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

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
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

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

012009165 李杰

(一)聚天冬氨酸

聚天冬氨酸(PASP)是一类研究较多的合成聚氨基酸,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水溶性聚天冬氨酸是一种有效的阻垢剂和分散剂,易生物降解。活性实验表明,在应用上其性能与聚丙烯酸一致,是聚丙烯酸的良好取代品。

1.结构与制备方法

PASP具有两种构型,即α和β构型,结构如下:

天然聚氨基酸中的PASP片段是以α构型存在的,合成的PASP通常是两种构型的混合物。制备PASP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方法是NCA (N-carboxyan-hydride)法;另一种方法是琥珀酰亚胺中间体破解,这是目前合成PASP的主要方法。聚天冬氨酸的合成途径主要分三个步骤:先由天冬氨酸或马来酸酐、马来酸铵盐等热缩合合成中间体聚琥珀酰亚胺(polysuccinimide,PSI);然后,聚琥珀酰亚胺水解制取天冬氨酸盐;最后,聚天冬氨酸盐进行分离与纯化。中间体聚琥珀酰亚胺的合成是关键的步骤,不同的合成方法和反应不仅影响聚琥珀酰亚胺的产率和纯度,而且影响产物的结构和摩尔质量,从而影响聚天冬氨酸的性质、性能和用途。目前,研究比较多的聚琥珀酰亚胺的合成方法有以下4种;①L-天冬氨酸的热缩合;②L-天冬氨酸的催化聚合;③马来酸酐与氨水先进行化学反应,然后进行缩合聚合;④马来酸酐与铵盐或胺类物质反应并直接进行聚合。天冬氨酸的热缩合的制备反应式如下:

制取高分子量的聚天冬氨酸的方法:将天冬氨酸溶于浓H3PO4中,180℃减压缩合得高分子量的琥珀酰亚胺,再用中性、弱酸性、碱性等基团开环。所用的溶剂有二异丁酮、环碳酸酯等。若将天冬氨酸与少量磷酸溶于1,3,5—三甲基苯与环丁砜混合溶剂中制备中间体,不需要分离就可以进一步缩合得琥珀酰亚胺。

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PASP的性能有一定的差别,如磷酸催化天冬氨酸热缩合得到聚天冬氨酸比从马来酸酐出发缩聚制备聚天冬氨酸的生物降解性要好,28天后几乎全部降解,而天冬氨酸本体热缩聚得到聚天冬氨酸生物降解性能最差,

2+

28天后仅50%被降解。但是对Ca 的整合性能正好相反,从马来酸酐出发制备的聚天冬氨酸最好,磷酸催化得到的聚天冬氨酸最差。

2.应用

聚天冬氨酸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他可以改变钙盐的晶体结构,作为一种优良的阻垢分散剂用于循环冷却系统、锅炉及油气田水处理,防止结垢阻塞管道和地层。还可以和洗涤剂复配使用提高洗涤效果。聚天冬氨酸能与钙、镁、铜、铁等多重离子形成螯合物,附着在金属容器表面阻止金属腐蚀,是一种良好的缓蚀剂。聚天冬氨酸作为肥料添加剂能促进植物生长,相对摩尔质量较大的聚天冬氨酸具有优良保湿性能,可用于制造日用化妆品和保健用品等,还作为血浆膨胀剂使用。其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使其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受到关注,人们制备了多种PASP共聚物,利用其侧链羧基的功能性,获得前提药物或通过静电、氢键等复合作用控制药物释放。

(二)聚天冬酰胺

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研究较多的聚天冬氨酸衍生物是聚天冬酰胺,其活性的侧基易于键合药物分子。聚天冬酰胺可通过氨基开环聚丁二酰亚胺(PSI)制备。用乙醇胺使PSI开环可制得(α,β-N-羟乙基-D-天冬酰胺)(PHEA),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将它用作血浆膨胀剂。用水合肼与PSI反应则制得聚天冬酰

肼(PAHy)。

研究表明PHEA在溶液中表现为无规线团状形态,而PAHy则为直筒状平面结构分布,一定程度上与β层的球形蛋白相似。这种刚性结构为PAHy制成网状凝胶物提供了可能。

(1)前体药物将药物以配键的形式结合到聚天冬酰胺的侧链上,利用其在水中水解的性质可进行控制释放。键合的药物有索奥佛林(Ofloxacin)、二氟苯萨(D顺Mnisal)、萘普生(Naproxen,NAP)、同布洛芬(Ketoptofen KPN)、4-氨基-1-β-阿糖呋喃-2-H-吡啶酮(Arac)、布洛芬(Ibuprofen)、异烟肼(Isoniazid)、5-溴2-脱氧尿嘧啶苷(5-bromo-2-deoxyuridine)等。研究表明PHEA对肺具有靶向性,其中侧链基2-羟乙基具有将材料牵引、滞留于肺部的功效,故可键合肺治疗药物来实现肺靶向缓慢释放。

汤谷平将乙酰水杨酸键合到PHEA侧基后,压制成小棒(φ3mm×5mm),经消毒后植入小鼠背部皮下,进行体内释放试验。结果表明,以棒状埋植给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药物的“爆释”现象,由于药物释放过程从外到里逐层释药,加上药物与材料不是以包埋结合而是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药物与酶或体液的接触,因此棒状剂给药比混悬剂给药降低了释药速率。

(2)水凝胶药物释放剂系利用聚天冬酰胺侧链活性,可以制备水凝胶,向聚天冬酰胺水溶液中加入交联剂,聚合物链的侧基活性基团与交联剂反应可形成交联网络。二胺类侧基如丁二胺、乙二胺、1,8-亚锌胺、N-丁二酸、缩水甘油、异丁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等则被用于网状凝胶材料的交联剂。例如以戊二醛为交联剂与α,β-聚天冬酰肼反应制得α,β-聚天冬酰肼水凝胶;用乙醇胺和丁二胺与PSI反应,可制得α,β-聚天冬酰胺衍生物水凝胶。用γ射线可以引发PHEA水溶液形成交联水凝胶。上述水凝胶可作为胞嘧啶等药物的缓释载体,是药物长时间(可达20天)释放。刘振华用丁二胺制备了聚DL-天冬酰胺水凝胶,该水凝胶在水溶液中较好的溶胀性能,以浓度计算1.0g凝胶可以包裹2.0g5-氟尿嘧啶,可望用作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的缓释材料。Giammona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制备了PHEA和聚α,β(2-胺)-DL-天冬酰胺的三维网状水凝胶,将4-氨基-1-β-阿糖呋喃-2-(H)吡啶酮作为模型药物植入上述材料中,形成缓释体系。

但γ射线引发PAHy则不产生凝胶化作用,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在PAHy侧基上引入双键后,在γ射线引发则形成水凝胶。

(三)聚天冬氨酸类共聚物

天冬氨酸的活性侧基对生物降解性聚合物聚乳酸、聚几内酯、聚羟基乙酸等地改性具有很大的价值。国内外学者对羟基酸(乳酸、羟基乙酸)与天冬氨酸的共聚物进行了许多研究,得到的共聚物侧基上带有活性基团,克服了聚乳酸、聚羟基乙酸等主链无活性基团的不足,可用作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共聚主要是通过吗啉-2,5-二酮衍生物自聚或与丙交酯、乙交酯或ε-几内酯的共聚来进行。

此外,L-天冬氨酸与聚乙二醇形成的PEG-PASP嵌段共聚物,是一类用途广泛的生物材料。这类嵌段共聚物形成的胶束在药物释放系统、分离技术以及光电设施等得到应用。PEG-PASP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有几种,不同方法得到的嵌段共聚物结构有所差异,如有线型、梳型结构,有氨基侧基、羧基侧基等类型。这类嵌段共聚物与反离子型多肽自组装形成的离子复合物胶束,作为肽类药物的有效纳米传递器件有望得到很好的应用。这种离聚物复合胶束制备较简单,只需把嵌段共聚物水溶液与酶或蛋白质等带相反电荷的物质的水溶液(或缓冲液)按一定比例直接混合。如溶菌酶的PEO-聚天冬氨酸嵌段共聚物复合胶束等。

PHEA和(α,β-N-丁二酸基)天冬酰胺共聚物与顺铂结合,可制得相应高分子-顺铂结合物,这种结合物的细胞毒性低于相同浓度的顺铂。

聚四氢呋喃简介

聚四氢呋喃(PTMEG)简介 【性质】 分子式:HO-[-CH2CH2CH2CH2O-]n-H 聚四氢呋喃按照分子量的不同分为:250 650 1000 1400 1800 2000 3000七种。中文别称:聚四氢呋喃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丁二醚。 聚四氢呋喃是分子两端具有羟基的直链聚醚二醇,分子呈直链结构,骨架上连接着醚键,两端为一级羟基,具有整齐排列的分子结构。聚四氢呋喃的形态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从粘稠的无色油状液体到蜡状固体,它的物理性质主要由相对分子质量决定。在常温下,低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为无色液体,分子量较高的聚四氢呋喃为白色蜡状物。 聚四氢呋喃的脂肪醚主链骨架容易进行氧化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产品中过氧化物的存在将对氨纶和聚氨酯弹性体的生产过程及其产品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聚四氢呋喃产品没有统一的规格标准,由企业规定产品的质量指标,但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区别不大,其中美国DuPont公司生产的聚四氢呋喃商品名为“Terathane”,其规格具有代表性。 【主要用途】 国内聚四氢呋喃消费中氨纶的生产用原料占到90%以上,而其他领域的消费应用只占不到10%。而在发达国家市场,聚四氢呋喃产品应用消费比例中,约50%左右用于氨纶生产,40%用于合成橡胶弹性体,10%用于其他领域。。 【生产工艺】 聚四氢呋喃只能由四氢呋喃进行正离子聚合得到。反应如下:

nC4H8O+H2O====(引发剂)====HO-[-C4H8O-]n-H 工业上是用乙酸酐-高氯酸、氟磺酸或发烟硫酸为引发剂,使四氢呋喃聚合成分子量为600~3000、双端基为羟基的产物。 【生产技术及专利商】 有四种生产方法:高氯酸一醋酐法(专利商不明),氟磺酸催化剂法(专利商:杜邦公司),固体酸催化剂法(专利商:韩国PTG公司),杂多酸催化剂法(专利商:日本旭化成公司) 【国外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 2005年全球聚四氢呋喃的总生产能力约56.1万吨。美国、日本、西欧地区是主要的生产国家和地区,其中巴斯夫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聚四氢呋喃生产公司,总生产能力达到l8.8万吨/年,约占世界聚四氢呋喃总生产能力的33.5l%,分别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大陆建有生产装置。其次是杜邦化学公司,生产能力为l6.4万吨/年,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29.23%,分别在美国、荷兰、新加坡等地建有生产装置。 【国内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在食品行业的发展与应用

纤维素衍生物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曹国宝 (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摘要:长期以来,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种丰富的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工业。而其在食品领域也有重要的发展与应用。本文本文从纤维素的结构、性质谈起,选述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显著特点和在食品工业目前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纤维素衍生物,食品,应用 Cellulose derivate’s application in food industry CAO Guo-bao (College of material and chemistry,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 Abstract: As a kind of abundant and reproducible biological resources , celluloses and its derivate are widely used in modern industry for a long time. Especially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industry. this paper start with cellulos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summerise cellulose an its derivate’s properties and ist development in the food industry Key words:cellulose derivate,food,application 一.简介 纤维素(cellulose)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构成植物的主要成分,如棉花中约含90%以上,木材中约含50%。纤维素的纯品无色无味无臭,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与淀粉一样,纤维素也具有还原性[1]。纤维素大分子的基环是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组成的大分子多糖,分子量约50000~2500000,相当于300~15000个葡萄糖基脱水葡萄糖,其分子式为:(C6H10O5)n, 其化学组成含碳44.44%、氢6.17%、氧49.39%。纤维素比淀粉难水解一般需要在浓酸中或用稀酸在加压条件下进行,在水解过程中可以得到纤维四糖,纤维三糖和纤维二糖等,但水解的最终产物也是D-(+)-葡萄糖,其结构式可以表示如下[2]: 主要可进行的反应有 1.纤维素中的羟基能与酸生成纤维素酯(cellulose ether) 1.纤维素与碱作用生成纤维素钠盐,然后与卤代烃反应生成纤维素醚(cellulose ester) 本报告中涉及较多的是两种物质:羟丙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 cellulose,HPMC)和羧甲基纤维素(CMC)。HPMC属于非离子型纤维素混合醚中的一个品种,具有冷水溶性和热水不溶性的特征,但由于含有羟丙基,使它在热水中的凝胶化温度较甲基纤维素大大提高,在有机头溶剂中较甲基纤维素良好,能溶于丙酮、异丙醇和双丙酮等有机溶剂中。它的粘度在温度升高时开始下降,但至一定温度时则粘度突然上升而发生凝胶化。CMC时是最具代表性的离子性纤维素醚,通常使用的是它的钠盐,纯净的CMC系白色或乳白色纤维状粉末或颗粒,无嗅无味,不溶于酸和甲醇、乙醇、乙醚、丙酮、氯仿、及苯等有机溶剂,而溶于水。CMC的粘度通常在25-50Pa.S之间,取代度在0.3左右。CMC 具有吸湿性,其平衡水分随着空气湿度的升高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2]。 二.在食品业的发展或应用 1.制作可食用膜 纤维素系列食用膜(edible films)有良好的成膜性质,制得的可食性膜能够阻止食品吸水

富马酸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富马酸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高翠英, 李彦威, 贾浩旭, Gao Cuiying, Li Yanwei, Jia Haoxu 作者单位:高翠英,贾浩旭,Gao Cuiying,Jia Haoxu(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化工系,山西,离石,033000),李彦威,Li Yanwei(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刊名: 广东化工 英文刊名: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2007,34(7) 参考文献(20条) 1.高翠英;李彦威新型杀菌剂富马酸二甲酯的研究及其应用新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猪业 2007(07) 2.张世平;杨晶;刘小云聚(琥珀酸丁二醇酯-共-富马酸丁二醇酯)的合成及其双羟基化反应研究[期刊论文]-有机化学 2003(09) 3.邸利芝;李朝阳;杨德安聚富马酸二羟丙酯的合成与表征[期刊论文]-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 4.虞心红;王建兵;吕和平富马酸奈拉西坦的合成工艺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5(05) 5.王玉成;郭慧元富马酸伊布利特的合成[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3(05) 6.陈九义;赵民生;曹秀虹富马酸氯马斯汀凝胶的研制与质量控制[期刊论文]-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2(01) 7.孙秀芹;杜玲;贺广斌富马酸氯马斯汀片工艺处方的改进[期刊论文]-齐鲁药事 2004(04) 8.何树华;田开江;张淑琼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富马酸酮替芬[期刊论文]-分析测试学报 2005(02) 9.李静莉;赵磊石;李太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富马酸异呱丙毗仑[期刊论文]-光谱实验室 2001(02) 10.丙立;黄艳PVC用富马酸铅复合稳定剂的制备及特性 1998(03) 11.王友兵;王磊;范红亮富马酸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合成及降凝降粘作用[期刊论文]-应用化工 2006(06) 12.程珍发;解洪柱;卢渊水溶性油墨用富马酸改性松香树脂的研制[期刊论文]-林产化工通讯 2002(02) 13.何联瑛富马酸下游产品开发及市场概况 1997(02) 14.杨新斌微波辐射固相法合成富马酸锌[期刊论文]-应用化工 2005(09) 15.吴跃焕;张翠梅;杨卓如富马酸烷3-PG酯合成路线的设计[期刊论文]-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04(04) 16.高翠英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及其市场开发前景[期刊论文]-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 17.谭晓军;王党生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和应用[期刊论文]-饲料工业 2005(08) 18.梅允福防霉剂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应用和市场前景[期刊论文]-云南化工 2000(04) 19.于波涛;尧剑虹;舒明锡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期刊论文]-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5(03) 20.李学坤;张昆;高振富马酸的合成及应用[期刊论文]-现代化工 2005(07)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9218828879.html,/Periodical_gdhg200707025.aspx

BDO(有一个很不错的PTMEG_聚四氢呋喃__流程)

甲醇公司学习报告 一,项目简介 甲醇项目以煤为原料,采用德士古技术。共一套设备,单套设备规模为60万吨,由于生产了10万吨CO(≥98.5%wt,送醋酸)和1.3万吨氢气(≥99.5%wt,送BDO),所以只能产出50万吨甲醇,其中36万吨供园区自用,14万吨用于外销。 储罐情况,10000立方×2个=20000立方,约储存26天。 二,甲醇预计单耗 注:生产甲醇原料可以是天然气、煤炭、焦炭、渣油、石脑油、乙炔尾气等。 三,甲醇国标

四,甲醇理化特性 五,甲醇危险特性

六,包装和储运 七,甲醇用途 甲醇主要用于制造甲醛、醋酸、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胺、丙烯、烯烃、氯甲烷、甲酸甲酯、碳酸二甲酯、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二甲基甲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一系列有机产品。另外,上述产品又可生成各自的衍生物,由甲醇生产的化工产品可达数百种。可以用作民用燃料、汽车燃料等。还可用甲醇制微生物蛋白(SCP)作为饲料乃至食品添加剂。国内主要消耗领域是甲醛、

醋酸、二甲醚、甲醇燃料。 八,我公司甲醇装置组成及工艺简述

注:在国际上煤气化技术有两种:一种是以荷兰壳牌为代表的煤粉技术;另一种是以美国德士古为代表的煤浆技术,我公司甲醇项目采用该公司该技术。 九,工艺流程简述

BDO公司学习报告 一,项目简介 本项目原料大多由园区自备,采用英威达的reppe技术生产纯度大于99.5%的BDO以及型号为1800、1800B 、2000分子量的PTMEG。 储罐情况,BDO:4000立方×2个=8000立方,约储存25天。 PTMEG:400立方×6个=2400立方, 2000立方×6个=12000立方,约储存50天。二,预计单耗 1、甲醛预计单耗 2、BDO预计单耗 注:BDO的工艺路线有17种以上,但是已经实现工业化的主要是以

聚天冬氨酸的生产及应用分析2

聚天冬氨酸的生产及应用分析 李峰1,李更辰2,邢振平1 (1、石家庄开发区德赛化工有限公司;2、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摘要:论文综述了以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或以马来酸酐及其衍生物为原料生产聚天冬氨酸工艺,分析了聚天冬氨酸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概括了国内外工业化生产规模及研究现状,比较了国内外产品差距,分析了国内聚天冬氨酸生产现状,指出国内提高聚天冬氨酸品质需要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聚天冬氨酸、水处理、阻垢、缓蚀 1、聚天冬氨酸的产品意义 聚天冬氨酸(Polyaspartic acid)是一种氨基酸的聚合物,天然存在于软体动物和蜗牛类的壳内[1]。天门冬氨酸分子中的胺基和羧基缩合后形成酰胺键,构成大分子主链,另一个羧基则分布在主链的两侧。 在聚天冬氨酸大分子中含有丰富的酰胺键、羧基等活性基团。酰胺键的化学稳定性较高,高温不易分解;另一方面酰胺键也是肽键,具有生物活性。羧基在水中电离形成羧基负离子,它能与多种离子发生络合反应,使聚天冬氨酸在水溶液中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在聚天冬氨酸每个结构单元中,有4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氧和氮原子极易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使其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和水溶性[2]。 聚天冬氨酸特殊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以下特征: ⑴分散性低分子量的聚天冬氨酸具有很好的分散能力,能够分散水溶液中各种颗粒物质,如CaCO3、CaSO4、BaSO4、Fe2O3、粘土、Ca3(PO4)2等[2]。 ⑵缓蚀性低分子量的聚天冬氨酸具有阻止碳钢、铜等腐蚀的能力,是一种良好的缓蚀剂,特别适用于防止采油管线中二氧化碳引起的腐蚀[2]。 ⑶吸湿性聚天冬氨酸很容易潮解,有很强的吸水性,并能保持水份,大分子量的聚天冬氨酸可用作吸水树脂[2]。 ⑷生物降解性聚天冬氨酸的类蛋白质结构决定了它有很好的生物可降解性。根据OECD301B 标准,对聚天冬氨酸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聚天冬氨酸10d内的降解率超过18.8%,28d内生物降解率达到73%,是易生物降解物质[2]。 ⑸环境友好性聚天冬氨酸对环境及其环境微生物无毒害性,其分解的小分子产物天冬氨酸是生物营养物质,可被环境微生物直接吸收[2]。 因此,聚天冬氨酸是一类多功能的环境友好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 2、聚天冬氨酸的国内外发展和现状 随着化学品应用的普及,人们在享受它带来的极大方便的同时,它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于是绿色化学品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自1850年,聚天冬氨酸首次人工合成以来[3],逐渐受到世界上各大化学公司的关注,其中以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对聚天冬氨酸的研究最为活跃,美国的Donlar公司和德国的Bayer公司等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1]。1996年,美国Donlar公司还因在聚天冬氨酸合成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被

纤维素衍生物在环保和医药方面的应用

纤维素衍生物在环保和医药方面的应用 【摘要】:以天然纤维素为基体进行改性可以得到活性更强的改性纤维素。且纤维素是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可再生资源。本文从纤维素的结构对其作出简介,并对纤维素和其衍生物在环境保护和医学药用方面的应用。【关键词】:纤维素衍生物环境保护医学药用应用 Cellulose derivatives in term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edicine 【Abstract】:Natural cellulose for matrix modified can get active stronger modified cellulose. And cellulose is accord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renewable resources. This article from the cellu lose structure is made to its profile, and the cellulose and its derivativ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edical medicinal applications. 【Key words】:cellulose derivativ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dicine medicinal application 【引言】:纤维素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有机物,占植物界碳含量的 50% 以上,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可合成约1.5×1012t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在纺织、轻工、化工、国防、石油、医药、能源、生物技术和环境保护等部门应用十分广泛。近年来随着石油、煤炭储量的下降以及石油价格的飞速增长和各国对环境污染问题的

四氢呋喃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四氢呋喃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7.1 四氢呋喃的原料供应与市场概况 四氢呋喃(THF)生产主要来自于由Reppe法,环氧丙烷/烯丙醇法合成的1,4-丁二醇(BDO)脱水环化路线,迄今该路线仍占总THF产能的50%左右。以正丁烷为原料的杜邦工艺等是近年来开发的技术,杜邦以正丁烷为原料经顺酐生产THF路线已在西班牙建成工业装置。其他主要生产路线有丁二烯/醋酸法和糠醛法等。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1,4-丁二醇法和顺酐法制四氢呋喃,因此四氢呋喃的主要原料是1,4-丁二醇和顺酐。 7.1.1 1,4-丁二醇供应现状与市场概况 1,4-丁二醇(简称BD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主要用于生产四氢呋喃(THF) 、γ-丁内酯( GBL )、N-甲基吡咯烷酮(NMP)、聚氨酯(PU)、工程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及增塑剂等。近年来,因为PBT暖塑性工程塑料、聚四亚甲基乙二醇醚( PTMEG)中间体等1,4-丁二醇下游产品的需求敏捷增加,1,4-丁二醇的需求呈现较大幅度增加。我国因为1,4-丁二醇产不足需,欲扩建和新建1,4-丁二醇装置的企业较多。 生产1,4-丁二醇有多种方式,已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有Reppe法、顺酐酯化加氢法、烯丙醇氢甲酰化法、顺酐直接加氢法、丁二烯乙酰氧化法和二氯丁烯水解加氢法等。从原料起源、技术经济性和产品构成等方面综合斟酌,顺酐酯化加氢工艺是生产1,4-丁二醇的最新工艺,具有较广发铺远景。顺酐酯化加氢工艺的主要原料顺丁烯二酸酐(简称顺酐)是主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而且跟着正丁烷氧化制备顺酐工艺技术上的突破,顺酐成为世界上仅次于醋酐和苯酐的第三大酸酐原料,其下游产品具有普遍的开发和利用远景,仅加氢衍生物就有琥珀酸酐、1,4- 丁二醇、γ-丁内酯和四氢呋喃等。

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

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 012009165 李杰 (一)聚天冬氨酸 聚天冬氨酸(PASP)是一类研究较多的合成聚氨基酸,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水溶性聚天冬氨酸是一种有效的阻垢剂和分散剂,易生物降解。活性实验表明,在应用上其性能与聚丙烯酸一致,是聚丙烯酸的良好取代品。 1.结构与制备方法 PASP具有两种构型,即α和β构型,结构如下: 天然聚氨基酸中的PASP片段是以α构型存在的,合成的PASP通常是两种构型的混合物。制备PASP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方法是NCA (N-carboxyan-hydride)法;另一种方法是琥珀酰亚胺中间体破解,这是目前合成PASP的主要方法。聚天冬氨酸的合成途径主要分三个步骤:先由天冬氨酸或马来酸酐、马来酸铵盐等热缩合合成中间体聚琥珀酰亚胺(polysuccinimide,PSI);然后,聚琥珀酰亚胺水解制取天冬氨酸盐;最后,聚天冬氨酸盐进行分离与纯化。中间体聚琥珀酰亚胺的合成是关键的步骤,不同的合成方法和反应不仅影响聚琥珀酰亚胺的产率和纯度,而且影响产物的结构和摩尔质量,从而影响聚天冬氨酸的性质、性能和用途。目前,研究比较多的聚琥珀酰亚胺的合成方法有以下4种;①L-天冬氨酸的热缩合;②L-天冬氨酸的催化聚合;③马来酸酐与氨水先进行化学反应,然后进行缩合聚合;④马来酸酐与铵盐或胺类物质反应并直接进行聚合。天冬氨酸的热缩合的制备反应式如下:

制取高分子量的聚天冬氨酸的方法:将天冬氨酸溶于浓H3PO4中,180℃减压缩合得高分子量的琥珀酰亚胺,再用中性、弱酸性、碱性等基团开环。所用的溶剂有二异丁酮、环碳酸酯等。若将天冬氨酸与少量磷酸溶于1,3,5—三甲基苯与环丁砜混合溶剂中制备中间体,不需要分离就可以进一步缩合得琥珀酰亚胺。 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PASP的性能有一定的差别,如磷酸催化天冬氨酸热缩合得到聚天冬氨酸比从马来酸酐出发缩聚制备聚天冬氨酸的生物降解性要好,28天后几乎全部降解,而天冬氨酸本体热缩聚得到聚天冬氨酸生物降解性能最差, 2+ 28天后仅50%被降解。但是对Ca 的整合性能正好相反,从马来酸酐出发制备的聚天冬氨酸最好,磷酸催化得到的聚天冬氨酸最差。 2.应用 聚天冬氨酸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他可以改变钙盐的晶体结构,作为一种优良的阻垢分散剂用于循环冷却系统、锅炉及油气田水处理,防止结垢阻塞管道和地层。还可以和洗涤剂复配使用提高洗涤效果。聚天冬氨酸能与钙、镁、铜、铁等多重离子形成螯合物,附着在金属容器表面阻止金属腐蚀,是一种良好的缓蚀剂。聚天冬氨酸作为肥料添加剂能促进植物生长,相对摩尔质量较大的聚天冬氨酸具有优良保湿性能,可用于制造日用化妆品和保健用品等,还作为血浆膨胀剂使用。其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使其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受到关注,人们制备了多种PASP共聚物,利用其侧链羧基的功能性,获得前提药物或通过静电、氢键等复合作用控制药物释放。 (二)聚天冬酰胺 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研究较多的聚天冬氨酸衍生物是聚天冬酰胺,其活性的侧基易于键合药物分子。聚天冬酰胺可通过氨基开环聚丁二酰亚胺(PSI)制备。用乙醇胺使PSI开环可制得(α,β-N-羟乙基-D-天冬酰胺)(PHEA),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将它用作血浆膨胀剂。用水合肼与PSI反应则制得聚天冬酰

浅析尼龙6生产工艺技术分析

浅析尼龙6生产工艺技术分析 摘要:尼龙(polyamide fibre)指的是聚酰胺纤维,又叫做锦纶,尼龙包括多种类型的产品,不同产品之间的性质和用途有较大的差别。作为我国最早开发的合成纤维产品,尼龙6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但在尼龙6生产技术方面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本文通过对尼龙6纤维性能的描述,对尼龙6的生产过程中的聚合方法进行了分析,分别是常压连续法、二段法、间歇式高压釜法等,并且对以上几种聚合方法的工艺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尼龙6生产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尼龙6 生产技术发展趋势 锦纶6即为尼龙6,是我国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的商品名称,也叫做PA6或耐纶6。聚己内酰胺最早于1938年由E-氨基己酸和己内酰胺制成的,经过不断发展,展开了对聚酰胺6纤维的试验和大量生产,进入了工业化生产时期[1]。自1950年后,我国积极的学习国外技术和经验,引进了大量先进的设备,使尼龙6生产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逐渐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最终成为我国锦纶纤维产业产量最大的一种聚酰胺纤维,生产能力超过尼龙66。 一、尼龙6纤维的性能 与传统纤维相同的是尼龙6依然延续了抗溶解性强、工艺温度范围大、熔点低、抗冲击力高、耐霉烂、腐蚀性强及防虫防蛀性好等特征,还具有较高的断裂强度,在所有纤维中强力仅次于芳纶。尼龙6在结节强度、耐磨性、重复弯曲强度、伸长及弹性回复率等方面,均优于其他合成纤维,具有显著的优势,比重也相对较轻。但是尼龙纤维6也存在吸湿性强的问题,其不足之处在于耐光、耐热性差,很容易出现变形的现象,抵抗形变能力较弱,如果长时间受紫外线或日光的照射会导致产品变黄。 二、尼龙6的聚合方法 尼龙6的生产过程中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已经迈向了大型化的高新技术行列中。根据用处的不一样聚合工艺可以分成以下几种不一样的方法:[2] 第一,二段聚合方法 此种方法是由前聚合和后聚合两种聚合管组合而成的,通常使用在生产高粘度的工业帘子布丝,两种聚合法分成了前聚合高压以及后聚合常压两种;前聚合增加压,后聚合减少压;前、后聚合均为常压三种方法。在以上三种方法的生产过程中都是从聚合时间以及生产物中的个体以及低聚体量等之间的比较进行加压处理,减压聚合法。[3]通常情况下,减压聚合的方法比较好,但是由于投资比较大,费用高;高压以及常压次之,前、后聚合均为常压最差,不过此种方法也是投资最省钱,操作费用较低的。采用前聚合加压,后聚合减压生产方法时,

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汇总

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 MG0224110 高分子系高云0引言 随着近代医学、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作为生物工程内的一支边缘科学,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生物可降解吸收型应用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一种,它在体内一段时间可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并且能够水解和酶解,且降解产物无毒副作用,能够被人体吸收或经新陈代谢后被排出体外,目前已被用于临床如骨板、组织修复器件、手术缝合线。器官移植的粘合剂,以及作为活体内药物缓释的载体。 聚氨基酸如聚谷氨酸,聚天冬氨酸,聚赖氨酸等具有类似蛋白质的酰胺结构,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材料,降解产物为氨基酸小分子,最终可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可以在体内降解被吸收,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这些氨基酸中对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聚天冬氨酸及聚天冬酰胺类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体内可降解性以及无毒副作用等优点。研究表明【1】,聚天冬酰胺在体内可以逐渐被吸收,不会成为异物长期存留在局部组织,对肝肾组织、血红蛋白、白细胞等无明显毒副作用。翁立红等【2】采用组织切片合高效液相凝胶色谱法,观察聚天冬酰胺衍生物在动物体内的形态变化和降解过程。发现材料在埋植部分均出现了从棕黑色固体到黄色胶状、再到棕色或黑色细小颗粒的形态变化,且其均能降解成大小不同的分子片断。此外,聚天冬氨酸制作方便产率高,可大规模生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控制释放领域,这是目前药剂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天冬氨酸是一种具有α-手性中心且有多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将功能性侧链基键入主链,通过天冬氨酸均聚或与不同氨基酸共聚,再把药物分子键合到材料上,或用储存或骨架方式与药物结合,改变材料的亲脂亲水性、荷电性合酸碱等方法来调节药物的扩散速度与材料的降解速度。这样一种高分子-药物控释体系具有在治疗允许范围内维持药物水平、靶向性好、所需药物种类少、药物副作用小以及促进半衰期较短药剂的给药等优点。 参考文献: 【1】翁立红,汤谷平,王斌,周涛,周俊。中国药学杂志,1999,15(3):161 【2】翁立红,汤谷平,王斌,周涛,程启琪,程永樟。中国药学杂志,1999,10 1 聚天冬氨酸的制备及其用途 水溶性高分子,例如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以及聚丙稀酰胺(poly(acrylamide))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cosmetics),纸浆添加剂(paper additives),分散剂(dispersant)以及清洁剂(detergent builders),但是由于它们没有一定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后不能回收再利用,严重污染自然世界,带来环境的恶劣循环。【1-2】 含有自由的羧基基团的聚氨基酸,如聚天冬氨酸、聚谷氨酸,是一种很好的可降解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Honda N., Ito Y., 以及Dessipri E.等人在不存在微生物(microorganism)的情况下,利用NCA方法聚合出聚谷氨酸。但是,通过这种方法合成出的聚谷氨酸,成本很高,不符合工业大规模生产要求【2】。因此近年来,天冬氨酸的聚合成为研究的热点。人们

L天冬氨酸

L-天冬氨酸的制备、应用及市场前景 摘要:发酵法生产L-天冬氨酸,菌种及相关选育情况,所用原料的灭菌及预处理等情况,主要生产技术及关键控制点,主要分离纯化技术和分离、得率等,以及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L-天冬氨酸,酶法制备,分离纯化,市场前景。 L-天冬氨酸又称L-天门冬氨酸,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工原料。常见的L-天冬氨酸为无色片状结晶或者白色结晶粉末,无臭,略带酸味,主要作为食品添加剂、化工产品中间体和医药原料来使用。目前国内L-天冬氨酸的生产均采用生物酶工程技术,本生产技术的原理是采用天冬氨酸酶将反丁烯二酸(即富马酸)氨解成L-天冬门氨酸。 HOOCCH=CHCOOH+NH 3HOOCCH 2CHNH 2COOH 其工艺生产流程图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菌种 大肠杆菌,L-Asp 酶转化液,经活性炭脱色处理,质量分数为23%,二级种子 一级种子 杀菌 脱色 酶促反应 原料配制 无菌空气 菌种斜面 空压机 干燥 洗涤 过滤 结晶 离心 检验 包装

pH=8.87。 大肠杆菌分离纯化:配置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置后高压蒸汽灭菌并倒平板,将培养皿放入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以检查是否灭菌彻底。确定灭菌完全的培养皿可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微生物。大肠杆菌可从河道污水或者家禽、家畜生活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培养获得。 1.1.2培养基 斜面养基:蛋白胨6g/L,牛肉膏2g/L氯化钠10g/L,琼脂20g/L,pH7.0。 种子培养基:碳源和氮源成分以及浓度按照实验设定值,硫酸镁0.5g/L,硫酸二氢钾2g/L,氯化钠3.5g/L,pH7.0。 原始种子培养基:富马酸15g/L,玉米浆20g/L,硫酸镁0.5g/L,硫酸二氢钾2g/L,氯化钠3.5g/L,pH7.0。 转化培养基:富马酸氨溶液,pH8.5。 1.1.3仪器与试剂 分光光度计,恒温振荡器,阳离子交换树脂,自动旋光仪,数字熔点仪,离心机。 1.2方法 1.2.1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为37℃ 培养时间为26h左右 1.2.2酶反应 取一环生长良好的斜面种子装于有30mL种子培养液的250mL培养摇瓶中,37℃、180r/min下恒温摇床培养16h得到种子液。取种子液10mL,在5000r/min下离心10min,用生理盐水冲洗2~3次,加入100mL富马酸氨溶液,在温度为37℃、转速为180r/min的条件下进行酶转化反应,用HPLC 测定反应液中富马酸含量,待富马酸含量降至较低值时需加底物溶液,直到转化速度较慢时结束反应。 1.2.3产物的分离 因为L-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的催化L-谷氨酸脱羧生成γ-氨基丁酸和二

聚四氢呋喃的生产工艺及发展建议

第46卷第19期 2018年10月广 州 化 工 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l.46No.19 Oct. 2018聚四氢呋喃的生产工艺及发展建议 程 亮,李健达,马 骏,苏军平,卫世锋,刘 旭 (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丁二醇分厂,山西 临汾 041603) 摘 要:详细介绍了聚四氢呋喃的4种生产工艺,并分析各种工艺的优点及不足,包括氟磺酸工艺二高氯酸-醋酐工艺二黏土法工艺二杂多酸工艺,其生产工艺都是以四氢呋喃为原料,然后在不同的催化剂作用下,阳离子开环聚合反应生成,经过一系列分离等操作得到产品;并进一步探讨分析了国内外聚四氢呋喃的生产现状,对未来国内聚四氢呋喃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三关键词:聚四氢呋喃;生产工艺;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TQ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9677(2018)19-0114-03 第一作者:程亮(198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生产技术及管理工作三 Production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Advice of PTMEG CHENG Liang,LI Jian-da,MA Jun,SU Jun-ping,WEI Shi-feng,LIU Xu (Shanxi Sanwei Grop Butanedoil Factory,Shanxi Linfen041603,China) Abstract:The4production processes of polytetrahydrofuran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processes were analyzed,including the fluorine sulfonic acid process,perchloric acid acetic anhydride process,clay process and heteropoly acid process.The production process was based on tetrahydrofuran.Under the action of different catalysts,the cationic ring opening polymerization was produced,and the products were obtained through a series of separation and other operations.The production status of polytetrahydrofuran at home and abroad was further analyzed.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polytetrahydrofuran enterprises in the future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PTMEG;production process;advice 聚四氢呋喃(PolyTHF,简称PTMEG,分子式HO[(CH2)4O]n H) 是制取嵌段聚氨酯和聚醚弹性体材料的重要原料,与其他弹性 体材料相比,具有优异的物理及机械性能[1]三其制品具有优异 的水解稳定性二透气性二和耐磨性,低温下也能表现出良好的 弹性二柔韧性和抗冲击性,在纺织二管材二化工二医疗器械等 方面,具有独特而广阔的应用前景三 PolyTHF(PTMEG)分子呈直链结构[2],整齐排列,骨架上 连接着醚键,两端为一级羟基三其形态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 加,粘稠逐渐增大直到蜡状固体,它的物理性质主要由分子量 决定三在常温下,低分子量的PTMEG为无色油状液体,分子 量较高的PTMEG为白色蜡状物三 阳离子开环聚合目前是由四氢呋喃生产聚四氢呋喃的唯一 方法三在引发剂存在下,四氢呋喃的聚合反应是一个平衡过 程,高温反应速率快二平衡转化率低,当高于一定温度是,只 存在解聚反应;低温平衡转化率高二反应速率慢,当低于一定 温度反应几乎不进行三这就需要选用低温高效催化剂来提高反 应速率,是聚合反应能在适宜的温度下,短时间能达到较高的 平衡转化率,反应过程见下式 : 1 生产工艺 石油法合成聚四氢呋喃是传统的生产工艺,在催化剂存在 下,以四氢呋喃为原料,通过开环聚合反应生成三主要有 4种[3-6],分别为氟磺酸工艺二高氯酸-醋酐工艺二黏土法工 艺二杂多酸工艺,各工艺对比见表1所示三 表1 聚四氢呋喃生产工艺对比 Table1 Comparison of polyTHF production process 方法过程原料副产物优点缺点 氟磺酸法 引发 水解 精制 四氢呋喃 氟磺酸 碳酸钾 甲苯 水 氟化钾 硫酸钾 过程连续 转化率高67% 稀强酸对设备材质要求高 大量甲苯循环导致能耗大

聚四氢呋喃生产技术的研究

聚四氢呋喃生产技术的研究 摘要:对于当今的社会来说,聚四氢呋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精细化工以及有机化工原料,它的用途是十分的广泛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聚四氢呋喃的生产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聚四氢呋喃的主要生产来源还是以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为主,尤其是巴斯夫的公司生产量最大,可以达到全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因此,本文就我国的聚四氢呋喃的生产技术进行分析,以期可以使我国的聚四氢呋喃生产技术得到有效的提升,提高我国聚四氢呋喃的生产效率。 关键词:聚四氢呋喃生产技术研究 在1960年,原有的工业技术已经无法满足聚氨酯弹性替氨纶纤维工业的发展,聚四氢呋喃便被研发出来并投入到了使用之中。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现了聚四氢呋喃越来越多的优点,从而使得聚四氢呋喃在各个领域之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当今的聚四氢呋喃的生产技术来说,各个国家的竞争都是非常的激烈的,同时所有的生产技术都是处于一个保密的状态的。因此,如果我国的聚四氢呋喃的生产技术想要得到有效的提高,就应该对能够参考的技术进行深度的研究,从而提高我国聚四氢呋喃的生产技术。 一、什么是聚四氢呋喃 聚四氢呋喃的学名叫做聚四亚甲基咪二醇,同时还可以叫做四氢呋喃均聚醚,英文是polytetramethyleneetherglycol,英文缩写是PTMEG。聚四氢呋喃的链体主要是由碳链和醚链组成,据四氢呋喃的组成部分并没有酯键的存在,所以它具备着十分卓越的耐水解的能力,同时也不含不饱和键,所以在抗老化和力学方面的性能也是十分的出色的,并且具有了十分出色的柔顺性。 聚四氢呋喃是具有无色可燃的性质,因此在进行工业化生产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使用经过干氮密封的罐子进行包装,用于包装的罐子最好带有保温和加热盘管,同时在对其进行储存的时候要远离火种和热源,以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事故。此外,在对聚四氢呋喃进行运输时,通常都是按照易燃有毒物品的规格来进行操作。 二、聚四氢呋喃主要的生产技术 四氢呋喃是聚四氢呋喃生产的主要原料,在制作的过程中,因为所使用的催化剂是不同的,所以制作工艺也是不同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种类,分别是氟磺酸技术、杂多酸技术以及醋酐酯化—醇解技术。 1、氟磺酸工艺 氟磺酸技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生产工艺,它的基本流程是:四氢呋喃在氟磺

纤维素衍生物粘合剂的应用

纤维素衍生物粘合剂的应用 班级:高分1031 姓名:张赛学号:201020205121 纤维素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可再生的天然资源,据专家计,全球每年利用天然生物可生产数千亿吨的纤维素。然纤维素的利用尚未充分开发,造成资源及能源的巨大浪。纤维素是由D一吡喃葡萄糖酐以B—l,4苷键相互连接而的线形高分子,或看成是n个D-葡萄糖酐的聚合物(即失葡萄糖)。含有3个活泼的羟基,酯化和醚化可生成纤维素酯和纤维素醚2大类纤维素衍物。纤维素衍生物因其本身的优良性能,作为粘合剂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纤维素衍生物 1.1纤维素的醚类衍生物 可作粘合剂的纤维素醚类衍生物主要有甲基纤维素(Methylcellulose,Mc)、乙基纤维素(Ethylcellulose,Ec)、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和羧乙基纤维素(Carboxyethylcellulose,cEc)等。Mc是由氯甲烷或硫酸二甲酯与纤维素在碱存在下反应而得,亦可由纤维素与甲醇在脱水剂存在下反应而成,产物为灰白色纤维状粉末,不溶于乙醇、乙醚,但溶于冰醋酸,在水中溶胀成半透明胶状黏性液。Ec主要用氯乙烷醚化纤维素而成,产物为白色粒状热塑性固体,性质随乙氧基含量而变化。醚化度在0.7~1.3的EC具有水溶性。cMc是由一氯醋酸与纤维素在碱作用下反应生成,当醚化度为l,0~1.3时,可溶于碱液,醚化度在0.4以上时可溶于水。CMC为白色纤维状粉末或颗粒,无臭、无味、易溶于水,呈透明胶体溶液,水溶液呈中性或微碱性,不溶于酸、甲醇等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粘接力、分散性、乳化性、扩散性及黏性,成膜性能良好。cEc是由氧化乙烯与纤维素在碱作用下生成,当每个葡萄糖基上的氧化乙烯反应度在0.64以上时,产品为水溶性;反应度在0.05~0.4时,产品为碱溶性。1.2纤维素的酯类衍生物 用作粘合剂的纤维素的酯类衍生物主要有硝酸纤维素(Nitrocellulose,Nc)和醋酸纤维素(Acetylcellulose,Ac)。硝酸纤维素又称纤维素硝酸酯,由纤维素经不同配比的硝酸一硫酸混合液处理而得,该品呈微黄色,外观如纤维,含氮量约为10%左右。Nc配制粘合剂时,需适当配合树脂、增塑剂、溶剂和助剂等。其缺点是易燃,长期光照会变色发脆。Ac亦可用作粘合剂,与Nc相比,其耐燃性

【CN110144123A】一种蚕丝蛋白纤维素衍生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77658.X (22)申请日 2019.04.08 (71)申请人 复旦大学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72)发明人 邵正中 宓瑞信 董涛 陈新  刘也卓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代理人 陆飞 陆尤 (51)Int.Cl. C08L 89/00(2006.01) C08L 1/28(2006.01) C08J 9/2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蚕丝蛋白/纤维素衍生物复合材料及其 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 为一种蚕丝蛋白/纤维素衍生物复合材料及其制 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对蚕丝蛋白水溶液与羟丙基 甲基纤维素或羟丙基纤维素或甲基纤维素共混 水溶液加热固化,再通过浸泡能诱导丝蛋白构想 转变的溶液进行熟化,干燥后即制备得到的高强 度丝蛋白基本体材料。本发明的制备过程简单, 绿色温和,节能高效,成本低廉,而且可以通过简 单的改变固含量及共混比例来控制最终本体材 料的力学性能;所制备得到基于天然大分子高强 度材料, 可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CN 110144123 A 2019.08.20 C N 110144123 A

1.一种蚕丝蛋白/纤维素衍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制备再生蚕丝蛋白水溶液,使其最终质量浓度为4~20%; (2)搅拌条件下于去离子水中加入纤维素衍生物粉末,使其溶解,纤维素衍生物在水溶液中最终质量浓度为4~20%; (3)将步骤(1)与步骤(2)所述相同质量浓度的两种溶液按质量比例均匀混合,得共混溶液;再水浴加热; (4)加热固化得到的材料浸泡于能够诱导丝蛋白β转变的溶液中进行熟化,干燥,然后通过机械加工方式制备得到不同形状及尺寸的高强度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蚕丝蛋白为桑蚕丝蛋白或柞蚕丝蛋白的一种或两者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衍生物选自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或甲基纤维素。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混溶液中,丝蛋白溶液与纤维素衍生物溶液的质量比例为1:1 ~ 99: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浴加热温度为40℃至90℃,水浴加热时间为0.5小时至24小时;所述熟化时间为6小时至48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诱导β折叠的水溶液为含有机溶剂类、表面活性剂类、酸性溶液的任何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溶剂类为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吡啶、丙酮、氯仿中的任何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 浓度为50~95% v/v; 所述表面活性剂类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中的任何一种,浓度为5-40 mM; 所述酸性溶液为能将溶液pH降低至2-5的任何一种,浓度为0.05-5% w/w。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丝蛋白水溶液为纯丝蛋白溶液,或者为纯丝蛋白溶液外还含其他成分的混合溶液或悬浊液,其他成分包括水溶性高分子、功能性无机材料或药物分子。 9.一种由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蚕丝蛋白/纤维素衍生物复合材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蚕丝蛋白/纤维素衍生物的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工程及纳米功能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2CN 110144123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