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四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1. 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外一个物体,我们称它为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2.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3.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坐船的人随着小小竹排在江中前进,而两旁原本不动的巍巍青山让你感觉在后退。前一句是以巍巍青山作参照物竹排在运动,后一句是以小小竹排作参照物青山在运动。

4. 世界上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5. 我们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以汽车为参照物,会看到路两旁的树向后退;以树为参照物,则汽车在向前运动。

6. 房屋、树木以地面为参照物没有运动,以月球为参照物是在运动。

7. 自己坐在教室里,以课桌为参照物,自己处于静止状态;以太空为参照物,自己处于运动状态。

8. 某某说他家屋前的梧桐树已经在那里生长了几十年了,是绝对静止的。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因为物体是否在运动是需要有参照物来判断的,如梧桐树,以地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但以月球或太阳为参照物却是运动的,它每天都随着地球的自转在飞速的运动着。)

9. 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10. 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这就是运动速度,(也可以说,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如:刘翔参加的110米跨栏比赛中,最好的成绩是12秒88

11. 气象台发布台风预报的时候,需要强调的信息有哪些?(台风时间、风级、风速、和风向等)

12、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分米/秒、厘米/秒、千米/小时等。

13、物体的运动速度,包括的因素有距离、时间、和运动的方向。

14、(运动的方向)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方面之一。

15、物体的运动方式按照运动的轨迹(路线)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6、物体的运动包含了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叫复合运动。

17、课本中的水轮:旋转运动(曲线运动),锯木头:往复运动(直线运动),拨动橡皮筋:往复运动(直线运动),

跷跷板:往复运动,转椅:转动(曲线运动),直升机、车子、易拉罐:是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复合运动)

18、人们常用(图式)方式来表示物体的运动。

19、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或者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与载重量、拉力的大小(发动机)、路面的好坏、坡度的大小、轮胎气的饱足程度、轮子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20、在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中,假设:与拉力的大小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拉力越小,走得越慢。保持不变的是:小车的重量、行进的距离等需要改变的是:与拉力的大小。结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注意:类似的题,假设什么,后面改变的条件就是什么。

21、在实验中小车垫圈数不同或相同的,每次行驶距离不同,怎样确定最后结果(距离)?(取平均值)。

22、伽利略设想要发明摆钟,后来荷兰的惠更斯完成了他的遗愿,制造了摆钟。

23、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与摆长(摆线)有关,摆长(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摆的快慢与摆长的关系成反比。

24、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摆动?举出6种以上。(摆钟、风铃、吊灯、风吹树摆、吊床、荡秋千、摇篮等)

25、通过学习了摆,你知道怎样调整摆钟的快慢了吗(知道,如果摆钟快了,就把摆长(摆线)弄长一些:如果慢了就把摆长(摆线)弄短一些。因为摆长(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

26、一个简单的摆主要由(摆线、摆锤)两部分组成。

27、摆的快慢与摆长(摆线)有关,与摆角、摆锤(摆重)无关,也就是说与摆角、摆锤(摆重)不影响摆动的快慢。

【新版】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电 1、电有不同种类:根据地暖的形成可以把电分为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三大类;根据点的危险程度可以把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2、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3、电源、电线、用电器、电器元件组成的电流的环路叫 电路。 4、电路连接有串联和并联两种基本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一般用并联连接。 5、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干电池并联起来的电压是1.5V,串联则是3V。 6、发电厂发出的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8、在户外遇到雷雨时,因为容易遭到雷击,所以不能站在树下躲雨。 9、像铁片等那样能够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之为导体。10、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之为绝缘体。11、电冰箱、彩电、日光灯用的电是交流电,手电筒用的电是直流电。 12、电线外面的塑料皮使用时间久了会老化。 13、脱毛衣时闪现的电火花是毛衣磨擦产生的电流造成的,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14、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或按钮)控制的。 15、导体有:人体、大地、水、金属、湿木。 绝缘体有:塑料、橡胶、陶瓷、玻璃。 16、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17、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有个“+”字;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有个“—”字。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种。 2、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构造使它能够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4、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5、不论是盛开的、谢了的、掉了的都可以算花,花蕾是指那些还没有裂开的花苞。 6、油菜花有4个萼片,4个花瓣,6个雄蕊和1个雌蕊。 7、豌豆花、桃花、牵牛花是完全花,结构完整。柳树花、 南瓜花是不完全花。 8、尽管花在形状、颜色、气味、结构特征等方面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它们有一点是相同的:一般花都有蕊(雄蕊或雌蕊)的部分,只是具有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的区别。 9、只有四部分都齐全的花才叫做完全花,缺少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都叫做不完全花。 10、雌蕊顶端有一个柱头,底部膨大成为子房。用手去轻触雌蕊的柱头,会感觉到柱头有粘性,那是因为雌蕊的柱头上有粘液,这些粘液可以帮助雌蕊更好地接收来自雄蕊的花粉。 1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12、油菜种子的传播方式是自体传播。所谓自体传播,是靠植物体本身传播的,并不依赖其他的传播媒介,它的特点是果实成熟开裂之际会产生弹射力量,将种子弹射出去。 13、动物传播。一类是它们的果实具有沾附在动物皮毛上的特殊结构,如苍耳;另一类是它们的果实具有鲜美的味道,足以吸引动物来吃。 14、风传播。有些种子会长出形状如翅膀或羽毛状的附属物,乘风飞行。如柳树、木棉、蒲公英。 15、水传播。靠水传播的种子其表面一般为蜡质不沾水、果皮含有气室、密度较水小,可以浮在水面上,经由溪流或是洋流传播,如莲蓬和椰子。 16、种子萌发时,必须具备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17、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18、种子萌发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逐步形成幼苗。 19、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20、鸟类的卵由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及胚胎等部分组成。 21、蛋白和蛋黄都是胚胎发育时的营养库,为胚胎发育成小鸡提供物质和能量。蛋壳膜可以保护里面的生命体,气室可以储存少量空气,保证生命的延续。 22、小鸡孵化发育的主要外界条件有温度、湿度、通风、翻蛋等。在孵化过程中,温度是孵化最重要的条件。23、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4、胎生动物要雌性动物产的卵与雄性动物产生的精子相结合才可能发育成新的生命。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第三单元食物 1、一天的食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 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 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每人20张) 教师准备:食物分类记录单(每组1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从调查“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 (板书:一天的食物)

二、探究过程 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新课标第一网 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 学生汇报。 (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 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 (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注意: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要求: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人20张,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区分)。 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 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谈话: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我们每天要吃很多种食物) 2、给食物分类 把小组内的记录卡片混合,看看可以分成几类食物,分别是什么。 要求: (1)把认为是同一类食物的卡片摆成一竖行贴在展板上。 (2)在这竖行的排头位置,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写上这一竖行食物的类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配合学生在黑板上贴纸条) 对于这样的分类,你们认同吗(配合学生调整黑板上的卡片) (3) 你们还有怎么划分类别的方法(展示不同分类方法的贴板) 按喜欢吃的分类; 按味道分类;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第1课认识土壤 1、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2、你认为土壤里有哪些成分? 答:土壤里有水、空气、沙、粘土、腐殖质、矿物质等成分构成。 4、土壤是植物的“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答:1、多施用生物有机肥;2、减少白色污染。 5、土壤中的垃圾袋、废电池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答:土壤中的垃圾袋、废电池混入土壤,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集中填埋,又要占用土地。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你要尽量少使用塑料袋。 第2课种子发芽 1、种子虽小却有奇妙的身体,通过观察,种子内有什么构造? 答:仔细观察种子里面,发现:种子内部有胚根和胚芽,胚根会长成植物的根,胚芽会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2、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答:种子发芽需要的重要条件有:水、空气和适应的温度。其他的条件有:阳光、土壤、有机肥等。 3(不背)、你打算怎样设计实验进行研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答:发现:1号种子有空气没有水没有发芽;2号种子有空气有水发芽了;3号种子没有空气有水没有发芽。实验证明: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 4、温度对种子发芽有没有影响? 答:有影响。将泡好的几粒蚕豆种子,分别放入常温状态和冰箱中,过5~7天,观察发现:放在常温下的种子发芽了。实验说明: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5、种子的身体一般分为哪几部分? 答:分为种皮、子叶、胚根、胚芽四部分。 6、植物大多是由种子发育来的。 第3课向上长还是向下长 1、种子发芽后植物的根会向什么方向长? 答:种子发芽后植物的根会向下生长,这种特性叫植物的向地性。 2、你怎样做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根的生长方向? 答:可以把种子按不同的方向埋到土里,坚持观察记录,发现每一粒种子发芽后根都向下生长。实验证明:种子发芽后根都向下生长。 第4课根朝哪边长 1、植物根是向下生长的,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根还会朝哪些方向生长? 答:植物根在生长过程中有向地性,根还会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植物生长的这种现象叫植物的向水性。根还会朝着有肥沃土壤的的地方生长,植物生长的这种现象叫植物的向肥性。 第5课茎往哪边长 1、植物的根在生长过程中有什么特性?植物的茎在生长过程中有什么特性? 答:植物的根在生长过程中有向地性、向水性和向肥性,植物茎在生长过程中有向光性,也叫向阳性。2、植物茎的生长特性? 答:植物的茎有向上性、向光性(向阳性)。 3、植物的生长特性说明什么问题? 答:植物茎的向光性,有利接受充足的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根的向地性和向水性,有利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等,对植物生长有利。 4、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同? 答:向阳处的植物高大,枝叶浓密,向阴处的植物矮小,枝叶稀疏。 1

四年级下科学单元试题-第三单元教科版有答案

《食物》 一、填空 1、人们为了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通常有用的方法有晒干、冷冻、腌制、真空包装等。 2、食物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 3、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__蛋白质_、_脂肪__、_糖类_、__维生素_和矿物质___以及水。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_ 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_ 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4、根据食物的食用方式,食物可以分为生食和熟食。如:生食有苹果、梨等;熟食有 __鸡肉_、_马铃薯__等。 5、食品包装袋上一般包含的信息有保质期、生产日期、配料等。 6、用滴碘酒的方法可以知道该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__淀粉___。 7、食物的种类很多,并含有丰富的营养,保持营养全面均衡,才能使身体健康。 8、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9、面包的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10、微生物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破坏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用冷冻、晒干、腌制、真空包装等方法,是为了破坏微生物的生长的条件。 11、观察食品的包装,可以获取这种食品的有关信息,便于我们了解食物的生产日期、配料、_营养成分__、贮存___方法以后,我们的饮食就不再是的,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为我们营养提供了帮助。 12、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13、按照食物的来源,我们可以把食物分为____植物类___类食物和__动物类___类食物。14、食物在_潮湿__和__较高温__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二、判断

四年级科学复习题

四年级科学复习题 一、填空 1、(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食物 2、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水) 3、人体需要的糖主要是由(淀粉)转化而来的 4、我们的饮食应该是这样,每天的饮食分为10 份,其中,米、面食应占(4)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4)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2)份左右。 5、因为每个人的(身高)(体重)(工作量)不同,所以会产生饮食差异。 6、把盐放入水里,过一会盐会变没了,这是因为盐(溶解)在水里了。 7、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沉淀)(过滤)(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8、(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都可以加快溶解。 9、植物的身体一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10、在观察植物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来测量,观察时要按一定的(顺序) 11、植物的根的作用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养分) 12、杨树的根属于(直根),洋葱的根属于(须根)。菠菜的根属于(直根),大葱的根属于(须根) 13、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现在已经知道的就有(30 多万)种 14、切开植物茎时,我们可以采用(横切)(纵切)两种方法 15、(筛管)是自上而下运输养料的。(导管)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分的。 16、植物的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叶子里面有(叶绿素) 17、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由(绿叶)提供的。 18、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19、把叶子的下表皮撕下一小片,贴在玻璃片上,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会发现(气孔) 20、大多数植物的根生长在(土壤)里 21、空气受热后体积会(变大),重量会(减轻),所以,热空气能(上升) 2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18世纪后期)欧洲才发明了热气球。 23、空气被压缩后有(弹性)和(反冲)的性质 24、因为大气有重量,所以大气中的物体都要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 做(大气压力),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 25、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讲述

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请大家下载资料并认真复习! 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电单元 科学概念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 3、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4、知道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 5、电池的一端是铜帽,一端是锌壳,当用电线把这两端直接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6、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7、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电路。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 8、观察手电筒,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 9、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10、电有不同的种类:根据地暖的形成可以把电分为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三大类;根据点的危险程度可以把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11、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12、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13、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14、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资料

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10课周围的生物 1、自然界中的物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生命的,我们称为非生物。如石头、沙子、水等。一类是有生命的,我们称为生物。如:动物、植物、细菌等。 2、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生物,科学家们目前已经知道的生物大约有三四多万种。 3、生物的四大主要特征有:能生长发育、能繁殖后代、能新陈代谢、能对周围的刺激能作出反应。 4、向日葵一直跟着太阳转,说明它具有对周围的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 5、小鸡用下蛋的方法来繁衍,而小猫用生小猫的方式来繁殖。 6、给树苗浇水,树苗长出绿叶,说明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的特性。 7、现在有的机器人能够对周围的刺激作出反应,可是由于它不能生长发育、不能繁殖后代、不能新陈代谢,所以它仍然不属于生物。 第11课种茄子 1、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查资料、向有经验的菜农请教等途径和方法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2、种茄子主要包括松土、浇水、浸种、播种、出苗、间苗等步骤。 3、记录茄子的生长过程可以采用的方法有统计表、记录卡、拍照等。 4、植物的生长需要的营养有农家肥、化肥等。 5在播种之前,我们要做松土、浇水、浸种这三项准备工作。这样能够提高发芽率。 6、在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的时候,要观察的项目有植物高度、花蕾数目、花的特点等,同时还要注明观察的人员、观察的时间。 7、播种时,大粒的种子每个坑里放1~2粒,小粒的种子每个坑里放2~3粒,同时注意不要种的太深。 8、间苗就是在每个坑里长出来的植物中选择一株最健壮的留下来,将其他的都拔掉。 第12课植物的生长 1、茄子从播种到结果主要包括出芽、长出第一片叶子、长出花蕾、开花、结果等生长过程。 2、不同的植物对水的需求量不相同。给植物适量地浇水、施肥,让植物充分的接受阳光,会使植物长得更好。 3、1999年,第一代508粒太空小麦在“和平号”空间站上收获了。 4、20世纪90年代,宇航员成功地在40厘米高的温室里种出了莴笋和萝卜。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是用根吸收的,靠叶子把体内的水分蒸发掉。 6、不同的植物生长的环境不同,苹果树生长在北方,仙人掌生长在沙漠,莲生长在池塘 第13课养小鸡 1、研究计划的内容包括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报告等 2、小鸡在生长过程中,我们应该从羽毛的颜色和形状、身长和体重、鸡粪的形状和颜色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 3、在饲养小鸡的过程中,坚持连续观察和仔细记录是非常重要的。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天气》复习 1、天气总就是在不断地变化着 ,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2、天气就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变化。 3.我们可以通过气温、降水量、云量、风向与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与风速、降水、云量就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5、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风向与风速、气温、降水量 , 云量。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天气预报图中不同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 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也可以收听收瞧当地天气预报。7.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稳定不再变化后,才能读数。 8.气温就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9.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通常情况下,清晨的温度最低,一天中下午2时左右的气温最高。每天的气温变化特点就是先上升后下降。27℃读作二十七摄氏度。 10.风向就是指风吹来的风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只要瞧箭头的方向就可以确定,如果风向标指向西北,就就是西北风 ;瞧红旗飘动的方向来判断风向,就就是红旗飘动的相反方向。我们一般用 8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1.在我们简化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0”表示无风 ,数字“1”表示微风 ,数字“2”表示大风。 12.风的速度就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就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级记为13 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最高等级为12级,最低为0级。 13、降水就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用降水量来衡量一个地区降水的多少,降水量的单位就是毫米。 1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 雨量器就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粗细均匀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0、1~9、9毫米的就是小雨,10~24、9毫米就是中雨,25~49、9毫米就是大雨,50~99、9毫米就是暴雨,100~249、9毫米就是大暴雨 ,大于250为特大暴雨。 16、云实际上就是由无数的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17、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云在天空中就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8、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 ,把瞧到的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总结

姓名:_________ 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整理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我们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但是无论我们在 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总能听到各种声音。 第一课《听听声音》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的字母表示音调;数字表示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用同样的力击打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音叉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大音叉振动的慢发出的声音音调低。 3、用不同的力击打同一个物体,轻轻击打时发出的声音音量弱,重重击打时发出的声音音量强。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4、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5、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6、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的振动就没有声音,当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 7、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例如锣面虽然停止敲击,但是锣面还在振动,)。 8、声音有强弱、高低、长短的不同。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的变化观察到物体的振动。人靠 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 9、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用字母dB表示。 10、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用字母Hz表示。它表示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11、小常识: ①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②振动的物体有松有紧,(如:橡皮筋)紧的声音高,松的声音低。 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如:橡皮筋)用力拨声音就强,轻轻拨声音就弱 ③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如:琴弦)细的声音高,粗的声音低。 ④振动的物体有长有短,(如:钉子)短的声音高,长的声音低。 ⑤振动的物体有大有小,(如:碗)小的声音高,大的声音低。 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2、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 振动的快慢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试验一:探索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发出的音高会有怎样的变化? 我的预测:尺子伸出越长,音高可能越低,越短音高可能越高。 实验过程:需要确定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比如8厘米、12厘米、16厘米、20厘米等;再

四年级科学复习题

小学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3、人的手骨共有(27)块。 4、骨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 5、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6、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7、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8、人体主要关节有:(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9、关节常见的类型有:(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10、关节的运动方式与相应的关节名称: (1)屈伸: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2)旋转:桡尺关节(前臂) (3)既能屈伸又能旋转:肩关节、颌关节(下巴)、髋关节 11、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2、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13、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14、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15、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6、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17、经常运动的好处有:(肌肉发达)、(体力充沛)、(改善柔韧性)、(更有耐力)… 18、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19、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有:(鱼、虾、肉、蛋类;豆、奶类)。钙含量高的食品有:(豆、奶类)。 20、预防运动受伤的方法有:(做好准备活动)、(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 第二单元《养蚕》 1、蚕卵是(椭圆形)的,呈(淡灰色),中间有些凹下去。 2、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颜色黑黑的,像蚂蚁,只有(两三毫米)长。 3、蚕吃的食物主要是(桑叶)。蚕是靠(气门)来呼吸的。 4、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蚕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 5、蚕蜕皮时有约一天时间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 6、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4)次蜕皮。 7、蚕从吐丝到结茧完成大约需要(两)天时间。 8、蚕茧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大约(5)厘米长,(3)厘米宽,一只茧的重量约(—)克。 9、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正常发育)。 10、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头上的一对触角是(羽毛)形状的。 11、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 12、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张骞)用(丝绸)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部复习资料

第1课 变化的世界 1.起风了,下雨了,草绿了,花开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2.你能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吗?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答:事物在形态上、本质上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叫变化。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4.在研究物体变化的时候,我们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完整细致的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变化的过程,探寻物体变化的原因,这对科学探究来说非常重要。 5.对不同的观察对象可以选用不同的记录方法。 6.可采用的记录方法有:填写记录表格、写观察日记、画柱状图、画扇形图、照片、拍DV 等。 第一单元 天气 第2课 多样的天气 1.天气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 2.关于天气的谚语:(1)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2)燕子低飞,大雨不久到。(3)青蛙呱呱叫,大雨必来到。(4)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5)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6)早虹雨滴滴,晚虹晒破脸。 3.人们将观察天气变化的经验积累成气象谚语。利用气象谚语的优点: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帮助人们预测天气起到了一定作用。不足:这些谚语的科学性、准确性较差,会误导人们。 4.我们可以通过看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拨打112电话等多种途径获得天气信息。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预报、发布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报手段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线强度和舒适度等内容。 6.空气质量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 7.紫外线强度是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8.舒适度指数是指 人对气温、湿度和风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寒冷、偏凉、舒适、偏热、闷热、1.气象员们从事观测天气、预报天气的工作。 2.观测天气,首先要制定观测计划。 观测计划包括:观测时间、观测地点、观测内容、观测工具、小组分工、观测步骤。 3.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 4.制作风向仪需要的材料有:硬纸片、胶水、陶制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铅笔、一根竹签、两根吸管。制作风向仪的关键是:指针能灵活转动。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仪箭头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北方吹向南方,风向仪指向北方。 6.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7.测量降雨量用的仪器叫雨量器。 8.风向仪放在校园较高、没有遮挡物的地方;雨1.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第二阶段通过人工和计算机计算,分析观测到的天气信息;第三阶段以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2.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云层以及暴风的路径,拍下云层变化的照片,并把它传回地面。 3. 气象工作人员把从卫星或地面上传回的、经过多次观测获得的天气资料输入电脑,进行综合分 析,得出对未来天气的科学预测。 4.由于气象卫星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1.人们的生活、生产与天气变化紧密相关。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 2.同一时间城市与农村气温不同,城市偏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城市车流、人流和密集的建筑物都会对城市气温产生一定的影响。 3.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天气的? 答: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和酸雨。 4.温室效应的影响: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 5.酸雨的影响:酸雨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结构受到破坏,甚至会

最新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1、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2、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3、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脱下毛衣时,经常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头发,梳子会吸引头发;用梳子慢慢接近纸屑,梳子会吸引纸屑、;摘下羊毛织成的帽子,帽子会吸引头发;用一块羊毛制品摩擦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这个侧 4、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当它们靠近时会发生相互吸引的现象。注:梳子与头发摩擦后,各带上不同的电荷,异种电相互吸引。 5、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这时两个气球相互排斥,这是因为两个气球带上了相同的电荷(-),同种电相互排斥。 6、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便物体带上静电。 7、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8、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9、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电路,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10、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电灯等都是借助电源、电路才能正常工作的。 11、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如电池、发电机等。有了能流动的电,才能点亮灯泡,用上各种电器。 12、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的电源。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13、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14、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15、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故障,检测前要要断电源。但不能用它来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16、不要用湿布擦拭,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17、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18、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为绝缘体,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19、大多数电器都有开关,有些开关是接触式的,如控制学校铃声的按键开关。有些开关是非接触式的,如遥控开关。遥控开关是通过感应光亮、声音等控制电流通断的。 20、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在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大气中云层之间由于摩擦产生大量电荷,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剧烈的相互作用,并产生闪电。 21、为了避免落地雷对房屋的破坏,人们通常在屋顶最高处安装金属制造的避雷针和避雷带,通过金属导体与大地相连接,利用尖端放电,使建筑物上积聚的电荷逐渐释放,以避免建筑物遭到雷击。 22、使用电器时,应先插电源插头,然后开电器开关;用完后,应先关掉电器开关,后拔电源插头。在拔插插头时,要用手握住插头的绝缘部分不要用力拉拽导线;不要在同一个电源插座上接入太多的电器,以免造成电路超负荷工作。 2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大树容易遭到雷击。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带有高压电的地方。因为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注:同时这些高耸的物体容易带电的云产生静电感应,产生放电,使人也因此遭受雷击。】 24、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25、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用字母v表示。常见的电路一般分并联和串联两种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家用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科学下册《食物》第三单元试题 一、填空 1、在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时,要按照、、的顺序回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 2、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时,重复吃的食物要记录。 3、按主次分,我们把食物分为和;按食物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类食物和类食物;按生熟程度可把食物分为和。 4、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以及。 5、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和的主要成分,是我们长身体的材料。 6、和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的身体可以储存大量的和。 7、和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它们的种类非常多,是我们不可缺少的营养。 8、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中得到的,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种营养的支持。 9、含有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在食物上滴一滴碘酒,如果发现有变蓝色的现象出现,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 10、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 11、为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长期营养均衡,我们必须吃、、、等食物,同时还要吃等食物。 12、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的马铃薯对于我们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更有益处。 13、食物中的和在加热后会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n吸收;生的食物会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不会被破坏。 14、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的生长需要获取和的生长环境。 15、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的。 16、有些食物在存放过程中会发生变质,如、等,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引起的,如、等。 17、食物在和的条件下容易发霉。日常生活中人们储存食物常用的方法有、、等。 18、观察变质的食物要注意:不要接触食物,观察完毕后要用洗手,使用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 19、一般食品的包装种类有、、和等。 20、一般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有、、、、、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判断 1、()小欣早晚各喝了一盒牛奶,他应当分别把它们记录下来。 2、()小丽中午吃了“木耳炒肉片”,她应当把这道菜里面的所有食物都记录下来。

四年级科学复习题

四年级科学复习题(下册) 第一课杯子变热了 一、基本知识 1、什么叫传导? 2、不同物体传递热能力()(相同不同) 3、()传递热的方式是传导。(固体液体气体) 4、各种物体都能够传热,但是不同物体传热的本领()(相同不同) 5、什么叫热的良导体?什么叫热的不良导体? 6、在金属中,最容易传热的是_____,其次是_____、____和_____等;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最不容易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柔软的物质。 7、液体除()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比()更不容易传热。8、锅把通常用(塑料)做的,原因是();漏勺把通常是()做的,原因是()。 9、生活中需要利用传热的有();需要防止传热的有() 一、同步练习: 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各种物体都能传热,而且传热的能力相同() 2、液体大多是热的不良导体,气体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3、固体都是热的良导体() 4、传热慢的物体对人类有利,传热快的物体对人类有害() 5、水银是热的不良导体()

第二课水变热了 一、基本知识 1、固体主要的传热方式(),液体主要的传热方式是(),气体主要的传热方式是(),太阳的热是通过()的方式传到地球的 2、水的对流是怎样产生的? 3、气体的对流形成的原因?(气体对流是怎样产生的?) 4、要使稀饭热的快些方法是();要使炉火更旺方法是()。 5、冬天暖气是怎样使房间变暖的? 6、暖气片应安裝在房间的()(上方下方),而厨房的抽油烟机应安在()(上方下方) 7、什么叫辐射? 热辐射不需要依靠(),即使在()也能进行。 8、暖气片、火炉子是通过()使周围空气变热,再以( )的传热方式使房间变暖的。 9、火炕主要是通过()的传热方式使房间变暖的。 10、教室里的空调主要是通过()使教室变暖的 11、烤地瓜是通过()传递热的;煮水饺是通过()传递热的;蒸馒头是通过()传递热的。 二、同步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固体都是热的良导体、液体气体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2、暖气片和抽油烟机安装的位置是一样的() 3、夏天市场上卖鱼的人为了不使鱼受热变质,用冰块给鱼降温。冰块应放在鱼的上面() 4、我们站在火炉旁会感觉烤得很,因为我们身体接受了大量的对流热。()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3、人的手骨共有(27)块。 4、骨(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 5、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6、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7、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8、人体主要关节有:(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9、关节常见的类型有:(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10、关节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屈伸)、(旋转)、(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11、关节的运动方式与相应的关节名称: (1)屈伸: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2)旋转:桡尺关节(前臂) (3)既能屈伸又能旋转:肩关节、颌关节(下巴)、髋关节 12、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3、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14、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15、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16、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7、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18、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 19、经常运动的好处有:(肌肉发达)、(体力充沛)、(改善柔韧性)、(更有耐力)… 20、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韧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增强体力的运动项目:举重、游泳。 增强柔韧性的运动项目:体操、伸展肢体、游泳。 增强耐力的运动项目:羽毛球、自行车、慢跑、游泳。 21、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22、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有:(鱼、虾、肉、蛋类;豆、奶类)。钙含量高的食品有:(豆、奶类)。 23、预防运动受伤的方法有:(做好准备活动)、(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 第二单元《养蚕》 1、蚕卵是(椭圆形)的,呈(淡灰色),中间有些凹下去。 2、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颜色黑黑的,像蚂蚁,只有(两三毫米)长。 3、蚕吃的食物主要是(桑叶)。蚕是靠(气门)来呼吸的。 4、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蚕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 5、蚕蜕皮时有约一天时间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 6、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4)次蜕皮。 7、蚕从吐丝到结茧完成大约需要(两)天时间。 8、蚕茧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大约(5)厘米长,(3)厘米宽,一只茧的重量约( 1.5—2.5)克。 9、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正常发育)。 10、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头上的一对触角是(羽毛) 形状的。

四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科学概念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 3、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4、知道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 5、电池的一端是铜帽,一端是锌壳,当用电线把这两端直接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6、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7、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电路。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 8、观察手电筒,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 9、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导体,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 10、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科学实验 1、会用1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电路。 2、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3、会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是导体。 4、会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比较串联与并联电路在连接方法上的本质不同。 5、会画简单电路图,并且会用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方法连接电路。 简答题 1、说说在生活中应如何用电? 2、猜测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可能是什么地方出故障了?该如何解决? (二)新的生命单元 科学概念 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3、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 4、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做完全花。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备的花,这些缺失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 5、只有雄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6、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7、雄蕊一般由2部分组成,上面是花药,下面是花丝。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雌蕊一般由3部分组成。上面是柱头,中间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柱头有粘性,能粘住花粉。 8、植物的花蕊分雄蕊和雌蕊。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9、像油菜花那样由蜜蜂等虫子传播花粉的叫做虫媒花 11、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有借助果实裂开时产生的弹力传播;借助风力传播种子的,借助水力传播、借助动物传播的。 12、种子萌芽需要足够的水分和空气以及适当的温度。 13、蚕豆种子的构造分种皮、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种皮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根。 14、许多动物分为雄性和雌性。雌性动物产的卵,必须和雄性动物产的精子结合,使卵受精,才能发育成新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