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性坏疽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气性坏疽病人的护理课件

目录 概述 早期识别 快速处理 预防措施
概述
概述
气性坏疽是一种严重而危险的感染 性疾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处理。 本课件旨在介绍气性坏疽病人的护 理注意事项。
概述
护理措施包括早期识别、快速 处理和预防。
早期识别
早期识别
熟悉气性坏疽的症状和体征。 注沫状气体等特征。
早期识别
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必要的护 理措施。
快速处理
快速处理
快速进行紧急手术治疗,包括清创 、切除坏死组织和引流等。 保持伤口的干燥和清洁,进行适当 的伤口护理。
快速处理
使用抗生素进行控制感染。
监测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率 和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提倡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 括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和避 免伤口感染等。 定期进行体检,注意早期发现 和诊断潜在感染源。
预防措施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保持 医疗设施的清洁和卫生。
提醒病人和家属关于气性坏疽 的预防知识,帮助他们避免接 触潜在感染源。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气性坏疽的治疗及护理

发热:患者可能出现发 热症状,体温升高,与
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感染扩散:气性坏疽可 能扩散至其他部位,导
致全身性感染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X 线、CT、MRI 等
临床表现:局部 疼痛、肿胀、发 热、皮肤发红等
实验室检查:血 病理学检查:组
常规、生化检查、 织病理学检查,
细菌培养等
明确诊断
2
气性坏疽的治疗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如体温、脉搏、呼 吸、血压等
观察患者伤口情况: 如伤口大小、深度、 颜色、气味等
观察患者全身症状: 如疼痛、肿胀、发 热、寒战等
观察患者心理状 况:如焦虑、抑 郁、恐惧等
观察患者饮食和排 便情况:如食欲、 排便次数、颜色等
观察患者药物反应: 如药物过敏、副作 用等
创面护理
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的选择: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 验选择敏感抗生素
抗生素的使用方法:静脉滴注或口服,根据 病情调整剂量和疗程
抗生素的副作用: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根据病情需要,可联合 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防止感染扩散
手术时机:根据病情和患者身 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02
避免挤压:避免对伤口进行挤 压,以免造成感染
04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健康教育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洗澡、刷牙等
避免皮肤破损,如刮伤、 擦伤等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动物、 土壤等
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增强抵抗力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 疗疾病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提高抗病能力
气性坏疽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使患者伤口肿胀减轻、炎症减退后疼痛将随着减轻,否则疼痛加重应报告医生采取其他措施,必要时进行截肢。感染、组织坏死和毒素吸收减少时,升高的体温将逐渐下降至正常,如果体温持续增高表示局部伤口感染未能控制,应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病人会因为失去部分组织、截肢而致情绪低落、甚至出现悲伤,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其尽快适应假肢的生活。病人因为体温增高、精神紧张、代谢增快、消耗增加,通过体重、BMl指数、皮下脂肪、精神状态等判断病人的营养状态,必要时增加营养的摄入[7]。病情未有效控制、治疗效果不佳时,病人可能出现高热、寒战、呼吸急促等严重症状,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周围循环障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2.护理
2.1休息
保持环境清洁、通风、安静、安全,温湿度适宜。护理病人时应做到说话轻、动作轻,以保障病人休息。
2.2饮食
补充营养和维持体液平衡,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不能进食或摄入不足者,遵医嘱给予鼻饲或肠外营养,并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2]。
2.3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首选大剂量青霉素,应用青霉素前询问过敏史,注射前应做皮试,皮试时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情况及病人反应,并做好过敏性休克抢救的准备[3]。应用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观察药物消化系统反应,注意观察疗效,做到准确、安全用药。
【关键词】气性坏疽;临床观察;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2-0188-02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肌肉组织广泛坏死和肌炎为特征的严重的急性特异性感染。气性坏疽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病人常丧失肢体,甚至死亡。一旦确诊,应立即采取措施,以挽救病人生命,减少组织坏死,降低截肢率。选取2013年3月~2015年收治的7例气性坏疽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气性坏疽病人的护理措施

气性坏疽病人的护理措施
气性坏疽病人的
护理
措施
如下,希望对各位主管
一、疼痛护理
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麻醉镇痛剂或采用自控镇痛泵。
对截肢后出现幻觉疼痛者,应给予耐心解释,解除其忧虑和恐惧。
二、监测病情变化
1观察伤口:对严重创伤病人,尤其伤口肿胀明显者,应严密监测伤口肿痛情况,特别是突然发作的伤口“胀裂样"剧痛;准确记录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与发作相关的情况;2监测生命体征:对高热、烦躁、昏迷病人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警惕感染性
休克
的发生。
如已发生感染性休克,按休克护理。
三、控制感染
维持正常体温动态观察和记录体温、脉搏等变化,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
四、伤口护理
对开放或截肢后敞开的伤口,应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湿敷,及时更换伤口敷料。
五、防止交叉感染
参见
破伤风病人的护理
六、心理护理
1截肢前:对需要截肢的病人,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病人及家属能够接受截肢的现实;(2截肢后:耐心倾听病人诉说,安慰并鼓励病人正视现实;介绍一些已经截肢的病人与之交谈,使其逐渐适应自身形体变化和日常活动。
七、健康指导
指导病人对患肢进行自我按摩及功能锻炼,以便尽快恢复患肢的功能。
对伤残者,指导其正确使用假肢和适当训练。
帮助其制定出院后的康复计划,使之逐渐恢复自理能力。
气性坏疽患者的护理PPT

并发症管理
外科干预:根据患者的情况,可能需要 进行手术干预,如切除坏死组织或截肢 等。
心血管支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血管系 统,及时处理并发的心血管问题。
康复阶段护理
康复阶段护理
肢体功能康复:根据患者的情况, 制定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运 动疗法等,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 营养支持: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和 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和愈合。
气性坏疽患者 的护理PPT
目录 背景介绍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并发症管理 康复阶段护理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气性坏疽是一种严重的软组织感染 ,通常由厌氧细菌引起。 气性坏疽具有高度的毒性和迅速的 病程,需要紧急和专业的护理措施 。
护理目标
护理目标
早期识别气性坏疽患者并尽早治疗。
提供合适的维持性治疗,以保持体液平 衡和稳定生命体征。
护理目标
有效管理疼痛和不适,促进患 者的舒适和康复。 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患 者和家属应对疾病。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早期识别和紧急处理:注意患者的症状 和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生并准备紧急 处理措施。
输液和体液管理:根据患者的情况,提 供适当的液体和电解质补充,维持体液 平衡。
护理措施
伤口护理和敷料更换:定期检查伤 口情况,及时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扩散。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 给予合适的疼痛管理措施,如药物 治疗或非药物方法。
康复阶段护理
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患者,评估康复进 展,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谢谢您的观赏聆听Fra bibliotek护理措施
心理支持和教育: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 好的沟通,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 育,增强他们的抗病能力。
并发症管理
并发症管理
气性坏疽的护理

气性坏疽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神志、面容、表情、营养状况和精神变化。
2、监测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
3、皮肤颜色、温度、软组织肿胀程度、肌肉坏死情况。
4、分泌物的性质、气味、渗液量。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骨科手术前准备。
(2)完善术前辅助检查。
(3)训练床上使用便器。
(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戒烟。
(5)备皮。
2、术后护理:(1)同骨科术后护理。
(2)设置独立的隔离区,并专人护理。
严禁探视,防止交叉感染,隔离区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并用紫外线消毒,每日 2 次,每次30 分钟。
(3)监测生命体征,体温高达40℃,及时给予物理降温。
(4)准确记录 24 小时尿量,如尿量减少,警惕肾功能衰竭。
(5)观察切口情况,切口敞开,用 3%双氧水或 1/5000 高锰酸钾溶液持续冲洗。
(6)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
鼓励患者大量饮水,使尿量≥3000 毫升/天,以利于毒素排除。
不能进食者,遵医嘱鼻饲流质或静脉补充营养。
(7)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焦虑悲观心理。
(8)健康教育下肢截肢患者抬高患肢不可超过 2 天,及时使残肢维持在伸展位或固定于功能位。
膝下截肢后,患者躺、坐时不要让残肢垂下床缘,长时间处于屈膝卧位。
膝上截肢术后不要将枕头放在两腿之间,更不要把残肢搁在拐杖的手柄上。
病情稳定后及早开始残肢的功能锻炼。
鼓励患者勤翻身,每日俯卧 2 次以上,每次30 分钟以上,俯卧时在腹部及大腿下放一枕,嘱患者用力下压软枕,以增强残肢伸肌张力。
并可在两腿间放置一软枕,残肢向内挤压,以增强内收肌肌力,防止外展挛缩。
三、健康指导要点1、观察切口情况。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
3、加强截肢后的功能锻炼。
四、注意事项1、加强消毒隔离。
2、警惕感染性休克。
气性坏疽护理课件

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清 除坏死组织
05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 者免疫力
06
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 者焦虑和恐惧
4
气性坏疽护理实践与案例 分析
护理实践分享
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 病情和采取相应措施。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 者的需求和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02
严格隔离:将患 者隔离在无菌环 境中,避免交叉 感染
04
护理人员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的 培训,提高护理 水平,确保护理 质量
局部护理措施
01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02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
03
避免压迫伤口,防止坏死组织扩散
04
观察伤口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全身护理措施
01
保持清洁:勤换衣服、
气性坏疽护理课件
刀客特万
目录
01. 气性坏疽简介 02. 气性坏疽护理要点 03. 气性坏疽护理风险与防范 04. 气性坏疽护理实践与案例分
析
1
气性坏疽简介
气性坏疽定义
气性坏疽是一种由 厌氧菌感染引起的 严重软组织感染
常见于战争、自然 灾害等创伤性事件 中
感染部位通常为肌 肉、筋膜、皮下组 织等
及时处理:发现患者出现气性坏疽 症状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加强监测: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加强护理: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应急预案与处理
01
发现气性坏疽患者,立 即报告医生和护士长
02
做好隔离措施,避免交 叉感染
气性坏疽患者的护理心得

气性坏疽患者的护理心得因外伤引起的气性坏疽的护理,针对我科同时来的2例外伤感染后导致的气性坏疽。
制定严密的护理计划,严格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预防并发症发生,达到抢救和治疗的目的。
标签:气性坏疽护理心得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伤口引起的严重的特异性感染,是创伤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本病发病急,后果严重。
轻者开放截肢,重者危及生命。
我科在2013年5月同时收治了2例气性坏疽病人,现将护理心得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2例气性坏疽患者都是因坠落伤来诊的。
患者为兄弟关系。
哥哥,34岁。
弟弟,32岁。
均为在自家做楼房从三楼坠落到一楼后,立即送往我院就诊,从当地经8小时转院到我科。
来时,立即拍片显示:左胫腓骨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并失血性休克。
即急诊行“清创切开内固定术”。
清创时,闻及伤口有大量恶臭味,发现2名患者伤口处剧烈疼痛,渗出液较多,有捻发音,伤口处肌肉坏死,剧痛,立即做涂片细菌培养。
涂片结果显示,找到革兰氏阳性菌,涂片为产气荚膜杆菌感染,确诊为气性坏疽。
立即将患者置单间进行严密隔离,专人护理。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交叉感染,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1.2 治疗方法:急诊立即行伤口局部彻底清创,行内固定术。
伤口残端用纱布包扎。
创面每天用3%过氧化氢溶液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前三天持续高压氧灌注疗法即3天7次疗法。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为阴性,给予青霉素1600万单位,甲硝唑200毫升,每天BID的静脉滴注。
万汶(代血浆制品)500毫升静脉滴注。
24小时给予心电监测和吸氧,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定期复查电解质,血常规及肾功能,如有异常,及时纠正。
2 护理体会2.1消毒隔离:这2位患者分别安置在隔离病房内,门口有洗手的设施,隔离标志,专人护理。
医护人员进入时要更换隔离服,戴手套,帽子,口罩,鞋套。
接触病人后应马上进行手消毒。
病房内应放有单独使用的医疗器械,凡患者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输液袋,医用被服,被单等等一次性物品都应单独用双层黄色医用垃圾袋密封,要标注“气性坏疽患者使用过”,然后进行彻底焚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性坏疽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6-09-14T15:26:08.26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2期作者:战旗
[导读]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肌肉组织广泛坏死和肌炎为特征的严重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目的:探讨气性坏疽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收治的7例气性坏疽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7例患者经临床治疗,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均临床痊愈出院5例,死亡2例。
结论:气性坏疽的护理应以预防并控制感染及消毒隔离为主,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临床救治效果。
【关键词】气性坏疽;临床观察;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2-0188-02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肌肉组织广泛坏死和肌炎为特征的严重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气性坏疽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病人常丧失肢体,甚至死亡。
一旦确诊,应立即采取措施,以挽救病人生命,减少组织坏死,降低截肢率。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收治的7例气性坏疽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气性坏疽患者7例,共中男6例,女1例,年龄27~75岁,平均43岁。
大腿4例,小退3例。
伤后入院时间14~72小时,平均42小时。
受伤原因:车祸伤4例,重物砸伤3例。
其中开放性损务合并。
入院时伤口感染,肌肉软组织坏死2例。
1.2 方法
首选大剂量青霉素,用量每日在1000万u以上;大环内酯类(如琥乙红霉素、麦迪霉素)和硝基咪唑类(如甲硝唑、替硝唑)也有一定疗效。
高压氧治疗可提高组织和血液含氧量,破坏致病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提高治愈率,降低伤残率。
输液、输血、输注血浆和人血白蛋白、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等[1]。
急诊清创在积极抗休克和防治严重并发症的同时行清创术。
患处做广泛、多处切开,彻底清除异物,切除所有坏死组织至有出血的正常组织,切口不予缝合。
若整个肢体已广泛感染、疴隋不能控制,应行截肢术,残端不予缝合。
术中、术后采用氧化剂冲洗和湿敷伤口,术后及时更换敷料,必要时可再次清创。
2.护理
2.1 休息
保持环境清洁、通风、安静、安全,温湿度适宜。
护理病人时应做到说话轻、动作轻,以保障病人休息。
2.2 饮食
补充营养和维持体液平衡,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不能进食或摄入不足者,遵医嘱给予鼻饲或肠外营养,并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2]。
2.3 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首选大剂量青霉素,应用青霉素前询问过敏史,注射前应做皮试,皮试时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情况及病人反应,并做好过敏性休克抢救的准备[3]。
应用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观察药物消化系统反应,注意观察疗效,做到准确、安全用药。
2.4 心理护理
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帮助病人正确理解并接受截肢术,鼓励病人正确看待肢体残障,增强其逐渐适应自身形体和日常生活变化的信心[4]。
指导病人安装和使用假肢,进行截肢后的适应性训练,教会病人自我护理的技巧,使其逐渐达到生活自理。
2.5 疼痛护理
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麻醉镇痛剂或采用自控镇痛泵。
观察局部疼痛性质、程度和特点[5]。
对截肢以后出现幻肢痛者,应给予耐心解释,解除病人的忧虑和恐惧。
2.6 控制感染,维持正常体温动态观察和记录体温、脉搏等变化,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遵医嘱及时、准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给予营养支持,提高病人抗感染能力。
2.7 配合清创
清创前遵医嘱快速补液抗休克、应用大剂量抗菌药物、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做好交叉配血、麻醉前给药等准备工作。
清创时应提供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和湿敷伤口。
清创后继续用过氧化氢溶液湿敷伤口,并应定时更换敷料[6]。
观察伤口周围皮肤的色泽、局部肿胀程度和伤口分泌物的性质;对切开和截肢后敞开的伤口,应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湿敷,及时更换伤口敷料。
2.8 高压氧疗法治疗护理
一般可用2.5~3个大气压,在3日内进行7次治疗,每次进行2~4小时,间隔6~8小时。
应观察每次氧疗后伤处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2.9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尿量、记录液体出入量,注意有无感染性休克征象;观察患处疼痛、伤口渗出及周围皮肤颜色、伤处肿胀等情况;还要观察有无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6]。
3.讨论
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使患者伤口肿胀减轻、炎症减退后疼痛将随着减轻,否则疼痛加重应报告医生采取其他措施,必要时进行截肢。
感染、组织坏死和毒素吸收减少时,升高的体温将逐渐下降至正常,如果体温持续增高表示局部伤口感染未能控制,应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病人会因为失去部分组织、截肢而致情绪低落、甚至出现悲伤,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其尽快适应假肢的生活。
病人因为体温增高、精神紧张、代谢增快、消耗增加,通过体重、 BMl指数、皮下脂肪、精神状态等判断病人的营养状态,必要时增加营养的摄入[7]。
病情未有效控制、治疗效果不佳时,病人可能出现高热、寒战、呼吸急促等严重症状,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周围循环障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加强预防气性坏疽的知识普及和宣教;教育人们加强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减少工伤事故[8]。
一旦发生严重创伤,要及时到医院正确
处理伤口。
对截肢病人,加强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要鼓励其面对现实,指导功能锻炼,提高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东花,杨亚丽,樊桂玲.气性坏疽14例临床观察及护理[J].医学研究荟萃,2004(1):40-42.
[2]吉礼玉.气性坏疽伴下肢截肢患者的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08,15(12):57-57.
[3]张东花,高睿.气性坏疽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4):1078-1078.
[4]张吉花,朱文娟,孙丽娟.3例气性坏疽病人的护理体会[N].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3, 26(1):69-70.
[5]范新春,宋玉芝.气性坏疽3例护理体会[J].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2005:88-89.
[6]齐洁,常咏梅,陈玉娟.气性坏疽截肢术4例护理体会[J].武警医学,2000, 11(5):309-309.
[7]王丽萍.气性坏疽患者18例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4):78-78.
[8]吴霞,邓桂萍,方华.15例气性坏疽患者的护理体会[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3(9):20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