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回归现实,走进生活
让作文回归生活

让作文回归生活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电子产品,许多人都已经习惯了在电脑和手机上度过大部分的时间,这不仅导致了我们生活的虚拟化,也让我们对身边的真实世界变得越来越陌生。
因此,我认为让作文回归生活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回归生活,就是要求我们关注身边的一切。
我们应该注意到身边的事物,收集信息,寻找灵感。
写作虽不能完全脱离生活,但写作的生活内容却比生活更为丰富。
所以,我们应该让生活成为我们写作的源泉。
我们可以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尤其是值得称道的人,或令人深思的事情,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的小确幸,增强自己的生活感悟。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细节,一种特定的氛围,甚至是一抹朦胧的表情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创作的灵感。
当然,回归生活并不是仅仅在家里等待灵感而不跨出门户。
我们需要积极地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亲身体验人生百态。
我们可以参加各种体验活动,如去春游,旅游,甚至去参加一些志愿活动。
当我们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时,我们的生活经验也会随之增加,这些体验同样能够成为写作时的灵感。
当然,有些时候,回归生活并不容易,我们可能会遇到困难或成为挫折。
这时候,我们应该懂得从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倾听内心的声音,体验生活的价值。
在写作中,回归生活也就意味着要写出真实而可信的生活情境和人物形象。
我们不仅要写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还要通过描写具体生活场景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只有这样,我们的作品才能够更加立体感和生动感,让读者更好地升华出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总之,让作文回归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将我们的写作直接与生活结合起来,受到生活的启发和滋养,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和素材,让写作更加贴近读者,更加贴近生活。
只有这样,我们的作品才能够更加优秀,更有生命力,更具有感染力。
作文与生活一让作文回归生活

阅读写作2552018年 第9期写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渲染悲壮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老师追问:“风雪”是如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这样,同学们就很轻松地明确了文章的内容。教师这样“扣题而教”,可以显示文章标题的“纲领”性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行文思路和谋篇布局的结构特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抓好写作指导环节。教师的“扣题而教”,还体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指导时,应通过分析文体、文题中的关键性字眼,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缘题而发,扣题而作的习惯。同时还应加强学生拟题练习,提高他们拟题能力。当然,教师最初必须授其“道”,言其规则,指给方法。①一个好标题的诞生,有的是精雕细琢,有的是妙手偶得,
有的是厚积薄发,有的是灵光乍现,但概括起来,无非是对一些基本技法的灵活运用。下面是介绍作文拟题的一些常见方法:(1)直叙法。材料作文只圈定一个写作的范围,并未限定所写的内容,最简单的拟题方法就是直接以所叙事件作为标题。如《一滴水的世界》、《永远的苏武》等都直陈其事,事件就是文章的标题,又是行文线索,这样有利于学生写出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情真意切的好文章来。(2)观点法。这里所说的观点,就议论文而言,是指论点,就记叙文而言,是指主题。以观点为题,中心明确,让人一目了然。如《平凡成就伟人》、《适合自己的才最好》都是观点式的标题。(3)借用法。把诗词歌曲、名言警句、成语俗语等引入标题,或略加改动,可以收到推陈出新、出奇制胜的效果。同时,还加深了文章的文化意蕴。
如《春风“欲度玉门关”》、《诚以养德,信以修身》等都是化用了现成的诗文名句。(4)修辞法。灵活巧妙运用修辞手法,能使标题新颖含蓄,凝练生动,使文章锦上添花。如《生如夏花》、《绽放心中的玫瑰》等标题,比喻形象,生动活泼,让阅卷老师兴趣陡增。(5)悬念法。文章中巧设悬念,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妙不可言。在标题中设置悬念,同样能引人注目,让人产生急于阅读的欲望,如《谁是英雄》、《驾起天使的翅膀》等。(6)联想法。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具有相似性,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由对已知事物的感知而联想到与其在形式、内容、性质、特征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或相关性的其他事物,也可拟出别开生面的标题来。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谈本与末的关系》等,这些标题不仅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内容而且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笔者认为学生在拟题训练方面必须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认真阅读和分析所给的材料,弄清材料的内容实质。第二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展开想象。第三步,提炼语言,拟出准确、富有新意的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多写影评、书评、读后感之类的文章。教师若能认真做好标题教学,引导学生在这方面下一番功夫,学生的拟题能力是完全可以得到显著提高的。注释:①《高考满分作文36计之3》
让学生作文回归生活本真

因为学 习只 有在一 种特定 的情境 中才能产 生 ,所 以 , 教师 必须准 确把握 能够唤起 学生学 习主动 性的最 佳体验 与 特定 情境 ,并积极创 设情 境 ,引导 学生积 极主动 地体验 情 境 。作文教 学就应是 一种 调动学 生作文创 作兴趣 的一种 特 殊 的情境状态 ,这 种状态 能吸 引学 生乐于 体验 ,激起学 生 的写作 的积 极性 、主动性 。一个 良好 的情境能够 产生一 种 积极 的归 属感 ,学生乐在 其 中 ,并伴 以开放的 思维 ,轻 松 畅快 的心情 ,学 习和创作 乐此不疲 。学 生对生 活中事 物的 观察 ,总是 伴 以情感 的体验 ,只 有融入 生活 ,体验生 活 , 触 及情感 ,才能 生成真情 实感 的作品 ,真情实 感才是 文章 的真正 的生命所在 。 培 养情感 的有效 途径是让 学生去 体验生活 ,获得新 的 感受 。教师 必须 让情感教 育贯穿在 写作教 育的 始终 。如果 教师 硬要求 学生 写他们不 了解 、不熟悉 的 内容 ,学生 就只 有无 病呻吟 。因此 ,教师 要创设 良好 的写作情 境 ,使 学生 产 生积极 的情感 体验 。要 有意识 地为学 生创设 一种氛 围情 境 ,吸 引他 们心灵 的关注 ,引起 情感 的共 鸣 ,学生置 身其 中 ,表达倾 诉的愿 望和写 作的灵 感油然 而生 。比如 ,苏教 版小 学语文第十册 《 习作 2 》要求 学生修改作文 《 拔河 》的 片段 。教师 可 以先 组织一 场真实 的对抗赛 ,然 后要求 学生 作文 。学生 在活 动中的观 察 、体 验和 思考 都是 亲身经 历 、 历历在 目的,写作时就必然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 三 、鼓励学生探究生 活 ,注重学生 生活 实践 生 活作文提 出 : “ 作 文 生 活 化 ,作 文 即 是 生 活 实 践 。”它注 重的不仅 仅是 发挥听 、说 、写 、思 四大功 能 , 而且 积极追 求做起来 ,操 作起来 、实践起 来 、探索起来 。 生活 作文将 作文过程 同生 活实践 有机统一 起来 ,一方 面 , 作文 过程是 生活 实践 的真 实再现 与适 当提 炼 ;另一方 面 , 学生 的生活 实践又 为作文 教学拓 展了广 阔无垠 的天地 ,因 此 ,在作文 教学 中 ,教师 要从生 活中为学 生 引进 “ 源 头活 水 ” ,让他 们在 生活实践 中 ,关 注 、了解 、认识生活 ,对 生活 情境触 景生情 ,有感 而发 。一个 比较有效 的作文教 学 实践 形式便 是 “ 生活调查 作文 ”。以科学 的态度 去观 察生 活 、探究生 活是调 查作文 所积极 倡导 的的基本理 念 。调查 作 文一 般 须 自我 选 择 文题 、 自主搜 集 材料 、 自行 查 阅资 料 ,自己归纳提炼 。学生 在这一 过程 中经历 的酸甜苦辣 也 是学 生一份 宝贵 的感情历 练 。在 经历 了探 索 、迷 途 、失败 和成 功后 ,当学生 面对 自己汗水 的结 晶时 ,成就 感也就 不
让作文教学走进生活

让作文教学走进生活摘要: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
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把写作活动当作是生活的一个延续,学生的写作的动力就会无穷地焕发出来。
为孩子们打开丰富多彩的生活天地,让作文变得新鲜有趣,使孩子想写、乐写;让孩子们爱上作文,喜欢作文!关键词:作文教学走进生活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生的作文一改应试教育的空洞编造、脱离生活的弊端。
倡议学生“写真话、表真情”成为作文训练的基本理念,“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作文的基本要求。
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把写作活动当作是生活的一个延续,写作的动力就会无穷地焕发出来。
一、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叶老的话一针见血地告诉我们生活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诗人何其芳也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
”然而,当前学生作文效率低,内容枯燥,其根本原因就是生活——这一习作的丰富资源往往没有被学生重视,更没有被教师重视。
我们平常的习作指导也是重形式上的指导,重写法上的统一,给学生谈范文、讲模式。
这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尊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背道而驰。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生活中引水,寻找生活化的习作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少写或不写那些让学生无话可写的命题作文。
教材中的作文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就写,远离学生实际的可以不写,使作文内容的“新鲜血液”得于生活的供应。
因此,平时我提倡让学生写日记,日记写得好的学生可以免写课本中的作文。
日记是学生生活的直接的反映,学生写起来束缚少,自然也就容易动笔,乐于动笔。
《让作文走进生活》

《让作文走进生活》什么是作文?简单地说,作文就是将自己平日生活中的见闻真实地写下来,并将自己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过程。
事实上,很多孩子对作文总是敬而远之,他们总以为,作文就像一尊佛像高高地占据在神坛之上;我们的部分老师总喜欢搬出所谓的作文“公式”,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强调作文格式、套路,使作文远离了孩子,远离了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
所以,作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留心生活,感悟生活,在与生活接触的接触中捕捉写作素材,为孩子们打开丰富多彩的生活天地,让作文变得新鲜有趣,使孩子想写、乐写,并渐渐成为他们精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热爱生活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一草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春日的万紫千红,夏日的朝气蓬勃,秋日的硕果累累,冬日的银装素裹……父母的呵护、老师的关爱、同学的互助……生活是美的,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究根到底是因为缺少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教给孩子们健康的审美观念,养成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让其和生活融合,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成长,懂得我爱生活,生活才会更加爱我的道理,明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才变成美好的人间。
只有这样我们孩子的作文中才会更加富有浓郁的人文气息,才会爱意流淌,才会表达出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也才会打动我们的心弦,进而爱上作文……二、体验生活学会热爱生活还不够,作为生活的一个组成元素,我们还必须融入其中,走进生活。
我们的“生活”完整地说应该包括两个部分:社会与自然。
谈起生活,我们的孩子往往一脸茫然。
因为,他们的“生活”实在不像是生活!——学习、还是学习,占据了他们的所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孩子们与生活完全脱节——不论是自然生活,还是社会生活。
即使有一些闲暇时间,也被电视、电脑“霸占”了,仿佛他们是天外飞仙,生活在他们的眼中,仅仅成为一个遥远的名词而已!乡下孩子不再“乡下”,这是我对当今孩子的感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孩子们带出课堂,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去观察、去触摸、去聆听、去感受。
走出虚拟世界走进现实生活作文

走出虚拟世界走进现实生活作文
哎呀,曾经我可是个沉迷在虚拟世界里的家伙。
每天放学回家,我书包一扔,就一头扎进电脑游戏里。
什么打怪升级、组队团战,玩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有一回,我正玩得入迷,老妈喊我吃饭,我随口应了一声,眼睛却一刻也没离开屏幕。
老妈叫了好几遍,我都没动弹,最后老妈生气了,直接把电源给拔了。
我当时那个火大呀,冲着老妈大喊大叫。
后来有一天,学校组织去郊外春游。
一开始我还不太想去,觉得还不如在家玩游戏。
到了郊外,看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还有小伙伴们在草地上嬉笑玩耍,我突然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和快乐。
我们一起放风筝,那风筝在天上飞得高高的,我跟着小伙伴们在草地上奔跑,跑得满头大汗。
我们还一起野餐,分享着各自带来的美食,有说有笑。
那一天,我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快乐比虚拟世界里的要真实、要美好得多。
从那以后,我慢慢减少了玩游戏的时间,更多地去和朋友们一起打球、爬山,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现在想想,多亏了那次春游,让我走出了虚拟世界,走进了精彩的现实生活。
让学生的作文回归生活的方法

让学生的作文回归生活的方法新课标的写作教学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但在我们学生的习作中却是经常可以见到:我扶小弟弟、帮老爷爷、老师没有发现我的错题、我的妈妈对我要求太严了我没有节假日等等,都充满了套话空话。
在作文的天地里,学生的童心是否被掩没在我们设定的习作的套路上呢?作文应该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应让学生的作文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
一、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作文。
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就是引领学生常“回家”看看。
告诉我们的学生写作并不是有了华丽的词汇、优美的词语句,要有动人的、感人的故事,这样作文才是好的作文。
而是只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记录下来,那才是自己真正的作文。
引领学生常“回家”就是要引领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是自己的感受,什么样的都可以写。
如在父亲要去劳动,忘记了带劳动工具。
这样发生在广大农村学生身边的小事,经过老师的巧妙点拨,也是能写出好的习作的:爸爸见我帮他拿工具,对我微笑还说谢谢我。
爸爸真是客气,我多有点不好意思。
在平时,父母亲为我做了多少事呀,我可觉得他们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我都不会在意的,今天……当学生叙述着自己的“家事”,叙说着自己的感悟,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要的作文吗?二、引领观察,注意想象。
许多农村的学生由于地域的限制,觉得地处山区农村见到就是山山水水及大遍的农田还有就是每天重复的生活。
其实在这片土地上是学生写作的沃土和灵感的源泉,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观察写出自己的故事。
我时常带领学生到校园的周围去观察树木、花朵,到山林中去聆听鸟鸣采撷小草、观察小虫的跳舞,到小溪旁去看鱼儿的欢游……让孩子们在这自己原本熟悉的环境里重新感受自己没有发现的、没有想到的,再让他们畅所欲言,他们说出了:那四季常青的天竺葵生长迅速,有顽强的生命力是绿化山川的好树种;森林可真是鸟儿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自由自在的歌唱欢腾;小鱼儿你为什么这样快乐呀……在自然的世界中孩子们发现到了以前他们没有发现的世界,感受到只要注意观察作文真是有“源”了,作文不难写了。
让作文回归现实

当今 作文 出现 的这 几种 不 良文 风 ,其 核 心 是脱 离 了生动 活 泼 、精 彩 丰 富 的现 实 。学 生 对 现 实世 界 的麻 木 不 仁 才 是 问 题 的关 键 。这 种 乱 象与 当今社 会 流行 的文 化 氛 围有 关 ,也 与 不
敢 正视 现 实 的课 堂 教 学 有 关 。试 看 现 今 电视 台播 出的节 目,古 装 戏武 打 戏 泛 滥 ,奥 特曼 ,变 形 金 刚 、巴啦啦小 魔 仙 ,还 有 网络 杀 人 游戏 ,让 学 生沉 溺 于 虚幻 的 世 界 中 ,助 长暴 力 倾 向 ,脱 离 了现 实世 界 ,学 生深受 其 害 。
作文 教 学
让 作 文 回 归 现 实
陈 金 辉
2010年福 建 省 高考 考 生 作 文 《士 运 论 》曾 被评 为 十 大优 秀 作 文 之 一 。许 多 教 师 不 以为 然 ,认为 该 文 有 两 大 硬 伤 。 一 是 形 式 上 用 “现 代 文言 ”,会给 新一届 考 生 带来 模 仿 效 应 ,让学 生 误 以为 高考 作 文 用 古 汉 语 写 会 让 阅卷 教 师 惊 叹该 考 生有 扎 实 的 古 文 功 底 ,就 能 得 高 分 。 在 2001年《赤兔之死》成为高考满分作文后 , 语 言专 家 就 担 心 考 生 群 起 劾 之 ,兴 起 复 古 之 风 。因为高 考 作 文考 的 是 学 生 的现 代 汉 语 表 达 能力 。二 是 《士 运论 》没 有 紧 密 扣 住 格林 兄 弟 收集 编写 童话 的命 题 材 料 ,福 建 师 范大 学 孙 绍振 教授质 疑 :这篇 文 章好 像 与 当 代青 年 耳 濡 目染 的现 实无关 ,与 当代 高 中学 生 的 思维 和 话 语 无 关 。考 生 在 这 篇 考 场 作 文 中 似 乎 并 不 回 答 二 十一世 纪 的现 实 问题 ,该 应 试 作 文 中 的语 言和 立 意 与古 代 文 人 差 别 不 大 。 也 就 是 说 该 文有 宿构 之 嫌 ,不仅 语 言 形 式 复 古 ,而 且 内容 脱离 当今 现实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让作文回归现实,走进生活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家长·下》2019年第05期
對小学生来说,写作文绝非一件易事。
面对教师或者试卷对作文字数的硬性要求,缺乏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的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以胡思乱想为始,以信马由缰为终,因此作文缺乏逻辑性、严谨性和创造性,这也大大影响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任何作文都是从生活中来的,也要应用于现实中去,必须改变现有小学作文的教学思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让作文回归现实,走进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犹如溪水,来自生活的水源,如果生活之源丰盈清澈、多姿多彩,那么作文的小溪就会四季丰沛,写作时自然文思如泉喷涌、滚滚而来;如果生活之源萎缩干涸、一潭浊气,那么作文的小溪就会时常断流,写作时自然绞尽脑汁而不得章法。
只有生活充实了、丰富了,写作才能练达通畅,写出对生活的直观感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对世界的自由畅想。
对教师而言,让作文回归现实,走进生活,就是要给学生亲近现实生活的机会,从丰富写作内容入手,真正有感而发、随心而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
比如,春日带学生去郊游,去看看大千世界的美丽景观,去感受日出日落、星影摇摇欲坠的魅力。
教师要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指导学生对这些美丽景观、魅力风景进行观察、描述、交流、讨论,引导他们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在回到学校后,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郊游的小作文,但字数不应太多,以使学生乐于表达、愿意表达。
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时,写不出自己的内心感受,经常去同步作文书或者网络上抄袭、模仿,作为训练这对其是有益的,但是抛开这些,学生依然会发现自己没什么可写的,这是因为学生缺乏认识生活、描述生活的能力。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教师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机会,如课外活动、情景教学、使用多媒体等,让学生了解花草树木的生长过程,观察母鸡下蛋孵蛋,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给予其多彩的、斑斓的生活体验;又如指导学生多看电影、看电视剧、阅读书籍,并养成其写观后感的习惯,从中汲取语言的养料,实现思维的训练,同时获得写作的乐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小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应提倡学生写生活日记,让学生多记录生活、感悟生活、发现生活。
日记内容、题材、字数无须规定,学生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锻炼文字能力、思考能力,充实其生活经验,也有助于学生释放个人情感和个性,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此一来,写作兴趣就会热情高涨,动起笔来也就会有说不完的话了,同时语言也不会再儿童化、简单化,而是变得流畅化、逻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