。
手术治疗
对于较大的脓肿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 进行手术切开引流。手术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以避免术后感染。
物理治疗
如紫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有助于促进 局部血液循环和炎症消退,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本次讲座内容总结回顾

坏疽性脓皮病: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诊断

坏疽性脓皮病: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诊断

坏疽性脓皮病: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诊断坏疽性脓皮病: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诊断崔飞飞东阳市人民医院伤口专科门诊引言—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 PG)是一种少见的、表现为炎性溃疡的嗜中性皮病。

与其名称相反,PG既不是感染性也不是坏疽性疾病。

PG最常表现为炎性丘疹或脓疱,随后进展为疼痛性溃疡,且溃疡不断向四周扩大(潜行性边缘),边缘皮肤呈紫红色,溃疡基底化脓(图片1A-E)。

PG还可表现为大疱型、增殖型、造口周围和皮肤外病变。

图1A-E 半数以上PG患者伴发相关的系统性疾病,以炎症性肠病、血液系统疾病和关节炎最多见。

诊断PG 要求临床和组织病理表现相互符合,并排除其他炎性或溃疡性皮肤病。

PG无特异性临床或组织学特点。

流行病学— PG 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每年每百万人中约3-10人发病[1]。

任何年龄段个体均可受累,包括儿童[2-4]。

PG最常发生于中青年成人,平均发病年龄40-60岁[5-8]。

女性较男性多见[7]。

发病机制— PG作为嗜中性皮病的一种,特征性表现为皮肤内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但是,目前尚不清楚此炎症发生的原因。

既往认为,PG的发病与隐匿性细菌感染、血液循环中的自身抗体及Shwartzman反应(对细菌内毒素的局部免疫应答,引起组织坏死)有关[9]。

随后的研究基本没有找到上述理论的支持证据。

现认为,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遗传变异和固有免疫系统调节异常是促进PG发病的主要因素[9,10]。

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PG组织病理见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氨苯砜等拮抗中性粒细胞药物对PG具有疗效,提示中性粒细胞在PG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另外,一项研究发现一例PG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转运异常,这可能与细胞内代谢紊乱有关[10]。

遗传因素–遗传易感性对于PG的发生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文献中有家族性PG的病例报道[11-14]。

此外,无菌性化脓性关节炎、PG和痤疮为特征的PAPA综合征(OMIM #604416)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与染色体15q上PSTPIP1/CD2BP1基因突变有关,该基因编码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相互作用蛋白1(proline/serine/threonine phosphatase-interactingprotein 1, PSTPIP1)[也称为CD2抗原结合蛋白1(CD2antigen-binding protein 1, CD2BP1)][15,16]。

面部脓皮病诊断与治疗PPT

面部脓皮病诊断与治疗PPT

病情评估
观察皮肤症状:红肿、疼痛、瘙痒等
询问病史:发病时间、持续时间、治疗 情况等
皮肤检查:观察皮肤颜色、质地、有无 皮疹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 等
影像学检查:X光、CT、MRI等
病理学检查:皮肤活检、组织病理学检 查等
03 面部脓皮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抗炎药: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用于减轻炎症反应 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用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使用温和 的护肤品, 避免刺激 性产品
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 惯,避免 熬夜、过 度劳累
保持良好 的饮食习 惯,避免 辛辣、油 腻食物
避免过度 日晒,做 好防晒措 施
定期进行 皮肤检查, 及时发现 并治疗皮 肤问题
日常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过度清洁,
避免使用刺激 以免破坏皮肤
性护肤品
屏障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饮 食均衡、睡眠
面部脓皮病诊断与治 疗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护理 人员
02
面部脓皮病的 诊断
03
面部脓皮病的 治疗方法
04
面部脓皮病的 预防与护理
05
面部脓皮病的 康复与预后
01
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XX
02 面部脓皮病的诊断
症状表现
皮肤表面出现鳞屑、结痂
皮肤表面出现脓疱、丘疹、 结节
皮肤红肿、疼痛、瘙痒
适应症: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的面部 脓皮病
注意事项:治疗后需要做好防晒和 保湿工作,避免皮肤干燥和色素沉 着
手术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坏疽性脓皮病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是一个以皮肤炎症和 溃疡为主要表现的非感染性嗜中性皮病,常伴有系统疾病。
2/20/2021
坏疽性脓皮病
1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病因不明,约50%的PG伴有系统性疾病。其中炎症性肠病最多,约占 20%~30%的PG患者;其次是关节炎,约占10%;骨髓源性肿瘤约占5%; 其他肿瘤占5%。 (二)发病机制 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遗传因素和天然免疫系统异常是PG 发病的重要 因素。
坏疽性脓皮病
5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2004年Mayo clinic溃疡型 PG 的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 必须同时满足 ) : 1.迅速进展的疼痛性、坏死松解性皮肤溃疡,具有不规则、紫红色、潜行 性扩展的边缘(每日扩展1~2cm 或1个月内扩大 50%)。 2.已排除皮肤溃疡的其他病因(有皮肤病理和实验室检查依据)。
2/20/2021
坏疽性脓皮病
6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次要标准 ( 必须具备 2 项 ) : 1.病史中有同形反应或临床发现筛状瘢痕 2.与 PG 有关的系统性疾病 3.组织病理学 ( 无菌性皮肤中性粒细胞浸润 、混合型炎症、淋巴细胞性血管炎 ) 4.疗效(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迅速缓解) *注意:排他性诊断! 本病应与缺血性溃疡、血管炎、感染、肿瘤、外伤等进行鉴别。
Hale Waihona Puke 2/20/2021坏疽性脓皮病
7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五、治疗
(一)支持治疗 创面护理、镇痛,由于PG易被轻微外伤诱发,因此尽量避免清创手术。 (二)外用强效激素 皮疹严重,系统糖皮质激素和环孢素是一线治疗方案。 (三)其他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可作为二线治疗。
2/20/2021
坏疽性脓皮病
8
➢ 白塞病是以反复发作的口、眼、生殖器和皮肤损害为特征的细小血管 炎,病情严重时可累及中、大血管,出现多系统、多脏器损害。
好2/2。0/2021
坏疽性脓皮病
4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三、组织病理和实验室检查
(一)组织病理 病理变化:总体来说缺乏特异性,活检的目的常常不是为了确诊,而 是为了排除引起皮肤溃疡的其他疾病,比如鳞状细胞癌、血管炎、感染等。 (二)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沉加快。
2/20/2021
➢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以四肢、颈面部突然出现疼痛性红色结节或 斑块伴发热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临床特征。
➢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个以皮肤炎症和溃疡为主要表现的非感染性嗜中性 皮病,常伴有系统疾病。
2/20/2021
坏疽性脓皮病
9
2/20/2021
坏疽性脓皮病
坏疽性脓皮病
3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1.溃疡型 最常见,下肢和躯干最常受累 ,初起为炎性丘疹、脓疱和水疱。 随后向四周扩展,中心坏死,形成溃疡。溃疡边缘皮肤呈潜行性。溃疡的基底化 脓坏死,常深达皮下脂肪层。溃疡愈合后常形成萎缩性筛状瘢痕。 2.大疱型 相对少见,患者多为高龄,常伴发于骨髓增生性疾病。上肢和面 部最易受累 。表现为快速发生的大疱和血疱 ,很快破溃形成浅表性溃疡。 3.脓疱型 常伴发于炎症性肠病。好发于四肢伸侧,表现为快速进展的疼痛 性脓疱,周围绕以红斑。 4.增殖型 又名浅表肉芽肿性脓皮病,好发于躯干,多为单发、缓慢进展的 结节、疣状增生的斑块和溃疡 。此型较少伴随系统疾病,一般对治疗反应较
2/20/2021
坏疽性脓皮病
2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PG 分为 4个亚型: (1)溃疡型 ( 最常见,被称为经典型 ) (2)大疱型 (3)脓疱型 (4)增殖型 共同的临床特征是: (1)从初发的炎性丘疹、脓疱、水疱 和结节,迅速进展为大片糜烂和溃疡, 疼痛剧烈。 (2)皮疹常易被外伤诱发。 (2)可伴或不伴发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