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督脉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研究
“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临床疗效。
方法:4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石学敏院士的“通关利窍”针刺法,取穴人中、内关、三阴交、风池、翳风、完骨、咽后壁点刺。
对照组采用常规舌肌功能训练法进行训练。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仅达45.8%,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课题2018BEG03062(宁科社字[2018]7号)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通关利窍”针刺法假性球麻痹,又称上运动元延髓麻痹,为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致。
临床表现为言语不清,吞咽困难较真性球麻痹为轻。
舌肌变硬、变小,肌张力增高,无舌肌萎缩和肌束颤动。
咽反射存在,下颌反射,掌颏、吸吮反射等脑干反射亢进。
常伴有感觉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和锥体束征阳性。
情感和智能障碍表现为无任何外界刺激的强哭、强笑。
随着病情进展,后期出现记忆力、计算力及定向力障碍等[1]。
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病率可达60%~70%。
本病至今没有特效疗法,吞咽功能异常常可导致脱水、饥饿、吸入性肺炎或呼吸道梗阻,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渐得到改善,但仍可能有约10%的功能缺失[2]。
笔者运用石学敏院士“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24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1月宁夏中医医院针灸科及宁夏医科大总院康复科收治的48例缺血性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所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并且接受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 1 0 ] 刘致国, 刘翠玲 , 卢井武等. 华佗正脊床 暨华佗治 疗机 临床 观察及治 未病概述[ J ] . 按摩 与康复 医学( 上 旬刊) , 2 0 1 0, l ( 2 ) :
3 —6.
针 灸治 疗 中风病 的 临床 研 究 进 展
程 燕 丁德光 周仲瑜 焦 杨 李家康 章编号 : 1 0 0 6— 0 9 7 9 ( 2 0 1 3 ) 2 8 — 0 1 1 4—0 2
佗夹脊穴奇数穴与偶数穴交替治疗 , 每 日 1次 , 电针 取穴 百会 、 由于现代医疗水平 的提高 , 中风死 亡率 大大 降低 , 从 而使 风池一组 , 华佗夹脊穴 一组。对照 组取常规 穴 , 结果 两者 治疗 得致残率更加突 出。社 会发展使 现代人 对生活 质量提 出 了更 中风 均有 效 , 治疗 组 疗 效 优 于对 照 组 ( P< 0 . 0 5 ) 。 高 的要求 , 而现代康 复技术在神经损伤后促进神经恢 复具有 一 2 . 5 阴 阳 调衡 法 : 东 贵 荣 等 通 过 临 床 循 证 医学 研 究 原 则 运 定 的局 限性 , 人们对针灸治疗 中风疗效 的肯定使 得更多人研究 用 阴阳调衡透刺针法治疗缺血性 中风偏瘫 3 0 7例 , 研究结 果显 或从事针灸治疗 中风。中风病 的病 因病机复杂多变 , 临床 医家 示东 氏阴阳调衡透 刺针法治 疗缺血 性 中风后 偏瘫疗 效 明显优 根 据 自己对 中风 病 因 病 机 的认 识 , 确 定 了不 同 的 治 疗 原 则 。 明 于单纯康 复组 。闫继红 将 1 8 3例 中风后 遗症 患 者分为 阴 阳 代医家秦景 明在《 症 因脉治》 总结道 “ 《 内经》 之论 中风 , 总叙风 经穴透刺组 ( 治疗组 ) 9 2例和独取阳明经穴针刺组 ( 对照组 ) 9 l 邪致病 , 非 专言卒 中暴仆 之证 ……于是河 间发 火性 急速 , 暴 中 例 , 治 疗 组 和 对 照组 总 有 效 率 分 别 为 9 0 . 9 1 %和 8 1 . 6 1 %, 差 异 卒倒 , 皆属 于火东 垣发 气郁 壅滞 , 气 虚受 邪 ; 丹溪 发 因痰 而生 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结论阴 阳经 穴透刺治疗 中风后 遗症 热, 因热而 生痰 。是则《 千 金》 、 仲景 发卒 中病 , 单 主风寒 , 但言 是科学的选经取穴方法 , 其疗效优 于独取阳明经 脉针刺 。 外感 , 故刘 、 李、 朱先生 , 发 主 火、 主气 、 主痰, 兼 内伤 卒 中, 亦全 2 . 6 益肾调督 、 健脾化瘀 : 李汶 阳等 认 为中风病气虚痰瘀 阻 之矣” 。唐宋 以前 多以“ 内虚邪 中” 立论 , 唐宋 以后 , 特别是金元 络证多见 , 其发生 与脑 、 督脉、 脾、 。 肾关 系密切 , 因此对气虚 痰瘀 时代 , 许 多医家 以“ 内风 ” 立论 。而近年来针灸医家根据对 中风 阻络证辨证选穴 , 采用益 肾调督健脾化瘀 针刺法 , 将6 3例缺血 病因病机的研究 , 制定 了各 种针灸治 疗 中风病 的原 则 , 下 面总 性中风气虚痰瘀阻 络证患者 随机两 组 , 治 疗组采 用益 肾调督 , 结近 5年来针灸治疗 中风病 的临床治疗原 则。 健脾化瘀针刺法 , 对照组采用调和气血 、 疏 通经络 的针 刺法 , 结
针刺督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减 轻 炎症 反应 , 改善 脑缺 血再 灌 注损 伤 。
【 键词1针刺 ; 关 督脉 ; 缺血 性 中风 ; 转 录 因子 K 核 B
[ 中图分 类 号】 7 3 R4. 3
[ 标识 码1 文献 A
[ 章编 号】 6 3 7 1 (0 2 0 ( )0 1 - 3 文 1 7 — 2 0 2 1 )3 b- 0 8 0
Efe to c f c fa upu t r he a n G o e no s e n x r si n fNF-KB nc u e t r py o v r r Ve s lo e p e so o f r ic m i e e o a c l r die s n r t o s he c c r br v s u a s a e i n masi h rp o p rc ie c p n trn v r o se.T ee p eso fNF B ae y s tr to T ea i l n t ea yg u e ev d a u u cu i gGo e rVe s1 h x rsin o -K r n h sb e eemi e .Re u t ee p e so fNF B wa inf a tyhg e fe a e n d tr n d s l Th x r sino —K ssg ic nl ih ratrMCAO. e e p e so fNF B a s i Th x rsin o -K t
f 摘要1目的 研 究 针 刺督 脉 经 穴 对 局灶 性 脑缺 血 大 鼠脑组 织 核转 录 因子 K N — B) 白表 达 的影 响 。 方 法 将雄 B( F K 蛋
性 S 大 鼠随 机 分 为假 手 术组 、 型 组 、 刺 对 照组 和针 刺 督 脉组 共 四组 , 栓 法制 作 大 脑 中动 脉 栓 塞 ( A 模 D 模 针 线 MC O) 型 。利 用 免疫 组 化法 检 测针 刺后 NF K — B蛋 白表 达 的变 化 ; 以激 光共 聚 焦扫 描 显微 镜检 测 NF K — B转 录活 性 。 结 果 大 鼠 MC AO后 N — B转 录 和蛋 白表达 增 加 , 刺督 脉 组 MC O 2 FK 针 A 4h和 7 — B蛋 白表 达减 少 , MC O 2 2 hNF K 在 A 4 h N — B转 录 活性 减 弱 。 结论 针刺 督 脉经 穴可 能通 过抑 制 MC O急 性期 N — B蛋 白 的过 度表 达 ,减 少 细胞 凋亡 , FK A FK
浅谈针灸治疗中风病

浅谈针灸治疗中风病【关键词】针灸治疗;中风病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5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665-02针对一般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缺陷与不足,临床采用针灸,火针,水针及按摩能使脑血栓得到改善甚至痊愈。
针灸治疗急性脑出血、脑梗塞、脑外伤,脑萎缩等效果都非常明显。
作为偏瘫康复首选当属物理疗法,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
进行针灸之后,微循环血流量会显著增多,因此用头针治疗早期脑血栓不仅可以治疗脑休克,还能激发肢体的自我恢复能力。
所以,早期使用头针,体针和药物同时使用,效果非常显著,痊愈后致残率低。
1 针灸介入中风病的时间出血性中风,俗称脑溢血是常见的中风,而脑溢血中高血压导致的脑小动脉破裂出血则是概率最高的。
根据数据可知,高血压患者中会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发生脑溢血。
而在急性脑血管病中,脑溢血具有发病急、发展速度快以及损伤程度大的特点,极易造成患者的伤残甚至死亡。
此外,其他脑溢血的诱因还有脑动脉淀粉样血管病、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等。
采取针灸治疗脑溢血时,可以在患者的内关、三阴交以及患处肢体进行针灸,以平补平泄为原则,选择疏密波进行电针治疗,留针半小时,针刺太冲穴以平肝潜阳。
笔者没有贸然采用针刺水沟穴的原因是,其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十分明显,刺激性过强。
此外,若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保持正常3-7天后,对患者进行针灸辅助治疗,可以发现患者的血压波动的情况明显减少。
综上,使用针灸法早期介入治疗脑出血时,医师应当对患者血压变化的情况进行密切监控,同时为了保证针灸的效果,应当待患者的病情稳定3天以上再行针灸的早期介入治疗。
缺血性中风,也成脑血栓形成、脑梗塞,也是中风病的一种,形成此病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死亡的案例很多。
脑栓塞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脑栓塞,主要是由于异物入侵血液循环之中,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阻塞脑动脉,造成供血区的脑组织因为缺血、缺氧而产生脑梗死。
针刺督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FADD-Caspase-8通路的影响

LUO We -h , ns u WU Y n -a g o gg n ,
S a一 h o
Y UHa—o P M i, A i , I n Y NG Z u -i, HU  ̄a -u n P A a - n b h o.n Z O k ny a ,AN  ̄ o i x j
( p r e tf cp n t d xb s o , h n h n s i l C S e z e 1 0 3 C i De a t n A u u cue n Mo iut n S e z e p t m o va i Ho a o M, h nh n5 8 3 , h fT n
【 要】 目的 观 察针刺 督脉 经 穴对 脑 缺血 再灌 注大 鼠 F DD C sae8通路 的 调 节作 用。方 法 采 用雄 性 S 大鼠 ,利 用线栓 法制 作 大脑 中 摘 A — aps- D 动脉 栓 塞 ( A MC O)模 型 。利 用蛋 白印迹 法检 测针 刺后 F D 和 C sae8 白表达 的 变化 。结 果 大 鼠 MC A D ap s・ 蛋 AO后 F D 和 C sae8蛋 A D aps一 白表达 增 加 ,针 刺督 脉 组 MC 2h和 7hAD 和 C sae8蛋 白表 达 降低 。结 论 针 刺 督脉 经 穴 可 能通过 抑 制 F D 和 C sae8的过 AO 4 2F D aps一 A D ap s一
t s h m i e e r v su a ie s . oic e cc rb o a c lrds a e
【 ywod JAc p n tr; uvse;sh mi ee rvsua i ae F Ke r s u u cue D eslIce c rbo ac l ds s; ADD; sae8 c r e Cap s一
针刺督脉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TNF-αmRNA表达的影响

5 2・ 7
中 国中 医急 症
21 0 2年 4月 第 2 卷 第 4期 J T M. r2 1 V 12 , o4 1 E C Ap. 02, o. 1 N .
针 刺督 脉对局 灶性脑 缺 血大 鼠脑组 织 T F N一 m N R A表达 的影 响 水
罗文舒 吴永 刚 杨 卓欣 于海 波 皮 敏 ( 东省 深圳 市 中 医院 , 东 深 圳 5 8 3 ) 广 广 10 3
T e e p e so fT 一 mRNA w sd t r n d b T— CR at ri b i g u e h c p n t r h r p n D h x r s in o NF a ee mi e y R P f t e n s d t e a u u cu e t e a y o u e v s e. s l : h x r si n o NF o mRNA wa in f a t ih ratrMC e s 1 Re u t T e e p e so fT - t s ssg i c n l h g e f AO. 1e l v l fe p e so f i y e 1 l e es o x r si n o }
Gu n d n rv n e 6u g o g, h n h n, 1 0 3 a g o g P o ic , a d n S e z e 5 8 3 n
【 src】 jcie oivsgt tee et f cp n tr gteayo uvse i eepes no N - ̄ Abtat Obet : et a f c u u c i rp nD esl nt x rsi f F c v T n i eh f oa un h h o T
mRNA o as wi s h mi e e r v s u a ie s . e h d : e MC fr t t i e c c r b o a c lrd s a e M t o s h c Th AO r t w r r p r d b u u e me h d as e e p e a e y s t r t o .
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穴位应用概况_刘丹

[18]赵淑珍.艾滋病中医证治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1989,24(10):435-436.[19]石小玲,应小平.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2004,20(8):75.[20]屈冰.试述艾滋病的病因病机[J].中医研究,2006,19(5):12.[21]周立华,唐英,杨国红,等.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9):12.[22]潘金丽,徐立然,唐静文,等.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艾滋病腹泻20例[J].中医研究,2007,20(6):47.[23]杨国红,崔敏,周立华,等.参苓白术散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52.[24]李国勤,吕维柏.中医药治疗41例艾滋病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0,13(6):1041-1042.[25]宋娟,张翼.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腹泻临床经验总结[C].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335.[26]李媛,周立华,彭银花,等.艾灸强壮三穴治疗艾滋病慢性腹泻的机理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收稿日期:2011-05-13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专项课题(2006BA04A02)作者简介:刘丹(1986-),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学,脑血管疾病。
通讯作者:王舒(1965-),男,山东荷泽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老年病、针灸。
文集.2007:188.[27]周立华,唐英,杨国红,等.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9):12.[28]崔敏.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5):49.[29]杨国红,张怀亮,崔敏,等.参苓白术散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50-153.[30]贾新亭,付芳玉,郭震.中药治疗艾滋病腹泻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07,3(7):60-61.[31]李国勤,吕维柏.中医药治疗41例艾滋病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0,13(6):1041-1042.[32]蔡冠球.艾滋病的中医药防治[J].上海中医杂志,1991(2):43-45.[33]宋娟,张翼.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腹泻临床经验总结[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142):3.[34]潘金丽,徐立然,唐静文,等.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艾滋病腹泻20例[J].中医研究,2007,20(6):47.[35]赵晓梅,吕维柏,关茂桧.半夏泻心肠治疗艾滋病腹泻辨证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7,(5):41.[36]彭勃,李华伟.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中医药,2006,27(4):4-7.[37]郭燕,钱宝延.艾灸治疗艾滋病腹泻60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4):6-7.[38]尹勇,段丽萍,刘玉生.针灸治疗艾滋病23例[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6(2):29-30.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穴位应用概况刘丹1,谢宜南1,王舒2,3(1.天津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市针灸研究所,天津市针灸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3;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针刺疗法重点研究室,天津300193)关键词:头针;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选穴理论研究;穴位应用中图分类号:R245.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1)12-2493-03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世界范围内与心脏病、恶性肿瘤被并称为三大“杀手”,其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致残率50% 70%,严重威胁人类生存质量[1]。
针刺回阳九针穴对中风痉挛性后遗症临床观察

・2208・光明中医2022年6月第37卷第12期CJGMCM June2022.Vol37.12突出⑴)。
肺脾气虚,影响气血的运行,气血失衡易引起营卫失和,故选用曲池、血海,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⑷。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联合自血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均能降低鼻眼症状评分和RQLQ评分,提高疗效,而且因其2周治疗一次,使易被患者接受。
参考文献[1]程雷,童黒,孔维佳,等.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j].中华耳务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1):6-24. [2]顾之燕,顾瑞金.变应性鼻炎及其相关基本知识的再认识[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7(2)J24-127.[3]敖敦其木格,叶喜.中蒙西医对过敏性鼻炎的诊疗近况[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5,21(3)=64-66.[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5.[5]顾之燕.董震.变应性务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3):89[6]SEIDM AN MD,GURGEL RK,LIN SY,et al.Clinical practiceguideline:Allergic rhiniti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5,152(1Suppl):S1-S43.[7]周君,王海军•穴位埋线治疗过敏性哮喘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5,31(11):33-34.[8]梁超,姜涛.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及对患者血清IL-12和IFN-7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2,32(12):1077-1080. [9]王继红,李月梅,黎崖冰,等.赖新生通元针法临床应用探析[J].中医杂志,2015,56(1):17-19.[10]朱浒安.通窍鼻炎胶龔辅助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3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96-98.[11]黄婉林,邓根,陈日新,等.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计就学分析[J].江西中医药,2021,52(10)=60-63.[12]李太平•清代及清代以前中院穴临床应用规律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13]刘祎思,李冬梅,李殖,等.贺氏管针术治疗慢性胃炎辨治经验[J].中国针灸,2020,40(3):299-301.[14]赵琳•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6,18(2):80-81.(编辑:刘慧清收稿日期:2021-07-23)针刺回阳九针穴对中风痉挛性后遗症临床观察王文霞姜建萍程鑫摘要:目的研究针刺回阳九针穴对中风痉挛性后遗症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et.edhf.no水平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图分 类 号 】R 4 中 26 【 标 识 码 】A 文献 [ 章 编 号】17 — 7 12 1 )3 1— 1 文 6 3 9 0 (0 10 —4 0
【 y wo d 】Ac p n tr ; u v se;sh mi ee rv sua ie s Ke r s u u cue D e slIc e c c rbo ac lr dsae
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的疾病 , 具有高发病率 、 致死率和 致残率 , 中缺血性 中风 占总发病率 的 7 %t 缺血性 中风包括 其 5 1 , 现代医学脑血管病 中的脑血栓形成 、 脑栓塞 、 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 等。督脉属奇 经八 脉之一 , 它和任脉 、 十二正 经合称为十 四经脉 , 是经络学说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针灸 临床治疗缺血性 中风 中 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 。针刺督脉经穴治疗 中风的研究经历 了漫长 的发展历程。针刺督脉经穴为何能有效治疗 缺血性 中风 , 其在该 病治疗 中的地位如何 , 发挥了怎样的治疗作用 , 本研究就这些 问
De a t e o up cur a d p rm nt fAc un t e n M o iusin, he he Ho p tl fTCM , e z e 51 03 Ch n xb to S nz n s ia o Sh n h n 8 3, i a
【 b ta t u vs lcn gvr a A Io h hl b d.A u u e r gol u vse p y mpr n o n tet a A sr c】D es a oe l Y NG Q ftew oe oy cp nt i r D esl l sa i ot tr ei h r t e n l un a n a l e-
( ) 髓 失 养 , 脉 受 损 , 变 多 刚 少 柔 , 脉脆 而 不 坚 , 血 邪 2脑 脑 病 脑 气
额交巅上 , 入络脑”表 明督脉与脑的密切关 系。《 , 侣山堂类辨》 日: “ 督脉之从上而下者 , 于太阳之命 门 , 起 上额交巅 , 络脑 , 出项 , 循 脊, 抵腰 ……下膂入 肾。是起于 阳者 , 出于上命 门, 而入于下命门 也 。” 清楚指出, 脑与命 门的联系是通过督脉运行人体一身之 阳气 来实现的。督脉行 于头脊正 中者为主干 , 旁行者为分支, 与冲任同
・
综 述 ・
21 年 1 01 月第 4 卷第 3 9 期
针刺督 疗缺血 风的 脉治 性中 理论研究
罗文舒 饶 晓丹 曾超高 潘孝锦 吴永刚 于海波 皮 敏 杨卓欣 ・ ( 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 , 广东深圳 5 8 3 ) 10 3
【 摘要】督脉具有统率 、 督促 的作用 , 能总督诸 阳。督脉在针灸 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其研究经历了漫长
me t f s he c e e r v s ulr ie s . Th r s a c o e pu trn Du e s l o ic e c e e r v s ulr ie s h s a t or n o ic mi c r b o a c a ds a e e e e r h f a u neu i g v s e fr s h mi e r b o a e a ds a e a ls f a ln t e o g i .Ae un t i o Du e s l a e e ln t o ei a s nd h r pe tc fe t m up eurng n v s e h s xc le t he r tc lba e a te a ui e c whie t e e v s urh r e e rh. l i d s r e f te rs a c
1 缺 血性 中风 的形 成
中医对 中风病形成 的认识经历 了漫长历程 ,其致病 因素可 总结为“ 、 、 、 瘀” 风 火 痰 虚、 等相互联系 、 为因果 的几方面。中风 互 病有几种 常见类 型 :1瘀血 内生于脑 髓 , () 脑脉痹 塞 , 或脑脉经气 阻塞 , 功能 失常 , 以致 发病 ( 当于脑血 栓形 成 、 相 脑栓塞 等病 ) ;
究 中, 二者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 督脉 又在 缺血性 中风治疗 中发挥
重要作用。
21 从 循 行 上 看 , 脉 与 脑 密 切 相 关 . 督
从循行分布上看 , 督脉与脑直接相关 , 督脉入络于脑 , 主一身
之 阳, 是人体诸阳经脉 的总汇。素问 ・ 《 骨空论》 记载督脉的分支“ 上
Theor i al et c St udy of Ac upunc ur Ther t e apy on D u Ves el or s hem i s f I c c
Cer br as ul r e ov c a Di e e s as
L O We s u R a d n Z NG C a g o P N a j T U Y n g n Y H io 1 n Y NG Z u x n U n h AO Xi a E h o a A Xioi o n o g a g U ab 9 Mi A h o i I
题 在 督 脉 治疗 缺血 性 中风 的理 论 研 究 层 面 上作 以下 探 索 。
神匿 , 神不 导气 为主 ; 属本虚标实之证 , 其本为 阴阳失调 、 气血衰 少, 其标为风火相煽 、 痰湿壅盛 、 气血郁阻 。
2 督 脉对 缺血 性 中风 的治 疗 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 , 为“ 脑 奇恒之腑 ” 。在 中医经典理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