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泵的历史与发展方向

合集下载

泵的历史与发展讲义

泵的历史与发展讲义

中国泵产业从萌芽到形成完整研发、生产、营销体系,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其发展主要是后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三十年。

一、我国泵产业的历史追溯我国现代泵产业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基本上没有工业,农业也很落后,偶尔有少量的泵需要修造,这是应矿业开发排水和海运船舶用泵之需要产生的。

据有文字记载:1868年,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开始仿制船用水泵;1885年,山东机械制造局成立,不久就制造离心泵,用于矿山排水;1907年,武汉周恒顺机器厂制造15马力至30马力抽水机;1913年,江苏武进厚生机器厂生产简易抽水机;1914年,上海大隆机器厂(当时该厂占地10亩,有机床100多台,职工300多人)仿制了美国单级离心泵;1918年,无锡协记机器厂制造出14寸离心泵;1923年上海俞宝昌机器厂制造出7寸离心泵;1924年,在常锡地区,利用戚墅堰电厂的余电,采用电动机拖动离心泵,开始了电力灌溉;1930年,上海机器厂以“五福”牌为商标,生产并销售抽水机;1936年,上海永固机器厂(上海真空泵厂前身)测绘德国真空设备,制造了国内第一台活塞真空泵。

整个30年代,仿制泵进入了一个小高潮,至抗战前,上海生产水泵厂家有20多家,他们分别是大隆、上海、新中、黎明、华丰、震旦、实业、怡兴、合众、工艺、万盛、平民、协昌等机器厂,仅仅1935年就生产单级单吸低速离心泵962台。

这说明30年代上海已经是中国水泵制造中心,除此之外,在北京,中法大学铁工厂买进德国、英国泵样机,测绘仿制了1寸至2寸离心泵,在温州永嘉,罗恒发铁厂仿制了活塞式消防泵。

抗战时期(1938-1945),上海,汉口等地的机器厂内迁重庆、四川、云南等内地,在重庆新华机器厂(武汉水泵厂前身之一)已小批量生产离心泵和蒸汽往复泵,在昆明、宜宾、甘肃、江西等地国营军工企业都有零星生产水泵的记录,共计生产手摇泵350台,离心泵44台,蒸汽往复泵3台,另外,1938年四川刘朴、曹瑞芝等工程师发明并研制了水力抽水机(水轮泵)这是中国对世界泵发展史的贡献,在日伪统治区的沈阳、长春、上海、北京都有水泵生产、仅仅在北京,同益机器厂年产1寸至2寸离心泵40-50台。

中国水泵市场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

中国水泵市场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

中国水泵市场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水泵行业是一个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较大的产业,特别是受到水利、建筑、能源等行业政策的影响。

了解中国水泵市场的历史和现状,能够有效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水泵市场的历史与现状在1998年和1999年,中国遭受了长江、嫩江、松花江以及太湖的洪水和严重干旱的灾害。

为了应对这些灾害,国家加快了以大江大河堤防加固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新建了许多控制性枢纽工程。

同时,各地也兴建了众多节水型农村灌溉工程、工业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城市供水系统等,这些工程的兴建带动了水泵的市场需求。

___研究调研得出,在1999-2003年间,水泵行业的市场规模一直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年增长率在维持在10-15%。

进入2001年之后,中国的水泵行业又得到进一步发展,五年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25亿元,投资规模相当于1949~2000年全国水利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

二、中国水泵的分类与发展预测水泵的种类有很多,根据用途和结构可分为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自吸泵、潜水泵等。

未来,中国水泵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特别是在节能环保、高效节能、智能化方面的需求将会更加迫切。

此外,水泵行业的发展还将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比如水利工程、城市供水、工业污水处理等领域的投资将会继续增加,这将进一步推动水泵行业的发展。

水泵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其中根据工作原理来划分的话,水泵可分为容机式、叶片式及其他类型水泵。

叶片式水泵在中国市场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根据叶轮种类,叶片泵又可分为混流泵(又名斜流泵)、轴流泵、离心泵三类。

离心泵应用领域广泛,水利、农业、铁路、公路、工业、楼宇等都可用到,而混流泵则主要应用于水利、农业、火电、核电等行业,其他领域相对涉及较少;轴流泵则主要在地势较平坦的农村地区用于农业灌溉,此外,大型水利工程及市政工程也会用到。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工程已于2002年后相继开工,西线工程预定2020年前开工,建设周期长达50年。

潜水泵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

潜水泵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

潜水泵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潜水泵是一种用于水下工作或水下供水的泵,广泛应用于潜水排水、水族箱循环等领域。

在潜水泵的设计和制造中,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水质、抗腐蚀性、耐久性等等。

本文将讲述潜水泵设计制造技术的研究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内容。

一、潜水泵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简介潜水泵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潜水泵在水下工作时保持良好的效率和高度的可靠性。

制造潜水泵时需要注意泵的结构布局、耐腐蚀性、材料选择、电机及其绝缘保护、活塞杆封闭的可靠性等。

这些因素都将影响潜水泵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二、潜水泵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潜水泵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简单地说,潜水泵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沉水泵阶段:最初的潜水泵是沉水泵,它们被简单地放置在水中,靠重力来保持自己的位置。

这些设备的制造比较简便,但是它们本身的缺点是不能长时间在水下工作,因为它们会漂浮。

2. 浸泵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设备的更高要求,工程师们开始使用更健壮、更耐用的材料制造潜水泵,以使泵能够在水中浸泡工作。

3. 污水泵阶段:1970年代,随着新材料和加工技术的出现,潜水泵在处理污水、排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潜水泵,如潜水污水泵、潜水排水泵、潜水深井泵和潜水沉沙泵等。

4. 水族箱泵阶段:21世纪初,随着人们越来越喜爱养鱼,水族箱泵作为一种特殊的潜水泵开始普及。

这些设备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噪音低,能够保证水族箱的水质清澈、水流量稳定,因此,水族箱泵被广泛应用。

三、潜水泵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关键研究内容1. 潜水泵的密封性设计:密封技术是潜水泵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决定了泵的长期使用寿命。

密封系统的一般设计有显式密封和隐式密封两种。

2. 潜水泵的材料选择:不同类型的潜水泵所需材料不同。

泵的工作环境的腐蚀性和材料的加工难度等都是材料选择中要考虑的因素。

3. 电机绝缘保护:对于潜水泵来说,电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

泵行业的发展史

泵行业的发展史

泵行业的发展史泵是一种将液体或气体输送至指定位置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给水、污水处理、石油化工、能源、农业等。

泵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以下是对泵行业发展史的一些简要介绍。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传统的灌溉系统已经使用了一种简单的水泵原理,通过手动操作来输送水源。

古代的泵主要是一种旋转式的设计,通过人力或动物力驱动,如人力操纵的踏板泵、水车和风车驱动的水泵等。

到了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水泵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最早的蒸汽泵于1769年由法国科学家及工程师考内利在英国发明。

随着蒸汽机的发展,蒸汽泵得到了广泛应用,提供了更强大的动力源。

19世纪是泵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机的问世使得电动泵得以应用。

首个电动泵于1838年由法国发明家德莱塞内(Jacques Charles-François Daulyez)创造,并于1852年在法国安装使用。

此后,电动泵成为主流,并且逐渐发展出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泵。

20世纪的泵行业迎来了更大规模和更高效的发展。

首先是工业化的推动,使得泵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化学工业、自来水、石油炼制和污水处理等行业的发展,泵的类型和规模也不断增加。

其次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泵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得到了提高,出现了更多的创新型泵,如离心泵、螺杆泵和真空泵等。

此外,新型材料的应用、先进的液压控制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出现,也极大地改进了泵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如今,泵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而繁盛的产业。

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泵不断涌现,技术也不断创新,使得泵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环保、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泵的使用和研发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泵行业的发展史是一个与人类文明进步紧密相连的历史。

从古代的手动水泵到现代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泵不断演变和改进,为人们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更方便的输送液体和气体的设备。

潜水泵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

潜水泵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

1 潜水电泵的现状分析水泵行业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产业,市场需求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很大,国家从2011年开始,每年在农田水利建设上投资上千亿元,而且逐年递增,这是水泵行业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从2000年以后,一批大型的潜水泵生产厂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壮大,进行制造装备升级改造,改进生产工艺,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购置国内先进的数控加工中心,使水泵的零配件加工精度明显提高,而且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在国内遥遥领先,最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厂家有内蒙古五湖泵业、甘泉集团,两者无论从生产规模还是产品质量,可以算行业翘楚,而五湖泵业连续多年被评为内蒙古名牌产品,消费者放心产品,这些公司的潜水泵质量可靠,技术含量高。

随着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国内一批中、小型的水泵厂应用而生,山西、河北部分地区已形成产业,大大降低了潜水泵生产周期,价格明显降低,但这些厂商,大部分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他们的产业工人全部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技术水平不高,生产厂家使用廉价的劳动力,生产成本也就相应降低了。

例如浙江温岭被称为“水泵之乡”,在这座面积不到1000平方公里的地级市里,分布者大大小小3000家水泵厂,年产值达到350亿,这些中、小型潜水泵生产厂家多用外购配件组装的生产模式,制造工艺相对粗糙,产品寿命较短,可靠性差,产品研发投入少,不断复制低端产能,使用低价策略,获得市场份额。

国内大批量低端潜水电泵利用成本低,价格便宜的优势,严重扰乱市场,这样竞争状态,不利于潜水泵制造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提高,也不利于国内潜水泵进一步发展,而且与一些发达欧美国家潜水泵质量、寿命差距越来越大;在近几年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背景下,对消费者也没有益处。

一批技术含量高,可靠性好的产品,由于制造成本高,价格较高的原因,市场份额逐渐减少,产量逐年降低,盈利2 潜水电泵未来发展方向现阶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稳中求进,中国要由制造大国发展到制造强国。

中国潜水器发展史

中国潜水器发展史

中国潜水器发展史
中国潜水器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潜水技术和器材,但现代潜水技术的发展相对较近。

以下是中国潜水器发展的主要阶段和重要事件:
1.古代潜水技术:中国古代就有使用竹筒、竹管等简单器材进行潜水的记录。

《清明
上河图》等文献中也有对潜水人员和潜水装备的描绘。

2.20世纪初:中国开始使用早期潜水设备,主要是改进的潜水钟和潜水铁罐等简易
装备。

3.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在潜水技术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开始研制并使用潜水
艇和深潜器等专业装备。

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积极参与了潜水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4.1970年代: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潜水器材制造工厂和研发机构,逐步形成了自己
的潜水器材制造体系。

5.1980年代至今:中国的潜水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潜水器材逐步实现了国产化和
自主研发。

中国的潜水器材在技术水平和性能上有了明显提升,涵盖了潜水艇、潜水器、潜水服、潜水泵等多个领域。

在现代,中国的潜水技术不仅应用于商业潜水、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还在海洋科考、油田勘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中国的潜水技术研究也在不断创新,致力于提高技术水平、保障潜水人员安全和提高潜水器材的性能。

潜水泵的发展和潜水泵的历程---自平衡多级泵

潜水泵的发展和潜水泵的历程---自平衡多级泵

潜水泵的发展和潜水泵的历程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水,现代社会工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输水机械——泵。

人类使用泵已有较长的历史,而潜水电泵的出现还不到百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泵的用途 越来越广泛,泵的品种和类型也越来越多。

在某些特殊埸合,例知从井中提水,亟需使用方便、性能可靠、操作简单,能将泵与其驱动电动机连成一体,放入水中运行的新型提水机械——潜水电泵。

20世纪初,首先出现了泵和电动机卧式连接、并可在水下使用的世界上第一台干式(充气式)潜水电泵。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制成了泵与电动机立式连接的潜水电泵,这是早期的井用潜水电泵。

它的电动机结构分别为充水式、干式和充油式。

早期的潜水电泵主要用于给水工业、地铁排水、水力灌溉站和采矿工业等埸合。

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机泵合一的给、排水用潜水电泵,简化了潜水电泵的结构,降低了潜水电泵的制造成本和销售价格,很快成为建筑工业以及采矿工业的主要排水设备。

经过几十年的改进和发展,潜水电泵这种泵与电动机合一的特殊产品,已成为机械产品的一大门类,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

并成为技术领域中的一门综合技术。

我国的潜水电泵的发展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期逐步发展起来的。

首先发展的是2. 2kW农排潜水电泵和井用充水式潜水电泵,其中农排潜水电泵的电动机结构经历了从干式(包括定子绕组用环氧树脂浇注到用塑料屏蔽套密封的结构)到充油式的三次改型,其间同时开展了充水式农排潜水电泵的专题研究工作和井用潜油电泵的研制工作。

到20世纪70年代已开发出充水式农用潜水电泵、下泵型结构的工程用潜水电泵、屏蔽电泵、低噪声暖水电泵等多种产品,并开展6000V高压大功率矿、井用潜水电泵的研制开发工作。

20 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潜水电泵产品的品种和规格得到很大的发展,产量迅速增加,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潜水电泵产品的品种包括井用潜水电泵、小型潜水电泵(包括河流用潜水电泵、工程用潜水电泵等)、污水污物潜水电泵、矿用潜水电泵(包括矿用隔爆型和矿用一般型)、潜水螺杆电泵、轴流潜水电泵、高压潜水电泵(包括矿、井用高压潜水电泵和一般用高压潜水电泵)以及海水用、盐场用潜水电泵等。

中国井用潜水泵行业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井用潜水泵行业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井用潜水泵行业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趋势中国井用潜水泵行业是建筑、城乡供水、农田灌溉、排水排污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乡建设的不断推进,井用潜水泵市场需求也在迅速增长。

本文将从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行业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市场现状1.市场规模:中国井用潜水泵市场规模巨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及市政工程的需求不断增加,农田灌溉和排污设备更新换代也带动了市场的扩大。

据统计,2024年中国井用潜水泵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2.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包括传统的城市建筑和工程市场,还有农田灌溉、排水排污、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需求。

随着人们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农业领域中,传统的井用潜水泵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高效节能、智能化的产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二、竞争格局1.市场竞争激烈:目前中国井用潜水泵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由国内外知名品牌占据。

国内品牌在市场份额上占据优势,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等方面。

2.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一些具备产品研发能力和品牌优势的大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渠道建设不断巩固自身竞争优势。

1.产品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产品将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

利用物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井用潜水泵可以实现远程监控、远程控制和故障诊断等功能,提高用户体验和管理效率。

2.节能环保:节能环保是当前社会追求的重点,井用潜水泵行业也将更加注重产品的节能性能和环保性能。

研发高效节能的井用潜水泵,降低产品的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符合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3.市场国际化:中国井用潜水泵行业将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行业中的一些大型企业开始海外市场拓展,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通过国际化发展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水泵的历史与发展方向
潜水泵在人们日常生活很多方面都需要用到,但是我相信关于潜水泵的历史以及其发展方向,很多人都不清楚,潜水泵又称潜水电泵,英文名字submersiblepump。

潜水泵是一种在农业生产还是工业加工中都是主要的输送工具。

最好的长沙水泵厂—自平衡多级泵厂长沙宏力水泵
()
介绍按潜水泵应用场合和用途大体可以分为潜水排污泵、清水潜水泵。

潜水泵一般是由泵体、扬水管、泵座、潜水电机和起动保护装置组成。

通俗的讲就是一种泵和电机合二为一的输送液体的机械,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潜水泵已有60多年的历史,1904年美国的布隆*杰克逊(ByronJackson)公司第一个成功地规划、制作了卧式衔接的潜水电泵和潜水电机,即是现代潜水电泵的“祖宗”。

由于材料科学、密封技能、操控和维护技能的开展以及冷热加工工艺水平的进步,潜水泵得到了飞速开展。

1928年该公司发明直接连接的立式潜水电泵,这是现代深井潜水泵的雏形。

中国在1958年由上海公民电机厂首先生产7KW的工作面潜水电泵,揭开了中国潜水电泵生产的序幕,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依据泵与电机的相对方位不一样,潜水泵又能够分为上泵式和下泵式。

上泵式潜水泵泵在上面,电机在下面,这种布局大大减小了泵的径向尺度,所以多用于井用潜水电泵和小型工作潜水电泵。

下泵式潜水泵电机在上面,泵在下面,它又分为内装式和外装式两种。

内装下泵式潜水泵所运送的液体首要经过围住电机的环形流道,使之冷却电机后再流出泵压出口。

这种泵即便在挨近排干吸水池的状况
下,也不用忧虑电机升温,故使用规模正在日益扩展。

外装下泵式潜水电泵则直接从叶轮后的压水室或导叶体出口处排出液体,电机也被抽送的液体冷却。

由于下泵式布局能够在较浅的液体中也能工作,故常用于工作面潜水电泵,特别它是大口径潜水电泵的首要布局型式。

下泵式潜水电泵的机械密封坐落出口水流高压区,扬程越高,此处水压力越高,所以机械密封的功能遭到扬程的操控。

中国的潜水泵厂家已达6000多家,尽管已经有了30多年的历史,但与当今世界上先进国家的潜水泵相对比,仍是有很大的距离,咱们的商品品种仍不太多,使用领域也比较少。

2005年中国的水泵行业完成工业出产总值166亿元,从整体来看中国的水泵行业经济运转状况很不错,并坚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但中国每年还要从国外进口很多水泵及相关产品,我国的水泵产品在技能上和国外仍是有很大的距离,其可靠性和质量还不够稳定。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开展,科学技能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潜水泵必将在机电排灌、环境维护、农业出产、工业加工等有些发扬越来越大的效果。

推动重大装备技术国产化是泵类行业需要面对的首要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