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策与经济学_自考重点整理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_自考重点整理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_自考重点整理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自考重点整理

马斯洛把需要划分为五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会需要;(4)尊金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努力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

资源分类:自由取用资源、经济资源。

生产要素:是用来生产产品的必要元素,它们的作用就是投入生产过程中生产各种用于满足人民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经济资源(生产要素)的分类:(1)土地;(2)资本;(3)劳动力(劳动);(4)企业家才能。土地获得地租;资本获得利息;劳动获得工资;企业家才能获得利润。

资本:指所有生产商品和服务并将这些产品送达消费者所需的制造品。这里的资本不是货币资本,是指实物资本。资本要素的作用是提供生产工具。企业家才能(经营才能):承担的风险包括时间、精力、商业信誉、他自己合作伙伴、股东的投资基金。

企业家才能的四项功能:(1)组织生产要素;(2)制定商业决策;(3)创新新产品、新技术、新组织形式;(4)承担风险。

稀缺规律:相对于人类无穷欲望而言,产品和服务及生产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两重意义:1)稀缺是相对的,即它不是指产品和服务的绝对数量,而是相对于需要的无限性来说是稀缺的;2)稀缺是绝对的,即它存在于任何时代和社会。

计划经济体制通过一个官僚体系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市场经济体制依靠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自由交换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决定生产什么的是价格体系的作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命令决定生产什么由。

机会成本:使用一种资源或将其投入某一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获得的最大利益。(由于使用某一投入要素而必须放弃的该要素其他用途的最高代价。

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各种产品或服务的最大数量组合的曲线,以概括地说明生产的选择和选择的效率。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上的每一点,社会都在进行着最有效的生产。

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一个问题:如果社会多生产私人产品,就必须以减少社会服务生产为代价,这就是增加私人商品的机会成本。而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说明从一种产品的生产转化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是递增的,即边际收益率是递减的。

劳动密集型企业与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区别:(1)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占企业成本的比重相对较高的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资本占企业成本比重相对较高的企业。2)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人们趋向于组织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在国际竞争中才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竞争优势;在劳动力成本较高而资本相对充足的国家,人们倾向于组织资本密集型企业。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个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有支付能力的需要)需求的条件:(1)消费者有欲望的购买;(2)有能力的购买。

决定和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1)价格;(2)消费者收入;(3)相关商品价格;(4)消费者偏好;(5)价格和供求的未来预期;(6)消费者的数量;(7)民族、制度、风俗习惯、地理区域的影响;(8)政府政策;(9)时间。

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解释1: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即在一定时间内,个人每

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随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而消费者愿为满足效用而对某商品付出的货币,即需求价格,由其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决定,因此,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解释2:由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引起的。当商品价格下降后,这种商品相对于其他商品变得便宜,因此,消费者会用这种变得相对便宜的商品去替代其他商品,即“替代效应”。在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为达到和商品价格下降前相同的满足程度所需花费的支出减少了,商品价格将会使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者会用这些“增加”了的收入去增加购买商品,使这种商品的需求增加,即“收入效应”。对于正常商品,这两种效益都是正的,其共同作用决定了当商品价格下降时,商品需求量增加。即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需求变化的后果:(1)若商品价格、相关商品价格和消费者偏好保持不变,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在商品原有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购买力就会增加,需求曲线会向右平移;当消费者收入减少时,需求曲线向左平移。(2)当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的偏好保持不变时,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会使曲线向右或作平移;当替代品价格上升时,在商品原有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购买就会增加,需求曲线会向右平移;当替代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购买就会减少,需求曲线就会向左平移;当互补品价格上升时,在商品原有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购买会减少,需求曲线就会向左平移;反之,当互补品价格下降时,需求曲线就会向右平移。3)若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当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偏好增强时,在商品原有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需求曲线就会向右平移;反之向左平移。

供给: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每一个特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某种商品的数量。供给的条件:(1)生产者有出售的愿望;(2)有供应的能力。

影响供给变化的因素:①价格;②相关商品的价格;③生产成本;④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⑤生产者的数量。⑥技术水平。

供给量和供给的变动及其后果: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在数学图形中,表现为同一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点的运动。供给的变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当替代品价格下降、互补品价格上升、预期商品价格上涨,技术水平进步时,供给曲线向右平移,否则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市场均衡的变化:(1)需求变动的影响: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发生使需求增加的变动时,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会时的均衡价格和数量都增加;若使需求减少时,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数量都减少。(2)供给变动的影响: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市场非均衡的原因: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在市场供求作用下,会形成一个均衡价格,但市场供求并不一定均衡和稳定。各厂商为争夺各自利益,会在生产与需求等方面展开竞争。由于社会技术进步等原因,只要有部分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他们就会进行生产扩张,结果打破原有的均衡,促使所有厂商都进行这种性质的扩张,即使知道会导致大家的利益都受损,也不可避免。否则在其他厂商都扩张时,自己竞争力减弱,会被淘汰。因此在自由竞争市场上,各厂商都“理性”地考虑自身的利益,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第一章绪论 1、政府经济学:是对政府过程及其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研究政府公共经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2、财政学是政府经济学的起点,并且《国富论》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3、基本方法论: (1)“经济人”假设:(动机自利行为理性),政府也是经济人。 (2)政治市场论(交易政治论):政治过程实质是一种市场交换过程,将政治过程虚拟为市场。 (3)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以个人而不是集体为出发点进行市场选择,且个人理性选择。 (4)博弈论:政治的实质是各种利益间的博弈,利益与权力的分配(研究视角)。 4、政府经济学的中心线索是效率、公平和稳定问题,其核心问题则是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平衡,也即政府与市场如何合作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问题。 5、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政府支出、政府收入、政府规制)——政府失灵——重塑政府(合作治理)。 第二章政府与市场 1、政府是一个集体决策,人为设计,分层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因政府问题的经济性和阶级性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政府经济学学科而言,政府是有别于阶级国家或公共部门的。简单地说,所谓政府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经济实体。 2、政府的特征:(1)合法强制性(2)普遍同质性 3、市场是一个个人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的权利交换体系。 4、市场的特征: (1)信息完全和对称(2)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增(3)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没有任何外部经济效应(4)交易成本忽略不计(5)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 5、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具有交换、信息传递、调节、约束和技术促进等市场功能。 6、理性“经济人”:趋利避害的心理和规避风险的内在要求,即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想行为,以及市场经济自动建立起奖惩机制,促进经济人理性的外部因素。使得经济主体在有能力作出经济判断和选择下,表现为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7、帕累托改善(改进):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使一部分人处境变好的同时,不使另一部分人处境变坏的资源配置。 8、帕累托最优(有效):在社会经济中,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当不能进一步变化使一部分人处境变好,而同时也不会使其中任何一人处境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 9、混合经济:是指一种以社会目标、政府政策、政府调节补足个人目标、个人经济决策、市场调节的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国家与个人,政府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与互补合作实现公平、效率和经济稳定最大化的过程。 10、混合经济的特点: (1)目标满足上:个人生活的和社会公共需求。 (2)决策机制上:个人决策和公共选择。 (3)处理方式上:市场机制形式+政治制度形式。 (4)职能分工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分工合作。

政府经济学整理

政府经济学syllabus 课程准备 (一)政府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二)政府经济学的体系脉络 几个概念 Public Finance Government Finance Public Economics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Economics of Government 几对关系 1 .政府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 2. 政府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3. 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4. 政府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的关系 5. 政府经济学与政治学、伦理学的关系 6. 政府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的关系 第一章 1.政府经济学与财政学 政府经济学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财政收支本身;而政府经济学不仅研究财政收支问题,而且还研究财政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公平问题。 相对于财政学而言,政府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的内容:一是关于政府公共选择和公共经济决策的内容;二是关于政府公共选择和公共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政府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研究经济人行为的最优化实现问题以及相互作用条件下所达成的市场均衡状态。 研究了供求—价格模型、消费与生产调节及收入分配均衡等微观单位的直接经济行为。 政府经济学把政府本身看成是一个单个经济单位,对其经济行为是否实行最大化进行分析 在政府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如供求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均衡理论、边际效应理论等在政府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 3. 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在“看不见的手”无法实现经济稳定的时候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对经济的干预以实现经济增长、通胀、就业等的良性态势 在微观层次上,主要起作用的是价格,市场价格调节生产和消费,而政府调节作用有限;在宏观层面,价格调节相对有限,而政府调节十分重要。政府的功能与宏观经济学中提出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相一致。 4.政府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社会福利和个人分配最大化的经济学分支 福利经济学在理论上围绕以下三个命题构建:公 共利益问题(相互竞争的经济体系中,买卖双方 是否有公共利益?);公平分配问题;社会福利 问题 福利经济学判断政府经济政策合适性的标准主 要是公平与效率问题。 政府经济学除了研究社会福利外,还要关注经济 的稳定或者经济结构的改善,也就是说除了福利 经济学所要关注的,政府经济学还要关注宏观经 济学所关注的。另外,福利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 优原则已成为政府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政府经济学与政治学、伦理学 政府首先是一个政治组织,因此多数政府决策的 出发点是政治性的,政府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 论、公共选择理论等就是为规范政府的经济行为 而引入的,它将政府的经济行为同投票联系在一 起考虑,由选民用选票决定生产什么公共产品、 生产多少公共产品、通过什么方式生产公共产 品,来选择合理者的政府的经济行为、合理的财 政收支、合理的公共企事业和经济政策等; 这一系列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政治 博弈过程,可能对政府经济行为作出约束和规 范; 在选择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伦理标准和社会结构 问题。 6. 政府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是政府经济学的前身,政府经济学 建立在公共经济学基础之上。公共经济学扩展了 财政学,与政治学开始交叉,为政府经济学的形 成做准备。如果说政府经济学发源于财政学,那 么可以认为公共经济学是财政学到政府经济学 之间的桥梁。” 杨龙:“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特色”,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第4卷第2期,第42页。 总结 政府经济学由财政学发展而来,它研究政府的财 政收支、财政收支对公共经济的影响和公共部门 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政府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密切联系,它把政府 看成是一个单体经济单位,对公共部门的经济行 为是否实现最大化进行分析 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渊源更深,它把 政府职能归纳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节和经济 稳定 政府经济学从福利经济学中引入了帕累托最优 原则,用于对政府经济行为进行分析。 政府经济学进一步发展了公共经济学。 几个特点 一是学科的交叉性 从历史看,政府经济学吸收了财政学、宏微观经 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 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同时使用了政治 学和行政管理的共同研究对象,在对政府行为的 研究中纳入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框架。 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开始,政治和经济就开 始交织在一起,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更有了理论依据。 到了20世纪70、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 胀”状态,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各家各派为其号 脉: 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认为“滞胀”源 于政府调控缺陷,公共政策失效和政府利益扩展 以及官僚寻租; 新制度主义侧重于制度因素的经济影响分析, 科斯利用产权理论阐述了政府对产权的安排对 经济发展的影响; 诺斯利用制度发展理论解释经济发展的内生变 量。 这些理论学说共同催生了政府经济学的诞生,使 政府经济学一出现就综合了多个学科的理论和 方法。 二是理论与实践并重 政府经济学的产生是现实的需要推动的,也是经 济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政府经济学要求建 立逻辑推衍的理论体系,但是又必须关注现实, 对经济现实变化做出回应或提出政策主张。 比较成熟的政府经济学体系是建立在政府经济 职能实践管理的经验基础上的,是参与和管理本 国经济的理论升华。 三是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方法与规范研 究方法的结合,实然与应然结合。 1. 一个对象——政府经济行为 2. 两条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公共产品理 论(外部性理论) 3. 三根支柱——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和收入再 分配 1. 一个对象——政府行为 廉价而又高效的政府 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府 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政府 2. 两条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公共选择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外部性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边界。 政府除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 与非市场 性社会生产活动和非市场性社会财富再分配(义 务教育、 环境保护、社会基础设施整治、收税、社会保障 等) 2. 三根支柱 公共收入:税收、行政性收费、罚款、借贷等 公共支出:政府采购、转移性收支 收入再分配:税制、社会保障体系 一、政府经济学的定义 (一)什么是政府? 政府是国家机器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广义政府(Government):泛指一切国家机关;英 国《大众百科全书》定义“由政治单元在其管辖 的范围内制定规则和进行资源分配的机构”。政 府的功能是:立法;司法;执行、行政管理; 狭义政府(Administration)专指一个国家和地方 的行政机关; 美国定义:政府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代理机构。 我国宪法中“人民政府”指各级行政机关,即狭 义政府。 (一)什么是政府? 政治学:统治集团借以实现其统治意志的政治统 治机关; 行政学:根据官僚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国家行政机 关,即行政组织; 经济学:政府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特定主体。与 一般经济组织的区别是具有强制性和公共性。 1、政府组织的特征 公共性:政府的一般功能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共利 益,解决社会的公共问题; 普遍性:政府功能涉及社会的所有领域和所有个 体; 强制性:强制性是公共权力得以成立并运行的 基本保证;强制性是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的; 非营利性:政府在履行其社会职责时,并不能完 全只考虑直接成本和收益; 阶级性:国家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 政府履行国家职能表现阶级意志。 2、政府与企业组织比较 政府 权力自然完全垄断 组织目标:社会福利最大化 没有破产、被兼并 信息较多不对称

自考消费经济学试卷及答案解释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消费经济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83)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凯恩斯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有效需求理论 B.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理论

C.消费倾向递减理论 D.流动偏好理论 2.社会阶层消费学说的提出者是 A.巴维克 B.马歇尔 C.凡勃仑 D.凯恩斯 3.下列家庭支出项目中,既可以看作“消费”,又可以看作是“投资的项目”是 A.医疗支出 B.旅游支出 C.教育支出 D.日用品支出4.下列哪项不是主导产业应有的特征? A.依靠科技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 B.形成持续高增长的增长率 C.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大 D.具有扩散效应 5.消费服务社会化程度提高的物质基础是 A.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 B.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 C.社会服务行业价格水平的下降 D.消费者时间价值观念的增强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消费的是 A.文化教育消费 B.交通消费 C.休养所消费 D.食物消费

7.下列选项中,关于消费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A.消费观念是指支配和调节人们消费行为的思想意识的倾向 B.消费观念对储蓄没有影响 C.消费观念对消费没有影响 D.消费观念是指人们向往高消费 8.小张打算为自己购买一套住宅,每月储蓄3000元,这种储蓄动机是 A.生命周期动机 B.遗产动机 C.谨慎动机 D.目标储蓄动机 9.下列关于风险大小的表述,正确的是 A.预期收益大的风险就小 B.预期收益小的风险就大 C.预期收益相同,方差大的风险大 D.预期收益相同,方差大的风险小 10.某人对预期收益相同而风险不同的两种资产没有选择差异,则此人是 A.风险偏好者 B.风险规避者 C.风险中立者 D.风险保守者

政府经济学经典案例分析

财政案例 案例资料财政预算,是国家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等对于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的计划。每年“两会”,财政部部长所作的预算报告,都是代表们锁定的“焦点”。政府预算是一本政府公开的“财务大账”:过去的一年收了多少钱?钱投到哪里去了?今年的钱该怎么用?这些钱是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年都要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和审查。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财政预算编制较粗,“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清”,预算的透明度不高,造成了很多部门预算游离在人大监督范围之外。同样,在预算执行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办法。对每年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执行随意性大。由于预算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造成了执行难的问题。往往部门申请多、找领导批条子多、临时性支出多,变成“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然后再报人大常委会做出调整预算的决议。为此,在近年各地的人代会上,代表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力度明显加大。如广东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对预算中“拨2000万元给机关幼儿园”、“事业单位的行政编制外人员每人每年补贴3.2万元”等提出了质疑。浙江、四川等省的预算报告也明显加厚,列支项目也更加详尽,以利于人大代表的监督。问题分析:1.政府预算的本质什么?2.为保证政府预算的科学性应坚持什么原则? 解答1、政府预算的本质是关于民众赞同和监督国家财政活动的法律制度。政府预算反映着政府的职能与政策的方向,预算过程是政治的和决策的过程。概括而言,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计划,即用法律形式表现,反映和规定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支活动的预期收支指标与平衡关系的一览表以及管理制度。它是政府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和调节、控制、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一般而言,政府预算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其次是对政府支出的控制。2、为保证政府预算的科学性,政府预算必须符合统一性、预测性、年度性,法律性和公开性等要求。这些特征体现了政府预算的技术性和政治性两个层面的内涵。统一性、预测性和年度性等特征可以理解为技术方面,法律性和公开性等方面则主要体现了政治内涵。3、应对措施(附送)我国要提高政府预算的民主性,一方面要形成有效的预算分权和制衡,另一方面要扩大预算程序的公众参与度。首先是预算分权与制衡。预算权力是国家公共权力的核心之一,也是国家利益矛盾最集中的地方。预算分权就是要将预算权力在立法机关、政府、政府财政职能部门及内部各组织机构以及独立审计机关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以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运作体系。如建立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分离的制度,并形成三套相互制约的机构;建立资金的使用权、支付权、审核权相互分离的制度;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还可以建立一套独立于政府、直接对人大负责的审计监督系统,并独立行使监督权。其次扩大预算程序的公众参与度。公众对程序的参与,特别是普通公民对政治决策程序的参与,是程序内在价值得以体现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显著标志。政府预算收支的多与少都将实质地影响到每一个公民或者企业,让公众参与预算程序,让相对人对自己将要承担的纳税义务与将要获得的公共服务发表看法,与政府沟通,这本身就有其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有利于预算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而且也便于预算通过后的有效执行和政策的顺利推进。

4月自考消费经济学考试真题试卷

2019年4月自考消费经济学考试真题试卷2019年4月自考消费经济学考试真题试卷 (课程代码0018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提出绝对收入函数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 B.马克思 C.马歇尔 D.庞巴维克 2.提出消费倾向递减心理规律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魁奈 C.西斯蒙第 D.凯恩斯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上升。这两种商品是 A.替代品 B.供给品 C.互补品 D.普通品 4.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这意味着 A.弹性不足 B.弹性充足 C.单位弹性 D.无限弹性 5.“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念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是 A.增加消费,减少储蓄 B.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C.同时增加储和消费 D.同时减少储蓄和消费 6.实际利率是 A.收入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B.价格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C.预算约束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D.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扣除 7.不动产投资属于 A.金融投资 B.实物投资 C.教育投资 D.人力资本投资 8.将债券分为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这是 A.按发行主体来分类 B.按利息的支付方式来分类 C.按发行方式来分类 D.按偿还期限来分类 9.影响家庭实物投资的最重要因素是 A.消费者的实际收入 B.消费者的储蓄规模 C.消费者的预期收益 D.该消费品的已有数量 10.随着家务劳动时间的增加,要保持效用不变,用收入来替代家务劳动 A.越来越困难 B.越来越容易 C.两者关系不确定

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2015新

0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资料 第一讲绪论 消费经济学是研究消费的经济学,因此,要弄清什么是消费经济学,首先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消费。 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是指满足需要的行为,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因此,广义的消费包括两个部分,即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1)生产消费:生产过程发生的各种生产资料及劳动者体力、脑力的消耗,显然,生产消费属于生产行为或生产过程本身,包含在生产之中,属于中间消费。 (2)生活消费:指为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的使用与消耗,由于产品经过生活消费,其使用价值就消失了,因此,他属于最终消费。 狭义的消费,指的就是生活消费。 同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样,任何消费过程也包含三个要素: 消费者:即人,是消费的主体,人只有在消费中才能称之为现实的消费者。 消费对象:指被消费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 消费工具:指将消费者和消费对象结合起来的媒介物,又称之为消费手段。 消费对象和消费工具构成消费资料,是消费的客体。 消费主体对消费客体发生作用的力量或能力,也就是消费者消费各种消费资料的力量或者能力,我们称之为消费力,通俗点讲,消费力就是指居民购买各种消费品和劳务的支付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消费力反映了消费者需要得到满足的可能性。 消费的两重属性 自然过程属性——自然属性 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发挥作用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商品用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自然属性所满足的是人们的生存性和功能性需要,比如人们对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因此,消费的自然属性是生理学、营养学、商品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 社会过程属性——社会属性 是指消费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行为,而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之月下,在人们相互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社会行为与过程。 消费的社会属性,具体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消费主体的社会性:消费主体不是孤立的,抽象的个人,而是处在某种关系中的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消费的社会性。 消费观念的社会性:不同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制约着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群体、阶层和名族经常有不同的消费观念。 消费行为的社会性:个体消费行为受参照群体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国民经济政策方向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国民经政策方向考博真题导师分数 线内部资料 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 院系(招生人数) 专业 (招生人数)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 408 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 (12)020201 学(12) 01国民经政策 辜胜阻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邹东涛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李连仲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曾培炎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崔民选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杨建龙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②2001经济学原理③3191国民 经济发展与政策 文学国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赵芮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马建堂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②2001经济学原理③3191国民 经济发展与政策 谢伏瞻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张承惠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选一 ②2001经济学原理 ③3191国民经济发展与政策

政府经济学考点

政府经济学考点: 一、市场失灵的类型: 1、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1)每个人都拥有完全的经济信息。(2)存在着一个充分竞 争的市场。(3)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4)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都不产生外部效应。 (5)交易成本很小。(6)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 2、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市场条件下达不到完全自由竞争的程度,因而市场 机制由于其内部机制的不健全和外部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发挥调节作用。 3、非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由于市场自身的不完善造成的市场条件对理想状 态严重偏离。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1、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失灵;(1)在交易中双方对于商品质量,性能等信息了解程度不 同而导致的失灵。(2)破坏市场机制运行的优胜劣汰的作用。(3)出现优汰劣胜的 资源配置。(4)出现违背道德规范的道德风险。 2、公共物品引起的失灵;公共物品不能向私人物品那样在市场上被自发而有效地生产 出来,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正的外部效应。 3、外部效应引起的失灵; 4、垄断引起的失灵; 5、分配不公引起的失灵;单纯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完全实现社会公正。 6、宏观经济失衡引起的失灵;主要表现在市场总供求的失衡,它以超额供给或需求为 特征。 三、政府失灵的表现: 1、公共政策失灵,主要有决策失灵和执行失灵。 2、公共物品供应的低效率 3、政府寻租问题,无意创租,有意创租,被动创租 4、行政扩张 四、政府失灵的原因: 1、有限信息 2、有限的控制能力 3、代理问题 4、政府决策程序的有限性 5、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6、政府部门的扩张冲动 7、政府腐败 五、政府失灵的矫正 1、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2、必须在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之间做出恰当选择 3、必须合理界定政府作用的有效性边界 4、必须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程度 5、必须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 6、必须以法律制度规范政府的行为 7、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政府体制 六、政府解决负的外部效应的政策 1、发现负的外部效应 2、直接的行政管制,经济处罚

2019年电大政府经济学考试必考重点【最新已整理】

一、名词解释 1、政府支出相对量:是指政府支出数量与国民经济其他经济指标的关系。 2、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购买性支出,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即实行等价交换。对市场运行而言,购买性支出,对消费和生产具有直接影响,可广泛用于调节各项经济活动。一定时期内政府购买性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对市场物价、有关产业发展有重要调控作用。 3、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 4、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 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手段,也 是政府提供公共劳务的前提与基础。 5、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 6、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的共同力量对社会成员因各种个人难以抗拒的客观原因导致难以维持必要生活水平时提供物质保证的制度,是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社会稳定制度。 7、社会保险:是指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在劳动者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原因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而部分或全部地失去正常收入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劳动者及家属基本生活的通 过国家立法建立的保障制度。 8、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当年或近期所有参保单位,按照统一的比例提取社会保险基金,在收支过程中实现基本平衡。 9、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其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10、税收支出:是指以特殊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与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政府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11、政府收入:亦即财政收入或公共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从动态的角度看,政府收入是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过程;从静态的角度看,政府收入是用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 12、税收: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首先表现为政府拥有课税权。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按照预先确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向社会成员收取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工具。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收的, 体现凭借国家政治权利对 国民收入的特殊分配。 13、政府收入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因 为政府组织收入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 行为方面做出的反映,或者说是指因国 家征税而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致生产者的 决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政府收入的效 应,就是我们所讲的政府收入的调节作 用。由于政府的收入对经济会产生这样 的效应,因此,政 府完全可以利用收入这一手段,来实现 自己宏观调控经济的目标。政府的收入 对纳税人经济的影响行为会产生两个方 面的效应,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4、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政 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 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 相对价格,使经济主体减少对征税或重 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 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 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15、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律 法规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它是国家 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 作规程。主要包括税收法律、条例、实 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 16、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 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 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 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17、税收归宿:也称为税负归宿,它是 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18、税收三性:同国家取得公共收入 的其它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其鲜明的形 式特征,即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 性,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税收三性”。 这三个形式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 是一切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 19、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 收征收的目的物,它反映这个税种征税 的基本范围和界限。凡是列入征税对象 的,均属于该税的征收范围。国家通过 法律确定的征税对象,是不同税种相互 区别的主要标志,是税收制度的基本因 素之一。 20、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 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是纳税的主体。 21、计税依据:是指课税对象的计量 单位和征收标准。 22、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 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 从全部课税对象中预先确定减除的部分。 23、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 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制度的 总称。与其它类型税收制度相比,流转 税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功能。 24. 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课 征的税种。财产主要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财产税具有税源稳定、税负难以转嫁的 特征。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财 产税具有其重要功能。 25. 行为税:是以特定行为做为课税对象 的税种。行为税具有课税对象单 一、税源分散、税种灵活的特点。政府 开征特定行为税的功能,主要是对纳税 人的特定行为进行调节,达到国家一定 的政治、经济、社会目的,一般带有“寓 禁于征”的性质。其主要目的往往不是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26. 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 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其 占用耕地面积一次性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耕地占用税的征税对象,是建房或从事 其他非农业建设占用的耕地。耕地占用 税的纳税人,是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 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耕地占 用税实行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 27. 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 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 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 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 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 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土 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28. 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 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 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房产税的 纳税人是房屋产权所有人。房产税采用 比例税率。房产税计税依据有两种。与 之相适应的应纳税额的计算也分两种: 即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 29.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 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 人征收的一种税。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 税法列举的各种应税凭证。印花税的纳 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书 立、使用、领受上述应税凭证并应依法 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印花税的 税率根据应税凭证的性质,分别规定了 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形式。 30. 车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车船管理部 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依法从量定额征收 的一种税。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 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 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的部门登记的 车船。车船税的纳税人是对车船拥有所 有权或管理权的单位和个人。车船税对 应税车船实行有幅度的定额税率。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增长)趋势 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 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政府为应对急剧 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 税种) 3、下列支出项目中适用公共定价法的 是(公路) 4、在使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法评价 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 是(小于一般贴现率) 5、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 不包括(投资的监管方式不同) 6、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作用不包括 (调节社会分配状况) 7、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 出相同点在于(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8、政府应承担的科技支出范围应限制 在(政府财政负责基础性理论研究) 9、政府对社会医疗支出的责任是(部 分参与医疗支出的提供) 10、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特 征的是(社会保障是一种精神保障)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消费经济学真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消费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消费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D A.20世纪60年代以后B.20世纪50年代以后 C.20世纪40年代以后D.20世纪30年代以后 2.下列内容中,属于宏观消费问题的是A A.消费需求与总需求B.储蓄决策C.投资决策D.消费信贷 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这种情况称为B A.弹性不足B.弹性充足C.单位弹性D。无限弹性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则这两种商品为B A.替代品B.互补品C.奢侈品D.吉芬物品 5.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体系是D A.对己退休的人征税,为其自己提供退休金 B.对己退休的人征税,为正在工作的一代入的将来提供退休金 C.对正在工作的一代征税,为其自己的将来提供退休金 D.对正在工作的一代征税,为已退休的人提供退休金 6.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这是C A.收入效应B.边际效应C.替代效应D.结构效应 7.下列内容中,属于实物投资的是D A.银行存款B.股票C.债券D.珠宝投资

8.按照风险是否可以避免,某一公司新产品开发失败属于B A.系统风险B.非系统风险C.经营风险D.管理风险 9.在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预算约束线的影响是B A.使预算约束线发生旋转B.使预算约束线发生平移 C.使预算约束线斜率改变D.使预算约束线保持不变 10.教育投资将为个人带来一系列收益,其首要收益是D A.福利收益B.健康收益C.闲暇质量D.货币收益 11.工资的增加会导致劳动供给D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1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消费信贷特点的是D A.利率水平商B.规模呈周期性C.贷款的利率弹性较低D.利率水平低13.最早的资产化证券是A A.住宅抵押贷款证券B.汽车贷款证券C.消费贷款证券D.信用卡贷款证券14.以消费的“示范作用”作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函数理论是B A.绝对收入消费函数B.相对收入消费函数C.持久收入消费函数D.生命周期理论15.凯恩斯认为,从长期考察,利息率的变化趋势是A A.逐渐下降B.逐渐上升C.保持不变D.不确定 16.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始初注入之间的比例,这是A A.乘数B.边际消费倾向C.边际储蓄倾向D.平均消费倾向 17.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的消费模式是D A.同步型消费模式B.异步型消费模式C.早熟型消费模式D.滞后型消费模式18.下列哪项不是表示通货膨胀的指标D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政府、 专题 1 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1.1 稀缺性与选择一、欲望与需要物质需要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需要的差别需要无限性的原因二、资源稀缺性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三、选择欲望的无限与资源的稀缺间的矛盾引发的经济问题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四、生产什么不同的国家是如何决定生产什么的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概念消费品与服务生产和资本品生产之间的现实选择五、如何生产市场经济中生产时如何组织的六、分配商品与服务的不同分配方法识记需要与物质需要;需要的不同层次;资源的类别;生产要素的种类;土地、劳动力、资本与企业家才能等要素对生产的作用及其报酬;资源的稀缺规律的含义;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基本问题;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概念;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商品与服务分配的不同方法;支付能力与购买意愿领会第 1 页共 22 页价格体系如何决定产品分配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与企业家才能等 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需要的差别需求无限性和供给的有限性的原因消费者无限的欲望与稀缺资源之间的矛盾引发的经济问题生产可能性曲线形状为何凹向原地;为什么不同国家对于生产什么会有不同的决策在市场经济中,生产是如何组织的,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经济组合在市场经济中,总产品的分配是由价格体系决定的。应用在特定情景中,如何在消费品与服务的生产和资本品德生产之间取得平衡;不同国家占有不同的资源,在特定经济环境中,如何选择建立资本密集型企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将支付能力与购买意愿平衡的收入分配原理应用于不同情景中。关键名词:关键名词:买意愿思考题:思考题:1.什么是经济领域的两个基本事实?为什么说经济学的所有问题都建立在这两个基本事实基础上? 2.什么是机会成本?使用机会成本的概念和生产可能性曲线分析一国经济如何平衡消费品生产和资本品的生产。 3.为什么有的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而另一些国家资本密集型企业较多? 1.2 价格机制与市场一、需求需求的定义及其与消费者的关系决定和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需求表与需求曲线的定义如何建立与解释需求表如何画出并解释需求曲线需求和需求量的变动及其后果第 2 页共 22 页需要物质需要生产要素资源经济资源选择稀缺性经济学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分配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支付能力购 二、供给供给的定义及其与生产者的关系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供给表与供给曲线的定义如何建立与解释供给表如何画出并解释供给曲线供给和供给量的变动及其后果三、市场市场均衡的含义以及市场是如何达到均衡的市场均衡的变化及其对商品价格和数量的影响市场非均衡:需求或供给过剩政府的价格管制识记需求与供给的含义及其消费者和生产者间的关系;效用的概念;需要与需求的区别;需求表与需求曲线、供给表和供给曲线的含义;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的区别;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的区别;均衡、非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概念。领会需求曲线为何向下倾斜;为何供给曲线向上倾斜;需求、供给的变动与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动及其后果的不同;市场均衡过程中供求的变化;市场均衡的变化;市场非均衡产生的原因及后果。应用分析不同情景下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及供与求、价格与市场的互动关系;分析不同情景下市场均衡的过程;市场非均衡的原因与后果。关键名词:关键名词: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效用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供给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第 3 页共 22 页 思考题:思考题: 1.影响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因素都有哪些?试分析它们各自的重要性。 2.试解释是造成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各自形状的原因。 3.试述市场的均衡过程。 1.3 一、成本各种成本的定义短期成本的函数关系、变动规律及其曲线长期成本的函数关系、

2020年电大《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必考重点【最新整理版】

电大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考试小抄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 A )。 A.政府B.企业C.个人D.行业协会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B )。 A.道德劝说B.社会公共权力C.财产所有权D.法律制度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 A )。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追求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D.维护阶级统治 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 C )。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5.外部正效应指的是( A )。 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6.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 D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7.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是( B )。 A.公平与效率兼顾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D.公平与效率相机抉择8.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 C )。A.道路B.教育C.皮衣D.医疗卫生服务9.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 A )。 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B.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C.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D.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10.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 A )。A.免费搭车的问题B.逆向选择问题 C.委托代理问题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 11.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 D )。A.价格接受者和产量调节者 B.价格接受者和产量接受者 C.价格调节者和产量调节者 D.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 12.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 A )。 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B.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C.产品和劳务的成本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D.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13.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 A )。 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 B.交易成本很高 C.交易价格很低 D.交易价格很高 14.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 C )。A.征税B.财政补贴C.排污权交易D.排污收费15.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 B )。 A.马斯格雷夫B.布坎南C.费尔德斯坦D.维克塞尔 16.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 A )。 A.政府决策B.企业生产决策C.个人消费决策D.劳动者劳动决策 17.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对A而言----高>中>低,对于B而言-----低>高>中,对于C而言-----中>低>高。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 B )。 A.A B.B C.C D.B和C 18.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 B )趋势。A.不变B.增长C.减少D.无法考察19.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 D )。 A.随着社会的发展,完善国内外法律规章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随之递增 B.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大C.在经济工业化和随之而来的管理集中化.劳动力专业化的条件下,经济结构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化 D.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 20.下列支出项目中适合用公共定价法的是( A )。A.公路B.国防C.政治D.资本性投资21.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C )。 A.等于一般贴现率 B.小于一般贴现率 C.大于一般贴现率 D.无法确定和一般贴现率的关系 22.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不包括( D )。 A.投资主体和投资能力不同 B.投资效益的评价标准不同

最新全国自考(00183)消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消费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8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历史上第一个把消费品分为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B.斯密 C.李嘉图D.魁奈 2.下列内容中,属于微观消费问题的是 A.储蓄决策B.消费需求与总需求 C.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D.消费与经济增长问题 3.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则这两种商品为A.互补品B.替代品 C.吉芬物品D.奢侈品 4.对于正常商品而言,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其对该商品的消费量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5.社会保障计划是一种 A.税收计划B.储蓄计划 C.消费计划D.投资计划 6.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这是A.替代效应B.结构效应 C.收入效应D.边际效应 7.下列内容中,属于金融投资的是 A.不动产投资B.贵重金属投资 C.珠宝投资D.银行存款 8.按照风险是否可以避免,政府新出台的证券管理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属于A.系统风险B.非系统风险 C.经营风险D.管理风险 9.在金融、实物和教育三类投资中,按资产的流动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应为A.金融投资、实物投资、教育投资B.金融投资、教育投资、实物投资 C.实物投资、金融投资、教育投资D.教育投资、金融投资、实物投资 10.在一般情况下,当消费者收入水平较高时,他们的劳动供给弹性的情况是A.弹性充足B. 完全弹性 C.弹性不足D.完全无弹性 11.工资的增加会导致闲暇 A.增加B.减少 C.不变D.不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