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即兴曲op142降B大调No3》作品分析和演奏

合集下载

浅析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奏要点

浅析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奏要点

浅析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奏要点摘要在浪漫主义的艺术年代,舒伯特在作曲界是当之无愧无冕之王,其作曲中显而易见的情感流露征服了一大批的观众,其创作的钢琴曲作品至今仍被封为音乐界的不朽瑰宝。

《降B大调即兴曲》是舒伯特广为流传、颇享盛誉的钢琴即兴曲作品之一,其中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碰撞给即兴曲增添了新的色彩,音乐风格较于以往有所创新,且作为钢琴曲中弹奏难度较高的作品,要呈现较高的弹奏水平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明确演奏要点并切实掌握是核心。

本文将围绕《降B 大调即兴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要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降B大调即兴曲》;舒伯特;钢琴曲;弹奏舒伯特经典的即兴曲OP.142共囊括了四首即兴曲,其中《降B大调即兴曲》为第三首,这首即兴曲的即兴意味相当浓重,虽然曲式相对简单,但演奏的效果却极为惊艳,这与其包罗了诸多的演奏手法和技巧有关,自然涉及到的演奏要点在提炼与掌握上也存在较高的难度,如何以高超的演奏技巧、充沛的情感、饱满的艺术性将《降B大调即兴曲》呈现给受众成为该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降B大调即兴曲》创作概述舒伯特身处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年代,所以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出其既承接了古典主义的精髓,也为浪漫主义时代的开启做除了诸多贡献。

1928年去世,而在1927年他创作了OP.90(D.899)与OP.142(D.935)两首即兴曲作品,可以说这两首即兴曲就是舒伯特投入毕生心血创作的。

舒伯特的作曲走向成熟期实在1820年,但三年后舒伯特就陷入了疾病的折磨,他向朋友诉说痛苦但仍旧无法改变这种身体上的痛苦,舒伯特便将注意力身体上的折磨转移到乐曲创作上,在这个时期,舒伯特的作品更上一层台阶。

1827年12月,舒伯特完成了即兴曲OP.142的创作,其中的第三首《降B大调即兴曲》更是成为对舒伯特整个人生的一个艺术缩影,不仅在演奏技术的应用方面令人瞩目,在曲式结构与情感流露层面也表现出划时代性,被公认为即兴曲OP.142中最优美动听的一曲,因此在一个多世纪后仍然在音乐会最受欢迎、演奏最多的钢琴曲名单中熠熠生辉。

舒伯特即兴曲OP.142NO.3演奏版本分析

舒伯特即兴曲OP.142NO.3演奏版本分析

舒伯特即兴曲 OP.142 NO.3 演奏版本分析摘要:十九世纪初,欧洲音乐从古典主义逐渐进入到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大多侧重于主观情感的抒发,在创作体裁和创作手法上有很多的创新,“即兴曲”便是这个时期杰出的产物,舒伯特便使得“即兴曲”这种音乐体裁发展起来。

舒伯特的即兴曲有两组,每组四首,共八首。

本文以OP.142(D.935)第三首为例,结合音乐特征和演奏技巧,分析克劳迪奥·阿劳、安德拉斯·席夫、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这三位现代钢琴家演奏的不同版本,从每个变奏的音色对比、速度变化、旋律起伏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舒伯特;即兴曲OP.142;演奏版本分析一、舒伯特与他的即兴曲舒伯特的两组即兴曲都是晚期创作的,大都采用复三段式的形式。

音乐真实的抒发自己感想,挥洒自如,并不受形式的束缚。

舒伯特的即兴曲被罗伯特·罗曼认为应该看作一首完整的奏鸣曲。

在《弗朗茨·舒伯特及其时代》书中提到过“舒伯特有其双重性格,他时而像孩子般欢乐天真,充满活力,时而却像世上的任何一个忧郁症患者那样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即兴曲OP.142 NO.3,降B大调,行板,是一首带变奏曲式的作品,其主题是来自舒伯特的音乐剧《罗莎蒙》中一首如歌的旋律。

全曲由一个主题加上五个变奏组成,每个变奏都是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

这首作品旋律优美,音乐层次分明,变奏之间的对比强烈又饶有趣味,是音乐会演奏频率较高的曲目。

二、舒伯特即兴曲OP.142 NO.3演奏版本分析三位演奏家演奏时长对比主题主题部分有四个乐句,由右手的旋律和左手的分解和弦构成,旋律优美,赋予强烈的歌唱性。

阿劳在主题部分弹的速度稍显舒缓,慵懒,加了自己的诠释。

装饰音占的时值比较长,较突出。

阿劳在主题部分所表现的情感起伏比较明显,气口衔接得巧妙,主题在渐慢中结束。

席夫在主题部分演奏得欢快一些,没有透露出哀伤的情绪,仿佛在用音乐描述快乐的事情,听到这里想起了儿时的童趣。

舒伯特op142no3分析

舒伯特op142no3分析

!"
!"#$% &’(")(’*
教学研究
!"#"$%&’"# () *"+&’,)-
有度 。 切忌弹成中国音乐中的加花变奏式的效 果 。 需要注意的是右手同时担负的主要旋律和 分解和弦织体 " 应当将臂部力量的下通与手指 适度控制结合起来 " 即用臂重触键法弹奏附点 音符的旋律 " 用指力触键法弹奏分解和弦织体 。 左手用臂重触键法先将臂部力量送 达 琴 键 "弹 出低音长音 " 然后用手力触键法弹奏切分节奏 织体 。 应当奏出音乐线条的起伏感与绵延感 " 把 握力度的变化与一气呵成 # 同时节奏平稳 " 张弛 有度 。 如同诗歌朗诵一样 " 既激情洋溢又滔滔不 绝 。 由于旋律线条的弹奏多处要用小指 " 所以该 指的牢固支撑 $ 灵活主动以及控制琴键的能力 显得格外重要 " 需要加强练习 。 变奏二为旋律加花与伴奏式变奏 。 主题曲 调在保持骨干音的前提下 " 充分运用音阶 $ 半音 阶 $分 解 和 弦 和 装 饰 音 %回 音 $倚 音 $颤 音 &进 行 变化展衍 " 音乐线条时起时伏 " 变幻莫测 。 伴奏 为切分节奏在左右手之间交替 " 特别是该变奏 第二段开头 % 第 ! 至第 "# 小节 &。 变奏二 ’
即 兴 曲 》 共 分 为 三 组 : 第 一 组 4 首 (’8(( ), 第 二 组 4 首 (’()* ), 第三组 ) 首 (’(4+ )①。 这些即兴 曲似乎是为抒发瞬间的感想而作的钢琴小品, 其结构规模与内涵容量完全可与奏鸣曲的单个 乐章媲美 。 降 , 大调钢琴即兴曲 》 是第二组中

舒伯特即兴曲作品分析

舒伯特即兴曲作品分析

舒伯特即兴曲作品分析8首即兴曲op.90,op.142是舒伯特钢琴创作中较为重要的作品,这两组作品既可以被看作是各自独立的八首钢琴小品,也可以被看作是两首大型的钢琴曲,因为从结构和形式上来看,每一组作品都与一首奏鸣曲很相似。

但是它们又没有舒伯特晚期三首钢琴奏鸣曲的那种强大的内在凝聚力,所以这两组作品在作者数量庞大的钢琴作品中显得颇为独特。

随着舒伯特的日渐成熟,他愈发的把名利和掌声都弃置一边,他的音乐风格也走在了时代的前面,这一点在两首《即兴曲》里面表现的最为明显——一个简单的即兴灵感衍生出一首大型的作品,他是浪漫派钢琴音乐的使者,比肖邦还要早十几年。

舒伯特的《即兴曲》有两组,每组四首,共八首。

第一组作品90(D899),第二组作品142(D935),均作于1827年,即作曲家逝世的前一年。

富有悲剧意味的是,写于舒伯特30岁的这些东西已经是他的晚期作品了!和舒伯特同期创作的"音乐瞬间”(作品94)一样,它们都是为钢琴写的抒情性短曲,5~10分钟,即兴成分很强,而曲式简单,大都是三段体或变奏曲,不采用较为复杂的奏鸣曲式。

正因其旋律抒情、结构简单,也不企图表达什么复杂的内容,把它们当作浪漫小品就行了,不费心思,人人都能接受。

《即兴曲》作品90的第一首是十分自由的变奏曲,C小调,4/4拍,曲调忧伤,如含泪的歌唱,且有脉脉柔情包裹着骨子里的一点自尊。

乐曲的开头效果别致,八度强奏的轰鸣过后,全曲的主题却以清淡安详的弱奏陈述,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十分动听的主题简单易记,既朴素又纯美,然而长达十来分钟的整首作品却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构架起来的。

仔细听主题的初次陈述。

第一句有意用单音弹奏,不加任何和声,如果钢琴家的音色足够柔美,那可真有点如梦似幻的意境了。

第二句才加上淡淡的和声伴奏,且用断奏手法以求变化。

有人把这第一句形容为河流的源头那一滴滴泉水清冷地涌出,传神之至。

在主题一次次地复述变化中,和声逐渐丰富起来,回音、装饰音使旋律发生了细微的色彩变化,力度的强弱交替蕴含着深邃的诗意。

浅析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

浅析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63/ 14可,让后面的主音准确无误地出现在正拍上;在弹奏波音时也需注意手指的力度控制,前面的装饰部分应弹奏的弱而清晰,主要力度放在主音的弹奏上;左手弹奏时注意跳音和连音的切换,跳音不宜过于突出,应强弱适度而富有弹性,犹如大提琴拨弦的感觉;该音乐主题是这首即兴曲的基调,完美地演绎这个音乐主题,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该曲的风格特点、韵味。

(二)第一变奏这一部分的调性及和声均无变化,节奏有所变化,采用了附点节奏。

演奏时,首先应该分清该部分的各个层次,共有四个层次:主要层次是右手4、5指演奏的附点音符的旋律,该旋律为第一变奏的主要旋律;次要层次为左手5指演奏的二分音符的低音;第三层次为左手1指演奏的切分节奏的伴奏织体;第四层次为右手1、2指演奏的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左右手都需要同时控制两个声部。

演奏者需要有较强的手指力度控制能力,做到主次分明、线条清晰。

右手需要控制的是高音声部的主旋律和内声部的分解和弦,应将主旋律和伴奏声部通过手指的控制将其强度和音色都明显地区别开;左手需要控制的是低音声部和切分节奏的伴奏织体,力度的控制和右手相似,强调低音部分地二分音符,使其和声色彩更加突出,内声部也加强了乐曲的律动,从而形成一个小的推动力,推动着主旋律如行云流水般的向前推进。

(三)第二变奏前半段主旋律演奏时应轻盈、连贯,手腕放松,注意重音记号,应强调而不能过分突出,否则容易破坏乐曲的美感。

左手则为切分节奏,每个切分节奏的第一个八分音符都是跳音,手腕应灵活,保持左手伴奏的弹跳性。

该变奏的后半段,主旋律从右手变到左手,有大量的八度进行和十六分音符的演奏,在进行八度演奏之前,应先进行手指快速的八度交替练习,做到快而准确;在演奏十六分音符时,首先应找出相应的把位,使手指进行肌肉记忆,才能快速而清晰地演奏出来。

相应地,伴奏声部从左手变到右手,右手是切分节奏的柱式和弦的伴奏音型,意趣盎然,回味无穷,演奏时应注意重音和跳音记号,使伴奏富有活力,干净而清脆。

浅析舒伯特即兴曲OP.142No.3降B大调

浅析舒伯特即兴曲OP.142No.3降B大调

摘要: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是伟大的作曲家,一生共创作出8首钢琴即兴曲。

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色,是钢琴音乐中重要的文献,也是钢琴艺术教学中重要的曲目。

他的音乐以优美动听的旋律和复杂多样的技巧为主,刻画了多种鲜明且丰富的音乐形象。

本文以即兴曲OP.142No.3这首作品为例,分析作品的背景和即兴曲的旋律性、歌唱性、和声运用的色彩、调式及调性的转换,阐述即兴曲等音乐风格和特色。

关键词:即兴曲;舒伯特;抒情性;色彩性;多样性一、作曲家背景及体裁由来(一)舒伯特生平简介弗朗兹·彼得·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1797-1828),在十九世纪众多艺术家之中,是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他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从小学习小提琴及钢琴,同时在维也纳皇家教堂的学生乐队中演奏小提琴,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担任教堂唱诗班歌童,并在此期间进行作曲学习。

1818-1824年任宫廷音乐教师,去世时还不满32岁。

作为古典主义和早期浪漫主义之间音乐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音乐瑰宝。

除了在艺术歌曲及交响乐以及室内乐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外,在钢琴演奏创作中也获得了巨大的突出成就,为发展钢琴艺术作品创作发展带来了许多经典之作。

(二)即兴曲的体裁由来十九世纪之初,即兴曲这一体裁就开始渐渐涌现出来。

这类音乐是带有一种即兴创作性质的乐曲,和幻想浅析舒伯特即兴曲OP.142No.3降B 大调◎ 李旭航曲相比,即兴曲在形式上并不自由,会采用正规化的形式来表现,如三段式、变奏曲、复三段式等。

我们将在乐器上一边演奏一边创作来表现作曲家当时的情感称为即兴创作。

舒伯特创作的八首钢琴即兴曲大多数都运用到了复三段式的形式。

他的音乐将情绪与灵感相融合,自然而然地表现自己独特的风格,大气自如,并不感觉传统压抑,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更具艺术价值。

二、舒伯特即兴曲的创作背景及曲式结构(一)舒伯特即兴曲的创作背景舒伯特在1827年9月完成了第一组即兴曲,而第二组则是在当年12月完成的。

舒伯特钢琴即兴曲Op.142(D.935)

舒伯特钢琴即兴曲Op.142(D.935)

舒伯特钢琴即兴曲Op.142(D.935)誉有“歌曲之王”美誉的舒伯特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他传承了古典音乐精神,但更多注入了自身特点,他的钢琴小品即兴曲、开辟了浪漫主义钢琴小品的先河。

音乐以真致的诚心与纤细的抒情动人,以非凡的优雅和精致的技巧取胜。

旋律舒展流畅,保持着与民间歌曲、舞曲的紧密联系。

即兴自由与构思严谨相结合,音乐表现亲切,内在高于幻想,体现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以情感为主的特征。

1、难易程度分类舒伯特的这套《即兴曲》在演奏与教学过程中,经常被大家应用。

《即兴曲》的每一首都是充满灵性,富有诗意。

音乐明澈、舒展。

从教学角度来讲,这是一种对学生进行技术和艺术的综合训练,从演奏的角度来讲,就是表现音乐艺术。

就《即兴曲》这套作品而言,在演奏技法和音乐表现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演奏者具有中、高级以上的技术水平,可以选择其作为演奏曲目。

2、演奏要点分析“众所周知钢琴的一个特点,就是无法使音真正延续一个音,不象人声与弦乐那样,能做连贯线条。

”。

将人声的歌唱性完美的融合于钢琴作品中,通过歌唱性的旋律,把作品丰富情感世界表达。

如何演绎歌唱的旋律,通过以下几点加以说明。

2.1旋律歌唱性的把握2.1.1 手指触键面积可大一些,触键时轻柔、平稳地把琴键深一些按下去,声音仿佛从钢琴内部挤出来一般,手臂的重量自然送到指尖“这种声音之美,你会觉得,你仿佛是要用一个手指去捏碎一只浆果一样的感觉”。

这种重量弹奏法,能使钢琴发出如歌而优美的旋律,这种演奏方法的重点是按键,整个旋律线条的力度在一个层面上,随着旋律的起伏作渐强、渐弱变化。

2.1.2 另一种歌唱性的旋律用音阶或短琶音的形式表现的,弹奏这类旋律时动作幅度相应减少。

手指指尖与琴键表面之间距离要小。

在弱奏时,用半触键来弹奏。

2.1.3 处理好伴奏与旋律的关系。

2.1.4 要弹好歌唱性的旋律还要在乐句起伏、乐句之间的连接、呼吸和韵味下功夫,从而传达出音乐表现的感受与情绪。

舒伯特_降B大调即兴曲_的演奏分析_刘芸

舒伯特_降B大调即兴曲_的演奏分析_刘芸

・50・舒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之一。

作为“歌曲之王”,他所有的作品都具有感人肺腑的抒情性。

在钢琴曲创作中,旋律如歌的创作特征得到进一步发展。

他的钢琴作品,久盛不衰,成为世界音乐文献中的珍宝。

他以抒情的旋律配以浪漫派作曲家常用的即兴曲体裁创作而成的《降B大调即兴曲》,就是流传于世的作品之一。

舒伯特的即兴曲Op.142共包括四首乐曲,每首乐曲都充满着诗意。

其中,《降B大调即兴曲》最为常用。

这几首作品既可以各自独立成单曲进行学习,也可以作为一套曲目进行专题性学习、演奏和分析研究。

如果作为教学曲目最终用于考试,受时间限制,采用单曲形式出现的几率较高。

在学习这首作品之前,有必要对其触键方法、曲式结构、弹奏技术与主题特点、踏板运用、背奏方法等内容,做出详尽的演奏分析,为以后实现较好的演奏实践效果打下基础。

一、 触键方法根据作品音乐表现的要求,触键方法也不尽相同。

在这部作品弹奏中,要综合运用四种触键方法对音乐进行表现。

1.指力触键法:适合轻巧精致的旋律和较弱层次的声部弹奏。

其要领是,下键时,与前臂肌肉相连的肌腱将手指向下拉。

不需要力量的传递,手指尖保持轻盈的触感,下键速度可快可慢,为需要的音色弹出层次感。

弹奏出的声音细腻柔和,轻薄远淡。

2.手力触键法:适合音阶、琶音快速乐段的弹奏。

其要领是,手的向下动作以手腕向上反弹的动作倾向为标志,要求手腕放松而手指稳固,保持弹奏声音的弹性和紧实,让声音清晰且具穿透力。

良好的手掌支撑能力是手指稳固的基础,手腕的弹性是良好音色的保证。

3.手力与臂落触键结合法:适用于八度连奏的弹奏。

臂落触键的要领是按照乐曲所要求的力度突然落下前臂或全臂,使要弹的琴键在下落动作中被推下。

这需要弹奏力量从手臂传至指尖,随音乐表现的要求控制力量传递的大小,调整指尖触键速度的快慢,使声音保持通畅连贯。

4.全臂触键法:适于歌唱性旋律和强力度弹奏。

其要领是,自肩部发力,上臂、前臂、手腕、手和手指结合在一起运动,在发音后各部分肌肉要立即放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刘筱12023063
一、论文题目
舒伯特《即兴曲op142降B大调No3》作品分析和演奏
二、选题的意义
通过对本曲的背景和演奏技巧等方面的学习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作曲家舒伯特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演奏风格,通过对此作品的研究学习更好地把握即兴曲独有的自由体裁。

三、本课题具体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舒伯特《即兴曲D935op142 降B 大调No3》不仅仅在内容上具有一种美感,而且敢于突破传统即兴曲体裁的束缚,运用了很多的演奏表现技法。

希望通过对该作品的研究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和音乐素养,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内涵和演奏技巧,从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精益求精,取得更大的进步。

以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本身进行文本分析,其次探讨降B大调即兴曲与艺术歌曲的关系和声乐性表现,最后阐述舒伯特音乐创作的声乐性表现在实际钢琴演奏中的运用。

三、研究的重点
根据舒伯特《即兴曲op142降B大调No3》作品从声乐性和艺术表现性上进行分析,将作品种的变奏和艺术表达与情感相联系,以及钢琴音乐的情感内容、主题形象与艺术歌曲相关联,来进一步探讨降B大调即兴曲与艺术歌曲的关系和声乐性表现。

使我们形成分析作品的习惯,能对作品演奏方法与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

四、较之同类型文章的创新点
以一首舒伯特的变奏曲为研究对象,根据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作品分析,将音乐的艺术表现与情感相结合,并且在此基础上更多地注入自己的元素和特点,让我们对钢琴演奏有更加深刻和清楚的认知,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艺术修养。

五、论文所解决的主要问题
舒伯特《即兴曲op142 降B 大调No3》不仅仅在内容上具有一种美感,而且敢于突破传统即兴曲体裁的束缚,运用了很多的演奏表现技法。

而这些演奏的技巧和特点如何能够与乐曲旋律、情感方面相结合,这是对该作品分析要解决的问题。

六、主要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文献分析法。

通过阅读国内外与研究相关的文献、期刊杂志、阅读网络中相关的知识来了解论文的主题,增加知识储备,并对所获得资料、文献进行整理,成为论文写作的学术资料和理论基础,为后续书写奠定基础。

七、论文的基本内容及框架结构
1.摘要
2.关键词:舒伯特,即兴曲,艺术歌曲,声乐性,演奏
3.各章节题目及其以下分章节题目
一、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的音乐分析
1.“即兴曲”体裁的由来
2.舒伯特即兴曲音乐形态特征
(1)曲式结构
(2)音乐语言分析
二、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声乐性表现和特色
1.旋律抒情性、歌唱性
2.和声运用的色彩性
3.调式调性转化的多样性
三、舒伯特即兴曲的演奏
1.演奏要点分析
2.教学价值体现
四、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