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 段冠宇

合集下载

切实提高土地有效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

切实提高土地有效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

句空话 。因此 , 土地 管理部 门应通过信 息化手
段 , 3 “ (S I和 G S s R ,GS P )技术 ,加强 业务系 统 开发建 设 , 在土地变更调查 、 土地规划 年度
计划、 基本农田保 护 用地审批 土地评价 、 市 场 监测和 执法监察等方 面加强 自身基础能 力建 设 ,动态实时准确掌握土地利 用现状 、供地情 况、 土地 闲置 、 违法用地 、 土地利 用效率和效益 等 动态信 息 , 实土地参 与宏观调控 的数据基础和技术基 夯 础, 并将工作 常态化 , 从而切 实提高参 与宏观调控 能力和 有效性 。
直观的反映 ,实现在宏观层 面的 横 向到边 管理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 目标是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i j簪房地
房地 产开发 商累计 购置土地 面积 2 2 16 亿平方米 但 实际
仅开 发完成 1 6 2 9 亿平方 米 , 不足购置 面积 6 % 相当数 O 量 的土地被 囤积和倒卖 。 事实上 , 对供 出土地 的开发 周期
方 向和调控重点 , 土地管理部 门才能对症下药 , 通过有效 采取诸如控制土地供应总量 结构 、 速度 布局 、时序等 措施并协同其他部门的调控政策来实现对国民经济发展 的
宏观调 控 , 达到保 障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 。 只有这样土地管
理部门在经济运行 面临不稳定和不健 康因素需要进行宏观 调控 时方能方寸不乱 ,应对 自如 。
二 打通部 门业务壁垒 ,形成业务数据链条
当前管理中亟 需解决的问题是业务数据 的互通 , 仅 不 是主管部 门之间的信 息互通 问题 , 主管部 门内部 业务部 门 之 间的信息共享也是很 大的 问题 ,数据不共 享 、标准不 同 描述不~ 、业务前后脱 节 无法串联跟踪 。事实上 , 在整个业务过程 中,土地是载体 , 是不变化的 ,变化 的是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与成效分析[摘要]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我国特殊国情、特殊发展阶段的一种特殊选择。

通过对土地进行合理调控,可以弥补市场缺陷、调节经济运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本文从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背景出发,解读近年来土地政策的制定,进而分析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土地政策宏观调控用地结构[Abstract] Land policy in macroeconomic control is a special choice of China’s special conditions in the special stage of development. Reasonable control on the land can make up for market failure, regulate the economic operation, optimiz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From the background of land policy in macro-control,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land policy in recent years, and then analyzes its economic and social effects.[Key words] Land Policy Macro-control Space structure一、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背景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呈现出过热的趋势。

特别是近几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一些行业和地区出现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一度造成重要原材料、能源及交通运输供给全面趋紧。

同时,房地产市场投资增速过快,房价迅速上涨,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导致房价远远超出人们的承受能力。

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背景、作用及其措施

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背景、作用及其措施

[ 关键词 ] 土地宏观调控 ; 土地利 用规 划; 土地市场配置 [ 中图分类 号I 3 1 2 [ F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8 3 7 20 ) 1 0 1 5 10 —8 7 (0 6 0 —00 —0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是一种在 随着我 国制 造 业水 平 的提 高 和 出 口产 品的增
恰恰是 以资源的高 消耗 为代价 。2 0 0 3年 , 国实现 我 的 G P约 占世界 G P的 4 但为此消耗 的各类 国 D D %,
市场这只“ 不见 的手” 还有很 多来 自官 方 的看不 看 ,
见的手 。近年来 , 为片面追 求经济指标 也好 , 自内 发 心 的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好 , 人政绩 也好 , 图个 或
高水平 , 远远超 出韩 国和泰 国在亚 洲金 融危 机前 的
近年 来 , 中央 不仅 提 出要实 施稳 健的 财政政 策 和稳 健的货币政 策 , 而且还 首次 提 出要将 土地作 为 调控 手段纳入 国家宏观调控 体系。这一重大 政策措 施 的出台其原因是什么 , 有何理论依 据 , 其具 体运作
功能 , 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具 有调 节财政政 策、 币政策 以及优化 产业结构等 多项作用。而土地 参与调控 的 使 货
主要 手段 在 于科 学地制定和 实施土地利 用规划 , 在地租和税 收理论指导 下通 过市场 配置 土地资源 , 以及 深化 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 确保 土地供应政策在各级政府真正落 实, 等等 。
本 的手段。
加 , 由于我 国城镇 建 设、 也 汽车 、 地产 业等 的超 常 房 发展 , 导致钢材 、 水泥 、 电解 铝 等基 础产 品的 过 旺需 求, 刺激 了价格的 台阶式上扬 , 也为这些 企业带来 空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机制分析——基于主体功能区调控视角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机制分析——基于主体功能区调控视角



引 言
二 、土地政 策参与 宏观调控研 究 的简 要
述 评
国内外许 多学 者都 对土地 政策 与房地 产 的关 系
进 行 了研 究 。P o l 对 美 国华 盛顿
随着 福利 分 房 制度 的终止 , 房地 产 业 开始 蓬 勃 发 展 起来 。近 年来 , 房 地 产业 已成 为许 多 城 市 的支 柱 产业 。然 而 , 随着经 济 的快速 发展 , 房地 产市 场渐 渐 出现 了房 价上 涨 过 快 , 空置 率 过 高等 严 重影 响其
结构方面分析其 与土地价格 的关系, 可深化研 究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的机制及 其对房地产价格产生的影 响。 关键词 : 土地政策 ; 房地产价格 ; 主体功能 区
中图分类号: 1 7 0 6 2 . 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3 8 9 0 ( 2 0 1 3 ) 0 3 ~ 0 0 2 2 — 0 3
香 港地 区 的房 地产 价格 与土地 价格 关 系进 行 了实证 检验, 结 果证 明房价 与地 价之 间不存 在 因果关 系 。 而 我 国学 者 对于 该 问题 的研 究 基 本持 两 种 观点 : 一种 认为, 土地价格 很 大程度 上决定 了房地产 价格 ; 另一
竟产生怎样的影响 ,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 东北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 院 , 辽宁 大连 1 1 6 0 2 5 )
摘要 : 我国住房 商品化已有 三十多年 的时间, 房地产业渐渐从 稳定 发展 走 向了发展过 热的阶段。为此, 国家 出台了
大量 的土地政 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从土地供应政策 的三个 角度 即土地供应量 、 土地供 应方 式和土地供应

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政策与手段分析

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政策与手段分析

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政策与手段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土地参与宏观宏观调控的背景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在经济发达国家,例如韩国、日本和美国的克林顿任职期间都将此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特别在经济处于高涨时期,土地政策辅于货币、财政等手段来稳定经济发展能够发挥很大作用。

但在我国,利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功能以前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或重视。

这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原前国土资源管理体制难于适应宏观调控的的需要,土地政策本身在调控能力上存在着弱质性,另一方面则可能是由于货币、财政手段等惯用的调控手段在完全具有调控经济的能力,勿需土地参与。

但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宏观经济进入了由复苏趋向繁荣的过渡阶段,如何防止国民经济大起大落,保障国民经济稳定运行,随着新一届政府对宏观调控日益重视,土地政策作为一种调控手段参与宏观调控也日益被提到重要日程。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年的国民经济增长要控制在7%。

从一季度的分析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一些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并由此造成主要原材料、能源、运输等“瓶颈”约束加剧和价格上涨压力加大等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热点问题。

特别是关系人们生活的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带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预计在今年的二、三季度的价格居民消费上涨将可能接近5%,达到适度通胀可容忍度的最高值。

而从惯用的调控手段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目前在面临转型,在反经济周期调控中将不在担纲主力,货币政策通过取预调和微调办法合理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增幅的手段作用约束明显增强,特别是对于缺乏价格弹性的粮食,货币与财政手段本身的调控作用就很有限。

因此,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就必然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功能职责逐渐明确。

对科学发展新机制中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认识

对科学发展新机制中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认识

对科学发展新机制中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认识摘要:本文分别从对科学发展新机制中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原则、内容和目标进行分析,简要阐述了笔者对科学发展新机制中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认识。

关键词:科学发展新机制;土地管理;宏观调控;认识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4-0073-01科学发展观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观念,构建新形势下的土地管理宏观调控体系和科学发展新机制。

土地管理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部分,毫无疑问也会受到科学发展观的启发和指引。

一、对科学发展新机制中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原则的认识土地宏观调控是政府以土地作为手段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和措施的综合。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同样也使得我们对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原则有了全新理解和认识。

土地管理是宏观调控的一部分,因而,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也必须以宏观调控的原则为指导。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土地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要素。

然而,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因而,无论是土地作为一种资源配置还是作为一种权利配置,必然要求公平分配。

公平配置原则也就必然成为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原则之一。

如在宏观上,必须考虑土地在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公平。

而在农用地内部,则要依据农村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土地的要求考虑如何实现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之间的合理、公平配置。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的发展观。

土地资源是一种有限的重要资源,土地资源需求的增长性与土地资源供给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历来是土地利用的核心问题。

因而,公平配置后的高效利用成为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另一重大课题。

所以,高效利用原则也将是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原则之一。

再次,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人类社会生生不息,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不仅要强调当代人之间的分配公平,更要重视代际之间的机会公平;不仅要重视当代人之间的数量分配的公平,更要重视代际之间在土地利用条件和环境之间的公平。

对国土资源部门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探索

对国土资源部门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探索
要的控制。 三、 实 施 土 地 用 途 管 制 调 控 调整地价 , 科 学 控 制 地 价 水 平 。 土 地 出 让 价 格 要 最 大 限度 地 通 过 市 场 竞 争来 形 成 。通 过 价 格 机 制 调 节 土地 供 需 , 进 而 达 到 引导 投
土地用途管制 ,是一些 国家广泛采用 的土地利用管理制度 。 资、 调控经济运行的 目的 。 通过对土地利用 加 以管理 , 有效监 控土地数量 、 质量 和产权 的变 动趋势 。尤其是对农用地转用管制 , 是 以规划为基础对重 大用 地 七、 实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调控 坚持“ 在 保护 中开发 , 在开发 中保护” , “ 开发与 节约并举 , 把
要的经济社会宏观调控手段 , 对经济运行 、 经济结构 、 经 济布局有 建设以及浪费资源 、 破坏环境 、 效益低 下的限制性产业 , 在 土地供 着重要 的调控作用。笔者认 为 , 国土资源部 门在参 与宏 观调控的 应 上 要 严 格控 制 。 具体内容和手段上应从 7个方面人 手。
目前 , 一些地方出现的低水平盲 目投资 , 重复建设 等问题 , 难 政主管部 门实施 统一规划 、 统一征用 、 统一开 发 、 统 一出让 、 统一 以使公共 资源得 到有效保护利用 , 客观上要求加强土地利用规划 管理 , 通过适度控制土地 一级 市场投放量 , 引导 和调控用地需求 ;
二、 实 施 土 地供 应计 划 调 控 五、 实 施 开 发 整 理投 资调 控
要调整投资方 向, 重点 向农垦 、 森工( 林场) 、 小流域治理和矿 山废弃地复垦等方面倾斜 ,加强现有基本农 田的基础 设施建设 ,
土地供 应计划是最基 本的和经 常性使用 的宏观调控 政策工 积极支持农业部 门建设 田渠林路 综合配套 , 节水灌溉 等高产稳产 具, 根据宏 观经济形势 的变化和宏观 经济政策的要求 , 适 时适度 农 田, 提高土地 的产 出率 , 为农业 结构调整 、 粮食基地建设 和基础

对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研究

对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研究
要根据经济形势,从严从紧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总量、结构和节奏。同时,还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的实施管理。国务院31号文件改革了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明确将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考核的依据。
2.3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手段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
2.4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充分发挥“统领”作用
目前,我国依然处于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市场机制自身还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仅仅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很难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因此客观上要求中央必须加强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我国《土地管理法》已经明确规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及其严肃性,根据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城乡土地利用布局、功能分区和控制不同用地类型的数量,从而达到从宏观上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布局、调控土地供应总量和结构以及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今后,要更加突出各级土地利用规划参与区域宏观调控的作用,继续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坚持以供给引导需求的原则,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统领”作用;同时,严格执行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运用新一轮规划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严禁修改调整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对于确实需要修改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务必要从严审查、从严监督管理,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
关键词:土地管理;宏观调控
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发展,使我国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社会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此情况下,我国的土地资源逐渐成为供应不足的稀缺资源,面临着环境日益恶化的危机,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基于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以理论指导实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段冠宇
发表时间:2019-06-21T16:10:16.150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06期作者:段冠宇[导读] 在今后土地管理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更好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东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74500 【摘要】: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国民经注快速增长同时,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始终正视的课题。

是我国宏观调控中的新特点、新任务、新选择,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需要在今后土地管理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更好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作
用,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关键词】:土地管理;宏观调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经济运行方式。

它要求土地管理必需与宏观调控相协调,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在地位和作用上得到显化,土地管理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日程。

在近年来宏观调控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土地管理成为我国宏观调控中新的政策工具。

如何认识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如何发挥土地调控的作用,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1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目标、原则
第一,要依据中国土地国情作出自觉选择。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发生的,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地矛盾日趋尖锐。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土地资源既承载着保证粮食安全的功能,同时又承担着保障工业化,城市化顺利推进的任务。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力越来越强劲。

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的供应能力直接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规模、结构和速度。

从我国耕地资源来看,2005年年底全国耕地面积已经从1998年的19.45亿亩减少到18.31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10年前的1.59亩减少到目前的1.40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

这就是中国土地的特殊国情。

第二,应该遵循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规则。

在发达的、健全的、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里,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经济增长率、充分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宏观调控应该遵循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规则。

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一方面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另一方面我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现代金融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政府主导型的模式,完全依靠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作法,难以完成现阶段宏观调控的任务,难以实现现阶段宏观调控的目标。

因此,在完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调控功能的同时,积极运用产业政策、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也就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经济调控的客观要求。

第三.通过主动调节土地供应总量、安排不同土地用途来有效引导投资和消费的方向和强度,实现经济运行调控目标。

我国的土地制度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提供了可能。

我国宪法规定城市土地国家所有,我国的《土地管理法》、氍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确定了土地用途管制、农用地转用、建设用地统一供应等法律制度。

这就使政府对土地供应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可以通过主动调节土地供应总量、安排不同土地用途来有效引导投资和消费的方向和强度。

运用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必须准确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形势,根据产业发展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要求,选择土地管理的方向,确定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重点。

近年来,按照中央的要求,准确把握了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重点,即:既满足对投资需求的引导,又与货币政策一起对投资需求进行调控。

既满足产业用地需求,又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既发挥区位优势,又促进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同时,积极配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严把土地闸门,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

2 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重点要遏制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

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导致了地区之间恶性竞争和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也造成了影响金融安垒、社会安定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

因此,必须把遏制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作为当前土地调控的重点。

第二,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关键要从严从紧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度。

要根据经济形势,从严从紧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总量、结构和节奏。

同时,还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的实施管理。

国务院31号文件改革了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明确将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考核的依据。

第三,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手段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

经济手段,核心是要提高建设用地的取得和保有成本。

如在土地成本中加大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比重、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缴纳标准等。

法律手段,重点是严格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严肃惩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等。

行政手段,关键是完善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

技术手段,重点是强化土地管理的调查统计等基础工作。

这些手段综合运用,不仅可以发挥土地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而且有利于促进各地招商引资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产业的梯度转移,有利于促进以工补农、以城促乡、城乡统筹的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土地管理与宏观调控进入T-个新的阶段,把握和运用好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政策及市场的需求都影响着土地经济中土地管理、土地利用、土地分配等问题。

所以运用好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是我国宏观调控中的新特点、新任务、新选择,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和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在今后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控体系,更好地发挥土地管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