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教案编写时间:授课时间:总序第个教案

《晋灵公不君》导练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学习过程:

一、为加点字正音

靡()不有初奢靡()靡靡()之音胹熊蹯不熟()()

衣冠()弱冠()冠()状动脉寘诸畚()()

骤()然衮()职翳()鉏麑贼之()()

箪()食与肉厌恶()恶()心公嗾夫獒焉()()

宿舍() 住一宿()星宿()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请以遗之()寘诸橐()倒戟以御公徒()()弑其君()自诒伊戚()晋侯饮赵盾酒()

二、通假字

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2、宣子田于首山

3、子为正卿,亡不越竟4、反不讨贼

5、衮职有阙

三、初步感知全文。自行疏通文意,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

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3、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4、问其故,而患之。

5、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6、君知所过矣,将改之。

7、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9、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10、盛服将朝11、晋侯饮赵盾酒

12、过三爵,非礼也13、公嗾夫獒焉

14、斗且出15、提弥明死之

16、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17、食之,舍其半。

18、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19、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20、宣子未出山而复21、我之怀矣,自诒伊戚

22、书法不隐。

四、句子翻译

1、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3、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4、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5、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

6、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1、使妇人载以过朝

2、谏而不入

3、则莫之继也

4、衮不废矣

5、请以遗之

6、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7、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8、以示于朝

9、其我之谓也10、董狐,古之良史也

六、选择题

1、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克:能够

B、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阙:空缺

C、宣子骤谏,公患之。骤:多次

D、使鉏麑贼之贼:刺杀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晋灵公不君

B、公嗾夫獒焉,明博而杀之

C、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D、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3.下列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君能补过,衮不废矣② 君知所过矣,将改之

B、①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②夫轻诺必寡信

C、①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②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D、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②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4、下列各句中与“其我之谓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B、今近焉,请以遗之

C、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D、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厚敛以雕墙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②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C、①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②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D、①赵循弑其君②望之俨然,即之也愠,听其言也厉

6.以下六句话,全部与赵盾忠于职守、为人正直有关的一组是()

①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②三进及溜,而后视之③宣子骤谏,公患之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⑤斗且出,提弥明死之⑥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④

7、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晋灵公在杀害宰夫之后,能够接受大臣进谏,明确表态,“吾知所过矣,将改之。”但未能有终,又先后企图谋杀忠臣宣子和士季。

B、晋灵公请赵盾喝酒后的根本目的是要攻杀赵盾。提弥明发现情况及时施救,最后提弥明为赵盾殉难。

C、赵盾对君主尽忠,对他人行善。在首阳山打猎,曾救过一个叫灵辄的人。

D、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贬斥晋灵公的调子,并预示晋国将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文章从多个层面,以生动的材料集中表现晋灵公的残暴和可悲的下场。

8、下列各项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简称。

B、所谓“春秋笔法”,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

C、中国古代修史的传统非常悠久。现存最早的历史著作是《尚书》和《春秋》。《春秋》是历史文献集,《尚书》是编年体史书。这两部书后来列入经部。史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第一个高峰,流传至今的有《国语》《左传》《战国策》等。

D、本文题目是编者后加的。晋灵公,从其谥号“灵”可见,他不是一个好国君。晋灵公,历史上有名之暴君,鲁文公七年即位,在位14年,鲁宣公二年被大臣赵穿所杀。谥号曰“灵”,谥法称“乱而不损曰灵”。此为无道君隐讳的说法。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晋灵公、赵盾以及三位武士的形象,鉴赏“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 2、探究“春秋笔法”的史学价值,体会中国古代史学家的实录精神。 教学过程 一、感悟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 (一)分析课文(做题要求:分组朗诵课文,边读边用笔划记信息. 1、从原文中筛选信息,用原文回答2. 用自己的话概括性格特点) 1.晋灵公的“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体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齐读第1段 2.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又从哪些事情上可看出来?体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高考链接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赵盾不忘恭敬。鉏麑受晋灵公之命暗杀赵盾。赵盾清早已穿戴整齐准备上朝,由于时间还早,端坐着打瞌睡。鉏麑认为赵盾不忘记恭敬,是百姓的主宰。 B.赵盾忠君爱国。晋灵公因厨子没有把熊掌炖熟,就杀死他,把尸体装在草筐里,命妇女用车装着尸体经过朝堂。赵盾知道后为此事很忧虑,率先进谏,但晋灵公不听。 C.赵盾体恤下情。赵盾在被晋灵公追杀途中,看到灵辄饿病了,就给他吃的;听说他要省下食物给他的母亲,就专门为她准备了一筐饭和肉,放在袋子里。 D.赵盾深明大义。董狐是古代的好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他如实记载了赵盾这件事,孔子肯定了董狐的做法。 高考链接课堂练习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晋灵公奢侈暴虐,加重赋税来修饰宫室,因为熊掌没炖烂,竟然杀了厨师,把他的尸首装在畚箕里,让宫女们用头顶着从朝廷经过。 B.赵盾、士季向晋灵公进谏,晋灵公文过饰非,还想方设法要杀掉赵盾。他派遣的力士鉏麑不愿执行他的命令,于是头撞槐树自杀了。 C.晋灵公准备在宴会上杀害赵盾,他手下的武士灵辄却在关键时刻帮助赵盾幸免于难,以报答赵盾昔日的送饭之恩,赵盾自己只得逃亡了。 D.晋大夫赵穿杀了晋灵公,晋国太史董狐写“赵盾弑其君”并在朝廷公布。赵盾难以辩白,大有感慨,孔子也为他蒙受杀君之名感到可惜。 (三)除了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之外,还有武士虽着墨不多,却光彩照人,他们是鉏麑,提弥明,灵辄,你最欣赏谁?你认为谁的出场最精彩?文中刻画的人物分别代表那一类人? 齐读课文2.3.4段完成表格 (四)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总结 (五)探究春秋笔法的史学价值 1、《左传》: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晋灵公不君教案

晋灵公不君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及武士们等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中所体现的叙事艺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和自由辩论等方法让学生学会由浅入深地探究人物形象及文化思想和叙事艺术,品味春秋笔法蕴含的文化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史学家那种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导入课文:<<左传>>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叙事文学的代表作.今天带上你们的好心情,跟我出发一起去探讨它的叙事艺术及其文化内涵 一.<<尚书>>记言,<<春秋>>记事,<<左传>>则记言记事也写人,这篇文章塑造了很多的人物形象,那么主要人物是谁?(晋灵公、赵盾)他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不君,古之良大夫也)现在我们一起来分组探讨两个题目.见幻灯片 1.晋灵公的“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2.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又从哪些事情上可看出来? 师建议:分组朗诵课文,边读边用笔划记信息.

1.从原文中筛选信息,用原文回答 2.用自己的话概括性格特点 生回答后小结如下,见幻灯片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 犹不改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晋侯饮赵盾酒,公嗾夫獒焉 贪婪荒唐残暴不君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不忘恭敬 而患之,将谏.宣子骤谏 宣子未出山而复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敬君敬业敬民 古之良大夫 二.除了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之外,还有武士虽着墨不多,却光彩照人,他们是鉏麑,提弥明,灵辄,你最欣赏谁?你认为谁的出场最精彩?结合原文说.学生自由回答. 思考:塑造这些人物有何作用? 分解:先让学生分析这些人物是什么典范或代表?见幻灯片 鉏麑:义仁信

《晋灵公不君》教学设计(高二选修)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 2.掌握主要名词及重点词语的含义 3.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并全面理解本文所反映的儒家思想观念 4.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章叙事的"详而博的特点, 3材料的富有魅力;情节的曲折,跌宕多姿 4体会语言的简明,人物的传神。 内容梗概及文章主旨 孔子在《春秋》里写道"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按《春秋》的义例,凡是被杀的国君称名,是因为国君无道,这里称晋灵公夷皋的名,就是贬斥晋灵公无道。"晋灵公不君"一文,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晋灵公厚敛雕墙,违反儒家薄赋敛,轻徭役,藏富于民的思想。以弹子射人以为乐,杀宰夫,不敬大臣。赵盾因晋灵公荒淫无道,苦谏其勤政爱民,触怒灵公,因而险遭灵公谋害。后来,赵盾的弟弟赵穿谋杀了晋灵公,迎回赵盾执掌大权。晋国的太史董狐写下"赵盾弑其君",让朝中大臣都知道。赵盾对董狐说:"弑君者是赵穿,不是我的罪。"董狐说:"你是相国,君主被害时你没有离开晋国,还是晋国之臣,后来又没有讨伐杀死国君的罪人,弑君的不是你是谁"赵盾慨叹自己念着祖国,反自找忧患。孔子评论说:董狐是好史官,赵盾是好大臣。赵盾因史官的纪史原则而受到了弑君的恶名。赵盾要是越出了国境,这一罪名就可免了。 本文的主旨:本文从多个角度,以鲜活生动的材料集中突现了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三个典型事例,把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做了形象化的说明。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简介 1.《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着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2.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3.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二、重点词语解释 1.不君,不行君道。厚敛,加重赋税。以,连词,当译作来。 2."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而:连词,可译作来。 3."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宰夫,厨子。过朝,经过朝廷。4."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中"莫之继也"怎样解释 提示:没有人继续您进谏了。"莫之继也"即"莫继之也"。莫:否定性的无定代词,"没有谁"。之:代词,指赵盾,等于说"您"。"之"在这里做"继"的宾语。 5."君能补过,衮不废矣。补过,补救过失。衮,衮袍。这里指君位。 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提示:善事里没有哪个能比这个更大的了。 7."公患之,使鉏麑(chúnń)贼之"患:厌恶。之:代骤谏。贼之:杀赵盾。这里的"之"代赵盾。 8."晋侯饮(yìn)赵盾酒"饮:给酒喝。意动用法。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晋灵公不君》学案

《晋灵公不君》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二、相关知识:《春秋》、《左传》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内容简约,只是大事年表式记载。 《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叙事有“详而博”的特点,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有具体的人物活动,这种叙述风格成为后世楷模。 对“晋灵公不君”在《春秋》只一笔带过,但在《左传》中,同样写这个史事件,就写得有情节,有人物,情节有因有果,人物有血有肉。 三、初步感知全文 1、读准字音 难认字:蹯()翳()食之()箪()橐()自诒()伊 2、通假字 ①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辟——) ②宣子田于首山(田——) ③子为正卿,亡不越竟(竟——) ④反不讨贼(反——) ⑤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阙——) ⑥我之怀矣,自诒伊戚(诒——- ) 四、结合注释自读课文,重点解释下列词语 1.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不君:不行君道。厚敛:加重赋税。以:连词,当译作来。 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而:连词,可译作来。 3.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宰夫,厨子。过朝,经过朝廷。 4.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没有人继续您进谏了,宾语前置。 5.君能补过,衮不废矣:补过,补救过失。衮,衮袍,这里指君位。 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善事里没有哪个能比这个更大的了。 7.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患:厌恶。贼之:杀赵盾。 8.晋侯饮(yìn)赵盾酒:饮:给酒喝,意动用法。 9.公嗾夫獒焉:嗾(sǒu):呼唤狗的声音。夫:指示代词,那个。獒(áo):猛犬。 10.斗且出:且,连词,一边……一边。 11.提弥明死之:死之:为之死,即为赵盾而死。 12.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免之,使赵盾免于受害。 13.赵盾弑其君:弑,古代下杀上,如臣杀君,子杀父,都叫弑。 14.古今异义词: 宣子骤谏()、鉏麑贼之()、见灵辄饿()、书法不隐() 五、理解课文 1.晋灵公之“不君”反映在哪几件事上? (1)“厚敛以雕墙”,即向人民征收了很重的赋税来装饰宫墙。 (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即从高台上射弹,看大臣们如何躲避弹丸,以此取乐。 (3)“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即厨师蒸熊掌没蒸熟,晋灵公就把他给杀了。杀了以后,还让女人拿着畚箕走过朝堂。 1

(完整word)语文高效课堂: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用法。 2.理解赵盾、晋灵公等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学习重难点】 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用法。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学法设计】 互动法、分析法、讨论法 【本章节概览】 本单元主要学习史学著作及史学思想。编写内容由经典原文、相关读物、大视野三部分组成。“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是《左传》中的著名篇章,文不甚艰,故事生动,剪裁得当,叙事流畅,人物形象饱满,性格鲜明,较鲜明地体现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学习内容及过程】 一、文字层面质疑检查 (一)、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胹_____________蹯_____________畚_____________ 饮____________ 嗾_____________ 獒_____________ 遗_____________箪_____________ 橐_____________ (二)、指出下列活用现象并解释 1.晋灵公不君 2.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3.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4.食之,舍其半 5.提弥明死之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含义 1.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2.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3.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4.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5.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6.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7.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8.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寸否。 9.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10.斗且出。 11.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12.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 (四)、解释下列相同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并指出词性1.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君知所过矣,将改之 2.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3.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4.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5.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五)、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①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②三进及溜 ③子为正卿,亡不越竟 ④反不讨贼 ⑤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定稿

巩义市第四高级中学 高二语文《文化经典研读》导学案 编制:张均海 审核:高二语文备课组 编号: 使用日期: 班级: 姓名: 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晋灵公不君 《左传》 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课文,结合注释解释文中重点实虚词、句子的含义。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信息,正确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重点: 1、通过预习课文结合注释能解释文中重点实虚词、句子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中国古代诗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知识链接: 《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晋灵公不君》的故事在《春秋》中只有一句话“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关于“春秋笔法”: 孔子修订《春秋》的原因: “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修订《春秋》目的:“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史记?太史公自序》) 为了实现匡救时弊,拨乱反正,宣扬王道,维护礼法的政治理想,孔子在编修《春秋》时,或直书善恶,或暗寓褒贬,后人称这种笔法为“春秋笔法”。 一、预习检测: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翻译加线的句子。 厚敛.以雕墙 晋侯饮.赵盾酒 观其辟.丸也 舍.于翳桑 宣子骤.谏 食之,舍.其半 鉏麑贼.之 赵盾弑.其君 书法..不隐 晋灵公不君. 二、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1、晋灵公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 2、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来? 3、三个武士出场也非常精彩,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提示:抓住人物动作、语言描写) 三、合作探究 1、赵盾没有杀害晋灵公,但董狐竟理直气壮的记下了“赵盾弑其君”,这是为什么? 2、你同意董狐的观点和做法吗?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课文为我们塑造了五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你选择一个人物为对象,写一段话。 要求: 1、句式: ,我想对你说…… 2、字数三十字左右。 3、注意表明自己观点。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资料讲解

《晋灵公不君》导学 案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体例,体会《左传》的叙事风格。 2、掌握并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知识,如:患、过、舍、如等一词多义;君、过、饮、免、死等词类活用;以及本文中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 3、提高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4、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 利用工具书独立梳理文中的重要文言知识,圈画疑难点,然后小组内合作释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领悟并正确认识文本所体现的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观念。 【学习重点】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用法。 2、借鉴本文的写人艺术。 3、全面理解本文所反映的儒家思想观念。 【学习难点】 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学习方法】 互动法、分析法、讨论法 【学习内容及过程】 【知识链接】 1、《左传》的文学成就 (1)作为编年史,《左传》的叙事艺术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晋?范宁《谷梁传集解自序》中说:“《左传》艳而富”,其“艳而富”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左传》生动地展示了春秋时期五彩缤纷的历史画卷。作者不仅记载各国君位的嬗变、执政者的谋权夺势、政客的宦海升沉、贵族内部的倾轧火并、侯国之间的欺诈侵掠、辽阔战场千军万马的厮杀格斗、阴暗一隅数人的密谋策划,各种各样的矛盾、大大小小的动乱、五花八门的变故,无不网罗其中;而且作者采集了大量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甚至

于还有风俗遗闻、童谣民歌。这些材料通过细心的组织编排,极大地丰富了《左氏春秋》的内容。 《左氏春秋》广采博取各种文字的、口头的资料进行编撰,从现代编年史的标准看,显得芜杂,说明历史科学尚在草创之中。然而正是这一特点,才更体现了中国史传文学的特点。《左氏春秋》的作者善于对庞杂的资料进行取舍与剪裁,全书所载历史前略而后详,后期更详于襄公与昭公,二公在位共63年,不足全书的三分之一,二篇幅却近于全书的一半。就各国诸侯来说,也各有侧重,晋国最详,所记占全书的四分之一,晋国之事中又突出重点,详细记载晋文公的霸业兴衰。记载较略之国,其事也不平均使用笔墨。 《左氏春秋》不满足于《春秋》那种对历史史事做简单陈述的史笔笔法,它要展示那个动荡历史年代的全部过程,要展示各种历史人物在各种事件中的各种表现,创造了在生动记叙史事的基础上显示各种人物形象、心态,表达作者观点立场的方法。 《左氏春秋》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战争的叙述尤为精彩。《左氏春秋》的战争描写,全面反映了《左传》的叙事特点。《左氏春秋》一书,记录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城濮之战、肴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战事的酝酿、起因,战前军事、外交的谋略,兵马的调遣、战时激烈的搏杀,战局的变化,双方的进退,战后胜负的结局,各方面的反应,认识的处理等,都表现得迂徐有致、笔力纵横。在战争描写中,战争过程本身往往写得比较简略,但“疏而不遗,俭而无阙。”作者常选取决定战争进程的关键人物来重点刻划,以展示战争的经过。常以战场上这些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来反映酣战中千军万马的心态和姿态。(2)《左氏春秋》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这些行人和大夫,凭借十分讲究的言辞折服对方,推行自己的一定主张,委婉而有力。刘知几《史通?申左》:“寻《左氏》载诸大夫词令、行人应答,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述远古则委曲如存,征近代则循环可覆。”行人辞令委婉陈词,不亢不卑,慷慨激昂,显示了个性风采。 《左氏春秋》叙事能显能晦,能虚能实,因物赋形,事愈错综,辞愈纵横,声调的缓急随情而发,文笔的曲直莫不以肖为准。有时笔法又出人意表,写秽亵事笔反洁,写繁杂事笔反简,写紧张事笔反暇。变化多

《晋灵公不君》的教案

晋灵公不君 教案背景: 晋灵公生前荒淫无道,朝纲败坏,残酷的剥削人民,大肆的陷害劝谏之臣,引起了臣民的反抗,最后被赵盾之弟赵穿杀死,成为后人不齿的昏庸之主。 教学目标: 1.在通译全文的基础上梳理故事情节,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虚)词及句式。2.分析主要人物(赵盾、晋灵公)的性格特点,学会从多角度分析人物(董狐以及武士们)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材分析: 1、要想明晰晋灵公的人物形象和正卿赵盾何以“弑君”的真相,必须简略了解一下自晋文公到晋灵公之间的历史风貌,做到心中有数。 2、孔子的学说中”礼“是很重要的一个范畴,《左传》中对很多事情都是用”礼“和”非礼“来评价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权臣掌权,以礼义为标准的叙史以失去威严。正因如此,孔子才更赞赏董狐的做法,后世也继承了“写实”的风格。 3、所谓的“为法受恶”模糊了历史真相,给后世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 教学方法: 1、研读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好关于“晋文公到晋灵公执政期间简史”的课前预习) 2、讨论法(快速梳理故事情节,分析讨论主要人物形象) 3、合作研究(如何理解赵盾的“为法受恶”?和“春秋笔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通译全文,掌握重点实(虚)词用法 课前预习: 让同学们使用百度搜索,查找“晋文公到晋灵公年间的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9218783972.html,/view/36d2370f7cd184254b3535c3.html 2、关于官职“六卿”(正卿)的解释,明确正卿(赵盾)当时已完全具备了左右君权、废立公侯的权力。:https://www.360docs.net/doc/9218783972.html,/view/57616.htm 学习目标: 1、查找工具书,掌握“骤、贼、饿、书法”等重要实词的用法,明确重点虚词“而、以、之”的几种用法。 2、通译全文,找出晋灵公的“不君”的表现有哪些。 自学指导:

最新整理《晋灵公不君》教案

最新整理《晋灵公不君》教案 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本人对现当代小说阅读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进行了创新式教学方式的尝试。下面是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主要学习史学著作及史学思想。编写内容由经典原文、相关读物、大视野三部分组成。“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是《左传》中的著名篇章,文不甚艰,故事生动,剪裁得当,叙事流畅,人物形象饱满,性格鲜明,较鲜明地体现了所谓的“春秋笔法”。教学时,可把课文的叙事艺术与对“春秋笔法”的辩证认识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晋灵公不君 一、导入: 由回忆学过的历史著作开始,简介《左传》《史记》文学常识。 1.《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2.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3.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二、初步感知全文。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请一些学生读相关段落,师板书字词) 难认字:蹯翳食之箪橐与为公介为法受恶自诒伊 通假字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辟-避宣子田于首山田-畋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竟-境反不讨贼反-返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阙-缺我之怀矣,自诒伊戚诒-贻 2、齐读全文。 三、结合注释自 读第一段,生质疑,师生释疑。关于课文的几个问题(难点) 1.《晋灵公不君》一文从哪几个方面集中写出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的? 提示:本文从多个角度,以鲜活生动的材料集中突现了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第一部分以典型的事例写晋灵公的苛政、奢侈、残暴,及虚言接受士季的劝谏。第二部分写晋灵公不但不改正错误,反而对劝谏他的赵盾连续下毒手。第三部分写灵公被赵穿所杀,赵盾身背弑君之名。 2.以儒家的观点如何认识《晋灵公不君》中赵盾这个人物? 提示:赵盾按臣道,做到了“敬”。他尊敬国君,对国君最忠,这表现在他的直言敢谏。赵盾对晋灵公滥杀宰夫是谏诤了,且由此引起晋灵公谋害。这不能说不是直言敢谏,尽了忠君之职。所谓“敬”,还有一个内容,就是敬业,对工作重视认真。赵盾在职守上是做到了宵衣旰食。为了上朝,他起得很早,以至坐而假寐,并且是盛服等待,这是敬业,所以鉏麑这个杀手,也不能不感叹说,赵盾是“不忘恭敬”。在这里赵盾确是做到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了。 赵盾对老百姓是其养民也惠了吗?是的!当其打猎遇到灵辄饿得很时,就给了他吃的,知道其家中还有老母,舍不得吃时,就叫他吃完,又带上一袋饭和肉回家。这不能不说养民是恩惠的。 从以上种种表现看,赵盾确乎是按臣道而行的一个良臣。 3.例说明本文的材料富有魅力。 提示:唐人刘知己《史通》评《左传》说:“著述罕闻,古今卓绝”。清人章学诚也说《左传》“叙事之文其变无穷……”如本文写晋灵公的荒淫无道,一是写他厚敛以雕墙极度荒淫,一是写他的残暴,有对宫外百姓的“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有对宫内宰夫的“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这样的材料实属“罕闻”,把晋灵公的昏聩、残暴与狰狞彰显而出,表现力极强。

自主探究学案《晋灵公不君》

新密实验高中自主探究学案 内容:《晋灵公不君》课时:4 编号:4 【情景导入】:春秋时的晋国有一个大臣叫赵盾,他明明没有参与谋杀国王晋灵公的叛逆行动,满朝文武都可以证明他的清白,但是晋国的史官董狐却在朝堂之上,在文武朝臣面前,竟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作为史官,我已经写下‘晋赵盾弑其君’。”此言一出,赵盾有冤难言,文武百官也爱莫能助,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要看看这千古奇冤倒底是怎么加回事。 【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学习重点】: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学习难点】: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助学资料】: 1.介绍《春秋》与《左传》。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内容简约,只是大事年表式记载。 《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叙事有“详而博”的特点,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有具体的人物活动,这种叙述风格成为后世楷模。对“晋灵公不君”在《春秋》只一笔带过,但在《左传》中,同样写这个史事件,就写得有情节,有人物,情节有因有果,人物有血有肉。 2.文中所写事件涉及到哪些人? 一君(晋灵公),四臣(谏臣赵盾、士季、叛臣赵穿、史臣董狐),三甲士(xx,提弥明;灵辄)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3.春秋笔法(见课本第28页) 第一课时 A级 1、朗读全文,给下列字注音。 胹蹯寘翳食之箪橐自诒. 2、熟读前三段,并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总结下列知识点: (1)通假字:而观其辟丸也寘诸畚三进及溜衮职有阙 (2)词类活用:晋灵公不君.盛服 ..将朝.晋侯饮.赵盾酒提弥明死.之 (3)特殊句式:则莫之继也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B级·问题探究: 晋灵公不君表现在哪些地方? 第二课时展示

语文知识点人教版语文选修《晋灵公不君》word教案-总结

教学设计 3晋灵公不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积累常用的文言知识。 2.品味《左传》高超的叙事艺术。 3.辩证认识“春秋笔法”这一中国历史撰述原则。 过程和方法目标: 1. 以经典阅读为中心,对主要内容或观点进行钻研讨论。 2. 学生自主研读,在教师引导下,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客观评价“春秋笔法”这一历史记述原则,积极联系实际,掌握研读史书的方法,同时思考经典本身的现代意义。 2.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同时能从中汲取中华民族精神,获得历史智慧。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依据课文注释阅读史书的能力,尤其基于《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对《左传》高超叙事艺术有一定了解,但是对本单元重点“春秋笔法”这一中国史家撰述原则和表现方式未必理解。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春秋笔法”的内涵。 学习难点:客观评价“春秋笔法”,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传统,同时能从中体悟中华民族精神,并获得历史智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大致了解,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是一段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历史。晋文公重耳文治武功卓著,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创造了晋国霸业。那么,几十年之后,到了晋文公之孙——晋灵公,他还会延续或创造如此的霸业么。不急,学了本课,自有分晓 (二)文学常识简介 1.介绍《春秋》与《左传》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内容简约,只是大事年表式记载。 《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叙事有“详而博”的特点,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有具体的人物活动,这种叙述风格成为后世楷模。对“晋灵公不君”在《春秋》只有一句话“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但在《左传》中,同样写这个史事件,就写得有情节,有人物,情节有因有果,人物有血有肉。 2.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 3.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4.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晋灵公不君(教案)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情感与态度: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 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学习重难点】 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学习时数】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左传》作为一本具有文学价值的历史著作,既影响了先秦级以后的历史著作的创作,如《资治通鉴》;也以它“简而要”的语言和“详而博”的叙事特点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他所记录的史实还成为了后来创作的源头,如《赵氏孤儿》。它不仅记录了历史的辉煌,也开启后人的精神世界。现在就让我们管窥一斑,粗略地了解一下它的魅力吧! 预习案 【自主学习】 1.朗读全文,扫清读音障碍。结合教材助读部分,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 请尝试着将“单元导读”和“阅读指南”中的文本解释和课文中的具体内容相联系,理解春秋笔法中“秉笔直书”“不避强御”“实录”的特点。 2.熟读课文,将课文下面的重点词语解释搬入课文中。 如常见的特殊句式、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3.回答:什么叫“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编撰的《春秋》,也叫做“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与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者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达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它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曲笔的一面。 【自主学习成果检测】(要求:请尝试闭卷答题。) 1.请给括号前面的生字注音: 辟(bì)胹(ér)蹯(fán)寘(zhì)畚(běn)溜(l iù)箪(dān) 衮(gǔn)鉏(chú)麑(ní)饮(yìn)嗾(sǒu)獒(áo)翳(yì) 橐 (tuó) 与(yù)为公介太(tài)史为法受恶(è) 自诒(yí)伊戚 2.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①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辟-避,躲避 ②宣子田于首山田-畋,打猎③子为正卿,亡不越竟竟-境,边境④反不讨贼反-返,返回⑤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阙-缺,缺损 ⑥我之怀矣,自诒伊戚诒-贻,遗留 ⑦寘诸畚寘-置,放置⑧三进及溜溜-罶,屋檐下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资料讲解

导君公晋灵不》《学案.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全面理解本文所反映的儒家思想观念。3【学习目标】【学习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知识与能力:【学习方法】 1、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体例,体会《左传》的叙事风格。、掌握并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知识,如:患、过、舍、如等一词多义;2互动法、分析法、讨论法【学习内容及过程】君、过、饮、免、死等词类活用;以及本文中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知识链接】 3、提高鉴赏文言文的能力。1、《左传》的文学成就“4、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作为编年史,《左传》的叙事艺术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晋?范(过程与方法:1

宁《谷梁传集解自序》中说:“《左传》艳而富”,其“艳而富”的特点具体利用工具书独立梳理文中的重要文言知识,圈画疑难点,然后小组内合作释疑。表现为:《左传》生动地展示了春秋时期五彩缤纷的历史画卷。作者不仅记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各国君位的嬗变、执政者的谋权夺势、政客的宦海升沉、贵族内部的倾深刻领悟并正确认识文本所体现的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轧火并、侯国之间的欺诈侵掠、辽阔战场千军万马的厮杀格斗、阴暗一思想观念。 【学习重点】隅数人的密谋策划,各种各样的矛盾、大大小小的动乱、五花八门的变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用法。故,无不网罗其中;而且作者

采集了大量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甚至、借鉴本文的写人艺术。2. 战、肴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于还有风俗遗闻、童谣民歌。这些材料通过细心的组织编排,极大地丰绝口,战事的酝酿、起因,战前军事、外交的谋略,兵马的调遣、战时富了《左氏春秋》的内容。激烈的搏杀,战局的变化,双方的进退,战后胜负的结局,各方面的反《左氏春秋》广采博取各种文字的、口头的资料进行编撰,从现代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背诵文中名句。 过程与方法:2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学习重点: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学习难点:春秋笔法的内涵 第一课时 一、文学常识简介 1.《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2.《晋灵公不君》的故事在《春秋》中只有一句话“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3.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4.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二、预习检测 正音 靡()不有初奢靡()靡靡()之音 衣冠()弱冠()冠()状动脉 骤()然衮()职翳() 箪()食()壶浆厌恶()恶()心恶()人 宿舍( ) 住一宿()星宿() 通假字 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通)2宣子田于首山(通) 3子为正卿,亡不越竟(通)4反不讨贼(通) 5衮职有阙(通) 三、初步感知全文。自读课文,学生自行疏通文意,质疑文中字词。 1.不君,不行君道。厚敛以雕墙。以-- 2."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而-- 3."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过朝-- 4.则莫之继也"中"莫之继也"是什么句式? 5."君能补过,衮不废矣。补过--衮-- 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翻译-- 7."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患--贼-- 8."晋侯饮(yìn)赵盾酒" 饮--用法: 9."公嗾夫獒焉"中的"嗾"、"夫"、"獒"的意思各是什么? 10. 斗且出"中的"且"的解释?且-- 11."提弥明死之"中"死之"的解释? 四、句子翻译

晋灵公不君 教案及翻译

《晋灵公不君》教案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 2.掌握主要名词及重点词语的含义 3.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并全面理解本文所反映的儒家思想观念 4.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内容概要 1.内容梗概及文章主旨 孔子在《春秋》里写道\'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按《春秋》的义例,凡是被杀的国君称名,是因为国君无道,这里称晋灵公夷皋的名,就是贬斥晋灵公无道。\'晋灵公不君\'一文,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晋灵公厚敛雕墙,违反儒家薄赋敛,轻徭役,藏富于民的思想。以弹子射人以为乐,杀宰夫,不敬大臣。赵盾因晋灵公荒淫无道,苦谏其勤政爱民,触怒灵公,因而险遭灵公谋害。后来,赵盾的弟弟赵穿谋杀了晋灵公,迎回赵盾执掌大权。晋国的太史董狐写下\'赵盾弑其君\',让朝中大臣都知道。赵盾对董狐说:\'弑君者是赵穿,不是我的罪。\'董狐说:\'你是 相国,君主被害时你没有离开晋国,还是晋国之臣,后来又没有讨伐杀死国君的罪人,弑君的不是你是谁?\'赵盾慨叹自己念着祖国,反自找忧患。孔子评论说:董狐是好史官,赵盾是好大臣。赵盾因史官的纪史原则而受到了弑君的恶名。赵盾要是越出了国境,这一罪名就可免了。 本文的主旨:本文从多个角度,以鲜活生动的材料集中突现了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三个典型事例,把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做了形象化的说明。 2.重点: (1)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章叙事的\'详而博的特点, (3)材料的富有魅力;情节的曲折,跌宕多姿 (4)体会语言的简明,人物的传神。 重难点提示 一、文学常识简介 1.《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2.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3.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二、重点词语解释 1.不君,不行君道。厚敛,加重赋税。以,连词,当译作来。 2.\'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而:连词,可译作来。 3.\'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宰夫,厨子。过朝,经过朝廷。

晋灵公不君公开课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晋灵公不君》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 3、晋灵公不君的表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一、导入: 春秋时的晋国有一个大臣叫赵盾,他明明没有参与谋杀国王晋灵公的叛逆行动,满朝文武都可以证明他的清白,但是晋国的史官董狐却在朝堂之上,在文武朝臣面前,竟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作为史官,我已经写下‘赵盾弑其君’。?此言一出,赵盾有冤难言,文武百官也爱莫能助,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要看看这千古奇冤倒底是怎么一回事。 二、作品简介:

《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对?晋灵公不君?在《春秋》中只一笔带过,但在《左传》中,同样写这个史事件,就写得有情节,有人物,情节有因有果,人物有血有肉。所以《左传》叙事有?详而博?的特点,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有具体的人物活动,这种叙述风格成为后世楷模。 三、整体感知: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师板书字词) 2、教师讲解重要词句。 3、学生参看注解理解词句。 4、教师检查学生对词句的掌握情况。 第二节 一、教师检查学生对词句的掌握情况: 二、理解课文: 1、文章标题?晋灵公不君?,纵观全文来看,晋灵公君?不君?反映在哪几件事上? (1)?厚敛以雕墙?,即向人民征收了很重的赋税来装饰宫墙,满足个人的奢侈欲望。(贪婪) (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即从高台上射弹,看大臣们如何躲避弹丸,以此取乐。(荒唐)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教案编写时间:授课时间:总序第个教案 《晋灵公不君》导练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学习过程: 一、为加点字正音 靡()不有初奢靡()靡靡()之音胹熊蹯不熟()() 衣冠()弱冠()冠()状动脉寘诸畚()() 骤()然衮()职翳()鉏麑贼之()() 箪()食与肉厌恶()恶()心公嗾夫獒焉()() 宿舍() 住一宿()星宿()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请以遗之()寘诸橐()倒戟以御公徒()()弑其君()自诒伊戚()晋侯饮赵盾酒() 二、通假字 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2、宣子田于首山 3、子为正卿,亡不越竟4、反不讨贼 5、衮职有阙 三、初步感知全文。自行疏通文意,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 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3、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4、问其故,而患之。 5、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6、君知所过矣,将改之。 7、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9、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10、盛服将朝11、晋侯饮赵盾酒 12、过三爵,非礼也13、公嗾夫獒焉 14、斗且出15、提弥明死之 16、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17、食之,舍其半。 18、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19、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20、宣子未出山而复21、我之怀矣,自诒伊戚 22、书法不隐。 四、句子翻译 1、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3、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4、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5、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 6、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1、使妇人载以过朝 2、谏而不入

《晋灵公不君》使用教案

《晋灵公不君》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晋灵公不君》的学习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课时 一、导入 春秋时的晋国有一个大臣叫赵盾,他明明没有参与谋杀国王晋灵公的叛逆行动,满朝文武都可以证明他的清白,但是晋国的史官董狐却在朝堂之上,在文武朝臣面前,竟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作为史官,我已经写下‘晋赵盾弑其君’。”此言一出,赵盾有冤难言,文武百官也爱莫能助,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要看看这千古奇冤倒底是怎么加回事。 本文文学常识简介 1.介绍《春秋》与《左传》。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内容简约,只是大事年表式记载。(见教材P28) 《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叙事有“详而博”的特点,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有具体的人物活动,这种叙述风格成为后世楷模。 对“晋灵公不君”在《春秋》只一笔带过,但在《左传》中,同样写这个史事件,就写得有情节,有人物,情节有因有果,人物有血有肉。 2.文中所写事件涉及到哪些人? 一君(晋灵公),四臣(谏臣赵盾、士季、叛臣赵穿、史臣董狐),三甲士(xx,提弥明;灵辄) 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二、初步感知全文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请一些学生读相关段落,师板书字词) 难认字: 蹯翳食之箪橐与为公介为法受恶自诒伊 通假字 ①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辟-避 ②宣子田于首山田-畋 ③子为正卿,亡不越竟竟-境 ④反不讨贼反-返 ⑤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阙-缺 ⑥我之怀矣,自诒伊戚诒-贻 2.齐读全文。 三、结合注释自读课文,重点词语解释 1.不君,不行君道。厚敛,加重赋税。以,连词,当译作来。 2."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而:连词,可译作来。 3."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宰夫,厨子。过朝,经过朝廷。 4."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中"莫之继也"怎样解释? 提示:没有人继续您进谏了。"莫之继也"即"莫继之也"。莫:否定性的无定代词, "没有谁"。之:代词,指赵盾,等于说"您"。"之"在这里做"继"的宾语。 5."君能补过,衮不废矣。补过,补救过失。衮,衮袍。这里指君位。 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提示:善事里没有哪个能比这个更大的了。 7."公患之,使鉏麑(chú nń)贼之" 患:厌恶。之:代骤谏。贼之:杀赵盾。这里的"之"代赵盾。8."晋侯饮(yìn)赵盾酒" 饮:给酒喝。意动用法。 9."公嗾夫獒焉"中的"嗾"、"夫"、"獒"的意思各是什么? 提示:嗾(sǒu):呼唤狗的声音。夫:指示代词。那个。獒(áo):猛犬。 10."斗且出"中的"且"的解释? 提示:且,连词,一边……一边。 11."提弥明死之"中"死之"的解释? 提示:死之:为之死,即为赵盾而死。 12."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中的"免之"的解释? 提示:免之,使赵盾免于受害。 13."赵盾弑其君"中"弑"的解释? 提示:弑,古代下杀上,如臣杀君,子杀父,都叫弑。 14.古今异义词 “宣子骤谏”的“骤”、“鉏麑贼之”的“贼”、“见灵辄饿”的“饿”、“书法不隐”的“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