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九年级政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初中九年级政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Carry forward and cultivate the national spirit teaching plan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二、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内容标准三4. 6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把个人的人生理想,远大报负同时代和人民的需求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能力方面:学会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内容。

(三)知识方面:掌握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道理,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从而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自觉落实到实践中去。

现实生活中,不少中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缺乏认识,认识不到民族精神的作用,不知道如何去发扬民族精神。

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培育“四有”新人,才能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

xx同志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了在全球化时代弘扬民族精神的深远意义。

帮助学生认识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本课教学内容展开的生活基础和动力。

支撑本课时问题解决的内容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途径的相关知识,学生参加文化建设活动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在民族精神内涵作用理解的基础上的自然延伸。

帮助学生认识如何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落到实处。

帮助学生学会掌握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弘扬民族精神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重要指导思想,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发扬民族精神的主心骨,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础,汲取外来民族优秀文化的营养是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条件,更重要的是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弘扬民族精神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弘扬民族精神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弘扬民族精神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弘扬民族精神公开课教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授课者:江利梅【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丰富与发展。

分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探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2、能力目标:增强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增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孕育和积淀了雄厚的精神力量。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二、讲授新课:探究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1、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呢?为什么?明确:① 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②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的目的是要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别在革命时期、建设和改革时期是如何发展的呢?明确:①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被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如: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等3、从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体现出来的新的内容,我们可以概括出,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哪些特性?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探究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重要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民族之魂。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3单元关注国家的发展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1框民族精神耀中华教案鲁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3单元关注国家的发展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1框民族精神耀中华教案鲁教版
是灵魂,是精神支撑
对内、对外的作用(新时期)
【教学重点】
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重要性、和共产党在民族精神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精神形成中的作用;同时认识民族精神是不断发展丰富的过程,不是议程不变的。
【教学方法】
以交流讨论为主;配以课件的运用、教师讲述和相关材料的展示为辅。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
2、从对民族精神的具体分析中可以归纳出民族精神的内涵。最好是从前面的发展过程各个阶段的具体精神上归纳出来。
3、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必须进一步发展丰富我们的民族精神。
在这里,可以让同学们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点拨,如:开拓创新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自由平等精神、竞争精神、兼容精神、科学理性精神、民主法治精神、人文精神等。
(二)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
1、 阅读P101材料。回答问题:
想一想: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为古老而又惟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认识民族精神的第一个重要的作用意义。突出“灵魂”、“精神支柱”;从而过渡到正文第一段的学习。
2、 课件投影:奥运赛场、香港澳门回归现场录象、中国在国际上的先进表现等,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这里认识到对内、对外的作用。从而认识第二段的道理。
民族精神耀中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民族精神的形成、基本内涵、重要性。
(2)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精神形成中的作用。
(3)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民族精神的新的发展。
能力目标:在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的学习过程中,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生生大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九年级政治《第9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政治《第9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政治《第9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人教新课标版1
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故宫放歌
A.我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际是只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
统文化
B.外国的优秀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
起来的
C.我国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③尊重世界各国
有利于抵制腐朽文化,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如体现尊老的重阳节、
弃其糟粕”,
和活力。

种做法具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意
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合
材料一:当我们重拾传统节日文化记忆时,
的“节味”已被逐渐淡化。

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列举我们要学习哪些西方的文化。

最新-九年级思想品德 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

最新-九年级思想品德 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

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一课时民族精神耀中华目标点击: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能力目标:理解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意义,提高对不同文化的分析鉴别能力。

能够针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现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内容。

解读重、难点:“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学法推介:学习时要紧紧结合课文内容和选取的实实在在的情境背景材料,运用问题法、讨论法、访谈法、归纳法,创设情景,转换角色,多角度,全方位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深切感受和体验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学前准备:1、学唱国歌。

2、收集反映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或事例。

学习流程:(一)自主构建1、我发现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并将需要掌握的问题在教材中标注下来)2、知识结构整理:1、阶段小结: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主学习的任务进行展示与交流,通过小组形成简单的知识网络。

对组内共疑的问题在班内寻求答案。

2、自主感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历时13载,两次被匈奴扣留长达10多年之久,仍“持汉节不失”。

最终使汉朝同西域36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开辟了中西通商道路——丝绸之路。

材料二: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许多外国报纸评论:抗日战争的胜利不是中国在枪炮上的胜利,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胜利。

材料三: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惊天地、泣鬼神,充分展示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伟大气概。

材料四:面对四川汶川地震这场特大自然灾害,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义无反顾地进行了一场撼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战斗。

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教案

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竭源泉,知道民族精神的含义,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3. 教学用具4. 标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展示课题,播放视频《中国人》渲染气氛教师点击屏幕,音乐停止,宣布上课,同时抛出问题歌词中“一样的泪,一样的痛,曾经的苦难我们留在心中”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中华民族是如何战胜自己的苦痛的?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通过文本材料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提升,从而引出本节内容近几年来,祖国可谓多灾多难,汶川大地震的阴影还没有从人们的脑海中抹去,2010年又发生了玉树大地震, 2014年2月,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又发生了7.3级地震。

每一次灾难都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大家担心着,悲伤着,心痛着。

然而,地震无情,人有情,和几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一样,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

二新授部分板块一:寻根民族魂课件展示鲁迅先生提到的“民族脊梁”,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每组派一代表回答,教师总结:那些体现民族精神和气节,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民族脊梁。

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精选3篇)

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精选3篇)

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精选3篇)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篇1第九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一项目:民族精神耀中华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起着怎样的作用?(或: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2)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3)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继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团结一致,不畏艰难,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把现代化建设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

3、请简要说一下我国在不同时期的民族精神的表现。

(1)革命战争时期: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3)新时期体现时代特色的民族精神: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

(课本106页)第二项目: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1、为什么要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或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怎样的?)(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任务。

(2)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你认为怎样才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呢?(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

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教师作适当点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民族精神,生生不息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教学准备】课件、课堂练习、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通过播放“红军长征”“抗洪”“原子弹爆炸”“载人航天”……等图片,来反映中华民族面临种种巨大的困难,从不退缩,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讲授新课:(一)小组协作,自主学习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根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讨论,问题提示如下:1、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2、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什么?3、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有着什么样的时代特点?4、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精神又有哪些新的体现?6、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又该怎么做?(二)课堂讨论,解答疑问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讨论一:鲁迅话:见课文P68你认为“中国的脊粱”是什么?请用具体人物或事件加以说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归纳出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教材分析:本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充分认识民族精神对我们国家发展的重大作用。

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讲述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而是说明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

本时的两个问题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竭源泉,指导民族精神的含义,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

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
、教法:①演示法:利用录像、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堂气氛。

②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③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2、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小组合作探究,案例分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这样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教学程序设计与分析
为了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本节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学生探究合作这一思路展开,教学程序分为七个板块:一、
新闻会客厅(大约2分钟)
学生播报新闻,并对新闻作简要分析。

〖直击1121矿难〗
XX年11月21日凌晨2时30分,黑龙江新兴煤矿发生
瓦斯爆炸事故。

经初步分析,该事故主要是由于113队施工作业面距离地面约00米深的探煤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引起瓦斯爆炸。

据中央电视台从新兴煤矿新任矿长朱海洲处了解到的最新消息,截止目前此次矿难共死亡人数达108人。

安监总局局长骆琳23日说,根据对黑龙江新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现场初步分析,此事是一起责任事故。

他指出该矿采掘布置不合理,井下现场管理和劳动组织混乱;井下应急处置措施不当,在大范围瓦斯超限并达到爆炸界限的情况下,未果断实施全矿井停电撤人,是主要原因。

煤矿负责人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才最终导致矿难的发生?(1分)
2这种行为有什么危害?(3分)
3他们的这种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1分)
(设计理由: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培养学生自主搜集时政材料、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大约分钟)
视频播放:《两弹一星》提出问题:为了研制“两弹一星”,我国老中青三代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们靠的是什么精神?
师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教师顺势导入新。

他们靠的是报效祖国、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伟大民族精神。

正是靠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设计理由: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堂气氛。


三、多边互动,合作探究,共分为六个环节(大约30分钟)
第一部分: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
(一)走近历史文化长河,感悟伟大民族精神
教师问:同学们能不能列举历史上体现民族精神的人物和事迹呢?
学生分小组探究。

教师出示多媒体:愚公移山、屈原、玄奘、文天祥、郑成功的图片及事迹。

提出问题:他们身上体现出怎样的民族精神?
学生讨论回答。

文天祥——爱国主义;郑成功——团结统一;玄奘——爱好和平;愚公移山——勤劳勇敢;屈原——自强不息。

从而总结出: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教师出示图片,加深理解。

(设计理由:让学生自主探究,知道善于观察总结,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也为进一步合作探究做好铺垫。

)(二)回顾党史,延续民族精神
多媒体出示表格:
时期
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民主革命时期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
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阅兵精神
教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它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先后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许许多多具体的不同时期的民族精神。

学生分四组展示搜集到的成果。

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各个时期的民族精神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时代背景,都值得我们自豪和学习。

在民族精神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多媒体出示。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更多新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

(设计理由: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获取知识在堂上展示,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同时又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堂的主人,极大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
(三)关注定西
多媒体出示定西发展的材料:
定西
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中部,是一片古老、广袤、神奇的土地。

这里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全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6倍。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曾断言“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
条”。

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定西人民没有退缩,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与恶劣的自然条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

经过40多年的努力,使97%的耕地实现了梯田化,粮食亩产、人均产粮、人均纯收入分别比治理前提高了31倍、36倍和102倍。

从“苦瘠甲于天下”到闻名全国的“马铃薯之乡”、“花卉之乡”、“中药材之乡”,定西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让定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中国人民改造了恶劣的生存环境,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四)回顾历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多媒体出示相关战争图片。

提出问题:中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

靠的是一种什么精神?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靠着民族精神,中国人民抵御了外来侵略,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教师提出问题:以上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结合本回答,多媒体出示答案。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民族精神的原理
(设计理由:通过定西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例子,使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得出结论。

)(五)重温国庆阅兵
多媒体出示多幅国庆阅兵图片
提出问题:回想起这些,你有何感想?
学生畅谈感想。

多媒体出示国人及世界对阅兵的评价。

教师提出问题:这体现出民族精神的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设计理由:国庆阅兵是今年的热点问题,出示阅兵图片,唤起了学生的记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六)关注小康
多媒体出示问题: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你认为我国还存在哪些问题?
2、为此,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
3、要把现代化建设的美好蓝图变成活生生的现实,背后的精神支撑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教师出示答案参考:
存在问题: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社会成员之间收入不均衡;“三农”问题;人口素质偏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等
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建立城乡最低生活、医疗保障制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行依法治国,严厉惩处违法犯罪行为等。

精神支撑:民族精神
总结出: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更需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设计理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理解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要弘扬民族精神,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
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收获园地(大约2分钟)学生各抒己见,谈本节的收获与体会。

(设计理由: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升华,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五、拓展演练(大约分钟)
新堂:P109
(设计理由:创设师生共同探究的氛围,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这也是教育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大约1分钟)
新堂:二、走进校园三、新闻分析
(设计理由:通过完成作业的过程,使学生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91民族精神耀中华
一、形成与发展
二、内涵
三、作用
(设计理由: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