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巩义中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二年级语文学科人教版选修导学案 编写:林海荣 审核:高二语文备课组 使用时间:2012-2-28

第 1 页 共 4 页 励志名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知明而行无过矣。

《左氏春秋》

巩义中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二年级语文学科人教版选修导学案编写:林海荣审核:高二语文备课组使用时间:2012-2-28

第 2 页共 4 页励志名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知明而行无过矣。

巩义中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二年级语文学科人教版选修导学案编写:林海荣审核:高二语文备课组使用时间:2012-2-28

第 3 页共 4 页励志名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知明而行无过矣。

巩义中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二年级语文学科人教版选修导学案编写:林海荣审核:高二语文备课组使用时间:2012-2-28

第 4 页共 4 页励志名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知明而行无过矣。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晋灵公、赵盾以及三位武士的形象,鉴赏“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 2、探究“春秋笔法”的史学价值,体会中国古代史学家的实录精神。 教学过程 一、感悟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 (一)分析课文(做题要求:分组朗诵课文,边读边用笔划记信息. 1、从原文中筛选信息,用原文回答2. 用自己的话概括性格特点) 1.晋灵公的“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体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齐读第1段 2.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又从哪些事情上可看出来?体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高考链接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赵盾不忘恭敬。鉏麑受晋灵公之命暗杀赵盾。赵盾清早已穿戴整齐准备上朝,由于时间还早,端坐着打瞌睡。鉏麑认为赵盾不忘记恭敬,是百姓的主宰。 B.赵盾忠君爱国。晋灵公因厨子没有把熊掌炖熟,就杀死他,把尸体装在草筐里,命妇女用车装着尸体经过朝堂。赵盾知道后为此事很忧虑,率先进谏,但晋灵公不听。 C.赵盾体恤下情。赵盾在被晋灵公追杀途中,看到灵辄饿病了,就给他吃的;听说他要省下食物给他的母亲,就专门为她准备了一筐饭和肉,放在袋子里。 D.赵盾深明大义。董狐是古代的好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他如实记载了赵盾这件事,孔子肯定了董狐的做法。 高考链接课堂练习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晋灵公奢侈暴虐,加重赋税来修饰宫室,因为熊掌没炖烂,竟然杀了厨师,把他的尸首装在畚箕里,让宫女们用头顶着从朝廷经过。 B.赵盾、士季向晋灵公进谏,晋灵公文过饰非,还想方设法要杀掉赵盾。他派遣的力士鉏麑不愿执行他的命令,于是头撞槐树自杀了。 C.晋灵公准备在宴会上杀害赵盾,他手下的武士灵辄却在关键时刻帮助赵盾幸免于难,以报答赵盾昔日的送饭之恩,赵盾自己只得逃亡了。 D.晋大夫赵穿杀了晋灵公,晋国太史董狐写“赵盾弑其君”并在朝廷公布。赵盾难以辩白,大有感慨,孔子也为他蒙受杀君之名感到可惜。 (三)除了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之外,还有武士虽着墨不多,却光彩照人,他们是鉏麑,提弥明,灵辄,你最欣赏谁?你认为谁的出场最精彩?文中刻画的人物分别代表那一类人? 齐读课文2.3.4段完成表格 (四)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总结 (五)探究春秋笔法的史学价值 1、《左传》: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高中语文《晋灵公不君》教案1

《春秋笔法》之《晋灵公不君》 安化二中谭文淼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 2.掌握主要名词及重点词语的含义 3.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并全面理解本文所反映的儒家思想观念 4.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章叙事的“详而博”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材料的富有魅力;情节的曲折,跌宕多姿 2.体会语言的简明,人物的传神。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孔子在《春秋》里写道“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按《春秋》的义例,凡是被杀的国君称名,是因为国君无道,这里称晋灵公夷皋的名,就是贬斥晋灵公无道。“晋灵公不君”一文,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晋灵公厚敛雕墙,违反儒家薄赋敛,轻徭役,藏富于民的思想。以弹子射人以为乐,杀宰夫,不敬大臣。赵盾因晋灵公荒淫无道,苦谏其勤政爱民,触怒灵公,因而险遭灵公谋害。后来,赵盾的弟弟赵穿谋杀了晋灵公,迎回赵盾执掌大权。晋国的太史董狐写下“赵盾弑其君”,让朝中大臣都知道。赵盾对董狐说:“弑君者是赵穿,不是我的罪。”董狐说:“你是相国,君主被害时你没有离开晋国,还是晋国之臣,后来又没有讨伐杀死国君的罪人,弑君的不是你是谁?”赵盾慨叹自己念着祖国,反自找忧患。孔子评论说:董狐是好史官,赵盾是好大臣。

赵盾因史官的纪史原则而受到了弑君的恶名。赵盾要是越出了国境,这一罪名就可免了。 1.文学常识简介 (1)《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2)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3)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2.重点词语解释 (1)不君,不行君道。厚敛,加重赋税。以,连词,当译作来。 (2)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而:连词,可译作来。 (3)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宰夫,厨子。过朝,经过朝廷。 (4)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中"莫之继也"怎样解释? 点拨:没有人继续您进谏了。“莫之继也即”“莫继之也”。莫:否定性的无定代词,“没有谁”。之:代词,指赵盾,等于说“您”。“之”在这里做“继”的宾语。 (5)君能补过,衮不废矣。补过,补救过失。衮,衮袍。这里指君位。 (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点拨:善事里没有哪个能比这个更大的了。 (7)公患之,使鉏麑(chú nń)贼之" 患:厌恶。之:代骤谏。贼之:杀赵盾。这里的"之"代赵盾。 (8)晋侯饮(yìn)赵盾酒饮:给酒喝。意动用法。 (9)公嗾夫獒焉"中的"嗾"、"夫"、"獒"的意思各是什么? 点拨:嗾(sǒu):呼唤狗的声音。夫:指示代词。那个。獒(áo):猛犬。 (10)“斗且出”中的“且”的解释? 点拨:且,连词,一边……一边。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11 《论语》十二章 课题《论语》十二章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1.分章朗读课文,每读一章,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2.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解注释,说译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践行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3.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课 前 预 习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 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 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 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 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一词多义 课 前 预 习 词类活用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做状语,每天)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做名词,旧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新的知识) 传.不习乎(动词做名词,传授的知识) 学而时.习之(名词做状语,按时) 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做名词,好的方面,优点) 文言句式 判断句: 是知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省略宾语“之”,应为“可以之为师矣”) 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宾语“之”,应为“人不知之而不愠”) 新 课 导 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晋灵公不君》精编教案三

《晋灵公不君》教案三 教学参考 1118 0755 《晋灵公不君》教案三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 2.掌握主要名词及重点词语的含义 3.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并全面理解本文所反映的儒家思想观念 4.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内容概要 1.内容梗概及文章主旨 孔子在《春秋》里写道“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按《春秋》的义例,凡是被杀的国君称名,是因为国君无道,这里称晋灵公夷皋的名,就是贬斥晋灵公无道。“晋灵公不君”一文,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晋灵公厚敛雕墙,违反儒家薄赋敛,轻徭役,藏富于民的思想。以弹子射人以为乐,杀宰夫,不敬大臣。赵盾因晋灵公荒淫无道,苦谏其勤政爱民,触怒灵公,因而险遭灵公谋害。后来,赵盾的弟弟赵穿谋杀了晋灵公,迎回赵盾执掌大权。晋国的太史董狐写下“赵盾弑其君”,让朝中大臣都知道。赵盾对董狐说:“弑君者是赵穿,不是我的罪。”董狐说:“你是相国,君主被害时你没有离开晋国,还是晋国之臣,后来又没有讨伐杀死国君的罪人,弑君的不是你是谁?”赵盾慨叹自己念着祖国,反自找忧患。孔子评论说:董狐是好史官,赵盾是好大臣。赵盾因史官的纪史原则而受到了弑君的恶名。赵盾要是越出了国境,这一罪名就可免了。 本文的主旨:本文从多个角度,以鲜活生动的材料集中突现了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三个典型事例,把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做了形象化的说明。 2.重点: (1)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章叙事的"详而博的特点, (3)材料的富有魅力;情节的曲折,跌宕多姿 (4)体会语言的简明,人物的传神。 重难点提示 一、文学常识简介 1.《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2.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3.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二、重点词语解释

【整合】部编版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2站《少年有梦》导学案共3份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一框《中学序曲》导学案 设计:周灿军审核:执教:使用时间: 学校目标:1、通过开学第一课让学生了解学习环境的变化,适应新的环境,热爱新的学习环境。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学时代,让学生知道中学生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尽快适应新的初中生活。 学习重点:知道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机会,也是新的挑战。学习难点:认识到初中生活是给我们成长的礼物,能够正确面对困难,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迈进了中学的大门。初中是一个美妙的名词,是我们成长生涯中的第二段旅程。从我们迈进中学校园的那一刻起,一条崭新的路已经铺在我们面前。在这条路上,你想留下什么样的脚印?是直是曲,是进是退,往往就在你一念之间。刚刚进入中学的你,为融入新的生活做好准备了吗? 二、学习探究 主问题1、上了中学,你觉得自己长大了吗?你对中学生活有哪些新期待? 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第2-3页内容。 自学要求:自己独立阅读思考问题。 第二步:互学探究——请同学们利用3分钟时间进行交流。 合作要求:请小组内进行交流并记录自己思考的结果。 第三步:展学探究——小组内交流结果后,老师在班内提问。 展评要求:回答的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主问题2、你在校园里还有哪些发现?你的初中生活与小学相比有哪些变化? 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第4页上方内容。 自学要求: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写出本题答案 第二步:互学探究——请同学们利用3分钟时间进行交流。 合作要求:请小组内进行交流组长记录结果。 第三步:展学探究——小组内交流结果后,老师在班内提问。 展评要求:回答的结果,其他组同学进行点评。 主问题3、为什么书上说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第5页内容(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自学要求:自己独立阅读思考机会和挑战分别指什么? 第二步:互学探究——请同学们利用5分钟时间进行交流。 合作要求:请小组内进行交流组长记录结果。 第三步:展学探究——小组内交流结果后,老师在班内提问。 展评要求:回答的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 三、知识拓展延伸 1、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下初中阶段自己想要完成的几件事。 2、与父母进行一次沟通,听听他们希望你在初中三年要完成的事情。

最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1 《论语》十二章 导学案 练习

导学案 11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提升文言素养。 2.了解《论语》这部经典及其基本内容,结合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介绍,体味古代先贤的个人修养与求学方式。 3.思考孔子的现代价值,汲取其精华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论语》这部经典及其基本内容,品味经典,品味先贤思想。 难点:感受先贤的个人修养培养方式。 知识链接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学法指导: 1.先秦文言文诚然不好理解,但同学们要学会迎难而上,首先根据课文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再通过反复朗读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2.《论语》十二章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部分,需要反复咀嚼,直至领会。 3.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当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当代人的个人修养,认真思考在这瑰丽的传统思想中,哪些是我们该接受的。 2.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常识积累】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字,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学派创始人。 2.解释加点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不亦君子 ..乎 (3)吾日三 ..省.吾身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5)不逾矩 .. (6)学而不思则罔. (7)思而不学则殆. (8)人不堪.其忧 (9)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0)曲肱而 ...枕之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子在川上 ..曰 (13)逝.者如斯.夫 (14)匹夫 ..不可夺志也 (15)博学而笃.志 (16)切问 .. ..而近思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文意梳理】1.《论语》十二章主要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试作简要阐述。 【文意梳理】2.你认为学习需要具备哪些要素,你从孔夫子的论述中学到了什么?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1.《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但它出生在两千年前,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那么我今天对其进行学习,又具备怎样的意义呢?请同学们合作交流,找出我们学习《论语》的现代意义。 2.请同学们合作交流,关注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强调个人修养的,作简要概括。 知识能力运用 【文言语法】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对其进行解释。 (1)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晋灵公不君教案

晋灵公不君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及武士们等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中所体现的叙事艺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和自由辩论等方法让学生学会由浅入深地探究人物形象及文化思想和叙事艺术,品味春秋笔法蕴含的文化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史学家那种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导入课文:<<左传>>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叙事文学的代表作.今天带上你们的好心情,跟我出发一起去探讨它的叙事艺术及其文化内涵 一.<<尚书>>记言,<<春秋>>记事,<<左传>>则记言记事也写人,这篇文章塑造了很多的人物形象,那么主要人物是谁?(晋灵公、赵盾)他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不君,古之良大夫也)现在我们一起来分组探讨两个题目.见幻灯片 1.晋灵公的“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2.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又从哪些事情上可看出来? 师建议:分组朗诵课文,边读边用笔划记信息.

1.从原文中筛选信息,用原文回答 2.用自己的话概括性格特点 生回答后小结如下,见幻灯片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 犹不改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晋侯饮赵盾酒,公嗾夫獒焉 贪婪荒唐残暴不君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不忘恭敬 而患之,将谏.宣子骤谏 宣子未出山而复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敬君敬业敬民 古之良大夫 二.除了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之外,还有武士虽着墨不多,却光彩照人,他们是鉏麑,提弥明,灵辄,你最欣赏谁?你认为谁的出场最精彩?结合原文说.学生自由回答. 思考:塑造这些人物有何作用? 分解:先让学生分析这些人物是什么典范或代表?见幻灯片 鉏麑:义仁信

高中语文《晋灵公不君》教案汇编

高中语文《晋灵公不君》教案汇编 导读:《晋灵公不君》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 3、晋灵公不君的表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一、导入: 春秋时的晋国有一个大臣叫赵盾,他明明没有参与谋杀国王晋灵公的叛逆行动,满朝文武都可以证明他的清白,但是晋国的史官董狐却在朝堂之上,在文武朝臣面前,竟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作为史官,我已经写下‘赵盾弑其君’。”此言一出,赵盾有冤难言,文武百官也爱莫能助,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要看看这千古奇冤倒底是怎么一回事。

二、作品简介: 《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对“晋灵公不君”在《春秋》中只一笔带过,但在《左传》中,同样写这个史事件,就写得有情节,有人物,情节有因有果,人物有血有肉。所以《左传》叙事有“详而博”的特点,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有具体的人物活动,这种叙述风格成为后世楷模。 三、整体感知: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师板书字词) 2、教师讲解重要词句。 3、学生参看注解理解词句。 4、教师检查学生对词句的掌握情况。 第二节 一、教师检查学生对词句的掌握情况: 二、理解课文: 1、文章标题“晋灵公不君”,纵观全文来看,晋灵公君“不君”反映在哪几件事上? (1)“厚敛以雕墙”,即向人民征收了很重的赋税来装饰宫墙,满足个人的奢侈欲望。(贪婪) (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即从高台上射弹,看大臣们如何躲避弹丸,以此取乐。(荒唐)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含答案

优秀教案名师精编 《论语》十二章第十二课 高素萍远襄镇一中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其人及其《论语》一书,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掌握本文的一些文言实词意义,能用通顺的现代汉语讲解每一则的意思 2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重点难点】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意义,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并有自己的见解与体会。 2、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并能用儒家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不亦说( )乎三省( )吾身传( )不习乎...四十二不惑()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逾矩()曲肱而枕之()博学而笃志()...2、解释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 ...(3)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6)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 ...(7)博学而笃志 ________________(8)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__”。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_______的意思,是记录________和__________言行的一部书,共________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1、范读、自读、领读、齐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解决生字词,读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译文】孔子说: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晋灵公不君》教学设计(高二选修)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 2.掌握主要名词及重点词语的含义 3.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并全面理解本文所反映的儒家思想观念 4.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章叙事的"详而博的特点, 3材料的富有魅力;情节的曲折,跌宕多姿 4体会语言的简明,人物的传神。 内容梗概及文章主旨 孔子在《春秋》里写道"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按《春秋》的义例,凡是被杀的国君称名,是因为国君无道,这里称晋灵公夷皋的名,就是贬斥晋灵公无道。"晋灵公不君"一文,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晋灵公厚敛雕墙,违反儒家薄赋敛,轻徭役,藏富于民的思想。以弹子射人以为乐,杀宰夫,不敬大臣。赵盾因晋灵公荒淫无道,苦谏其勤政爱民,触怒灵公,因而险遭灵公谋害。后来,赵盾的弟弟赵穿谋杀了晋灵公,迎回赵盾执掌大权。晋国的太史董狐写下"赵盾弑其君",让朝中大臣都知道。赵盾对董狐说:"弑君者是赵穿,不是我的罪。"董狐说:"你是相国,君主被害时你没有离开晋国,还是晋国之臣,后来又没有讨伐杀死国君的罪人,弑君的不是你是谁"赵盾慨叹自己念着祖国,反自找忧患。孔子评论说:董狐是好史官,赵盾是好大臣。赵盾因史官的纪史原则而受到了弑君的恶名。赵盾要是越出了国境,这一罪名就可免了。 本文的主旨:本文从多个角度,以鲜活生动的材料集中突现了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三个典型事例,把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做了形象化的说明。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简介 1.《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着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2.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3.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二、重点词语解释 1.不君,不行君道。厚敛,加重赋税。以,连词,当译作来。 2."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而:连词,可译作来。 3."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宰夫,厨子。过朝,经过朝廷。4."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中"莫之继也"怎样解释 提示:没有人继续您进谏了。"莫之继也"即"莫继之也"。莫:否定性的无定代词,"没有谁"。之:代词,指赵盾,等于说"您"。"之"在这里做"继"的宾语。 5."君能补过,衮不废矣。补过,补救过失。衮,衮袍。这里指君位。 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提示:善事里没有哪个能比这个更大的了。 7."公患之,使鉏麑(chúnń)贼之"患:厌恶。之:代骤谏。贼之:杀赵盾。这里的"之"代赵盾。 8."晋侯饮(yìn)赵盾酒"饮:给酒喝。意动用法。

《晋灵公不君》教案

高中经典文化研读 《晋灵公不君》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晋灵公不君》的学习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春秋时的晋国有一个大臣叫赵盾,他明明没有参与谋杀国王晋灵公的叛逆行动,满朝文武都可以证明他的清白,但是晋国的史官董狐却在朝堂之上,在文武朝臣面前,竟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作为史官,我已经写下‘晋赵盾弑其君’。”此言一出,赵盾有冤难言,文武百官也爱莫能助,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要看看这千古奇冤倒底是怎么加回事。 本文文学常识简介 1.介绍《春秋》与《左传》。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内容简约,只是大事年表式记载。(见教材P28) 《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叙事有“详而博”的特点,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有具体的人物活动,这种叙述风格成为后世楷模。 对“晋灵公不君”在《春秋》只一笔带过,但在《左传》中,同样写这个史事件,就写得有情节,有人物,情节有因有果,人物有血有肉。 2.文中所写事件涉及到哪些人? 一君(晋灵公),四臣(谏臣赵盾、士季、叛臣赵穿、史臣董狐),三甲士(xx,提弥明;灵辄) 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二、初步感知全文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请一些学生读相关段落,师板书字词) 难认字: 蹯翳食之箪橐与为公介为法受恶自诒伊 通假字 ①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辟-避 ②宣子田于首山田-畋 ③子为正卿,亡不越竟竟-境 ④反不讨贼反-返 ⑤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阙-缺 ⑥我之怀矣,自诒伊戚诒-贻 2.齐读全文。 三、结合注释自读课文,重点词语解释 1.不君,不行君道。厚敛,加重赋税。以,连词,当译作来。 2."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而:连词,可译作来。 3."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宰夫,厨子。过朝,经过朝廷。 4."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中"莫之继也"怎样解释? 提示:没有人继续您进谏了。"莫之继也"即"莫继之也"。莫:否定性的无定代词, "没有谁"。之:代词,指赵盾,等于说"您"。"之"在这里做"继"的宾语。 5."君能补过,衮不废矣。补过,补救过失。衮,衮袍。这里指君位。 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提示:善事里没有哪个能比这个更大的了。 7."公患之,使鉏麑(chú nń)贼之" 患:厌恶。之:代骤谏。贼之:杀赵盾。这里的"之"代赵盾。8."晋侯饮(yìn)赵盾酒" 饮:给酒喝。意动用法。 9."公嗾夫獒焉"中的"嗾"、"夫"、"獒"的意思各是什么? 提示:嗾(sǒu):呼唤狗的声音。夫:指示代词。那个。獒(áo):猛犬。 10."斗且出"中的"且"的解释? 提示:且,连词,一边……一边。 11."提弥明死之"中"死之"的解释? 提示:死之:为之死,即为赵盾而死。 12."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中的"免之"的解释? 提示:免之,使赵盾免于受害。 13."赵盾弑其君"中"弑"的解释? 提示:弑,古代下杀上,如臣杀君,子杀父,都叫弑。

《少年有梦》导学案

《少年有梦》导学案 上课时间:2016年9月年级:七年级备课教师:陈坤锋 一.独学检测 1. 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___________,让生活更有__________。人类因此__________和发展。编织_____________,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2. 少年的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紧密相连。 少年的梦想,__________________紧密相连,_____________密不可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 ⑴中国梦基本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现中国梦必须______________,必须_______________,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 4. 努力,是一种______________,是一种不服输的_______________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______________和对_____________不懈追求。 二.群学探究 1. 少年为什么需要梦想? 2.怎样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3. 怎样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三.当堂练习 1. 在班里召开的“你的梦想是什么”的座谈会上,小丽说:“我的梦想是长大了当一名科学家。”小明说:“我的梦想是长大了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小强说:“我的梦想是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这说明了() ①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②少年需要梦想 ③梦想一旦确立就不能变化④少年的梦想能促进个人的进步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2.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这段话告诉我们() A.要有一个非同常人的计划 B.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C.要设计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 D.要设计一个与列夫·托尔斯泰一样的目标。 3.“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习近平主席这句平实的话告诉我们青年人() A.成才的关键是得到机遇 B.艰苦奋斗就能实现梦想 C.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D. 要自觉地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联系起来 4.2016年4月8日下午,长沙市一中逸夫楼会议厅座无虚席,雷鸣般的掌声不时响起,2015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彭月月优秀事迹报告会在此举行。“保护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维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便是我始终怀揣着的梦想。”现场,湖南科技大学2012级法学专业学生彭月月与400多名高中生畅谈梦想。 1. 彭月月的梦想体现了少年梦想的什么特点?

10课《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

10、《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第一课时)_八_年级学科语文班级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先自主学习再进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端正学习、生活态度。 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成语、格言、警句难点理解每则语录的意义 课型预习展示测评1课时 步骤: 一、自学导航 (一)教学导入 (二)明确目标 (三)自主学习 (教师寄语: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 学法指导:诵读课文,用斜线划分好前六章的停顿。对照课文下的注解,并查阅工具书,解释每章中加横线的重点字词,再理解每章的意思。 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中的三句话各讲了什么。 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中讲了什么。 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知识超市】 1、走近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 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 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 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 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 孟”。 2、相关知识: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 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 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 《孟子》并称“四书”。共 二十篇。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讲了什么。 ④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⑤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第四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中讲的是什么。 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讲的是什么,阐述了什么与什么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 二、对学群学 三、分组展示 四、整理学案 本节课你的收获: 达标练习(教师寄语:我学习,我充实;我达标,我快乐!) 1、回顾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章的意思并背诵前六章 2、请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寄语:学海无涯,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做博击知识长空的雄鹰,经历风雨,享受成功! 10、《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_八_年级学科语文班级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先自主学习再进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端正学习、生活态度。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晋灵公不君》学案

《晋灵公不君》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二、相关知识:《春秋》、《左传》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内容简约,只是大事年表式记载。 《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叙事有“详而博”的特点,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有具体的人物活动,这种叙述风格成为后世楷模。 对“晋灵公不君”在《春秋》只一笔带过,但在《左传》中,同样写这个史事件,就写得有情节,有人物,情节有因有果,人物有血有肉。 三、初步感知全文 1、读准字音 难认字:蹯()翳()食之()箪()橐()自诒()伊 2、通假字 ①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辟——) ②宣子田于首山(田——) ③子为正卿,亡不越竟(竟——) ④反不讨贼(反——) ⑤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阙——) ⑥我之怀矣,自诒伊戚(诒——- ) 四、结合注释自读课文,重点解释下列词语 1.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不君:不行君道。厚敛:加重赋税。以:连词,当译作来。 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而:连词,可译作来。 3.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宰夫,厨子。过朝,经过朝廷。 4.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没有人继续您进谏了,宾语前置。 5.君能补过,衮不废矣:补过,补救过失。衮,衮袍,这里指君位。 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善事里没有哪个能比这个更大的了。 7.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患:厌恶。贼之:杀赵盾。 8.晋侯饮(yìn)赵盾酒:饮:给酒喝,意动用法。 9.公嗾夫獒焉:嗾(sǒu):呼唤狗的声音。夫:指示代词,那个。獒(áo):猛犬。 10.斗且出:且,连词,一边……一边。 11.提弥明死之:死之:为之死,即为赵盾而死。 12.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免之,使赵盾免于受害。 13.赵盾弑其君:弑,古代下杀上,如臣杀君,子杀父,都叫弑。 14.古今异义词: 宣子骤谏()、鉏麑贼之()、见灵辄饿()、书法不隐() 五、理解课文 1.晋灵公之“不君”反映在哪几件事上? (1)“厚敛以雕墙”,即向人民征收了很重的赋税来装饰宫墙。 (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即从高台上射弹,看大臣们如何躲避弹丸,以此取乐。 (3)“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即厨师蒸熊掌没蒸熟,晋灵公就把他给杀了。杀了以后,还让女人拿着畚箕走过朝堂。 1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少年有梦》教学设计

第2课时少年有梦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 感受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目标 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掌握追逐梦想、实现梦知识目标 想的方法 能力目标理解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梦就有希望 教学难点:努力就有改变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 2.师导入:看了视频中的梦想,大家都开心一笑,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第2课时《少年有梦》(板书课题) 3.解释少年:指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的少年儿童,也就是少男少女。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有梦就有希望 1.梦想的含义 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2.梦想的重要性 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形象地把理想比作一个人心中的“发动机”一样,有了这个发动机,人就有了巨大的前进动力。 (1)这段话中你能得出梦想的重要性吗? (2)你的梦想是怎样的?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 教师总结: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仍然有意义。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有梦想,就有希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3.朗诵《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的这首诗,让你想到了什么? 提示:少年需要梦想。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4.少年的梦想的特点 材料一:海伦·凯勒有这样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话:“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地上爬。”盲聋哑集于一身的她,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1)海伦·凯勒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材料二:周恩来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1910年,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先在铁岭银冈书院读了半年书,后来,转入东关模范学堂读书。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有的说“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些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 (2)周恩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教师讲述:无论你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一名警察、一名教师,还是你想当发明家、科学家,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梦想,因为这些梦想都表现出了你想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祖国正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来共同努力建设,你点点滴滴的付出都饱含了你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因此你的梦就是中国梦! 5.播放视频——中国梦 目标导学二:努力就有改变 1.梦想与现实 观点一:从小努力,经过长时间的奋斗,梦想才可能实现。(正确) 观点二:梦想与现实是平行线,永远无法相交。(错误) 观点三:梦想即使实现不了,也能引导方向。(正确) 观点四:现实常常把梦想打败。(错误) 观点五:总有一个梦想会在现实中开花。(正确)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师生共用导学案 备课:徐春红学习时间: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和作家作品 2、理解各则语录的含义以及古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和个人修养。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作品 孔子,名 ,字 ,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传说有千弟子, 贤人。孔子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和《》、《》、《》合称为“四书”。 【自主预习】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2、给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内自省.也()其恕.乎()愠.()罔.()殆.() 3、感悟文章的整体内容-----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4)吾日三省 .. ..吾身 ()() (5)与朋友交而不信.()(6)传.不习乎()(7)三十而立.() 8)四十而不惑.() (9)不逾矩 ..()(10)学而不思则罔.()(11)思而不学则殆.()(12)人不堪.其忧()(1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饭疏食 ...,.饮.水.()()()() (15)曲肱.而枕之()(16)于.我如浮云()

(17)逝.者如斯夫()(18)不舍.昼夜() (19)匹夫 ..不可夺志也()(20)博学而笃.志 () (21)切.问而近思()(22)仁.在其中矣()4、讨论解决字词句疑难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 5、翻译下列语句。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9)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人在其中矣。 【合作探究】 6.理解运用 (1)孔子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是学习的方法;“,”是学习的乐趣;“,”是与人交往的态度。(2)曾子道德修养很高,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