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第二节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政治:3.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新人教3).doc

政治:3.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新人教3).doc

7。

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说明1、指导思想《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属于知识课型,又能渗透责任感和国情教育,因此教学中要以详实的历史史实、民族文化为依据,以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为认识基础,通过感性材料的积累和历史典故、名言警句的收集归纳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当今时代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从而以实际行动传承民族精神。

据此,本课教学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2、整体思路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和本课的特点,本课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为主线,以“分析民族精神内涵和作用,增强青少年责任意识”为宗旨,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质疑解疑衔接各个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

本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重大作用,感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从而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由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本课成为第七课的重点内容。

2、教学对象分析从知识基础来讲,学生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历史典故、历史事件和名言警句,有利于本课的教学。

从思想方面来说,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各种文化相激荡,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果不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就会导致一些学生盲目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本节课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以及教材内容的特点,同时为了体现新课标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位一体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了解民族精神对于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作用.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第7课第2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第7课第2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征,认识到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极践行民族精神的动力。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身素质。
7.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活动,学生将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典型例题讲解
1. 例题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征
题目:请根据教材内容,简要阐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征。
答案: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其特征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群众性。
5.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环节,学生将能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6.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分析案例、讨论交流等环节,学生将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激发创新意识,勇于提出新的观点和建议。
- 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
课堂
- 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课堂上,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同时,我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此外,我还会通过测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议题式说课稿)高二政治特色备课(人教版必修3)

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议题式说课稿)高二政治特色备课(人教版必修3)
在学习兴趣上,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抱有积极的态度,尤其是那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学生。他们乐于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感到枯燥,缺乏兴趣。
至于学习习惯,学生们普遍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在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复习课堂内容: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
2.收集案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例子,并进行简要分析。
3.撰写论文:布置一个关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小论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生活经验,阐述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和体会。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中华民族精神。案例教学法则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作用。讨论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采取逐步呈现知识点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简要介绍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我会通过展示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最后,我会讲解中华民族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让学生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应该已经学习过相关的基础知识,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等。这些知识将为他们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提供支撑。然而,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和作用,他们可能还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2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导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2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导案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2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导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分析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重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课前预习自主探究】知识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自主探究1:知识点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自主探究2:有人认为,上述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和精神的确很高尚,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精神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学习这种精神只是一句空话。

请你简要评论这种观点。

知识点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自主探究3:看教材第80页的“两个镜头”。

思考:(1)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来看,毛泽东离开西柏坡“赶考”与胡锦涛来到西柏坡考察学习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结合第一问,从两者的联系中,我们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能得到什么启发?【基础自测】一、选择题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摒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B.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全新面貌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D.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①民族性特征②时代性特征③先进性特征④多样性特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精神”、“抗冰雪灾害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高中政治 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授课人: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班级)
1
、能力目标: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
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其它
:问
那我们这节课重点来讨论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学生活动:阅读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
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
举例:西方的影视文化的侵袭,带来了很多的自由化思想;网络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支柱,为中华。

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议题式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特色备课(人教版必修3)

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议题式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特色备课(人教版必修3)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结束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前设计好若干讨论话题,如“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民族精神”等。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形成小组报告。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我将指导学生运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学生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学术能力,为更深入地理解民族精神打下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议题式教学法,以我国近年来的科技创新成就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和分析。通过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点评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教材的逻辑结构,系统地讲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例如,通过讲述岳飞、林则徐等历史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这一核心精神的体现。
此外,我还会穿插介绍一些当代社会中的正面典型,如科学家、企业家、志愿者等,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将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精神。
同时,本章节的教学还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将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民族精神,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将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人教必修3)

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人教必修3)
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我结合了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首先,通过讲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沿革,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其次,通过分析具体的英雄人物和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在各个时期的具体体现,如岳飞、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事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实际,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弘扬和践行中华民族精神。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强调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2.设计小组讨论和小组项目,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运用中华民族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对自身的民族精神践行情况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如岳飞抗金、林则徐虎门销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思考中华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和意义。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通过播放历史视频、音乐、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政治:3.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政治:3.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三、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1页“综合探究”内容,并思考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课堂总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知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以及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等问题。
课堂练习
《随堂优化训练》相应练习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9页“两个观点”内容,并谈谈你的看法。
科任
任教班级
《文化生活》第七课教案
集体备课部分
课题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第二节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2.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3.认识到人人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能力目标
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教学难点】
在实践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简述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及中华文化之所以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的原因。

2.简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正是由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凝聚、支撑和推动作用,中华民族才显示出其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民族活力,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作为中华儿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学生看教材P56,探究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