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猪瘟与温和型猪瘟的中兽医论治

合集下载

针对慢性猪瘟的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

针对慢性猪瘟的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
猪只皮肤出现少量出血点或出血斑。
中期症状
01
02
03
04
呼吸困难
猪只呼吸加快,可能伴有咳嗽 。
淋巴结肿大
猪只淋巴结肿胀,特别是腹股 沟淋巴结。
腹泻
猪只出现腹泻,可能伴有粘液 和血液。
体重下降
由于食欲不振和疾病的影响, 猪只体重逐渐下降。
后期症状
01
02
03
神经症状
猪只出现神经症状,如抽 搐、痉挛等。
极度消瘦
猪只极度消瘦,皮肤干燥 ,毛发脱落。
死亡
如果病情严重且未得到及 时治疗,猪只最终可能死 亡。
02
慢性猪瘟的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选用优质疫苗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确保疫苗质量。
定期补免
在关键时期对猪只进行补免,确保抗 体水平达标。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据猪只年龄、体重和健康状况,制 定个性化的免疫程序。
补充矿物质
慢性猪瘟会导致猪的矿物质消耗增加 ,补充矿物质有助于维持猪体的正常 生理功能。
并发症治疗
细菌感染
慢性猪瘟会导致猪的免疫力下降,容 易感染细菌,因此需要使用抗生素治 疗。
寄生虫感染
慢性猪瘟会导致猪的免疫力下降,容 易感染寄生虫,因此需要使用抗寄生 虫药物治疗。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生物安全措施
严格消毒
对猪舍、饲料、饮水等定 期进行全面消防止疫情扩散。
人员管理
工作人员需经过培训,严 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交 叉感染。
饲养管理优化
合理饲喂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猪只 免疫力。
饮水管理
保证水源清洁,定期更换饮水。
环境控制
针对慢性猪瘟的症状、预防 和治疗措施

浅谈猪瘟的诊断与预防

浅谈猪瘟的诊断与预防
新鲜 的 , 用于病毒分离 的病料还要尽量无菌 。 5 . 1 . 2 病 毒分离
泌物 , 有时第 二天早晨 发现 病猪 的上 下跟 睑黏着 在 一起 。初 期可见皮 肤潮 红充血 , 后期呈 点状 出血 , 一般 多见 于耳、 四肢 、
腹下 等部 位明显。
用猪 肾、 睾丸 的原代 、 次代或传代细胞均可 。
3 . 3 慢 性 型
猪瘟 是 猪 瘟 滤 过 性 病 毒 引 起 的一 种 高度 传 染 性 疾 病 ( C S F , 又称 猪霍 乱 , 欧洲猪瘟 ) 是一种 急性 、 热 性和高度 接触性 传染病。其特征为急性经过 、 高热稽 留、 死亡 率很高 和细小血
管壁 变性 、 全身范发性小 点出血 、 脾 梗坏死 等。急性猪 瘟 由强
5 . 1 病 原学诊 断 5 . 1 . 1 病料的采集和处理
常见于流行初期和首次发生猪 瘟 的猪 场 , 表 现为 突发病 ,
高热稽 留, 体 温达 4 2 ℃以上 , 浆膜 、 粘 膜和 肾脏 中仅有 极少数 的点状出血 , 淋 巴结轻度肿胀 、 潮红或 出血 。
3 . 2 急性 型
应采集的病理组织为扁桃体 、 脾、 肾和 回肠末 段。扁桃体 是猪瘟病毒感染后 最先呈 现病 毒抗原 阳性 的病料 , 因而是 急 性病例 的首选病料 。相反 , 回肠末段 是慢性病例 的首选病 料。 病料应从 多个病猪采集 。采集 的病料不加 防腐剂 、 置低温 ( 冰
盒) 尽快送到实 验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验室通 常用直 接免疫 荧光 法 和接种
病料经研磨 、 离心 、 除菌 滤过 后接 种细胞 培养 , 细胞不 出
2 79
农 业 科 技
V n 1 . 2 O, N o. 8 。 2 【 】 1 3

中兽医是如何对非洲猪瘟进行辨证论治的?

中兽医是如何对非洲猪瘟进行辨证论治的?

中兽医是如何对非洲猪瘟进行辩证论治的?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有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高热、病程短、死亡率高、内脏广泛性出血以及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改变为特征。

流行病学猪是本病的自然宿主,此外,野猪、疣猪(Wart hog)、薮猪(Bush pig)、林猪(Forest hog)等也具有易感性。

患病猪、康复猪为本病的长期传染源。

在非洲和西班牙半岛有几种软蜱是非洲猪瘟病毒的储藏宿主和传播媒介,在美洲等地广泛分布的蜱也可以传播非洲猪瘟病毒。

在非洲,有些软蜱可以和野猪形成非洲猪瘟病毒的感染循环。

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或采食污染物而经口传染或通过昆虫吸血而传染。

本病在初发期的致死率非常高,扑灭延迟则病毒致病性发生变化,病死率逐渐减少,康复猪逐渐增多。

但恢复猪可成为长期传染源,有时发热并排除病毒。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4-19天。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1)最急性型通常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

2)急性型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高热达40-41℃,稽留热3-5d,白细胞减少。

同时患猪横卧、乏力、耳、四肢、腹部皮肤呈紫红色或点状出血。

出现频脉、呼吸数增加、咳嗽和呼吸困难,病害猪后躯麻痹,不久处于濒死状态。

有的出现鼻、口排出粘液和肛门流血。

妊娠母猪流产。

通常于发热1周左右死亡。

本病在新疫区主要成急性症状,死亡率达80%-100%。

3)亚急性型主要以呼吸道症状,流产和低死亡率为特征,症状的严重程度、死亡率的高低和病程的长短可能有差异。

恢复猪增多,但恢复猪多带毒而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4)慢性型主要以肺炎、心包炎、关节炎为主,病猪逐渐衰弱,于感染3-5周后死亡。

病理变化1)急性型主要是皮肤和内脏器官的广泛性出血。

淋巴结多肿大,肝门,胃门及肠系膜淋巴结出血常呈血凝块状外观。

呼吸困难而急死的病例,肺小叶间水肿、肺充血和肿大。

非洲猪瘟的诊断与防治[猪瘟的诊断与防治]

非洲猪瘟的诊断与防治[猪瘟的诊断与防治]

非洲猪瘟的诊断与防治[猪瘟的诊断与防治]非洲猪瘟的诊断与防治[猪瘟的诊断与防治]近年来,我国猪瘟的发生和流行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感染率、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猪瘟的诊断与防治一直是临床兽医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

本文主要就猪瘟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1.临床症状猪瘟潜伏期一般为5~7天,根据病情和病程,在临床上可将猪瘟分为4种病型,即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型四种类型。

通常体温升高的病猪,血液中白细胞明显减少。

1.1最急性型猪发病后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

潜伏期短,一般为2~3天,突然发病,表现为高热稽留,体温升高,全身痉挛,四肢抽搐,四肢末梢、耳尖和黏膜发绀,全身多处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很快死亡。

病程一般不超过5天。

1.2急性型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

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

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不能张开,鼻流脓性鼻液。

初期便秘,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粘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退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公猪包皮发炎,阴鞘积尿,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

小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

1.3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

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长达一个月以上,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极高。

1.4温和型又称非典型猪瘟,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慢性猪瘟的症状、预防和治疗

慢性猪瘟的症状、预防和治疗
慢性猪瘟的症状、预防和治 疗
2023-11-05
contents
目录
• 慢性猪瘟概述 • 慢性猪瘟的症状 • 慢性猪瘟的预防 • 慢性猪瘟的治疗 • 慢性猪瘟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慢性猪瘟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慢性猪瘟是指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非急性疾病。
症状
慢性猪瘟的典型症状包括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体温时高时 低、皮肤有出血点或出血斑,以及出现黄疸、腹水和呼吸困 难等症状。根据病情轻重,病猪可存活数月至一年不等。
保持猪舍通风良好,减少刺激性气体和粉尘的 刺激,及时处理呼吸道疾病。
案例三:食欲不振和消瘦的猪群
症状表现
01
猪群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重下降,毛发粗糙。
原因分析
02Βιβλιοθήκη 病毒侵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导致消化吸收障碍和神经症状

治疗措施
03
使用抗病毒药物和补充营养物质,促进消化吸收和神经系统功
能的恢复。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慢性猪瘟的流行病学
传染源
慢性猪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猪 和带毒猪。病毒可随病猪的分 泌物、排泄物等散播,并可经
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
传播途径
慢性猪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 猪或接触污染的环境而传播。 此外,经污染的饲料和水源也
可导致病毒传播。
易感动物
猪是慢性猪瘟的主要易感动物 ,各年龄段和品种的猪均可感
染。
兽医保健
定期检查猪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和治 疗。
04
慢性猪瘟的治疗
抗病毒治疗和抗生素治疗
抗病毒治疗
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免疫球蛋白等,抑制病毒复制,缓解症状。

猪瘟的流行特点及防治

猪瘟的流行特点及防治
3 .发 病 年龄 小 多 发 生 于 新 生 仔猪 。 病 日龄 偏小 . 发 多见 于 3 龄 以 月 下。 断奶前 后 和 出生 1 0日龄 以 内的 仔 猪 。 年猪 ( 肥 猪 、 猪 ) 见 症 状 , 成 育 种 少 存在 着 严重 带毒 现 象 . 出现 了猪 瘟 病 毒的 持续 性 感染 。 由于持 续 性感 染 猪 只的存 在 . 经常或不定期地 向体外 排 会 出病 毒 , 旦猪 群 有新 引进 的猪 或有 一
现 只供 参考 .还必 须从 病理 变 化 、 流
行病 学 多方 面综 合判 断 而定 1 丹毒 与 猪 瘟 比较 . . 猪 在猪 群 5 .混合 感 染严 重 与猪 繁 殖 与 呼 吸综 合 征 、 伪 狂犬 病 、 猪 细小 病 毒 、 中传 染 较 慢 , 病 率 不 高 。 丹 毒 猪 发 猪 圆环病 毒病 等 的混合 感 染 十分严 重 天然 孑 无 明显 炎症 . L 比较 清 洁 , 常 但 二 、 瘟 的临床 表 现 猪 突然 死 亡病 程 短 . 检 变化 可 见 脾肿 剖 1急性 猪 瘟 病猪 首 先表 现体 温 大 . . 肾郁 血肿 大 . 巴 结 不 呈 大 理 石 淋 大 经 升 高 至4 ~ 2 , 神 沉 郁 、 冷 、 1 4℃ 精 怕 嗜 样 斑 纹 . 肠 无 明显 变 化 . 药 物 治 眠 , 挤 卧 在 一 起 或 钻 入 草 堆 。 初 疗 可 明显 好转 或 治愈 常 病
赣 碑 高 病 流 病 (51 可 长 存 被 染 禽 落 羽 。 致 禽 感 毒HN) 能 期 在于 感 家 脱 的 毛中 有
霪 疆
缩瓣: 庆 交 航 r a q @ h i n e n u n w uno gne t io n n . c

猪瘟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猪瘟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2020年第10期产出4~6头仔猪时,开始全体产仔母猪补充能量合剂,以期达到尽快产完的目的。

建议怀孕前期大圈饲养,增加运动力,为产仔打下基础。

母猪妊娠后子宫逐渐增大,韧带也随之逐渐拉长,并慢慢挤占胃肠道空间使其偏移;当母猪产完后子宫体松弛下来,恢复如初也需要一个过程;长期被挤占的胃肠空间瞬间得到缓解;这时带仔较多的母猪,需要大量的能量和水来补充仔猪的营养需求,而规模化猪场产房大多采用定时饲喂法,根据母猪带仔多少来确定饲料投放量的方法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普遍的作法是无论大小统一饲喂量,所以带仔多的母猪往往得不得充分的饲料来源,每当开始饲喂时,这些饥饿的母猪就显得格外激动,往往扭转致死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应对策略:产后2~3d 母猪逐渐开始采食,5~7d 基本恢复正常采食量,母猪自身需要采食2kg 饲料,每生一头仔猪母猪需要增加0.5kg 饲料,以此类推,可以少添勤添逐渐增加。

随着仔猪快速生长,尤其是产后2周,母猪采食量明显增多,每天饲喂前细心观察采食和饮水,只要细心耐心观察,及时护理,产后扭转发生的几率就会较大程度地避免,但梭菌除外。

猪瘟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动物疫病,其由猪瘟病毒引起,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猪业的发展。

现阶段,猪瘟暴发的原因有很多,一旦病毒蔓延就会让养猪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对猪瘟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科学防控措施,供参考。

1临床症状大多数养猪场暴发的猪瘟病毒都是急性型,此型猪瘟的潜伏期是1~3d 。

其临床症状为体温骤升至40℃以上,畏寒、嗜睡、过量饮水。

一些病猪还可能存在眼结膜炎症。

在猪瘟病毒感染前期,通常会出现便秘,在后期转化为腹泻等。

同时,病猪的皮肤,如耳后、四肢等部位会出现出血点。

一些病猪在感染猪瘟以后会出现神经性病症,严重时会昏迷不醒,出现炎症,如肺炎等症状。

此型猪瘟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其临床症状为体温忽上忽下,不再饮食,便秘与腹泻交替进行,形体消瘦,时常陷入昏迷状态。

中兽医对温疫的治疗作用机理与治疗方法介绍

中兽医对温疫的治疗作用机理与治疗方法介绍

中兽医对温疫的治疗作用机理与治疗方法介绍对感温疫畜禽,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疗效。

其一,针对温疫、伤寒、温病同是传染性热病理论,采取“辨证”论治方法。

传染病的种类很多,但具有其共同临床特点,即病原体在受传染的畜禽体繁殖过程,从一个阶段进展到另一阶段呈规律性。

每一个传染病从发生发展以至恢复,一般可以分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恢复期等几个阶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中兽医医药学认为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于外邪侵犯畜禽体由体表入里,或由口鼻入内,由浅表深入内脏病变过程,同样有与中医药学类似相应“分期”和治疗方法。

如《伤寒论》将“外感热病”立“六经病脉证并治”六期分证;《温热论》分“卫气营血”四期辨证;《温病条辨》划“上中下三焦辨证”三期分证。

每个证期都有其主因、主症、主方。

三者分类方法之间,并存在着交叉联系,理、法、方、药相一致。

如以传染病发病期中“稽留热”,六经辨证中属于“阳明病”、卫气营血辨证属“气分证”、三焦辨证属“中焦病证”。

临床表现为“但热不寒,壮热”,“里实热证”。

治疗法则宗《内经》“热者寒之”,选择白虎汤为主方进行治疗。

至于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常以不同类型出现,如轻型、重型、再感染、重复感染、再燃复发等等。

医者分别称为“合病、并病、顺传、逆传、食复、劳复”等进行辨冶。

其二,针对温疫、伤寒、温病的病因微有不同,采取“辨病”和“特效”专病、专方、专药治疗。

中医药学在防治传染病过程,已积累出一定数量行之有效、可重复性的“专方专药”。

如《伤寒论》中的茵陈蒿汤治“阳黄”,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热利”,白头翁汤治“湿热痢”,现分别用于病毒性肝炎、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有效。

又如,《摄生众妙方》荆防败毒散、《温病条辨》银翘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发疹性传染病等有效。

荆防败毒散与银翘散灵活加减运用,防治禽流感等多种温疫疾病。

《东垣试效方》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腮腺炎、丹毒等病毒、细菌感染疾病有效。

中医药学的大量方剂移植到兽医临床,在防治温疫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