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删减样本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删减样本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删减样本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梧州学院机械基础教研室编

前言

一、实验课目的

本课程实验课目的在于: 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测量技能及用实验法来测定一些机械参数的能力; 以及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因此, 实验课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对待, 在课前进行预习, 在课后分析试验结果, 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实验课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一部分。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要求在实验前做好准备工作, 教师在实验前要进行检查和提问, 如发现有不合格者, 提出批评, 甚至停止实验的进行, 实验准备工作包括:

1.预习好实验指导书: 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要求; 搞懂实验的原理; 了解实验进行的步骤及主要事项, 做到心中有底。

2.准备好实验指导书中规定自带的工具、纸张、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三、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1.实验前必须了解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性能、操作规程及使用须知, 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 注意安全。, 精心操作设备、仪器。对于仪表、设备、工具的性能有不了解之处, 应及时询问指导教师, 对于非指定使用的设备、工具不得乱动乱用。

2.实验出现故障时, 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 以便查明原因, 妥善处理。

3.爱护公共财物, 不得将实验室工具、仪表等带出实验室, 如有损坏、遗失公共财物, 视情节应给予赔偿。

4.在实验室严守纪律, 不得高声谈笑, 保持室内整洁。

5.设备用毕, 及时切断电源。设备仪器放回原处并整理清洁,经教师同意后才得离开。

四、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所有数据、现象进行整理, 分析得出一定结论与看法的书面文件。学生在实验后必须按照要求, 整理并分析处理所的结果, 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为了写好

实验报告, 提出以下几点:

1.实验结果记录应经实验指导教师过目签字, 并随实验报告一起交上。

2.报告中的结果分析及讨论应力求具体, 应针对试验具体情况, 防止不切实际的空谈。

3.实验报告要求每人一份,应在实验完毕后一星期内, 由课代表汇集交老师。

梧州学院机械基础实验中心

二O一三年二月

目录

实验一机构认知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绘制与分析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齿轮参数测定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齿轮范成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平面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机构认知实验

机器和仪器都是由机构组成的, 其中具有确定运动的各工作构件产生或影响机器和仪器的工作过程。同时, 在机器和仪器的制造以及其它众多技术设备也都是由机构组成。而且, 随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以及向着高精度、高速度、高效率的发展趋势, 要求设计出更多的新机构与之相适应。本实验中展示的经典机构有: 平面铰链连杆机构、常见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蜗轮蜗杆机构、机构的组合、棘轮机构及槽轮机构等间歇机构、空间机构等。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器的组成原理, 加深对机器总体感性认识

2.了解机器的常见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3.了解机器的运动原理和分析方法, 对机器总体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机械结构设计陈列教学柜

图1-1 机械原理陈列柜

2.自备直尺、铅笔、橡皮、草稿纸等。

三、实验内容

经过观察陈列室展示各种常见机构模型的动态展示, 增强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经过观察, 对机器的组成、常见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四、注意事项

1.注意人身安全; 不要在实验室内跑动或打闹, 以免被设备碰伤; 特别应注意摇动设备时不要压轧着自己或别人的手。

2.爱护设备; 摇动设备动作要轻, 以免损坏设备; 一般不要从设备或展台上拿下零件; 若拿出零件, 看完后应按原样复原, 避免零件丢失。

3.不要随便移动设备, 以免受伤或损坏设备。

4.注意卫生; 禁止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 禁止脚踩桌椅板凳。

5.完成实验后, 学生应将实验教室打扫干净, 将桌椅物品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

1.记录所观察到的陈列柜名称及内容;

2.用符号简图将所观察到的常见运动副类型表示出来。

六、思考填空题:

1、观察实物模型和机构, 认识到机器是由或

按照一定运动要求组合而成的。因此掌握各种机构的运动特性, 有利于研究任何机器的特性。

2、在机械原理中, 运动副是以的直接接触形式的可动联接及运动特征来命名的。如: 高副、、转动副、等。

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绘制与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图方法;

2.加深和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并判定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

3.掌握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以指定的 3-4 种机构模型或机器为研究对象,进行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如: 缝纫机中的引线机构、牛头刨床的主体机构,内燃机机构以及其它机构等。

2.分析所画各机构的构件数、运动副类型和数目,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并检验它们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

3.进行机构结构分析(高副低代、分离杆组、确定机构级别)。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1.实验室中若干机构模型。

2.自备直尺、铅笔、橡皮、草稿纸等。

四、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与机械中所有的构件数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种类、相对位置有关。因此, 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能够撇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 而用简略的符号来代表构件和运动副, 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绘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和机构结构, 以此表明实际机构的运动特殊, 从而便于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

五、测绘方法与步骤

1.缓慢转动原动件, 观察机构的运动, 分析机构的组成。找出哪个是固定件, 哪些是活动件, 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从原动件开始, 按照运动的传递顺序, 仔细分析各构件之间相对运动特性。认清每两个相连接的构件之间是由哪种运动副联接起来的, 从而确定运动副的种类和数目。 3.合理选择视图。首先正确判断机构中各构件运动所在的平面, 然后选择合理的投影面。一般选择视图的原则是选择大多数构件的运动平面或相互平行的运动平面作为视图平面。如:

4.构件的表示方法。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 不考虑那些与运动无关的因素。如: 构件的复杂外形, 运动副的具体构造, 组成构件的零件的数目等。直接用该构件上铰链中心的连线来表示。例如:

5.选择适当的比例尺。定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 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 即铰链间

(a)为不正确的选

(b)为正确的选

图2-1

(1)

(2)

滑动滚子

(3)

偏心盘凸

轮凸

机械原理实验

实验四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一、实验目的 1.对运动副、零件、构件及机构等概念建立实感。 2.培养依照实物机械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的能力。 3.熟悉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 1.牛头刨床模型,抛光机模型等各种机构模型 2.学生自备:圆规、分规、有刻度的三角板(或直尺)、铅笔、橡皮及草稿纸等。 三、实验要求 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和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章节,熟悉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要求,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实验时根据给出的机构模型,仔细观察和分析后,正确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要求每位同学画出3~4个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自由度,把计算结果与实际机构进行比较,验证其有无错误。 四、基本原理 机构的运动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运动副的类型、数目及运动副的相对位置有关,而与构件的外形、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及固联方式、运动副的具体结构等无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简单的符号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即可表明机构中运动传递的情况。 五、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1.了解要绘制的机械的名称及功用,认清机械的原动件及工作构件(执行机构)。 2.缓慢转动原动件,细心观察运动在构件间的传递情况,了解活动构件,运动副的数目及其性质。 在了解活动构件及运动副数时,要注意到如下两种情况: 1.当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很小时,易误认作为一个构件; 2.由于制造的不精确,同一构件各部分之间有稍许松动时,易误认作为两个构件,碰到这种情况,要仔细分析,正确判断。 3.要选择最能表示机构特征的平面为视图平面;同时,要将原动件放在一适当的位置,以使机构运动简图最为清晰。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 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根据各种机构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2.验证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 3.分析某些四杆机构的演化过程。 二、 实验设备和工具 1.各类机构的模型和实物; 2.钢板尺、量角器、内外卡钳等; 3.三角尺、铅笔、橡皮、草稿纸等(自备)。 三、 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数目、类型和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可以撇开构件的实际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示构件,用规定的或惯用的符号来表示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这种简单的图形即为机构运动简图。 四、 实验步骤 1.使被测机构缓慢运动,从原动件开始,循着传动路线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直接相联接两构件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性质,确定运动副的种类; 3.选择能清楚表达各构件相互关系的投影面,从原动件开始,按传动路线用规定的符号,以目测的比例画出机构运动示意图,再仔细测量与机构有关的尺寸,按确定的比例再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用数字1、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字母A 、B 、C ……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比例尺) (构件在图纸上的长度 ) (构件实际长度mm AB cm L AB L = μ 4.分析机构运动的确定性,计算机构运动的自由度。

五、思考题 1.一张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包括哪些内容? 2.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原动件的位置能否任意选择?是否会影响简图的正确性? 3.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对测绘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帮助? 六、实验报告

实验二 渐开线齿轮的范成原理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齿廓曲线的原理; 2.了解齿廓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及避免根切的方法; 3.了解刀具径向变位对齿轮的齿形和几何尺寸的影响。 二、 实验设备和工具 1.齿轮范成仪; 2.剪刀、绘图仪; 3.圆规、三角尺、两种颜色的铅笔或圆珠笔(自备)。 三、 实验原理 范成法是利用齿轮啮合时其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一种方法。加工时,其中一轮为刀具,另一轮为轮坯。他们之间保持固定的角速度比传动,好象一对真正的齿轮啮合传动一样,同时刀具还沿轮坯的轴向作切削运动,这样制得的齿轮齿廓就是刀具的刀刃在各个位置的包络线。为了能清楚地看到包络线的形成,我们用范成仪来模拟实现齿轮轮坯与刀具间的传动“切削”过程。 齿轮范成仪构造如图2——1所示,半圆盘2绕固定于机架上的轴心转动,在圆盘的周缘刻有凹槽,凹槽内嵌有两条钢丝3,钢丝绕在凹槽内,其中心线形成的圆相当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两条钢丝的一端固定在圆盘2上的B 、B ‘ 点,另一端固定在拖板4的A 、A ’ 点,拖板可水平方向移动,这与被加工齿轮相对齿条刀具的运动方向相同。 在拖板4上还装有带有刀具的小拖板5,转动螺钉7可以调节刀具中线至轮坯中心的距离。 齿轮范成仪中,已知基本参数为: 1. 齿条刀具:压力角0 20=α,模数mm m 25=, 齿顶高系数0.1* =a h ,径向间隙系数25.0* =C 2. 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直径mm d 200= 四、 实验步骤 1.根据已知基本参数分别计算被加工齿轮的基圆直径d b 、最小变位系数x min ,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齿顶圆直径d a1和d a2、齿根圆直径d f1和d f2,将上述六个圆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姓名:冯巧 学号 实验题目: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 1、系统简介: 每天对实验室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于已彻底损坏的作报废处理,同时详细记录有关信息。对于有严重问题(故障)的要即时修理,并记录修理日期、设备名、修理厂家、修理费用、责任人等。对于急需但又缺少的设备需以“申请表”的形式送交上级领导请求批准购买。新设备购入后立即对新设备登记(包括类别、设备名、型号、规格、单价、数量、购置日期、生产厂家、购买人等),同时更新申请表的内容。 2、技术要求及限定条件: 采用C#语言设计桌面应用程序,同时与数据库MySql进行交互。系统对硬件的要求低,不需要网络支持,在单机环境下也能运行,在局域网环境下也能使用。方案实施相对容易,成本低,工期短。 一: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分析 计算机硬件设备,数据库,实验室设备管理软件与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的操作人员组成,能够实现实验室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现代化的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需要满足实验室设备管理(包括对实验设备的报废、维修和新设备的购买)、实验室设备信息查询(包括按类别进行查询和按时间进行查询)、实验室设备信息统计报表(包括对已报废设备的统计、申请新设备购买的统计和现有设备的统计)。这些功能框图如下图所示: 2、经济可行性分析 依据用户的现实需求、技术现状、经济条件、工期以及其他局限性因素等等因素,考虑到工期的长短、技术的成熟可靠、操作方便等因素,本方案具备经济可行性。

3、系统可选择的开发方案 ①方案A用C#开发系统的特点是:开发工具与数据库集成一体,可视化,开发速度较快,但数据库能够管理的数据规模相对较小。系统对硬件的要求低,不需要网络支持,在单机环境下也能运行,在局域网环境下也能使用。方案的实施相对容易,成本低,工期短。 ②方案B:以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后台数据库,该前台操作与数据库分离,也能够实现多层应用系统。系统对硬件的要求居中,特别适合在网络环境下使用,操作方便。但系统得实现最复杂,成本最高,工期也较长。 二:软件需求分析 1.软件系统需求基本描述: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工作。实验室设备在信息化之前,在用户系统管理、设备维修管理、设备的增删改查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利于管理的地方,不适应现代的企业管理形势和资源的开发利用。 2.软件系统数据流图(由加工、数据流、文件、源点和终点四种元素组成): 1)顶层数据流图 2)二层流程图 3)总数据流图

统计学原理实验报告

统计学原理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Frank

实验一数据数量特征的描述 实验人:Frank 时间:2014.11.14 地点:经管学院中心实验室 实验内容:描述数据有关特征,如,中位数、众数、均值、方差、峰度等。 实验材料:某班级一次数学考试50名学生的成绩情况调查资料: 98 68 72 96 90 97 89 61 83 97 87 80 100 79 92 98 87 57 84 91 79 87 90 68 93 98 78 100 98 100 90 89 98 69 91 98 79 80 98 100 91 79 97 100 98 100 69 82 90 99 实验步骤:第一步:打开一个EXCEL工作表并在A列中输入变量数列数据,并排序。 在B单元列列中输入各组的分组上限,一般取“10”的倍数减1,下限则默认为“10” 的倍数。并且在第一个数值上方的单元格中键入有关的标志名称,以便在输出图表的分析结果中定义数据的名称。 第二步:从工具菜单中选择数据分析命令,弹出统计分析对话框,双击“描述统计”,显示对话框。在输入区域填入引用数据的范围,并给出输出区域。 第四步:单击确定,可得输出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二:制作统计图 实验人:frank 时间:2014.11.14 地点:经管学院中心实验室 实验内容:直方图、折线图、柱状图(条形图)、散点图、圆形图 直方图: 实验材料:来源于实验一 实验步骤:第一步:把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资料输入工作表。 第二步:在工具菜单中单击数据分析选项,从其对话框的分析工具列表中选择直方图,打开直方图对话框。 第三步:在输入区域输入$A$1:$A$50,在接收区域输入$F$2:$F$7。接收区域指的是分组标志所在的区域,假定我们把分组标志输入到F3:F7单元格,注意这里只能输入每一组的上限值,即60,70,80,90,100。 第四步:选择输出选项,可选择输入区域、新工作表组或新工作薄。我们在这里选择输入区域,可以直接选择一个区域,也可以直接输入一个单元格,这里我们推荐只输入一个单元格,因为我们往往事先并不知道具体的输出区域有多大。 第五步:选择图表输出。 第六步:用鼠标左键单击任一直条,然后右键单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取数据系列格式,弹出数据系列格式对话框。 在对话框中选择选项标签,把间距宽度改为0,按确定后即可得到直方图,如图所示:

机械原理实验三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实验报告 2015 ~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实验名称实验三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学院 班级 学号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评定成绩指导老师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教务处编

实验三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齿廓的基本原理,观察齿廓形成的过程; 2、了解渐开线齿廓产生根切现象、原因及避免根切的方法,建立变位齿轮概 念; 二、实验设备 1、齿轮范成仪; 2、范成齿廓的齿轮毛坯的图纸; 3、自备圆规、铅笔、三角板、橡皮擦及小刀等文具。 三、实验要求 1、每人绘制标准齿轮的齿廓图一张; 2、要求至少有两个以上完整的齿廓曲线; 四、原理及方法 范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啮合时,其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加工时,其中一轮为刀具,另一轮为毛坯,毛坯和刀具之间仍然保持固定速比的传动,它们的对滚运动如同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的运动,同时刀具还沿毛坯轴向作切削运动,这样加工所得到的齿轮的齿廓曲线就是刀具的刀刃在各个位置的包络线。若用渐开线作为刀具的齿廓曲线,则包络线亦必为渐开线。由于在实际加工时,看不到刀刃在各个位置形成包络线的过程,故通过齿轮范成仪来实现毛坯与刀具之间的形成过程。 为了保证毛坯与齿条刀具的固定速比的传动,也就要求毛坯的(即转动的齿轮圆盘)分度圆与齿条刀具的节线相切、齿条刀具的移动速度与毛坯分度圆的圆周速度相等。在齿条刀具上并标有范成标准齿轮时两条对“零”的刻度线。 切制标准齿轮时,应使齿条刀具的分度线(中线)与齿轮毛坯的分度圆相切,即齿条刀具准确对“零”刻度线,这就可以利用范成仪来加工一个标准齿轮的图形。

齿轮加工示意图 切制变位齿轮时,应使齿条刀具的分度线(中线)向前或向后平行移动一段距离xm(x为变位系数、m为加工齿轮时刀具的模数)。即齿条刀具的刀顶线与变位齿轮毛坯的齿根圆相切并留下铅笔所画的位置。这样可以加工一个变位齿轮的图形。 刀具的齿顶线若超出极限啮合点N1时齿廓的齿根部位产生了根切,齿根已切好的渐开线齿廓被切去一部分,这种现象就称为根切现象。为了避免根切现象,使齿条刀具的分度线(中线)向后(远离齿轮毛坯中心)平行移动一段距离xm,使刀具的齿顶线不超出极限啮合点N1就可以,作一个正变位齿轮的范成实验。取移距值要适宜,当移距值超过一定极限时,齿顶会变尖。(一般齿顶圆的齿厚应保证在0.25m~0.4m)。 齿轮不产生根切的最小变位系数的计算公式: x min=(z min -z)h a *∕z min .。 所以,只需将齿条刀具平行向齿轮毛坯齿顶部移动距离不小于x min m,这样加工出来的变位齿轮可避免根切现象。 五、实验步骤 1.根据已知的刀具基本参数a、m、h a *、C* 和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直径,计算出被加工的标准齿轮的齿数、基园、齿根圆及齿顶圆的直径。 2.拧下范成仪齿轮上的压板,将毛坯图纸的中心与范成仪的中心重合,然后将压板拧紧。 3.调节刀具的中线,使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相切(或调节刀具的齿顶线,使与毛坯的齿根圆相切),此时,刀具处在切制标准齿轮的位置上。

医院信息系统 详细分析实验报告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HIS信息系统详细分析报告(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 HIS信息系统详细分析 __ 专业班级:信息1401 姓名:谭玉龙 指导教师:崔东 设计周数: 设计成绩: 2016年12月8日

一、实验目的 1.详细分析个系统的详细内容,具体功能和相应流程图 二、具体内容 一、门诊管理系统 挂号系统 1、系统特点 ●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患者 排队挂号的等候时间 ●支持多种挂号方式(随时挂号、电话预约挂号、磁卡/IC 卡自动挂号、网上预约挂号) ●支持各种身份的患者挂号(自费、公费、合同单位、医保) ●患者初诊的门诊号自动保存,方便患者复诊时基本信息及 上次就诊信息的快速查询调用 ●支持患者选择医生 ●可以对所有就诊患者的地域来源进行统计分析,服务于医 院的经营决策 ●实时快速准确的工作量统计 2、功能简介 ●日常挂号业务 ●预约挂号业务 ●专家门诊时间安排及专家限号功能

●患者挂号、退号、修改、转科业务 ●各种数据维护功能 ●挂号工作人员财务交款 3、查询统计 ●门诊患者挂号明细查询 ●门诊挂号科室工作量统计 ●门诊挂号费用收入统计 ●全院门诊量分科室统计 ●全院门诊量分类别统计 ●医生(专家)挂号量统计 ●就诊患者区域来源分布统计分析 4、业务流程图 图一:挂号业务流程路

收费系统 1、系统特点 ●支持划价、收费于一体和划价、收费分开两种业务工作模 式 ●各种费用同一窗口录入(西药处方,中药处方,检查化验 单等),根据价表自动划价 ●支持套餐和协定处方录入 ●支持病人信息IC卡存储及读取 ●支持多种结算方式,结算比例,同时提供结算比例的自定 义功能 ●与门诊药房库存关联,实现实时无药报警 ●支持与医生工作站,医技科室工作站联网,实现医生处方 的接收和信息传递 ●支持门诊患者费用明细清单的打印 ●具有前屏显示功能,通过语音和屏幕显示患者应收,实收, 找零及问候语等信息 ●提供严密的发票管理功能 ●强大的统计报表功能 ●快捷方便的录入方式,全键盘操作,简单易学 2、功能简介 ●划价收费 ●退费功能(处方退费,红方退费,检查单退费),退费权

误差统计实验报告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二00九年十一月

实验一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点图法研究被加工零件尺寸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被加工零件 尺寸 2、在已调整好的机床上加工一批零件,鉴定该机床的工艺能力。 3、掌握绘制R x -点图的方法,能根据R x -点图分析工艺过程的稳定性,计算工序能力系数等。 二、实验使用的设备和工具 1、机床:斯来福临精密数控平面磨床K-P36 Compact 2、量具:螺旋测微仪、千分仪 三、实验内容 在数控磨床上加工一批零件,依次测量出其高度尺寸,然后绘制被加 工零件尺寸的R x -图,分析被加工零件尺寸的变化规律,从中找出误差的性质和原因,并计算机床的工艺能力系数、确定机床的工艺能力等级。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 在磨床上用磨削45HRC59~62工件一批,做出R x -控制图。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加工误差(或其他质量指标)进行分析,是进行过程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加工误差的统计特性,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作出R x -点图,据此对加工误差的性质、工序能力及工艺稳定性等进行识别和判断,进而对加工误差作出综合分析。详见教材相关章节。 1、 R x -图绘制: 1)确定样组容量,对样本进行分组 样组容量一般取m=2~10件,通常取4或5。 按样组容量和加工时间顺序,将样本划分成若干个样组。 2)计算各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 对于第i 个样组,其平均值和极差计算公式为: 1 1 n i i j m j x x == ∑,a x i n i i i 式中 i x ——第i 个样组的平均值;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齿轮传动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齿轮传动 机械原理实验 ——齿轮传动机构 groups, Wujiang County. In September, the chapter in the Tomb occupied formally established the village of KMT: Wu Jiang County Government (known as "guerrilla Government") and against self-defence groups. Begins to flow from jiaxing railway Lili, Tan Hills area. In November, the County Government is based on the tomb of Lu Xiyan, mine-and from the pier at Dang, under Jin bang. County Government operates three Civil Affairs, finance, education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齿轮的相关几何参数的定义及其意义。 2. 了解齿轮传动的构成,认识其组成原件。 3. 掌握齿轮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4. 掌握齿轮的相关几何参数的计算。 5. 训练动手能力,培养综合设计的能力。二( 实验仪器 序号名称数量备注 1 1 试验台机架 2 1 主动轴带轮 3 1 电机轴带轮 4 2 主轴

5 3 端盖 6 2 卡环 三( 实验原理 (一)齿轮参数 groups, Wujiang County. In September, the chapter in the Tomb occupied formally established the village of KMT: Wu Jiang County Government (known as "guerrilla Government") and against self-defence groups. Begins to flow from jiaxing railway Lili, Tan Hills area. In

统计学原理SPSS实验报告

实验一:用SPSS绘制统计图 实验目的:掌握基本的统计学理论,使用SPSS实现基本统计功能(绘制统计图) 对SPSS的理解:它是一款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同时也广泛应用于经济,金融,商业等各个领域,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图表分析,输出管理等。 实验算法:掌握SPSS的基本输入输出方法,并用SPSS绘制相应的统计图(例如:直方图,曲线图,散点图,饼形图等) 操作过程: 步骤1:启动SPSS。单击Windows 的[开始]按钮(如图1-1所示),在[程序]菜单项[SPSS for Windows]中找到[SPSS 13.0 for Windows]并单击,得到如图1-2所示选择数据源界面。 图1-1 启动SPSS

图1-2 选择数据源界面 步骤2 :打开一个空白的SPSS数据文件,如图1-3。启动SPSS 后,出现SPSS 主界面(数据编辑器)。同大多数Windows 程序一样,SPSS 是以菜单驱动的。多数功能通过从菜单中选择完成。

图1-3 空白的SPSS数据文件 步骤3:数据的输入。打开SPSS以后,直接进入变量视图窗口。SPSS的变量视图窗口分为data view和variable view两个。先在variable view中定义变量,然后在data view里面直接输入自定义数据。命名为mydata并保存在桌面。如图1-4所示。 图1-4 数据的输入 步骤4:调用Graphs菜单的Bar过程,绘制直条图。直条图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非连续性资料(该资料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的数量大小。选择的数据源见表1。 步骤5:数据准备。激活数据管理窗口,定义变量名:年龄标化发生率为RATE,冠心病临床型为DISEASE,血压状态为BP。RATE按原数据输入,DISEASE按冠状动脉机能不全=1、猝死=2、心绞痛=3、心肌梗塞=4输入,BP按正常=1、临界=2、异常=3输入。

概率统计实验报告

概率统计实验报告 班级16030 学号16030 姓名 2018 年1 月3 日

1、 问题概述和分析 (1) 实验内容说明: 题目12、(综合性实验)分析验证中心极限定理的基本结论: “大量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的和的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2) 本门课程与实验的相关内容 大数定理及中心极限定理; 二项分布。 (3) 实验目的 分析验证中心极限定理的基本结论。 2、实验设计总体思路 2.1、引论 在很多实际问题中,我们会常遇到这样的随机变量,它是由大量的相互独立的随机 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而其中每一个个别因素在总的影响中所起的作用是微小的,这种随机变量往往近似的服从正态分布。 2.2、 实验主题部分 2.2.1、实验设计思路 1、 理论分析 设随机变量X1,X2,......Xn ,......独立同分布,并且具有有限的数学期望和方差:E(Xi)=μ,D(Xi)=σ2(k=1,2....),则对任意x ,分布函数 满足 该定理说明,当n 很大时,随机变量 近似地服从标准正 态分布N(0,1)。因此,当n 很大时, 近似地服从正 态分布N(n μ,n σ2). 2、实现方法(写清具体实施步骤及其依据) (1) 产生服从二项分布),10(p b 的n 个随机数, 取2.0=p , 50=n , 计算n 个随 机数之和y 以及 ) 1(1010p np np y --; 依据:n 足够大,且该二项分布具有有限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2) 将(1)重复1000=m 组, 并用这m 组 ) 1(1010p np np y --的数据作频率直方图进 行观察. 依据:通过大量数据验证随机变量的分布,且符合极限中心定理。

统计学原理重要公式

一.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加权算术平均数: ∑∑= f xf x 或 ∑ ∑ = f f x x 加权调和平均数: ∑∑∑ ∑= = f xf x m m x 频数也称次数。在一组依大小顺序排列的测量值中,当按一定的组距将其分组时出现在各组内的 测量值的数目,即落在各类别(分组)中的数据个数。 再如在3.14159265358979324中,…9?出现的频数是3,出现的频率是3/18=16.7% 一般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总数的比为频率。 频数也称“次数”,对总数据按某种标准进行分组,统计出各个组内含个体的个数。而频率则每个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 在变量分配数列中,频数(频率)表明对应组标志值的作用程度。频数(频率)数值越大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反之,频数(频率)数值越小,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掷硬币实验:在10次掷硬币中,有4次正面朝上,我们说这10次试验中…正面朝上?的频数是4 例题:我们经常掷硬币,在掷了一百次后,硬币有40次正面朝上,那么,硬币反面朝上的频数为____. 解答,掷了硬币100次,40次朝上,则有100-40=60(次)反面朝上,所以硬币反面朝上的频数为60. 一.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加权算术平均数: ∑∑= f xf x 或 ∑ ∑ = f f x x x 代表算术平均数;∑是总和符合;f 为标志值出现的次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 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依据各个数据的重要性系数(即权重)进行相乘后再相加求和,就是加权和。加权和与所有权重之和的比等于加权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 各组(变量值 × 次数)之和 / 各组次数之和 = ∑xf / ∑f 加权调和平均数: ∑ ∑∑ ∑==f xf x m m x 加权算术平均数以各组单位数f 为权数,加权调和平均数以各组标志总量m 为权数但计算内容和结果都是相同的。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大全

机械原理实验项目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一)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测试常见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在传递运动与动力过程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及机械效率等,加深对常见机械传动性能的认识与理解。 (2) 通过测试由常见机械传动组成的不同传动系统的机械参数,掌握机械传动合理布置的基本要求。 (3) 通过实验认识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台的工作原理、提高计算机辅助实验能力。 二、实验设备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综合实验台。 三、实验内容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是一项基于基本传动单元自由组装、利用传感器获取相关信息、采用工控机控制实验对象的综合性实验。它可以测量用户自行组装的机械传动装置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与机械效率,具有数据采集与处理、输出结果数据与曲线等功能。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台的逻辑框图 变频 电机 ZJ 扭矩 传感器 ZJ 扭矩 传感器 工作载荷 扭矩测量卡 转速调节 机械传动装置 负载调节 工控机 扭矩测量卡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二) 慧鱼机器人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慧鱼机器人、机电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组装设计,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 2)利用“慧鱼模型”组装机器人模型,探索机器人各个功能的实现方法,进行机电一体化方面的训练。 二、实验设备 1)慧鱼创意组合模型包; 2)计算机一台; 3)可编程控制器、智能接口板; 4)控制软件。 三、实验内容 “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是工程技术型模型,能够实现对工程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等的模拟仿真。模型是由各种可以相互拼接的零件所组成,由于模型充分体现了各种结构、动力、控制的组成因素,并设计了相应的模块,因此,可以拼装成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模型,可以用于检验学生的机械结构和机械创新设计与控制的合理可行性。 慧鱼机器人实验二室 自动步行车 学生创新实验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 现代机械设计教研室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机构现场认识实验报告 一、平面连杆机构 1.根据机构中移动副数目的不同,平面四杆机构可分为、、三种类型。 2.根据连架杆是否能整周转动,平面铰链四杆机可分为、 、。 3.在平面四杆机构中,由主动件的转动转换为从动件的移动的机构有、。 二、凸轮机构 1.凸轮机构是由、、三个基本构件组成的高副机构。 2.凸轮机构按其从动件的基本形式可分为、、 。 3.凸轮机构按凸轮外形可分为、、 、。 4.凸轮机构按凸轮与从动件保持高副接触的方式可分为、。 三、齿轮机构 1.在平面齿轮机构中,传递两平行轴间回转运动的齿轮机构有、 、。 2.在平面齿轮机构中,由转动转换为移动的齿轮机构是。 3.在空间齿轮机构中,传递两相交轴间回转运动的齿轮机构有、 。 4.在空间齿轮机构中,传动两交错轴间回转运动的齿轮机构有、。 四、轮系 1.你所观察到的轮系的功用有哪些? 五、间歇运动机构 1.常用的间歇机构、、、。 2.能实现由连续转动转换为单向间歇回转的间歇机构有哪几类?

六、进行了这次机构现场认识实验后,你有何收获、体会和建议?

机构运动简图实验报告 一、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要求 1.用圆规和三角板,按选定的比例尺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在机构运动简图上,用箭头标示原动件,用阿拉伯数字依次标示各构件,用大写英文字母标示各运动副,并列表说明构件的运动学尺寸。 3.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二、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μ= 机构名称 l 机构运动简图运动学尺寸 原动件数目 机构自由度 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规律 μ= 机构名称 l 机构运动简图运动学尺寸 原动件数目 机构自由度 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规律

《统计学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 二、实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无论在国家宏观调控还是企业和个人的微观决策中,统计的作用日益重要。为此,教育部已将《统计学原理》列为财经类专业的十大核心课程之一。作为一门介绍数据处理技巧的方法论的应用科学,统计学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科学研究、经营决策等提供数据分析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因此,学生除了系统掌握统计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利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的方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之中,这也是开设统计实验教学的目的所在。 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使学生: 1.领会统计软件在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效率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经济社会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软件,如EVIEWS软件、SPSS软件、EXCEL软件等; 3.系统掌握EXCEL软件在数据整理、计算分析及统计推断中的应用。 三、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

四、实验内容、要求和所用设备 1.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 (1)EXCEL 在数据整理中的应用。在指导教师课堂讲解和演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利用FREQUENCY函数进行数据分组、利用图表向导进行图表生成等操作,课堂教学中由教师随机抽取学生上台操作,布置课后作业进行练习。 (2)EXCEL在数据分布特征描述指标计算分析中的应用。在指导教师课堂讲解和演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练掌握AVERAGE、 MODE、 MADIAN 、STDEV、SKEW、KURT等函数进行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计算和分析,据以说明数据的分布特征。课堂教学中由教师随机抽取学生上台操作,布置课后作业进行练习。 (3)EXCE在时间序列长期趋势预测中的应用。在指导教师课堂讲解和演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会利用INTERCEPT 和SLOPE、CORREL、FORECAST等函数进行相关系数计算、时间序列长期趋势测定和预测。课堂教学中由教师随机抽取学生上台操作,布置课后作业进行练习。 (4)EXCEL在指数计算分析中的应用。在指导教师课堂讲解和演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会利用INDEX等函数及单元格的计算功能进行统计指数的计算机统计指数的因素分析,为后续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及财务分析等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因素分析法奠定基础。课堂教学中由教师随机抽取学生上台操作,布置课后作业进行练习。 2.实验主要设备 实验只需微机及安装统计软件即可,实验地点为管理学院管理综合实验室或ERP实验室,以班级为单位上机操作。 五、实验课程考核(宋体小四黑) 统计学原理上机实验考核形式为考查,采取上机操作形式。考核内容主要是EXCEL软件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具体包括EXCEL软件在数据整理中的应用;EXCEL在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计算分析中的应用;EXCE在长期趋势和预测中的应用及EXCEL在指数计算分析中的应用。 成绩评定方法:本实验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上交实验结果综合计入统计学原理课程总体考核学生平时成绩,实验课程的考核成绩占到课程平时成绩的30%。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1.《统计学原理》(第三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李文新主编 2.《统计学基础》(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贾俊平主编 3.《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贾俊平编著 4. 商务统计学(第五版),戴维·M·莱文等著,2010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执笔人:李文新 经济管理学院(盖章) 2016年 6 月20 日

统计学原理实验指导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统计学原理实验指导书 经济学院编 二○○八年二月

统计学原理实验一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作图,以发现数据中的一些基本特征,为进一步分析提供思路。 二、实验性质 必修,基础层次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 计算机及EXCEL软件 四、实验内容 1.数据的预处理 2.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3.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五、实验学时 2学时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开机; 2.找到“统计学原理实验一数据”,打开EXCEL文件; 3.按要求完成上机作业,并把文件用自己学号命名保存供老师检查; 4.完成实验报告,注意要对每个习题的结论与统计学解释写在实验报告上。 七、上机作业 演示题:A、B两个班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数据见“统计学原理实验一”文件的“book3.演示”。 ①将两个班的考试成绩用一个公共的分组体系编制分布表;并计算出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 ②绘制复式条形图、环形图、雷达图; ③分析比较两个班考试成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比较两个班考试成绩分布的特点 3.01.某行业管理局所属40个企业2002年的产品销售收入数据(单位:

万元): 152 105 117 97 124 119 108 88 129 114 105 123 116 115 110 115 100 87 107 119 103 103 137 138 92 118 120 112 95 142 136 146 127 135 117 113 104 125 108 126 152 105

随机数的产生及统计特性分析-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标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随机数的产生及统计特性分析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吴子文学号:2902111011 指导教师:周宁 实验室名称:通信系统实验室 实验项目名称:随机数的产生及统计特性分析 实验学时:6(课外) 【实验目的】 随机数的产生与测量:分别产生正态分布、均匀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或感兴趣分布的随机数,测量它们的均值、方差、相关函数,分析其直方图、概率密度函数及分布函数。通过本实验进一步理解随机信号的一、二阶矩特性及概率特性。 编写MATLAB程序,产生服从N(m, sigma2)的正态分布随机数,完成以下工作: (1)、测量该序列的均值,方差,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测量其误差大小,改变序列长度观察结果变化; (2)、分析其直方图、概率密度函数及分布函数; (3)、计算其相关函数,检验是否满足Rx(0)=mu^2+sigma2,观察均值mu 为0和不为0时的图形变化; (4)、用变换法产生正态分布随机数,重新观察图形变化,与matlab函数产生的正态分布随机数的结果进行比较。 【实验原理】 1、产生服从N(m, sigma2)的正态分布随机数,在本实验中用matlab中的函数normrnd()产生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数。 (1)R = normrnd(mu,sigma) 产生服从均值为mu,标准差为sigma的随机数,mu和sigma可以为向量、矩阵、或多维数组。 (2)R = normrnd(mu,sigma,v) 产生服从均值为mu 标准差为sigma的随机数,v是一个行向量。如果v是一个1×2的向量,则R为一个1行2列的矩阵。

统计学原理实验报告3时间序列分析

统计学原理实验报告(3) 姓名:刘洋班级:物流1001 学号:20101563 日期:2011.12.06 试验内容对时间序列的分析: (1)使用“数据分析”工具中的移动平均、指数平滑分析数据资料,并进行预测;(2)使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计算季节指数。 目的要求 通过上机试验,可以熟练地使用Excel的“数据分析”工具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移动平均、指数平滑分析,拟合趋势线,计算季节指数等。 实验情况1. 三年平均移动标准误差五年平均移动标准误差 21261.66667 21999.66667 23369 1496.494 22559 24352.66667 1503.794 23012.2 25185.33333 1226.303 24129.8 26023 1164.395 25415.8 27491 1277.777 26307 2085.547 28220 1064.277 27040.4 1918.962 28468.66667 625.6536 27885.4 1870.264 28774.33333 448.8633 28460.4 1595.34 移动平均 20000 40000 123456789101112 数据点 值 实际值 预测值

020000 400001 3 579 11 数据点 值 实际值预测值 根据标准误差知,三年的标准误差小,因此,三年移动平均好 2.(1) 单位面积产量(公斤/公顷) 050010001500 20001980 19851990 199520002005 年份 公斤 单位面积产量(公斤/公顷) 该相关图为非线性相关图,产量与年份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2) 五年平均移动 标准误差 1293.6 1243.4 1221 1191.4 1164 89.33698 1167 96.11714 1170 96.26418 1174.2 106.037 1232 80.95708 1272.2 75.59852 1303.4 80.75325 1333.8 79.60236 1373.4 79.28152 1366 82.86712 1400.6 87.68913 1421.2 84.06307

统计学实验报告

重庆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统计学课程实验 开课实验室 DS1421 学院建管年级 2011级专业班财管02班学生姓名熊俸英学号 开课时间 2012 至 2013 学年第 2 学期 建设管理及房地产学院制

《统计学》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年月日

陈谦87769277 刘文55845182 周克66628579 程前75507288 徐非64859193 1)选中以上数据后,复制到excel表格中,点击工具栏中”数据”下“自动筛选”,点击统计学成绩栏分数等于“90”; 结果为: 2)继上一小题,点击“经济学成绩”下“前10个”,会出现对话框,把数字“10”改为“3”,点击确定;

结果为: 3)选中数据,前面留出两栏空白,并复制数据表头(选中数据第一排),到空白处第一排,在第二排各科成绩下面输入“>60”,如图:选中数据,点击“数据”—“高级筛选”,点击条件区 域(选中表格前2行),点击确定: 2.B 组题第5题 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个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 A.好;B .较好;C.一般;D.较差;E .差。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B C A C B E C B A B D A D B C C E D E B A D B A C B E C B A B A C C D A B D D A C D C E B B C D C C A A C A C C D C E D A E C C A C D A A E B A D E C A B C E B A D A B C B E D B C A B C D C B A B A D 要求编制品质数列,列出频率、频数,并选用适当的统计图如:圆形图、条形图等形象地显示资料整理的结果。(要求展现整理过程) 留出两栏空白,条件区域时输入筛选条件 为查询结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洪英刘文吉编 ________学院________专业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基础实验中心 2012年6月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实验二四杆机构类型变异与运动特性实验 1. 2.杆长条件: 最短杆长度_____+最长杆长度______ = ________(mm) 其它两杆长度之和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mm) 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____其它两杆的长度之和。 3.以最短杆相邻杆为机架时该机构为:__________机构, 最短杆作 _______动; 另一连架杆作_______动。 4.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比例尺μl=______m/mm)图中标明转动情况。 5.当该机构最短杆AB的位置角φ=_____度时,BC杆和CD杆的夹角β达到最小值βmin, 当角φ=_____度时,角β达到最大值βmax。。请在简图中以不同线条将两位置绘出。 6.请在简图中标出该机构极位夹角θ和CD杆的摆角ψ,并计算出该机构的行程速比系 数K=_____。 7.当以CD杆为主动时,该机构有无死点位置,如有请在简图中标明。并说明此时AB杆和 BC的状态为:_________

实验三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1. 齿条刀基本参数: m= α= ?a*= c*= 2. 被加工齿轮基本参数及计算数据: 3. 比较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注:以上项目只说明变化趋势,不要求具体数值。

实验四渐开线齿轮参数测定同组者: ________ __ 日期: __________ 1.直齿圆柱齿轮测量数据:

统计学原理重要公式

一.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加权算术平均数: ∑∑= f xf x 或 ∑ ∑= f f x x 加权调和平均数: ∑∑∑ ∑= =f xf x m m x 频数也称次数。在一组依大小顺序排列的测量值中,当按一定的组距将其分组时出现在各组内的测量值的数目,即落在各类别(分组)中的数据个数。 再如在3.14159265358979324中,…9?出现的频数是3,出现的频率是3/18=16.7% 一般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总数的比为频率。 频数也称“次数”,对总数据按某种标准进行分组,统计出各个组内含个体的个数。而频率则每个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 在变量分配数列中,频数(频率)表明对应组标志值的作用程度。频数(频率)数值越大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反之,频数(频率)数值越小,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掷硬币实验:在10次掷硬币中,有4次正面朝上,我们说这10次试验中…正面朝上?的频数是4 例题:我们经常掷硬币,在掷了一百次后,硬币有40次正面朝上,那么,硬币反面朝上的频数为____. 解答,掷了硬币100次,40次朝上,则有100-40=60(次)反面朝上,所以硬币反面朝上的频数为60. 一.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加权算术平均数: ∑∑= f xf x 或 ∑ ∑ = f f x x x 代表算术平均数;∑是总和符合;f 为标志值出现的次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依据各个数据的重要性系数(即权重)进行相乘后再相加求和,就是加权和。加权和与所有权重之和的比等于加权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 各组(变量值 × 次数)之和 / 各组次数之和 = ∑xf /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