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概论客观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含答案)整合

一、选择题1.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 D P76A.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B.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C.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D.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 C P66 A.烟尘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烟尘和二氧化硫D.烟尘和氮氧化物3.1986 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主要是 C A.化学物质 B.细菌 C.放射性物质 D. 热4.我国城市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
D A.降雨减少 B.城市化过程中不透水地面的增加C.森林植被被破坏D.过量的开采地下水5.我国流经城市主要河段中,对其污染贡献最大的污染物为____。
AA. 有机污染物B.重金属C.三氮D.酸性污染物6.以下不属于污水处理技术物理法的是 D P140 A. 重力分离B. 过滤法C. 离心分离法 D. 混凝7.1987 年通过的《蒙特利议定书》是保护--------- 的历史文件CA. 动物B.植物C.大气臭氧层D.水8.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 微米以下的称为___。
C P77 A. TSP B. 飘尘 C.降尘 D. 烟尘9.造成全球气候的温室气体,主要为_______。
DA. 一氧化碳B.甲烷C.氮氧化物D.二氧化碳10.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 A A. 6 月5 日 B. 4 月22 日 C. 9 月16 日 D.11 月15 日11.我国环境保护法公布的时间是 A A.1989 年12 月26 日 B.1986 年12 月26 日C.1989 年9 月1 日D.1986 年9 月1 日《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我国规定城市居住区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为 B P185 A. 昼间55 分贝夜间45 分贝 B. 昼间60 分贝夜间50 分贝C. 昼间60 分贝夜间的分贝D. 昼间70 分贝夜间55 分贝1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是 A A.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问题B.人口、经济、能源、资源、环境问题C.人口、经济、发展、粮食、资源问题D.粮食、能源、人口、环境、发展问题14.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 A A.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 B.一氧化碳、铅化合物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D.一氧化碳、二氧化硫15.联合国于-----年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 A P37 A.1972 B.1973 C.1974 D.197516.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设置在-----度最好CA.17-20 度B.18-20 度C.20-25 度D.26-28 度生态平衡失调表现在功能上的标志,包括-----和物质循环中断。
环境保护概论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gàilùn)答案论答案名词解释或简答:1、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chēnɡ wéi)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2、生物放大(fàngdà)作用:在同一条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nóngdù)大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3、超城市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cóng ér)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4、水体(shuǐ tǐ)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5、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6、面源污染:指以面积形式分布和排放污染物造成污染的发生源。
(比较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点源污染"是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指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由排放口集中汇入江河湖泊。
如企业,面源污染则没有固定污染排放点,如没有排污管网的生活污水的排放。
)7、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8、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
从波长10nm-1mm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9、排污交易:指环境管理部门制定总排污量上限,按照此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场买卖。
环境保护概论单项选择考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单项选择考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混凝法最适合处理水中处于哪种形态的污染物。
A、胶体分散态B、分子分散态C、悬浮分散态D、离子分散态正确答案:A2、土壤污染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A、直接有害性B、间接有害性C、持久性D、隐蔽性正确答案:A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属于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 )。
A、Cl-B、I-C、F-D、OH-正确答案:A4、( ) 属于大气气态颗粒污染物。
A、黑烟B、粉尘C、雾D、飞灰正确答案:A5、所有铬的化合物都有毒性,其中以( )毒性最大。
A、三价铬B、二价铬C、总铬D、六价铬正确答案:D6、可以纳入环境与资源保护发保护范围的环境要素是( )。
A、宠物B、人工养殖的花卉C、大气D、太阳正确答案:C7、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环境的基本特征( )。
A、静态稳定性B、区域性C、整体性D、潜在性正确答案:A8、气候炎热潮湿的地区,顶级生态系统是( )。
A、草原B、荒漠C、雨林D、湖泊正确答案:C9、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 )。
A、气候因子B、变动因子C、外来因子D、地形因子正确答案:B10、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 )。
A、群落的镶嵌B、群落的季相C、群落的水平成层D、群落的垂直成层性正确答案:D11、大气污染物的运动和转移主要发生在( )。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正确答案:A12、当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和需求而损害后代人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
A、公平性B、公正性C、共同性D、持续性正确答案:A1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天然水中所溶解的主要气体( )。
A、O2B、CO2C、N2D、H2正确答案:D14、下列哪个不是环境公害的特征?( )A、危害后果重B、影响范围大C、持续时间短D、突发事件多正确答案:C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光污染的是( )。
环境保护概论试卷及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试卷及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生态环境 (6)第三章水环境保护 (11)第四章大气污染及控制 (15)第五章固体废物及处置 (19)第六章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22)第七章土壤污染及防治 (24)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 (25)第九章环境管理 (28)第十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30)《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 (33)《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答案 (37)《环境保护概论》试题(B) (48)《环境保护概论》试题(B)答案 (52)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下列哪些因素可以改变环境质量?A. 污染 B、资源利用的合理与否 C、人群的文化状态2、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A.人口激增B.城市化进程C.工业发展D.资源消耗3、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哪几类?A.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B. 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C.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D.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4、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A.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B.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C. 大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D.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5、第一届“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A. 1972年6月5日B. 1974年6月5日C.1975年6月5日D.1973年6月5日6、第一届“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哪一天?A. 1985年5月31日B.1987年5月31日C.1985年5月30日D.1987年5月30日7、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什么?A. 烟尘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烟尘和二氧化硫 ?D.烟尘和氮氧化物8、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在哪一年?A.1942年B.1943年C.1944年D.1945年9、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在当时的哪个国家?A. 前苏联白俄罗斯B.前苏联乌克兰C.前苏联俄罗斯D.前苏联乌兹克斯坦10、印度“博帕尔农药泄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A. 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11、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哪一年的什么地方召开?A.1972年,斯德哥尔摩B.1973年,巴黎C.1972年,巴黎D.1973年,斯德哥尔摩12、三同步战略是指城乡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__________,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B. 自然界的物理现象C. 生态系统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相互作用D. 化学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答案:C2. 下列哪个不是环境问题的表现?A. 空气污染B. 水资源短缺C. 物种灭绝D. 经济危机答案:D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哪个年代被提出的?A. 1970年代B. 1980年代C. 1990年代D. 2000年代答案:C4.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哪种气体引起的?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臭氧答案:C5. 环境保护法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是谁?A. 政府环保部门B. 建设单位C. 第三方评估机构D. 社区居民答案:B二、填空题1.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自然的问题,它还与________、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关联。
答案:社会2. 环境伦理学关注的是人类与________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应该如何以负责任的方式对待自然环境。
答案:自然3.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及其对________的影响进行定期或连续的观测、分析和评价。
答案: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4. 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维持的人类活动水平,不致对________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答案:生态环境5. 生态农业强调的是农业生产与________相结合,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自然生态过程三、简答题1. 简述环境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答:环境学是研究环境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主要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的评定、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等。
其研究意义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阐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洪水、干旱和飓风等,影响农业生产和食物安全;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城市和低洼地区居民的生活;生态系统失衡,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还可能引发健康问题,如热浪引起的热射病等。
环境保护概论试卷及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试卷及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生态环境 (6)第三章水环境保护 (11)第四章大气污染及控制 (15)第五章固体废物及处置 (19)第六章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22)第七章土壤污染及防治 (24)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 (25)第九章环境管理 (28)第十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30)《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 (33)《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答案 (37)《环境保护概论》试题(B) (48)《环境保护概论》试题(B)答案 (52)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下列哪些因素可以改变环境质量?A. 污染 B、资源利用的合理与否 C、人群的文化状态2、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A.人口激增B.城市化进程C.工业发展D.资源消耗3、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哪几类?A.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B. 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C.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D.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4、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A.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B.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C. 大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D.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5、第一届“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A. 1972年6月5日B. 1974年6月5日C.1975年6月5日D.1973年6月5日6、第一届“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哪一天?A. 1985年5月31日B.1987年5月31日C.1985年5月30日D.1987年5月30日7、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什么?A. 烟尘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烟尘和二氧化硫 ?D.烟尘和氮氧化物8、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在哪一年?A.1942年B.1943年C.1944年D.1945年9、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在当时的哪个国家?A. 前苏联白俄罗斯B.前苏联乌克兰C.前苏联俄罗斯D.前苏联乌兹克斯坦10、印度“博帕尔农药泄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A. 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11、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哪一年的什么地方召开?A.1972年,斯德哥尔摩B.1973年,巴黎C.1972年,巴黎D.1973年,斯德哥尔摩12、三同步战略是指城乡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__________,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完整版)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15 分)1. 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02 NOx HC 0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 水体自净: 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3. 逆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4. 永久性听力偏移:如果长期暴露在较强噪声(90 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就会导致听力永久丧失,这就是噪声性耳聋, 也叫永久性听力偏移。
5. 生物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 分)1. 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
2. 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3. 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分为自然源与人为源,人为源又分为(移动源)和(静止源)。
4. 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 CODcr )和( BOD5 )。
5.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地理因素包括(山谷风)和(海陆风)。
6. 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氮磷过剩)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淡水中称(水华),若发生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
6. 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强度范围约为(0〜120dB)。
低于20Hz 的声波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 分,共10分)1. 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B E F )。
A. 海啸B. 全球温室效应C. 火山喷发D.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E. 水旱灾害F. 噪声污染2. “九五”期间,我国确定的“三河” “三湖” “两区” “一市”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其中三河指的是( A C D )。
环保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环保概论作业参考答案《环境保护概论》作业参考答案1-3章1.什么是环境问题?当前⼈类⾯临的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两次环境问题⾼潮的区别。
答:(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类活动作⽤于⼈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类的⽣产、⽣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2)当前⼈类⾯临的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1)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候的变暖;2)臭氧层的破坏;3)酸⾬区的扩展;4)⾃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5)⽣态破坏和⽣物多样性的减少;6)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3)1)影响范围不同。
第⼀次⾼潮是局部性、⼩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第⼆次⾼潮是⼤范围、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
2)危害后果不同。
第⼀次⾼潮环境污染主要是对⼈体健康的影响,第⼆次⾼潮不但危害⼈体健康的影响,⽽且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态破坏已危及⼈类的⽣存与发展。
3)污染源复杂程度不同。
第⼀次⾼潮污染源相对简单,第⼆次⾼潮污染源⽐较复杂。
2、可持续发展的涵义?答: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当代⼈的需求,⼜不对后代⼈满⾜其需求的能⼒构成危害的发展。
3、结合实际,论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战略措施。
答:要点:(1)战略任务:1)⼯业污染防治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集中控制、综合利⽤;c.经济增长⽅式由粗放转变为集约;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3)能源利⽤率提⾼;4)⽣态环境保护a.⽣态农业 b.造林 c.⽣物多样性保护。
要点:(2)战略措施:1)加强科技开发; 2)⽤经济⼿段保护环境;3)提⾼全民族环境意识;4)加强环境法制、环境管理。
4、什么是⽣态学及⽣态系统?答:(1)⽣态学是研究⽣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机理的科学。
(2)⽣态系统是指在⾃然界的⼀定空间内,⽣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相互制约,不断演变,达到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统⼀整体,是具有⼀定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5、⽣态系统有什么功能?答:⽣态系统具有三⼤功能即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联系。
6、什么是⽣态平衡?⽣态破坏原因是什么?答:(1)如果⽣态系统内⽣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输出接近相等,结构与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扰下,能通过⾃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保概论客观题与参考答案不定选择题:(答案可能是一个或多个)1、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是()A.臭氧层破坏B.全球变暖C.酸雨D.光化学烟雾2、本课程试用教材《生态环境保护概论》包括下列那些知识部分?()A.环境科学的基础B.可持续发展C.环境污染与综合防治基本理论D.环境科学的基础3、下列哪些是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环境?()A.人文遗迹B.风景名胜区C.农田D.森林公园E.沙漠4、人口迅速增长对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A.城市化速度加快B.贫困人口增多C.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D.自然资源危机E经济增长5、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可以分为()类群。
A.自养型生物B.异养型微生物C.农作物D.异养型生物6、大气污染对下列哪些危害严重?()A.海洋B.人体C.动植物D.材料E.气候7、水体不仅包括水,而且也包括水中的()。
A.悬浮物B.岩石C.水中生物D.底泥8、下列属于一次能源的有()A.煤B.石油C.煤气D.柴油E水能9、考察水质是否受污染,其物理指标包括()。
A.温度B.颜色C.浊度D.臭和味E.残渣10、DO是()。
A.含氮化合物B.耗氧量C.生化需氧量D.溶解氧11、环境管理的手段有()。
A.法律B.经济C.技术D.行政E.教育12、下列家电中电磁辐射最高的是()。
A.电脑B.微波炉C.电视机D.手机13、下列哪些物质能使土壤盐渍化?()A.铜B.镁等氯化物C.硫酸盐D.重碳酸盐E.碳酸盐14、GAP是()。
A.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准B.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标准C.良好操作规范标准D.良好农业种植规范15、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劳动者16、()是开发、设计、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
A.ISO9002B.ISO9001C.ISO9003D.ISO900417、《京都议定书》需要占199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之后,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
A.40B.55C.99D.2618、CDM是()。
A.国际排放贸易机制B.清洁发展机制C.联合履行机制D.“净排放量”19、有些城市出现的“天天灰霾,空气质量日报却不是良就是优”的奇怪现象,是由于空气中()含量较高。
A.总悬浮颗粒B.可吸入颗粒C.细粒子颗粒物D.光化学烟雾20、水体自净的过程十分复杂,从机理上看,水体自净的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有()。
A.氧化B.吸附C.凝聚D.稀释E.以上都是21、大气污染源按其性质和排放方式可以分为()。
A.生活污染源B.工业污染源C.交通污染源D.农业污染源E.建筑施工22、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燃煤产生的()A. 二氧化碳B. 二氧化硫C.氮氧化物D.碳氢化合物23、目前上海市的人口出现老龄化现象,这种人口结构的年龄金字塔可描述为()。
A.幼年个体多,中年次之,老年个体少B.幼年、中年、老年个体各占三分之一C.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D.以上都不是24、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中的“老三项”指的是()。
A.“三同时”制度B.限期治理制度C.排污收费制度D.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5、生态工业园区遵循的“3R”原则指的是()。
A.减量B.再利用C.循环D.资源化2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三大环境问题的是()。
A.人口急剧增长B.酸雨C.温室效应D.臭氧层衰竭27、老虎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A.优势种B.伴生种C.关键种D.亚优势种28、夏天烈日下,都市的街道上易产生()污染。
A.汽车尾气B.光环学烟雾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29、我国四大家鱼的混养模式大大提高了亩产量,其原因是充分利用了下列哪种资源()A.光B.水中养分C.食物D.空气30、现代农业又称为(),是农业对能源的利用和消耗。
A.化肥农业B.石油农业C.农药农业D.生态农业31、我国规定饮水中细菌总数不应超过()个/1ml。
A.10 B.1 C.100 D.100032、ppm 级或()。
A.10-15 B.10—12 C.10-9 D.10-633、《保护臭氧层()公约》A.喀特赫纳B.蒙特利尔C.维也纳D.京都34、西方发达国家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几十种不同的定义,概括说大约从哪些方面定义可持续发展。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政治属性D.经济属性E科技属性35、下列哪些是温室气体?()A、.H20 B.CO2C.CH4D.HFC S E.N2036、蜜蜂的圆圈舞是向同伴报告发现食物,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属于()A.营养信息B.化学反应C.物理信息D.行为信息37、对建筑物产生严重损害的是( )。
A.温室效应B.热岛效应C.酸雨D.沙尘暴38、噪声污染属于( )。
A.累积性污染B.化学污染C.物理污染D.生物污染39、酸雨的pH值范围是()。
A.7.0以下B.6.5以下C.6.0以下D.5.6以下40、城市空气中的NOx污染主要来自于()。
A.工业废气B.汽车尾气C.居民生活D.自然现象41、近年来太湖水质恶化引发无锡市用水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受到农业污染B.工业废水中有毒物质污染C.蓝藻爆发D.事故排放42、长期超采地下水引发的恶劣后果包括()。
A.地面沉降B.建筑物倾斜C.海水倒灌D.土地盐碱化43、可吸入颗粒物又称飘尘,其粒径是()A.1~100微米B.50~100微米C. 10微米以上D. 10微米以下44、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包括()。
A.建筑物吸热多B.CO2排放量大,大气层吸热增多C.天气类型稳定D.无风或微风E.城市人口集中45、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有:()。
A.增长型B.衰退型C.稳定型D.曲线形46、按照环境监测的任务或目的分类,可将环境监测分为()。
A.监视性监测B.特定目的监测C.研究性监测D.收费性监测47、在监测水体卫生学指标时,通常监测的内容有()。
A.细菌菌落总数B.溶解氧C.温度D.大肠菌群数48、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A.对立的B.统一的C.对立统一的D.相互促进的49、清洁生产审计的目的: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
A.减少非产出性排放B.少排废料C.达到少用原料D.增加能耗E.增加效益50、在我国各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中最常见的三个指标是()A.二氧化硫B. 氮氧化物C.可吸入颗粒物D.碳氢化合物51、下列哪些是属于中国在食品企业中应用的管理和食品安全控制类的标准体系()。
A.S09001 B.OHSAS18000 C.QS D.HACCP E.GAP52、可持续性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谁首先提出来的?()。
A.哲学家B.医学工作者C.生态学家D.政治理论家E.行政领导53、下列哪些概念属于低碳经济范畴?()。
A.低碳生活B.低碳技术C.低碳产业D.低碳发展E.低碳农业54、大气圈的五个圈层中,跟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A.平流层B.对流层C.中间层D.暖层E.逸散层55、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的主要气体依次是()。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B.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C.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D.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56、下列属于耗竭性能源的是()。
A.太阳能B.风能C.潮汐能D.煤炭57、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A.生态系统多样性B.生物群落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遗传基因多样性58、我国资源的特点()。
A.总量较大B.人均较高C.分布均匀D.人均较少59、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
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混合型60、下列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电力B.煤气C.沼气D.煤炭61、人类活动可能对环境的影响有()。
A.破坏环境B.改善环境C.无影响D.破坏生态平衡62、决定陆地植物地上群落垂直分层的因素是()。
A.水分吸收B.光的作用C.温度变化D.营养吸收6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大型消费者的是()。
A.真菌B.植物C.肉食动物D.细菌64、我国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是()A.无害化B.减量化C.资源化D.经济化65、地球上水的总量约为14亿立方米,而人类生存所需的淡水,所占比例不足()。
A.5%B.10%C.1%D.3%66、下面哪些属于自然环境()。
A.大气B.土壤C.文化古迹D.农田E.地质67、农业环境领域,人们更关注下列什么()。
A.水土流失B.村镇建设C.农村居民健康D.农产品品质E.地力下降68、1998年5月5日香港发生食用含()猪内脏的17人中毒事件,中毒者出现肌肉震颤、心慌、战栗、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
A.二恶英B.驱虫剂C.瘦肉精D.抗菌素类69、乌拉圭回合通过的是()。
A、《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B、《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C、《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D、《生物多样性公约》70、《京都议定书》建立了旨在减排温室气体的那些灵活合作机制。
()。
A、国际排放贸易机制B、资金机制C、联合履行机制D、集团机制E、清洁发展机制(参考答案)1. ABC 2.ABCD 3.BCD 4.ABCD 5.ABD 6.BCDE 7.ACD 8. ABE 9.ABCD 10.D 11.ABCDE 12.B 13.BCDE 14.D 15. C 16.B 17.B 18.B19. C 20.ABC 21. ABCD 22. B 23.C 24.ACD 25. ABC 26.A 27. D 28. B 29. C 30.B31.C 32.D 33.C 34.ABDE 35、ABCD 36. D 37. C 38.C 39.D 40.B 41.C 42.ABCD43. D 44.ABCDE 45.ABC 46.ABC 47.AD 48.C 49. ABCE 50.ABC 51.ABCDE 52.C 53.ABCDE 54.B 55. B 56.D 57. ACD 58.AD 59.B 60.ABC61.ABD 62.B 63.C 64. ABC 65.C 66.ABE67.ADE 68.C 69.B 70.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