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合集下载

初三政治上学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课件

初三政治上学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课件
初三政治上学期弘 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 民族精神的内涵 •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案例分析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介绍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初三政治上学期是学生学习民族精神的重要阶段,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 解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的构成要素
爱国主义
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表现为对国家主权、统
一和尊严的维护。
团结统一
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共 同追求的发展目标。
自强不息
民族自我发展的不屈不 挠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爱好和平
民族与外界和平共处, 追求和平、合作与发展
的理念。
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1
02
03
04
爱国主义
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
继续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将其融入学校 教育和家庭教育之中。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弘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的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
面。
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民族精 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活力。
个人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责任和使命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以身作则,传承和弘扬优 秀民族文化,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当代的民族精神案例
抗洪救灾精神
在近年来发生的洪涝灾害中,广大军 民团结一心,奋力抗击自然灾害,体 现了坚毅不屈、敢于斗争的民族精神 。
抗疫精神
在新冠疫情期间,全国人民齐心协力 ,共同抗击疫情,展现了团结互助、 共克时艰的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主要内容
一、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 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
一、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一)民族精神的概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 它主要包括民族追求的共同理想、 撑。它主要包括民族追求的共同理想、确立的共同 价值、形成的共同思维方式和共同品格, 价值、形成的共同思维方式和共同品格,是民族意 识的最高形式。 识的最高形式。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 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 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没有远大的民 族理想,就不可能凝聚力量,不可能成就伟业, 族理想,就不可能凝聚力量,不可能成就伟业,更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丰富发展
不断汲取其他民族精神的精华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
1 传 统 1988年1月诺贝尔奖巴 年 月诺贝尔奖巴 黎集会,宣言的第一句话 黎集会 宣言的第一句话 就是: 就是:“如果人类要在 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 世纪生存下去, 世纪生存下去 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 回首 年去吸取孔子 的智慧。 的智慧。” 精 神 与 时 俱 进 , 弘 扬 中 华 民 族
一、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一)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是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 爱国主义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 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自己的祖 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 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它是民族 凝聚的强大精神力量, 凝聚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动员和鼓舞人们 为自己祖国的生存发展前赴后继、 为自己祖国的生存发展前赴后继、奋斗不 息的一面旗帜。 息的一面旗帜。

弘扬民族精神的四个维度

弘扬民族精神的四个维度
邓小平同志曾自豪地向世人宣称:“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21世纪,人人都是世界公民,但我们的根在中华民族,我们的魂牵着祖国人民。在国外许多城市的唐人街,每逢佳节,海外侨胞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体现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这
当前,我们尤其需要以一种深层的爱国主义情感,一种居安思危、理性务实的民族精神,多考虑如何以我们的青春和智慧,从前辈手中接过新中国60年来获得的伟大成果,推动整个国家以年轻的姿态迈进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道上。
弘扬民族精神还须关注时代事件。时代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常常是对民族精神的重大考验。任何时候,民族精神总是我们应对和处理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特别是灾害性事件最强大的精神力量。98抗洪、08抗雪锤炼了我们的民族精神。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又一次检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危难时刻,中华民族再显临危不惧、万众一心的民族本色。越在危难时刻,越显示出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样的国家堪称伟大的国家。越是灾难深重,越能挺起不屈的脊梁,这样的民族才是英雄的民族。灾难,让我们变得坚强,让我们懂得很多,让我们的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灾害总会过去,但抗灾精神必将永远铸造在民族精神的丰碑上,成为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普遍性,是一个民族价值观 念、情感取向、心理特征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更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民族精神是民族历史文化积淀而成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在长期生存和发展实践中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浸透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渗透在我们民族的节日文化、诗词文化、典籍文化、制度文化、民俗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凝结和升华。这种精神对中华民族成员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和情感取向发生着强大的引领作用,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发展而经久不衰的精神支柱,是凝聚和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自觉的产物,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与精神动力。

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给中华民族精神注入生机和活力,使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时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着力把握精神支柱的价值维度、自信自觉的身份维度、历史使命的时代维度、兼收并蓄的开放维度。

一、精神支柱的价值维度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从分裂到统一,再从统一到分裂,最终形成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在交往、争长、融合中产生的文化认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

伟大民族精神源于经久不息的传统优秀文化,我们中华民族开启夏、商、周、秦汉的上古文明,流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的中古文明,穿梭于宋辽金、元明清的近古文明,盘旋于横亘万里的长城、漫步于饱经沧桑的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这里既有气势磅礴的雄壮豪迈,又有茶马酒盐、绫罗绸缎、丝锦绵绢的典雅精致,也有梁祝化蝶、长恨歌、桃花扇的千古缠绵,更有中流击楫、精忠报国、匹夫有责的万世流芳……这些蕴含着中华民族亘古至今一脉相承、历久弥新、生机盎然的民族精神,经过五千年的积淀,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认同的价值取向,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蓬勃发展、经久不息的精神支撑。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这艘古老的巨轮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无数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前行中,前仆后继、义无反顾的斗争历程闪耀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给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些革命、建设、改革中涌现出来的精神使中华民族精神在传承中得以发展,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昂首挺胸地步入新世纪、迈进新时代。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侯震张鹤56二、自信自觉的身份维度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在缔造辉煌壮举的同时,历经不计其数的挫折和灾难,正是这种民族精神支撑着我们民族的涅槃重生。

(精选)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精选)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形成了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一民族精神就是由中华民族诸多的优秀品质围绕着爱国主义的核心构成的整体性范畴,是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在当今世界,民族精神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也是维护一个民族稳定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所谓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

它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具有对内动员和聚集民族力量、对外展示和树立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就是让每一个中国人继承和发扬中华美德,振奋民族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智慧的民族。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经典古籍作为传承中华文明智慧的重要载体,构成了它的核心,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其高尚的精神和神奇的魅力铸成了中华文化的灵魂。

经典古籍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而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思想、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基本内容,以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前进为主要特征。

它具有强大的凝聚效应,因此构成了凝聚炎黄子孙永恒的精神纽带,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掌握民族精神的时代性,明确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首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如何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如何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德育工作材料: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热爱我们锦绣中华,是历代中华儿女发自内心的话语,那么有多少人能够真心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呢?我认为: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时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宗教以及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物质,是指民族传统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

”这是黑格尔对世界历史上各文明古国进行了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

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方面。

自古以来,在地球上诞生了许多民族和国家,大多数都衰败没落了,而我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数千年沧海桑田而依然熠熠生辉,彪炳于世界史册,正是靠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内在动力。

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目标。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惊天动地、气贯长虹。

解放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我国人民用智慧和生命丰富和发展了这一伟大民族精神,包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即:“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1998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2003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精神,2008年抗击暴风雪和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形成了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一民族精神就是由中华民族诸多的优秀品质围绕着爱国主义的核心构成的整体性范畴,是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在当今世界,民族精神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也是维护一个民族稳定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所谓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

它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具有对内动员和聚集民族力量、对外展示和树立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就是让每一个中国人继承和发扬中华美德,振奋民族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智慧的民族。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经典古籍作为传承中华文明智慧的重要载体,构成了它的核心,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其高尚的精神和神奇的魅力铸成了中华文化的灵魂。

经典古籍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而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思想、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基本内容,以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前进为主要特征。

它具有强大的凝聚效应,因此构成了凝聚炎黄子孙永恒的精神纽带,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掌握民族精神的时代性,明确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首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6篇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6篇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6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篇一一、指导思想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丰富的体验教育活动为载体,教育青少年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

现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实施方案:二、活动领导小组:组长:__校长副组长:__(副校长)成员:__各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校团委三、活动时间:20__年9月__日-__日具体方案如下:四、活动内容1、20__年9月__日下午开学典礼上,首先请求新江校长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发表讲话,其次,校团委和学生会向全体同学发出“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新昌人”的倡议,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参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

2、9月__日在班主任会议上进行再次动员,明确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目的、意义、时间以及要求。

3、9月__日,各班召开班会,制定本班本学期活动计划(各班主任负责,于周一上午上交团委)4、9月__日早晨举行升旗仪式,初__班的学生代表进行了《爱祖国,爱__》的国旗下讲话。

5、9月__日下午第三节(班会课),各班进行收集能体现爱国主义的名言比赛。

6、9月__日-__日(周一-周五),全校各班出一期黑板报、设计一期广播节目,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7、9月__日下午第三节(班会课),全校各班进行奥运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启发学生学习和发扬奥运健儿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培养民族自豪感。

8、9月__日(周一)早晨,初__班学生代表进行《爱__,做一位文明学生》国旗下讲话。

9、9月__日下午第三节(班会课),全校各班分年段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班会课活动比赛,通过歌曲传唱、故事演讲、小品表演、畅谈体会、诗歌朗诵、哑剧哑谜等形式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使每一位学生心灵都受到一次有力的震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什么是民族精神?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民族的兴衰,都与其是否有一种高昂的民族精神直接关联。

概括地讲,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

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对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策略性问题,更是一个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得失、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问题。

我们国家现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我们才能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才能在新世纪的征程上乘风破浪,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就要认真研究市场经济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研究市场经济对形成平等、竞争、开放、创新、诚实守信的社会文化的积极作用,引导市场经济内含的文化因素与我们的民族精神相适应、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承接。

在中小学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党中央在新
时期新阶段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也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极好的战略抓手。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激励人民为国家、为人民振兴而英勇奋斗的强大思想动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创造辉煌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形成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民族优良传统。

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等等。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产生相互激荡,为不同民族、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国际敌对势力和疆内民族分裂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对我青少年实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面对世界范围各种
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任务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坚持育人为本,重在实践,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民族文化,领会民族精神的实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利益,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始终保持昂扬向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精神状态。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贯穿于学生品德形成的全过程,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

要根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实施。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抓好中国近现代史、国情和时事政策教育,让青少年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克拉玛依市和白碱滩区在改革开放中经济建设的飞跃发展,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途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油城的情感,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4、注重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引导青少年学会从优秀的民族文化和革命传统中吸取力量,热爱生活、参与社会、健全人格、学习做人。

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和执行《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5、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同志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要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结合克拉玛依多民族的特点,以“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系列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之间的团结,进一步领悟“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争做弘扬正气的小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