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丢掉了南海四十多个岛屿

合集下载

南海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具体原因分析

南海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具体原因分析

南海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具体原因分析南海问题会怎样呢?对于南海问题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又是怎样?下面店铺分享了南海问题分析以及南海问题的现状,希望帮到你。

我国是海洋大国,日益突显的海洋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主张管辖的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在广泛的海洋利益背后,面临着严峻的海洋问题。

南海问题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五国六方”的海洋争端。

虽然南海局势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近年来,区域外势力的干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让南海问题的不可控性增加。

因此,维护南海稳定、和平是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海洋利益冲突加剧,周边国家强化了南海主权声索南海问题出现以来,南海岛礁一直处于争议的状态。

各当事国家纷纷发布主权声索,宣誓南沙岛礁主权。

并且,随着海洋战略利益的日益凸显,南海争端的“争议”状态也逐步发生转变,转而以“管辖权”的争议发展。

无论是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还是2012年越南将“南海”纳入所谓的主权范围,都说明南海问题越演越烈。

各周边国家对南海岛礁及附近海域的主权声索,甚至是主权管辖,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南海局势的不稳定性。

(二)美、日等的介入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近年来,南海问题有升温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等区外势力的介入,让区域性的南海问题国际化。

美国区域战略的调整,同盟战略关系的缔结,无形中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

美采取“分而治之”的亚太政策,在防范与排挤中国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亚太的军事影响力,进而使南海问题成为牵制并制约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

到2020年,美国60%的军力将部署于亚太地区,通过与菲律宾、越南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部署前沿军事,进而对中国形成包围的政治态势。

(三)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不稳定局势加剧南海问题国家化、多边化是新时期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菲律宾、越南等国试图依托“东盟”,实现对南海主权的声索,进而形成“东盟一体化”,对中国实行牵制。

南海问题形成的原因

南海问题形成的原因

南海问题形成的原因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

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五点一、复杂的历史变迁◆在汉代中国人便发现了南沙群岛,此在东汉杨孚《异物志》、三国时万震的《南国异物志》、东吴将领康泰的《扶南传》等书中均有记载。

元代,明代,清代,中国可能对南沙群岛行使了行政管辖,但是缺乏实质性的证据。

1724年的《清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55年《皇清各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67年《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1810年《大清万年一统地量全图》1817年《大清一统天下全图》等许多地图上均显示了可能是南沙群岛的地区.这一系列的历史材料证明南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的。

◆1933年,法国侵占我国南沙群岛的太平、中业等九个岛屿,立即遭到我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生产活动的渔民强烈反抗,中国政府也向法国政府提出抗议。

◆1935年,中国政府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编印《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详细标明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各岛礁的具体名称。

1939年,日本侵占了南海诸岛。

◆1946年,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中国内政部委派肖次尹和麦蕴瑜分别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专员,前往接管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在岛上立主权碑。

◆1947年,中国内政部重新命名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全部岛礁沙滩名称共159个,将南海归入广东省管辖。

这种行为的实质就是在南海行使主权的表示,当时南海周边的其他国家并没有提出过异议。

◆1951年,美国在主持草拟、制定、召集《旧金山对日和约》的过程中,都涉及到了西沙和南沙群岛问题,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其对西沙和南沙两群岛的“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但却没有明确两者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

南海岛屿争端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南海岛屿争端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南海岛屿争端的历史及发展趋势南海岛屿争端是全球范围内最为复杂和敏感的领土争端之一。

90%以上的南海岛屿及其周边海域被中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国家声称拥有。

这场争端始于世纪之交,至今尚未解决。

本文将从历史、现状、发展趋势等多个角度来探讨南海岛屿争端。

一、历史南海岛屿争端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800年左右,那时中国古代海商便开始在南海活动。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中国王朝的天朝观念以及对南海领土的主权意识逐渐升温。

14世纪,明朝正式制定了南海海图,这一时期中国对南海的实际控制力也达到了顶峰。

而19世纪中期,中国遭遇了不公平的条约和殖民侵略,其领土和海洋的主权遭到极大的破坏。

1910年,中国政府以《中华民国领土条例》将南沙、西沙、钓鱼岛和黄岩岛等南海岛屿并入中国领土。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曾经占领南海岛屿,并在和平达成协议后将岛屿割让给中华民国。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宣布对南海岛屿和周边海域具有主权,但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海问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现状目前,南海岛屿争端的现状相当复杂,各国都在维护自己的主权和利益。

中国向南海的主张基于历史和法律依据,中国认为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南海岛屿上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

同样,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家也对南海岛屿提出了主权要求,并在南海建立了军事和民用设施。

而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则提出了南海部分海域的主权要求。

三、发展趋势南海岛屿争端的解决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中美两国是南海岛屿争端的最主要参与者,美国一直在南海乱局中大力介入。

美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实际是一种激化争端的行为。

因此,未来的解决方案应该建立在地区和平、繁荣的基础之上,应该基于现有领土和海域问题的实际环境进行调整。

最终的解决方案应该是通过国际法和互相协商达成的。

中国通过双边和多边谈判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关键。

中国应该以安全和发展为依据,强化同亚洲邻国的和平合作,谋求南海问题和平解决,确保中国的海洋权益和安全。

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之间在南海海域存在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资源分配等争端。

由于大多涉及南沙群岛主权及其海域争端,因此也称“南沙争端”。

长期以来,“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一直是中国处理南海争端的核心战略.这是1984年,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

那个年代,中国处于资本主义的包围圈,周边地区局势紧张,而内部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经济发展落后,海军力量极其薄弱,根本无力顾及南海问题。

但,时过境迁,30年后的今天,综合国力已然雄厚的中国不思变革,依旧守着那顽固的政策。

殊不知,30年来,中国已经失去得太多了。

回顾历史,南海问题存在已久。

但在70年代以前,就没有这么多的领土争端和主权主张。

那时中国的外交是十分强硬的,无论是美国,印度,越南,柬埔寨,苏联。

任何一个敢于挑战中国主权的国家,都被我们给打回去了。

想想当时,中国仅有小米步枪都不怕美国的飞机大炮。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外交态度提出以后:大使馆被炸、飞机入境撞毁我战斗机、舰船侵入南海、在我南海岛屿升国旗、捕鱼、勘测石油等等。

而30年来,南沙群岛近乎已被东南亚小国割分完毕。

而如今我国在这方面的态度依然只有容忍。

这种容忍确实换来了经济高度增长,人民生活安康富裕。

但终究中国丧失了自己的尊严和在世界的地位。

近日的黄岩岛中菲对峙一个多月,菲方无视历史与中方的交涉,一再宣称黄岩岛是菲方领土,更使得中国颜面尽失。

菲政府千方百计想把黄岩岛问题国际化,甚至要求联合国介入。

这一切,都是菲律宾要在世界上强化和确定“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就是中国承认了南海极其诸岛,从来就不是中国的固有领海和领土。

所以菲律宾以及南海周边所有国家,都可以对南海极其诸岛主张主权!中国政府不知道在等什么,对黄岩岛没有任何行动,几艘渔政船不过是表明一个不强硬的态度。

菲律宾说你不该欺负弱小,你就不敢动手,菲律宾说中国不会动武,中国就不动,中国是期望不战而屈人之兵吗?以菲律宾的所作所为,居然还能无动于衷,我们不得不佩服国家的忍耐力啊。

南海问题分析

南海问题分析
中国南海问题的分析
材化1001
李卿鹏
一.南海的范围和历史

南海,也称南中国海,是世 界第三大海,所属的东沙、 西沙、中沙、南沙等4个群 岛,统称为南海诸岛。南海 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北靠中国华南沿海大陆,东 临菲律宾,西濒越南和马来 半岛,南连马来西亚和文莱。 南海海域总面积约360万平 方公里,域内包括海上通道、 岛屿、海峡水域。南海地区 北有台湾海峡,西南有马六 甲海峡,连接西北太平洋和 印度洋,形成具有重要战略 意义的海上要道。南海蕴藏 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尤其是 油气资源储量巨大。
二.与南海有争端的国家
日本. 二战后,日本被迫放弃了其在战争期间窃取的一切 领土。1951年9月签署的《旧金山对日和约》明 确规定日本放弃对南威岛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 。 1952年4月,日本在《日台和约》中宣布放弃对 台湾及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之一切 权利名义与要求。 但日本介入南海争端的理由: (1)出于对海上通道安全的考虑。日本是个四 面环海的岛国,岛内资源匮乏,特别是石油等战 略资源严重短缺。(2)借南沙争端扩大日本在 亚太地区安全领域的作用。(3)借干预南海争 端以在中日东海争端中向中国施压。
菲律宾 1946年,菲律宾就对南沙群岛提出过主 权要求。1956年菲律宾“探险家”到 南沙一些岛礁活动,将这些岛礁命名 为“卡拉延群岛”。1978年菲律宾总 统正式宣布“卡拉延群岛”归菲所有, 还单方面宣布海洋法,规定200海里 经济专属区,将南沙群岛东部41万平 方公里海域划入其领海。

印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印度是个与南海没有关系的国家,但却说“南海 有连接印度的海疆线 。”印度介入南海争端的 原因:一.是想在南海的油气争夺战中分一杯羮, 同时也可以通过控制马六甲海峡来威胁中国的海 上贸易和能源通道,达到在战略上制衡中国的目 的。虽然印度“窥伺”南海已久,但在过去很长 一段时间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并没有付诸多 少实际行动,但随着近年来,美国的战略东移, 印度通过与越南进行所谓的“油气开发”找到了 进入南海的突破口。二. 是想通过南海问题对中国施压,从而在中印边境 问题上制约中国。

南海问题上中国政策的得与失

南海问题上中国政策的得与失

南海问题上中国政策的得与失南海问题不仅仅是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关于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之争的问题,还关乎我们的经济安全问题。

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中国的经济安全制约越来越明显。

目前我国只是重视南海的经济开发,充分利用南海资源;增加中国军力,保证航线安全,此外加大外交力度,增加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可能性。

中国南海诸岛都是1949年以后丢失的,如果不是蒋介石深谋远虑将南海最大岛屿太平岛收入囊中,太平岛目前归入哪国尚不知道,此外,第三国共两党内讧正酣,对外则相对掣肘,也是南海诸岛丢失的原因之一。

而这次中菲在黄岩岛附近海域展开的对峙,起因于菲律宾对在中国固有领土的海域内进行正常捕捞的中方渔船,强行进行登船检查,并试图扣押中方渔民,甚至不惜派出最大的军舰前往助威。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先后派出三艘海监、渔政船赶往出事海域,解救中方渔民和进行海上维权,而不是相应的派出军舰与之对抗。

这种举动,行之有理,方式得当,也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许多言论纷纷赞扬,中国终于在南海“亮剑”了!这也足以反映出国内的民心所向,因为中国人在南海问题上的压抑感,的确积聚的太多也拖得太长了。

且不论此番中国在南海的维权,是否具有真正的“亮剑”意义,但这次事件的发生,完全是菲律宾造成的,中国是被迫做出反应,同时也给解决南海问题带来难得的契机。

中国在外交上有理,在维权时机上有利,同时也得到国内民众的大力支持,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都已具备,中国完全可以做出坚决不退让的选择,以此来显示捍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坚强决心,以及准备应对任何复杂困难局面的政治勇气。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促使菲律宾顾及严重后果而主动寻求外交解决,回到中国历来主张的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正确轨道上来,而且可以对其他“声索国”起到警示作用,不要再试图挑战中国的底线,大家都要本着《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要求去作,努力营造和平解决争端的良好氛围。

随着南海逐渐成为世界上航运最为繁忙的航道之一。

南海问题的前世今生

南海问题的前世今生

南海问题的前世今生请谈谈南海问题的由来所谓南海问题即指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围绕南中国海主权归属及海洋资源开发所产生的争议。

其实质是东南亚某些国家否认我国在南海U形断续线内的主权,从而非法占据并大肆掠夺资源。

争议的主要内容有两个:领土主权争议和海洋资源开发权归属。

南海问题作为中国与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关系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由于其涉及国家主权、历史、法律及敏感的现状,使其成为政治学、历史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等学科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1.经济因素南海诸岛具有重大经济价值,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不仅水产种类繁多,而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其他矿藏。

我国专家认为,南海诸岛的石油资源为367.8亿吨,天然气为75539亿立方米。

而美国专家则说道:“台湾与日本之间的大陆架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它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由于军事和政治因素而未被钻探过的较大的大陆架之一。

”此外,南海还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鸟粪石、油气资源以及被视为未来能源的可燃冰资源。

南海地区还具有重要的地理价值。

南海诸岛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海上交通的必经之地,也是东亚国家通向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和海上门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

2.历史因素传统国际法认为,国家可以通过对“无主土地”的发现和占领而获得主权,担任何土地,只要不是“无主土地”,都不能被“发现和占领”。

中国有充分的历史事实和法理依据证明中国对南海诸岛屿拥有主权,但随着南海的价值被发现,南海之争凸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家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提前是不得损害别国的固有领土主权。

如果在划界问题上发生矛盾,也应通过协议划定,按照公平原则,并考虑到所有有关的情况,达到公平的结果,任何邻国单方面确定海上边界线和实施单方面强制管辖的行为都是违反国际法的。

3.时代因素冷战结束后,各个国家都非常关注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调整。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的迅速发展,让一些国家对中国产生了严重的戒备心理,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制约中国,平衡利益关系。

中国南沙群岛共有230多个岛屿

中国南沙群岛共有230多个岛屿

中国南沙群岛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其中有11个岛屿,5个沙洲,20个礁是露出水面的。

在这当中,绝大多数岛屿或条件较好的礁滩均被外敌侵占:目前越南实际侵占和控制约30个岛礁,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各自实际控制约10个岛礁。

因此,中国南沙被外敌侵占的岛礁应该在50个以上,而且他们正大肆开发所占地区的资源,经济实力不断强化,从而极大地增大了他们对抗中国的本钱,日益增加了中国收复南沙失土的难度和成本。

不少人认为,中国收复南沙的时机还未成熟,应优先发展,等准备更充分再处理,甚至留给后人解决。

这种观点,不客气地说,是苟安误国,遗害子孙!残酷的现实已经证明,因为耽搁,国共内战时期中国本可收复的东北失土永远失去了(列宁生前明确表示全部归还);因为踌躇不定,在印度拥核之前本可收复的藏南土地也基本上永远失去了。

印度已经大规模移民藏南,清除不掉那里的外族移民也就无从收复那里的领土,对目前拥核的印度,中国敢因收复有争议的失土而大规模杀伤人家的平民吗?在当今世界,不要妄说你敢!你发展了,你军力更强大了,不要忘了,人家也没停滞在那里,人家也在发展,人家的军力也更强大!敌我双方的差距未必拉大,而更可能在缩小!确定无疑的是,越往后拖,中国收复南沙的难度越大,敌方更强的军力必将使中国付出更重的代价。

很多人不思进取,无视用兵南沙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怕破坏了"稳定",怕影响了发展的"大局"。

岂不知越菲马等国比中国更担忧不稳定、更怕影响发展?按那些"再等等、以后再说"的糊涂思想,以种种借口拖延收复被占岛礁,中国南海的蓝色国土将永久沦丧,我们将上对不起先主,下对不起子孙!收复南沙,不能拖延!收复南沙,不容拖延!!中国,如果真的要收复南沙失土,必须要勇敢起来,要威猛起来!南沙是中国的,一定要夺回来,没什么好商量解释的!在南海问题上,清谈不可能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

令人失望的是,在南沙争夺过程中,越南等周边表现得更凶猛积极一些,因此侵占了很多本应由中国控制的中国领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为何丢掉了南海四十多个岛屿
新加坡国立大学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克里斯托弗·莱恩6月4日发表文章称,菲律宾正企图在中国南海的礼乐滩开发海底油气资源,这可能成为中菲紧张关系进一步加剧的爆发点。

香港一家报纸引用莱恩的报道说,菲律宾能源部5月9日宣布划设11个油气探测区块,其中第七区块位于中国的礼乐滩。

与此同时,6月5日的一条消息称,中国虽然重申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提起的有关南海仲裁的立场没有改变,但设在荷兰海牙的国际仲裁法庭要求中国在今年12月15日前对菲提出的起诉作出抗辩。

这件事看似只是菲律宾虚张声势,但却令中国再一次感到了在南海问题上的如鲠在喉,不明白为何如此弱小的一个国家总是欺辱偌大的中国。

分析人士认为,菲律宾、越南等对南海主权的声索方给人形成了一种感觉,即一直在利用中国的“自我克制”窃取本属于中国的海底资源。

中国可能加强海上执法行动,以阻止其他各方在争议海域开发作业。

翻开历史看看,我们感觉到一幕幕中国现代史十分屈辱,不明白偌大的中国为什么在南海岛屿争夺战中是忍气吞声,软弱无能,让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家夺去了南海大部分岛屿。

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在南海岛屿的拥有数(8个)低于越南(29个)、菲律宾(9个)的拥有数。

中国是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的。

除了二战特殊的时期外,中国在几千年的时间内都一直拥有南海领海以及岛屿的主权,即使在腐败无能的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中国仍然拥有不容置疑的南海主权。

但1949年建国以后,上面提到的5个邻国居然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就将中国南海诸多岛屿瓜分殆尽。

其实,在1974年前,越南政府在其声明、照会、报刊、地图和教科书中都承认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故按照国际法中“禁止反言”的原则,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并无疑义。

可是,越南1975年4月夺取南越的西贡时,也占领原南越政权占据的南沙6岛;当年5月,越南报纸刊登全国地图,把南沙群岛划入版图,并改名为“长沙群岛”。

然而,越南并不满足于自身的扩张野心。

1976年南北越南正式统一后,越南自食其言,将南沙和西沙群岛列入行政区划图,并于1979年和1982年先后发表白皮书,声称对西沙和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

之后,为了保护其非法占领与非法利益,越南成为在南沙驻军最多的国家。

这表明,中国越是显得软弱,别的国家,那怕是一些只有几十万人的小国就越瞧不起,就越觉得中国好欺负,所以近几年越南、菲律宾等国家敢跟中国摊牌,敢得寸进尺。

当然,无论中国怎么努力,也很难拿回被越南、菲律宾所占的岛屿了。

中国的软弱无力,南海许多岛屿被越南、菲律宾等国视为固有领土了。

好在1974年初,中国利用美军撤出南越、南北越激战正酣之机,通过海战收复了全部西沙领土。

1988年,中越在赤瓜礁附近海区爆发海战,中国海军获胜后实际控制了永暑礁、华阳礁、东门礁、南薰礁、渚碧礁、赤瓜礁6个南沙岛礁,让中国大陆在南沙群岛首次有了立足点。

在弱肉强食、没有公平正义的当今世界上,残酷的现实是,中国越不行动,也许就越被动。

换句话说,中国越韬光养晦,别国越是觉得中国软弱可欺,越是觉得中国窝囊透顶。

近年来,中日间的钓鱼岛争端,菲律宾、越南与中国的南海争端不断,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如果中国表现得现在这样强硬,这些国家还敢这样对待中国吗?
当然,对中国战略底线的错误认知,也强化了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的冒险决心。

这种误判基于中国过去几十年韬光养晦与高度克制的外交政策。

怀柔的外交政策曾为中国发展塑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但同时也使一些国家形成了一种主观印象,即中国为了谋求稳定和发展可以一再忍让,在利益受损时不会采取强硬手段维权。

而这些主观印象的直接后果是,鼓励了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