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1-6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1答题

A型题:

1.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D.辨证的否

定的原理

2.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D.时间和空间相对性

3. 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4.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5.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6.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

的决定力量

7.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8. 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

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C.对立统一规律

10. 生产方式是: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1. 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

是说: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12.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

B.辩证法思想

13.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14.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D.实践的

1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D.实践性

17.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8.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19.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

20. 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21.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生产方式

2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C.实践的观点

23. 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经济标准

24.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25.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C.生产力的不

同水平

26.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27. 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B.相对性

28. 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D.否认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

2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B.法国启蒙思想

30.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A.人民群众是社

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1.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

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2.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C.直接动力

33.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理论付诸实践

34.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35. 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36.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

一种: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37.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理论联系实际

38.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C.实践——认识——实践

39. 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B.永恒发展的观点

40.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物质性

41. 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42. 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参加社会实践

43. 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D.

是相对的

44. 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

45.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D.直接动力

4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客观实在性

47. 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B.

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2答题

A型题:

1. “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2.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先进或落后的标志是:B.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状况

3.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C.世界是统一的

4.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1.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2.它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3.它是一

种直接的生产力 4.它渗透到生产力要素中转化为生产力:C.1、2、4

5. 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B.参加社会实践

6.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在()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

一③运动和静止不可以截然分开④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⑤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B.①②③④

7.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表现为()①物质是运动的主体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③运动是物质的

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⑤物质与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可分离:C.①②③④

8. 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特征是:A.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9. 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①改变客观规律的能力②能对物质起决定作用③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④能认识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⑤直接控制并影响人体机能和状况:D.③④⑤

9. 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①改变客观规律的能力②能对物质起决定作用③通过实践能动地改

造物质世界④能认识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⑤直接控制并影响人体机能和状况:D.③④⑤

10.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以实践的效果定是非

11. 国家的实质是: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

12. 把真理归结为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观点,其性质是:B.唯心主义的

13. 人们发现和掌握真理的能力,要受到()①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②历史条件的限制③绝对真

理无限性的限制④客体可知性的限制⑤主体经验、认识水平的限制:D.①②⑤

14. 地理环境虽然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但对社会发展不起最主要的决定作用。下列哪一个

不是其起决定作用的原因:C.人类生存和发展以来于地理环境

15. 实践的基本特点表现在它是()①人的有意识的理性活动②人的自觉的能动活动③在意识指

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④人们感性的物质活动⑤社会的历史的活动:A.②③④⑤

16. 生产力系统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包括:()①劳动对象②劳动资料③科学技术④劳动者:

D.①②④

17. 对一个事物的认识运动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是因为()①事物本身发展的复杂性②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有个认识过程③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个过程④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条件的历史性⑤认识能力

的局限性:A.①③④⑤

18. 下列活动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①农民兴修水利工程②渔民出海捕鱼③钢铁工人冶炼钢

铁④科学家做物理实验⑤文艺演员表演节目:B.①②③④

19. 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D.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

20. 人们的思想观念、动机目的、计划理想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们:A.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要

21.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C.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22. 真理的性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①对世界某一个范围、部分的认识②对运动的一个过程阶段的认识③对事物一定层次的认识④对事物有限度的、近似正确的认识⑤包含有错误成分的认识:

B.①②③④

23.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的有()①电磁场、引力场②阶级、国家、

政党③生产力、生产关系④城市建设规划⑤国家的方针、政策:D.①②③

24. 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

是: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2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B.社会实践

26. 人的知识归根结底来源于:D.实践活动

27.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28. 生产关系是指:A.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2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空间、时间是()①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②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形式③同

物质运动不可分的④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⑤绝对不变的:C.①③④

30. 生产力是指:D.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

31. 下列选项中表示时间一维性的有()①“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②“机不可失,时不在来” ③“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④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⑤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①③④

32. 人类一切知识、认识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3. 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34. 错误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C.客观物质世界

35.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①心外无物②存在就是被感知③物是绝对观

念的外化④理在事先⑤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A.①②⑤

36. 生产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37. 科学证明,人脑是:C.思维的器官

38. 对一个复杂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D.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39.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是()①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②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④感性认识中包含有理性认识的因素⑤理性认识中包含有感性认识的因

素:D.②③④⑤

40.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真理具有

相对性

41.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A.都是对客观世界一定范围、领域和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

42.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①意识的物质器官是人脑②意识的物质载体是语言③意识

的内容是客观的④意识依赖于人的心理状态⑤意识受世界观的决定和支配:A.①②③

43. 生产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 1.物质生产过程中各种关系的总和?2.生产资料所

有制关系?3.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4.产品分配关系及由它所决定的消费关系:B.2、3、4

44.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①理性认识必须是正确的②从实际出发③理性认识

被人民群众掌握④要通过中介环节⑤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C.①②③④⑤

45.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其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②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③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④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和社会制度的更替:D.①②③④

46. 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观点有()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

的产物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④意识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⑤意识是人脑天赋的产物:B.①②③④

47.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3答题

A型题:

* 1.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 2. 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观点:

D.形而上学

* 3.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 4. 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B.可以改变的

* 5.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C.唯心主义的观点

* 6.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 7. 辩证法回答的问题是:C.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 8.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 9. 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

* 10. 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 11. 把宇宙中的各种物质运动归结为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是:B.恩

格斯

* 12. 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 13.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 14.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15.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 16. 在可联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者否认联系的:A.客观性

* 17. 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 18. 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 19. “一切以条件、时间和地点为转移”的说法是()观点:D.唯物辩证法

* 20.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21.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C.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的主干

* 22. 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C.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 23.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B.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

往的总和

* 24.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在于: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25. 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B.唯心主义观点

* 26.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 27. 相对静止是指: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 2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 2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规律:B.对立统一

* 30. 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有()①把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②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③认为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 ④认为世界是不可知⑤认为绝对精神产生万物:C.①②

* 31.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 32. 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③人本主义④科学主义⑤非理性主义:C.③④

* 33.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事物完成一个

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 34.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 35.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是指:C.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

的过程

* 36. 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 37. 新事物是指()的事物:D.符合发展规律

* 38.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④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D.①

②③④

* 39. 时间和空间是: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 40. 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 41. 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D.社会实践

* 42.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 4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

精神

* 44.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而形而上学则:C.从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

和发展

* 45. 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C.机械决定论

* 46.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A.人的社会属性

* 47.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 48.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B.生产方式的反映

2012结束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4答题

A型题:

* 1. 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C.全部物质资料的

总和

* 2.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B.社会分工

* 3. 生产价格的构成是:D.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

* 4. 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 5. 42. 假设原来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长2小时,则它们的剩余价值率

应分别为:C.150%,300%

* 6. 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A.成正比例关系

* 7. 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C.不变资本和可变

资本

* 8.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9.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引起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 10. 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属于:D.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 11.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 12. 金融寡头实现其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C.“个人联合”

* 13. 劳动二重性是指: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 14. 在炼钢厂中运输铁水的火车属于:C.劳动资料

* 15.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必须使其生产商品的: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

* 16.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具有较高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部门利润率通常:B.更低

* 1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呈现出的一个新特点是:D.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大幅度提高

* 19. 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表现的是商品的:A.交换价值

* 20. 一个资本主义企业总资本有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C:V为4:1,假定剩余价值率为100%,可变资本一年可周转5次,这个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分别为:D.100万,500%

* 21.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被称为可变资本是因为:D.劳动力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还

创造出剩余价值

* 22. 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B.生产阶段

* 23. 构成一个社会形态经济基础的是该社会中:C.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

* 24. 下述关于使用价值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使用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 25.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D.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 26. 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 27.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C.利己主义

* 28.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B.I(v+m)=IIc

* 29.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 30. 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 31. 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

* 32. 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主要依据是其:D.最终用途

* 33. 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 34. 纸币的发行:B.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

* 35. 从资本形态来看,资本输出的形式主要是: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 36. 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A.平均利润

* 37. 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银行利润在数量上通常:D.相当于平均利润

* 38.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B.扩大再生产

* 39.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D.价值规律

* 40. 在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B.按相反方向变化* 41.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 42. 在20尺布=1件上衣的公式中,20尺布处于:C.相对价值形式

* 43.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C.国家制度

* 44. 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股东会

* 45.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用字母表示为:C.m

* 46.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D.金融寡头

* 47.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 48. 垄断低价一般是:B.垄断组织购买原材料时规定的价格

* 49. 下列关于垄断价格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D.它增加了价值总量

* 50. 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则:B.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越少

* 51. 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C.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

* 52. 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B.价值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5答题

A型题:

* 1. 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运动中的:C.商品资本职能

* 2. 下列关于纸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纸币流通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3.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会掩盖剥削,是因为它直接表现为:D.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

* 5. 生产资本按其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 6.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D.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 7. 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的三种不同的经济形式依次是:A.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

* 8. 下述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论述中不正确的观点是: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或

两次劳动

* 9. 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是:C.剩余价值

* 1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生产相对过剩

* 11. 区别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12.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B.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 13. 金融资本是:D.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 14. 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的持续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生产社会化

发展的结果

* 16.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 17.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B.前者不发生价值增殖,后者发生价值

增殖

* 18. 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的()是工人:C.具体劳动转移的价值

* 19. 不变资本是指:D.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

* 20. 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形态是:C.生产资本

* 21.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指:C.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加,不变资本比例上升,可变资本比例下降

* 22.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C.价值

* 23. 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是:A.使用价值

* 24. 属于生产资本的是: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 25. 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了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指工人:C.转

移旧价值的时间

* 26.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相互关系是:B.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27. 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A.必要劳动

* 28. 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C.不变* 29.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 30. 在一切社会里,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B.使用价值

* 31. 下述关于商品价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

* 32.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C.I[v+⊿v+(m/x)]=II(c+⊿c) * 33. 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D.只有增殖自身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 34.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取代是:C.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 35. 资本主义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是由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D.创造出来的劳动力价值、剩余价

值构成的

* 36.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D.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 37. 下列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论述中,不正确的观点是:C.生产力的发展完全依靠新生产关系

的推动

* 38.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A.可变资本之比

* 39. 甲国购买乙国的先进技术用黄金支付,这里黄金执行的是:C.世界货币职能

* 40.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C.劳动力成为商品

* 41.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D.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 42.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C.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扩大自己的资本,进一步扩大对工人的

剥削

* 43. 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直接原因是:A.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 44.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 45.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 46. Ⅰ(v + m)=Ⅱc是:D.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 47. 资本主义企业生产成本的构成可表示为:B.c+v

* 48. 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C.W…-G?。G-W…P…W…

* 4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D.跨国公司* 50. 对垄断资本家来说,采用新技术的原因是:C.能够给垄断资本家带来更多的利润

* 51. 利用工作日变化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时,工作日:D.既有最低限,又有最高限

* 52. 以下关于价值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它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6答题

A型题:

* 1.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D.资源配置全球化

* 2. 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精神条件是:C.马克思主义理论

* 3. 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社会条件是:B.现代无产阶级

* 4. 人们的生产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A.物质利益关系

* 5.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 6. 从资本输出主体来看,其主要形式有:B.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前提是:B.劳动力成为商品

* 8. 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 9. 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执行的是:D.流通手段职能* 10. 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 11. 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用于购买:A.厂房、机器设备的资本

* 12. 在劳动过程中被加工的物件是:A.劳动对象

* 13. 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方面新变化的是:B.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

* 14. 下列关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相同劳动时间内创

造相同价值

* 15.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C.共产主义者同盟

*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B.按需分配

* 17.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具体劳动:A.转移被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

* 18. 在苏维埃俄国提出并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A.列宁

* 19. 垄断资产阶级采用“福利政策”:C.没有改变工人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

* 20. 打着“援助”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控制属于:B.新殖民主义

* 21.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 2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23. 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各种改良主义措施和社会福利政策: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和

雇佣工人的地位

* 24.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 25.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B.所有制基础不同

* 26. 在现代经济中,对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主要作用的是:D.重视科学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

应用

* 27. 劳动二重性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 2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很大发展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在: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 29. 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并构成生产关系基础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

方式

* 3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C.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 31. 关于价值和交换价值相互关系的正确论断是: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

现形式

* 32.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B.工农联盟

* 33.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任务是: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

* 34.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价值增殖过程中:A.作用不同* 35. 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C.《共产党宣言》

* 36.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抽象劳动:D.创造了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 37. 商品二因素是指:B.使用价值和价值

* 38. 支配社会经济形态更替的规律是: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39. 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是由:C.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构成

* 40. 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C.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

反比

* 4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C.马克思主义政党

* 42. 生产相对过剩是: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 43.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C.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 44. 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 45. 提高最低准备金率将直接导致: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

* 46. 以下列形式存在的资本中,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D.劳动力

* 47. 人们在商店购买商品的货币执行的是:B.流通手段职能

* 48.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A.成正比

* 49. 固定资本无形磨损是由:C.机器设备贬值造成的

* 50. 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51.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 52. 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53. 资本循环所经历的时间包括: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 54.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减少固定资本的:B.无形磨损

数据库概论参考答案

、 数据库概论专科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导论 一、选择 1、C 2、B 3、C 4、A 5、A 6、A 7、C 8、A 9、D 10、D 11、B 12、B 13、B 14、C 15、D 16、C17、A18、D19、C20、B 21、A22、C23、A24、C25、D 26、D 27、B 28、B 29、A 30、C 31、A 32、D 33、A 34、C 35、A 36、A 37、C 38、D 39、A 40、D 41、D 42、D 43、C 44、A 45、D 46、B 二、填空 1.数据 2.数据库 3.数据库得恢复 4.概念模型 5.逻辑独立性 6.关系数据 7.层次 8.数据定义 9.网状模型 10.完整性约束 11.关系数据 12.ER 13.一对多 14.信息 三、名词解释 1.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具有一定含义得数据集合,它具有超出事实数据本身之外得价值。 2.数据:数据库中存储得基本对象,通常指描述事物得符号。 3.数据库: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结构化得相关数据集合。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得数据本身,还包括相关事物之间得联系。 4.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数据访问得软件系统,也就就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得一层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得软件。用户必须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统一管理与控制数据库中得数据。 5.数据库系统:引进了数据库技术后得计算机系统,它能够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数据,提供数据处理与数据共享机制,一般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库与人员组成。 6.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得事物称为实体。 7.属性:实体所具有得某一特征或性质称为属性。 8.联系: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就是有联系得,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两类:一类就是实体内部得联系;另一类就是实体之间得联系。 9.关键字:唯一地标识实体得属性集称为关键字。 10.实体型: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与描述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 11.实体集:同一类实体得集合称为实体集。 12.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就是对数据静态特征得描述。数据得静态特征包括数据得基本结构、数据间得联系与对数据取值范围得约束。 13.数据操作:数据操作就是指对数据动态特征得描述,包括对数据进行得操作及相关操作规则。 14.数据得完整性约束:数据得完整性约束就是对数据静态与动态特征得限定,就是用来描述数据模型中数据

(整理完)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总体。 2.是指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使自然环境产生变化,从而带来不利于人类的结果。 3.是指以农业生物(包括农作物、畜禽和鱼类等)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包括大气、水体、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农区、林区、牧区等)。 二、填空题 1.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人工;自然。 2.自然力;人为;人为。 3.发展不协调。 4.镉;甲基汞。 三、简答题 1. 答:(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70年代前);(3)环境问题的高潮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2.答:(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4)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5)土地退化与沙漠化;(6)生物多样性丧失;(7)海洋污染;(8)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四、论述题 1. 论述目前我国存在的农业环境问题? 答案要点: 从农业上存在的污水灌溉;土壤退化;农药污染;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焚烧秸秆;社区、庭院污染;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乡镇企业污染;地膜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危害;非农业占地等问题入手展开论述。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活动产生了废水和废物,这些物质未经处理或未经很好的处理进入水体,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2.污染物质进入水体,经过一段时间(距离)后,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水体水质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称为水体自净。 3.表示水质的好坏和水体被污染的程度。 4.表示水中的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单位mg/l。

操作系统概论

一、 (1)在当前登录用户的主目录下创建子目录mysub,进入mysub目录。 答:mkdir mysub&& cd mysub (2)显示当前目录路径。 答:pwd (3)显示用户名和用户主目录 答:echo $HOME $USER (4)将用户主目录添加到可执行文件搜索路径 答:export PATH=$PATH:$HOME (5)显示添加后的可执行文件搜索路径 答:echo $PATH (6)列出主目录下所有以”.ba”或“.pr”打头的文件名及其属性并将其存入my1文件中答:ls -l $HOME/*.ba $HOME/*.pr > my1 (7)列出进程状态信息中含'tty'的进程,并将其存入my2文件中 答:ps -ef | grep tty> my2 (8)将my1和my2串联成一个新文件my3 答:cat my1 my2 > my3 (9)将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压缩归档到myf.tar.gz文件中 答:tar cvf myf.tar.gz* (10)将my3移动到上级目录中 答:mvmy3 ../ (11)删除文件my1和my2 答:rm my1 my2 (12)启动vi文本编辑程序 答:vi (13)在vi中输入(3) ~ (11)步的操作命令,并将其存入文件mysh 答:按i进入编辑模式,按esc退出编辑模式,按:输入命令:save mysh,输入命令:wq保存退出(14)将vi放入后台运行 答:vi & (15)将文件mysh访问权限改为文件主可执行 答:chmod +x mysh (16)将文件mysh复制到上级目录中 答:cpmysh ../ (17)令vi返回前台,从中追加睡眠1分钟和返回前台的命令,从vi保存退出 答:fg后面追加sleep 60 && fg (18)以后台运行方式启动mysh 答:mysh & (19)找到执行睡眠命令的的进程号 (20)答:ps -fu $USER | grepmysh | awk '{print $2}' (20)用发送信号命令向睡眠命令进程号发送终止信号,让mysh停止执行。 答:kill -15pid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王珊版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1 .试述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 答: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2 .试述关系数据语言的特点和分类。 答:关系数据语言可以分为三类: 关系代数语言。 关系演算语言:元组关系演算语言和域关系演算语言。 SQL: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 这些关系数据语言的共同特点是,语言具有完备的表达能力,是非过程化的集合操作语言,功能强,能够嵌入高级语言中使用。 3 (略) 4 . 5 . 述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在参照完整性中,为什么外部码属性的值也可以为空?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为空? 答:实体完整性规则是指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 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即属性F本身不是主属性,则可以取空值,否则不能取空值。 6.设有一个SPJ数据库,包括S,P,J,SPJ四个关系模式: 1)求供应工程J1零件的供应商号码SNO: πSno(σJno=‘J1’(SPJ)) 2)求供应工程J1零件P1的供应商号码SNO: πSno(σJno=‘J1’∧Pno=‘P1‘(SPJ)) 3)求供应工程J1零件为红色的供应商号码SNO: πSno(πSno,,Pno(σJno=‘J1‘(SPJ))∞πPno(σCOLOR=’红‘(P))) 4)求没有使用天津供应商生产的红色零件的工程号JNO: πJno(SPJ)- πJNO(σcity=‘天津’∧Color=‘红‘(S∞SPJ∞P) 5)求至少用了供应商S1所供应的全部零件的工程号JNO: πJno,Pno(SPJ)÷πPno(σSno=‘S1‘(SPJ)) 7. 试述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的区别和联系。 答:连接运算符是“=”的连接运算称为等值连接。它是从关系R与S的广义笛卡尔积中选取A,B属性值相等的那些元组 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它要求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并且在结果中把重复的属性列去掉。 8.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有哪些? 如何用这些基本运算来表示其他运算? 答:并、差、笛卡尔积、投影和选择5种运算为基本的运算。其他3种运算,即交、连接和除,均可以用这5种基本运算来表达。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1 .试述sQL 语言的特点。 答: (l)综合统一。sQL 语言集数据定义语言DDL 、数据操纵语言DML 、数据控制语言DCL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一、名词解释 环境 :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 环境容量 :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一定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生物放大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 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 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又叫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浓缩。 超城市化 :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 超城市化” 。 水体自净作用 :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降低,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光污染 :人类活动造成的过量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形成不良影响的现象称为光污染。 排污交易 :它指在特定区域内,根据该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确定一定时期内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通过颁发许可证的方式分配排污指标,并允许指标在市场上交易。 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是指超权主义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千秋 正确答案:B 2.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主干家庭 B.联合家庭 C.核心家庭 D.其他家庭 正确答案:C 3.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正确答案:B 4.人们通常把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叫做() A.角色丛 B.复式角色

精选文库 C.先赋角色 D.实际角色 正确答案:A 5.马斯洛认为在不同时期内各种需要对行为的支配力量是不一样的,支配力量最大的那种需要叫()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优势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正确答案:C 6.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称作() A.继续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特殊社会化 D.反社会化 正确答案:A 7.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同事一起春游 B.赶时髦 C.抢购 D.球迷闹事 正确答案:D 8.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库利

精选文库 B.林顿 C.托马斯 D.米德 正确答案:D 9.文化是指()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正确答案:D 10.“老年保险”属于哪种需要()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自尊的需要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3分) 1.马克思认为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经历()阶段。 A.生存 B.享受 C.发展 D.生理 正确答案:ABC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

数据库系统概论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 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A 阶段。 A.数据库系B.文件系统C.人工管理D.数据项管理 2.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A 。 A.具体的机器和DBMS B.E-R图C.信息世界D.现实世界 3.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 B 。 A.(1)数据结构化(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大,易移植 (4)统一管理和控制 B.(1)数据结构化(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C.(1)数据结构化(2)数据互换性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D.(1)数据非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4. B 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A.数据库系统B.数据库C.数据库管理系统D.数据结构 5.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C 。 A. 数据 B. 数据模型 C.数据及数据间的联系 D. 信息 6.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C 。 A.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7.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 D 。 A.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 B.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 C.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 D.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

电大现代农业概论作业四次作业答案

电大现代农业概论作业四次作业答案

现代农业概论作业1------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现代农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一、名称解释 1. 农业 农业是指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在国民经济中农业还包林业、渔业、和农村副业等项生产在内。在《农业法》中还将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也包括在农业之中。 2.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心的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3.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包括作物布局复种或休耕单作、间作、混作、套作或移栽、轮作或连作等。 4.间作 同一田地上同一生长期内分行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方式。 5.再侵染 初次侵染引起植物发病后在病部形成的繁殖体传播到其它健康植物上引起发病称为再侵染。 二、填空

1、循环再生多层次利用 2、资源新技术 3、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4、植物检疫植物抗病虫品种 5、有机质团粒 三、单项选择题1.C 2.A 3.C 4.D 5.A 6.B 7.A 8.B 9.D 10.C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新的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打破传统农业的结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2、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哪两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3、什么是模式化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学在研究作物生育进程中各器官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以及作物与环境间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各种栽培措施和调控技术的作用原理科学、定时定量

社会学概论作业

社会学概论作业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有机体论 是英国社会学家斯宾赛提出的社会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种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 2、社会进化论 是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首先提出的社会学理论。他认为宇宙的各个部分,不管是有机的或无机的,社会的或非社会的,都受进化定律的支配。 3、结构功能理论 状态和规范是影响行动的两个同等重要的因素,在行动过程中,人们在确定目标和手段时有一定的选择自由,但这种自由受两方面的制约,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规范对这种选择进行指导和调节,环境状态则为行动提供机会或障碍。 4、交换理论 是指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此,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在社会交换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 5、社会结构 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互相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6、基本社会化 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二、简答

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答:1、社会变革的需要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不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而且也是它的矛盾明显暴露的时期。一些思想家强烈要求在资本主义制度内寻求这种社会变革,但是现实的社会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沉重地打击了上帝创世说和各种非科学学说,开拓了人们对宇宙的新认识,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深远、广大的空间。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在17-18世纪思辨的历史哲学发展的同时,在自然科学实证研究的启示下,经验的社会研究也有了较大发展。这种研究的兴起出于社会管理的实际需要,首先是从社会统计发展出来的。其次,是对社会问题的专题调查研究积累了一些社会研究出经验和资料,社会研究为社会学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内容和方法。 2、简述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古斯特·孔德 孔德是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 理性发展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哲学阶段和实证阶段。社会发展三阶段: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和工业阶段。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和比较法。他对社会学的贡献,在于他在科学分类中提出了建立社会学的构想,明确了从整体角度研究社会的秩序和进步,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和四种基本研究方法。还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唯心主义,二是形而上学赫伯特、斯宾塞

操作系统概论重点整理2017(2017年张琼声版)

操作系统概论-02323(2017年张琼声版本) 第1章操作系统简介 1.1什么是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概念: 操作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系统软件,是不同程序代码、数据结构、初始化文件的集合,可执行。 操作系统是提供计算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并管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资源,并且通过这个接口使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简单、高效。 接口是两个不同部分的交接面。接口分为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计算机的所有功能最终都是由硬件的操作来实现的,计算机屏蔽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 (2)操作系统完成的两个目标: 1)与硬件相互作用,为包含在所有硬件平台上的所有底层可编程部件提供服务; 2)为运行在计算机系统上的应用程序(即用户程序)提供执行环境。 现代计算机特点是支持多任务,一方面保证用户程序的顺利执行,另一方面使计算机系统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保证计算机系统的高性能。 (3)操作系统的功能: 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1.2操作系统的发展 1)无操作系统 2)单道批处理系统 3)多道程序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 4)微机操作系统 5)实时操作系统 6)嵌入式操作系统 7)物联网操作系统 1.2.1无操作系统阶段: 电子管,无存储设备,第一台: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埃尼阿克」 单道批处理系统: 晶体管,磁性存储设备,内存中有一道批处理作业,计算机资源被用户作业独占。 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作业量

1.2.2单道批处理系统 特点: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 优点:减少了等待人工操作的时间 缺点:CPU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1.2.3多道程序系统 多道程序系统:集成电路芯片,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多个终端)。 特点:多道性、无序性、调度性、复杂性。 优点:能够使CPU和内存IO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缺点:系统平均周转时间长,缺乏交互能力。 1.2.4微机操作系统: 第一台Intel公司顾问GaryKildall 编写的CP/M系统,是一台磁盘操作系统,用于Intel8080. 1.2.5操作系统特点 (1)分时系统: 特点:多路性、及时性、交互性、独立性。 优点:提供了人机交互,可以使用户通过不同终端分享主机。 缺点:不能及时接收及时处理用户命令。 (2)实时操作系统(用户实时控制和实时信息处理): 实时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现场的自动控制、海底探测、智能机器人和航空航天等。 特点: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可靠性。 在实时系统中,往往采取多级容错措施来保证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 (3)操作系统产品: 1)主机操作系统(批处理、事务处理(银行支票处理或航班预订)、分时处理) 2)微机操作系统 3)服务器操作系统 4)嵌入式操作系统(物联网操作系统) 1.3操作系统的特征 现代操作系统都支持多任务,具有并发、共享、虚拟和异步性特征。 (1)并发: 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2)共享: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 资源共享两种方式:互斥共享,同时共享; (3)虚拟: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成若干逻辑上的对应物;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课后作业习题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教材 41页) 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数据: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文字、图形、图象、声音、正文等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库: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 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2.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 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或优点决定的。 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很多,例如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方便用户的使用,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的负担等。 为什么有这些好处,可以结合第 5题来回答。

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因为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不必考虑数据的定义、存储和数据存取的具体路径,这些工作都由 DBMS来完成。 此外,当应用逻辑改变,数据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变时,由于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数据逻辑结构的改变是 DBA的责任,开发人员不必修改应用程序,或者只需要修改很少的应用程序。从而既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又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 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系统的负担。因为 DBMS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多用户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等都由DBMS执行。 总之,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优点是很多的,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控制数据冗余,可以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一致性,又有利于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 3.试述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 文件系统面向某一应用程序,共享性差、冗余度大,独立性差,纪录内有结构、整体无结构,应用程序自己控制。 数据库系统面向现实世界,共享性高、冗余度小,具有高度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整体结构化,用数据模型描述,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恢复能力。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联系是: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都是计算机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 5.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有: 一、数据结构化 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二、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目(有答案)

任务1 单项选择 1/32)、“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2分) A、冲突 B、顺应 C、竞争 D、合作 (2/3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2分) A、语言 B、直立行走 C、思维 D、劳动 (3/32)、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为中介发挥作用。(2分) A、主观因素B、社会因素C、客观条件D、自然环境 (4/3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2分) A、数量规模的体现 B、个人关系的总和 C、结构的总和 D、关系的集合 (5/3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年代。(2分)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 6/32)、“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2分) A、生理的 B、自尊的 C、安全的 D、归属的与爱的 (7/32)、文化是指()。(2分)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C、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D、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8/32)、()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2分) A、康有为 B、严复 C、吴文藻 D、费孝通 (9/32)、马克思认为,()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2分) A、经济交往 B、国际交往 C、政治交往 D、人际交往 (10/32)、人的社会需要产生的最基础、最原始的条件是人的()。(2分) A、物质需求 B、生存需要 C、生理需求 D、规则需求 (11/3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2分) A、需要层次论 B、宏观需求理论 C、激励理论 D、社会需求理论 (12/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2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  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2、生物放大作用:在同一条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大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 3、超城市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  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  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4、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5、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  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6、面源污染:指以面积形式分布和排放污染物造成污染的发生源。 7、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  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8、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  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10nm-1mm的光辐射,即紫外  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9、排污交易:指环境管理部门制定总排污量上限,按照此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  场买卖。 10、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等特点的影 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存质量的重大环境问题。 二、填空题 1、环境破坏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2、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不断地通过(物质传递)、(能量传递)和  (信息传递),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自然整体。 3、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碳氢化合物)、(NOx)等。 4、CFCs的全称是(氟氯碳化合物),哈龙的全称是(含溴化合物)。 5、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大气污染的形成过程由(排放源)、大气和(接受者)三个环节组成,缺少其中一个环节就构不成

操作系统概论自考复习资料.doc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 OS)是计算机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系统软件。它是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资源的管理者和各种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它使整个计算机系统协调一致且有效地工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将知道操作系统要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习操作系统,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操作系统的概念。本章主 一、什么是操作系统 二、操作系统的形成 三、操作系统的类型 四、操作系统的功能 一、什么是操作系统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是按用户的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软硬件系统的组成部分就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当不同的用户使用计算机时都要占用系统资源并且有不同的控制需求。 操作系统就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系统软件,由它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操作系统的设计目标一是使计算机系统使用方便。二是使得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工作。 二、操作系统的形成 早期没有操作系统→原始汇编系统→管理程序→操作系统可以看到,操作系统是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推动而形成的。 三、操作系统的类型

按照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大致可以把操作系统分为以下几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其中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是基本的操作系统(加亮) 1、批处理操作系统按照用户预先规定好的步骤控制作业的执行,实现计算机操作的自动化。又可分为批处理单道系统和批处理多道系统。单道系统每次只有一个作业装入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运行,多个作业可自动、顺序地被装入运行。批处理多道系统则允许多个作业同时装入主存储器,中央处理器轮流地执行各个作业,各个作业可以同时使用各自所需的外围设备,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系统的吞吐率。 2、分时操作系统,这种系统中,一个计算机系统与许多终端设备连接,分时系统支持多个终端用户,同时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系统,为用户在测试、修改和控制程序执行方面提供了灵活性。分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和交互性。 3、实时操作系统能使计算机系统接收到外部信号后及时进行处理,并在严格的规定时间内完成处理,且给出反馈信号。它是较少有人为干预的监督和控制系统。实时系统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不强求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4、网络操作系统可以把若干计算机联合起来,实现各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及网络中各种资源的共享,像我们现在使用的Windows ,UNIX和Linux等操作系统都是网络操作系统。 5、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网络中各台计算机没有主次之分,在任意两台计算机间的可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这一点上分布式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差别不大,他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分布式操作系统能使系统中若干计算机相互协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这使得各台计算机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 四、操作系统的功能 从资源管理的观点出发,操作系统功能可分为五大部分: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操作系统是软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直接在硬件系统的基础上工作的,所以在研究操作系统之前,先必须对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本章就是讲述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知识。

数据库系统概论作业

数据库系统概论作业

《数据库系统概论》作业 第一章概述 1. 层次模型的数据结构是__树形__结构;网状模型的数据结构是网状结构;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是__二维表__结构。 2.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独立性”特点的原因是因为在数据库系统中(B)(A)、采用磁盘作为外存(B)、采用三级模式结构 (C)、使用OS来访问数据(D)、用宿主语言编写应用程序 3.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A)、DBS包括DB和DBMS (B)、DBMS包括DB和DBS (C)、DB包括DBS和DBMS (D)、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4.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体现在( B ) (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到应用程序 (B)、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结构和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C)、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 (D)、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他的存储结构 5.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A) (A)、模式与外模式 (B)、模式与内模式 (C)、三层之间的两种映射 (D)、三层模式 6.下述( D )不是DBA(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A)、完整性约束说明(B)、定义数据库模式 (C)、数据库安全(D)、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7.(B)是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的,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可为多个用户共享的数据的集合。 (A)、数据库系统(B)、数据库 (C)、关系数据库(D)、数据库管理系统 8.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 D)。

(A)、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B)、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 (C)、实体、联系、属性 (D)、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9. 简述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 (1)、数据结构化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库的数据不再面向某个应用而是面向整个系统, (3)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4)数据由DBMS 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库的共享是并发的共享,即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同一个数据 10.简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和两级映像。 答: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 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实际上是数据库数据在逻辑级上的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数据库模式以某一种数据模型为基础,统一综合地考虑了所有用户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有机地结合成一个逻辑整体。 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 ( 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

化工环保课后题答案解析

绪论 1、试分析现代化工生产的特点。 答:现代化学工业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生产物料大多属于有害危险物质;第二,生产工艺参数苛刻;第三,生产规模大型化;第四,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 2、什么是环保管理“三同时”原则?什么是环保管理八项制度? 答:环保管理“三同时”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环保八项制度指“三同时”制度;环境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以及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污染集中控制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3、什么是安全生产“五同时”原则? 答:安全生产“五同时”原则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价生产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价安全工作。 第一篇化工环境保护技术 概述 1、简述化工环境污染的种类。 答:化工环境污染的种类,按污染物质的性质可分为无机化工污染和有机化工污染;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废气、废水及废渣。 2、简述化工环境保护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化工污染的防治;第二,环境质量评价;第三,化工环境系统工程。 3、简述花红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答:化工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化工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及产品。可能的原因是化学反应不完全;原料不纯;物料泄漏;产品使用不当及其废弃物。(二)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主要有燃烧过程;冷却水;副反应和副产品;生产事故造成的化工污染。 第一章化工废水处理技术 1、衡量水污染的主要指标及其基本定义。 答:常用的水污染指标有: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在有饱和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20度,经过一定天数讲解每升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量,常用单位mg/L,常以5日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化学需氧量(COD),表示用强氧化剂把有机物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所消耗的相当氧量;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完全被氧化时,C、H、N、S分别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水、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时所消耗的氧量;总有机碳(TOC),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含碳量,以碳含量表示;悬浮物(SS),水样过滤后,滤膜或滤纸上截留下来的物质;PH;有毒物质,表示水中所含对生物有害物质的含量;大肠杆菌群数,指每升水中所含大肠杆菌的数目。 2、试叙述废水处理的主要原则。 答:化工废水处理的主要原则首先是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出发,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物,防止废水外排,进行综合利用和回收。 3、简述废水分级处理的主要内容。 答:废水处理深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分离水中的悬浮固体物、胶状物、浮油或重油等,可以采用栅网过滤、自然沉淀、上浮、隔油等方法。二级处理主要是去除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溶解物和部分胶状的污染物,用以减少废水的BOD和COD,通常采用生物化学法处理,这是含有机物废水处理的主体部分。三级处理主要是去除生物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和废水中溶解的无机污染物,常用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和化学氧

兰大网络教育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内容: 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岗前培训是( )的重要表现 A、预期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再社会化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A、渐进主义模型 B、理性主义模型 C、规范最佳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内容: 交际场合一般人们之间的距离应保持( ) A、18英寸以内 B、18英寸到4英尺 C、4英尺到12英尺 D、12英尺以上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个性的中心内容及形成和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人格的完善程度 B、自我的完善程度 C、道德的完善程度 D、学习的多少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 )首先修正了理性决策模型中的绝对最优标准,提出了具有相对性的满意化决策准则,从而提出了被人们称为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型。 A、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B、戴维.伊斯顿 C、拉斯韦尔 D、西蒙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是社会教化的起点,是个体遇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执行者,也是极其重要的执行者,个体社会化成功与否与家庭的父母教化有直接的关系。 A、家庭 B、学校 C、同辈群体 D、大众传播 学员答案:A

操作系统概论答案

第1章 Shell命令操作实践作业 (1)在当前登录用户的主目录下创建子目录mysub,进入mysub目录,。 cd mkdir mysub cd mysub (2)显示当前目录路径。 pwd

(3)显示用户名 echo $USER 显示用户主目录 echo $HOME

(4)将用户主目录添加到可执行文件搜索路径 export PATH=$PATH:$HOME (5)显示添加后的可执行文件搜索路径 echo $PATH

ls -l .{ba,pr}* > my1

ps aux | grep tty > my2 (8)将my1和my2串联成一个新文件my3 cat my1 my2 > my3 (9)将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压缩归档到myf.tar.gz文件中 tar -zcvf ~/myf.tar.gz ./ (10)将my3移动到上级目录中 sudo mv my3 ../

(11)删除文件my1和my2 rm –f my1 my1(直接删除) rm –i my1 my2(删除前确认) (12)启动vi文本编辑程序 vi (13)在vi中输入(3) ~ (11)步的操作命令,并将其存入文件mysh i/a echo $USER echo $HOME export PATH=$PATH:$HOME echo $PATH ls -l .{ba,pr}* > my1 ps aux | grep tty > my2 cat my1 my2 > my3 tar zcvf ~/myf.tar.gz ./ sudo mv my3 ../ rm –f my1 my1 rm –i my1 my2 :w mysh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绪论 1 .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答: ( l )数据( Data )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解析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概念是广义的。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处理的数据是整数、实数、浮点数等传统数学中的数据。现代计算机能存储和处理的对象十分广泛,表示这些对象的数据也越来越复杂。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500 这个数字可以表示一件物品的价格是 500 元,也可以表示一个学术会议参加的人数有 500 人,还可以表示一袋奶粉重 500 克。( 2 )数据库( DataBase ,简称 DB )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 3 )数据库系统( DataBas 。 Sytem ,简称 DBS )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解析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是两个概念。数据库系统是一个人一机系统,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希望读者能够从人们讲话或文章的上下文中区分“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不要引起混淆。 ( 4 )数据库管理系统( DataBase Management sytem ,简称 DBMs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DBMS 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解析 DBMS 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的软件系统,是计算机中的基础软件。目前,专门研制 DBMS 的厂商及其研制的 DBMS 产品很多。著名的有美国 IBM 公司的 DBZ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和 IMS 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美国 Oracle 公司的 orade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s 油 ase 公司的 s 油 ase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美国微软公司的SQL Serve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2 .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 答: 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或优点决定的。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很多,例如,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方便用户的使用,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的负担,等等。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因为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不必考虑数据的定义、存储和数据存取的具体路径,这些工作都由 DBMS 来完成。用一个通俗的比喻,使用了 DBMS 就如有了一个好参谋、好助手,许多具体的技术工作都由这个助手来完成。开发人员就可以专注于应用逻辑的设计,而不必为数据管理的许许多多复杂的细节操心。还有,当应用逻辑改变,数据的逻辑结构也需要改变时,由于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数据逻辑结构的改变是 DBA 的责任,开发人员不必修改应用程序,或者只需要修改很少的应用程序,从而既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又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系统的负担。因为 DBMS 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多用户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都由 DBMS 执行。总之,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优点是很多的,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控制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一致性,又有利于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读者可以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结合具体应用,认真加以体会和总结。 3 .试述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答: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是:文件系统面向某一应用程序,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记录内有结构,整体无结构,由应用程序自己控制。数据库系统面向现实世界,共享性高,冗余度小,具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