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新生儿窦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

合集下载

新生儿脑病的影像诊断

新生儿脑病的影像诊断

双侧放射冠 及顶叶白质 多发点状异 常信号
日龄 17d
双侧放射冠区 多发点状及条 状缺血灶, DWI上未见病 灶显示(假正 常化现象)。
34+5w
胎膜早破12h 评分正常 双侧视放射及 左侧额叶异常 信号
HIE-MRI表现: PVL
脑室旁 白质 软

(PVL)
HIE-MRI表现: PVL
硬膜下出血 硬膜外出血
Thanks
出生后10天横断面T2WI(a)和DWI(b)显示 双侧枕叶矢状旁区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在T2WI上信号轻度增高、弥散受 限(*)。
右侧额顶叶 皮层下囊状 坏死并少量 出血
四、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PVL
早产儿HIE最常见特征 血流低灌注所致白质损伤 部 位: 侧脑室周白质
特别是半卵圆区(前角、体部周围)、 视放射(三角区和枕角)、 听放射区(颞角)。
IVH-SAH-38w-7d
硬膜下出血(SDH)
SDH特点 • 蛛网膜与硬膜之间 • 新月形 • 幕上/幕下 • 预后严重
38w-SDH-22d
哭/抽/昏迷/颅高压 Hb 6g
3d
17d
硬膜外出血(EDH)
EDH特点 • 颅骨与硬膜之间 • 梭形
EDH-40w-15d
八、HIE-MRI评价:分度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数周,数月:脑软化、脑穿通、脑萎缩
伴有颅内出血
HIE的影像诊断时间规律
出生后2~5天以脑水肿为主,也可检查有无颅内出血, 生后5~10天,脑实质缺氧缺血性损害或脑室内出血 须在3-4周后,评价HIE永久性脑损害 早产儿评估白质低密度(脑室周围白质软化除外),宜在
纠正年龄40周时
双侧豆状核、尾状 核头、丘脑

29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的表现特点

29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的表现特点

3 邹其 源. 足月新 生儿 窒息缺氧缺血 性脑病 的 C T表现 . 中
国医学影像 学杂志 ,0 2 1 ( )2 0 2 0 ,0 1 :1 .
(0 6 4 6收稿 ) 2 0 —0 —2
3 , 次 其中, 轻度 1 例全部 吸收好转 ; 1 中度 1 , 3例 8
① 女,9 1 16 年出生 , 主管技师 , 同市第 一医院,3 0 6 大 0 7 0
个 脑 叶 。本 组 18例 ; 中度 : 实 质 内低 密 度 区范 7 ② 脑
C T诊 断. 中国现代 临床 医学杂志 ,0 4 2 1B :6 1 20 ,(0 ) 19 . 2武汉 : 北科 学技 术 出 湖
版 社 ,9 84 . 1 8 , 9
12 方法: . 除表现抑制状态的患儿外, 其余用1 0% 水化氯醛溶液灌肠。使用 日本岛津 S 一4 0 8 0型
C T机作 头颅 横断 面快 速 连续 平 扫 , 距 1 ll 层 0IT, T 层 l
通过对本组 2 3 H E患儿 头颅 的 C 9例 I T表现 、 复查进行 回顾 , 显示 C T扫描是确诊 HI E有效的方 法之 一 , 它能显示 病变范 围、 度及 其合并症 , 密 给 H E明确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临床诊治及预后提 I 对 供了参考价值。
【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头颅 C T
例吸收好转 , 5例 C T显示双侧侧脑 室扩张 , 沟、 脑
脑 池 及 前 纵 裂 池 增 宽 或 蛛 网膜 下 腔增 宽 ; 度 1 重 8
围产期窒息所致新生儿脑缺氧缺血性损伤 , 即
新生 儿缺 氧缺血 性脑 病 ( E) 新 生儿 常见 而 又 严 HI 是 重 的疾病 之一 。C 检 查 可 作 出 准 确 的诊 断 , 临 T 对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与临床意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与临床意义

e r t i e s o f t wo d e n t u r e r e s i n, J .P r o s t h e t . De n t ., 1 9 8 4,
51: 1 1 9

1 3 . 8 3 0 6
1 3. 7 9 5 4
0 . 0 3 5 2
查能显示 H I E颅 内 出血 及 脑 水肿 的 程 度 ,为 临床 制 定 治 疗 方案 提 供 影像 学依 据 。
( 关键词 ]缺 氧缺 血性脑病 ;新 生儿;颅 内出血 ; 脑水肿 ;C T扫描体 层摄 影术 ;X线计算机
新 生儿 窒 息后 颅脑 内主要 病变 为 颅 内出血 和脑

[ 摘
要 ) 目的 :探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HI E) 的 C T表现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3 6例 H I E的 c T
表 现按 分型 、程度进行 分析 。结果 :H I E轻度 常见 ,中度 多见 ,重度 少见 ;诊 断符合率 9 8 . 6 8 % 。结论 :C T检
l 3 . 8 7 5 0
磨后重量 ( g )
l 3 . 5 3 2 8
1 3 . 8 3 0 9
现I S O 1 4 5 6 9—1 标 准要求 的方 法 ,达到标 准 对 于仪
器 设备 的要 求 ,完善 耐磨 性能 的实验 能力 建设 。 [ 参考 文献 ]
[ 1 ]杨瑞芹 陈尔凡 张瑞 提高有 机玻璃 耐热性 的研究进 展
表 1 传统 型 P MMA样 品耐磨 性能
试样编号


MA样 品 的磨 耗量 明显 低于传 统 型 P MMA样 品 。
3 结 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及其预后评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及其预后评估

cp a p ty( I ) f en ts Meh d h T g n r cn f e ntlcp a sm s Reut l o 0 ae f e h o ah H E o o ae. to sT eC e ea sa so o aa e h l o e. s l A l f18 0 csso l n l n o s
HI r ig oe h o g l ia n T n i g , mo g t ec ss 5 r maue ifn s 5 ul em na t,a E wee d a n s d tr u h ci c la d C f dn s a n h ae ,5 0 p e tr na t,1 2 0 fl-tr ifn s n i
s g t iee c f ig ot rei Eb t entepe tr fns n l tr ifnsA n ecss9 8w r l h f rn eo an si ci r o HI ew e  ̄mauei a t a df l em a t mo g h ae, 6 ee i df d c t af h n u- n . t
【 图分 类 号】R 4 . 中 4 53
[ 文献标 识码】B
【 章编 号】17 — 7 12 1 )1 0 6 — 2 文 6 3 9 0 (0 2 1— 0 9 0
CT p a a c sa d o no tc a s sm e fne na a p x c s h m i n- a pe r n e n pr g si se s nto o t lhy o i-ic e c e c ph l pa hy e ao t
22 4 第0 第 1 0年 月 5 1 1 卷 期
・医学 影表现及其预 后评估

新生儿缺氧缺血或窒息所致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

新生儿缺氧缺血或窒息所致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

生发基质出血的分级
Ⅱ级: 脑室内出血(IVH)
CT
T2WI
CT
T1WI
MRI
生发基质出血的分级
Ⅲ级:出血后脑室扩大
孕 30 周
2个月后复查
生发基质出血的分级
Ⅲ级:出血后脑室扩大
T1WI
T2WI
生发基质出血的分级
Ⅳ级:室旁出血性梗死的病理基础
生发基质出血的分级
Ⅳ级:室旁出血性梗死
T2WI
T1WI
深部脑白质的损伤
T1WI
T2WI
SWI
深部脑白质的损伤
男,10天,宫内窒息史; 静脉扩张,无出血 SWI
T1WI
T2WI
DWI
深部脑白质的损伤
双胎之小女,生后7天 SWI
T1WI
T2WI
DWI
HIE复查
6d患儿,脑室后角白 质区内T1WI多发的点 状、点片状高信号。
T1WI
3岁复查T2WI见脑室 呈“方型”(箭头), 脑室旁白质灶性高信 号。
基底节、丘脑的改变
正常
HIE
T1WI内囊后肢正常高信号消失(箭头),白质信号减低
足月新生儿----HIE的分度


HIE的MRI分度:
轻度:矢旁区脑(不包括皮层下小囊腔形成)—— 皮层及皮层下沿脑回迂曲呈条状高信号及/或幕上下 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轻度HIE一般不会造成严重 的并发症。

中度:深部白质的损伤——两侧对称性点状高信号 及/沿侧脑室壁呈带状高信号、伴局限性脑水肿。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
病理学改变Ⅱ:弥漫性白质损伤 其病理特征是胶质细胞的弥漫性丢失, 受损细胞主要为 少突胶质细胞, 少见囊腔改变。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将使脑 白质的髓鞘化受损、脑白质容量减小和脑室扩大。 *凋亡性死亡后组织消失——组织缺损 *脑白质——萎缩→脑室扩大变方 *萎缩部位——室周特定的白质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及其预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及其预后

第37卷2013年第10期黑龙江医学H E I L O N G JI A N G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V oL37.N o.100c L201395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 T表现及其预后杨胜发(铜仁市人民医院cT室,贵州铜仁554300)摘要:日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的C T表现及其预后。

方法119例H I E患儿均行C T平扫,101例行C T复查。

结幂119例患儿均有脑水肿,局限在额叶18例,累及额项级额枕叶79例,弥漫性22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85例,侧脑室内出血2例.脑实质内出血2例,硬膜下出血1例,硬膜外出血l例。

按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制定的分度标准,轻度17例,中度72例.重度30例。

结论H I E在C T平扫的主要表现为脑水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C T分度对临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计算机断层成像doi:10.3969/j.i ssI L1004—5775.2013.10.02l学科分类代码:320.34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B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 E)临床较常见,是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C T 检查是诊断该病的常用方法。

本文对本院2009—02—2012—01间临床诊断为H I E的120例患儿的c 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cT表现与临床分级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判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19例,均为足月妊娠患儿且经临床确诊为H I E。

其中,男患儿79例,女患儿40例。

有窒息史114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0例,四肢肌张力增高50例,四肢肌张力减低45例,原始反射减弱90例,反应差85例,呼吸急促35例,不哭4例,双目疑视3例,抽搐5例,合并肺炎30例。

1.2临床分级依据李果珍主编的《现代全身cT诊断学》标准,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产科病史和新生儿期神经症状。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作者:姜建军高东安魏汝俊刘春英杨雪兰韩凤金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R47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298-0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原因为产伤和缺氧缺血性损伤,前者多见于足月新生儿;后者多见于早产新生儿,也可见于足月新生儿窒息。

轻者预后良好,严重者在新生儿早期即可死亡或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

我们队10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与临床对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2年一月两年经临床、CT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窒息新生儿105例。

其中男性65例,女性40例,年龄1h至30d。

2、临床表现:1、意识改变:激惹、兴奋或抑制、嗜睡、昏迷。

2、颅内压增高:脑性前囟隆起,惊厥。

3、肌张力改变:早期增高,后期减弱。

4、呼吸改变:增快或缓慢,不规则,呼吸暂停。

5、眼凝视,斜视。

3、方法:本组病例使用美国GE? CT/e 螺旋CT扫描机,取常规听眦线为基线,层厚和层距均为7mm,自颅底扫描至颅顶,全部为平扫。

结果本组105例CT表现主要为脑水肿及颅内出血。

根据脑水肿分布范围,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 型[1,2]. 1、轻度:CT表现为脑实质内散在、局灶性低密度区,分布范围不超过2个脑叶,低密度影与邻近的正常脑实质境界基本清楚,脑室、脑池、脑沟正常。

2、中度:脑实质低密度区超过2个脑叶以上,但不是累计全部脑实质各叶。

脑白质、灰质对比模糊,邻近的脑沟、脑池受压变窄。

3、重度:脑实质各叶(不包括小脑)广泛低密度区,灰白质界限消失,侧脑室受压变窄。

105例中轻度50例,其中无一例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105例中中度34例,其中4例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伴发脑出血;105例中中度21例,其中10例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伴发脑出血。

64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电图及CT结果分析

64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电图及CT结果分析
检验结果相关联 。 H E患 儿 E G与 头 颅 C 检 查 异 常 I E T
灶性低密 度 , 尚不 能评估 脑 损害 。因此 ,
本 文 认 为 : E 对 H E早 期 诊 断 及 预 后 EG I
H E的诊 断 价 值 更 大 。 I 关键词 新 生儿 缺 氧 缺 血 性 脑 病 脑
7 . % 。 C crn —Matl—H ese 81 oha ne anzl检
检 查 , 合 临 床 进 行 比 较 。 结 果 Hf 的 结 E
临床分度与脑 电图异 常程度基 本一 致 , 而
C T分 度 与 临 床 分 度 并 不 完 全 一 致 , 且 而
头颅 C T的表 现 与 HI E对诊 断异 常 率有
2 3 8: l
对象 :4例新 生 儿缺 氧 缺 血性 脑病 6 ( I 病 例 均 来 自 于 20 H E) 0 5年 1 月 一 0 20 0 6年 1 0月 在本 院新 生儿 病 房住 院确 诊 的病例 , 所有 病例 于生后 2~ 7天进 行
脑 电图 与 头 颅 C T检 查 .
血外 4~1 0天 内 C T检查 较少能见到以上
病 理 改 变 , 此 , 生 后 4 ~1 天 , 颅 因 出 0 头
5 0 1 东 省 妇 幼 保 健 院 10 0广
率 为 9 . % ( 中轻度 为 2 例 , 06 其 1 异常 率
8.% , 4 2 中度 3 4例 , 9 . % , 度 1 为 11 重 1
能 评 价 脑 发 育 成 熟 度 , 能 较 好 地 判 断 脑 还
例 ,E E G全部 异常 ) 轻度 者 主要 表 现 为 ,
成熟轻度延迟及少量 局灶性放电 ; 中度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20 l
中 国医 学 影 像 学 杂 志 2 0 0 2年 第 1 O卷 第 3期
C ieeJNe m gn o 1 0320 hn s dI aigV l 0 0 2

短篇论著 ・
足 月新 生 儿 窒 息 缺 氧 缺 血 - 病 的 C 胜脑 T表 现
瘫 . 育差。 发 3 讨 论
12 检查方珐 使 用德 国 Sm t R全身 c oamC o T扫描机 . 头颅 作
常规平扫 , O 以 ML线 为基线 . 层厚 8 m. a r 层间距 l m 兴趣 区 O m. 中间加薄层 扫描:所有患儿 均于人院后第 1~3 d进行头颅 c T 扫描 , 2 有 o例 进行 C T复查 2~ 3次 。
2 . 中1 )其 0倒有侧脑室受压 变窄的表 现~重度 l . T表现 3侧 c
为脑 白质弥漫性低密度灶 . 分布 于各 脑 叶, 基底节 、 但 小脑 实质 密度正常 , 脑灰 日质 界 限消失 , 侧脑 室受 压 变窄 . 脑裂 、 淘变 脑 浅消失( 3 : 图 ) 本组 中 2 2例合并 颅内出血 . 无产伤史 , 其中 中度 H E病倒 I 1 , O例 5例为蛛 网膜下 腔出 【 3倒 为脑实质 出血 , 血. 2例 为硬膜
可作出准确 的诊断 与分度 , 临床治 疗 、 对 观察疗 效及评 价 预后 有重要意义~本文 收集我 院 5 8例 资料完 整 的 H E患 儿, 其 I 对
c T表 现及与临床对照作 回顾性分析 。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临床资料 有围产期窒息史的足 月新 牛儿 患者 5 8例 , 其
1 2例
下 出血 : 重度 者 1 . 2例 4倒为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3例为蛛 网膜下
腔 出血合并硬膜下出血 ( 3 . 图 ) 2例为硬 膜下 出血 , 为脑实 2例 质 出血 , 例 为脑室 内出血 一 1 本组 中 2 0例患儿 出生后 1d~1 内 c 5 8 t 1复查 2— 3次 2个 月 内 5例轻度 H E全部 吸收好 转 , I 临床 及 C T表 现为 阴性 6 例 巾度 H E巾 5例吸收好转 , I 1例出现 良性蛛 网膜 下腔增 宽 9 例重度 H E仅 4倒吸收好转 3例出现 良性 蛛 网膜下腔 增宽 . I 2 例脑 白质 内仍见弥漫性低密度灶 ,半 年后 复查 , 中度 1例 良性 蛛 网膜下腔增宽消失 , 度 3例 良性 蛛 网膜 下腔增 宽 消失 . 重 但 其 中 1例临床发育较差 , 智力 稍低下 :另 2倒脑 白质 内出现软 化灶并局部 性脑萎 缩 , 中 l倒智 』 低下 . 其 j 1倒临 床 表现 为脑
邹其 源 陈雄 进 李艳 梁汉 欢 陈 巨坤
新 生儿缺 氧缺血性 瞄病 【 y oi i hm ce cp a pty H pxe s e i ne hl ah c o
为脑 白质 内低密度灶 呈散在 片状 分布 , 围少于 2个脑叶 , 范 脑 灰白质界限稍模糊 . 侧脑室无 明显受压变窄 , 脑池 、 沟无 明显 恼
血性 损 伤 , 是 颅 内 出 血。HE 二 I
的基本病理是 由于围产期窒息导 致脑 水肿 、 脑实质坏死 及出血 , T C 表现低 密度改 变的病 理基础是脑 水肿 . C 其 T值 比 常 降低 】 0—
图 1 辑 度 HE 生 后 6天 . 额 顶 叶 散 在片 状 低 密 度 灶 I 两 规 则 大 片状 低 街 度 灶 . 白质 界 限模 糊 灰 圈 2 中度 HI 牛 3天 . 额颞 枕 叶 小 E, 两
2 结 果
H E的 C I T诊 断标 准分 度按 19 9 6年 l O月全国杭州 会议 修 订标准 … . 分轻 、 、 中 重三度一5 8例患 儿中 , 轻度 1 5例, T表 现 c
综 台 有关 文 献 一 . 生 儿 新
围 期 窒 息 . 般 认 为 对 神 经 系
统造 成两种 损 害 . 是 脑缺 氧缺
中男 3 5侧 . 2 女 3例 , 年龄 2 h ~ 2 d 全 部病例 l 4 8; 临床上均 有缺 氧窒 息史 , 出生时 A gr pa 评分 为 3~ 8分 。l 临床表现 主要有过度 若奋 , 反应迟钝 , 嗜睡甚 至 昏迷 , 张力减 弱或低 下 . 肌 原始 反射 减弱或消失 晾厩等 :临床诊断 为轻 度 1 8例 , 中度 2 8例 , 重度
1Hu 是 由 于 脑 水 肿 细 胞 含 水 量 5 .
图 3 重 度 HE. 后 8天 . 大 脑 各 u 弥 漫 性 低 密 度 灶 . 1 生 两 l
增加 , x线吸收 系数 下降所致 ,T C
上表 现 为 散 在 、 灶 胜或 弥 漫 局
蕺 白质 界限 消 失 , 搴受 压 脑 裂 、 { 失 , 线 结 构 左 移 ; 网膜 下腔 出血 并 右 额 颞 【 膜 下 H 血 脑 脑 勾消 中 蛛 x硬 { 两 革底 实 质 密 度 正 常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低密度灶 , 白质界限模糊或消 灰
tEc t T分 度定 为 中 、 l 重度标 准 之一 及临 床 c T观察 的主 要 内 容, 应引起临床重视 。 H E的临 床诊断 分 度 主要 取 决 于新 生 儿 窒息 史、 I 临床 表
作 肯 单位 北京 1 550 广东省 高州市 人风 医院放射 斟 2 20 2 10 5 083
改变 【 1 。 中度 3 图 ) O例 . T表现 为脑 白质 内局灶 眭片状 或不 C 规则低密度灶 . 分布 于 2个 上脑 叶 . 灰 白质 界限 模糊 ( 脑 图
HE I )是新生儿 围产期 窒息 缺 氧导致 脑 的缺血性 损害 , 出现 一 系H 1 0 ¥床表现 , 重时可危 及生命 并易 造成 后遗 症 :c 严 T检 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