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社会史读后感

中国古代社会史读后感

中国古代社会史读后感在阅读中国古代社会史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辉煌与复杂。

这部作品详实而深入地描绘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兴衰变迁,使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轨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首先,中国古代社会史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先秦时期的大门。

作品中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期的国家形态、政治制度以及社会结构。

我更加了解到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的兴起,如孔子、老子等众多思想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与交锋。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引用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风貌。

而对于秦汉时期,作者通过对汉朝的详尽描述,使我对汉文化的繁荣与辉煌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时期,而在中国古代社会史中,作者详细解析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

通过对汉朝治理能力的赞赏和对农耕文化的丰富描绘,使我对当时社会的繁荣与进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中国古代社会史还详细涵盖了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社会历史。

这些时期的社会发展和政治变迁,都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的开放与繁荣、宋朝的科技进步、元朝的多元文化、明朝的海外探险、清朝的政治风云,每个时期都有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价值。

作者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细致考证,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些时期的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

阅读中国古代社会史,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宽广。

每个时期都有它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每个朝代的兴衰更是历史的缩影。

通过对这些历史的回顾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今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教训与智慧。

总之,中国古代社会史是一部极富价值的历史巨著。

通过对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全面展示,使读者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辉煌与复杂。

这让我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社会与时代。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始终保持对历史的敏感与理解,在不断总结过往的经验基础上,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古代社会史名词解释(全)

中国古代社会史名词解释(全)

中国古代社会史名词解释(全)
1. 丝绸之路
古代连接中国和地中海地区的一条贸易路线,主要是汉代为了
推广丝绸贸易而开辟的,后来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西方经济文
化交流的通道。

2. 科举制度
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有才能、能管理、有抱负为公家服务的人才。

3. 士人
中国古代有学问、识字和义务向国家服务的群体,是中国封建
社会的知识分子。

4. 公元纪年法
以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的历法为基础,主要是用于纪年和大事的日期记载。

5. 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朝始皇帝通过战争征服了中国的六个国家,标志着第一个统一的朝代的建立。

6. 乡试会试殿试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考试科目,依次为乡试、会试和殿试。

通过后,可任职于政府或地方官署。

7. 文工团
中国军队的专业文艺队伍,主要负责为军队和地方政府的文艺活动提供文艺节目。

8. 大书法家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画风大气磅礴,融汇了书法之
美和绘画之美。

9. 入仕
指通过科举考试而成为官员,或者在家族关系和老师朋友的关
系下,获得了官职的人。

10. 土地经营制度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一种,即地主以其拥有的土地为农民提供
种植工具、播种贷款和劳动力,按一定比例从农民收取出产的制度。

中国古代史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史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史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夏朝,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和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制度体系。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被认为是传说中的黄帝的后裔。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阶段。

夏朝的政权机构逐渐形成,社会生产力得到了一定发展,同时也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夏朝后期,商朝取代了夏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

商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铜器的使用普及,商朝的国家制度逐渐完善。

同时,商朝也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产生时期,甲骨文的出现为后来的文字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取代了商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时期的周天子统治全国,东周时期周天子的权力逐渐削弱,诸侯国的势力逐渐壮大。

周朝的衰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动荡的时期,各个诸侯国争霸,国内外战争频繁。

这个时期的思想家和学派众多,出现了诸子百家的兴起,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同时,冶铁技术的发展为农业和战争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朝代。

秦朝的统一和改革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等制度的实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秦朝的统一并没有持续太久,公元前206年,汉朝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朝代。

汉朝时期,农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汉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科技和文化繁荣的时期,出现了众多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汉朝的衰落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局面。

三国时期的战争频繁,但也出现了一些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刘备、关羽、张飞等。

公元280年,晋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三国时期。

(完整版)古代社会史

(完整版)古代社会史
首兼政府首脑。 (2)第二等贵族。
宗室贵族 异姓贵族 孔府贵族
• (3)第三等官僚。特权明显,队伍庞大,有 不少来自于平民。
• (4)第四等绅士 。绅衿是中古弟子员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等级。无赋役负担,是国家控 制基层社会的帮手。
(5)第五等平民。有读书出仕的权利。主要 有平民地主、自耕农、平民佃户、平民佣 工、商人、手工业者、军户、灶户、僧户、 道户、医户、阴阳户等。(平民有地位上 升的趋势)
(二)社会史定义
1. 关于社会史概念的诸种观点 (1)社会史是史学专门史说、史学分支学科 说。 (2)社会史是历史社会学与社会历史学联姻 产生的历史学新学科。 (3)总体史说。 (4)社会史是研究方法说。 (5)范式说。
所谓‘范式”,是借用托马斯·库恩创造的一 个著名概念,即某一科学群体在一定时期 内基本认同并在研究中加以遵循的学术基 础和原则体系。它包括(相对而言)共同的科 学理论和方法论、共同的对事物的看法和 共同的世界观。
• 父家长仍然控制着家庭,对家产有支配权 。 • 家庭中的妻妾、嫡庶制严格。
• 3.社会组织 • (1)佛教 • (2)道教 • (3)其他宗教:火袄教,景教,摩尼教,伊
斯兰教。
• (4)救济团体
•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后期宋元明清 (鸦片战争前)的社会结构
1.等级结构 (1)第一等皇帝。皇权继续加强,成为国家元
3.家庭:包括家庭结构与类型;家庭经济; 家庭教育;家庭功能;家庭构成与人伦关 系、人际关系;家庭与婚姻;家庭与社会; 家政与家风;住宅与家庭陈设;财产继承; 家庭观念及其影响。
4.婚姻:包括婚配原则与媒介;恋爱婚姻 与包办婚姻;婚姻形态;婚姻与家庭、家 族;婚姻、女性与妇女在家庭的地位;妻 妾制度;夫妻生活;生育;离异与卖妻; 再婚与守节;旌表贞节。

中国史分期

中国史分期

中国史分期中国古代史朝代断限一、按社会形态划分: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1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二、按朝代划分1、先秦时期(原始社会、三代、春秋战国):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夏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分为两个阶段: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莽新时期 8——23年东汉时期 25——220年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三国 220——280年西晋 265——316年东晋 317——420年南朝 420——589年北朝 439——581年4、隋唐时期:581年——997年隋 581——618年唐 618——907年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97——1368年五代:907—960年辽:916—1125年西夏 1038—1125 金:1115—1234年宋北宋 960——1127年南宋 1127——1279年元 1271——1368年6、明清时期:1368——1912年明 1368——1644年清 1644——1912年(1840年——1911年称为晚清时期,属于近代)中国近代史分期(1840——1949)1、1840——1919年: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领导)2、1919——1949年: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领导)其中(1)1840——1911年称为晚清时期(2)1912——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近代后期可划分以下几个时期:(1)1924.1——1927.7: 国民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1927.7——1937.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3)1937.7——1945.8:抗日战争时期(4)1946.6——1949.10: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现代史分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简称“国史”)1、1949.10——1956年: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新民主义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其中1949.10——1952年: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2、1956——1966.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3、1966.5——1976.10:“文化大革命”时期4、1978.12——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概要顺口溜

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概要顺口溜

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概要顺口溜原始公社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奴隶社会夏为头①,周朝传位八百秋②。

为求治国百家争,华夏文明瓜豆种③。

东周弱小偏一偶,战国七霸有先后④;齐楚燕韩赵魏秦,秦扫六合中原定。

开创封建新纪元,统一全国始皇称⑤。

陈胜吴广农民军⑥,秦传二代暴亡终⑦。

楚汉相争汉成真⑧,社会发展汉先秦⑨。

汉末战乱起刀兵,三国列足中国鼎⑩;民族迁徙乱为因,江南开发南宋终⑾。

曹魏一统终纷乱,司马夺权建西晋⑿。

“八王之乱”东晋兴⒀,从此中国南北称⒁。

隋兵一起灭陈国,统一中原大一统,隋唐社会大改变,科举制度选贤臣。

封建社会盛在唐,“安史之乱”种纷争,唐末割镇起乱兵,五代十国再次分⒂。

“黄袍加身”北宋建⒃,平定中原建一统。

杯酒释兵种弱因,文臣领兵国力损⒄。

传位数代又列分,西夏南宋与后金⒅。

蒙古草原起雄兵,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中国达帝国,地跨大陆亚非欧,国土广大列雄兵,孙辈不孝国三分⒆,残暴统治种祸根,徐州起兵明朝兴。

南京定都改北平,北京传位十三人⒇。

农民战争李自成,北京称帝仅数月,清军入关多尔衮,顺治称帝渐一统○21。

闭关锁国弱因种,后期暗弱列强侵。

一八四零烽烟起,中华近代开新踪,一九一一清帝退,中华封建始告终○22。

中山挺身为革命,北伐战争乱汹汹。

注释:①指奴隶社会从夏朝开始;②指从西周到东周最后一个诸侯国被秦灭亡,共传位大约八百余年;③指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建言立论,初步形成中国文化,他成为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开始。

④指东周时从烽火台褒姒戏诸侯后,东周失势,从自暗小,以致诸侯逐渐强大,先后有七个诸侯称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⑤是说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称帝,开始了我国的封建社会。

⑥指秦末大泽乡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⑦秦朝仅相传了两代就灭亡了。

⑧指秦末农民战争中,楚汉通过相争,汉朝建立。

⑨是说我国社会经济、人口大发展,促进文化大发展,这一时期比较快,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社会逐渐向文明开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很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文明。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简介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万里长城、大运河、明清故宫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种出土文物,无不反映出大胆、高超的生产技术;同时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产生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创造出无比博大、深厚的业绩;而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在内的无数科技成就,更使全人类受益非浅。

原始社会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使用天然火,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原始人群是早期的人类社会。

到一万七千年前,山顶洞人按血统关系组成比较固定的集团,依靠集体力量向大自然作斗争,开始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

他们采取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骨器,并学会制造骨针,把兽皮缝成衣服,还懂得人工取火,劳动技能比前人有了进步。

到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开始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

农耕和畜牧是当时主要的生产事业,人们学会了种植粟和水稻,并饲养了大量的猪、狗、牛、羊等牲畜;同时,打猎和捕鱼也还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生活方面,人们学会了建造房屋,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同时产生了简单的记事刻画符号。

这种符号是原始文字的萌芽。

在社会组织方面,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氏族成员以母亲的血统来确定亲属关系。

在氏族公社内,土地、房屋和牲畜归大家公有,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过着平等的生活。

到距今四、五千年前,由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男子的作用不断加强,逐渐代替了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支配地位。

这时,人们以父亲的血统来确定亲属关系,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况。

生产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氏族公社内开始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差异。

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贫富分化的加剧,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对立阶级形成,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原始社会基本特征为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集体劳作和生活,共同享用得来的生活资料。

中国的古代历史社会与阶级

中国的古代历史社会与阶级

中国的古代历史社会与阶级中国古代历史社会与阶级中国的古代历史社会是一个丰富多样的社会体系,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阶级。

这些阶级的形成和演变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奴隶社会中国的奴隶社会起源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持续了近2000年,共涵盖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时期。

在这一社会形态下,主要存在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

奴隶主是当时社会的统治者,拥有土地和奴隶,通过统治和剥削奴隶实现自己的利益。

奴隶则失去自由,成为奴隶主的财产,被用于农耕、建筑和其他生产劳动。

二、封建社会随着奴隶社会的衰落,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起源于西周晚期,一直延续至19世纪的清朝灭亡。

在封建社会中,主要存在地主、农民和士人等阶级。

地主是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他们通过占有土地和剥削农民实现自己的利益。

农民则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力,他们以农耕为生,为地主提供租赁土地的劳动力。

士人则拥有较高的地位和特权,他们在政治、文化等领域有着较大的权力。

三、资本主义社会中国的资本主义社会是近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社会形态。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逐渐接触和融入了西方的资本主义体系,同时也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

在这一社会形态下,主要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阶级。

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他们通过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实现自己的利益。

无产阶级则是被剥削的阶级,他们失去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成为资本家的雇佣工人。

四、社会主义社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主要存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等阶级。

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阶级,他们通过集体所有制和劳动实现自己的利益。

农民阶级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重要阶级,他们通过合作化农业和土地承包经营实现自己的利益。

总结:中国的古代历史社会与阶级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独特面貌。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的社会形态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宗教:包括合法宗教及其类别;非法宗 教及其类别;宗教内部组织与信徒构成; 宗教仪式与观念;教规;宗教与政治;宗 教与社会;宗教与文化。 6.人口社会:包括人口的社会构成;人口 的社会需求、就业,社会保障与慈善机构; 人群的疾病与医疗;育儿;溺婴;老龄社 会;两性关系;丧葬;社会人口观念。
7. 社区:包括社区的形成;社区群体;社区生活 方式;社区文化;社区社会风貌;社区民俗。 8.节日生活:包括节日的种类;节日的形式与用 品;节日与信仰;节日与娱乐;节日与庙会;节 日与社交。 9.娱乐生活:包括娱乐的种类与方式;娱乐中的 人群关系;休闲方式;非正当的娱乐;娱乐中的 习俗与观念。 10.民族;包括民族种类与构成;民族间的“等级” 关系;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差异、排斥与交融; 民族通婚;统治民族与被统治民族;汉族气节与 华夷之辨。
2.社会史研究对象、范围之假说 哈罗德〃珀金在《社会史》一文中写道:历史 学家“应当试图把生活看成一个具有结构、功能 和环境的、具有自我延续、自我反映能力的社会, 要考虑其地理环境和宇宙空间环境,它必须包括 国家的自然史,从生态学、解剖学、心理学、病 理学角度对它进行研究,由于国家不仅仅存在于 物质层面,还必须从心理学角度对它进行研究: 研究它对自身的认识、它的目标、规范及理想”。
• 3.周代社会结构的特点 • 第一个特点是等级结构和宗族结构层 次比较明显; • 第二个特点是宗统与君统的统一; • 第三个特点是贵族分权制; • 第四个特点是社会等级、宗族等级的 变动,尚未形成稳定格局,是中央集 权制下的一种过渡阶段。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前期及唐 间的社会结构
• 1.社会等级结构 • 第一等级为皇帝。皇帝的统治直达行政基 层的州县,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 第二等级是宗室贵族。宗室被封为王、侯, 拥有采邑,成为贵族。汉唐间的宗人政策 历经三变,由政治上的强烈依靠,变为有 所节制,到令宗人退出政治舞台,而名分 上的尊崇、经济上的优待则是始终一贯的。
• 手工业者也含有两种身份的人,一是独立 手工业者,为平民,另一为“百工”隶属 于王室、公室和各级贵族,受主家控制, 是半工奴。 • 作为独自经商的人,应当是平民。 • 皂、舆 ,是武官统领下的无爵位的卫士, 有自由身份; • 隶、僚是罪人,是半奴隶 。仆,是被杀戮 的罪人家属,成为奴隶。台,是罪人被罚 为奴隶的,其逃亡后又被抓获,成为陪台。
杜正胜在《什么是新社会史》一文中,以生 活礼俗史作为重心,拟定了一个研究提纲, 分为12个部分:(1)生态资源:山林(含野生 动物)、川泽海滨(水产动植物)、平地田野 (农)、草原谷地 (牧)、矿产;(2)产业经营: 农、渔牧、工商 业;(3)日用生活: 饮食、衣着、建筑、行旅;(4)亲族人伦: 血亲构成与伦理、姻亲构成与伦理、谱牒、 门风、家族经济、祖先崇拜;(5)身份角色: 亲族、婚姻、妇女、非齐民人口;(6)社群 聚落:聚落形态、社群之构成、社群公共 事务、慈善救助;(7)生活方式(品味):产业 经营与生活方式、作息时间、官吏、士大 夫、僧道隐逸; (8)艺文娱乐;品目、地点、
• (6)第六等半贱民半奴隶 • 佃仆、雇工人,辽代的二税户,金代的监户、正 户,元代的怯怜口、投下工匠、投下打捕鹰房户、 投下斡脱户、投下种田户、矿冶户、采珠户、葡 萄户等。 • (7)第七等贱民奴隶 • 辽代的宫户(著帐户)、部曲,金、元的驱、驱口、 驱户、宫户、典当奴隶,明清时期的义男、义女、 皂隶、乐户、山陕乐户、旦户、九性渔户、丐户 (堕民、非乞丐)、投充人、世仆、伴当、仆户等。 • 贱民不得读书出仕、捐纳为职员、充任里甲长等, 法律上不能与良人平等。
•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后期宋元明清 (鸦片战争前)的社会结构 1.等级结构 (1)第一等皇帝。皇权继续加强,成为国家元 首兼政府首脑。 (2)第二等贵族。 宗室贵族 异姓贵族 孔府贵族
• (3)第三等官僚。特权明显,队伍庞大,有 不少来自于平民。 • (4)第四等绅士 。绅衿是中古弟子员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等级。无赋役负担,是国家控 制基层社会的帮手。 (5)第五等平民。有读书出仕的权利。主要 有平民地主、自耕农、平民佃户、平民佣 工、商人、手工业者、军户、灶户、僧户、 道户、医户、阴阳户等。(平民有地位上 升的趋势)
第二篇 中国社会史的 基本问题
• • • •
一、周秦至明清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 (一)周代分封制、宗法制下的社会结构 1.等级结构 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 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日:“普 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 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 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 牛有牧,以待百事。《春秋左传〃昭公七年》
• 周天子分封诸侯,是名义上全国土地、臣 民的主人。他有大量的直属领地——王畿 , 有祭祀王室宗庙的权利,是姬姓大宗主, 以君统、宗统合一的双重身份巩固对同姓 诸侯的统治权。 • 异姓功臣诸侯、原殷王室诸侯、古老显赫 氏族诸侯、后进氏族诸侯,这五种类型的 诸侯共同构成诸侯贵族。诸侯对周天子有 纳贡的义务,但天子不能干项诸侯领地内 的事务,基本上是独立王国。
• 诸侯给余子分领地,使他们成为卿、大夫,拥有 “采邑”。卿、大夫封余子为士,给他们“禄 田”、“食田”。 • 在西周,诸侯、卿、大夫、士既是封爵贵族,又 兼有官僚性质。故可称卿、大夫、士为百官贵族。 • 士的余子成为一般平民,自食其力。 • 士的隶子弟到农村耕作谋食的就成为“野人”, 是平民;还有另外一部分“野人” ,他们与贵族 领主没有宗族关系,要向领主纳贡和服劳役,没 有迁徒的权利,人身受领主的控制,是农奴。 •

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 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 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 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 而下无觊觎。 《春秋左传〃桓公二年》
• • • • • • • • • • •
西周社会的等级结构 : 第一等级 天子: 周王及其家庭 第二等级 诸侯贵族: 侯、伯等 第三等级 百官贵族: 卿、大夫 士 第四等级 平民庶人: 国人、皂、舆 农夫 手工业者、商贾 第五等级 准贱民:隶、僚、徒、百工、农奴 第六等级 贱民奴隶:仆、台、获丑、臣妾、仆驭、 牛牧、马牧、娼、女乐
• 第七等级为半奴隶。 • 有各种宾客、屯田客、佃客、租牛客户、 衣食客、十夫客、食干,军户、士家、兵 户、镇户、营户,诸种杂户、太常音声人、 医户、卜户、平齐户、平凉户、僧袛户等。 • 第八等级为奴隶。 • 有隶臣妾、徒、铁官徒、工户、官户、乐 户、奚奴、牧奴、昆仑奴、部曲、奴婢、 佛图户、家人、苍头、庐儿、人奴产子 等。
3.家庭:包括家庭结构与类型;家庭经济; 家庭教育;家庭功能;家庭构成与人伦关 系、人际关系;家庭与婚姻;家庭与社会; 家政与家风;住宅与家庭陈设;财产继承; 家庭观念及其影响。 4.婚姻:包括婚配原则与媒介;恋爱婚姻 与包办婚姻;婚姻形态;婚姻与家庭、家 族;婚姻、女性与妇女在家庭的地位;妻 妾制度;夫妻生活;生育;离异与卖妻; 再婚与守节;旌表贞节。
孟彦弘说:“社会史研究的对象与范畴 包括:一、群体结构,其中分作 甲:人口、 行业、家庭、家族,乙:社会群体,丙: 社会组织;二、社会生活;三、社会心态 (含教化、信仰、迷信、价值观、社会思潮 等);四、社会运行(含社会问题、自然灾变、 社会保障与救济等);五、区域社会。
1.等级:包括等级的形成;等级的构成; 等级之间及等级内部的关系;等级的演变 与等级成员的社会流动;等级与政治、经 济;等级与社会生活;等级观念及其影响。 2.宗族:包括宗族结构;宗族伦理:祖先 崇拜与祠堂;宗族经济;宗族教育;宗族 武装;宗族与政权;宗族与社会:宗族与 社区;宗族功能;宗族的变迁;宗族的历 史与谱牒;拟制血亲,宗族观念及其影响。
(二)社会史定义
1. 关于社会史概念的诸种观点 (1)社会史是史学专门史说、史学分支学科 说。 (2)社会史是历史社会学与社会历史学联姻 产生的历史学新学科。 (3)总体史说。 (4)社会史是研究方法说。 (5)范式说。
所谓‘范式”,是借用托马斯· 库恩创造的一 个著名概念,即某一科学群体在一定时期 内基本认同并在研究中加以遵循的学术基 础和原则体系。它包括(相对而言)共同的科 学理论和方法论、共同的对事物的看法和 共同的世界观。 鲁宾逊的概括可能是最清楚的关于政治史是 一种史学范式的说明:“政治史是最古的、 最明显的和最容易写的一种历史。因为君 主的政策、他们所下发的法律和进行的战 争,都是最容易叫人记载下来的。国家这
• • • •
2宗族和家庭 秦唐间的宗族,表现为君统与宗统分离。 宗族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兴修谱牒。 整个中古时代似乎是以小型家庭为主,与 其并存的是复杂大家庭。 • 父家长仍然控制着家庭,对家产有支配权 。 • 家庭中的妻妾、嫡庶制严格。
• • • •
3.社会组织 (1)佛教 (2)道教 (3)其他宗教:火袄教,景教,摩尼教,伊 斯兰教。 • (4)救济团体
中国• 《中国社会史》吕思勉 • 《中国社会史论》周积明 • 《中国社会史概论》冯尔康 • 《中国社会史丛书》:[法]谢和耐 • 《中国社会史论》熊得山
第一篇 社会史的理论 和方法
一、社会史的概念
(一)历史学和社会史 关于历史学 1.“说故事”的历史学定位 (1)史学是陈述之学 (2)史学要不要讲道理 (3)史学是科学抑或是艺术?
史学研究结论应是科学的, 书写的著作应是艺术的,归纳 升华到哲学上应是哲学的。 ——刘节《论历史》
2.关于历史学发展历程、定向与社会史 研究 (1)古代传统史学(历史编撰学) (2)实证史学 (3)阶级论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 (4)社会史的史学 (5)以“整体史”为特征的“新史学” 出现的可能及其与社会史的关系
• 3.社会史的定义 《中国社会通史〃总序》说:“社会是人类生 活的共同体……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一个由许多 要素部分组成的有机的整体。”
常建华认为专史说和通史说在研究对象上“并 无实质性分歧,专史说不过是强调在社会形态骨 架外研究其‘血肉’,而通史说则要把专史的 ‘血肉’填在通史的骨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